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網路 » 重慶電腦網路監控系統
擴展閱讀
在河池政府網站如何注冊 2025-01-22 08:32:15
深圳買房網站哪個好 2025-01-22 08:30:12
電信的無線網路卡 2025-01-22 08:18:25

重慶電腦網路監控系統

發布時間: 2024-03-18 20:07:30

『壹』 問一下物聯網是幹嘛的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其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於網路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是互聯網的應用拓展,與其說物聯網是網路,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和應用。因此,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基本信息
中文名:物聯網
英文名:Internet of Things
首次提出:Kevin Ashton教授
核心:物物相聯領域
權威媒體:物媒體 iwumeiti
縮寫:IOT
起源
199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聯網的概念。
1995年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一書中也曾提及物聯網,但未引起廣泛重視。
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了「自動識別中心(Auto-ID)」,提出「萬物皆可通過網路互聯」,闡明了物聯網的基本含義。早期的物聯網是依託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物流網路。
2004年日本總務省(MIC)提出u-Japan計劃,該戰略力求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連接,希望將日本建設成一個隨時、隨地、任何物體、任何人均可連接的泛在網路社會。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西亞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引用了「物聯網」的概念。物聯網的定義和范圍已經發生了變化,覆蓋范圍有了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於RFID技術的物聯網。
2006年韓國於確立了u-Korea計劃,該計劃旨在建立無所不在的社會(ubiquitous society),在民眾的生活環境里建設智能型網路(如IPv6、BcN、USN)和各種新型應用(如DMB、Telematics、RFID),讓民眾可以隨時隨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務。2009年韓國通信委員會出台了《物聯網基礎設施構建基本規劃》,將物聯網確定為新增長動力,提出到2012年實現「通過構建世界最先進的物聯網基礎實施,打造未來廣播通信融合領域超一流信息通信技術強國」的目標。
2009年歐盟執委會發表了歐洲物聯網行動計劃,描繪了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前景,提出歐盟政府要加強對物聯網的管理,促進物聯網的發展。
2009年1月28日,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建議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當年,美國將新能源和物聯網列為振興經濟的兩大重點。
2009年8月,溫家寶總理在無錫視察時提出「感知中國」,無錫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國」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運營商、多所大學在無錫建立了物聯網研究院。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寫入了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物聯網在中國受到了全社會極大的關注。
定義
物聯網的概念最早出現於比爾蓋茨1995年《未來之路》一書,在《未來之路》中,比爾蓋茨已經提及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只是當時受限於無線網路、硬體及感測設備的發展,並未引起世人的重視。
1998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創造性地提出了當時被稱作EPC系統的「物聯網」的構想;1999年,美國Auto-ID首先提出「物聯網」的概念,稱物聯網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編碼、RFID技術和互聯網的基礎上。
