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中的信息傳輸原理
擴展閱讀
電腦一直閃logo黑屏 2024-11-16 23:41:29
老平板電腦刷機好嗎 2024-11-16 23:38:38

計算機網路中的信息傳輸原理

發布時間: 2022-12-22 03:05:02

㈠ 網路上信息傳遞的原理

osi七層參考模型
1)物理層
物理層所處理的數據單位是比特(bit),物理層向上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鏈路,實現透明的比特流(bit stream)傳輸服務,物理層向下與物理媒體相連,要確定連接物理媒體的網路介面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方面的特性。
(2)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負責在單個鏈路上的結點間傳送以幀(frame)為PDU的數據,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鏈路上實現可靠的數據傳輸。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包括:建立、維持和釋放數據鏈路的連接,鏈路的訪問控制,流量控制和差錯控制。
(3)網路層
網路層傳送的PDU稱為分組或包(packet),在物理網路間傳送分組,負責將源端主機的報文通過中間轉發結點傳送到目的端。網路層是通信子網的最高層,為主機提供虛電路和數據報兩種方式的服務。網路層主要負責分組轉發和路由選擇,根據路由表把分組逐跳地由源站傳送到目的站,並能適應網路的負載及拓撲結構的變化,動態地更新路由表。
(4)傳輸層
傳輸層傳輸的PDU稱為報文(message),傳輸層為源結點和目的結點的用戶進程之間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傳輸服務。端到端的傳輸指的是源結點和目的結點的兩個傳輸層實體之間,不涉及路由器等中間結點。為了保證可靠的傳輸服務,傳輸層具備以下一些功能:面向連接、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差錯控制相網路服務質量的選擇等。
(5)會話層
會話層在傳輸層服務的基礎上增加控制會話的機制,建立、組織和協調應用進程之間的交互過程。會話層提供的會話服務種類包括雙工、半雙工和單工方式。會話管理的一種方式是令牌管理,只有令牌持有者才能執行某種操作。會話層提供會話的同步控制,當出現故障時,會話活動在故障點之前的同步點進行重復,而不必從頭開始。
(6)表示層
表示層定義用戶或應用程序之間交換數據的格式,提供數據表示之間的轉換服務,保證傳輸的信息到達目的端後意義不變。
(7)應用層
應用層直接面向用戶應用,為用戶提供對各種網路資源的方便的訪問服務。

這個知識參考模型,真正的互聯網只有四層,應用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㈡ 網路是通過什麼傳遞信息的

進入網際網路的電腦都遵循著一個稱為TCP/IP的傳遞信息的規則。在發送信息時,先把信息分成一個個的小包,在小包上標明要接收信息的計算機的「門牌號碼」,即IP地址。然後由網路中的稱做路由器的「指揮官」,根據「門牌號碼」確定這些信息小包傳送的路徑。當信息小包傳送到接收的計算機後,小包合並成原來信息的模樣,這樣就完成了信息的傳遞。

什麼是網路傳播,這是關繫到網路傳播學的任務和研究對象的首要問題。
在回答什麼是網路傳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討什麼是傳播。許多學者對於傳播作過種種描述和解釋,有的把它說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說成是「勸服影響」,也有的把它說成是「刺激反應」,還有人認為,傳播是人類傳遞或交流信息的社會性行為;等等。郭慶光教授在其新著《傳播學教程》中認為:「所謂傳播,即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
那麼何謂網路傳播?
中國現代媒體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詩蘭認為,網路傳播有三個基本的特點: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鏈接方式。因此,其給網路傳播下的定義是:以全球海量信息為背景、以海量參與者為對象,參與者同時又是信息接收與發布者並隨時可以對信息作出反饋,它的文本形成與閱讀是在各種文本之間隨意鏈接、並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種意義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6期第49頁)。
有學者認為「網路傳播」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於傳播學中的一個新名詞,是相對三大傳播媒體即報紙、廣播、電視之外的新傳播途徑和方式,是以多媒體、網路化、數字化技術為核心的國際互聯網路,也被稱作網路傳播,是現代信息革命的產物[1] )。
綜合來說,所謂網路傳播其實就是指通過計算機網路的人類信息(包括新聞、知識等信息)傳播活動。在網路傳播中的信息,以數字形式存貯在光、磁等存貯介質上,通過計算機網路高速傳播,並通過計算機或類似設備閱讀使用。網路傳播以計算機通信網路為基礎,進行信息傳遞、交流和利用,從而達到其社會文化傳播的目的。網路傳播的讀者人數巨大,可以通過互聯網高速傳播。

