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緗戠粶瀹夊叏鏁欒偛鐨勭洰鐨勫拰鎰忎箟
1. 鎻愬崌涓浜轟俊鎮瀹夊叏鎰忚瘑錛氱綉緇滃畨鍏ㄦ暀鑲茬殑棣栬佺洰鐨勬槸澧炲己涓浜哄逛繚鎶ゆ晱鎰熶俊鎮閲嶈佹х殑璁よ瘑銆傚湪鏁板瓧鍖栨椂浠o紝涓浜轟俊鎮瀹夊叏闈涓村法澶ф寫鎴樸傛暀鑲叉湁鍔╀簬浜轟滑瀛︿細閲囧彇鎺鏂斤紝濡備嬌鐢ㄥ己瀵嗙爜鍜屽氬洜緔犺よ瘉錛屾潵淇濇姢鑷宸辯殑鏁版嵁涓嶈鏈鎺堟潈璁塊棶銆
2. 棰勯槻緗戠粶鏀誨嚮錛氶氳繃緗戠粶瀹夊叏鏁欒偛錛屼漢浠鑳藉熻瘑鍒娼滃湪鐨勭綉緇滃▉鑳侊紝濡傞挀楸兼敾鍑匯佹伓鎰忚蔣浠跺拰鍒嗗竷寮忔嫆緇濇湇鍔(DDoS)鏀誨嚮錛屽苟瀛︿細閲囧彇棰勯槻鎺鏂斤紝渚嬪傚畨瑁呮洿鏂板拰琛ヤ竵錛屼嬌鐢ㄥ畨鍏ㄨ蔣浠訛紝浠ュ強瀹炴柦瀹夊叏鐨勭綉緇滈厤緗銆
3. 緇存姢鍥藉跺畨鍏錛氱綉緇滃畨鍏ㄦ暀鑲插逛簬緇存姢鍥藉朵俊鎮瀹夊叏鑷沖叧閲嶈併傛暀鑲叉湁鍔╀簬鎻愬崌鍏浼楀瑰浗瀹剁綉緇滈槻寰′綋緋葷殑璁よ瘑錛岄紦鍔卞ぇ瀹跺弬涓庡埌緗戠粶瀹夊叏闃叉姢涓鏉ワ紝鍏卞悓鎶靛盡鏉ヨ嚜緗戠粶絀洪棿鐨勫▉鑳併
4. 淇冭繘緗戠粶鍋ュ悍鍙戝睍錛氱綉緇滃畨鍏ㄦ暀鑲茶繕鏈夊姪浜庤惀閫犱竴涓鏇村姞鍋ュ悍鐨勭綉緇滅幆澧冦傞氳繃鏁欒偛錛岀敤鎴瘋兘澶熺悊瑙e苟閬靛畧緗戠粶閬撳痙瑙勮寖錛岄伩鍏嶅弬涓庣綉緇滄鴻瘓銆佺綉緇滄哄噷鍜屽叾浠栬繚娉曡屼負錛屼粠鑰岀淮鎶ょ綉緇滅幆澧冪殑鑹濂界З搴忋
淇℃伅淇濆瘑鎬с佺湡瀹炴у拰瀹屾暣鎬х殑淇濇姢錛氱綉緇滃畨鍏ㄧ殑鏍稿績鍦ㄤ簬紜淇濅俊鎮涓嶈鏈鎺堟潈璁塊棶銆佺℃敼鎴栫牬鍧忋傚畠淇濇姢鐫涓浜哄厤鍙楃粡嫻庢崯澶卞拰闅愮佹硠闇詫紝鍚屾椂涔熺『淇濅簡浼佷笟鍜屾斂搴滄満鏋勭殑鎿嶄綔榪炵畫鎬у拰淇′換搴︺
緗戠粶鍐呭瑰畨鍏ㄤ笌浼犳挱瀹夊叏錛氬唴瀹瑰畨鍏ㄥ叧娉ㄧ殑鏄闃叉㈡湁瀹充俊鎮鐨勪紶鎾錛岃屼俊鎮浼犳挱瀹夊叏鍒欎晶閲嶄簬淇濇姢淇℃伅鍦ㄤ紶杈撹繃紼嬩腑鐨勫畨鍏ㄣ備袱鑰呴兘鏄緗戠粶瀹夊叏鐨勯噸瑕佺粍鎴愰儴鍒嗭紝瀹冧滑鍏卞悓紜淇濅簡淇℃伅鐨勫悎娉曘佸畨鍏ㄥ拰鏈夋晥浼犳挱銆
響網路安全的因素:
1、自然災害、意外事故;
2、計算機犯罪;
3、人為行為,比如使用不當,安全意識差等;
4、黑客」行為:由於黑客的入侵或侵擾,比如非法訪問、拒絕服務計算機病毒、非法連接等;
5、內部泄密;
6、外部泄密;
7、信息丟失;
8、電子諜報,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竊取等;
9、網路協議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等等。
(2)網路安全與防護選題的背景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保護網路安全、保護應用服務安全和保護系統安全三個方面,各個方面都要結合考慮安全防護的物理安全、防火牆、信息安全、Web安全、媒體安全等等。
1、保護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是為保護商務各方網路端系統之間通信過程的安全性。保證機密性、完整性、認證性和訪問控制性是網路安全的重要因素。保護網路安全的主要措施如下:
(1)全面規劃網路平台的安全策略。
(2)制定網路安全的管理措施。
(3)使用防火牆。
(4)盡可能記錄網路上的一切活動。
(5)注意對網路設備的物理保護。
(6)檢驗網路平台系統的脆弱性。
(7)建立可靠的識別和鑒別機制。
2、保護應用安全。
保護應用安全,主要是針對特定應用(如Web伺服器、網路支付專用軟體系統)所建立的安全防護措施,它獨立於網路的任何其他安全防護措施。雖然有些防護措施可能是網路安全業務的一種替代或重疊,如Web瀏覽器和Web伺服器在應用層上對網路支付結算信息包的加密,都通過IP層加密,但是許多應用還有自己的特定安全要求。
由於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層對安全的要求最嚴格、最復雜,因此更傾向於在應用層而不是在網路層採取各種安全措施。
雖然網路層上的安全仍有其特定地位,但是人們不能完全依靠它來解決電子商務應用的安全性。應用層上的安全業務可以涉及認證、訪問控制、機密性、數據完整性、不可否認性、Web安全性、EDI和網路支付等應用的安全性。
3、保護系統安全。
保護系統安全,是指從整體電子商務系統或網路支付系統的角度進行安全防護,它與網路系統硬體平台、操作系統、各種應用軟體等互相關聯。涉及網路支付結算的系統安全包含下述一些措施:
(1)在安裝的軟體中,如瀏覽器軟體、電子錢包軟體、支付網關軟體等,檢查和確認未知的安全漏洞。
(2)技術與管理相結合,使系統具有最小穿透風險性。如通過諸多認證才允許連通,對所有接入數據必須進行審計,對系統用戶進行嚴格安全管理。
(3)建立詳細的安全審計日誌,以便檢測並跟蹤入侵攻擊等。
③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應用論文開題報告
計算機網路得發展為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風險,近年來網路犯罪率是不斷上升,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計算機網路安全防護不到位。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應用論文開題 報告 ,供大家參考。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應用論文開題報告篇一《 計算機網路安全漏洞及解決 》
