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為什麼學習計算機網路
擴展閱讀
為什麼手機會網路拒連 2024-11-02 06:21:02

為什麼學習計算機網路

發布時間: 2022-02-05 09:00:38

『壹』 請問學習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重要性是什麼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計算機行業日新月異,這是一個要求技術精湛和頭腦風暴的行業。提到計算機就不禁要和網路聯系在一起,為什麼這樣想?試問當今社會的哪一個公司用計算機辦公和互聯網脫軌的?幾乎沒有。一連串的問題引發出來:要組建企業網路,要維護網路安全,要優化網路等等。所以說,想要不被公司淘汰,搞網路技術就要搞的透徹,最好找個知名度比較高、社會口碑以及和教學相關的各方面都比較不錯的培訓機構,比如說北大青鳥杭州武林門校區 ?北大青鳥武林門校區多年來一直堅持以學生就業為中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性人才為宗旨,為每位學員量身打造其適合的學習策略,對於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老師還給予專門的輔導。為提高教學質量,學校還引進了先進的教學設備和一流的實驗平台。學校的教材每18個月編制一次,以此適應市場和企業的需求。教師隊伍也是由是來自諸多名校的資深學者組成的。他們為學員提供最專業的課程講解,授課生動易懂,能夠將理論聯繫到實際。
杭州北大青鳥與阿里巴巴,聯想,惠普等中大型企業強強聯手,進行企業委培!採用技能加學歷的教育模式,以技能教育為主,學歷教育為輔,畢業頒發教育部電子注冊國家承認的正規大專學歷以及計算機技能證書。 所以說,想要成為網路工程師就要到北大青鳥武林門校區在這里你才能學到最前端實用的技術,在這里你才知道什麼才叫實力派的網路技術人才,有著良好的硬體和軟體設施,有著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主流的高檔計算機,聯網環境,一人一機,培訓期間全程歸學員使用。鼓勵學員在周末與課余時間來學校進行實戰練習。

『貳』 為什麼要學習計算機

一個大的趨勢
未來的流行的計算機
計算機趨勢的網路化 智能化
如 未來的巨型計算機不是單個的計算機的處理能力而是運用整個網路幾十萬甚至是幾百萬台計算機的處理同進行對數據運算處理 這種計算機處理能力遠遠超出某一台巨型 計算機

『叄』 為什麼學習計算機網路基礎與應用這門課程

就業前景還是不錯的,薪資待遇因人而異
信息化的時代即是網路時代,那時候電腦對與我們來說,不通網路的話類比文盲,網路技術也分為很多專業,比如說是網路工程師以後就業的時候是非常好找的,而且就業廣,其實不管學沒什麼,只要學精,就會有好的發展。
就現在來看,在網路這塊的確是有好的發展的,就網路裡面的每一科,都可以出人才,比如說:資料庫,LIUNX,網頁,WINDOWS SEVER 2003,不過不管是哪種,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利用閑暇時間再學習其他知識充電,對生活和找工作都會有很大是幫助的

『肆』 如何學習計算機網路

1.理解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結合,軟體與硬體的結合,通信子網與資源子網的結合,這樣來理解,可以減少網路課程學習的難度。這也是網路協議分層的基本知識原點,即網路為什麼要分為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因為計算機網路是由通信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分為2個子網後,問題變簡單了。進一步,還可以繼續分層,把通信子網分為2層或者3層,即物理層、鏈路層和網路層;再把資源子網分為2層,即傳輸層和應用層。

網路硬體與軟體的結合,這樣的概念理解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互聯網,是由路由器和IP協議相結合產生的,路由器是其硬體,而IP協議是其軟體。

網路的組成還要注意的是,不同類型的網路,有不同的組成方式,包括區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因此,要分別介紹網路的組成,不能籠統地談計算機網路的組成。網路應用也有類似情況,區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的應用范圍和模式都是不同的。