2005年,ITU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綜合二者內容,正式提出「物聯網」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物品的聯網和應用。目前較為公認的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物聯網的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那麼它和互聯網之間又是什麼關系呢?實際上,物聯網的概念來自於對互聯網的類比,根據物聯網與互聯網的關系分類,不同專家學者對物聯網給出了各自的定義,可歸納為如下四種類型:
1、物聯網是感測網,不接入互聯網
有專家認為,物聯網就是感測網,只是給人們生活環境中的物體安裝感測器,這些感測器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認識環境,這個感測器網不接入互聯網路,例如上海浦東機場的感測器網路,其本身並不接入互聯網,卻號稱是中國第一個物聯網。物聯網與互聯網的關系是相對獨立的兩張網。
2、物聯網是互聯網的一部分
物聯網並不是一張全新的網,實際上早就存在了,它是互聯網發展的自然延伸和擴張,是互聯網的一部分。互聯網是可包容一切的網路,將會有更多的物品加入到這張網中。也就是說,物聯網包含於互聯網之內。
3、物聯網是互聯網的補充網路
我們通常所說的互聯網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計算機結成的全球性的網路,服務於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換。而物聯網的主體則是各種各樣的物品,通過物品間傳遞信息從而達到最終服務於人的目的,兩張網的主體不同。所以物聯網是互聯網的擴展和補充,物聯網與互聯網是相對平等的兩張網。如果把互聯網比作是人類信息交換的動脈,那麼物聯網就是毛細血管,兩者相互連通,是互聯網的有益補充。
4、物聯網是未來的互聯網
從宏觀概念上講,未來的物聯網將使人置身於無所不在的網路之中,在不知不覺中,人可以隨時隨地與周圍的人或物進行信息的交換,這時,物聯網也就等同於泛在網路,或者說未來的互聯網。物聯網、泛在網路、未來的互聯網,他們的名字雖然不同,但表達的都是同一個願景,那就是人類可以隨時、隨地、使用任何網路、聯系任何人或物,以達到信息交換的自由。
四種概念的界定都有其可取之處,也有不足之處。從狹義的角度看,只要是物品之間通過感測網路連接而成的網路,不論是否接入互聯網,都應算是物聯網的范疇。從廣義角度看,物聯網不僅局限於物與物之間的信息傳遞,還將和現有的電信網路實現無縫融合,最終形成人與物無所不在的信息交換,形成泛在網路。
事實上,物聯網與互聯網的關系是相對獨立的兩張網,只不過兩者在數據傳輸技術上有一定的共性而已。在電話網和互聯網應用中,我們希望所有的人、計算機等是互聯互通的。然而物聯網則不同,一個太湖水質監測系統和中石油的物流系統可以毫無關系。這就是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時,強調其垂直行業應用的原因。所以,物聯網是基於對物可控、可管理技術的一個個互不相連的專用網路的統稱。目前,國際上習慣將其稱為「泛在網路」,實際上就是要與互聯網有所區別。
組成部分
物聯網很早就被用於生產與生活之中,但是應用范圍十分有限,再有就是單一應用較多,綜合應用較少,直接使用較多計算優化較少。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就是要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地建設和利用物聯網。物聯網本質上是一個信號採集和處理的網路。物聯網利用各種感測器或人為設置的各種身份識別碼,把物質世界中的各種信息變為電信號,電信號通過電信網路傳送到計算機處理系統和顯示系統,經過計算機處理後的數據存儲備查,在必要時計算機將發出報警信號或者控制信號,報警信號或者控制信號由通信網路送到指定的地方報警,或由指定預設裝置執行控制。
1、感測器
感測器是一種物理裝置或生物器官,能夠探測、感受外界的信號、物理條件(如光、熱、濕度)或化學組成(如煙霧),並將探知的信息傳遞給其他裝置或器官。
感測器在日常生活生產中很常見,它可以把一些物理量的變化變為電信號的變化。例如話筒和喇叭就是一對語音感測器。除日常會用到的感測器之外,感測器還有很多種類。這些感測器很少被用到,因而它們的價格很高,正是這個原因阻礙了物聯網路的發展。感測器可以是聲、光、壓力、震動、速度、重量、密度、硬度、濕度、溫度、圖像、語音、電波、化學;或者是氣體的流速、流量、氣壓、成分;或是液體的流速、流量、成分;或是固體的數量、重量、硬度等。
2、電子標簽(ID)
電子標簽是上個世紀新發展起來的技術,已經獲得了很多應用,例如超市用於標識商品的條形碼。現有的電子標簽有條形碼、二維碼、磁卡、接觸式IC卡、非接觸卡、射頻識別(RFID)。
射頻識別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又稱電子標簽、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
3、電信網路
電信網路是電信系統的公共設施,是指在兩個和多個規定的點間提供連接,以便在這些點間建立電信業務和信息的節點與鏈路的集合。
電信網路早已為人類所使用,現在使用最多的有語音、文字、音樂、圖片、圖像等各種信息傳輸。物聯網的信息傳送有其獨特的地方,與日常使用的語音、文字、音樂、圖片、圖像傳輸相比,物聯網的信息傳輸更多的是小數據量的傳輸和特大數據量的傳輸。小到每月只發送幾個bit,如煤氣抄表;大到連續不間斷的發送大幅圖像,如交通監視,而中等數據量的信息傳送卻比較少見。這對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實現高效率物聯網通信,需要通信行業做出新的標准和新型接入設備,以適應物聯網各種通信的需要。現有的通信網路有電纜、光纜、微波、藍牙、紅外、WiFi、WINMX、移動通信(2G、3G、4G)、衛星。
