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思科網計算機網路第二章考試答案
擴展閱讀
網路卡跟電腦中毒有關嗎 2025-04-16 16:50:08
將華為手機還原網路設置 2025-04-16 16:45:11

思科網計算機網路第二章考試答案

發布時間: 2023-08-13 02:17:00

1. 思科模擬器中,線纜兩端物理連接不通,亮什麼顏色

安裝好以後啟動,軟體界面如圖: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2.我們在工作區中添加一個2600 XM路由器。首先我們在設備類型庫中選擇路由器,特定設備庫中單擊2600 XM路由器,然後在工作區中單擊一下就可以把2600 XM路由器添加到工作區中了。我們用同樣的方式再添加一個2950-24交換機和兩台PC。注意我們可以按住Ctrl鍵再單擊相應設備以連續添加設備。
3.接下來我們要選取合適的線型將設備連接起來。我們可以根據設備間的不同介面選擇特定的線型來連接,當然如果我們只是想快速的建立網路拓撲而不考慮線型選擇時我們可以選擇自動連線。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各線纜兩端有不同顏色的圓點,它們分別表示什麼樣的含義呢?

鏈路圓點的狀態 含義
亮綠色 物理連接准備就緒,還沒有Line Protocol status 的指示
閃爍的綠色 連接激活
紅色 物理連接不通,沒有信號
黃色 交換機埠處於"阻塞"狀態
名詞解釋:

DHCP 動態主機控制協議
subnet Mask 子網掩碼
default Gateway (默認路由)默認網關
router 路由器
switches 交換機
hubs 集線器
wireless Devices 無線設備
WAN emulation 模擬廣域網
界面基本組件介紹:
Routers 路由器(Ctrl+Alt+R)
Alt
Switches 交換機(Ctrl+Alt+S)
Alt

Hubs 集線器(Ctrl+Alt+U)
Alt

Wieless Devices 無線設備(Ctrl+Alt+W)
Alt

Connections 通訊鏈路(Ctrl+Alt+O)
我們一般選擇連接線中的第一個,它會幫自動選擇合適的鏈路的類型
Alt

End Devices 終端設備(Ctrl+Alt+V)
Alt

WAN Emualtion WAN模擬(Ctrl+Alt+N)
Alt

Custom Made Devices 定製設備(Ctrl+Alt+T)
Alt

Multiuser Connection 多用戶連接器(Ctrl+Alt+N)
Alt

接下來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介紹基本使用方法
最終的效果圖: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首先添加如下設備: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當我們想要想使用自動連接線連接各個設備時,發現報錯: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原因在於默認的2620XM路由器埠不夠用,我們需要在設備互連前要添加所需的路由器模塊(添加模塊時注意要關閉電源)。我們為 Router 0 添加NM-4E模塊(將模塊添加到空缺處即可,刪除模塊時將模塊拖回到原處即可)。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關閉後再次將NM-4E模塊拖拽進空缺處,然後啟動路由器電源,即可。
上面三個路由器都重復此操作,全部換上NM-4E路由單元。
構成以下網路拓撲圖: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紅色燈表示物理連接不通,沒有信號,如何把紅色燈變成綠色呢?
很簡單,只需把已連接的埠狀態打開即可。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如圖,我們可以把滑鼠移動到紅點上,會顯示當前的線路連接的是設備的哪個埠。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找到對應的埠後,滑鼠單擊設備,把對應埠的Port Status打開。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重復以上步驟,把所有的指示燈全部變綠。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但是,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配置,才能真正將其聯通。
安裝了NM-4E路由單元的路由器,具有5個可連接埠: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這些埠是我們配置路由的關鍵。
我們可以看到Router0與PC0機器相連接的是Fa0/0埠。
配置Router0的FastEthernet0/0介面: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配置主機PC0的IP地址信息(必須確保與上面Router0的相應介面配置匹配!!!!):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里插入圖片描述
對於路由器而言每個埠必須保證IP地址唯一。
重復以上步驟,直到,所有的設備都分配了唯一的IP地址,並且路由器的埠都配置配置正確。
打開CSDN,閱讀體驗更佳

