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其實就是電腦連接在一起,通過網線,電話線,做為中介2台電腦直接連,也就計算機網路1台路由器接8台PC,這8台PC也是一個小型網路幾十萬台計算機通過
核心級路由器交織在一起,就是一個龐大的網路N台核心級路由器相連(他們旗下各自帶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PC),就形成了我們的網際網路
② 計算機網路的幾個名詞解釋
1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2 網路拓撲結構是指用傳輸媒體互聯各種設備的物理布局.
3 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簡稱LAN,是指在某一區域內由多台計算機互聯成的計算機組。「某一區域」指的是同一辦公室、同一建築物、同一公司和同一學校等,一般是方圓幾千米以內。區域網可以實現文件管理、應用軟體共享、列印機共享、掃描儀共享、工作組內的日程安排、電子郵件和傳真通信服務等功能。區域網是封閉型的,可以由辦公室內的兩台計算機組成,也可以由一個公司內的上千台計算機組成。
4 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97年ISO頒布的網路體系結構標准。從低到高分七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5 網路體系(Network Architecture):是為了完成計算機間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計算機互連的功能劃分成有明確定義的層次,並規定了同層次進程通信的協議及相鄰之間的介面及服務.
6 利用「實體」這個抽象的名詞表示任何可以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體或軟體進程。在許多情況下,實體就是一個特定的軟體模塊。
7 網路協議是網路上所有設備(網路伺服器、計算機及交換機、路由器、防火牆等)之間通信規則的集合,它規定了通信時信息必須採用的格式和這些格式的意義。
8 TCP/IP 是供已連接網際網路的計算機進行通信的通信協議
TCP/IP 指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
TCP/IP 定義了電子設備(比如計算機)如何連入網際網路,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的標准。
不好意思了,就知道這么多,其它的你自己在去查查吧。
③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可以從網路體系結構、網路組織、網路配置三個方面來描述,網路組織是從網路的物理結構和網路的實現兩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配置是從網路應用方面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的布局,硬體、軟體和通信線路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網路體系結構是從功能上來描述計算機網路結構。
它是一個分層次的模塊式結構。
從宏觀角度著重剖析了它們之間的聯系,數據通信原理,各層的數據傳輸單元,各層數據封裝原理,以及共同的各層主要功能,各層主要功能實現原理、主要通信協議,以及相關的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
相互通信的兩個計算機系統必須高度協調工作才行,而這種「協調」是相當復雜的。
「分層」可將龐大而復雜的問題,轉化為若干較小的局部問題,而這些較小的局部問題就比較易於研究和處理。
(3)請解釋計算機網路中的實體擴展閱讀:
網路體系結構的設計考慮:
層次之間的先後次序、任務是按照什麼先後順序來完成、層次之間的通信介面、任務的每個步驟之間如何協調
網路體系結構分層的好處:
促進標准化、各層相互獨立,技術升級和擴展靈活性好、便於方案設計和維護
參考資料:
網路-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④ 計算機網路中的實體是什麼意思
任何可發送或可接受信息的硬體或軟體進程
⑤ 實體之間的聯系有哪幾種分別舉例都說明
1 一對一聯系:指實體集E1中的一個實體最多隻與實體集E2中的一個實體相聯系。
例如:電影院的座位和觀眾實體之間的聯系
2 一對多聯系:表示實體集E1中的一個實體可與實體集E2中的多個實體相聯系。
例如:部門和職工兩個實體集 之間的聯系
3 多對多聯系:表示實體集E1中的多個實體可與實體集E2中的多個實體相聯系。
例如:工程項目和職工兩個實體集之間的聯系
(5)請解釋計算機網路中的實體擴展閱讀:
實體指不僅可觸知的而且是有形的,我們不能拿我們的思想和這種實體物質作比較,「思想」可以認為是一種活的、生長著的「結構」,雖然它並不具有實體的可觸知性。
實體(Entity):客觀存在並可相互區別的事物稱之為實體。實體可以是具體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聯系.