㈢ 計算機靠什麼傳遞信息

一般情況下,網路從上至下分為五層:
應用層

傳輸層

網路層

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
。每一層都有各自需要遵守的規則,稱之為「協議」。TCP/IP協議就是一組最常用的網路協議。
網線在網路中屬於物理層,計算機中所需要傳輸的數據根據這些協議被分解成一個一個數據包(其中包括本地機和目的機的地址)後,按照一定的原則最後通過網線傳輸給目的機。
通俗講,和去寄信的道理一樣,先寫好信的內容(計算機上的數據)、裝信封然後在封面上寫地址(打包成數據包,裡麵包含本地機和目的機的地址)、寄出(傳輸),那麼網線就相當於你的地址和你要寄到的地址之間的路。和電線傳輸電的原理一樣,只不過網線上傳輸的就是脈沖電信號,而且遵守一定的規則。

㈣ 計算機通信的主要原理是什麼

計算機網路通信的工作原理1)TCP/IP協議的數據傳輸過程:
TCP/IP協議所採用的通信方式是分組交換方式。所謂分組交換,簡單說就是數據在傳輸時分成若干段,每個數據段稱為一個數據包,TCP/IP協議的基本傳輸單位是數據包,TCP/IP協議主要包括兩個主要的協議,即TCP協議和IP協議,這兩個協議可以聯合使用,也可以與其他協議聯合使用,它們在數據傳輸過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首先由TCP協議把數據分成若干數據包,給每個數據包寫上序號,以便接收端把數據還原成原來的格式。
2)IP協議給每個數據包寫上發送主機和接收主機的地址,一旦寫上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數據包就可以在物理網上傳送數據了。IP協議還具有利用路由演算法進行路由選擇的功能。
3)這些數據包可以通過不同的傳輸途徑(路由)進行傳輸,由於路徑不同,加上其它的原因,可能出現順序顛倒、數據丟失、數據失真甚至重復的現象。這些問題都由TCP協議來處理,它具有檢查和處理錯誤的功能,必要時還可以請求發送端重發。
簡言之,IP協議負責數據的傳輸,而TCP協議負責數據的可靠性。

㈤ 網路是怎麼傳信息的

網路是怎樣傳遞信息的?其實他只是數學邏輯符號一零的邏輯演化,通過零跟一不同的變化來傳輸特殊的類似密碼的東西,到對方再通過解密來達到,那麼他這個密碼本就屬於我們所謂的網路協議。再上升一層的話,就是所謂的數據包之間的傳送。再上升就是我們所謂的文字語音視頻所能可見的一種傳送。僅代表個人觀點。

㈥ 計算機網路通信原理

網路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通信是人與人之間通過某種媒體進行的信息交流與傳遞。網路通信是通過網路將各個孤立的設備進行連接,通過信息交換實現人與人,人與計算機,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網路通信中最重要的就是網路通信協議。當今網路協議有很多,區域網中最常用的有三個網路協議:MICROSOFT的NETBEUI、NOVELL的IPX/SPX和TCP/IP協議。應根據需要來選擇合適的網路協議。
通信協議是指雙方實體完成通信或服務所必須遵循的規則和約定。協議定義了數據單元使用的格式,信息單元應該包含的信息與含義,連接方式,信息發送和接收的時序,從而確保網路中數據順利地傳送到確定的地方。
在計算機通信中,通信協議用於實現計算機與網路連接之間的標准,網路如果沒有統一的通信協議,電腦之間的信息傳遞就無法識別。 通信協議是指通信各方事前約定的通信規則,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各計算機之間進行相互會話所使用的共同語言。兩台計算機在進行通信時,必須使用的通信協議。

㈦ 計算機網路中的數據通過什麼傳輸

1.先把你的計算機中「數字數據」通過調制器轉化成「模
擬信號」(如果你是通過電話線上網){模擬信號數字化
的三個步驟分別是:采樣、量化、編碼}[其中通信方式包
括並行通信和串列通信]{數據傳輸可以通過基帶、頻帶、
寬頻}{也可以通過多路復用同時上傳和下載};
2.它們的信息頭中都帶對方的地址,通過節點間的路由器
、交換機傳到對方的機器上.(數據的交換技術包括電路
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它們各自都有優缺點)).
3.然後到達對方的機器上.
其中在本地OSI數據流為從第七層的「應用層」依次向下,
在向下的途中,加上各自的「標志」{封裝技術},到達
第一層「物理層」後,通過物理傳輸介質,通過上面的技
術傳輸到對方的機器上,通過從第一層到最後一層拆卸各
自的「標志

