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的中間接點
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保衛支隊提示 2024-11-05 02:19:51
蘋果電腦便簽用的軟體 2024-11-05 02:17:18

計算機網路的中間接點

發布時間: 2022-11-27 21:24:53

A. 計算機網路的拓撲類型常見有哪幾種

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是指網路中各個站點相互連接的形式,在區域網中明確一點講就是文件伺服器、工作站和電纜等的連接形式。現在最主要的拓撲結構有匯流排型拓撲、星形拓撲、環形拓撲、樹形拓撲(由匯流排型演變而來)以及它們的混合型。

常見的網路拓撲結構有:

1、匯流排型拓撲。匯流排型拓撲是一種基於多點連接的拓撲結構,是將網路中的所有的設備通過相應的硬體介面直接連接在共同的傳輸介質上。

2、環型拓撲。

3、樹形拓撲結構。樹形拓撲從匯流排拓撲演變而來,形狀像一棵倒置的樹,頂端是樹根,樹根以下帶分支,每個分支還可再帶子分支。

4、星形拓撲結構。星形拓撲結構是一種以中央節點為中心,把若干外圍節點連接起來的輻射式互聯結構,各結點與中央結點通過點與點方式連接,中央結點執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策略,因此中央結點相當復雜,負擔也重。

5、網狀拓撲。網狀拓撲又稱作無規則結構,結點之間的聯結是任意的,沒有規律。

(1)網狀網:在一個大的區域內,用無線電通信連路連接一個大型網路時,網狀網是最好的拓撲結構。通過路由器與路由器相連,可讓網路選擇一條最快的路徑傳送數據。

(2)主幹網:通過橋接器與路由器把不同的子網或LAN連接起來形成單個匯流排或環型拓撲結構,這種網通常採用光纖做主幹線。

(3)星狀相連網:利用一些叫做超級集線器的設備將網路連接起來,由於星型結構的特點,網路中任一處的故障都可容易查找並修復。

6、混合型拓撲結構。混合型拓撲結構就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拓撲結構同時使用。

7、蜂窩拓撲結構。蜂窩拓撲結構是無線區域網中常用的結構。

8、衛星通信拓撲結構。

B. 怎麼樣把一台電腦里的文件傳到另一台里

網路基礎教程全文

計算機網路技術
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概述
第一節 計算機網路概述

知識精講
一、 計算機網路定義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用通信設備和通信鏈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協議及網路管理軟體的管理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傳遞(數據通信)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是現代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二、 發展
第一代: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網,採用電路交換方式,實質上是以主機為中心的星型網。
第二代:分組交換網,以通信子網為中心,多台計算機和終端構成外圍的資源子網,數據交換方式採用分組交換。
第三代:以「開放系統互連為參考模型」為標准框架,80年人中期,Internet的出現(TCP/IP)。
第四代: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B-ISDN),93年美國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特徵是廣域、高速和交互。
三、 系統組成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密切結合的產物,也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
從網路拓撲結構來看,計算機網路是由一些網路節點和連接這些網路節點的通信鏈路構成。
從邏輯功能上講,計算機網路是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通信子網是計算機網路中負責數據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計算機之間數據的傳輸、交換以及通信控制,它由網路節點、通信鏈路組成;資源子網提供訪問網路和處理數據的能力,是由主機系統、終端控制器和終端組成,主機系統負責本地或全網的數據處理,運行各種應用程序或大型資料庫,向網路用戶提供各種軟硬體資源和網路服務,終端控制器把一組終端連入通信子網,並負責對終端的控制及終端信息的接收和發送。