[計算機網路筆記01] Packet Tracer的簡單使用_wong_faye的博客-CSDN博 ...
Packet Tracer使用說明 文章目錄Packet Tracer使用說明前言一、安裝Packet Tracer 7.1安裝與登錄操作界面二、搭建網路拓撲1.添加網路設備2.讀入數據三、 配置網路設備四、模擬網路協議 前言 Cisco Packet Tracer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網路模擬軟體,...
繼續訪問
Packet Tracer相關命令_木子木木夕然的博客_packet...
一、 實驗目的 1、 了解交換機的基本配置命令 2、 了解交換機的VLAN配置二、 實驗內容 1、 packet Tracer 配置Cisco交換機 2、 VLAN的配置 1. Packet Tracer 配置Cisco交換機 要配置好Cisco交換機必需要熟悉IOS命令及相關的知識。打...
繼續訪問
最新發布 思科網路模擬器Packet Tracer教程
常用的網路設備如下,主要有:路由器、交換機、集線器、無線設備(AP等)、終端設備(PC、Laptop、Phone、Tablet等)、連線(串口線、雙絞線、光纜等)使用Fiber線將Router1的FastEthernet1/0 連接到交換機的FastEthernet0/1(注意:是1/0連接到0/1)用Serial DCE線將 Router0的 Serial0/0/0 連接到 Router1的 Serial0/0。使用Console線將Router0的Console連接到配置終端的RS 232。
繼續訪問

思科模擬器使用教程PDF版(全)
思科模擬器使用教程,思科模擬器使用教程。
Cisco Packet Tracer簡單使用教程——路由器配置,計算機網路實驗
Cisco Packet Tracer 的簡單使用,靜態網路的配置,計算機網路實訓
繼續訪問

計算機網路實驗(一)Packet Tracer介紹
Packet Tracer介紹 Packet Tracer是Cisco公司針對CCNA認證開發的一個用來設計、配置和故障排除網路的模擬軟體。 Packer Tracer模擬器軟體比Boson功能強大,比Dynamips操作簡單,非常適合網路設備初學者使用。 Packet Tracer模擬器是考CCNA必須掌握的軟體。 學習任務 1、安裝Packer Tracer; 2、利用一台型號為2960的交換機將2pc機互連組建一個小型區域網; 3、分別設置pc機的...
繼續訪問

Packet Tracer的使用(一)
Packet Tracer概述 Packet Tracer是一個使人興奮的網路設計、模擬和建模工具,它允許您在網路、網路安全和物聯網(IoT)方面開發您的技能。它允許您建模復雜的系統,而不需要專門的設備。 Packet Tracer是一種創新的網路模擬和可視化工具。它可以幫助你通過桌面電腦或基於Android或iOS的移動設備練習網路配置和故障排除技能。Packet Tracer可用於L...
繼續訪問

計算機網路——Packet Tracer實現簡單區域網組建和配置
Packet Tracer實現簡單區域網組建和配置 一、實驗目的 1.認識Packet Tracer 。 2.學習使用Packet Tracer進行拓撲的搭建。 3.學習使用Packet Tracer對設備進行配置,並進行簡單的測試。 二、實驗器材 Cisco Packet Tracer Student 三、實驗過程 1.拖放設備和布置線纜 2.用GUI界面配置設備 3.用實時模式測試ping、HTTP和DNS 4.用模擬模式測試ping、HTTP和DNS 5.用CLI界面配置設備(選做) 四、實驗結果及結
繼續訪問
PacketTracer簡單使用】
Packet Tracer搭建網路拓撲觀察分組軌跡的簡單使用
繼續訪問

Cisco Packet Tracer安裝
思科模擬器(Cisco Packet Tracer)安裝步驟 一、下載思科 Cisco Packet Tracer 6.2 網路模擬器正式版軟體包,下載完成後得到zip格式的壓縮包,滑鼠右鍵點擊壓縮包選擇解壓到當前文件夾,進入文件夾,雙擊Cisco Packet Tracer 6.2.0.0052 for Windows Student Version (no tutorials)安裝,點擊Next。 二、進入思科模擬器(Cisco Packet Tracer)使用協議界面,我們先點擊..
繼續訪問

