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中小學運用的優勢
擴展閱讀
電腦為什麼黑屏一半 2024-11-01 19:29:13
手游模擬器提示網路異常 2024-11-01 19:26:19

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中小學運用的優勢

發布時間: 2022-11-20 03:21:57

『壹』 我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100%,網路教育的好處在哪裡

能夠隨時隨刻都了解到最新發展事情,能夠跟上時代發展步伐。

『貳』 網路對小學生有什麼好處

網路對小學生的好處:
一、小學生上網,有助於早期智力開發。十指與電腦的配合聯動,孩子對計算機網路多種功能的運用,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智力、技能和智能,而智力、技能和智能是體現人的素質的三大要素。因此,中小學生上網本身不僅非常必要,而且只要引導和控製得當,確實大有好處。

二、上網有助於拓展孩子的知識領域,通過網路獲取廣泛的新的知識。長期以來,我們比較重視專門人才的培養,而忽視各種知識的整合,因此,素質教育戰略很難完善,在許多領域,缺少復合型新人文學者,直接影響各行業的發展。因此,從小培養我們對多種知識的復合,不僅有助於素質教育的提升,而且對21 世紀的人才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還有,上網人口比例提高,有助於加快社會信息化進程,而這個進程,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上網發E—mail,使我們從小樹立電子信函、電子商務、電子寫作的意識,可節省大量木漿紙,提高環保水平;作為祖國的未來的我們,能樹立電子商務意識,利用電子貨幣的意識的提高,是全民族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有助於推進貨幣電子化進程,提升整個民族的素質。學好電腦,還有助於激發我們的創造性。

三、小學生上網可以知道很多的豐富資源和信息。網路也是一位很好的老師,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腦會越來越先進,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它的出現給我們帶來許多變化,人們可以用電腦運算書寫精確書寫。這些都是上網的好處。

『叄』 使用網路教學的好處有哪些

網路教育優勢有哪些?工作忙碌適合報考么
1、資源利用
各種教育資源通過網路跨越了空間距離的限制,使學校的教育成為可以超出校園向更廣泛的地區輻射的開放式教育。學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科優勢和教育資源優勢,把最優秀的教師、最好的教學成果通過網路傳播到四面八方。
2、學習行為
網路技術應用於遠程教育,其顯著特徵是: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從任何章節開始、學習任何課程。網路教育便捷、靈活的「五個任何」,在學習模式上最直接體現了主動學習的特點,充分滿足了現代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需求。
3、學習形式
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網路進行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機會和范圍。並且通過計算機對學生提問類型、人數、次數等進行的統計分析使教師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和主要問題,更加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
4、教學形式
在線教育中,運用計算機網路所特有的信息資料庫管理技術和雙向交互功能。
一方面,奧鵬教育系統對每個網路學員的個性資料、學習過程和階段情況等可以實現完整的系統跟蹤記錄,另一方面,教學和學習服務系統可根據系統記錄的個人資料,針對不同學員提出個性化學習建議。網路教育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現實有效的實現途徑。
5、教學管理
計算機網路的教學管理平台具有自動管理和遠程互動處理功能,被應用於網路教育的教學管理中。遠程學生的咨詢、報名、交費、選課、查詢、學籍管理、作業與考試管理等,都可以通過網路遠程交互的方式完成。
任何人、任何時間都適合哦,當然包括工作忙碌的夥伴們啦~

『肆』 計算機網路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它的最大好處在於什麼

網路帶給人類的好處可謂數不勝數,網路的出現是現代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的標志。現代意義上的文盲不再是指那些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電腦脫離信息時代的人。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人們曾幻想要足不出戶,就曉天下事,如今信息高速已將此幻想變為了現實。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難道還能只讀聖賢書,而不聞天下事嗎?我方認為上網的好處有許許多多,上網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給我們提供了交流,交友的自由化,玩游戲的成功,讓我們知道了要不斷的求新,贏了我們就會有一種成就感。
其一,小學生上網,有助於早期智力開發。十指與電腦的配合聯動,孩子對計算機網路多種功能的運用,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智力、技能和智能,而智力、技能和智能是體現人的素質的三大要素。因此,中小學生上網本身不僅非常必要,而且只要引導和控製得當,確實大有好處。
其次,上網有助於拓展孩子的知識領域,通過網路獲取廣泛的新的知識。長期以來,我們比較重視專門人才的培養,而忽視各種知識的整合,因此,素質教育戰略很難完善,在許多領域,缺少復合型新人文學者,直接影響各行業的發展。因此,從小培養我們對多種知識的復合,不僅有助於素質教育的提升,而且對21世紀的人才戰略具有重要意義。還有,上網人口比例提高,有助於加快社會信息化進程,而這個進程,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上網發E—mail,使我們從小樹立電子信函、電子商務、電子寫作的意識,可節省大量木漿紙,提高環保水平;作為祖國的未來的我們,能樹立電子商務意識,利用電子貨幣的意識的提高,是全民族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有助於推進貨幣電子化進程,提升整個民族的素質。學好電腦,還有助於激發我們的創造性。
其三,小學生上網可以知道很多的豐富資源和信息。網路也是一位很好的老師,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腦會越來越先進,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它的出現給我們帶來許多變化,人們可以用電腦運算書寫精確書寫。這些都是上網的好