從系統組成來看,計算機網路是由網路硬體系統和網路軟體系統構成。
1、 網路硬體系統
網路硬體系統一般指構成計算機網路的硬體設備,包括各種計算機系統、終端及通信設備。
(1) 主機系統:是計算機網路的主體,根據在網路中的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分為伺服器和工作站。
伺服器是通過網路操作系統為網上工作站提供服務及共享資源的計算機設備;網路工作站是連接到網路上的計算機,又稱客戶機,它是網路數據主要的發生場所和使用場所除保持原有功能為用戶服務之外,同時又可以按照被授予的許可權去訪問伺服器,用戶主要是通過使用工作站為利用網路資源並完成自己的工作。工作站又可分為無盤工作站和帶盤工作站兩種,帶盤工作站是帶有硬碟的微機,本身具有獨立的功能,具有本地處理能力。而無盤工作是不帶硬碟的微機,其引導程序存放在網路適配器EPROM中,加電後自動執行,與網路中的伺服器進行相連。這種工作站不僅能防止計算機病毒通過工作站感染伺服器,還可以防止非法用戶拷貝網路中的數據。
(2) 終端:本身不具備處理能力,不能直接在連接到網路上,只能通過網路上的主機與網路相連而發揮作用,常見的有顯示終端、列印終端、圖形終端等。
(3) 傳輸介質:在網路設備之間構成物理通路,以便實現信息的交換。最常見的有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
(4) 網路互聯設備:用於實現網路之間的互連,主要有中繼器、集線器、路由器、交換機等。
(5) 網路接入設備:用於計算機與計算機網路進行連接的設備,常見的有網卡、數據機等。
2、 網路軟體系統
網路軟體主要包括網路操作系統、網路通信協議和各種網路應用系統。
操作系統:包括伺服器操作系統與工作站操作系統。
伺服器操作系統:一般為多任務、多用戶的,它裝在伺服器上,主要承擔網路范圍內的資源管理與分配,對網路設備進行存取訪問,支持網路用戶間的通信。常見的windowsNT/windows server2000/netware/unix/linux等。
工作站操作系統:是本機處理能力的有力支撐,負責對本機資源的正常管理。常見的有window98/windows2000/dos等。
通信協議:網路中計算機之間、網路設備與計算機之間、網路設備之間進行通信時,雙方所要遵循的通信規則的約定。常見的有包交換協議IPX、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TCP/IP)、乙太網協議等。
網路管理軟體:用來對網路運行狀況進行信息統計、報告、警告、監控的軟體系統。TCP/IP協議簇中提供管理功能的協議為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
四、 分類
1、 按網路覆蓋的范圍分:廣域網(WAN)、區域網(LAN)、城域網(MAN)。三種網路比較如下表:
表 三種網路的比較
類型 分布范圍 傳輸速率 應用場合
區域網 1KM左右 1M以上 一個單位
城域網 5-50KM 1M 一個城市
廣域網 幾十-幾千KM 幾M以上 一個國家或洲際網
2、 按網路的拓撲結構分:星型、樹型、匯流排型、環型、網狀型、混合型。
3、 按傳輸介質分:同軸電纜網、雙絞線網、光纖網、衛星網、無線網。
4、 按帶寬和傳輸能力分:基帶網(窄帶網)和寬頻網(多媒體)。
5、 按網路的使用性質分:公用網、專用網。
6、 按網路的交換功能分:電路交換網、報文交換網、分組交換網、幀中繼網、ATM網。
7、 按控制方式分:集中式、分散式、分布式。
註:intranet又稱內聯網,服務於企業網,集LAN、WAN和數據服務為一體,採用internet的相關技術,同樣使用TCP/IP通信協議進行數據通信。
五、 功能
建立計算機網路的基本目的是實現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其主要功能有:
1、 數據通信
傳真、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公告牌(BBS)、視頻點播(VOD)、遠程登錄和信息瀏覽等。
2、 資源共享
共享的資源主要指計算機系統的軟體、硬體和數據;共享是指網內用戶均能享受網路中各個計算機系統的全部或部分資源,且用戶不需要知道資源所處的物理位置。
3、 提高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網路中的每台計算機可通過網路相互成為後備機,一旦某台計算機出現故障,它的任務就可由其他計算機代完成;均衡負荷,從而提高每台計算機的可用性。
4、 支持分布式的信息處理
通過演算法將大型的綜合問題、交給不同的計算機分別同時進行處理用戶可根據需要合理選擇網路資源,就近快速地進行處理;另一方面利用網路技術將多台計算機連成具有高性能的計算機系統來解決大型的問題,也比用同樣性能的大中型計算機節省費用。