實體(entity)表示資料庫中描述的現實世界中的對象或概念。實體是客觀世界中存在的且可互相區分的事物。實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體實物,也可以是抽象概念。
實體(entity)在計算機網路研究開放系統的信息交換時,用來表示任何可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體或軟體進程。
國企或事業單位的下屬公司的內部統稱——「二級實體」。
⑥ 計算機網路中「實體」是什麼應如何理解
計算機網路,其實就是電腦連接在一起,通過網線,電話線,做為中介
2台電腦直接連,也就計算機網路
1台路由器接8台pc,這8台pc也是一個小型網路
幾十萬台計算機通過
核心級路由器交織在一起,就是一個龐大的網路
n台核心級路由器相連(他們旗下各自帶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pc),就形成了我們的網際網路
⑦ 談談你對計算機網路的認識
概要:
從網路技術的總體概括計算機網路的相關知識介紹,主要包括: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計算機網路的涵義、計算機網路的特點、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組成、計算機網路的根本目標、分組交換技術、網路功能基本機制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
一、計算機網路概述
(一)計算機網路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 遠程聯機系統
(2) 計算機互連網路
(3) 標准化網路階段
(4) 網路互連與高速網路
遠程聯機系統是指:一台中央計算機連接多台、地理位置處於分散的終端構成的系統。最突出特點是:終端無獨立的處理能力。
計算機互連網路是指: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互連以數據交換和信息傳輸為根本目的。
標准化網路階段是指:針對眾多相同或不同體系結構的網路產品ISO提出OSI標准,實現廣泛的互連。
網路互連和高速網路是指:以INTERNET為核心的高速計算機互連已經構成。
(二)計算機網路的涵義:將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施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網路資源共享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系統概念的關鍵點是:分布的地理位置不同;互連的計算機系統具有獨立的功能;通過通信設施連接;通過網路軟體的控制和管理;以資源共享為核心目的。
計算機網路系統與聯機分時多用戶的區別:從共享和並行兩個角度來看。
計算機網路系統:網路用戶能夠共享網路的全部資源。網路中的計算機具有獨立的數據處理能力,各主計算機的運行不受其它主計算機的干擾。而聯機分時多用戶系統:各終端用戶只共享中心計算機資源。各終端用戶只是在一段時間內並行,同一時刻不可能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用戶都在運行的情況。
(三)計算機網路的特點:
(1) 計算機之間數據交換
(2) 各計算機是具有獨立的功能的系統
(3) 網路構建周期短、見效快
(4) 成本低、效益高
(5) 用戶使用簡單、方便
(6) 易於實現分布式處理
(7) 系統靈活性、適應性更強
(四)計算機網路的根本目標:
(1) 資源共享
(2) 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3) 提高工作效率
(4) 分散數據的綜合處理
(5) 系統負載的均衡與調節
處於不同目的,為滿足具體需求建立的計算機網路,從不同角度可以將網路進行分類:
按距離劃分:廣域網WAN、區域網LAN、城域網MAN。
按通信媒體劃分:有線網、無線網。
按通信方式劃分:點到點方式、廣播方式。
按通信速度劃分:低速網、中速網、高速網。
按數據交換方式劃分:直接交換網、存儲轉發方式、混合交換方式。
按通信性能劃分:資源共享計算機網路、分布式計算機網、遠程通信網。
按使用范圍劃分:公用網、專用網。
按配置劃分:同類網、單伺服器網、混合網。
按對數據的組織方式劃分:分布式數據組織網路系統、集中式數據組織網路系統。
(五)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組成:通信子網(實現全網分為內的信息的傳遞功能),資源子網(實現全網的信息處理功能)。