『伍』 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計算機科學技術與應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它已滲透到了人類生活的每一角落,現在社會的各個領域無一例外地廣泛使用著計算機技術。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多媒體教學更應該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它給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鮮的空氣。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堂中的運用也正呈蓬勃之勢,現代信息技術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進入小學課堂,顯示了它明顯的優勢,它集文字、聲音、動畫、圖形於一體,圖形清晰、動態感強、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傳輸質量高、交互性強,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有利於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直觀性、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易於理解和掌握,能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取得的效果,起到了教師用語言難以替代的作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 產生了重大的影 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 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 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小學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指出:「兒童是個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使其進行學習活動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激發學生由已知探索未知,是進行深入思維活動的重要動力。
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是學生感知事物,追求新知,發展思維的強大內驅力,是智力發展的基礎。然而,興趣和動機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滿足學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使用適當的電教手段,創設新奇的學習環境,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圓的周長」時.設計了這樣的開場白:「兩只小兔賽跑,小白兔沿著正方形的邊跑了一圈,小灰兔沿著圓周跑了一圈,看誰跑的路程多。(此時,電腦顯示兩只小兔賽跑的動態畫面)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想一想,要知道小白兔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什麼?(正方形的周長。電腦依次閃爍四條邊)那麼小灰兔走的路程實際是什麼圖形的周長?」學生齊答:「圓的周長。」(電腦閃爍)那麼,怎樣計算圓的周長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這樣導入新課,直觀形象、生動有趣,激發求知慾,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再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中,由於銳角和鈍角的教學屬於概念教學。考慮到建立銳角和鈍角的概念要以直角為判斷標准,我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直角出發,通過運用多媒體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王國,讓學生在角的家族裡給角分類。學生先自己探索,然後和同桌交流,接著用展台展示,把角分成了按是否直角分成了兩類,按比直角大和比直角小分成了三類,自主建立銳角和鈍角的表象,直觀地認識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銳角和鈍角的平面圖形,順應兒童認識的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數學知識的抽象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和無限趣味,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萌發學習興趣。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化靜為動,展示知識形成過程
隨著新課程頒布實施,現行教材在教學內容呈現上,圖文並茂,生動有趣,重視兒童的興趣、特點,但這些信息資源編入教材中,只能以靜態的畫面,不利於學生發現問題,弄清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而多媒體課件用動態演示,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不僅能活現教材內容,而且能再現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感悟知識的來龍去脈。例如:在執教「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節課,顯示屏上先畫出一個傳授閃爍的亮點,然後從這一點引出兩條射線,通過演示蘊含了角的定義及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的道理。再如:「圓的認識」中利用盪鞦韆形成的軌跡引出的「曲線、圓心、半徑、直徑」,再用動畫展示畫圓的過程,使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了圓的各部分名稱並理解了相互之間的聯系。
課堂教學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比較抽象的問題,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採用化靜為動策略,將抽象的知識以動畫的形式再現出來,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便於學生理解掌握。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重破點,提高教學效果
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其重點、難點,教學重難點是否能巧妙突破是一堂課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教學內容中,有一些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起來有思維障礙,若用常規的教學手段教學,不易向學生表述清楚。而恰當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它無疑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教學中,設計找角、摸角、折角、畫角、玩角五個環節,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其中在畫角這一環節中,改變了以往的教學形式,不示範畫角的步驟,而是設計了這樣一個動畫課件,先出示一點,接著點閃爍幾下,出示「頂點」兩字,然後動畫演示兩條邊的畫法,邊再閃爍兩下,出示「邊」,這樣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礎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圖形,這樣,直觀、生動、形象的演示,使數學課變得形象、易學巧妙地溶化了教學重點和難點,並為學生架設了由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橋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交流平台,發散學生思維
在課堂學習中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機會,活動中,應該為學生創設更多的相互協作共同參與的環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給出不同的動畫、網路,學生通過網路系統除了獨立進行自己的思考學習外,還要參加小組討論,交流意見,相互協作,共同研究和解決問題。如:教學推導平行四邊面積公式時,先讓學生利用學具操作推導面積計算公式。在學生匯報交流時,我用多媒體的優勢展示了學生的不同想法,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推導平行四邊公式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而且還了解到其他同學的思維方法,從而獲得了新的啟示,形成了新的認識,新的經驗,達到了拓寬學生思路,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的效果。
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更新教師的教學方式。
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再設計,必將更新教師的教學方式。如多媒體顯示技術及應用軟體輔助教學,多媒體網路教室等教學設備的投入使用,這些更多地改善了原有的教學模式。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抓住教材中蘊涵的創造性因素,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創造富有變化、能激發新異感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徑去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實現教學方式的變革。
例如學生學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後,教師出示這樣一道題:"實驗小學操場長80米,寬50米,為了滿足學生活動需要,操場的長增加30米,寬增加20米,求操場的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們首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畫一畫,嘗試著算一算。學生在解題時出現了這樣的錯誤解法:30×20=600(平方米)。這時,我們按題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長80米、寬50米的長方形,再延長長方形的長與寬,形成擴大後的長方形,並把面積擴大的部分塗色,就能直觀地看出擴大的部分並不是長30米,寬20米的長方形,再讓學生看圖思考、討論增加的面積應該怎樣求,在可視圖形的幫助下,學生很快用多種方法解答出來。
六、科學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於克服課堂教學難點,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容量,降低知識理解的難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於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思維發展。但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目的性要強,內容做到簡潔明了,不花哨;呈現信息的容量要適當,避免形式內容上的牽強附會;創設的情境在教學過程中的時機和切入點要恰當准確,符合課堂教學規律。通過學科性、藝術性、教育性、科學性的有機統一,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突破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陸』 信息技術在支持教學評價方面還會有哪些潛在優勢