知識精講
一、 基本概念
1、 數據通信:指通過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結合來實現信息的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
2、 數據:在網路中可用的有兩類數據即取連續值的模擬數據和取離散值的數字數據。
3、 信號:數據的電磁波或電編碼,是數據的具體表示形式。
根據電信號的形式分為取值為連續值的模擬信號和媽值為離散值的數字信號兩類。
4、 信道:是信號傳輸的通道,可分為物理信道和邏輯信道,傳輸介質一般稱為物理信道,根據傳輸介質的不同又可分為有線信道和無線信道,通常所講的信道更側重邏輯上的含義即指邏輯信道。
5、 數據傳輸速率:通常用比特率來衡量,即指單位時間內傳送的二進制數據位數,通常用b/s。 數字信號經調制後的傳輸速率,即單位時間內傳送的電信號的個數,又稱波特率,它也作為物理信道性能的好壞的數據傳輸速率,單位為波特。
6、 信道容量:信道允許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
7、 吞吐量:是單位時間內整個網路能夠處理的信息總量,單位是位元組/秒或位/秒。
8、 信道帶寬:是指信道所能傳送的信號頻率寬度,它的值為信道上可傳送信號的最高頻率與最低頻率之差。帶寬越大,所能達到的傳輸速度就越大。
9、 誤碼率:指數據傳輸中出錯數據占被傳輸數據總數的比例。
信道的性能指標主要有信道容量、信道帶寬、吞吐量、誤碼率等。
二、 物理信道分類
1、 按傳輸介質分:有線信道(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無線信道(微波、紅外線、激光)。
2、 按傳輸信號的形式分:模擬信道、數字信道。
3、 按使用方式分:專用信道、公用信道。
三、 傳輸技術
1、 基帶傳輸與頻帶傳輸
(1) 基帶傳輸
基帶指電信號固有的基本頻帶。
基帶傳輸是指將數字設備發出的數字信號原封不動地送入信道上去傳輸。
(2) 頻帶傳輸
把數字設備上發出的數字信號調製成模擬信號後再發送、傳輸,到達接收端時再把模擬信號解調成原來的數字信號來進行傳輸。
(3) 寬頻傳輸
將多路基帶信號、音頻信號和視頻信號經調制後放到同一條電纜的不同頻段處進行傳輸。寬頻傳輸系統可實現文字、聲音和圖像的一體化傳輸。
2、 非同步傳輸與同步傳輸
(1) 非同步傳輸
發送字元時發送端在每個字元的首尾分別加上一個起始位和2個停止位,以表示字元的開始和結束,一次只能收發一個字元。有數據需要發送的終端設備可以在任何時刻向信道發送信號,而不管接收方是否知道它已開始發送操作,且由於各字元的發送時間間隔是任意的,因此各字元之間是非同步的,故稱之為非同步傳輸。
(2) 同步傳輸
在同步方式中,發送端連續發送一串字元(或數據塊)一個字元緊接在另一個字元之後,只在每個數據塊的前後各附加一個位元組的同步字元SYN,接收端僅靠該字元來識別所要接收的數據。同步傳輸是一個接收與發送速度保持一致的過程,也就是接收端根據發磅端所發送的信號頻率和起止時間來接收信號,接收端校準自己的接收時間和重復頻率,以求同發送端信號相一致的過程。
表 非同步傳輸與同步傳輸比較
傳輸方式 傳輸單位 優 點 缺 點
非同步傳輸 字元 控制簡單、價格便宜 效率低、速率慢
同步傳輸 報文或分組 傳輸效率高 誤碼率較高、控制復雜
3、 單工、半雙工、全雙工
三種通信方式的比較
表 三種通信方式的比較
通信方式 傳輸方向 信道個數 收、發方限制 優、缺點 應 用
單工 固定單向 1 一方只能發送,另一方只能接收 結構簡單、效率低、只能單向傳輸信息 廣播、電視
半雙工 限時雙向 2 通信雙方在不同時刻可分別發送或接收信息 效率低 對講機等
全雙工 雙向 2 通信雙方在同一時刻既可發送信息又可接收信息 結構復雜、成本高、性能最好 計算機之間
單工:只允許數據按指定的一個方向傳輸,只需一個信道,結構簡單。
半雙工:在任何時刻信道上只有一個方向的數據傳輸,而在另一個時刻有反方向的傳輸。在要求不太高的場合,多採用此通信方式,如航空和航海的無線電台和對講機及多數的計算機網路中的數據通信等,需兩個信道。
全雙工:允許在兩個方向上同時傳輸數據。此方式效率最高,使用方便,常用於計算機與計算機間的通信,它需要兩個信道分別傳送兩個方向上的信號,每一端在發送信息的同時也在接收信息。
全雙工需要兩個獨立的信道,這兩個獨立信道可以採用兩組傳輸線路實現,也可以用多路復用技術實現。此通信方式的性能最好,所需用的設備最復雜,實現的成本也最高。
四、 數據交換技術
在計算機通信中,兩台計算機利用通信線路,通過多個中間節點或中轉節點的計算機網路進行傳送,中間節點計算機或計算機網路在傳送信息時並不關心信息的具體內容,僅負責將信息從一個節點計算機傳送到另一個節點計算機上,直到信息被傳送到目的地,我們將這種由中間節點參與的通信稱為「數據交換」。傳統的數據交換方式可分為:電路交換和存儲交換,存儲交換又可分為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目前常用的幀中繼、非同步傳輸模式(ATM)均屬於快速的分組交換技術。
1、 電路交換技術
又稱線路交換技術,它是基於信道的共享方式,類似於電話,必須經過建立連接(信道建立)、傳輸數據、拆除連接(釋放信道)三個通信過程,適合遠距離成批傳輸數據。
表 數據交換技術的比較
交換技術 特 點 工作位置 優 點 缺 點
電路交換 通信前先建立一條物理信道或子信道,通信結束後再釋放信道,以比特為單位 物理層 設備及操作簡單實時性好 靜態分配信道線路利用率低
存儲交換 報文交換 存儲轉發 以報文為單位進行傳輸,且長度無限制 網路層 信道利用率高可靠性高雙方可不同時工作 實時性差,分組交換中結點必須有較高的處理能力
分組交換 以分組為單位,長度一般為1~nKbit 網路層 線路利用率高、速率快(64Kbps)、吞吐量大、誤碼低、靈活性好