4、數據處理
物聯網採集到的數據是為了各種不同的目的,為滿足不同需求這些數據需要經過計算機的數據處理。這些處理常常包括匯總求和、統計分析、閥值判斷、專業計算、數據挖掘。
5、顯示系統
物聯網採集到的圖像和信息常常需要直接顯示或是經過計算後顯示到計算機或者大屏幕上,常見的顯示狀況有圖像、圖表、曲線。
6、報警系統
物聯網採集到的信息常常需要直接報警或是經過計算機處理後報警,常見的報警形式有聲、光、電(電話、簡訊)。當所選參數偏離預先設定的限度值時能進行報警的系統。
7、控制執行系統
有一些物聯網不僅被要求採集信號、處理信號、存儲信號,還被要求發出控制指令,經過網路指揮指定的預設執行裝置,通過指定預設執行裝置的指令執行行動以達到控制目的。
產業鏈
一、設備製造商
二、系統集成商
三、網路運營商
四、平台供應商
應用領域
物聯網應用涉及國民經濟和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物聯網」被稱為是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後的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信息時代,物聯網無處不在。由於物聯網具有實時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因此,物聯網的應用領域主要有如下 。
1、城市管理
(1)智能交通(公路、橋梁、公交、停車場等)
物聯網技術可以自動檢測並報告公路、橋梁的「健康狀況」,還可以避免過載的車輛經過橋梁,也能夠根據光線強度對路燈進行自動開關控制。在交通控制方面,可以通過檢測設備,在道路擁堵或特殊情況時,系統自動調配紅綠燈,並可以向車主預告擁堵路段、推薦行駛最佳路線。在公交方面,物聯網技術構建的智能公交系統通過綜合運用網路通信、GIS地理信息、GPs定位及電子控制等手段,集智能運營調度、電子站牌發布、IC卡收費、ERP(快速公交系統)管理等於一體。通過該系統可以詳細掌握每輛公交車每天的運行狀況。另外,在公交候車站台上通過定位系統可以准確顯示下一趟公交車需要等候的時間;還可以通過公交查詢系統,查詢最佳的公交換乘方案。
停車難的問題在現代城市中已經引發社會各界的熱烈關注。通過應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找到車位。智能化的停車場通過採用超聲波感測器、攝像感應、地感性感測器、太陽能供電等技術,第一時間感應到車輛停入,然後立即反饋到公共停車智能管理平台,顯示當前的停車位數量。同時將周邊地段的停車場信息整合在一起,作為市民的停車向導,這樣能夠大大縮短找車位的時間。
(2)智能建築(綠色照明、安全檢測等)
通過感應技術,建築物內照明燈能自動調節光亮度,實現節能環保,建築物的運作狀況也能通過物聯網及時發送給管理者。同時,建築物與GPs系統實時相連接,在電子地圖上准確、及時反映出建築物空間地理位置、安全狀況、人流量等信息。
(3)文物保護和數字博物館
數字博物館採用物聯網技術,通過對文物保存環境的溫度、濕度、光照、降塵和有害氣體等進行長期監測和控制,建立長期的藏品環境參數資料庫,研究文物藏品與環境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創造最佳的文物保存環境,實現對文物蛻變損壞的有效控制。
(4)古跡、古樹實時監測
通過物聯網採集古跡、古樹的年齡、氣候、損毀等狀態信息。及時作出數據分析和保護措施。在古跡保護上實時監測能有選擇地將有代表性的景點圖像傳遞到互聯網上,讓景區對全世界做現場直播,達到擴大知名度和廣泛吸引遊客的目的。另外,還可以實時建立景區內部的電子導游系統。
(5)數字圖書館和數字檔案館
使用RFID設備的圖書館/檔案館,從文獻的采訪、分編、加工到流通、典藏和讀者證卡,RFD標簽和閱讀器已經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條碼、磁條等傳統設備。將RFID技術與圖書館數字化系統相結合,實現架位標識、文獻定位導航、智能分揀等。應用物聯網技術的自助圖書館,借書和還書都是自助的。借書時只要把身份證或借書卡插進瀆卡器里,再把要借的書在掃描器上放一下就可以了。還書過程更簡單,只要把書投進還書口,傳送設備就自動把書送到書庫。同樣通過掃描裝置,工作人員也能迅速知遭書的類別和位置以進行分揀。
2、數字家庭
如果簡單地將家庭里的消費電子產品連接起來,那麼只是—個多功能遙控器控制所有終端,僅僅實現了電視與電腦、手機的連接,這不是發展數字家庭產業的初衷。只有在連接家庭設備的同時,通過物聯網與外部的服務連接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服務與設備互動。有了物聯網,就可以在辦公室指揮家庭電器的操作運行,在下班回家的途中,家裡的飯菜已經煮熟,洗澡的熱水已經燒好,個性化電視節目將會准點播放;家庭設施能夠自動報修;冰箱里的食物能夠自動補貨。
3、定位導航
物聯網與衛星定位技術、GSM/GPRS/CDMA移動通訊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相結合,能夠在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路覆蓋范圍內使用GPs技術,使用和維護成本大大降低,並能實現端到端的多向互動。
4、現代物流管理
通過在物流商品中植入感測晶元(節點),供應鏈上的購買、生產製造、包裝/裝卸、堆棧、運輸、配送/分銷、出售、服務每—個環節都能無誤地被感知和掌握。這些感知信息與後台的GIS/GPS資料庫無縫結合,成為強大的物流信息嘲絡。