摘要:在計算機網技術不斷推廣的情況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交際方式等都發生著巨大變化,不僅可以節約時間,還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生產效率等,對於推動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但是,計算機網路存在著一些安全漏洞,給用戶使用網路帶來一定安全威脅,必須採取有效的解決 措施 ,才能真正實現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運行。本文就計算機網路當前的安全漏洞進行全面分析,提出計算機網路安全漏洞的解決措施,以促進計算機網路運行穩定性、安全性等有效提高。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安全漏洞;解決措施
一、計算機網路當前存在的主要安全漏洞
(一)計算機網路軟體方面。在計算機網路的正常運行中,計算機軟體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一般在使用前都需要先通過網路下載,才能真正滿足相關操作要求。但是,在下載的過程中,一些病毒也可能一起進入計算機,致使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受到威脅。
(二)計算機硬體方面。根據計算機網路的運行情況來看,計算機硬體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組成部分,如果其出現安全問題,則會給計算機網路的正常使用帶來極大影響。當前,計算機硬體方面的安全漏洞有使用不正確,致使計算機硬體設施的正常通信受到嚴重影響。一般情況下,計算機網路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受到黑客的攻擊,導致用戶的財產信息、個人信息等大量被竊,給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運行造成嚴重影響。
(三)計算機 操作系統 方面。在計算機網路的整個組成結構中,計算機操作系統可以保證本地連接與網路系統的正常運行,如果不注重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安全維護,則有可能出現安全漏洞,最終降低計算機的整體性能,甚至出現計算機無法正常使用的情況。與此同時,計算機系統沒有跟隨計算機 網路技術 的發展及時更新和升級,致使計算機操作系統和計算機之間出現矛盾,最終出現泄漏用戶網路信息的安全漏洞,給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運行造成極大影響。
(四)人為操作方面。根據用戶的使用目的進行計算機網路的操作,可以真正達到使用計算機網路的目的。但是,如果用戶不能正確操作計算機網路,或者是操作失誤,則有可能出現很多病毒,也給黑客、不法人員提供入侵的機會,最終威脅計算機網路的正常運行,是計算機網路存在的主要安全漏洞之一。
二、計算機網路安全漏洞的有效解決措施
(一)計算機網路軟體方面。根據上述計算機網路軟體存在的安全漏洞,應採取的有效解決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兩個方面:一是,使用安全防火牆來對外界的訪問、病毒等進行嚴格審查,從而避免計算機造成不合理的安全攻擊。通過設置合適的防火牆,計算機網路的運行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用戶的個人信息、網路信息等的安全性都能得到提高,最終給計算機的正常運行帶來極大影響。二是,在計算機存在病毒的情況下,需要根據計算機的系統來進行殺毒軟體的合理選用,則能獲得較好的殺毒效果。
(二)計算機網路硬體方面。根據計算機網路硬體的使用情況,選用合適的維護設備,可以有效解決計算機網路硬體存現的安全漏洞。例如:在計算機網路正常運行的過程中,定期對硬碟、網線等進行安全檢查、維修等,不但可以保證相關設備的安全使用,還能促進網路安全性的有效提高,以及在維護設備出現問題時,促使計算機使用壽命真正延長。
(三)網路操作方面。在針對網路操作方面的安全漏洞進行有效解決時,需要對操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並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操作能力等,才能真正實現網路操作理論知識的有效應用,最終避免錯誤操作、不規范操作等帶來的安全威脅,最終保障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運行。與此同時,加強計算機網路運行過程的安全管理,加強計算機網路信息的安全維護,對於提高計算機網路的運行穩定性有著極大作用。
(四)注重法制建設。在計算機網路時常出現安全漏洞的情況下,加強計算機通信方面的法制建設,不僅可以增強用戶的安全意識,還能真正防範各種不法行為的入侵,最終提高計算機網路的運行安全性。因此,不斷完善我國當前使用的《保密法》,並加大宣傳力度和投入力度等,才能真正提高民眾的參與性,最終保障計算機網路用戶使用過程的安全性。
三、結束語
對計算機網路的運行情況進行整體分析發現,針對其當前存在的主要安全漏洞採取合適的解決措施,才能真正消除計算機網路的安全威脅,最終保障計算機網路的運行安全性和穩定性等,對於促進我國計算機事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黃麟.計算機網路安全漏洞及解決措施分析[J].信息通信,2015,04:163.