表 兩種典型的分組交換技術的比較
交換技術 工作位置 特點 缺點
幀中繼 鏈路層 以幀為單位、邊接收邊轉發 具有路由功能傳輸速率高2.048Mbps
非同步傳輸模式(ATM) 鏈路層 以信元為單位、信元定長為53B、發送端不獨占時間片 實時性好誤碼率低傳速率高2.2Mbps時延小
2、 存儲交換技術
通信雙方不必完整地佔用一個物理信道,被傳輸的數據單元中含有目的地址,中間結點總是先將傳輸到本結點的數據單元暫存於本結點中,後尋找空閑的通路再轉發給下一結點。
存儲交換又可分為報文交換和分組交換,二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傳輸的數據單位不同,報文交換的數據單元是一個長度沒有任何限制的報文,而分組交換對數據單元的長度有明確的規定,一般為1千至幾千個比特位,所以在分組交換方式中長報文要先分割為多個短分組,然後再以分組為單位進行傳送。

知識精講
一、 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1、 網路協議
計算機網路實體之間進行通信時所採用的一種通信語言,它是一組有關信息傳輸順序、信息格式和信息內容等的約定或規則。網路協議含有三個要素即語義、語法和時序。
語義:指構成協議的協議元素的含義,不同類型的協議元素規定了通信雙方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而協議元素是指控制信息或命令及應答。
語法:指數據或控制信息的數據結構形式或格式。
時序:也稱規則,即事件的執行順序。
2、 網路層次式結構
對於復雜的計算機網路協議,通常採用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採用分層式網路結構,有採用分層方式的做法,可以使每一層實現一種相對獨立的功能,從而將一個難以處理的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較容易處理的小問題,而且每一層都是向它的上一層提供服務。採用分層結構的好處主要有:
(1) 各層之間相互獨立
(2) 靈活性好
(3) 容易標准化
(4) 各層可以選擇最合適的實現技術
3、 網路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的層次及其協議的集合。
4、網路拓樸結構:也稱網路結構,是指網路結點和鏈路的幾何位置。結點是指組成網路的網路單元,如:主機、集線器、路由器等,根據功能不同可分為端點和轉接點,端結點指通信的源或宿結點,又稱訪問接點,如主機或終端;轉接結噗指網路通信過程中起控制和轉發信息作用的結點,如集線器、交換機等。
5、鏈路:兩個節點之間的線路。
二、 常見的網路拓樸結構
網路拓樸結構的選擇與傳輸出介質的選擇和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緊密相關。常見的拓樸結構有:
1、 星型
所有的計算機都連接到一個中心節點上,該中心節點一般為主機或集線器。中心接點負責接收工作站的信息,再轉發給相應的工作站,它具有中繼和數據處理功能。
2、 環型
由連接成封閉迴路的網路節點組成,每一節點與它左右相鄰的節點連接並最終形成一個「環狀」,信息單向逐點進行傳輸,各節點入網的計算機通過中繼器連接到這個環型的信號以同樣的速度、同樣的方向傳向下一節點。
在該類型的網路中,用令牌傳遞方式解決對環路的訪問控制,令牌是一種通行征,它可以是一位或多位二進數組成的編碼,只有獲得令牌的站點才能發送數據,因令牌只有一個,所以不會發生碰撞。較典型的是IBM的令牌環網。
3、 匯流排型
使用同一媒體或電纜連接所有用戶節點的一種方式。匯流排型拓樸用一條無源通信線路作主幹,入網計算機通過相應介面(如T型頭)連接到線路上,該主幹電纜即被稱為匯流排。