息時代的到來,一方面使傳統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也為教育進一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傳統課堂教學的主要缺陷是信息功能弱,個別化教學能力差,這些缺陷是由傳統教學的傳遞結構所決定的,不是改變教法所能彌補的。為了解決傳統教學所面臨的難題,為了能大幅度提高教學效率,我們別無選擇,只有變革「生產工具」。具體地說就是變革課堂教學的傳遞結構,擴展信息功能,增加個別化教學的能力。而這一重任只能由計算機來承擔,因為計算機就是用於存儲、處理和傳遞信息的工具。它能高質量、高效率、高智能地處理聲音、語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也就是說計算機已經能對信息進行處理。即計算機進入多媒體時代。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實現了資源的共享。正是計算機對信息的處理功能,使得計算機很快地進入教育領域。在將教育技術和基礎教育進行整合的實踐研究過程中,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和角色可能各不相同,也許是一種演示工具,也許是一種交互工具,但最終信息技術將成為輔助學生學習的高級認知工具,並帶動教育的全面改革。隨著信息技術和教育的不斷整合,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它促進了課程改革,以至整個教學體系的全面改革,使得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形式甚至連學校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但是,面對眾多的信息技術整合改革課、觀摩課,我們卻找不到一個可依靠的標准或評定的依據,我們常常憑感覺說哪一節課好,評價不一,不知道哪一節課"改革"更深入,哪一節課整合的教學效果好。所以,如何用好教育技術,更好地提高整合的效果,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問題首先是教學的問題。不研究現行教學的症結所在,不研究在計算機參與下的新教學的新特點、新模式,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生命力何在?不幸的是,當前,計算機輔助教學正在走向這種可怕的誤區。不管是什麼學科,要進行教學的是什麼內容,計算機輔助教學必言「多媒體」,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根據兩年以來的實踐,我們認為:計算機輔助教學要想真正深入下去,首先必須要讓老師們真正把計算機當作自己教學、工作甚至生活的工具。在深刻地理解了它強大的功能後,才能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輔助自己的教學。才能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各學科教學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在課堂中搞好計算機輔助教學,必須要使教師把計算機作為自己真正的工具。在現階段,我們首先要轉換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思路,進行新的更富有成效的實踐。要使計算機成為教師的真正工具,就不能要求各學科教師自己從頭設計自己製作課件。有不少從事計算機輔助教學工作的老師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我們要花費數十小時編制一節課的課件,那麼我們的工作究竟是編制課件還是進行教學?」而且許多課件都是按照教師平時講解的方法展示教學過程,沒有突出計算機的優勢,其實際的教學意義並不大。由於編程的工作量太大,教師也不可能經常用計算機來上課,充其量也就是在評選課上用一下,其意義何在?這個問題不解決,計算機就不可能成為教師的真正工具,計算機輔助教學就無從落實,計算機輔助教學就會永遠是「裝點門面」。
要搞好計算機輔助教學,就要逐步解決這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素材問題
刻錄兄弟學校的素材光碟,利用網際網路的資源優勢下載學科教學資源及課件。讓每位教師(尤其是多媒體班的教師)肩負起搜集教學資料的義務,最大程度的達到資源共享。
二、教師培訓問題
師資培訓工作應該包括三方面:
第一方面主要解決教師計算機知識、技能與態度,操作計算機的問題,使教師能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真正把計算機當作自己備課、授課、組織學生活動的工具;
第二方面主要是加強教師的學科修養,掌握學科最新進展與教育理論,教育技術和教育心理的理論與實踐,並且幫助老師更進一步地把握學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質;
第三方面主要解決如何用現代教育手段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的理論問題。所謂「現代化教學」與其說是把現代化的手段引入教學,還不如說是以現代化教學的思想來指導教學。同樣,計算機進入教學本身並不能直接推動教學改革(這從我國開展計算機教育的現狀中可以得到驗證),真正推動教學改革的是教師的教育觀念,而計算機只不過是引起教師觀念變化的催化劑。實踐也表明:如果教師不轉變教育觀念的話,計算機在教學中的作用將是極為有限的。
因此,不管是在教學改革還是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培養教師的現代教學觀念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世界范圍內計算機教育實踐得出的教訓。因此,要搞好計算機輔助教學,就要把師資培訓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
三、技術與課程有機結合的問題
當教師掌握了技術後,教師的能力就會被大大擴展了。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網路與學生進行交流,而不必擔心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可以從光碟資料庫中快速查找所需的內容,而不必去圖書館;通過讓學生在計算機上自主地操作,可以組織學生的探索和學習活動;通過學生成績跟蹤系統,可以持續地跟蹤學生的學習狀況等。這在客觀上為計算機輔助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
然而,近年來國內外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表明:即使有了合適的軟體,教師對技術也比較熟悉,教師也並不一定能很好地應用這些軟體來支持自己的教學。因此,如何在教育中適當地使用技術,使技術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甚至在技術的支持下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就是又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所謂技術與課程有機結合,就是要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恰當地融合到課程中,就像在教學中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自然、流暢。要達到這個目標,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了解本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所在,了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結合技術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然而,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的深入進行,必將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必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而大大推動中小學教育改革的進程。

