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機四級考試考什麼
計算機四級考試考的內容有:
一、網路技術基礎
1.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
2.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3.分組交換技術。
4.網路體系結構與網路。
5.互聯網應用的發展。
二、區域網技術
1.區域網與城域網的基本概念。
2.共享式乙太網。
3.高速區域網的工作原理。
4.交換式區域網與虛擬區域網。
5.無線區域網。
三、Internet基礎
1. Internet的構成與接入。
2. IP與服務。
3. IP地址與IP數據報。
4.差錯與控制報文。
5.路由與路由選擇。
6.組播技術。
7. NAT的基本工作原理。
四、Internet基本服務
1.應用進程通信模型。
2.域名系統。
3.遠程登錄服務。
4. FTP服務。
5.電子郵件系統。
6. Web服務系統。
五、新型網路應用
1.即時通信系統。
2.文件共享系統。
3. IPTV。
4. VoIP。
5.網路搜索技術。
6.社交網路應用。
六、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
1.網路管理。
2.網路安全基礎。
3.加密技術。
4.認證技術。
5.安全技術應用。
6.入侵檢測與防火牆。
7.計算機病毒。
『貳』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分哪4個階段
1.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網 2.分組交換網 3.形成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4.專線網
『叄』 中央電大形考平台計算機網路(本)
題目都是隨機的,如果一次沒做完,再打開就不是這些題了.
『肆』 計算機網路-第四次作業
1
數據報的最大長度為2K,當擁塞窗口為40K時發生擁塞,經過三次成功傳輸後,擁塞窗口大小為______。
a. 2KB
b. 8KB
c. 16KB
d. 4KB
2
數據報的最大長度為2K,當擁塞窗口為40K時發生擁塞,經過三次成功傳輸後,閾值(臨界值)大小為______。
a. 40KB
b. 20KB
c. 24KB
d. 26KB
3
數據報的最大長度為2K,當擁塞窗口為40K時發生擁塞,經過五次成功傳輸後,擁塞窗口大小為_______。
a. 16KB
b. 20KB
c. 32KB
d. 34KB
4
數據報的最大長度為2K,當擁塞窗口為40K時發生擁塞,經過五次成功傳輸後,閾值(臨界值)大小為______。
a. 40KB
b. 50KB
c. 20KB
d. 30KB
5
數據報的最大長度為2K,當擁塞窗口為40K時發生擁塞,經過6次成功傳輸,在第7次傳輸發生超時(即發生擁塞),則擁塞窗口大小為_______。
a. 24KB
b. 128KB
c. 64KB
d. 2K
6
數據報的最大長度為2K,當擁塞窗口為40K時發生擁塞,經過6次成功傳輸,在第7次傳輸發生超時(即發生擁塞),則閾值(臨界值)大小為______。
a. 40KB
b. 20KB
c. 10KB
d. 11KB
7
設α=7/8,在RTT= 5.0ms時發出的三個數據報的實際往返時間分別為 5.5,6.2,7.5,則發出3個數據報後最後的RTT=______(四捨五入精確到小數點後1位)。
a. 4.8ms
b. 5.0ms
c. 5.5ms
d. 7.5ms
8
MTA用於收發電子郵件的協議是 。
a. FTP
b. SNMP
c. SMTP
d. HTTP
9
用於網路管理的協議是 。
a. FTP
b. SNMP
c. SMTP
d. HTTP
10
用於傳輸網頁的協議是 。
a. FTP
b. SNMP
c. SMTP
d. HTTP
11
在ftp的被動模式(即PASV模式)下數據連接是由_____方發起的(即使用connect原語)。
a. 客戶
b. 伺服器
c. 伺服器和客戶的任意一
d. 第三
12
有一個簡單的乙太網LAN,假定簡單網路管理協議中管理者主機A站通過get命令讀取被管主機B設備信息時,則A向B發送的幀內容為:
① ② ③ ④ data
第①空對應協議為:_____。
a. IP
b. SNMP
c. MAC
d. HTTP
13
有一個簡單的乙太網LAN,假定簡單網路管理協議中管理者主機A站通過get命令讀取被管主機B設備信息時,則A向B發送的幀內容為:
① ② ③ ④ data
第②空對應協議為:_____。
a. IP
b. ICMP
c. UDP
d. TCP
14
有一個簡單的乙太網LAN,假定簡單網路管理協議中管理者主機A站通過get命令讀取被管主機B設備信息時,則A向B發送的幀內容為:
① ② ③ ④ data
第③空對應協議為:_____。
a. IP
b. ICMP
c. UDP
d. TCP
15
有一個簡單的乙太網LAN,假定簡單網路管理協議中管理者主機A站通過get命令讀取被管主機B設備信息時,則A向B發送的幀內容為:
① ② ③ ④ data
第④空對應協議為:_____。
a. IP
b. SNMP
c. MAC
d. HTTP
『伍』 11春電大形考(開放教育第三次作業)
提醒一下,這個要求是手寫的。
一、
1、遠程教育是指學生和教師、學生和教育機構之間主要採用多種媒體手段進行系統教學和通信聯系的教育形式。
2、IP課件是將錄像畫面與相關文本內容結合起來,通過流媒體技術呈現在計算機網路上的學習資源,而流媒體技術則是計算機學科的一種專業技術。IP課件播放時,通常會將計算機屏幕分成三個區域,分別呈現老師授課的錄像畫面、課程內容提要、與老師講授畫面相吻合的文本、圖、表等。這種將計算機屏幕分成三個區域進行播放的IP課件,習慣上稱作三分屏課件。