[2]俞彤.計算機網路安全漏洞防範分析[J].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2014,08:155-157.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應用論文開題報告篇二《 網路安全管理系統設計思考 》
【摘要】計算機網路技術不斷發展,現在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各個領域中,網路安全與網路管理也逐漸成為研究管理的要點。雖然一直有各項新型技術被應用到安全防護方面,但是黑客入侵案件不斷發生,危及網路信息安全,必須要採取措施來建立完善網路安全管理系統。本文針對網路安全現狀,對安全管理系統的設計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網路安全;管理系統;安全網關
計算機網路的應用效果影響著社會經濟發展,同時也關乎人們生活質量,一直以來都是重點研究內容。但是在網路技術應用普及的同時,受網路環境特點影響,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必須要採取措施來建立完善安全管理系統。網路安全管理系統的建設,需要明確設計目標,然後合理選擇應用技術,設計安全網關,確保安全管理系統的安全性。
1網路安全管理系統分析
網路環境為一個開放的狀態,在運行過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干擾,進而會發生安全事故。建立網路安全管理系統,對保證信息網路運行安全性與穩定性具有重要意義。信息安全系統應具有完整性、保密性以及不可否認性特點,即保證信息來源、去向以及內容的准確性,並且在運行過程中不會發生泄露或者擴散等情況。另外,不可否認性即確定消息發送以及接收者無法否認自己操作行為。為有效防禦網路系統應用過程中遇到的攻擊行為,需要重點做好防火牆、漏洞掃描、防病毒以及入侵檢測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網路設備以及線路自身的可靠性[1]。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對各項安全設備進行統籌分析,構建一個網路安全管理系統,減少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網路信息安全性。
2網路安全管理系統設計方案
2.1系統模塊設計
網路監控系統模塊可以分為多個分項,如用戶登錄、用戶管理、單位管理、網路連接監控、網路流量監控、危險數據報警以及數據統計分析等,不同模塊功能不同,相互之間具有一定聯系。例如系統登錄模塊,操作人員將用戶名、編號、密碼等信息輸入到登錄界面,然後通過與資料庫內信息對比一致,允許進入系統,相反會顯示信息錯誤,拒絕進入系統[2]。網路流量監控模塊,即主要對網路流入流出數據進行監控,包括流入流出數據總量、速度、最高速度、平均流速等。
2.2輸入輸出設計
2.2.1輸入設計
要保證系統輸入數據的正確性,系統設計時應遵循“簡單性、最小量、早檢驗、少轉換”原則,對統計報表與資料庫內容選擇相同設計形式。通過Delphi中數據存取組件建立應用程序實現資料庫的連接,保證用戶在任何輸入界面輸入數據均可以對應數據內欄位,滿足信息輸入需求。
2.2.2輸出設計
輸出設計時需要綜合分析用戶需求,遵循易操作原則,提高交互界面的友好性。系統信息錄入、數據檢索以及統計分析通過交互界面完成,利用Delphi專門設計統計分表報表進行列印[3]。其中,對於列印硬體的設計,應能夠直接通過各類型顯示終端、多媒體設備完成顯示輸出,以及能夠利用各類型列印機完成文件的列印輸出。
2.3資料庫設計
資料庫設計目的是提高計算機數據信息的存儲,分為規范化設計、數據、實體、關系的完整性設計、建立資料庫實體與對象以及資料庫設計文檔等。JAVA應用到資料庫設計,為一種數據訪問機制,可以提供統一介面來訪問各類型資料庫伺服器,通過應用程序來實現與資料庫的穩定連接。本文分析系統,資料庫設計共包括兩個部分六個數據表,一部分為本地資料庫,包括網路流量表、本機詳細表與網路連接表。另一部分為遠程資料庫,包括網路流量表、網路連接表、單位表以及用戶表。
3網路安全管理系統設計要點分析
3.1各功能模塊演算法
3.1.1系統登錄模塊
設置參數:UserName獲取用戶信息,Password獲取口令信息。將獲得的用戶信息與輸入信息進行對比,如果數據值相同,則返回boolean值true,允許用戶登入系統;如果數據值不同,則返回false,提示信息錯誤重新登錄。
3.1.2用戶管理模塊
為保證系統運行安全性,需要對不同用戶進行許可權設置,不同許可權用戶登錄要求不同,但是均需要按照要求登錄驗證。如果為超級用戶許可權登錄,可以對當前用戶進行管理與設置,並且可以隨時增加用戶並設置許可權。如果以普通用戶許可權登錄,則只允許對個人信息的修改,以及本級別許可權對應操作。
3.1.3網路流量輸入模塊
以流出、流入流量大小信息為依據,將網路流量保存到本地數據中,包括MAC地址、IP地址、時間、日期、流入流出數據量等。在下一次啟動時,需要自動將上次啟動後產生變動的數據內容保存到遠程資料庫中,整個操作工程需要通過相應組件與遠程資料庫連接完成。
3.1.4網路連接輸入模塊
將網路連接情況數據信息保存到本地資料庫內,包括MAC地址、本地IP地址、遠程IP地址、時間、日期、連接類型以及連接狀態等。將各組件與本地、遠程資料庫進行連接,確保在系統下次啟動時,能夠將上次啟動產生的數據,以及變動後內容全部存儲到遠程資料庫內。
3.1.5網路查詢模塊
主要是來完成網路連接狀態、網路流量變動等數據信息的統分析,對許可權內計算機運行某時間段的連接與流量情況進行查詢。然後通過查詢模塊來對各項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分析結果後,有針對性的提出安全管理措施。
3.2用戶界面設計
為提高系統使用安全性,應對各限制系統進行操作許可權設計,如用戶登錄模塊,需要對用戶信息與許可權進行驗證,確定信息無誤後才可進入系統,相反不允許登錄。登錄成功後顯示系統操作主界面,包括系統選擇區、功能按鈕區與條件選擇區,選擇目錄樹形式設計單位選擇區,根據不同級別設置相應對象。同時還需要對查詢對象進行選擇設置,如網路流量、網路連接以及查詢時間段等。
4結束語
提高網路安全性是計算機網路技術研究的要點,對提高網路信息應用效果具有重要意義。除了要對網路設備進行安全防護處理外,還應針對實際情況建立網路安全管理系統,在確定系統框架後,對不同功能模塊進行分析,確保其功能的正常發揮。通過安全管理系統,對網路運行流量、連接以及信息等進行管理,提高網路抵禦外界攻擊的功能。
參考文獻
[1]高瞻.網格環境下的校園網路安全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3.
[2]張熙.多域網路安全管理系統策略一致性的研究與設計[D].北京郵電大學,2009.