『柒』 利用網路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哪些好處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日趨深化,多媒體優化組合教學及電教媒體的重點運用,已成為教育改革的組成部分。多媒體教學使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寓知識於學習、技能訓練、智力開發等多種形式之中,達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並擴大了訓練容量,使學生開擴了視野,豐富了知識,訓練了思維,發展了智力,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1.課堂教學基本以教師講授為主,忽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在課堂
上侃侃而談,學生被動地聽,教學模式是「填鴨式」的,效果事倍功半。培養的學生一般思想不夠活躍,缺乏創造性。
2.教學方式的單一,不能實行因材施教。好的學生感覺進度慢,內容太少,而對於另一部分學生來說,又感覺跟不上,吃不消。所以,如何解決這一矛盾,也是我們教學改革中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3.教學場地狹小、教學設備的落後、教學效率低下,一個教師只能給很少部分的學生施教。
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優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而網路具有很好的特點,正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最有力的工具。
二、網路教學提供全新的教學方法。
網路教學以計算機為媒介,充分發揮計算機所具有的處理圖形、圖像、聲音、文字、存
儲記憶等功能,通過人—機之間的交互活動達到教學目的,集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為一體。替代老師講解、板書、演示、輔導、出題考試等具體教學工作,讓教師有更多的教學時間與空間深入研究教法,利用相應的課件進行教學,可以教給學生更適合於信息時代的新的思維和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做到既符合教學要求,突出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又形象直觀地讓讓學生同時使用視聽器觀,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計算機的全新教學手段培養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增強了邏輯思維,開闊視野,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對新知識的追求和興趣。同時,網路教學突破了學習的時空限制,基於Internet網路的輔助教學,為超越時空和地域的協作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生可以在課後的任何時間、教室以外的任何地點(只要能上Internet),鏈接到教師的教學主頁,給教師發E—mail,加入BBS。因而,藉助網上教學系統,既能輔助課堂教學,又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
三、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提高了教學效果。
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使教學過程有較大的靈活性,教學方式呈現多樣性。計算機的最大優點就是交互作用,即人機可以靈活地對話,利用計算機網路使這種對話從一對一發展到一對多、多對多,使交互作用的范圍更廣,信息流量更大,交互的方式也更靈活。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不中斷正常教學過程的情況下,隨時通過網路上的學生機信號接收系統了解學生對課堂掌握的情況,隨時調整教學內容或教學過程。授課時間不再受限於課堂40分鍾,授課地點也不受限於學校和教室,因此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方問教學主頁,學習、復習、鞏固每節課的內容。
教學過程中可以用分片教學方式和分點教學方式。所謂分片教學方式,就是在同一大綱、同一內容的原則下按深淺難易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把內容相同而表述方式不同的軟體分別從網上發送到各片,並把軟體運行的控制權也下放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適用於解決學生成績參差不齊的情況。分點方式主要是用於抽查個別學習點的情況,教師可以用學習屏幕、耳機或學習點桌上的指示燈提示被測的學習點,而根本不會干擾別的學習點,這樣可以避免傳統教法中傳呼一個學生而轉移全班注意力的缺點。教師對學生的輔導,與傳統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輔導已不再是僅僅批改書面作業,學生也不再為沒時間找老師或找不到老師而發愁。E—mail可成為教師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成為老師對學生進行個別化輔導的有效方式。例如,通過個人電子信箱,學生可以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發函給教師,教師則可以把解答和指導意見,復函給學生,而這一切均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且快捷便利。
四、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學生完成作業,教師批改作業的現狀。
學生做作業,可以一改以往只能獨自一人閉門讀書寫作業的方式,學生之間可以進行
交流互助。教學系統中的電子公告板,就是在網上設立的專題討論區,有了這樣一個專題討論區,學生就可以在各自家中或其它地方,通過網路匯集在這里,對練習或課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實時在線討論,教師也可參與其中對學生過行輔導和答疑。
完成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要使學生在完成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中始終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我們可以把各學科中每一個單元的習題先進行充分的優化、精選,然後按照內容的章節編成一個個的系列軟體。在這些系統軟體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一個練習題由淺入深地編進游藝機中,使學生枯燥乏味的作業變成生動有趣的游戲,然後通過網路技術把作業送到一個個終端,這樣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始終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就能充分發揮思維的能動作用。
從教師批閱作業的角度來看,利用網路技術可以極大地減輕教師批閱作業的勞動強度。隨著計算機向高級智能化的發展,計算機將最終代替教師批閱作業的工作。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教師將學生作業從網上發送到每一個學習點讓學生完成,每完成一個作業片斷,教師回收一次反饋信息,反饋回來的信息包括學生完成作業的成績和完成作業的情況分析。教師可及時把批改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有利於學生訂正和復習。考試和測試可以採用同樣的方法,教師通過計算機網路系統回收各個學習點上的學生考試或測試結果和考試結果情況分析。
隨著社會進步,知識的更新速度將來越來越快,新概念、新理論、新技術將層出不窮。而通過網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搜集、整理和存儲這些知識,使學生不斷地獲得親知識,跟上時代飛速發展的腳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網路技術,培養出更多的有知識、有能力的優秀人才。

