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網路 » 龍潭寺移動網路公司
擴展閱讀
手機旅行軟體哪個好 2024-11-07 18:39:12

龍潭寺移動網路公司

發布時間: 2024-11-07 15:47:46

① 龍潭和龍潭寺

大凡以潭為名的池水應該是有其過人的深度的吧。李白在告別汪倫時,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描述與汪倫深厚的友誼。又由其深,潭水也會令人心生敬畏,清空大腦內存,/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是幽深是清寂。臨潭而立,物我兩忘,潭是消除世俗雜念煩憂,讓內心空靈清靜的去處。位於五祖鎮木橋村境內的龍潭與潭水上方的龍潭寺,就是這樣一個既有山水的秀美生態,更有寺廟香火靈動仙氣的所在。

驅車往縣城東北方向約7公里,穿過繁華的五祖鎮區,經白羊嶺便進入環龍坪水庫的 旅遊 路,一路依山腳平緩前行,右邊是春花初放的山林,左邊是波平如鏡的龍坪水庫。在水庫的尾部有一橋---江河大橋,過橋可以上老祖寺。只在橋頭直行索水向上,進入木橋村大屋,那裡有大型停車場,還有近幾年興起的農家樂。大屋依河而居,河對面還有依山而建的小村莊,兩個村子相互守望,雞犬相聞。連接大小村莊的木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次山洪中徹底沖毀,由於近二十年來,山區人民大都移居縣城或五祖鎮區,木橋一直沒有重建,只有兩根4米來長的石條仍然平穩地躺在河床里的大石頭上,象張開的雙臂指向兩岸,彷彿在解釋木橋曾經的 歷史 性貢獻,又彷彿在歡迎人們走近去看看。/即便殘缺/仍然努力張開雙臂/如遲暮的老人/對岸有不舍的記憶。...文明不光是鋼筋水泥/是匍伏到直立/是新建和廢墟/在呼喚與等待中的沉積。古人不見今時月,斷橋曾經渡古人。

途中在網紅打卡地洪樓大寨的西北角有一高一低,一寬一窄造型相似的兩座跨沖拱橋,低小的窄橋修建於上世紀九O年代,是用傳統的造橋術,即自沖底用無數的杉木搭建拱形支架,然後在支架上按部就班地澆鑄鋼筋混凝土,一直到橋面通車後撤除支撐。高大的寬橋則是前兩年新建通車的,採用了一拱分兩段在各自岸邊澆鑄完成,然後旋轉合龍成型。再在拱形上修支柱,把預制好的橋面移動架設上去。這不僅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更是理念的飛躍和創新。在新橋橋肩處的山坡上有一聽濤亭。我是下山後才登的聽濤亭。夕陽照在水面和大橋,我沒有聽到濤聲,波平如鏡,大橋橋身散發灰黃的色調,與天空的湛藍構成極美的畫面。於是我想,倒不如給龍潭寺前面的亭子取名聽濤亭,而這就直接稱為觀橋亭。

離開木橋遺址,沿河西岸索流向上,是一段千百年來前人用腳開劈出來的依山小徑,路邊不時有野花開放,更多是剛剛開花的山樹莓,樹莓枝條多刺,花呈粉白色,精準的五瓣造型。樹莓果如草莓形狀,陽歷四月份成熟,由嫩白到鮮紅再到徹底誘人的淡紫,成熟果味清甜宜人,曾是山區兒童的最愛。上行300米處,遠遠的就望見一片石塔擋住去路,走近去你會發現光滑的斜石面早已有前人為你開鑿了石階,石階大小不一,寬窄約大半個鞋底長,但鑿面齊整,高低合適,共計29步。踏上開鑿的石階,馬上就聽到前面傳來瀑布和水流的濤聲。那濤聲既有紅樓夢里鳳辣子那種不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嬌俏,又似雲層里飛機傳來的那種連綿不絕而又厚重質感的轟鳴。站在龍潭的下方望龍潭,潭口狹隘,水汽彌漫清涼,你會沉思「龍游淺水」的隱忍和修為,立於龍潭的上邊看龍潭,場面開闊,水流奔涌不羈,馬上又有那種「龍歸大海」的豪邁與自信。

走過石階,眼前矗立著巨大的石頭,形狀猶如隨唐演義里恨地無柄,恨天無把的第一猛將李元霸使用的金錘。像,但誰又能說不是呢,憑他的力大無比,扔一把金錘落在此地也一定輕而易舉。金錘呈八面體狀,下頭稍小,高約十米,頂部平整。金錘並沒有直接立在河心,而是由幾個稍小的石頭支架起來,下面可以水流無阻,當然你也能從石隙間穿到河的對面。