Packet Tracer使用說明
Packet Tracer使用說明 文章目錄Packet Tracer使用說明前言一、安裝Packet Tracer 7.1安裝與登錄操作界面二、搭建網路拓撲1.添加網路設備2.讀入數據三、 配置網路設備四、模擬網路協議 前言 Cisco Packet Tracer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網路模擬軟體,可以完成各種規模的網路設計、配置和調試的模擬,提供了和真實環境幾乎一樣的模擬環境。還可以單步模擬各種協議運行過程,觀察在真實環境下無法看到的IP分組傳輸過程。 我們首先安裝一個Packet Tracer
繼續訪問

Cisco Packet Tracer的基本應用
Packet Tracer的基本應用 步驟1. 添加網路設備 Cisco Packet Tracer支持的設備類型有Router(路由器)、Switch(交換機)、Hub(集線器)、Wireless Device(無線設備)、Connection(連接線纜)、End Device(端點設備)、WAN Emulation(廣域網模擬)、Custom Made Deivce(自定義設備)等。 在操作過程中,首先在設備類型區找到要添加的設備類型,然後從設備瑾區找到要添加的設備瑾最後將設備的瑾對應的圖標拖動到工作區
繼續訪問

熱門推薦 Packet Tracer官網下載
文章目錄下載注冊安裝界面各種網路硬體實驗拓撲圖配置表過程配置ping實驗traceroute實驗說明 下載 Cisco Packet Tracer 是由Cisco公司發布的一個輔助學習工具,為學習思科網路課程的初學者去設計、配置、排除網路故障提供了網路模擬環境。用戶可以在軟體的圖形用戶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網路拓撲,並可提供數據包在網路中行進的詳細處理過程,觀察網路實時運行情況。可以學習IOS...
繼續訪問

計算機網路基礎——實驗一:PacketTracer基本使用
實驗目的要求: 掌握Cisco Packet Tracer軟體的使用方法 實驗內容和步驟 1.內容:在Cisco Packet Tracer中用HUB組建區域網,利用PING命令檢測機器的互通性。 一、實驗設備 集線器(HUB)一台,工作站PC三台,直連電纜三條。 二、實驗環境 實驗環境如圖1-1所示。 圖1-1 實驗環境 2.步驟: 1、運行Cisco Packet Tracer軟體,在邏輯工作區放入一台集線器(HUB)和三台終端設備PC,用直連線(Copper Straight-Through)按下圖
繼續訪問

Packet Tracer學習——常用命令
用戶模式 Switch> 特權模式 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 埠模式 Switch(config-if)# enable 進入特權模式(一般簡寫為en) config t 進入全局配置模式 interface fa 0/1 進入交換機某個埠視圖模式 exit 返回到上級模式 end 從全局以下模式返回到特權模式 快捷指令 幫助信息(如
繼續訪問
packet tracer 下載及簡介
Packet Tracer Cisco Packet Tracer (下面簡稱PT)是由Cisco公司發布的一個模擬網路環境的輔助學習工具,為學習思科網路課程的初學者去設計、配置、排除網路故障提供了環境。 PT提供可視化、可交互的用戶圖形界面,來模擬各種網路設備及其網路處理過程,使得實驗更直觀、更靈活、更方便。 可以學習IOS的配置、鍛煉故障排查能力。 在packer tracer 的最下面一條是模塊功能區 網路設備(network devices),裡面有特定的子類有路由器(routers),交換機(sw
繼續訪問
Cisco Packet Tracer(對cisco模擬器的初識+路由基本配置)
Cisco Packet Tracer Instructor 路由器一般用在廣域網中,很少配置乙太網介面 一般配置串口,光纖 默認網關即為網關 下一跳的地址 輸入?看命令怎麼寫: en/enable用戶模式進入特權模式 (注意打空格) exit任何模式使用,退出當前模式,進入上一級模式 end從當前模式直接退出,進入特權模式 conf t/configure t...
繼續訪問