如不滿意,歡迎隨時追問。望君採納,O(∩_∩)O謝謝

『捌』 小學生上網為什麼利大於弊

有弊也有利,人類將步入信息時代,網路越來越強烈地介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貼近我們小學生。小學生上網到底是利大還勢必大呢?我方堅信:小學生上網利大於弊。我將從3個方面來闡述我方觀點:
1. 必要性。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和爆炸,未來的世界是網路的世界,要讓我國在這個信息世界中跟上時代的步伐,作為21世紀主力軍的我們,必然要能更快地適應這個高科技的社會,要具有從外界迅速、及時獲取有效科學信息的能力,具有傳播科學信息的能力,這就是科學素質。而網際網路恰恰適應了這個要求。鄧小平爺爺不是說:"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嗎?
2. 實用性。網路世界資源共享,它就像一個聚寶盆,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富金山",誰勤於在這座金山上耕耘勞動,誰就會有所得。你可以從中最快地查找學習資料,可以學會更多課堂外的知識,並靈活地運用課內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小學生的創造力。上網還可以超越時空和經濟的制約,在網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麼問題,你也盡可以隨時通過網路得到老師的指導。而且互聯網上的互動式學習、豐富的三維圖形展示、語言解說等多媒體內容,使得學習變得輕松、有趣,這可是任何教科書都不可能具備的哦!另外,網路上以英語的使用率和內容為最多,分別為84%和90%,這將會促使我們更積極地去學習英語,這難道不好嗎?
3. 現實性。每所中小學建立電腦教室,普及網路知識,推動小學生家庭上網,實現遠程教育與知識共享是為了培養小學生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興趣與意識,培養我們獲取、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已成為勢在必行了。如果上網不好,為什麼要建這些網站呢?
的確,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我們相信,網路存在著一些弊端,但小學生處在學校的教育之下、在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家長的指點下,必能使我們以一個正確的心態來應用網路這種工具。21世紀將是信息時代,我們將會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了解和掌握計算機網路知識,就是闖盪未來信息時代的最強有力的武器。讓我們相信,我們今天所付出的一點一滴的努力,終將會聚沙匯塔,終將會獲得回報。所以,我再一次陳述我方觀點:小學生上網利大於弊!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從以前的馬車變成汽車,從以前的油燈變成電燈……
現在,人們生活變好了。用電話加快通訊,用汽車、摩托車加快了生活的節奏,用電飯煲、煤氣做美味可口的飯菜……
電視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可以看新聞,了解國內外的事;可以看動畫片,放鬆一下;還可以不去現場看節目、表演;比如說,這次奧運會吉祥物揭曉,就可以在家看轉播。
可以這樣說,科技和我們息息相關。有了這發達的科技,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豐富多彩。
自從第一台計算機在美國揭開神秘面紗後,人們便賦予了計算機光榮的使命。
事實證明,這類現代化工具的出現,不僅證明了科技邁入了一個新的平台,也證明了世界間不同地域的交往離不開它。它似乎是給社會的發展加速的動力,用一條條無形的鎖鏈織成了一張遍布全球的網,網羅了發展,網羅了生活。
科學技術是人類戰勝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科技的每一次發展都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飛躍,都是人類征服自然、征服自身的劃時代的勝利。在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初期,正是由於青銅器的鑄造和鐵器的使用,才使得社會財富成倍增長,引起社會形態的變化;在18世紀的工業革命中,正是由於蒸汽機技術的廣泛應用,才使工業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從而使資本主義世界的財富翻了一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正是由於以使用電器為主的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的影響,才極大地促使了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復甦和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大幅度增長,促使了社會財富的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因此,科技發展的有利之處是顯而易見的。
不管人們有沒有意識到,科學技術已經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在經濟社會發展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從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尤其是計算機網路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手機、電腦那些昂貴的奢侈品步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想像一下,如果沒有手機,我們如何隨心所欲地與親人保持聯系呢;如果沒有網路,我們又如何與遠在異國他鄉的朋友談天論地;如果沒有高清晰的電視技術,我們又如何享受華麗的好萊塢電影呢?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科學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時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著我們的文化。現在,更多的年輕人接受了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等時尚的生活方式,甚至於網戀也成為現在的一種潮流。
正是因為科學技術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們的國家領導人也在多種場合提出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而確立了科學技術的重要的地位,把發展科技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增大了對科技發展的資金投入,改善了科技發展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從而使得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取得了很大地進步,步入了科技強國之林。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我們與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德國,法國等還有著很大的差距,很多技術都受限於發達國家。所以,我們應該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作為當前社會的一員,我們不僅應該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還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技術,用科學技術來武裝我們的頭腦,具有獻身科學的勇氣和決心,具有用科學技術來發展全人類的博大胸懷。更重要地是,我們還應當教育我們的後代,要熱愛科學,尊重科學
目前存在的,就有他的合理之處。
反方辯論後的反駁
網路帶給人類的好處可謂數不勝數,網路的出現是現代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的標志。現代意義上的文盲不再是指那些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電腦脫離信息時代的人。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人們曾幻想要足不出戶,就曉天下事,如今信息高速已將此幻想變為了現實。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難道還能只讀聖賢書,而不聞天下事嗎?
對方辯友舉出了種種例子來證明網路對我們小學生的弊端。但是,我要說任何事物在新生階段總會產生一些不適應弊端,如果我們只因為它一點小小的瑕疵而扼殺它,那我們豈不是少了很多現在必不可少的東西?
網路的快捷同樣也有它的優勢,通過網路,我們可以及時地知道一些最新的新聞;通過網路,我們可以在短短幾小時內訪遍全國各地的小學,在網路圖書館里查詢我們所需資料,藉助網上的資料,從容地完成學業,考試後可以馬上知道成績,有了問題可以隨時通過電子郵件請求老師指導。就拿大家印象最深的非典來說吧,非典時期,廣州、北京一些學校不得不停課,為了實行同步教學,人們發明了網校,每周網校教學內容全部和學校課程進度保持一致,我們在全國各地通過上網都可身臨其境地接受全面教育。這難道不好嗎?因為上述的種種觀點,我方堅信:上網利大於弊!