[3]朱賓.內部網路安全管理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北京郵電大學,2010.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應用論文開題報告篇三《 信息時代計算機網路安全及防護 》
【摘要】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及進步,互聯網的應用也愈趨廣泛。計算機網路的迅猛發展標志著人們正式邁入信息時代。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網路信息安全問題得到廣泛關注,如何做好相應的防護工作已經成為人們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將從分析信息時代計算機網路安全危險因素入手, 總結 相關防護策略。
【關鍵詞】信息時代;計算機網路安全;防護策略
現如今計算機網路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生活“用品”。隨著人們對計算機網路依賴性的愈趨提高,網路安全危險性也逐漸增加。網路信息安全是一門需要應用到多學科知識的系統,其不僅包括了計算機技術,而且也涉及到信息安全技術方面的知識。在對網路信息或系統硬軟體進行維護的過程中,做好加密工作是確保網路信息安全性的重要屏障。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確保用戶的信息安全,不斷更新強化網路安全防護措施十分重要。
1前言
1.1信息時代
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信息時代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普及以及應用的不斷深入,信息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網路信息已經滲入到各個行業當中,互聯網以及信息行業的不斷發展標志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現如今各行各業或各個領域均可見到“大數據”的身影,其可在人們工作當中將更多消息或事實轉化為條理清晰的數據,以便為人們提供更為清晰的參考,從而減輕人們的工作量,為人們的工作、生活以及學習等帶來便捷。信息時代的來臨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會的變革。
1.2信息時代下的計算機網路安全性
信息時代的來臨使得人們多數工作或生活均通過互聯網時間,許多重要的信息或數據存儲在了網路資料庫當中,因此為確保計算機信息數據的存儲安全性,積極尋求有效的網路信息防護策略十分重要。在信息時代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防護涉及到的技術及知識面較廣,只有應用多種技術,結合多種科技成果才能不斷提高防護效果,確保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在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運行過程當中不斷尋找可能對信息安全構成威脅的危險因素,並建立具有較強針對性的網路防護體系,並進行不斷完善,以便促使防護體系可適應不同安全威脅,提高防護性能。
2信息時代背景下計算機網路安全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2.1自然災害對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威脅
現如今計算機信息系統多依靠智能機器進行運行,環境因素的影響會導致設備的硬體出現退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計算機的使用壽命,降低了計算機的使用性能。而在應用網路系統的階段,因計算機網路系統中Internet技術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故其較易受到各個方面的攻擊。另外在對TCP/IO協議依賴階段,安全性相對較低,這不僅導致網路系統在實際運行階段會存在欺騙攻擊情況,甚至可能存在數據截取以及篡改的風險。
2.2用戶操作不當以及電腦病毒對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威脅
用戶在使用計算機的過程中,因多數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從而導致用戶口令設置過為簡單,這不僅增加了用戶帳戶被盜的風險,而且也在極大程度上增加了網路安全危險性。例如人們最為熟悉的人為惡意攻擊,也就是俗稱的黑客入侵。這種惡意攻擊不僅具有主動攻擊行為,而且其也具有被動性攻擊行為。該種惡意攻擊會對計算機網路信息的有效性構成破壞,而且也會在極大程度上損傷信息的完整性。被動型破壞則是指在對機密性網路信息竊取過程中為計算機用戶造成的種種損失。計算機病毒是人們十分熟悉的一種網路安全威脅,計算機病毒可能隱藏在一些可執行程序當中,其可能在系統控制過程中實現文件的復制以及傳遞,從而導致網路系統工作速度減慢甚至是癱瘓。計算機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以及潛伏性,其在對文件進行損壞或刪除的過程中甚至可能造成系統硬體的損壞,可能為用戶帶來更為嚴重的損失。
2.3垃圾郵件以及計算機犯罪對網路信息安全構成的威脅
電子郵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公開性,在電子郵件傳播的過程點那個中,可以在別人的電子郵件中強制插入自己的郵件,並結合計算病毒為計算機網路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另外垃圾信息不僅可通過電子郵件進行傳遞,新聞等也會強制性傳播類似商業、宗教等信息。在計算機網路當中竊取信息的主要原因是導致間諜軟體的入侵,其不僅會損害計算機系統,而且也會在此過程中盜取用戶的個人信息,泄露用戶的隱私。上述危險因素不僅為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性帶來較大威脅,而且也會在一點程度上導致有害信息的傳播。
3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防護策略分析
3.1構建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防護體系
信息時代計算機網路建立安全防護體系除了要結合目前計算機信息攻擊手段、防護網路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以外,也要同時注意做好對網路安全性的評估工作。目前網路信息安全防護主要包含3個模塊:(1)網路安全評估,主要是進行系統漏洞掃描、網路訪問控制、評估網路管理等。(2)安全防護,主要是構建病毒防護體系,進行網路安全監控以及進行網路信息數據保密。(3)網路安全服務,構建應急服務體系,進行數據恢復以及安全技術培訓等。在信息時代,計算機網路安全防護除了要做好以上防護措施外,也需要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3.2設置防火牆並強化帳戶安全管理
因用戶帳號是進行某些數據瀏覽、保存、修改的基礎。網路系統遭受攻擊往往會先從竊取用戶帳戶及密碼開始。因此用戶在進行帳號密碼設定的過程中應盡量使用不同密碼組合,並要定期更換密碼。目前網路防火牆技術主要是為了強化網路訪問控制的安全性,避免外部網路以非法的方式控制系統,以便對內部網路的操作進行保護。以此安裝網路防火牆十分必要,另外對於個人使用計算機而言,同時結合殺毒軟體進行安全防護可進一步提高防護的有效性。
3.3使用漏洞軟體,並進一步完善網路監控技術
及時安裝漏洞補丁軟體,對漏洞進行掃描,以便及時發現並解決安全隱患,避免信息或數據的泄露。如做好360安全衛士的殺毒,發現軟體漏洞要進行及時修補。另外在應用入侵檢測技術的過程當中往往需要結合統計技術以及其他規則,另外也要注意應用網路通信技術,以便實現對網路計算機系統的直接監控。在進行統計分析的過程中則要注意動作模式的應用。
4結語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要更為重視對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性的保護,注意信息傳播、保存過程中的安全性。因為計算機網路的開放性以及覆蓋性具有建立穩定、安全網路運行環境的要求,因此積極強化計算機安全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彭珺,高珺.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及防護策略研究[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14,35(01):121~124.
[2]如先姑力•阿布都熱西提.信息時代的計算機網路安全及防護策略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32(06):30~31,36.
[3]汪東芳,鞠傑.大數據時代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及防護策略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5,13(24):40~41.
