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船聯網的國內外相關進展簡述
國外智能航運系統發展方面,2006年歐盟啟動了泛歐內河航運綜合信息服務系統(RIS)示範工程,通過建設與完善船舶跟蹤與追蹤系統、電子報文系統、內河電子江圖及顯示系統等航運基礎設施,歐洲各國紛紛建立起本國的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形成了覆蓋萊茵河與多瑙河流域的泛歐內河航運綜合信息服務系統,提供交通管理、交通運輸信息、物流信息、應急救援等在內的八大信息服務功能,實現了泛歐內河航運交通運輸的高效、安全、環保。而RIS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前期完善的需求分析和架構設計工作。
1998年,美國海岸警備研究發展中心開展了智能航運研究,主要從水上運輸安全和監管兩個方面,綜合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數據信息自動交換系統、先進導航系統和信息網路系統等應用,利用系統之間資源整合與信息共享,構建出網路環境下的航運綜合信息服務系統體系框架,並開發了一套相對完善的內河航運信息服務網路系統(IWS/WIN)系統,在水上交通安全監管與綜合信息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內交通領域智能化發展方面,我國智能交通系統(ITS)建設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以不停車收費為代表的智能交通技術有力地促進了交通運輸效率的提升。與此同時,具有鮮明物聯網技術應用特徵的車聯網建設時下正成為智能交通發展的熱點。在水運方面,經過長期信息化發展,以長江為代表的我國內河航運管理科技及服務水平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多種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如全球定位系統(GP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射頻識別系統(RFID)、視頻監控系統等獲得不同程度地應用,有力促進了內河航運業的發展,其中以智能船載終端、RFID、視覺感知等為代表的物聯網技術在內河航運的應用正不斷加快、加深。
Ⅱ 美國聖地亞哥港受黑客攻擊,相關外貿貨代人需留意貨物延誤情況
美國聖地亞哥港近期遭受了網路黑客攻擊,該港口在周五發布聲明稱,攻擊涉及勒索軟體,同時也對比特幣產生了需求。這一事件使得外貿貨代人需要密切關注貨物在目的港的到港情況。
這並非本月美國港口遭受的唯一一次網路攻擊。上周,巴塞羅那港也遭遇了黑客攻擊,而在7月份,中遠長灘港的運營也受到了大規模網路攻擊。專家警告稱,黑客對碼頭的攻擊正變得越來越頻繁。
聖地亞哥港官員表示,目前正在進行調查,以確定這次攻擊的具體情況。與此同時,海港警察局正在使用替代系統和程序,以盡量減少對公共安全的影響。雖然港口員工的能力有限,可能會對一些公眾服務產生暫時影響,特別是在公共許可、公共記錄請求和商業服務方面。
聖地亞哥港已經動員了一支由行業專家和地方、區域州和聯邦合作夥伴組成的團隊,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影響並恢復系統功能。優先考慮的是那些與公共安全相關的系統。團隊正在確定事件的程度和時間,以及對信息技術資源的破壞程度,並制定恢復計劃。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網路安全中心主任Giovanni Vigna博士指出,航運港口處理大量敏感信息,這些信息可用於財務欺詐和釣魚網路攻擊。因此,黑客瞄準港口企業並不令人意外。他建議這個行業應提高意識和保護水平,以抵擋這些攻擊。從長遠來看,如果不這樣做,可能會給信息受損的公司帶來更大的問題。
網路安全公司Naval Dome的首席技術官Asaf Shef表示,他的公司觀察到針對整個海事行業的網路罪犯數量有所增加。他指出,岸邊公司、港口和船隻上的攻擊正變得越來越頻繁。船到岸介面確實需要受到保護,因為這可能為黑客打開通往港口和船舶的大門。船上每個系統都需要受到保護,以防止攻擊蔓延。
Ⅲ 船舶上面的網路忘記密碼怎麼設置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船上計算機的配備與應用越來越廣,各種先進的航海設備不斷出現,船舶操作與管理也逐步向著數字化、網路化發展。技術的發展帶來明顯的收益,同時也將網路風險引入航海業。2017年國際海事組織通過了標題為「安全管理系統之海上網路風險管理」的MSC.428 ( 98 ) 號決議,鼓勵管理公司建立船舶網路風險管理體系,並將其納入船舶安全管理體系。
一、船舶網路系統的現狀
目前船上配備的計算機等網路和信息設備非常多。使用電子郵件系統的通信計算機和用做貨物配載儀的裝載計算機最早出現在船舶上。伴隨著ISM規則的實施,大量用來製作文件報表的辦公計算機、運行各種計劃維護系統和船舶管理系統軟體的計算機出現在船上,部分船舶還配備了培訓專用計算機。還有近年出現了申請電子海圖的專用計算機和電子航海出版物專用計算機等。船上計算機的應用涵蓋通信、貨運、船舶管理、維護保養、航線設計、培訓等各個方面。除此之外,大多數船員還會攜帶私人計算機上船以作娛樂消遣之用。
在船上計算機數量並不多時,這些計算機基本都是脫網單機運行,只有電子郵件系統專用的通信計算機可以對外連接網路收發郵件。隨著船上計算機數量的增加,很多船東或管理公司為船上計算機組建了區域網,可以實現船舶內部各計算機的連接,以方便各電腦之間文件的傳輸,不過只局限於船上各辦公用計算機。
隨著技術的發展,為方便船員與家人聯系,豐富船員海上生活,部分船舶通過Inmarsat、VSAT或銥星等衛星網路實現對外連接,並作為福利開放給所有船員使用,所有私人手機、計算機均可實現互聯網連接。當前,船舶計算機已由脫網單機運行發展到區域網連接,並進一步發展到互聯網連接。
除了普通計算機和互聯網連接外,船上還有一些設備需要對外交換或接收數據以實現其功能,比如GPS或北斗等衛星定位系統,需要來自外部的衛星網路信號實現其定位功能。再如AIS在船與船之間交互發送和接收信息,以相互識別。而GPS或AIS接收到的外來數據信息,又通過數據線傳遞到雷達或電子海圖等設備,供船舶定位導航或輔助避讓使用。雖然這些設備並不連接互聯網,但也通過專用的網路實現外部數據接收與交換。
二、船舶面臨的網路威脅
1.船舶網路威脅已成為現實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船舶數字化進展迅速,船舶操作與管理也逐步涉入網路風險之中,船舶網路威脅已成為現實。 襲擊過程中,該船全部IT系統均被黑客所控制,然而黑客究竟採取的何種手段實施該次襲擊卻仍然不得而知。船舶面對網路威脅的脆弱性,船員對抗網路攻擊的無能為力,值得航運業界警醒。
2.船舶可能遭受的網路風險
船舶網路風險是指船舶技術資產受到潛在的網路環境或事件威脅,信息或網路遭到破壞、損失、陷入危險,可能導致航運相關的操作、安全或保安的失敗程度的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