關於科技發展是利大還是弊大這個辨題,我方辨友一致認為科技發展利大於弊。
人類的生存方式,20萬年前與10萬年前相比,不會有太大的改變;3000年前與2000年前相比,不會有太大的改變;600年前與500年前相比,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今人與古人其實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現在與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樣。是什麼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是什麼讓人類開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我說,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發展才推動了人類的進程,是科技的發展才使人類有著這嶄新又美好的生活。縱觀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視科技的發展?回首過去,看四大發明,獨具鰲頭;觀天文歷法,為之驚嘆;覽趙州拱橋,設計精妙;窺《本草綱目》,東方巨典;瞻圓周率值,七位小數;眺絲綢之路,發展經濟;端青花瓷器,揚名海外。科技發展是強國之路,科技發展是中華民族進步的第一動力,沒有科學,我們哪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科技,我們哪來的舒適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享受?沒有科技的進步,我們哪能吃到雜交二號?我們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們哪能住進高樓大廈?
問,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毋庸置疑,當然是利大!作何解釋?不用解釋!中華文明八千年歷史文明就是鐵證如山,歷史每時每刻都在改變,科技每時每刻都在發展。人類從茹毛飲血原始生活學會利用或燒熟食物,從依靠自然到繁殖飼養,從手無寸鐵到冶金煉石,這不都是進步,這不都是發展?如果是弊端大於利的話,那人類為什麼都還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進步?只有進步才能使明天更美好!
一個人不進步是可悲的,一個國家不進步是沒落的,一個世界不進步是黑暗的。只要在不斷的進步中,人類的生活才可以得到升華。人類是渺小的,人類是脆弱的,他沒有龐大的身軀,沒有牛似的力氣,沒有烏龜的硬殼。但上天給予了人類一顆聰慧的大腦,一雙勤勞的雙手,人類沒有坐享其成,而是選擇了不斷進步,才可以在今天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讓我們把今天的生活和十萬年前相比,我們是至高無上的;把今天和幾千年前相比,我們是居高臨下的;把今天和幾百年前相比,我們是幸福舒適的;把今天和明天相比,未來是美好光明的。幾千年來,從馬車變成了轎車、火車、飛機;從煤油燈變成了白熾燈、霓虹燈、節能燈;從海角天涯變成了近在咫尺、視頻聊天、滑鼠一點盡知天下事。
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趕上了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充滿高科技的時代,這不光光是我們的祖先在進化時選擇了發展,選擇了進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鑽研,我們今天的日子時有多少辛勤的科學家們用智慧甚至生命換來的。
因為法拉第,我們生活的周圍才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電器;因為達爾文、因為孟德爾,我們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認知自己;因為扁鵲,因為華佗,因為李時珍,我們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
我們周圍的一切,不都是他們給我們換來的嗎?生活如此舒適,生活如此愜意,生活如此美妙,我們的平均壽命比古代提高了30歲,看望親友甚至不用出家門,這不都是科發展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嗎?
所以說,科技改變歷史,我們探討科技的發展利大還是弊大是不需要質疑的,因為就是利大!利大!利大!你說科技發展帶來了大氣污染、你說科技發展產生了白色垃圾、你說科技發展形成了氣溫變暖……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明亮的地方後面的陰影就越暗,但就憑這些你就斷定科技發展弊大於利?「世異則是事異」時代不同,所遇到的問題也不同,再說大氣污染,各省各市都推出了預防預案;白色垃圾,統一處理;汽車尾氣造成氣溫變暖科學家們也研發了太陽能汽車。看看現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空調、太陽能電池……環保節約的太陽能已經逐步進入千家萬戶,這不是科技在發展嗎?
雖然有弊端,但比起造福人類,環保家園的科技發展理念,無關痛癢,只要有弊端,科學家們同樣會想辦法去解決,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科技發展的步伐一刻也不會停止。科技發展,無可厚非,就是利大,這個辨題唯一的答案!就因為科技一直在進步,科學一直在發展,狡猾的詭辯,籠統的只言片語,無理的胡攪蠻纏都改變不了這個真理。如果你說科技發展弊大於利,請問,你能在一周之內不坐車來上課,不用中性筆、不用圓珠筆、不用鋼筆?你能在一周之內不看電視、不聽新聞,不看報紙,不讀書,不上網?你能在一周之內不吃研發的雜交水稻?不吃麵食?不喝飲料?不能不能,你不能也不可能能,因為科技已經和你息息相關,已經和你密不可分!在請問,如果你給主席寫信,說建議停止一切科研活動,大家是送給你鮮花,還是那板專拍你?
科技改變歷史,不錯的,沒有科技發展,我們的生活是無法想像的,我們的日子是昏天黑地的,是科技發展救了我們,是科學把我們從水生火熱的年代拯救了出來。我們更應該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去尊敬他,怎能口是心非地說科技發展弊端累累?
科技改變歷史,知識改變命運。我們跨入了21世紀,跨入了一個充滿高科技的時代。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科學改變了我們的命運。「知識就是力量」,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們的科技在不斷的發展!我們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
科技發展利大於弊,這是一個亘古不變的主題!