有關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應用論文開題報告推薦:
1. 計算機網路安全發展論文開題報告
2. 計算機安全論文開題報告
3. 大學計算機信息管理的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4. 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5. 計算機病毒防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6. 關於計算機軟體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7. 計算機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④ 建築企業網路安全問題及防範探討論文
建築企業網路安全問題及防範探討論文
當前網路被廣泛運用到建築企業的各個部門,提升建築企業的工作效率。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威脅網路安全的問題,如操作設備、網路結構、網路應用方面的問題,找到問題並提出解決的方法是確保建築企業網路安全的有效途徑。
1網路安全概述
網路系統的軟硬體不受破壞,確保系統中數據不因惡意攻擊遭到破壞,保證數據安全和系統正常運作,這就是所謂的網路安全。網路安全具有完整性、保密性、可審查性、可控性等特點,要利用網路安全的特性為建築企業服務。作為企業信息化標志的網路管理在建築企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能確保建築工程的信息管理,確保工程順利完工,還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業經濟效益。
2建築企業網路安全存在的問題
2.1操作硬體欠佳造成網路癱瘓
計算機硬體主要由控制器、運算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和存儲器五部分組成,這些物理裝置構成計算機的物質基礎,是計算機軟體運行的前提條件。軟體主要是指計算機系統中的文檔及程序。計算機軟體主要包括程序設計語言處理系統、媒體工具軟體、操作系統、圖像工具軟體等。其中,操作系統是較重要的一種軟體。操作系統既是計算機與用戶的介面,也是計算機軟體和硬體的介面,它不需要用戶進行具體操作。操作系統在計算機安裝時就存在,它直接管理並控制著軟硬體系統資源。操作系統的設置考慮最多的是運行便捷,安全性方面考慮的較少。操作系統在安裝的時候必然要開啟一些系統,安全隱患就會凸現出來,這種安全隱患是無形的威脅,不易察覺,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容易造成網路崩潰,網頁無法繼續訪問等問題。建築企業需要網路進行工程計算和其它輔助工作,一旦網路癱瘓,會影響企業的各項工作進程。
2.2網路結構漏洞引發攻擊入侵
網路結構是參考開放系統互聯對通信系統進行的整體設計構思,它是一個復雜的結構系統。通常,企業的網路與外部網路相連接。建築企業部門眾多,網路覆蓋面廣,運用廣泛。因此,面臨的風險和威脅也大。很多入侵者利用外部網路結構存在的缺陷侵入到企業內部網路結構中,進行一些不法活動。外部網路結構一旦受到攻擊,與它連接的所有單位的網路都有被入侵的危險。很多企業的管理者缺乏防範意識,辦公系統未安裝安全防護軟體,安全措施不到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企業內部網路結構的漏洞入侵攻擊,造成企業電腦無法正常工作。企業內部只要有一台電腦被入侵,其它的電腦也會受到影響,企業的各種信息數據容易被盜取,不利於企業安全管理。如今,企業被黑*入侵的比例越來越高,企業應加強對內部網路結構的安全保護,從源頭上保證網路結構的安全。
2.3網路應用不當致使信息泄露
網路應用就是利用網頁瀏覽器進行操作運行的應用程序。要進行網路應用,首先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基本知識,掌握計算機工作基本原理和網路安全的相關知識。這樣才能用好網路,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尤其是對於建築企業來說,各種工程資料、數據、客戶信息都非常重要,關系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但在網路應用的過程中總會產生一定的風險,如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如果員工操作不當很容易造成數據泄露或被篡改。網路病毒傳播速度極快,危害巨大,有的人在網路投放病毒,致使電腦死機、造成文件丟失、信息泄露。這些不當的`網路應用都會為企業帶來不利影響。因此,要想保證建築企業信息安全必須做好網路應用系統的安全防護,謹防信息外泄。
3增強建築企業網路安全技術措施
3.1嚴把安裝程序,完善硬體設施
若想建築企業正常運轉,必須要保證企業網路安全。網路安全不僅僅是單點安全就可以了,整個信息網路的安全也格外重要。這就要求企業從計算機操作硬體這個源頭抓起,完善硬體設施,降低操作硬體帶來的風險。計算機的物理裝置是基礎,在安裝之前要進行檢查,確保硬體裝置的完整性。必須提高計算機的配置,特別是建築企業,企業信息資料保密性較強,一旦泄露,影響巨大。操作系統安裝的過程中不要將所用的系統都打開,這樣容易引發安全問題,只開啟需要的軟體系統就可以。這樣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風險漏洞。計算機安裝是一項重要工作,關繫到整個企業網路運行,必須嚴把質量關和程序關,從源頭上控制風險。軟硬體系統的加強,能夠有效避免因設備配置過低引起的網路癱瘓,防止黑*攻擊,確保網路高效運轉。
3.2建立准入控制,謹防攻擊入侵
黑*攻擊已成為威脅建築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網路黑*找到企業網路的漏洞和缺陷,對其進行攻擊。單純的主機防護技術只能保證主機自身的安全,無法為整個網路提供服務,要通過設立網路准入控制機制,限制訪問條件,謹防攻擊入侵,確保企業整個網路體系的安全。網路准入控制技術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是通過強制執行網路訪問的方式開展,具體操作流程是當主機需要接入企業內部網路結構時,准入控制系統會對主機進行相應的安全檢測,檢驗合格就可以進入企業內部網路系統中,即使進入企業網路系統中的主機也需要再次檢驗,經過多次檢驗,主機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若檢驗不合格就會被系統隔離出來,並對用戶進行相應的信息提示,讓用戶作出反映。還可以引入防火牆,它是應用較多的網路安全設備,抗攻擊性強,能夠根據企業的需要嚴控網路信息。防火牆有不同的級別保護,可以根據企業自身需要選擇相應級別的保護。通過這些方式不僅能確保主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減少網路安全事件,還能增強企業整個網路的安全。
3.3引入檢測系統,強化信息安全
入侵檢測系統能夠積極主動監控網路傳輸信息,在發現可疑傳輸時能夠及時採取反映措施的網路安全防護設備。它具有實時性,可靠性,是一項實用型極強的安全防護技術。入侵檢測系統具有較多的過濾器,通過這些過濾器進行識別和攔截。當攻擊出現後,入侵檢測系統的過濾器就會發揮作用,對各種數據包進行分類檢查,確定安全後,數據包繼續前行。未被識別的數據包還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檢查。通過層層篩選檢查,保證數據包的安全。建築企業的信息安全極其重要,為防止信息外泄,必須引進入侵檢測系統。此外,可以禁止一些不必要的服務,開啟的系統多固然好,但也存在弊端和風險,要綜合考慮,禁止不必要的服務,降低建築企業網路風險。