5、食品安全控制
食品安全是國計民生的重中之重。通過標簽識別和物聯網技術,可以隨時隨地對食品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對食品質量進行聯動跟蹤,對食品安全事故進行有效預防,極大地提高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
6、零售
RFID取代零售業的傳統條碼系統(Barcode),使物品識別的穿透性(主要指穿透金屬和液體)、遠距離以及商品的防盜和跟蹤有了極大改進。
7、數字醫療
以RFID為代表的自動識別技術可以幫助醫院實現對病人不問斷地監控、會診和共享醫療記錄,以及對醫療器械的追蹤等。而物聯網將這種服務擴展至全世界范圍。RFID技術與醫院信息系統(HIS)及葯品物流系統的融合,是醫療信息化的必然趨勢。
8、防入侵系統
通過成千上萬個覆蓋地面、柵欄和低空探測的感測節點,防止入侵者的翻越、偷渡、恐怖襲擊等攻擊性入侵。上海機場和上海世界博覽會已成功採用了該技術。
據預測,到2035年前後。中國的物聯網終端將達到數千億個。隨著物聯網的應用普及,形成我國的物聯網標准規范和核心技術,成為業界發展的重要舉措。解決好信息安全技術,是物聯網發展面臨的迫切問題。
中國發展
基本介紹
物聯網在中國迅速崛起得益於我國在物聯網方面的幾大優勢。
第一,我國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物聯網核心感測網技術研究,研發水平處於世界前列;
第二,在世界感測網領域,我國是標准主導國之一,專利擁有量高;
第三,我國是能夠實現物聯網完整產業鏈的國家之一;
第四,我國無線通信網路和寬頻復蓋率高,為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持;
第五,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較為雄厚的經濟實力支持物聯網發展。
感知中國
2009年8月上旬溫家寶總理在無錫視察時指出,「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迅速建立中國的感測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國』中心」。為認真貫徹落實總理講話精神,加快建設國家「感知中國」示範區(中心),推動我國感測網產業健康發展,引領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可持續競爭力,無錫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動起來,專門召開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議進行全面部署,精心組織力量,落實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做好建設國家「感知中國」示範區(中心)的相關工作。
高校研究
物聯網在中國高校的研究,當前的聚焦點在北京郵電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作為「感知中國」的中心,無錫市2009年9月與北京郵電大學就感測網技術研究和產業發展簽署合作協議,標志中國「物聯網」進入實際建設階段。協議聲明,無錫市將與北京郵電大學合作建設研究院,內容主要圍繞感測網,涉及光通信、無線通信、計算機控制、多媒體、網路、軟體、電子、自動化等技術領域,此外,相關的應用技術研究、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廣工作也同時納入議程。
為積極參與「感知中國」中心及物聯網建設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工作,保持、擴大學校在物聯網研究領域的優勢。南京郵電大學召開物聯網建設專題研討會,及時調整科研機構和專業設置,新成立了物聯網與感測網研究院、物聯網學院。2009年9月10日,全國高校首家物聯網研究院在南京郵電大學正式成立。新華日報記者探訪了南郵的「無線感測器網路研究中心」,這里的研究者與「物聯網」打交道已有五六年。在實驗室,一些「物聯網」產品已經初見雛形。此外,南郵還有系列舉措推進物聯網建設的研究:設立物聯網專項科研項目,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物聯網建設的研究;啟動「智慧南郵」平台建設,在校園內建設物聯網示範區等。
世界第一塊工業物聯網晶元
2012年由重慶郵電大學研發的全球首款支持三大國際工業無線標準的物聯網核心晶元——渝「芯」一號(uz/cy2420)在渝正式發布,標志著我國在工業物聯網技術領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為我國掌握物聯網核心技術的國際競爭話語權奠定了堅實基礎,對加快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第一家高校物聯網工程學院
2010年6月10日,江南大學為進一步整合相關學科資源,推動相關學科跨越式發展,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水平,服務物聯網產業發展,江南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和江南大學通信與控制工程學院合並組建成立「物聯網工程學院」,也是全國第一個物聯網工程學院。