因為所有站點共用一條電纜,所以一次只能有一個設備傳輸信息,易發生碰撞,為防止信號反射,所有連接到一條通信傳輸線路上的計算機在線路兩端必須加裝防止信號反射的裝置即端接器。常用的乙太網即是採用匯流排型的網路拓樸結構,為防止發生碰撞,採用IEEE802.3的的CSMA/CD進行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以上三種是最基本的網路拓樸結構類型,也是區域網中常用的三種網路拓樸結構,除此之外還有樹型、網狀型。在實際應用中往往採用它們的某種組合。幾種網路結構比較如下表:
表 幾種網路結構的比較
網路類型 特 點 優 點 缺 點 應用場合
星型 從結點之間必須經過中心結點才可進行通信 結構簡單協議簡單易檢測和隔離故障 費用高中心結點故障會造成整個網路癱瘓 智能大廈從結點之間較少交換數據的網路
匯流排型 只有一條信道,一個時刻只能有一個結點發送數據 費用低易布線易維護 故障檢測困難爭用匯流排 區域網或分布處理,如乙太網
環型 沿環路單向傳輸 結構簡單,性能好,適合用光纖連接 可靠性差重新配置較難 區域網,如FDDI、IBM令牌環網
樹型 星型的擴展,根結點和子樹結點均可作為轉接結點 性能同星型,費較星型低 時延大 分層管理的網路
網狀型 每個結點至少兩條鏈路與其他結點相連 性能好,可靠性高 結構復雜控制繁瑣 大型廣域網
網路的性能好壞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由網路的拓樸結構所決定的,選擇網路拓樸結構時,一般應考慮可靠性、擴充性及費用高低三個主要因素。(待續)

C. 計算機網路系統由什麼組成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一個集計算機硬體設備、通信設施、軟體系統及數據處理能力為一體的,能夠實現資源共享的現代化綜合服務系統。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組成可分為三個部分,即硬體系統,軟體系統及網路信息系統。

1. 硬體系統

硬體系統是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硬體系統有計算機、通信設備、連接設備及輔助設備組成,如圖1.6.4所示。硬體系統中設備的組合形式決定了計算機網路的類型。下面介紹幾種網路中常用的硬體設備。

⑴伺服器

伺服器是一台速度快,存儲量大的計算機,它是網路系統的核心設備,負責網路資源管理和用戶服務。伺服器可分為文件伺服器、遠程訪問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列印伺服器等,是一台專用或多用途的計算機。在互聯網中,伺服器之間互通信息,相互提供服務,每台伺服器的地位是同等的。伺服器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對其進行管理和維護,以保證整個網路的正常運行。

⑵工作站

工作站是具有獨立處理能力的計算機,它是用戶向伺服器申請服務的終端設備。用戶可以在工作站上處理日常工作,並隨時向伺服器索取各種信息及數據,請求伺服器提供各種服務(如傳輸文件,列印文件等等)。

⑶網卡

網卡又稱為網路適配器,它是計算機和計算機之間直接或間接傳輸介質互相通信的介面,它插在計算機的擴展槽中。一般情況下,無論是伺服器還是工作站都應安裝網卡。網卡的作用是將計算機與通信設施相連接,將計算機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通信線路能夠傳送的電子信號或電磁信號。網卡是物理通信的瓶頸,它的好壞直接影響用戶將來的軟體使用效果和物理功能的發揮。目前,常用的有10Mbps、100Mbps和10Mbps/100Mbps自適應網卡,網卡的匯流排形式有ISA和PCI兩種。

