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網路 » 五常光輝鄉移動網路
擴展閱讀
系統架構與計算機網路 2024-12-24 11:41:50
手機網路儲存smb怎麼設置 2024-12-24 11:35:58
平板電腦儲存內存不足 2024-12-24 11:27:52

五常光輝鄉移動網路

發布時間: 2024-11-05 07:05:33

㈠ 黑龍江哈爾濱市五常市屬於哪個

屬於:黑龍江哈爾濱市五常市
五常市總面積7512平方千米。總人口97萬人(2004年)。
市人民0駐五常鎮,郵編:150200。代碼:230184。區號:0451。拼音:Wuchang Shi。
行政區劃
五常市轄11個鎮、10個鄉、3個民族鄉:五常鎮、拉林滿族鎮、山河鎮、小山子鎮、安家鎮、牛家滿族鎮、杜家鎮、背蔭河鎮、沖河鎮、沙河子鎮、向陽鎮、興盛鄉、志廣鄉、衛國鄉、常堡鄉、民意鄉、龍鳳山鄉、紅旗滿族鄉、八家子鄉、民樂朝鮮族鄉、營城子滿族鄉、長山鄉、興隆鄉、二河鄉。境內有:山河屯林業局。
歷史沿革
五常縣名源於儒教「三綱五常」之「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清咸豐年間(18 51—1861年)放荒開墾,陸續建立舉仁、田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遂將此地概稱 「五常堡」,設治時沿襲「五常」之稱。漢晉屬夫余,隋屬__,唐屬渤海都督府,遼屬東京道,金屬上京會寧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屬奴兒干都司,清初屬寧古塔將軍轄區。今五常縣北部地區,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為反擊羅剎(沙俄)儲備軍糧,於今五常縣北部的拉林鎮擴建官倉,俗稱「拉林倉」。1744年(清乾隆九年),設置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統,駐拉林城,隸屬寧古塔將軍。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分設阿勒楚喀副都統,拉林、阿勒楚喀兩副都統分地管轄。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裁撤拉林副都統,由一協領駐扎該地,由阿勒楚喀副都統兼管。1869年(清同治八年),設置五常堡協領衙門,隸屬吉林將軍統屬。今五常縣南部地區,1881年1月25日(清光緒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吏部轉呈奏准,於五常堡南30里歡喜嶺設置五常廳,並於山河屯設分防經歷,於藍彩橋設分防巡檢,均歸五常廳管轄。隸屬吉林分巡道。自是旗民分治。1882年(清光緒八年),於拉林分設巡檢,歸雙城廳管轄。1909年4月9日(清宣統元年閏二月十九日),吉林行省總督、巡撫奏請,將五常廳升改為五常府,同年6月2日(農歷四月十五日)批准,改廳為府,1910年1月19日(清宣統元年十二月初九日),五常府知府啟用關防。隸屬吉林省西北路道。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3月2日,吉林行省公署通令,改五常府為五常縣。1914年6月,隸屬濱江道。192 9年2月,裁撤道區,由吉林省直轄。是時,全縣總人口22.7萬人,為三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隸哈南專區,後歸松江省直轄。1947年1月,以五常縣山河鎮以南地區與舒蘭縣部分地區設置山河縣,隸屬吉北行政區;同年11月,撤銷山河縣,並入舒蘭縣。1948年6月,將原劃歸山河縣的五常縣部分地區劃回五常縣管轄。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為黑龍江省,由黑龍江省直轄。195 6年3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拉林縣,並入五常縣。1958年8月,劃歸松花江專區管轄。19 60年5月,劃歸哈爾濱市領導。1965年6月,劃歸新設立的松花江專區管轄。
1992年,五常縣位於黑龍江省南部,拉林河上游。北依阿城市,東、東南與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鄰,南、西南與吉林省舒蘭市、榆樹市接壤,西北與雙城市相連。全縣總面積7512平方公里。全縣共轄11個鎮、17個鄉,其中民族鄉(鎮)6個。縣境北部是滿族聚居的地區,有5個滿族鄉(鎮);中部有朝鮮民族鄉1個。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91.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 .2萬人;滿、朝鮮、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佔16.2%。縣0駐地五常鎮。(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拉林縣位於黑龍江省五常縣境北部。解放戰爭初期始設縣的建制,隸屬松江省。拉林縣,以拉林河得名。拉林,滿語「歡喜」之意。