『玖』 計算機有其獨特優勢,在課堂教學中它有哪些功能是其他媒體無法取代的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將其引入中學課堂教學已從理論走向實踐。基礎教育信息化面臨著建設的「高投」與教學的「低效」問題,也可通過提高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來解讀。本文結合不同學科教學的特點,對課堂多媒體教學應用的不足作了客觀闡述和說明,並分析論述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適宜、適度和實效等原則,在此基礎上提出比較可行的解決辦法。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主要指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網路、校園網和網際網路(Internet)等。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網路規模在中國的不斷高速擴大,信息技術對現代人生活、工作的深刻改變,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中學課堂教學已從理論走向實踐,走向發展,對信息技術、多媒體手段的運用不僅成為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成為對學校、老師的評價標准,到今天也成為許多有條件學校的教學常態。
在這種形勢下,許多教育工作者改變了觀念,積極投入到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掌握、運用中來。廣大教師也掀起了自製教學課件的熱潮,在網路中能查詢到的有關教學的各種影音素材、備課資料、教學課件已數不勝數。這些都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行為和教學常規。
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是教育心理學基本原理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教育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人們獲取知識,單靠聽覺只能記憶約1/6,單靠視覺,只能記憶約1/4,而同時使用視聽兩種感覺,則能記憶大約是2/3。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運用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能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只靠掛圖或黑板作圖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瞭然的展現在學生面前。
1。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分析
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高投」與「低效」的問題,引起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的高度關注。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追求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課程加以整合,即應用於課堂教學時,他們就體現出對於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極其寶貴的特性,從而為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進而解決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低投」與「高效」的問題。低「投」不僅包括硬體設施、設備的低資產投入,而且還包括師生精力和時間的低消耗;高「效」包括教學過程的快速度和教學水平的高質量。下面,我們以多媒體教學為例來分析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現狀。
1.1 實踐中驗證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課堂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粉筆+黑板」的方式,在多媒體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視頻展示台、計算機、數字投影儀、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話筒、無線接受器、大屏幕等),教學中採用多媒體方式,集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於一體,實現圖文並茂、聲畫並舉,甚至模擬虛擬現實創設課堂教學情景。課堂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勢在於能夠將傳統教學中單一的文字或簡單掛圖呈現教學信息的形勢轉變為多媒體形式,從而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文字呈現信息過於抽象的問題,而以生動具體、形象逼真的虛擬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內容轉變為具體的形式再現給學生,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實現輕松愉快的學習。對於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相關文章論述很多,不同學科,其多媒體教學優勢發揮的程度也不一樣。大致歸納如下幾點:
①直觀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類認知規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②圖文聲像並茂,多感官刺激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多元認知,多感官接收)
③動態模擬過程,有效呈現重點、難點。(動態呈現)
④及時交互,及時反饋,易於學生參與,師生互動。(便於交互)
⑤虛擬現實,突破視覺局限,再現事物本原。(虛擬再現)
⑥無限重復,加強記憶,克服遺忘。(符合人類重復記憶原理)
⑦針對性強,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
⑧海量信息,節約空間和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1.2 應用中發現多媒體教學使用的問題
誤區一:多媒體教學應用中的「崇拜」現象。目前,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中,無論是大學、中學、還是小學、甚至幼兒園,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建設多媒體教室,老師更是積極採用多媒體教學實驗。學校和老師的這種積極態度我們應該肯定,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並不排除「趕時髦」和「盲目崇拜」的傾向。據分析,發現多媒體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老師和學生的崇拜物,所以,有的專業幾乎所有的課程、每一節課都排在多媒體教室,學生一天下來少者要聽六節課的多媒體教學,多者要聽十節課的多媒體教學。這樣一來,學生每天眼睛盯著屏幕的時間就是270分鍾到450分鍾。多媒體教室窗戶要遮光,不易透風,再加上屏幕亮度很高,對學生的眼睛刺激很強烈,特別是長時間看著銀幕,悶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容易引起視覺疲勞、頭腦發昏,學習效率可想而知,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帶來一定的不利。所以,多分崇拜和依賴多媒體教學及全盤化的多媒體教學,不但發揮不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誤區二:多媒體教學中的「霸權」現象。現代教學中,比較一致的觀點就是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可是在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更多主導了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和學生幾乎都「退居二線」,成了被動的教和學。所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時不能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更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誤區三:多媒體教學應用中的「包辦」現象。現代教學中,傳統媒體有粉筆、黑板、標本、模型、掛圖等;電子媒體有幻燈、投影、電影、電視、計算機等。但在實踐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不但代替了粉筆黑板,還替代了其它媒體的地位,「包辦」了所有的教學工作。多媒體替代了一切,成了現代課堂教學的全權代表。這種全盤「包辦」必然帶來問題,如:投影屏幕不能完全代替教師板書。現實中不少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已經脫離開了粉筆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徵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內容還可以方便的增刪,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有時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激發出教師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卻往往無法加到板書中去而產生許多遺憾,如果藉助黑板這種「靈感」就會得到充分展示。另外,好的手工板書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有體現教師風格的作用,有無形感化的作用,學生抬頭一看,便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瞭然。運用多媒體是為了輔助教學,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應針對教學內容有選擇性的採取與之對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因為有的教學內容根本就不適合多媒體表現,多媒體不是萬能媒體),合理地綜合利用各種教學媒體,發揮各種媒體的各自特長,包括傳統媒體,優缺互補,交互使用。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教學媒體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誤區四:多媒體教學應用中的「實驗」現象。實驗教學最大的特點在其實踐性。利用多媒體模擬不能實踐的實驗和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是可以的。但絕對不能將所有的試驗都企圖用多媒體來代替,即有條件完成的實驗也採用多媒體模擬,而不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這樣用多媒體來代勞實際的實驗對老師來說確實輕鬆了不少,但對學生的試驗學習就會打折扣。