㈧ 網路數據傳輸的原理是什麼

隨著圍繞數字化、網路化開展的各種多媒體處理業務的不斷增加, 存儲系統網路平台已經成為一個核心平台, 同時各種應用對平台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光是在存儲容量上, 還包括數據訪問性能、數據傳輸性能、數據管理能力、 存儲擴展能力等等多個方面。可以說, 存儲網路平台的綜合性能的優劣, 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 為達到這些要求,一種新興的技術正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 即虛擬存儲技術。 其實虛擬化技術並不是一件很新的技術,它的發展, 應該說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 最早是始於70年代。由於當時的存儲容量, 特別是內存容量成本非常高、容量也很小, 對於大型應用程序或多程序應用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為了克服這樣的限制,人們就採用了虛擬存儲的技術, 最典型的應用就是虛擬內存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以及相關信息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 人們對存儲的需求越來越大。這樣的需求刺激了各種新技術的出現, 比如磁碟性能越來越好、容量越來越大。 但是在大量的大中型信息處理系統中,單個磁碟是不能滿足需要, 這樣的情況下存儲虛擬化技術就發展起來了。 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也由幾個階段和幾種應用。首先是磁碟條帶集( RAID,可帶容錯)技術, 將多個物理磁碟通過一定的邏輯關系集合起來, 成為一個大容量的虛擬磁碟。 而隨著數據量不斷增加和對數據可用性要求的不斷提高, 又一種新的存儲技術應運而生,那就是存儲區域網路(SAN) 技術。SAN的廣域化則旨在將存儲設備實現成為一種公用設施, 任何人員、任何主機都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各自想要的數據。 目前討論比較多的包括iSCSI、FC Over IP 等技術,由於一些相關的標准還沒有最終確定, 但是存儲設備公用化、存儲網路廣域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

㈨ 計算機 的信息是如何傳輸的

進入網際網路的電腦都遵循著一個稱為TCP/IP的傳遞信息的規則。在發送信息時,先把信息分成一個個的小包,在小包上標明要接收信息的計算機的「門牌號碼」,即IP地址。然後由網路中的稱做路由器的「指揮官」,根據「門牌號碼」確定這些信息小包傳送的路徑。當信息小包傳送到接收的計算機後,小包合並成原來信息的模樣,這樣就完成了信息的傳輸。

信息傳輸是從一端將命令或狀態信息經信道傳送到另一端,並被對方所接收。包括傳送和接收。傳輸介質分有線和無線兩種,有線為電話線或專用電纜;無線是利用電台、微波及衛星技術等。信息傳輸過程中不能改變信息,信息本身也並不能被傳送或接收。必須有載體,如數據、語言、信號等方式,且傳送方面和接收方面對載體有共同解釋。

㈩ 計算機通信原理

計算機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將電信號轉換為邏輯信號,其轉換方式是將高低電平表示為二進制數中的1和0, 再通過不同的二進制序列來表示所有的信息。也就是將數據以二進制中的0和1的比特流的電的電壓做為表示,產生的脈沖通過媒介(通訊設備)來傳輸數據,達到通信的功能,這個是osl的物理層,也就是通信的工作原理。

OSI參考模型將整個協議垂直地分為7個層次 :

1、物理層 經物理媒體透明傳送比特流;

2、數據鏈路層在鏈路上無差錯地傳送幀 ;

3、網路層 分組傳送,路由選擇和流量控制 ;

4、傳輸層 端到端經網路透明地傳送報文 ;

5、會話層 會話管理與數據傳輸的同步;

6、表示層 數據格式的轉換;

7、應用層 與用戶應用進程的介面。

(10)計算機網路中的信息傳輸原理擴展閱讀:

計算機通信通常分為局域式、城域式和廣域式三類。

1)局域式

計算機通信局域式是指在一局部的地域范圍內(例如一個機關、學校、軍營等)建立計算機通信。局域計算機通信覆蓋地區的直徑在數公里以內。

2)城域式

計算機通信城域式是指在一個城市范圍內所建立的計算機通信。城域計算機通信覆蓋地區的直徑在十公里到數十公里。

3)廣域式

計算機通信廣域式是指在一個廣泛的地域范圍內所建立的計算機通信。通信范圍可以超越城市和國家,以至於全球。廣域計算機通信覆蓋地區的直徑一般在數十公里到數千公里乃至上萬公里。

在通常情況下,計算機通信都是由多台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連接成計算機通信網進行的,這樣可共享網路資源,充分發揮計算機系統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