2012年6月,教育權威數據在物聯網愛好者論壇建立開設物聯網工程專業的物聯網學校查詢系統,專為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生服務,方便大家查詢開設物聯網工程專業院校。
科技園
2011年4月,長安大學為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大學,推動陝西省(國家物聯網中心)相關學科跨越式發展,推動地方經濟,服務物聯網產業發展,長安大學和西安滻灞生態區共建長安大學科技園」,也是全國第一個擁有直接服務於物聯網板塊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項目描述:佔地面積80畝,建築面積130000平方米,長安大學聯合具有較強技術轉化實力的企業打造物聯網產業園區,依託西安地區科研綜合實力和人才優勢,重點發展超高頻RFID、高端感測器的研發及技術轉換轉讓,打造物聯網器件集散、物聯網行業應用解決方案集聚、物聯網產品展示以及研發辦公、商業配套。
目標招商企業(項目):項目主要吸引物聯網集成技術、軟體開發及產品銷售企業入區經營;吸引智能物流、環保、交通、電網、安防、家居等六個主要門類的研發服務類企業和項目入園。
開源項目
開源軟體無線電技術對無線電的行行業業影響頗深,對物聯網的研究也不例外。GNU Radio 是免費的軟體開發工具套件。它提供信號運行和處理模塊,用它可以在易製作的低成本的射頻(RF)硬體和通用微處理器上實現軟體定義無線電。這套套件廣泛用於業余愛好者,學術機構和商業機構用來研究和構建無線通信系統。GNU Radio的應用主要是用 Python 編程語言來編寫的。但是其核心信號處理模塊是C++在帶浮點運算的微處理器上構建的。因此,開發者能夠簡單快速的構建一個實時、高容量的無線通信系統。盡管其主要功用不是模擬器,GNU Radio 在沒有射頻 RF 硬體部件的境況下支持對預先存儲和(信號發生器)生成的數據進行信號處理的演算法的研究。
政府措施
中國將採取四大措施支持電信運營企業開展物聯網技術創新與應用。這些措施包括:
突破物聯網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科技創新。同時結合物聯網特點,在突破關鍵共性技術時,研發和推廣應用技術,加強行業和領域物聯網技術解決方案的研發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以應用技術為支撐突破應用創新。
制訂中國物聯網發展規劃,全面布局。重點發展高端感測器、MEMS、智能感測器和感測器網節點、感測器網關;超高頻RFID、有源RFID和RFID中間件產業等,重點發展物聯網相關終端和設備以及軟體和信息服務。
推動典型物聯網應用示範,帶動發展。通過應用引導和技術研發的互動式發展,帶動物聯網的產業發展。重點建設感測網在公眾服務與重點行業的典型應用示範工程,確立以應用帶動產業的發展模式,消除制約感測網規模發展的瓶頸。深度開發物聯網採集來的信息資源,提升物聯網的應用過程產業鏈的整體價值。
加強物聯網國際國內標准,保障發展。做好頂層設計,滿足產業需要,形成技術創新、標准和知識產權協調互動機制。面向重點業務應用,加強關鍵技術的研究,建設標准驗證、測試和模擬等標准服務平台,加快關鍵標準的制定、實施和應用。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制定,整合國內研究力量形成合力,推動國內自主創新研究成果推向國際。
專項資金
權威人士日前向記者表示,首批5億元物聯網專項基金申報工作已啟動,共有600多家企業申報。工信部已篩選出100多家符合條件的企業。物聯網專項基金總計50億元,預計5年內發放完畢。
工信部、財政部4月聯合出台物聯網專項基金相關管理辦法。該基金將重點支持技術研發類、產業化類、應用示範與推廣類和標准研製與公共服務類四大項目。已形成基本齊全的物聯網產業體系,網路通信相關技術和產業支持能力與國外差距相對較小,但感測器、RFID (無線射頻技術)等感知端製造產業、高端軟體與集成服務與國外差距相對較大。我國大陸共有450餘家從事敏感元件及感測器生產廠家,但外資企業佔67%。 據透露,申請首批物聯網專項基金企業多為中資企業。通過物聯網專項基金引導,有關部門希望培育技術創新能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加快產業培育和發展。
三角平台
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基於自身擁有的龐大行業及高校資源,打造出中國物聯網共贏圈--三角平台。在這里有三種角色:學生/待業、教師/高校、企業/獵頭。任何想要了解或者涉足物聯網的人員,在這里都可以找到定位和需求。利用先進的物聯網理念和讓大家都可以獲利的目標,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希望可以在中國營造一個良好、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物聯網氛圍。
從業證書
物聯網工程師證書是根據國家工信部門要求頒發的一類物聯網專業領域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急需緊缺人才證書。
該證書被劃分為5個方向:
物聯網工程師、節能環保工程師、物聯網系統工程師、智能電網工程師、智能物流工程師。
用途和問題
用途范圍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環境監測、路燈照明管控、景觀照明管控、樓宇照明管控、廣場照明管控、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