誤區五:多媒體教學應用中的「花樣」現象。實施多媒體教學不能華而不實,嘩眾取寵。使用多媒體為教學注入了許多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過於抽象、死板單調的知識點和教學難點迎刃而解,教師在感到驚喜之餘,往往對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效果,比如動畫、聲音、特效等愛不釋手,將它們統統都用到教學中去,使自己的電子教案或多媒體課件每次點擊滑鼠都會發出聲音,產生動畫,有的動畫和聲音跟自己的教學內容沒有絲毫的關系,學生看的眼花繚亂,聽得心裡厭煩,這樣不但沒有起到呈現知識點的作用,反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無關的聲音和動畫上去。
2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原則
實踐證明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但同時也反映了我們眾多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存在的多個誤區,通過總結,我們意識到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遵循如下原則:
2.1 輔助性願則
信息技術只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不管計算機發展到什麼水平,它始終不能取代教師的作用,只能輔助教師的教,輔助學生的學。用機器取代教師,對學生實施目中無人的教學,這種設計思想,既違背了教學規律,又違背了國情。對信息技術教學,不能過分誇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讓它替代教師的應有的創造性工作,我們不能拋棄傳統教學法中的合理有效的東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是信息技術所無法取代的。
以製作多媒體課件為例,有的教師設計製作課件,其目的就是在課堂上播放這些課件,覺得課件設計的長度越長越好,其實,課件的設計是不能代替教師上課的,課件只起輔導教學的功能,而不能代替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反映所作的點撥、引導、方法指導、分析講解等都是課件無法預先設計的。
例如非典時期,北京市的中小學停課,清華附中充分運用網路進行教學,使學生停課不停學,教師的教學錄像在網路中播放,並運用校園網平台實時答疑解惑,發收作業,組織活動,有的班還在網上開了班會,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地發揮,但返校時,同學們都反映了學習效果不如在校學習好,因為這樣的教學,學生缺少了最真實的交流和溝通,缺少了很多在課堂之中我們常見的相互啟迪,相互感染,少了真實的情感,少了讀讀、背背、想想的環節。而這些才是真正的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內容。
2.2 適宜原則
適宜就是合適和相宜。所謂合適,就是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找到落腳點;所謂相宜,就是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找到切入點。
有的教師完全依賴於多媒體手段的應用,一整堂課都在擺弄設備,好像是很熱鬧,卻忽視了學生的練習和參與;有的教師全不以為然,一整堂課都不用,手捧傳統不放。這都是不正確的態度,是片面的。那麼我們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時候不用呢?這都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教師的實際、學生的實際來加以考慮。例如需要提高同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時我們可以考慮使用,尤其是對低年齡階段的學生,運用多媒體手段,給學生更形象、更直觀的感官刺激,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和提高興趣,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再以直觀形象代替形象思維就是不適宜的;在想辦法彌補教師自身素質缺陷時也可以考慮使用。教師的朗誦,因普通話不過關,比不上專業人員時,我們可以用錄音;教師的板書因書法不夠美觀,我們可以用幻燈片;當形象思維發生偏差時,我們可以用影像來糾正;當教師和學生因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不能用常規教學手段解決教學問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當學生因生活閱歷的限制,無法想像課文中所述的實景、實物時,我們也可以用多媒體手段來加以彌補。總之,是因需而用。
2.2.1 三維課程目標是信息技術應用的落腳點
三維課程目標包括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科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首先要把握學科性質和思想,用它來統領整個教學過程,然後通過具體的方法來落實學科的知識技能目標;而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要明白「知識技能」教學的重要性,把它放在重要位置上,對其教學目標也要瞭然於胸,並盡量明確的告知學生。「過程與方法」潛移默化的融入在教學過程中,他是教師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高度結合的體現。相同的知識技能採取不同的「過程與方法」時,學生形成的能力是不同的,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應依據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應用類型,有效地發揮各類信息技術的教學功能。
2.2.2 「雙基」教學是信息技術應用的切入點
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J.R.Anderson)從廣義知識的角度把知識分為兩大類:陳述性知識(符號、事實性知識和語義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智力技能和認知策略)。信息技術應用的設計,應根據不同知識教學對信息資源所提出的要求,按照學習者認識活動的心理規律,設計信息技術應用的具體內容和方法。
⑴符號、事實性知識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
在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可為學生提供促進「多重信息刺激編碼」的教學環境,或創設真實情境的教學環境。如,新課程注重對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要獲得「語感」能力,學生需要具有理解情境意義的生活經驗圖式,需要在語感水平上掌握基本的詞彙和表達法。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同化新知識的語言圖式是不完備的,這就需要通過信息技術來提供可控制的語言情感的教學環境,這種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參與反應的機會和進行反應的充分時間,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培養語感。「情境交際教學法」以其獨特的優勢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
⑵語義知識教學的信息技術應用
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情境性材料、呈現先行組織者等,有效促進選擇性編碼、選擇性組合和選擇性比較等精加工能力的發展。如,語文學習就是要「據言會意」「因言悟道」「依言入情」。在閱讀理解的認識活動中,學生需要選擇文章中的某些關鍵信息進行聯想,提取相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經驗,對這些文字元號賦予意義並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豐富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和性格情趣是閱讀理解的必要條件。倘若文章所涉及的事物是學生未曾感知過的,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提供「先行組織者」,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新知識的同化點;倘若學生雖有所感知卻未仔細思考,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呈現情境材料,促使學生深層次思考。
⑶范型識別技能教學的信息技術應用
從語義知識轉化為應用技能的條件是,知識正例中的無關特徵要有變化,這些變式性的正例同時呈現有助於概括;在正例之後緊接著呈現反例有助於分化。運用信息技術提供的正例的多種變式,突出反例的非本質特性,呈現專家解題時的思維操作過程,以如果/然後的外顯方式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完成范型識別技能的形成,可以提高練習的效果和效率。課堂教學的難點不在於「程序操作」的自動化水平,而在於「模式識別」。課堂教學無需題海戰術,而重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分析概括,學會識別模式。以初三數學為例,《代數》部分第十三章函數及其圖像的有關內容、《幾何》部分關於圓的有關知識等,都是比較重點且難懂的概念性、原理性章節,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把抽象性、概括性高的概念、原理轉化為產生式表徵的程序性知識。
⑷策略性知識教學的信息技術應用
信息技術能提供大量生動直觀的認識活動情境,可控制地突出策略知識中的關鍵特徵,為學生從這些活動中概括出策略知識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如上海市盧灣中學平智煒老師在教自然景物描寫的基本方法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功能,讓學生在觀察、對比、分析、概括、研究中總結出描寫的基本規律。如,①課件展示校園風景和學生《初春的校園》兩篇習作,讓學生辨析哪篇寫得好,為什麼?學生討論後認為,第二篇好,因為抓住了校園中富有特色的景物。②引導學生回憶朱自清的散文《春》,啟發學生體會文章抓住景物特點的描寫方法。③課件顯示兩個瀑布的自然景物;一個流水窄小,落差大,可以聽到淙淙的水聲;另一個水流寬大,落差小,可以聽到轟鳴的水聲。要求學生抓住事物的特徵進行描寫。④師生共同回憶前面的認識活動,讓學生歸納出景物描寫的策略:調動感覺器官,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特徵加以描寫。

『拾』 信息技術給小學教學帶來什麼好處

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拓展學生視野、有利於啟迪學生創新思維、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