清初,為抗擊沙俄入侵,儲備軍糧,於拉林設立官倉,故又名「拉林倉」。1744年(清乾隆九年),於拉林城(今拉林鎮)設置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統。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裁撤拉林副都統,改設拉林協領,隸屬阿勒楚喀副都統。清朝晚期,1882年(清光緒八年),裁去拉林協領,改設分防巡檢,隸屬雙城廳管轄。中華民國和東北淪陷時期,隸屬雙城縣管轄。 1947年1月,將雙城縣屬拉林地區劃出設置拉林縣,縣0駐拉林鎮,隸屬松江省管轄。同年11月7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批准,撤銷拉林縣,並入雙城縣;松江省0因戰爭形勢變化未予公布,並於11月28日經省0常委會議決定,保留拉林縣。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後,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56年3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拉林縣,並入五常縣。(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原名歡喜嶺。五常地名源於五常堡。因正常堡有仁、義、禮、智、信五個城門,故取名五常。
此地遠在上古三代為肅慎地;遼代屬阿延女真部;明代屬阿憐衛的轄境,當時這里是人煙稀少的荒蕪地區;清同治八年(1869年)干五常堡置旗官協領,掌管軍政、民政事務。光緒六年(1880年)於歡喜嶺築城,後來移民漸增,於光緒八年(1832年)設置五常廳,宣統元年(1909年)開置五常府、民國二年(1913年)廢除府制,改為五常縣,隸屬吉林省濱江道管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龐道制,縣歸省直轄,五常縣直隸吉林省為三等縣。偽滿洲國成立之初,仍承舊制,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偽滿洲國改行帝制,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成立濱江省公署,將五常縣由吉林省劃歸濱江省管轄。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將偽省合並為九省,五常縣劃屬吉林省所轄。全國解放後,恢復東三省,正常縣又由吉林省劃歸黑龍江省管轄。
1993年6月1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3]117號)撤銷五常縣,設立五常市。
鏈接:《五常縣志·歷史沿革》
2000年,五常市轄11個鎮、13個鄉、4個民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88878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五常鎮 131912 山河鎮 33788 拉林滿族鎮 33756 杜家鎮 30842 向陽鎮 20989 沙河子鎮 31310 小山子鎮 34500 沖河鎮 29765 安家鎮 29419 背蔭河鎮 25141 牛家滿族鎮 40925 興盛鄉 25900 雙興鄉 26254 長山鄉 40838 保山鄉 11891 民意鄉 21615 衛國鄉 17108 常堡鄉 17431 二河鄉 18574 光輝鄉 26402 志廣鄉 22629 龍鳳山鄉 18089 民樂朝鮮族鄉 11807 八家子鄉 30150 雙橋子滿族鄉 18602 紅旗滿族鄉 38215 興隆鄉 36322 營城子滿族鄉 26316 山河屯林業局虛擬鎮 38292
2021年1月,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區排名發布,五常市位列第10名。
2020年7月,商務部公布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五常市入選。
2020年6月,五常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東北抗日聯軍片區)。
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五常市榜上有名。
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認定五常市為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18年8月,五常市獲得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
2018年2月,五常市上榜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5年3月,五常市獲得第三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
2004年,五常市位列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第8名。