Packet Tracer安裝包及安裝教程(8.0版本)
Packet Tracer安裝包及安裝教程(8.0版本)
繼續訪問

Cisco Packet Tracer 實驗
Cisco Packet Tracer 實驗 直接連接兩台 PC 構建 LAN 將兩台 PC 直接連接構成一個網路。注意:直接連接需使用交叉線。 進行兩台 PC 的基本網路配置,只需要配置 IP 地址即可,然後相互 ping 通即成功。 用交換機構建 LAN 構建如下拓撲結構的區域網: PC0 能否 ping 通 PC1、PC2、PC3 ? 能ping通P1 不能Ping通PC2、PC3 PC3 能否 ping 通 PC0、PC1、PC2 ?為什麼? 不能ping通 PC0、PC1 能ping通
繼續訪問
Cisco Packet Tracer下載和安裝、構建網路拓撲、配置網路設備、跟蹤數據包、查看數據包
Cisco Packet Tracer下載和安裝、構建網路拓撲、配置網路設備、跟蹤數據包、查看數據包 下載 一、注冊Cisco賬戶 網址:https://www.cisco.com/c/en/us/index.html 二、注冊Cisco學院的賬戶 網址:https://www.netacad.com/zh-hans/courses/packet-tracer/introction-packet-tracer 注意: 學院的帳號也要注冊,否則Packet Tracer軟體每次都要求登陸,否則只能以Gu
繼續訪問

1.3.1 認識 Packet Tracer 軟體
Packet Tracer 是 Cisco 公司針對 CCNA 認證開發的一個用來設計、配置和故障排除網路的模擬軟體。
繼續訪問
packet tracer
路由器

2. 計算機網路總結:計算機網路重點知識總結

《計算機網路》課程總結

目錄

一、 對老師的印象

二、 對計算機網路的認識

三、 計算機網路實踐課程的學習歷程與收獲

四、灶悉叢 計算機網路筆記整理

五、 總結

對老師的印象

一、 整體印象

對於老師的印象應該追溯到上個學期,上個學期選了短學期的課《數據結構課程設計》,當時選擇這門課的時候並沒有考慮自己是否對它了解

只是為了單純的湊學分。但是通過第一節課的了解,感覺天都塌了下來。這個課的基礎是C 語言和《數據結構》,這兩門課我其實都沒有學過,我感覺老師說的真的很對,沒有學過這些就可以退掉這門課,我們果斷退掉了這門課。當時對老師的印象就是很嚴格,要求很高,後來我們想想其實是對課程本身的一種恐懼感。

二、二次印象

老師真是太敬業啦,其實從老師進教室的那一刻就看出老師挺著肚子,有了寶寶。當時就想,老師都這樣了為什麼還要來上課,很是佩服老師的敬業精神。而且以前陸大嚴格的影響全都被老師的講課的內容所掩蓋,我沒有上過老師的課,但第一次上老師的就感覺老師教的很好,其實大學里好多老師的學歷很高,但有些老師真的不會講課,至少讓大部分同學感覺他講的不好。但是我感覺老師在講課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

三、對同學的態度

在《計算機網路課程設計》的實驗課上,老師給我們操作演示,為每一個學生悉心指導,我覺得老師真的很親民,對於網路的搭建,老師給我們演示了web 服務的構建,DNS 伺服器和FTP 的設置,以及最終的客戶端設置,很少有老師這樣耐心指導。最後老師收作業的方式也是很好,避免了有的同學投機,我覺得很不錯。

對計算機網路的認識

一、定義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二、發展歷程

1.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

其實計算機的發展速度遠超過人們的想像,在20世紀50年代,人們利用通信線路,將多台終端設備連接到一台計算機上,構成「主機-終端」系統,這里的終端不能夠單獨進行數據處理,僅能完成簡單的輸入輸出,所有數據處理和通信處理任務均由計算機主機完成。現在的終端指的就是一台獨立的計算機,不僅可以輸入輸出,還可以處理數據。其實這個時期並不算是真正的計算機網路,應該稱為偽計算機網路。