若是從側面上行,則有一石條搭成的階梯通向金錘的頂面。頂面呈巨大的鼓面形狀,面積大約十來個平方米之多,寬敞的頂面建有六根大理石立柱的亭子,亭高4米左右吧。從上鼓面的石階成色看,石上涼亭應該是很久以前就有建造的!供行路人歇息乘涼,又會是作為勞作山民緊急避雨的場所。而這一次重建的石柱亭子則是完成於2020年。涼亭的存在是一種仁善與和諧。可以想見,千百年來,有多少人受到過它的護佑,或許還能喝上龍潭寺修行者奉上的甘甜的涼茶吧。做善行是應該被感恩的,在亭邊重建捐贈的名單中我看到老表的名字,而且是捐款最多的人。老表是鄉村達人,兒童時代家庭十分貧困,成年後受改革開放的政策鼓舞,在外面掙了一些錢,記得也樂於做一些慈善的事情,回饋鄉鄰,造福人們。

站在亭中向上游看,正好看到龍潭的全貌,先我而來的幾家人已經佔領了龍潭周圍,在戲水、在贊美、在拍照。突然在轟鳴的濤聲中,一個小女孩嬌嗔而高調的哭聲傳來,原來是哥哥不小心弄濕了妹妹的衣裙,然後就聽到大人們也很高調的「安慰」。龍潭的河床就好比一個巨大的加長的躺椅形狀,灰白色岩石深入山心,從頂到潭下大約三十米長高,流水從椅靠上部迅激下落,在對躺椅的座位處進行千萬年的沖刷,終於形成深不可測的潭心。仔細觀察龍潭水的流勢、地形,我在猜想:這龍潭在千年以前,躺椅的靠部應該是垂直的,水流在高處直接砸向躺椅的座位處,千年不停,日夜不息。潭心越來越深,而靠部垂直的上部也逐漸銷蝕,向後斜躺,由千年前的靠椅狀變成現在的躺椅狀。潭心的水碧綠而溫潤,如玉般讓人有一種想立刻親近的莫名沖動。在潭水進口和出口則鑲嵌了泛白的花邊。出水口往下水流形成瀑布,落差5-6米,飛珠濺玉,響聲轟鳴。往下有十幾米長的平水區,緩緩地從亭下金錘的石頭支架中流過。

亭子里再往上望,看不到水的來處。在龍潭的西邊山傍則是龍潭寺。龍潭之所以取名龍潭,是潭水深不可測導致的神秘,以及人們對龍圖騰的虔誠。龍潭寺則依仗龍潭的神秘和靈氣。龍潭寺的建築分前後兩重,旁邊還有一些附屬。前重的建築應該是近現代的,如果不是牆面淡黃色的修飾,如果不是大門頭的龍譚寺三個大字,幾乎與一般山間民居無異。後重則是完全由一米多長的石條徹成的石房子,目測到房脊有一丈八尺多高,在山牆的後部還可以看到有連接兩山牆的石條伸出。整個牆面平順規整,石與石之間少見縫隙,更看不到裂痕。可見當年的匠人在設計建造時是做了萬全的功夫。寺門口有焚香祈福的去處,還有從河流上游用水管接下來的「自來水」,如果是上了年歲的,很自然的在眼前幻化出半邊楠竹里水流的場景。周邊有幾個塊狀或條型菜地,收拾得干凈利索,長勢很應景。看來,在這個偏離城市繁忙的地方修行,除了虔誠的香客不時的供奉外,適當的自給自足的准備還是必要的。

在溫潤的龍潭裡洗凈煩惱,在龍潭寺前參悟人生後,打道回府的下山路是極其暢快的。夕陽斜照,偶然抬頭間,如果你是有緣人,你會看出那一處神似張飛像的大石。陽光照出張飛側臉的剪影,有上揚的濃密劍眉,有略顯坍塌的鼻樑,有大大咧咧的喧囂的嘴巴。最巧合的還是那石頭左下部密密麻麻的細葉爬山虎,把張飛那滿臉的絡腮胡真實再現了。當然這個景觀在下午4點左右最容易看到也最為形象。張飛像側面望向龍坪水庫,嘴巴在嘟噥著什麼。如果你細心,你會在木橋村部附近的河床前看到遺落的張飛的石斧,就能夠豁然開朗張飛的牽掛和嘟噥的意思。

你下山途中抬頭可見江河村項家山後紅色政府駐地遺留的廢墟,遠遠望去,在河流東岸的山傍上,許許多多人為的痕跡遺存,夕陽映照下,能看到用麻石壘砌的石岸,有些還很齊整,大部分都己垮塌散落,但一律透著亮色,在做著最後的堅持,把人類建築從拔離大地的雄壯美逐步轉化到皈附大地的滄桑美。廢墟是一種遺承的記憶,那將融未融的狀態尤為引人遐想。

於是我想到鄉村 旅遊 的存在意義和規劃發展路徑。鄉村 旅遊 不必要「高大上」,更不必要人工雕飾的精緻。只需要以原生態的優美人文景觀景點為出發點,以放鬆減壓休閑的慢生活方式為目的,通過對傳統文化遺址遺跡宣傳,對鄉村鄉愁人文故事的傳播為吸引力而形成的,想要來---記得住---傳得開---想要來,這樣一個閉環滾雪球式發展壯大的新興半自助 旅遊 業態。

不知道是先有龍潭,還是先有龍潭寺。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龍潭自然靈動的濤聲一定是隨著龍潭寺的有故事有靈氣的香火味飄散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