㈡ 光輝鄉簡介

光輝鄉位於中國黑龍江省五常市中部,坐落在牤牛河的左岸。鄉政府所在地蘭彩橋,其歷史可追溯至清代咸豐年間(1851-1861),那時它隸屬於五常堡地區的由義社。在1881年,即清朝光緒七年,隨著五常廳的正式設立,藍彩橋被設為分防巡檢點。1910年,蘭彩橋歸屬於五常府學田鄉。民國時期,光輝鄉隸屬於五常縣第四區,後來增設了蘭彩橋區。在東北淪陷期間,它先為小山子聯合保,隨後改為蘭彩橋保,直至1940年1月,改稱為蘭彩橋村。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5年「九三」年間,光輝鄉被劃為第三區,以蘭彩橋為中心。1956年3月,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光輝鄉與其他三個鄉(志廣、團結、長興)合並,成立了光輝人民公社。1984年2月,隨著政策的進一步改革,光輝鄉再次獨立,恢復其鄉級行政地位。




(2)五常光輝鄉移動網路擴展閱讀

光輝鄉為一地名,在我國貴州省、黑龍江省、四川省(2)以及遼寧省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㈢ 黑龍江哈爾濱市五常市屬於哪個市

屬於:黑龍江哈爾濱市五常市
五常市總面積7512平方千米。總人口97萬人(2004年)。
市人民0駐五常鎮,郵編:150200。代碼:230184。區號:0451。拼音:WuchangShi。
行政區劃
五常市轄11個鎮、10個鄉、3個民族鄉:五常鎮、拉林滿族鎮、山河鎮、小山子鎮、安家鎮、牛家滿族鎮、杜家鎮、背蔭河鎮、沖河鎮、沙河子鎮、向陽鎮、興盛鄉、志廣鄉、衛國鄉、常堡鄉、民意鄉、龍鳳山鄉、紅旗滿族鄉、八家子鄉、民樂朝鮮族鄉、營城子滿族鄉、長山鄉、興隆鄉、二河鄉。境內有:山河屯林業局。
歷史沿革
五常縣名源於儒教「三綱五常」之「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放荒開墾,陸續建立舉仁、田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遂將此地概稱「五常堡」,設治時沿襲「五常」之稱。漢晉屬夫余,隋屬__,唐屬渤海都督府,遼屬東京道,金屬上京會寧府,元屬遼陽行省開元路,明屬奴兒干都司,清初屬寧古塔將軍轄區。今五常縣北部地區,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為反擊羅剎(沙俄)儲備軍糧,於今五常縣北部的拉林鎮擴建官倉,俗稱「拉林倉」。1744年(清乾隆九年),設置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統,駐拉林城,隸屬寧古塔將軍。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分設阿勒楚喀副都統,拉林、阿勒楚喀兩副都統分地管轄。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裁撤拉林副都統,由一協領駐扎該地,由阿勒楚喀副都統兼管。1869年(清同治八年),設置五常堡協領衙門,隸屬吉林將軍統屬。今五常縣南部地區,1881年1月25日(清光緒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吏部轉呈奏准,於五常堡南30里歡喜嶺設置五常廳,並於山河屯設分防經歷,於藍彩橋設分防巡檢,均歸五常廳管轄。隸屬吉林分巡道。自是旗民分治。1882年(清光緒八年),於拉林分設巡檢,歸雙城廳管轄。1909年4月9日(清宣統元年閏二月十九日),吉林行省總督、巡撫奏請,將五常廳升改為五常府,同年6月2日(農歷四月十五日)批准,改廳為府,1910年1月19日(清宣統元年十二月初九日),五常府知府啟用關防。隸屬吉林省西北路道。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3月2日,吉林行省公署通令,改五常府為五常縣。1914年6月,隸屬濱江道。1929年2月,裁撤道區,由吉林省直轄。是時,全縣總人口22.7萬人,為三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吉林省,1934年1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隸哈南專區,後歸松江省直轄。1947年1月,以五常縣山河鎮以南地區與舒蘭縣部分地區設置山河縣,隸屬吉北行政區;同年11月,撤銷山河縣,並入舒蘭縣。1948年6月,將原劃歸山河縣的五常縣部分地區劃回五常縣管轄。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為黑龍江省,由黑龍江省直轄。1956年3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拉林縣,並入五常縣。1958年8月,劃歸松花江專區管轄。1960年5月,劃歸哈爾濱市領導。1965年6月,劃歸新設立的松花江專區管轄。