2.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

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獨立的終端有了處理數據的能力,例如美國的

ARPAnet 網路。第二代計算機網路主要用於傳輸和交換信息,因為沒有成熟的操作系統,資源共享不高。

3.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

70年代,出現了許多協議,比如TCP/IP協議。其主要特徵就是所有的計算機遵守同一種網路協議,突出資源共享(硬體、軟體和數據)。

4.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

90年代開始,微電子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光通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不斷發展,為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信息綜合化和傳輸高速化是第四代計算機網路的特點。

三、網路傳輸媒體

網路傳輸媒體也稱,傳輸介質或傳輸媒介。就好像一條條水管,所有的自來水從自來水廠到家裡,都要經過水管,水管相當於一種媒介。分為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在傳輸過程中要盡可能保證信號的真實性,所以對於有線傳輸的材質等要求比較高。

四、網路拓撲

由於在大二時沒有學《網路技術基礎》,所以這個學期同時學《網路技術基礎》和《計算機網路》,前一門課是後一門課的基礎,在學習網路拓撲機構的時候,了解到其實總體分為,星型和匯流排型,對於這個為了更好的理解拓撲結構,我們搭建了一個小型的網路。可以實現三個實驗室,每個實驗室中的計算機可以相互通信,不同實驗室中計算機不可以通信,其實可以形成了樹型結構。以下是我利用思科的一個軟體做的一個網路拓撲結構:

計算機網路課程設計的學習過程與收隱櫻獲

一、小組的建立

1. 一開5個人,對於實驗任務一直不太理解,只知道要配置三個伺服器,分別是DNS 伺服器配置、FTP 配置、WEB 伺服器配置,一個客戶端的配置。在還有一周的時間就要叫作業的時候,我們重新組隊,進行認真分析。

2. 實驗內容對於實驗的能容,每個配置都講了很多,比較詳細。但最讓人不能理解的就是必須在Windows server 2003系統下進行操作,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只能在實驗室做,其實我們的能力有限,在實驗室的兩節課根本不夠。我們通過學習老師的操作過程,大致了解了配置方法,但是並沒有真正理解最後的內在關系。我們在周一晚課時,去實驗室進行實驗。在操作的過程中,我們不斷遇到各種問題,我們通過網路查資料,翻看老師的課件和實驗例子,不斷的改進,後來我突然明白了他們的內在聯系。

3. 具體的原理:首先要配置web 和ftp ,在設置IP 地址時要選擇自身計算機的IP 地址,web 需要建立一個網站首頁,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html 文件。ftp 可以傳輸文件,所以要在設置ftp 的電腦上新建一個路徑,按照老師的要求將小組作業存放在這個路徑下。此時可以通過訪問web 和ftp 的IP 進行網頁的瀏覽和作業的檢查。但是IP 地址不方便記憶,所以要通過DNS 伺服器為每個IP



置域名。DNS 設置域名是從後往前設置的,依次是新建域,新建區域,新建主機,例如 ,這樣就可以通過域名進行訪問。最後就是客戶端,其實這個是最簡單的,只需要將首選DNS 伺服器的IP 地址改成配置DNS 伺服器的那台計算機的IP 地址就可以啦,這樣就可以在任何一台電腦上訪問web 和ftp 。

4. 收獲:最大的收獲就是一定要去做,親自動手去做才能發現問題。實踐去做才能有所收獲,在最後成功的那一刻,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無法被任何其他事情所代替,困難問題是有,但這不是一個奮斗的年紀嗎?

計算機網路筆記整理

總結

一、認識

對於計算機的認識是在小學開始,但從小學到大學基本上沒有什麼深刻的認識改變。只是特別淺層次的認識,比如可以用計算機打字,可以上網查資料,可以玩游戲,可以看視頻,可以聽歌等等。隨著計算機的快速發展,網路的搭建使計算機的價值得到了最大的體現。計算機網路到底怎麼連接計算機的,到底是什麼組成了那個看不見的網路。

二、收獲

1. 首先我知道計算機網路的分類組成,知道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是什麼意思。知道學校其實就是一個區域網,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172.18.20.5無線網其實就是區域網。

2. 知道計算機之間是通過傳輸媒體完成傳輸,有形媒介和無形媒介,知道雙絞線是什麼,我們宿舍里用的網線就是雙絞線,裡面有八根線,每兩根在一起。

3. 計算機的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其實要經過一個復雜的程序,從一個用戶到另一個用戶,數據分別要經過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最終的物理層。

4. 所有的資源共享得益於遵照相同的協議,例如TCP/IP協議,不同的層次之間也會有一個標準的協議進行傳輸。

5.了解IP 地址的組成,網路號,主機號,A 類、B 類、C 類。路由器IP 地址的配置,網路傳輸過程中的加密等問題。

3. 計算機網路第六版答案第二章2-16

是謝希仁的《計算機網路》第6版嗎?