4結語
建築企業網路安全管理是企業健康發展的保障,針對當前網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既要嚴把安裝程序,完善硬體設施,又要建立准入控制,謹防攻擊入侵,還要引入檢測系統,強化信息安全。通過採取多種措施增強建築企業網路安全,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⑤ 簡述網路安全重要性及意義
網路安全的重要性及意義是保護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維護企業和組織的正常運營、保障國家的安全和主權、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1、保護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在網路上的行為越來越透明。個人信息、財務狀況和社交關系等都可能被不法分子獲取。網路安全能夠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和隱私,避免遭受惡意攻擊和泄露。
2、維護企業和組織的正常運營:企業和組織依賴網路進行溝通、交易和數據處理。網路安全問題的存在可能導致企業數據泄露、財務損失和聲譽受損。此外,網路攻擊還可能導致關鍵基礎設施的癱瘓,影響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行。
3、保障國家的安全和主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網路攻擊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政治手段。國家政府需要加強網路安全防護,確保國家信息安全不受外部威脅,維護國家的安全和主權。
4、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網路安全對於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網路攻擊和犯罪活動的存在會對社會秩序造成破壞,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網路安全的加強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網路環境,促進信息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推動經濟的持續發展。
網路安全的特點:
1、隱私性:網路安全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保護用戶的隱私。個人信息、通信記錄、財產信息等都是用戶的隱私,網路中存在著許多隱私泄露的風險,如黑客攻擊、數據泄露、非法追蹤等。因此,網路安全需要確保用戶的隱私不受侵犯,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不被濫用。
2、可靠性:網路安全需要確保網路服務可靠、穩定、不間斷。網路故障、數據丟失、系統崩潰等問題會影響到用戶的使用體驗,甚至會給用戶帶來經濟損失。因此,網路安全需要提供可靠的網路服務,保證網路的穩定性和可用性。
3、安全性:網路安全需要確保網路中的信息不被未經授權的訪問、使用、修改或破壞。網路中的信息包括用戶的信息、企業的機密信息、國家的敏感信息等。因此,網路安全需要提供足夠的安全措施,防止網路攻擊和數據泄露。
⑥ 計算機網路安全漏洞及防範開題報告
1. 背景和意義
隨著計算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網路的重要性,通過網路,分散在各處的計算機被網路聯系在一起。做為網路的組成部分,把眾多的計算機聯系在一起,組成一個區域網,在這個區域網中,可以在它們之間共享程序、文檔等各種資源;還可以通過網路使多台計算機共享同一硬體,如列印機、數據機等;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網路使用計算機發送和接收傳真,方便快捷而且經濟。
21世紀全世界的計算機都將通過Internet聯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內涵也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它不僅從一般性的防衛變成了一種非常普通的防範,而且還從一種專門的領域變成了無處不在。當人類步入21世紀這一信息社會、網路社會的時候,我國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網路安全體系,特別是從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國自己特色的網路安全體系。
一個國家的信息安全體系實際上包括國家的法規和政策,以及技術與市場的發展平台。我國在構建信息防衛系統時,應著力發展自己獨特的安全產品,我國要想真正解決網路安全問題,最終的辦法就是通過發展民族的安全產業,帶動我國網路安全技術的整體提高。
網路安全產品有以下幾大特點:第一,網路安全來源於安全策略與技術的多樣化,如果採用一種統一的技術和策略也就不安全了;第二,網路的安全機制與技術要不斷地變化;第三,隨著網路在社會個方面的延伸,進入網路的手段也越來越多,因此,網路安全技術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為此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網路安全體系,需要國家政策和法規的支持及集團聯合研究開發。安全與反安全就像矛盾的兩個方面,總是不斷地向上攀升,所以安全產業將來也是一個隨著新技術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產業。
信息安全是國家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還沒有從系統的規劃上去考慮它,從技術上、產業上、政策上來發展它。政府不僅應該看見信息安全的發展是我國高科技產業的一部分,而且應該看到,發展安全產業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應該看到它對我國未來電子化、信息化的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章網路安全現狀
2.網路安全面臨的挑戰
網路安全可能面臨的挑戰
垃圾郵件數量將變本加厲。
根據電子郵件安全服務提供商Message Labs公司最近的一份報告,預計2003年全球垃圾郵件數量的增長率將超過正常電子郵件的增長率,而且就每封垃圾郵件的平均容量來說,也將比正常的電子郵件要大得多。這無疑將會加大成功狙擊垃圾郵件的工作量和難度。目前還沒有安裝任何反垃圾郵件軟體的企業公司恐怕得早做未雨綢繆的工作,否則就得讓自己的員工們在今後每天不停地在鍵盤上按動「刪除鍵」了。另外,反垃圾郵件軟體也得不停升級,因為目前垃圾郵件傳播者已經在實行「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游擊戰術了。
即時通訊工具照樣難逃垃圾信息之劫。