3、形成性考核就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與考試。形成性考核作為記載學生課程總成績的一部分,可以更全面地測評學生的學習效果,便於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學習輔導,也有利於學生及時發現和彌補學習中的薄弱之處。
二、
1、第一代是函授教育。我國函授教學機構可以追溯到1914年商務印書館成立的函授學社。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中國人民大學創辦函授部。到2008年,我國絕大部分高等學校都舉辦有函授教育,全國函授教育在校生有272萬。
第二代是傳統的廣播電視教育。1950年,美國在世界上率先創建了第一個教育電視台。1956年成立芝加哥電視學院,開始綜合使用電視出版、書面作業、實驗、面授等方式進行教學。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工黨領袖威爾遜為了改變英國高等教育落後的面貌,汲取了美國電視教育和蘇聯函授教育之長處,提出建立廣播大學的設想。次年他任首相,在廣播大學計劃白皮書中正式啟用開放大學校名。英國開放大學經過六年籌建,在1971年開學招生。1960年,北京廣播電視大學正式創立,成為我國廣播電視大學的首創。1978年2月,鄧小平同志親自倡導並批示創辦面向全國的廣播電視大學,中國大陸除西藏外,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建立了廣播電視大學。到1985年,廣播電視大學在校生達到67.4萬人。
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計算機網路技術、衛星數字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支撐,遠程教育進入第三代,即「現代遠程教育」。我國大陸從事現代遠程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普通高等學校,其技術手段以計算機互聯網為主,這一類的現代遠程教育習慣上稱為「網路教育」。另一類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及遍布全國的廣播電視大學系統,技術手段強調計算機互聯網、衛星電視網路綜合運用,以遍布全國的電大教學點為支撐,這一類的現代遠程教育一般稱為「開放教育」。將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技術等新的媒體手段與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的媒體手段相結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綜合利用,是當今遠程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到2008年,包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在內,我國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的高等學校共計69所。
2、教育對象開放:中央電大開放教育面向全社會各類成員提供學習的條件和機會,對入學者的年齡、職業、地區等方面沒有限制。年滿18歲的公民都可以報名參加開放教育的學習,通過各省級電大按照中央電大統一要求組織的入學水平測試即可注冊入學,不需要參加全國統一的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當然,你要選擇學習學歷教育相關專業和課程,必須具備必要的學習基礎。
學習過程開放:同學們既可以注冊學習專業,也可以注冊學習課程;累計學分、八年有效,符合學歷教育畢業要求者,可以獲得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可獲學位證書;當然,也可以獲得單科課程證書、資格證書等。
學習資源開放:開放教育有國家提供的衛星電視開路播出資源,也有遠程教學平台提供動態資源,還有傳統的文字教材等等。同學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和信息。
3、所謂「留考」是指同一時間參加兩門以上課程考試,在這種情況,按規定先參加第一門課程的考試,考試結束後立即參加第二門課程的考試。
「100%形考」是指課程的考核全部採用形成性考核,不安排終結性考試。
三、首先用用戶名和密碼登錄電大在線,選擇相應的教學計劃、選擇開設的課程,選擇課程後,在課程系統學習區域就可以看到該課程的學習資源列表,同時參加該課程的網上教學互動,完成相關的形成性考核任務。
四、這個不需要我告訴你了吧。
『陸』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分哪四個階段有何特點