2.如何學習網路協議

分層理論,把協議分層,可以減少分析的難度,分層,以及模塊化是計算機技術的重要分析方法。計算機網路首先分為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2層,進一步再把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繼續分層。事實上,網路設備與層有關,比如集線器、乙太網交換機和路由器都是不同層的網路設備。TCP/IP與層有關,比如IP層,傳輸層和應用層。網路安全與層有關,比如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和鏈路層都有相應的安全協議。

3.了解網路分類的重要性

可以更好地幫助讀者理清思路,不至於在頭腦中如同一團漿糊。如按照地域分類,包括區域網、廣域網;按照介質分類,包括銅網、光纖網、無線網;按照應用分類,包括區域網應用和互聯網應用。

4.一定要學習好TCP/IP協議

底層是區域網,廣域網或者無線網,然後是IP層,用於組成邏輯的,完整的網路,上述完成了通信子網的功能。TCP完成應用進程間的通信,應用層完成應用。學習計算機網路的實質是學習TCP/IP協議,因為只有採用了TCP/IP這個完整協議的網路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計算機網路,因此,學習好TCP/IP協議,理解了TCP/IP協議的內涵,也就真正地理解了計算機網路,學會了計算機網路。

『伍』 學習計算機網路有什麼意義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等國家的研究者就開始了網路教育的嘗試,90年代則成為網路教育快速發展的時期。網路學習環境具有哪些主要的新特性?它對於教育而言具有哪些深層意義?當前的網路教育是否實現了這些優勢?本文就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來回答這些問題。
2 網路學習環境的特性
對於教育來說,網路具有哪些重要意義?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看網路究竟在學習環境上導致了哪些重要變化。許多文章都具體論及了網路學習環境的特性。跳出這些具體的特性描述,網路學習環境所帶來的新變化可以歸為三個主要側面。
2.1 信息資源傳遞與共享機制的變化
有效的教育活動離不開學生、教師與信息資源的互動。在傳統學習環境中,信息資源的存在及其傳遞形式主要局限於文字印刷形式和面對面的口頭傳授,以教科書為藍本的課堂面授成了教學的主要形式。這樣的信息傳遞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溝通形式上缺乏靈活性,同時不宜於信息資源的跨地域共享,容易造成地區間教育信息資源的巨大不平衡。網路為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功能強大的、集成性的信息傳遞媒介,通過WWW、FTP、計算機會議、視頻會議等形式,網路可以實現各種數字化信息資源的跨越時間與空間、跨越平台的溝通傳遞,實現優秀教學資源在更大范圍內的共享。網路大大提高了信息資源傳遞的便捷性、靈活性、集成性、即時性,大大豐富和擴展了教育活動可以利用的信息資源內容。教師和學生所面對的不再只是此時、此地的信息資源,而是一個無限延伸、無縫連接的、巨大的信息資源庫。
2.2 信息表徵與加工方式的變化
網路不僅更好地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傳遞共享,而且,信息本身的存在表徵與加工方式也發生了重要變化。
(1)信息表徵的超媒體化:網路學習環境的核心是一種超媒體的信息組織與表徵方式,即每個信息結點(如概念、事實、規則等)本身是以文字、圖像、圖形、聲音、視頻等不同形式表現的,而各個信息結點之間又依據其意義聯系建立了豐富的非線性鏈接(超鏈接)。因此,學生在學習環境中所面對的不只是語言、文本信息,而是集多感官通道信息於一體的多媒體信息;不再只是具有預定順序信息序列,而是一個可以按照思維與理解路線自由跳轉、自由展開的立體信息空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展開自己的學習路徑、學習過程。
(2)信息加工(processing)與處理(transaction)方式更為便捷和靈活:網路可以支持高水平的信息操作處理。通過搜索引擎、資料庫檢索等可以更方便地查詢、獲取、下載自己需要的信息(當然需要學習者對信息的可靠性、真實性、相關性和即時性等進行批判性評價),並對下載信息進行選擇、編輯和概括分析。另外,很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用戶友好的網路創作工具可以支持學生的創新、創作活動,學生藉助少量的技術支持就可以創作、發布自己的網站,建立自己的網頁,甚至結合自己的任務目的參與建立網上圖書館、資料庫、雜志、博物館以及其他基於Internet的公共信息庫,將自己的創新成果公布在網上,從而增加了學習者在知識建構上的主動性和發言權,這是以往的學習環境所難以做到的。
2.3 人際溝通互動方式的變化