從網路拓撲圖上看,計算機網路由網路節點和通信介質構成,網路節點又稱為網路單元,是網路的各種數據處理設備、數據通信設備和數據終端設備。節點分為分轉節點(中間節點)和訪問節點(終端節點)。
通常的網路單元有:
線路控制器LC
通信控制器CC
通信處理機CP
前端處理機FEP
集中器C
介面報文處理機IMP
主計算機HOST
終端T
網間連接器
(六)計算機網路技術中里程碑性的技術——分組交換技術。
它是現代計算機網路的技術基礎。是信息在網路終傳輸技術,分組是網間傳輸的數據信息單位。分組交換過程為:是在一個主機向另一主機發送數據時,首先將主機發出的數據劃分成一個個分組,每個分組都帶有關於目的地址的信息,系統根據分組中的目的地址信息,利用系統中的路徑選擇演算法,確定分組的下一節點並將數據發往所確定的節點,最終將報文分組發往目的主機。
分組交換的特點:
節點暫時存儲的一個個分組數據,而不是整個數據文件。
分組數據是暫時保存在節點的內存中,而不是被保存在節點外的外存中,從而保證了較高的交換率。
分組交換採用的是動態分配新到的策略,極大地提高了線路的利用率
分組數據在各節點存儲轉發時因排隊而造成一定延遲、分組數據中帶控制信息而產生的額外開銷;管理控制復雜是缺點。
分組交換的任務:負責系統中分組數據的存儲轉發和選擇合適的分組傳輸路徑。
(七)網路功能基本機制網路體系結構與協議:
網路協議:為實現網路節點間的有效通信和數據控制而制定規則、約定和標准。主要解決節點間交換數據與控制信息中的規則、格式和時序。
網路協議的三個要素,語法: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語義:用於協調和進行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時序:對事件實現順序的說明。注意:協議只規定對象的外部特性,不對內部做具體實現規定。
為了理解網路體系結構,我們可以考察郵政系統的信件的傳送過程。收信方和發信方是通信的信宿和信源,信件在發送過程中實際經歷的過程與收信過程是相對的,信件傳遞過程的每一步都可以視為整個系統的相對獨立的功能層。發信與收信方的對應層遵守相同的規則,可以理解為是一個協議。
不同角度看計算機網路結構:網路體系結構(抽象地從功能上描述網路結構);網路組織結構(從網路的物理結構、實現的方面描述);網路配置結構(從網路應用方面描述網路的布局、硬體、軟體和通信設施)
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體系結構採用結構化思想,分為若干層,層間的關系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網路上的節點間對應層遵守一致的規約。
分層結構的好處:
獨立性強
功能簡單
適應性強
易於實現和維護
結構可分割
易於交流和標准化
網路分層結構的組成部分:
系統:網路系統
子系統:系統內的一個個在功能上相互聯系,有相對獨立的邏輯部分,一個個層次單元
層次:子系統中一個子部分就是一個層次
實體:子系統中的一個活躍單元
等同實體:同一層次的實體
通信服務:通信系統中的通信功能的外部表現
物理通信:通信雙方存在的某種媒體,通過某種手段實現雙方信息交換。
虛擬通信:邏輯通信
網路軟體的基本結構是層次結構。
網路軟體系統:
網路系統的實現不可缺少的部分網路軟體系統,它由如下部分組成:
協議軟體
聯機服務軟體
通信軟體
管理軟體
網路操作系統
網路驅動軟體
網路應用軟體
OSI開放式互連參考模型:
網路參照的國際標准,國際標准化組織ISO1978年提出的OSI是一個網路技術的國際標准,OSI是一個參考模型:ISO/OSI模型
定義了不同計算機互連標準的框架結構和標准,標准中採用的是三級抽象:
體系結構
服務定義
協議規格說明
OSI的分層原則:
劃分層次要根據理論上的需要的不同等級劃分
層次劃分要便於標准化
各層內功能要盡可能獨立
相類似的功能應盡可能放在同一層內
各層的劃分要便於層與層之間的銜接
各界面的交互要盡量少
根據需要,在同一層內可以再形成若乾子層
擴充某一層次功能或協議,不能影響整體模型的主題
OSI定義的各層的功能定義:
物理: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提供透明的比特流傳輸。
數據鏈路層:在兩通信實體間建立數據鏈路鏈機連接,實現穩定、無差錯透明數據鏈路服務。
網路層:實現路由,流量控制與網際互連。
傳輸層:實現端到端的可靠通信服務,透明地實現報文傳輸。
會話層:實現網上兩個進程間的通信。
表示層實現兩個系統中信息表示形式的轉換。
應用層:網路功能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