簡單地說,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電纜、電話線或無線通訊將兩台以上的計算機互連起來的集合。 按計算機聯網的地理位置劃分,網路一般有兩大類:廣域網和區域網。 Internet網(網際網路,許多人也稱其為"互聯網")是最典型的廣域網,它們通常連接著范圍非常巨大的區域。我國比較著名的中國科技信息網(NCFC)、中國公用計算機網(CHINANET)、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和中國公用經濟信息網(CHINAGBN)都屬於廣域網。 區域網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網路,例如:你所在的機關電大計算機網路就是一個區域網,我們通常也把它稱之為校園網。區域網通常也提供介面與廣域網相連。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 1、計算機-終端 將地理位置分散的多個終端通信線路連到一台中心計算機上,用戶可以在自己辦公室內的終端鍵入程序,通過通信線路傳送到中心計算機,分時訪問和使用資源進行信息處理,處理結果再通過通信線路回送到用戶終端顯示或列印。這種以單個為中心的聯機系統稱做面向終端的遠程聯機系統。 在主機之前增加了一台功能簡單的計算機,專門用於處理終端的通信信息和控制通信線路,並能對用戶的作業進行預處理,這台計算機稱為"通信控制處理機"(CCP: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也叫前置處理機;在終端設備較集中的地方設置一台集中器(Concentrator),終端通過低速線路先匯集到集中器上,再用高速線路將集中器連到主機上。 2、以通信子網為中心的計算機網路 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互連成為計算機-計算機網路。連網用戶可以通過計算機使用本地計算機的軟體、硬體與數據資源,也可以使用網路中的其它計算機軟體、硬體與數據資源,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3、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階段 ISO 制訂了OSI RM成為研究和制訂新一代計算機網路標準的基礎。各種符合OSI RM與協議標準的遠程計算機網路、局部計算機網路與城市地區計算機網路開始廣泛應用。 4、網路互連階段 各種網路進行互連,形成更大規模的互聯網路。Internet為典型代表,特點是互連、高速、智能與更為廣泛的應用。
『柒』 電大計算機基礎按形考比例如何計算分數
試題分為選擇題和操作題兩大類,其中選擇題約佔40%,操作題約佔60%。試題內容比例為: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系統及其應用約佔30%、文字編輯、電子表格和電子演示文稿約佔35%,計算機網路基礎和Internet應用約佔25%,信息安全和多媒體基本應用約佔10%。試卷分數滿分為100分。
『捌』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分哪四個階段,特點
四個階段是:
1、以單機算計為中心的多終端聯機系統:20世紀50~60年代,計算機網路進入到面向終端的階段,以主機為中心,通過計算機實現與遠程終端的數據通信。
特點:主機不僅負責數據處理還負責通信處理的工作,終端只負責接收顯示數據或者為主機提供數據。便於維護和管理,數據一致性號,但主機負荷大,可靠性差,數據傳輸速率低。
2、分組交換網的誕生: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若乾颱計算機相互連接成一個系統,即利用通信線路將多台計算機連接起來,實現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這是計算機網路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以分組交換網為中心的網路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有兩個標志性成果:提出分組交換技術形成TCP/IP協議雛形這個時期,主機只負責數據處理,而數據通信的部分由分組交換網完成。
3、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化:20世紀70年代末至20世紀80年代初,微型計算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為了適應辦公自動化的需要,迫切要求將自己擁有的為數眾多的微型計算機、工作站、小型計算機等連接起來,以達到資源共享和相互傳遞信息的目的。
但是,這一時期計算機之間的組網是有條件的,在相同網路中只能存在同一廠家生產的計算機,其他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無法接人。這個情況就阻礙了網路的互聯發展,促使了網路標准化的產生。1984年ISO公布了OSI/RM-開發系統互聯參考模型,ARPANET為基礎,形成了TCP/IP網路體系結構,風靡全球。
4、面向全球互連的高速計算機網路: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數字通信的出現,計算機網路進入到第4個發展階其主要特徵是綜合化、高速化、智能化和全球化。
(8)電大計算機網路性考四擴展閱讀:
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允許多人共用一台計算機的計算機系統,多個終端同時連接同一台計算機。分時系統能夠令人產生「一人一機」的錯覺,當時的PC計算機還沒有普及。分時系統的特點包括:及時性、獨占性、交互性、多路性。
1、及時性:沒有及時性,就沒法讓多用戶產生「一人一機」的錯覺了。
2、獨占性:分時系統本身最重要的特點。題外話,操作系統對進程的抽象就是讓每個進程在某個CPU時間片有「獨占性」,好像此時此刻只有一個進程佔用計算機的硬體資源。
3、交互性:人機交互,不必多說。還有不支持交互的系統或者計算機?那它有何用?計算機的作用就是要為人類提供服務。
4、多路性:這樣才能連接過多個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