1992年,五常縣位於黑龍江省南部,拉林河上游。北依阿城市,東、東南與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鄰,南、西南與吉林省舒蘭市、榆樹市接壤,西北與雙城市相連。全縣總面積7512平方公里。全縣共轄11個鎮、17個鄉,其中民族鄉(鎮)6個。縣境北部是滿族聚居的地區,有5個滿族鄉(鎮);中部有朝鮮民族鄉1個。1992年末全縣總人口91.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2萬人;滿、朝鮮、回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佔16.2%。縣0駐地五常鎮。(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拉林縣位於黑龍江省五常縣境北部。解放戰爭初期始設縣的建制,隸屬松江省。拉林縣,以拉林河得名。拉林,滿語「歡喜」之意。清初,為抗擊沙俄入侵,儲備軍糧,於拉林設立官倉,故又名「拉林倉」。1744年(清乾隆九年),於拉林城(今拉林鎮)設置拉林阿勒楚喀副都統。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裁撤拉林副都統,改設拉林協領,隸屬阿勒楚喀副都統。清朝晚期,1882年(清光緒八年),裁去拉林協領,改設分防巡檢,隸屬雙城廳管轄。中華民國和東北淪陷時期,隸屬雙城縣管轄。1947年1月,將雙城縣屬拉林地區劃出設置拉林縣,縣0駐拉林鎮,隸屬松江省管轄。同年11月7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批准,撤銷拉林縣,並入雙城縣;松江省0因戰爭形勢變化未予公布,並於11月28日經省0常委會議決定,保留拉林縣。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後,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56年3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拉林縣,並入五常縣。(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原名歡喜嶺。五常地名源於五常堡。因正常堡有仁、義、禮、智、信五個城門,故取名五常。
此地遠在上古三代為肅慎地;遼代屬阿延女真部;明代屬阿憐衛的轄境,當時這里是人煙稀少的荒蕪地區;清同治八年(1869年)干五常堡置旗官協領,掌管軍政、民政事務。光緒六年(1880年)於歡喜嶺築城,後來移民漸增,於光緒八年(1832年)設置五常廳,宣統元年(1909年)開置五常府、民國二年(1913年)廢除府制,改為五常縣,隸屬吉林省濱江道管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龐道制,縣歸省直轄,五常縣直隸吉林省為三等縣。偽滿洲國成立之初,仍承舊制,康德元年(1934年)十二月,偽滿洲國改行帝制,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成立濱江省公署,將五常縣由吉林省劃歸濱江省管轄。東北光復後,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將偽省合並為九省,五常縣劃屬吉林省所轄。全國解放後,恢復東三省,正常縣又由吉林省劃歸黑龍江省管轄。
1993年6月1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3]117號)撤銷五常縣,設立五常市。
鏈接:《五常縣志·歷史沿革》
2000年,五常市轄11個鎮、13個鄉、4個民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88878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五常鎮131912山河鎮33788拉林滿族鎮33756杜家鎮30842向陽鎮20989沙河子鎮31310小山子鎮34500沖河鎮29765安家鎮29419背蔭河鎮25141牛家滿族鎮40925興盛鄉25900雙興鄉26254長山鄉40838保山鄉11891民意鄉21615衛國鄉17108常堡鄉17431二河鄉18574光輝鄉26402志廣鄉22629龍鳳山鄉18089民樂朝鮮族鄉11807八家子鄉30150雙橋子滿族鄉18602紅旗滿族鄉38215興隆鄉36322營城子滿族鄉26316山河屯林業局虛擬鎮38292
2021年1月,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區排名發布,五常市位列第10名。
2020年7月,商務部公布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五常市入選。
2020年6月,五常市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東北抗日聯軍片區)。
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五常市榜上有名。
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認定五常市為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18年8月,五常市獲得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
2018年2月,五常市上榜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5年3月,五常市獲得第三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
2004年,五常市位列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第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