網路越來越成為一種促進人類溝通交流的有力工具,而人際交往與互動則在教育過程中佔有核心地位。以計算機為媒介的通訊(CMC)可以作為功能強大的人際互動媒介,可以支持同步交互(如網上聊天室、視頻會議等),也可以支持非同步交互(如E-mail, BBS等),可以是一對一的交互,也可以是一對多、多對多的交互。這將大大促進學生與同伴、教師、專家的跨越時空的溝通交流。而且,利用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CSCW)工具(如共享白板、MOO/MUD等),可以實現學生的網上遠程協作學習以及教師之間的合作工作。網路不僅僅是計算機的聯網,更重要的是人的心靈與智慧的聯網,它大大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從而可以實現更便捷、更廣闊、更靈活開放的人際溝通互動。
3 網路學習環境能帶來什麼
網路學習環境的這些新特性能給教育帶來什麼呢?顯然,網路也可以像原來的CAI一樣來輔助傳統的教學活動。然而,與以往的教學媒體相比,網路應該更有潛力引發教育的深層變革。
3.1 學校教育模式的虛擬化、開放化
學校教育中的傳統核心概念是課堂、教師、學生班級、課本、課程表,其典型形式是在特定教室中進行的班級授課。由於網路環境中信息資源傳遞與共享機制的變化,以及人際溝通互動方式的變化,隨著網路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這種傳統的學校教育模式可能會被打破,教育將變得更為虛擬化和開放化。學校教育無需再局限在學校圍牆所及的物理空間中,學生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通過網路聽課,學習課程內容,完成和提交作業,與同學、老師或其他人討論,甚至參加考試;同時也可以在學校中通過網路使用位於不同地方的教育資源,如數字圖書館、遠程實驗室等。另一方面,學校中將可以採用更靈活、更個性化的時間安排和時間進度,而不是統一的課程表。研究者用分布式學習(distributed learning)來描述這種虛擬化的學習方式。
3.2 合作探究性教學模式的實施
與建構主義等學習與教學理論的發展相適應,合作探究學習成為新型教學模式的核心。由於網路所引起的人際溝通互動方式的變化、信息表徵與加工方式的變化以及信息資源傳遞與共享機制的變化,網路學習環境在合作探究學習上具備了更多的潛在優勢,可以為這種學習活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網路可以為作為有力的合作學習工具。學生以計算機為媒介的通訊(CMC)大大擴展了參與溝通的成員的范圍,擴展了理解與思想的廣度。另外,對於那些比較內向和高焦慮的學生而言,網路提供了一種更為適宜的溝通工具,可以減少面對面對話時的壓力和尷尬。而且,網路既可以支持生動的同步交互,讓學生能夠與身處遠方的學生或教師、專家實時交流;同時又可以實現靈活的非同步交互。研究表明,在非同步交互中,學生可以在發出自己的發言之前對自己的想法進行更深入的反思和完善,因而有利於實現更為深入的討論、研討(Owston, 1997)。另外,研究者還發現了網路互動中的「聽眾效應」,即與作為作業「給老師」寫作文相比,學生通過網路為身處異地的同伴(「聽眾」)寫文章會產生更好的寫作效果。這是因為在這種溝通中,學生的寫作具有真實感和明確的目的性,因而會對自己的表達進行更好的監控和反思。這種促進性效果不僅表現在作文上,研究者在科學、數學以及社會研究等學科中均發現了相同的效應(Fabos & Young, 1999)。網路可以支持當地學生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協作學習,創建各種主題的學習共同體,使學生和教師廣泛地參與到合作活動中,甚至將教育系統之外的人也吸引到共同體之中。這種跨文化的溝通合作既有利於促進學習效果,也可以促進學生對於多元文化的理解。
網路環境也有利於實現開放靈活、積極主動的探究性學習。開放靈活的超媒體信息表徵與組織方式、及時更新的最新前沿信息、各種豐富的網路資料庫、便捷的溝通方式等等,都可以為探究性學習提供更為適宜的信息資源環境。網路環境中的搜索引擎、問題解決工具、計算工具等都可以為探究活動提供有力的認知工具支持。各種網頁創作工具可以幫助學習者很方便地將自己的探究結果發布在網上,個性化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當前,研究者強調要利用網路來支持學習者的基於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基於課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等,即針對學習目的和內容為學習者設計一定的問題、任務,讓他們利用網路資源和工具展開探究活動,合作研究問題、完成任務,形成探究報告或某種產品等,通過問題解決來建構相應的知識理解和思維能力。
當然,學生網上合作探究活動的過程是怎樣的?學生是如何尋找信息、合作探究的?是如何分享他們所建構的理解的?教師應該在何種程度上發揮引導作用?應該如何評價合作探究學習的效果?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都還需要深入研究(Windschitl, 1998)。
3.3 學校與社會的重新整合