即時通訊工具以前是不大受垃圾信息所干擾的,但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垃圾郵件傳播者會通過種種手段清理搜集到大量的網路地址,然後再給正處於即時通訊狀態的用戶們發去信息,誘導他們去訪問一些非法收費網站。更令人頭疼的是,目前一些推銷合法產品的廠家也在使用這種讓人厭煩的手段來讓網民們上鉤。目前市面上還沒有任何一種反即時通訊干擾信息的軟體,這對軟體公司來說無疑也是一個商機。
內置防護軟體型硬體左右為難。
現在人們對網路安全問題受重視的程度也比以前大為提高。這種意識提高的表現之一就是許多硬體設備在出廠前就內置了防護型的軟體。這種做法雖然前幾年就已經出現,預計在今後的幾年中將會成為一種潮流。但這種具有自護功能的硬體產品卻正遭遇著一種尷尬,即在有人歡迎這種產品的同時,也有人反對這樣的產品。往好處講,這種硬體產品更容易安裝,整體價格也相對低廉一些。但它也有自身的弊端:如果企業用戶需要更為專業化的軟體服務時,這種產品就不會有很大的彈性區間。
企業用戶網路安全維護范圍的重新界定。
目前各大企業公司的員工們在家裡通過寬頻接入而登錄自己公司的網路系統已經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了。這種工作新方式的出現同樣也為網路安全帶來了新問題,即企業用戶網路安全維護范圍需要重新界定。因為他們都是遠程登錄者,並沒有納入傳統的企業網路安全維護的「勢力范圍」之內。另外,由於來自網路的攻擊越來越嚴重,許多企業用戶不得不將自己網路系統內的每一台PC機都裝上防火牆、反侵入系統以及反病毒軟體等一系列的網路安全軟體。這同樣也改變了以往企業用戶網路安全維護范圍的概念。
個人的信用資料。
個人信用資料在公眾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以前的網路犯罪者只是通過網路竊取個人用戶的信用卡賬號,但隨著網上竊取個人信用資料的手段的提高,預計2003年這種犯罪現象將會發展到全面竊取美國公眾的個人信用資料的程度。如網路犯罪者可以對你的銀行存款賬號、社會保險賬號以及你最近的行蹤都能做到一覽無余。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這種犯罪趨勢,無疑將會給美國公眾的日常人生活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3.病毒現狀
互聯網的日漸普及使得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斷網路化,但與此同時網路病毒也在繼續肆虐威脅泛濫。在過去的六個月內,互聯網安全飽受威脅,黑客蠕蟲入侵問題越來越嚴重,已成泛濫成災的趨勢。
2003年8月,沖擊波蠕蟲在視窗暴露安全漏洞短短26天之後噴涌而出,8天內導致全球電腦用戶損失高達20億美元之多,無論是企業系統或家庭電腦用戶無一倖免。
據最新出爐的賽門鐵克互聯網安全威脅報告書(Symantec Internet Security Threat Report)顯示,在2003年上半年,有超過994種新的Win32病毒和蠕蟲被發現,這比2002年同時期的445種多出一倍有餘。而目前Win32病毒的總數大約是4千個。在2001年的同期,只有308種新Win32病毒被發現。
這份報告是賽門鐵克在今年1月1日至6月31日之間,針對全球性的網路安全現狀,提出的最為完整全面的威脅趨勢分析。受訪者來自世界各地500名安全保護管理服務用戶,以及2萬個DeepSight威脅管理系統偵察器所探測的數據。
賽門鐵克高級區域董事羅爾威爾申在記者通氣會上表示,微軟雖然擁有龐大的用戶市佔率,但是它的漏洞也非常的多,成為病毒目標是意料中事。
他指出,開放源碼如Linux等之所以沒有受到太多病毒蠕蟲的襲擊,完全是因為使用者太少,以致於病毒製造者根本沒有把它不放在眼裡。他舉例說,劫匪當然知道要把目標鎖定在擁有大量現金的銀行,所以他相信隨著使用Linux平台的用戶數量的增加,慢慢地將會有針對Linux的病毒和蠕蟲出現。
不過,他不同意開放源碼社群的合作精神將能有效地對抗任何威脅的襲擊。他說,只要是將源碼暴露在外,就有可能找出其安全漏洞,而且世上不是全是好人,不懷好意的人多的是。
即時通訊病毒4倍增長
賽門鐵克互聯網安全威脅報告書指出,在2003年上半年使用諸如ICQ之類即時通訊軟體(Instant Messaging,IM)和對等聯網(P2P)來傳播的病毒和蠕蟲比2002年增加了400%,在50大病毒和蠕蟲排行榜中,使用IM和P2P來傳播的惡意代碼共有19個。據了解,IM和P2P是網路安全保護措施不足導致但這並不是主因,主因在於它們的流行廣度和使用者的無知。
該報告顯示,該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發現了1千432個安全漏洞,比去年同時期的1千276個安全漏洞,增加了12%。其中80%是可以被人遙控的,因此嚴重型的襲擊可以通過網路來進行,所以賽門鐵克將這類可遙控的漏洞列為中度至高度的嚴重危險。另外,今年上半年的新中度嚴重漏洞增加了21%、高度嚴重漏洞則增加了6%,但是低度嚴重漏洞則減少了11%。
至於整數錯誤的漏洞也有增加的趨勢,今年的19例比起去年同期的3例,增加了16例。微軟的互聯網瀏覽器漏洞在今年上半年也有12個,而微軟的互聯網資訊伺服器的漏洞也是非常的多,賽門鐵克相信它將是更多襲擊的目標;以前襲擊它的有尼姆達(Nimda)和紅色代碼(Code Red)。
該報告顯示了64%的襲擊是針對軟體新的安全漏洞(少過1年的發現期),顯示了病毒製造者對漏洞的反應越來越快了。以Blaster沖擊波為例,就是在Windows安全漏洞被發現短短26天後出現的。
知名病毒和蠕蟲的威脅速度和頻率也增加了不少,今年上半年的知名威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有60%的惡意代碼(Malicious Code)是知名病毒。今年1月在短短數小時內造成全球性的癱瘓的Slammer蠕蟲,正是針對2002年7月所發現的安全漏洞。另外,針對機密信息的襲擊也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50%,Bugbear.B就是一個專鎖定銀行的蠕蟲。
黑客病毒特徵
賽門鐵克互聯網安全威脅報告書中也顯現了有趣的數據,比如周末的襲擊有比較少的趨向,這與去年同期的情況一樣。
雖然如此,周末兩天加上來也有大約20%,這可能是襲擊者會認為周末沒人上班,會比較疏於防備而有機可乘。賽門鐵克表示這意味著網路安全保護監視並不能因為周末休息而有所放鬆。
該報告書也比較了蠕蟲類和非蠕蟲類襲擊在周末的不同趨勢,非蠕蟲類襲擊在周末會有下降的趨勢,而蠕蟲類襲擊還是保持平時的水平。蠕蟲雖然不管那是星期幾,但是有很多因素也能影響它傳播的率,比如周末少人開機,確對蠕蟲的傳播帶來一些影響。
該報告書也得出了在互聯網中病毒襲擊發生的高峰時間,是格林威治時間下午1點至晚上10點之間。雖然如此,各國之間的時差關系,各國遭到襲擊的高峰時間也會有少許不同。比如說,華盛頓襲擊高峰時間是早上8時和下午5時,而日本則是早上10時和晚上7時。
知名病毒和蠕蟲的威脅速度和頻率也增加了不少,今年上半年的知名威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有60%的惡意代碼(Malicious Code)是知名病毒。今年1月在短短數小時內造成全球性的癱瘓的Slammer蠕蟲,正是針對2002年7月所發現的安全漏洞。另外,針對機密信息的襲擊也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50%,Bugbear.B就是一個專鎖定銀行的蠕蟲。管理漏洞---如兩台伺服器同一用戶/密碼,則入侵了A伺服器,B伺服器也不能倖免;軟體漏洞---如Sun系統上常用的Netscape EnterPrise Server服務,只需輸入一個路徑,就可以看到Web目錄下的所有文件清單;又如很多程序只要接受到一些異常或者超長的數據和參數,就會導致緩沖區溢出;結構漏洞---比如在某個重要網段由於交換機、集線器設置不合理,造成黑客可以監聽網路通信流的數據;又如防火牆等安全產品部署不合理,有關安全機制不能發揮作用,麻痹技術管理人員而釀成黑客入侵事故;信任漏洞---比如本系統過分信任某個外來合作夥伴的機器,一旦這台合作夥伴的機器被黑客入侵,則本系統的安全受嚴重威脅;