供你參考:
2-02 規程與協議有什麼區別?
答:規程專指物理層協議
2-03 試給出數據通信系統的模型並說明其主要組成構建的作用。
答:源點:源點設備產生要傳輸的數據。源點又稱為源站。
發送器:通常源點生成的數據要通過發送器編碼後才能在傳輸系統中進行傳輸。
接收器:接收傳輸系統傳送過來的信號,並將其轉換為能夠被目的設備處理的信息。
終點:終點設備從接收器獲取傳送過來的信息。終點又稱為目的站
傳輸系統:信號物理通道
2-04試解釋以下名詞:數據,信號,模擬數據,模擬信號,基帶信號,帶通信號,數字數據,數字信號,碼元,單工通信,半雙工通信,全雙工通信,串列傳輸,並行傳輸。
答:數據:是運送信息的實體。
信號:則是數據的電氣的或電磁的表現。
模擬數據:運送信息的模擬信號。
模擬信號:連續變化的信號。
數字信號:取值為有限的幾個離散值的信號。
數字數據:取值為不連續數值的數據。
碼元(code):在使用時間域(或簡稱為時域)的波形表示數字信號時,代表不同離散數值的基本波形。
單工通信:即只有一個方向的通信而沒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雙工通信:即通信和雙方都可以發送信息,但不能雙方同時發送(當然也不能同時接收)。這種通信方式是一方發送另一方接收,過一段時間再反過來。
全雙工通信:即通信的雙方可以同時發送和接收信息。
基帶信號(即基本頻帶信號)——來自信源的信號。像計算機輸出的代表各種文字或圖像文件的數據信號都屬於基帶信號。
帶通信號——把基帶信號經過載波調制後,把信號的頻率范圍搬移到較高的頻段以便在信道中傳輸(即僅在一段頻率范圍內能夠通過信道)。
2-05 物理層的介面有哪幾個方面的特性?個包含些什麼內容?
答:(1)機械特性
明介面所用的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等。
(2)電氣特性
指明在介面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3)功能特性
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意。
(4)規程特性
說明對於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2-06數據在信道重的傳輸速率受哪些因素的限制?信噪比能否任意提高?香農公式在數據通信中的意義是什麼?「比特/每秒」和「碼元/每秒」有何區別?
答:碼元傳輸速率受奈氏准則的限制,信息傳輸速率受香農公式的限制
香農公式在數據通信中的意義是:只要信息傳輸速率低於信道的極限傳信率,就可實現無差傳輸。
比特/s是信息傳輸速率的單位
碼元傳輸速率也稱為調制速率、波形速率或符號速率。一個碼元不一定對應於一個比特。
2-07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則限制的最高碼元速率為20000碼元/秒。如果採用振幅調制,把碼元的振幅劃分為16個不同等級來傳送,那麼可以獲得多高的數據率(b/s)?
答:C=R*Log2(16)=20000b/s*4=80000b/s
2-08假定要用3KHz帶寬的電話信道傳送64kb/s的數據(無差錯傳輸),試問這個信道應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別用比值和分貝來表示?這個結果說明什麼問題?)
答:C=Wlog2(1+S/N)(b/s)
W=3khz,C=64khz----àS/N=64.2dB 是個信噪比要求很高的信源
2-09用香農公式計算一下,假定信道帶寬為為3100Hz,最大信道傳輸速率為35Kb/s,那麼若想使最大信道傳輸速率增加60%,問信噪比S/N應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剛才計算出的基礎上將信噪比S/N應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剛才計算出的基礎上將信噪比S/N再增大到十倍,問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再增加20%?
答:C = Wlog2(1+S/N) b/s-àSN1=2*(C1/W)-1=2*(35000/3100)-1
SN2=2*(C2/W)-1=2*(1.6*C1/w)-1=2*(1.6*35000/3100)-1
SN2/SN1=100信噪比應增大到約100倍。
C3=Wlong2(1+SN3)=Wlog2(1+10*SN2)
C3/C2=18.5%
如果在此基礎上將信噪比S/N再增大到10倍,最大信息通率只能再增加18.5%左右
2-11假定有一種雙絞線的衰減是0.7dB/km(在 1 kHz時),若容許有20dB的衰減,試問使用這種雙絞線的鏈路的工作距離有多長?如果要雙絞線的工作距離增大到100公里,試應當使衰減降低到多少?
解:使用這種雙絞線的鏈路的工作距離為=20/0.7=28.6km
衰減應降低到20/100=0.2db
2-12 試計算工作在1200nm到1400nm之間以及工作在1400nm到1600nm之間的光波的頻帶寬度。假定光在光纖中的傳播速率為2*10e8m/s.
解:
V=L*F-àF=V/L--àB=F2-F1=V/L1-V/L2
1200nm到1400nm:帶寬=23.8THZ
1400nm到1600nm:帶寬=17.86THZ
2-13 為什麼要使用信道復用技術?常用的信道復用技術有哪些?
答:為了通過共享信道、最大限度提高信道利用率。
頻分、時分、碼分、波分。
2-15 碼分多址CDMA為什麼可以使所有用戶在同樣的時間使用同樣的頻帶進行通信而不會互相干擾?這種復用方法有何優缺點?
答:各用戶使用經過特殊挑選的相互正交的不同碼型,因此彼此不會造成干擾。
這種系統發送的信號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其頻譜類似於白雜訊,不易被敵人發現。佔用較大的帶寬。
2-16 共有4個站進行碼分多址通信。4個站的碼片序列為
A:(-1-1-1+1+1-1+1+1) B:(-1-1+1-1+1+1+1-1)
C:(-1+1-1+1+1+1-1-1) D:(-1+1-1-1-1-1+1-1)
現收到這樣的碼片序列S:(-1+1-3+1-1-3+1+1)。問哪個站發送數據了?發送數據的站發送的是0還是1?
解:S·A=(+1-1+3+1-1+3+1+1)/8=1, A發送1
S·B=(+1-1-3-1-1-3+1-1)/8=-1, B發送0
S·C=(+1+1+3+1-1-3-1-1)/8=0, C無發送
S·D=(+1+1+3-1+1+3+1-1)/8=1, D發送1