20世紀初,面對傳統教育機械、被動、割裂生活經驗的弊端,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做中學等具有巨大沖擊力的命題。然而,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我們的教育在這些方面卻並沒有太大實質性的改觀。學校文化與整個社會文化之間仍舊存在人為的隔閡,學生的學校生活經驗與其在現實世界的生活經驗之間依舊沒有得到良好的溝通。甚至學校中的各種學科都在一定程度上既背離了其學術本源,也背離了其生活本源(比如,學校數學既不同於數學家的數學,也不同於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數學)。網路環境的新特性似乎有可能促進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的重新整合,促進「做」與「學」的重新整合。網路是一種具有強大交互性的媒體,在網路上信息可以沿著不同方向流通,從長遠來看,網路對學習和教學帶來的深刻影響可能是教育機構與社會之間的信息溝通(Levin & Thurston, 1996)。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網路接觸工作、生活、科研等現場的情境性信息,可以與當事人(實踐者、研究者等)對話交流。另外,如前所述,當前的課程與教學改革非常重視基於問題式學習、基於課題式學習。網路使得教育者可以在學校之外的世界中廣泛地採集這種「問題」或「課題」,而且,更重要的是,網路可以使學生和教師的探索成果立刻被推廣應用到社會中,這種探究活動不僅具有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而且會產生實際意義。學校可以作為中介幫助當地社區與其他地區、文化之間進行交流合作。學校往往會具備當地社區中較好的網路設施,而且學生、教師也往往能更熟練地使用網路。作為學習活動的一部分,學生可以與當地的成人交流,找出當地社區面臨的挑戰或問題,而後利用網路獲取有關信息,與其他地方的人士聯系,以促進社區問題的解決。因此,學生、教師所進行的網上探究活動不僅可以實現高效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同時也可以服務於社區發展,使學生、教師成為更有貢獻的社區成員。比如,美國加州、伊利諾和日本、墨西哥、以色列等地學生通過網路協作探究當地的缺水問題。一開始,這些學生分別搜集當地的資料,具體描述當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而後,他們通過網路交流情況,相互分析各地的資料,判斷其他地方是否有什麼當地尚未採用的有效措施。比如加州的學生發現,以色列採用「滴水灌溉」的方法,而當地沒有採用這一技術,於是他們以此為基礎向當地政府提出了關於採用這一技術的建議。
網路深刻地改變了教育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它打破了隔離學校與社會的許多壁壘。其中有些壁壘曾經發揮著保護學生的作用,這樣的保護措施需要在新的網路環境中進行重建;而更多的壁壘則是割裂了「學」與「做」,割裂了「學校」與「社會」。學校與社會的重新整合將需要角色與職能的重新分配,社會結構的重構,以及對整個教育體系的重新思考。
4 關於網路教育現狀的反思
網路似乎向我們預示著教育的變革與發展,而現有的網路教育是否已經實現了這些潛能了呢? Paulsen(2000)對26個國家的130個網路教育機構的網路課程進行了分析,發現其中大多數網路教育機構仍在嘗試階段,所提供的網路課程和支持服務都還不夠豐富,所採用的入學和學習方式還不夠靈活,都稱不上是虛擬或網上大學。Mioser等(2000)對全球436個教育網站進行了定量分析,發現:(1)從教學的角度來看,當前的網路教育並未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只有28.2%的網站包含有探究活動,3/4以上的網站是高度結構化的、嚴格規定好的學習過程,多數網站所引發的認知過程是信息提取(52.5%)、或機械學習(42%),較少關注分析推理過程(32.6%),更少涉及問題解決和決策活動(5%)。只有極少網站有學生建模或適應性機制。盡管網路在協作學習上有獨到的優勢,但令人失望的是只有2.8%的網站支持協作學習。(2)從信息表徵與加工來看,網路應該說具有最佳的信息表徵、組織和處理功能,是一種高級的整合性媒體。但在所分析的網站中,它們並沒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絕大多數網站都高度依賴於文本。另外,網路作為超文本信息結構,其中可以採用合適的導航和搜索工具。但是,這些教育網站內部鏈接不豐富,外部鏈接非常少,也缺少網路特有的導航和搜索工具(如認知地圖、搜索引擎等)。83%的網站完全依賴於網站內的資源,只有31%的網站提供了其他網站鏈接,22%的網站給學習者指明了網路以外的資源,即網路僅作為學習環境中的一個部分。很少有網站將同伴、專家作為學習資源。(3)從交流功能來看,這些教育網站只採用了有限的交互功能,最集中的交流工具是email,其他工具使用都很少。而且,這些網站中幾乎沒有發現支持協同工作和學習共同體的成分。盡管網路可以支持高水平的交互活動,然而這些網站最多採用的是更低級別的交互方式:瀏覽(76%)。因此,這一研究讓我們看到的是「超前一步的技術,落後兩步的教學」,現有的網路教育並沒有很好地發揮網路的潛在優勢。而我國當前的網路教育也面臨同樣的尷尬境地。