⑷數據機

數據機(Modem)是一種信號轉換裝置。它可以把計算機的數字信號「調制」成通信線路的模擬信號,將通信線路的模擬信號「解調」回計算機的數字信號。數據機的作用是將計算機與公用電話線相連接,使得現有網路系統以外的計算機用戶,能夠通過撥號的方式利用公用電話網訪問計算機網路系統。這些計算機用戶被稱為計算機網路的增值用戶。增值用戶的計算機上可以不安裝網卡,但必須配備一個數據機。

⑸集線器

集線器(Hub)是區域網中使用的連接設備。它具有多個埠,可連接多台計算機。在區域網中常以集線器為中心,用雙絞線將所有分散的工作站與伺服器連接在一起,形成星形拓撲結構的區域網系統。這樣的網路連接,在網上的某個節點發生故障時,不會影響其他節點的正常工作。

集線器分為普通型和交換型(Switch),交換型的傳輸效率比較高,目前用的較多。集線器的傳輸速率有10Mbps、100Mbps和10Mbps/100Mbps自適應的。

⑹網橋

網橋(Bridge)也是區域網使用的連接設備。網橋的作用是擴展網路的距離,減輕網路的負載。在區域網中每條通信線路的長度和連接的設備數都是有最大限度的,如果超載就會降低網路的工作性能。對於較大的區域網可以採用網橋將負擔過重的網路分成多個網路段,當信號通過網橋時,網橋會將非本網段的信號排除掉(即過濾),使網路信號能夠更有效地使用信道,從而達到減輕網路負擔的目的。由網橋隔開的網路段仍屬於同一區域網,網路地址相同,但分段地址不同。

⑺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是互聯網中使用的連接設備。它可以將兩個網路連接在一起,組成更大的網路。被連接的網路可以是區域網也可以是互聯網,連接後的網路都可以稱為互聯網。路由器不僅有網橋的全部功能,還具有路徑的選擇功能。路由器可根據網路上信息擁擠的程度,自動地選擇適當的線路傳遞信息。

在互聯網中,兩台計算機之間傳送數據的通路會有很多條,數據包(或分組)從一台計算機出發,中途要經過多個站點才能到達另一台計算機。這些中間站點通常是由路由器組成的,路由器的作用就是為數據包(或分組)選擇一條合適的傳送路徑。用路由器隔開的網路屬於不同的區域網地址。

2. 軟體系統

計算機網路中的軟體按其功能可以劃分為數據通信軟體、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應用軟體。

⑴數據通信軟體

數據通信軟體是指按著網路協議的要求,完成通信功能的軟體。

⑵網路操作系統

網路操作系統是指能夠控制和管理網路資源的軟體。網路操作系統的功能作用在兩個級別上:在伺服器機器上,為在伺服器上的任務提供資源管理;在每個工作站機器上,向用戶和應用軟體提供一個網路環境的「窗口」。這樣,向網路操作系統的用戶和管理人員提供一個整體的系統控制能力。網路伺服器操作系統要完成目錄管理,文件管理,安全性,網路列印,存儲管理,通信管理等主要服務。工作站的操作系統軟體主要完成工作站任務的識別和與網路的連接。即首先判斷應用程序提出的服務請求是使用本地資源還是使用網路資源。若使用網路資源則需完成與網路的連接。常用的網路操作系統有:Net ware系統、Windows NT系統、Unix 系統和Linux系統等。

⑶網路應用軟體

網路應用軟體是指網路能夠為用戶提供各種服務的軟體。如瀏覽查詢軟體,傳輸軟體,遠程登錄軟體,電子郵件等等。

⒊ 網路信息系統

網路信息系統是指以計算機網路為基礎開發的信息系統。如各類網站、基於網路環境的管理信息系統。

D. 計算機網路中的訪問節點,混合節點,轉接節點,中心節點,都是什麼啊

  • 訪問節點:

又稱端節點,是指擁有計算機資源的用戶設備,主要起信源和信宿的作用。

常見的訪問節點有用戶主機和終端等。

  • 混合節點:

    也稱全功能節點,是指那些既可以作為訪問節點又可以作為轉接節點的網路節點。

比如伺服器等。

  • 轉接節點:

    又稱中間節點,是指那些在網路通信中起數據交換和轉接作用的網路節點。

常見的轉接節點有:集中器、交換機、路由器、集線器等。

  • 中心節點:

    在星型結構結構中用集線器或交換機作為網路的中央節點,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都通過網卡連接到中央節點,計算機之間通過中央節點進行信息交換,各節點呈星狀分布而得名,其核心的交換機稱為中心節點。

E. 計算機網路兩種常見連接方式是點對點和點對多點,這里的點是指什麼

這個算網路開講篇的內容了。
這個不用刻意去糾結了,其實就是一個術語而已。 你 可以把點理解為就是一個終端,一個介面都行。

我感覺這個舉一些實際的例子是最容易理解的了。像你肯定有手機對吧,你用過手機藍牙傳輸不?你用藍牙和另外一個人傳輸文件的時候,這個就叫做點對點通信。 你肯定也應該用過wifi吧? 你可以無線路由器看作是一個點,有很多手機,電腦等接入到路由器中,這個就是點對點多。

F. 急急急,計算機網路解答題,謝謝!!!

:假設中間結點處理時延為零,且傳播時延太小,可忽略。則

(1)對電路交換,T=2*2+3200/9600≈4. 33s (3)對分組交換, T=(1024+16)*4/9600+ 2*{(1024+16)/9600} ≈ 0.65s

G. 計算機網路技術基礎知識

1.在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中,(通信子網)專門負責通信工作,從而實現數據處理與通信控制的分工。

2. 60年代中期,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的Davies提出了( 分組(Packer))的概念,1969年美國的(分組交換網ARPA)網投入運行,從而使計算機網路通信方式由終端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發展到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直接通信。

3.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著手制定開放系統互聯的一系列標准,旨在將(interconnection)計算機方便互聯,構成網路,該委員會制定了(interconnection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縮寫為ISO/OSI。

4.計算機網路系統包括(MAN /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子網和(WAN / Wide Area Network)子網。

5.計算機網路按距離劃分分為:(Local Area Network;L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和(Wide Area Network;WAN)。

6.計算機網路按數據交換方式劃分分為:(虛線路傳輸分組交換)、(報文交換)、(幀中繼交換)

1.計算機網路與終端分時系統都有哪些特點?

答:網路是計算機有自己的操作系統,例如微機連接成的網路。
終端是使用telnet方式登錄到伺服器。例如UNIX或linux上達到系統輸入數據的墓地。終端的操作系統非常小,一般銀行使用後種模式。

2.匯流排型結構的網路特點有哪些?

答:匯流排型結構的網路特點如下:結構簡單,可擴充性好。當需要增加節點時,只需要在匯流排上增加一個分支介面便可與分支節點相連,當匯流排負載不允許時還可以擴充匯流排;使用的電纜少,且安裝容易;使用的設備相對簡單,可靠性高;維護難,分支節點故障查找難。

3.星型結構的網路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答:安裝和維護的費用較高,共享資源的能力較差,通信線路利用率不高,對中心結點要求相當高,一旦中心結點出現故障,則整個網路將癱瘓。

4.環形結構的網路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答: 環形結構中的各節點通過有源介面連接在一條閉合的環形通信線路中,是點-點式結構。環形網中每個節點對佔用環路傳送數據都有相同權力,它發送的信息流按環路設計的流向流動 。為了提高可靠性,可採用雙環或多環等冗餘措施來解決。目前的環形結構中採用了一種多路訪問部件MAU,當某個節點發生故障時,可以自動旁路,隔離故障點,這也使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 環形結構的優點是實時性好,信息吞吐量大,網的周長可達200km,節點可達幾百個。缺點因環路是封閉的。所以擴充不便。這種結構在IBM於1985年推出令牌環網後,已為人們所接受 ,目前推出的FDDI網就是使用這種雙環結構。

H. 請問在計算機網路中,「點到點」和「端到端」有什麼區別

點到點是物理拓撲,如光纖,就必須是點到點連接,DDN專線也是,即兩頭各一個機器中間不能有機器。

點到點是網路層的,你傳輸層只認為我的數據是從a直接到e的,但實際不是這樣的,打個比方,傳輸層好象領導,他發布命令:要干什麼什麼事,但真正乾的不是他,真正乾的是員工,也許領導認為很簡單一句話就可以干好的事,在員工眼裡卻是難於登天,手續極其煩瑣,所以傳輸層是發布命令的領導,他說的是命令,也就是最終的目的,所以他只看到最初的地址和最終的地址,既一個任務的兩個端點,網路層就相當於員工,領導的任務我要一步一步的作完,先從a到b,在從b到c...,所以他看到的只是整個任務的一個階段,a到b,b到c...這就是點到點。