4. 計算機網路 思科認證 題目 CCNA 求教

C
SW1是跟橋
SW4通過SW3前往跟橋,因此SW3的兩個同層埠是轉發埠。
SW4的一個埠是丟棄埠,SW4的F0/2比F0/11埠號小(PID小),所以F0/2是根埠,F0/11是丟棄埠。

至於SW3的G0/2可能是丟棄埠,也可能不是。因為題目中分布層的SW1-SW2埠未明確,所以不好判斷。

5. 計算機網路----廣播域和沖突域

在乙太網中,如果某個CSMA/CD網路上的兩台計算機在同時通信時會發生沖突,那麼這個CSMA/CD網路就是一個 沖突域 (collision domain)。如果乙太網中的各個網段以集線器連接,因為不能避免沖突,所以它們仍然是一個沖突域。

沖突域是在同一個網路上兩個比特同時進行傳輸則會產生沖突;在網路內部數據分組所產生與發生沖突的這樣一個區域稱為沖突域,所有的共享介質環境都是一個沖突域,在共享介質環境中一定類型的沖突域是正常行為。租薯

集線器是一種物理層設備,本身不能識別MAC地址和IP地址,當集線器下連接的主機設備間傳輸數據時, 數據包是以廣播的方式進行傳輸 ,由每一台主機自己眼中MAC地址來確定是否接收。