5 結論
教學媒體本身並不能自動導致好的學習效果。究竟應該如何創建有效的網路教育模式?如何利用網路的潛在優勢促進教育模式的深層轉變?這些都是必須深入研究的問題。美國國會成立的「網路教育委員會」在其提交的報告中也強烈呼籲 「要為有效的網路學習建立堅實的教育理論基礎」。Mioser等甚至提出可以建立與網路環境相適應的「網路教育學」 (Webagogy)。網路教育是一個如此復雜的領域,需要多學科的研究者開展跨學科深入研究,更深入地、批判性地檢討信息技術、教學理論、學習活動之間的互動關系,以便為有效的網路教育提供更有力的指導。
參考文獻
[1] Fabos, B. & Young, M. D. (1999). Telecommun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Rhetoric versus reality. Review of Ecational Research, 69(3), 217-259.
[2] Levin, J. & Thurston, C. (1996). Ecational electronic networks: 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cational Leadership, 54(3), 46-50.
[3] Mioser, D., Nachmias, R., Lahav, O., & Oren, A. (2000).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Current pedag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stat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cation, 33(1), 55-77.
[4] Owston, R. D. (1997). The World Wide Web: A technology to enha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cational Researcher, (1), 27-33.
[5] Paulsen, M. F. (2000). 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Web-based Ecation and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online ecation. Keynote on the 16th World Computer Congress (ICEUT), Beijing.
[6] The Web-Based Ecation Commission (2000). 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for learning. Report of the Web-Based Ecation Commission to the President and the Con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7] Windschitl, M. (1998). The WWW and classroom research: What path should we take? Ecational Researcher, 27 (1), 28-33.
The fundamental changes under Web-Based Learning (WBL) environment can be summariz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mechanism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sharing, the 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and the methods of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ll the changes will transform ecation significantly: the schooling system will be more open and virtual,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will be more inquiry and collaboration-oriented, and there need be a re-integration between the schools and the society. However, WBL of the time being has not yet realized its promises.

