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內計算機最早是在哪一年連接上了互聯網
中國網路十年大記事
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聯委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胡啟恆代表中方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重申連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認可。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Internet的64K國際專線開通,實現了與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國家。此事被中
國新聞界評為1994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之一,被國家統計公報列為中國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1994年5月21日,在錢天白教授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協助下,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伺服器的設置,改變了中國的CN頂級域名伺服器一直放在國外的歷史。由錢天白、錢華林分別擔任中國CN域名的行政聯絡員和技術聯絡員。
1996年3月,清華大學提交的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中文編碼的漢字統一傳輸標准被IETF通過為RFC1922,成為中國國內第一個被認可為RFC文件的提交協議。
1997年1月,原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組建CNNIC專家組。成員包括:胡啟恆、錢天白、何德全、曲成義、錢華林、吳建平、劉韻潔、馬如山、張興華。胡啟恆院士為專家組組長,錢天白任副組長。專家組負責我國域名體系和域名管理辦法的研究,開展CNNIC的籌備工作。
1997年5月30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授權中國科學院組建和管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授權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網路中心與CNNIC簽約並管理二級域名.e.cn。
1997年6月3日,受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委託,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組建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行使國家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職責。同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布成立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工作委員會。
1997年11月 CNNIC發布第一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我國共有上網計算機29.9萬台,上網用戶62萬人,CN下注冊的域名4066個,WWW站點1500個,國際出口帶寬18.64Mbps。
2000年9月25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這是中國第一部管理電信業的綜合性法規,標志著中國電信業的發展步入法制化軌道。同日,國務院公布施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2001年9月7日,國家信息化推進工作辦公室發布《中國互聯網路信息資源數量調查報告》,該調查是受國家信息化推進工作辦公室委託,由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及國家信息資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一起開展,這是中國首次對網路信息資源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截止至2001年4月30日,中國互聯網路的域名總數為692490個,網站總數為238249個,網頁總數為159460056頁;在線資料庫的總數為45598個。
2004年1月 CNNIC發布第十三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國共有上網計算機3089萬台,上網用戶7950萬人,躍居世界第二,CN下注冊的域名340040個,WWW站點595550個,國際出口帶寬27216M
B. 我國目前已經接入Internet的四大網路是什麼啊,它們相對應的英文名字又是什麼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最早在1987年就開始通過國際網路線路接入Internet。1994年隨著「巴黎統籌委員會」的解散,美國政府取消了對中國政府進入Internet的限制,我國互聯望建設前面展開,到1997年底,已建成中國公用計算機網互聯網(ChinaNET)、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中國科學技術網(CSTNET)和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等,並與Internet建立了各種連接。
下面我們分別看一下我國現有四大網路的基本情況。
(1)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
ChinaNET是原郵電部組織建設和管理的。原郵電部與美國Sprint Link公司在1994年簽署Internet互連協議,開始在北京、上海兩個電信局進行Internet網路互聯工程。目前,ChinaNET在北京和上海分別有兩條專線,作為國際出口。
ChinaNET由骨幹網和接入網組成。骨幹網是ChinaNET的主要信息通路,連接各直轄市和省會網路接點,骨幹網已覆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包括8個地區網路中心和31個省市網路分中心。接入網是又各省內建設的網路節點形成的網路。
(2)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是1994年由國家計委、遠國家教委批准立項、遠國家教委主持建設和管理的全國性教育和科研計算機互聯網路。該項目的目標是建設一個全國性的教育科研基礎設施,把全國大部分高校連接起來,實現資源公享。它是全國最大的公益性互聯網路。
CERNET已建成由全國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在內的三級層次結構網路。CERNET分四級管理,分別是全國網路中心;地區網路中心和地區主結點;省教育科研網;校園網。CERNET全國網路中心設在清華大學,負責全國主幹網的運行管理。地區網路中心和地區主結點分別設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東北大學等10所高校,負責地區網的運行管理和規劃建設。
到2001年,CERNET主幹網的傳輸速率已達到2.5Gbps。CERNET已經有28條國際和地區性信道,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日本和香港特區聯網,總帶寬在100Mbps以上。CERNET地區網的傳輸速率達到155Mbps,已經通達中國大陸的160個城市,聯網的大學、中小學等教育和科研單位達895個(其中高等學校800所以上),聯網主機100萬台,網路用戶達到749萬人。
CERNET還是中國開展下一代互聯網研究的試驗網路,它以現有的網路設施和技術力量為依託,建立了全國規模的IPV6試驗床。1998年CERNET正式參加下一代IP協議(IPv6)試驗網6BONE,同年11月成為其骨幹網成員。CERNET在全國第一個實現了與國際下一代高速網INTERNET 2的互聯,目前國內僅有CERNET的用戶可以順利地直接訪問INTERNET2。
CERNET還支持和保障了一批國家重要的網路應用項目。例如,全國網上招生錄取系統在200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和錄取工作中發揮了相當好的作用。
CERNET的建設,加強了我國信息基礎建設,縮小了與國外先進國家在信息領域的差距,也為我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建設,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
(3)中國科學技術網:(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CSTNet)
中國科技信息網(簡稱China STINET)是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全國各省、市的科技信息機構,採用先進信息技術建立起來的信息服務網路,旨在促進全社會廣泛的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中國科技信息網路的建成對於加快中國國內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以其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多樣化的服務方式為國內外科技界和高技術產業界的廣大用戶提供服務。
中國科技信息網是利用公用數據通信網為基礎的信息增值服務網,在地理上覆蓋全國各省市,邏輯上聯接各部、委和各省、市科技信息機構,是國家科技信息系統骨幹網,同時也是國際Internet的接入網。中國科技信息網從服務功能上是INTRANET和INTERNET的結合。其INTRANET功能為國家科委系統內部提供了辦公自動化的平台以及國家科委、地方省市科委和其它部委科技司局之間的信息傳輸渠道;其INTERNET功能則為主要服務於專業科技信息服務機構,包括國家、地方省市和各部委科技信息服務機構。
中國科技信息網自1994年與INTERNET接通之後取得了迅速發展,目前已經在全國20餘個省市建立網路節點。
(4)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路(金橋網)(CHINAGBN)
金橋網是建立在金橋工程的業務網,支持金關、金稅、金卡等「金」字頭工程的應用。它是覆蓋全國,實行國際聯網,為用戶提供專用信道、網路服務和信息服務的基幹網,金橋網由吉通公司牽頭建設並接入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