這種情況下,同一時刻由集線器連接的網路中只能傳輸一組數據,如果發生沖突則需要重傳。 集線器下連接的所有埠共享整個帶寬,即所有埠為一個沖突域 ,如圖桐培所示。

交換機則是工弊輪者作在數據鏈路層的設備,在接收到數據後,通過查找自身系統MAC地址表中的MAC地址與埠對應關系,將數據傳送到目的埠。

交換機在同一時刻可進行多個埠之間的數據傳輸,每一埠都是獨立的物理網段,連接在埠上的網路設備獨自享有全部的帶寬。因此, 交換機起到了分割沖突域的作用, 每一個埠為一個沖突域 ,如圖所示。

二層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

是基於MAC地址的基礎上對數據包的轉發。內部的ASIC的晶元來實現硬體轉發。

二層交換機的埠發送和接受數據獨立,從而可以將各埠歸屬於不同的沖突域,從而有效的隔離了沖突。

廣播是一種信息的傳播方式, 指網路中的某一設備同時向網路中所有的其它設備發送數據,這個數據所能廣播到的范圍即為廣播域 (Broadcast Domain)。

在傳輸中當不知道目的MAC地址時,需要在網段內廣播當前子網下所有的節點,相應的廣播報文以及目的MAC查找失敗報文會向所有埠轉發,因此會消耗大量的網路帶寬。而 二層交換機只能隔離沖突域,不能隔離廣播域。

沖突域是基於第一層(物理層)

廣播域是基於第二層(鏈路層)

兩個交換機相連,廣播域變大,數量不變,減少了可用帶寬。沖突域數量增加。

路由器不傳播任何廣播流量,路由器能同時分割沖突域和廣播域。

基本概念:

廣播域:是基於第二層(鏈路層)的,是指網路中能接收任一設備發出的廣播幀的所有設備的集合。 廣播域就是說如果站點發出一個廣播信號後能接收到這個信號的范圍 。通常來說一個區域網就是一個廣播域。廣播域內所有的設備都必須監聽所有的廣播包,如果廣播域太大了,用戶的帶寬就小了,並且需要處理更多的廣播,網路響應時間將會長到讓人無法容忍的地步。

沖突域:是基於第一層(物理層)的,在同一個沖突域中的每一個節點都能收聽到所有被發送的幀。 一個站點向另一個站點發出信號,除目的站點外,有多少站點能收到這個信息,這些站點就構成一個沖突域 。  

廣播域和沖突域的計算:

集線器(HUB)所有埠都在同一個廣播域、沖突域內,所以 HUB不能分割沖突域和廣播域。

交換機(Switch)所有埠都在同一個廣播域內,而 每一個埠就是一個沖突域 ,所以 交換機能分割沖突域,但分割不了廣播域 。但是,虛擬區域網(Vlan)技術的交換機可以隔離廣播域。

路由器(Router)的每個埠屬於不同的廣播域、沖突域。

也可以這樣理解:

HUB屬於第一層設備所以分隔不了沖突域;

交換機和網橋屬於第二層設備所以能分割沖突域;

路由器屬於第三層設備,所以既能分割沖突域又能分割廣播域。

例1:

由於交換機和集線器都不能隔離廣播域,所以圖中只有1個廣播域。

集線器不隔離沖突域,交換機隔離沖突域,共有5個沖突域。(交換機的一個埠就算一個沖突域,左邊的交換機有四個,中間的交換機除去左邊共享的一個,還有一個,共有5個。)

例2:

只有路由器能隔離廣播域,因為路由器有2個介面,所以有2個廣播域。

交換機和路由器能隔離沖突域,路由器有2個埠,劃分了兩個沖突域,右邊的交換機劃分了4個沖突域,所以一共有2+4=6個,因此有6個沖突域。交換機連接路由器的那個埠也是屬於一個沖突域。路由器下兩個沖突域,交換機下4個沖突域,換句話說,左面1個,右邊5個,一共6個。交換機有4個埠連接主機,一個埠連接路由器,因為交換機每個埠就是一個沖突域,所以路由器右邊有5個沖突域。

見 https://bbs.51cto.com/viewthread.php?tid=679885&extra=&page=1 思科認證。這道題軟考也出過,但是軟考答案是錯的。關鍵就在於交換機連接路由器的那個埠也是屬於一個沖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