『陸』 為什麼我要學計算機網路

因為,22世紀是個信息時代,把計算機網路學好,會讓我們懂得更多、、、、、、、

『柒』 為什麼學習計算機網路的人那麼多

計算機網路很發達。對現在的生活條件來.狀態等都離不開它 所以學的人也多

『捌』 你為什麼學習計算機網路這個專業

說來話長,,,話說那是2002年的一個夏天,春夏交接的時候,我上高二……

需要參加一個叫做畢業會考的考試……

那一年,第一次多了一門叫做計算機技能的考試。也就是出了語數外物化生政史地之外的叫做計算機的考試。

我。。。。沒見過電腦還。。於是乎,,,這門課成了唯一的一個D。。

我需要補考。。。
話說。我上了這么多年學,,,唯一一次沒及格的考試就是這次了。。。

我很郁悶。。。
。。。很郁悶。。

於是乎,,補考的時候,我求了好多人踢我考試。。
就沒個會的。。
我覺得會計算機簡直太扭了。

於是。。。
我報考的受就添了計算機。。

到了學校才知道自己。。。。。
。。。真的錯鳥。。。

錯鳥。。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一時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啊。。。。。

『玖』 學習計算機網路意義是什麼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後,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計算機網路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已從最初的教育科研網路逐步發展成為商業網路,並已成為僅次於全球電話網的世界第二大網路。網際網路正在改變著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它已經給很多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並加速了全球信息革命的進程。網際網路是人類自印刷術發明以來在通信方面最大的變革。現在,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和交往都已離不開網際網路了。

21世紀人類將全面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重要特徵就是數字化、網路化和信息化。要實現信息化就必須依靠完善的網路,因為網路可以非常迅速地傳遞信息。因此網路現在已經成為信息社會的命脈和發展知識經濟的重要基礎。網路對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以及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已經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9)為什麼學習計算機網路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應用范圍:

一、商業運用

1、主要是實現資源共享(resource sharing)最終打破地理位置束縛(tyranny of geography),主要運用客戶-伺服器模型(client-server model)。

2、提供強大的通信媒介(communication medium)。如:電子郵件(E-mail)、視頻會議。

3、電子商務活動。如:各種不同供應商購買子系統,然後再將這些部件組裝起來。

4、通過Internet與客戶做各種交易。如:書店、音像在家裡購買商品或者服務。

二、家庭運用

1、訪問遠程信息。如:瀏覽Web頁面獲得藝術、商務、烹飪、政府、健康、歷史、愛好、娛樂、科學、運動、旅遊等等信息。

2、個人之間的通信。如:即時消息(instant messaging)運用<QQ、MSN、YY>、聊天室、對等通信(peer-to-communication)<通過中心資料庫共享,各大網盤,但是容易造成侵犯版權>。

3、互動式娛樂。如:視頻點播、即時評論及參加活動<電視直播網路互動>、網路游戲。

4、廣義的電子商務。如:電子方式支付賬單、管理銀行賬戶、處理投資。

三、移動用戶

無線網路為基礎。

1、可移動的計算機:筆記本計算機、PDA、3G手機。

2、軍事:一場戰爭不可能靠區域網設備通信。

3、運貨車隊、計程車、快遞專車等應用。

四、社會問題

網路的廣泛運用已經導致了新的社會、倫理和政治問題。

『拾』 為什麼學習計算機網路這個專業

個人愛好!!!個人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