端到端是網路連接。網路要通信,必須建立連接,不管有多遠,中間有多少機器,都必須在兩頭(源和目的)間建立連接,一旦連接建立起來,就說已經是端到端連接了,即端到端是邏輯鏈路,這條路可能經過了很復雜的物理路線,但兩端主機不管,只認為是有兩端的連接,而且一旦通信完成,這個連接就釋放了,物理線路可能又被別的應用用來建立連接了。TCP就是用來建立這種端到端連接的一個具體協議,SPX也是。

端到端是傳輸層的,你比如你要將數據從A傳送到E,中間可能經過A->B->C->D->E,對於傳輸層來說他並不知道b,c,d的存在,他只認為我的報文數據是從a直接到e的,這就叫做端到端。
總之,一句話概括就是端到端是由無數的點到點實現和組成的。

I. 什麼是網路傳輸媒介的中間節點也是一個多埠的轉發器具有信號接收和轉發的功

1、從物理結構看,計算機網路可看做在各方都認可的通信協議控制下,由若干擁有獨立_操作系統的計算機、_終端設備_、_數據傳輸_、和通信控制處理機等組成的集合。

2、計算機網路資源包括:_硬體資源、_軟體資源和_數據資源。

3、1969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美國的ARPA網投入運行,它標志著我們常稱的計算機網路的興起。

4、計算機網路是由_網路硬體_系統和網路軟體系統構成的。從拓撲結構看計算機網路是由一些網路_網路節點和連接這些網路節點的通信鏈路構成的;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則是由_用戶資源和通信子網兩個子網組成的。

5、計算機網路中的節點又稱為網路單元,一般可分為三類:_訪問節點_、_轉接節點、

_混合節點。

6、訪問節點又稱為端節點,是指擁有計算機資源的用戶設備,主要起_信源和_信宿的作用,常見的訪問節點有用戶主機和終端等。

7、轉接節點又稱為_中間節點_,是指那些在網路通信中起_數據交換_和_轉接作用的網路節點,這些節點擁有通信資源,具有通信功能。常見的轉接節點有:集中器_、交換機、路由器、集線器等。

8、混合節點又稱為全功能節點,是指那些即可以作為_訪問節點又可以作為_轉換節點的網路節點。

9、通信鏈路又分為物理鏈路和邏輯鏈路兩類。物理鏈路是一條點到點的_物理線路_,中間沒有任何交換節點;邏輯鏈路是具備_數據傳輸控制_能力,在邏輯上起作用的物理鏈路;在物理鏈路上加上用於數據傳輸控制的_硬體_和_軟體_,就構成了邏輯鏈路。只有在邏輯鏈。
10、從邏輯功能上可以把計算機網路分為兩個子網:_用戶資源_子網和通信子網。

11、網路硬體系統是指構成計算機網路的硬體設備,包括各種計算機系統、終端及_通信設備_。

12、網路軟體主要包括網路_通信協議、網路操作系統和各類網路_應用系統_。

13、網路通信協議是實現網路協議規則和功能的軟體,它運行在網路計算機和設備中,計算機通過使用通信協議訪問網路。這些協議包括_網間包交換協議_(IPX)、_傳輸控制/網際協議_(TCP/IP)和_乙太網_協議。

14、計算機網路按覆蓋的地理范圍可以分為_廣域網_、_城域網_、區域網_。

15、計算機網路按網路的拓撲結構可將網路分為:_匯流排型網_、_星型網_、_環型網、_樹型網、網型網等。

二、

1、計算機網路

是指,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用通信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和通信協議及網路管理軟體的管理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傳遞的系統。

2、網路通信協議

是實現網路協議和功能的軟體,它運行在網路計算機和設備中,計算機通過使用通信協議訪問網路。

J. 出現了 此計算機和網路訪問點之間的介面或網路拒絕此計算機 怎麼解決

估計路由器的問題,設置丟失或者你用的DHCP自動分配地址而那個地址還沒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