綜上所述,一個黑客要成功入侵系統,必須分析各種和這個目標系統相關的技術因素、管理因素和人員因素。
因此得出以下結論:
a、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b、網路上的威脅和攻擊都是人為的,系統防守和攻擊的較量無非是人的較量;c、特定的系統具備一定安全條件,在特定環境下,在特定人員的維護下是易守難攻的;d、網路系統內部軟硬體是隨著應用的需要不斷發展變化的;網路系統外部的威脅、新的攻擊模式層出不窮,新的漏洞不斷出現,攻擊手段的花樣翻新,網路系統的外部安全條件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動態變化的。
一言以蔽之,網路安全是相對的,是相對人而言的,是相對系統和應用而言的,是相對時間而言的。 4,安全防禦體系
3.1.2
現代信息系統都是以網路支撐,相互聯接,要使信息系統免受黑客、病毒的攻擊,關鍵要建立起安全防禦體系,從信息的保密性(保證信息不泄漏給未經授權的人),拓展到信息的完整性(防止信息被未經授權的篡改,保證真實的信息從真實的信源無失真地到達真實的信宿)、信息的可用性(保證信息及信息系統確實為授權使用者所用,防止由於計算機病毒或其它人為因素造成的系統拒絕服務,或為敵手可用)、信息的可控性(對信息及信息系統實施安全監控管理)、信息的不可否認性(保證信息行為人不能否認自己的行為)等。
安全防禦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技術、管理和立法等諸多方面。為了方便,我們把它簡化為用三維框架表示的結構。其構成要素是安全特性、系統單元及開放互連參考模型結構層次。
安全特性維描述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服務和安全機制,包括身份鑒別、訪問控制、數據保密、數據完整、防止否認、審計管理、可用性和可靠性。採取不同的安全政策或處於不同安全保護等級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可有不同的安全特性要求。系統單元維包括計算機信息系統各組成部分,還包括使用和管理信息系統的物理和行政環境。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結構層次維描述了等級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層次結構。
該框架是一個立體空間,突破了以往單一功能考慮問題的舊模式,是站在頂層從整體上進行規劃的。它把與安全相關的物理、規章及人員等安全要素都容納其中,涉及系統保安和人員的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各種法令、法規、條例和制度等均在其考慮之列。
另外,從信息戰出發,消極的防禦是不夠的,應是攻防並重,在防護基礎上檢測漏洞、應急反應和迅速恢復生成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抓緊加強信息安全防禦體系。美國在2000年1月到2003年5月實行《信息系統保護國家計劃V1.0》,從根本上提高防止信息系統入侵和破壞能力。我國急切需要強化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確立我軍的信息安全戰略和防禦體系。這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國家安全戰略和軍隊發展的需要,更是現實斗爭的需要,是擺在人們面前刻不容緩的歷史任務。 5加密技術
密碼理論與技術主要包括兩部分,即基於數學的密碼理論與技術(包括公鑰密碼、分組密碼、序列密碼、認證碼、數字簽名、Hash函數、身份識別、密鑰管理、PKI技術等)和非數學的密碼理論與技術(包括信息隱形,量子密碼,基於生物特徵的識別理論與技術)。
自從1976年公鑰密碼的思想提出以來,國際上已經提出了許多種公鑰密碼體制,但比較流行的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基於大整數因子分解問題的,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RSA;另一類是基於離散對數問題的,比如ElGamal公鑰密碼和影響比較大的橢圓曲線公鑰密碼。由於分解大整數的能力日益增強,所以對RSA的安全帶來了一定的威脅。目前768比特模長的RSA已不安全。一般建議使用1024比特模長,預計要保證20年的安全就要選擇1280比特的模長,增大模長帶來了實現上的難度。而基於離散對數問題的公鑰密碼在目前技術下512比特模長就能夠保證其安全性。特別是橢圓曲線上的離散對數的計算要比有限域上的離散對數的計算更困難,目前技術下只需要160比特模長即可,適合於智能卡的實現,因而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國際上制定了橢圓曲線公鑰密碼標准IEEEP1363,RSA等一些公司聲稱他們已開發出了符合該標準的橢圓曲線公鑰密碼。我國學者也提出了一些公鑰密碼,另外在公鑰密碼的快速實現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比如在RSA的快速實現和橢圓曲線公鑰密碼的快速實現方面都有所突破。公鑰密碼的快速實現是當前公鑰密碼研究中的一個熱點,包括演算法優化和程序優化。另一個人們所關注的問題是橢圓曲線公鑰密碼的安全性論證問題。
公鑰密碼主要用於數字簽名和密鑰分配。當然,數字簽名和密鑰分配都有自己的研究體系,形成了各自的理論框架。目前數字簽名的研究內容非常豐富,包括普通簽名和特殊簽名。特殊簽名有盲簽名,代理簽名,群簽名,不可否認簽名,公平盲簽名,門限簽名,具有消息恢復功能的簽名等,它與具體應用環境密切相關。顯然,數字簽名的應用涉及到法律問題,美國聯邦政府基於有限域上的離散對數問題制定了自己的數字簽名標准(DSS),部分州已制定了數字簽名法。法國是第一個制定數字簽名法的國家,其他國家也正在實施之中。在密鑰管理方面,國際上都有一些大的舉動,比如1993年美國提出的密鑰託管理論和技術、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的X.509標准(已經發展到第3版本)以及麻省里工學院開發的Kerboros協議(已經發展到第5版本)等,這些工作影響很大。密鑰管理中還有一種很重要的技術就是秘密共享技術,它是一種分割秘密的技術,目的是阻止秘密過於集中,自從1979年Shamir提出這種思想以來,秘密共享理論和技術達到了空前的發展和應用,特別是其應用至今人們仍十分關注。我國學者在這些方面也做了一些跟蹤研究,發表了很多論文,按照X.509標准實現了一些CA。但沒有聽說過哪個部門有制定數字簽名法的意向。目前人們關注的是數字簽名和密鑰分配的具體應用以及潛信道的深入研究。
認證碼是一個理論性比較強的研究課題,自80年代後期以來,在其構造和界的估計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我國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非常出色,影響較大。目前這方面的理論相對比較成熟,很難有所突破。另外,認證碼的應用非常有限,幾乎停留在理論研究上,已不再是密碼學中的研究熱點。
Hash函數主要用於完整性校驗和提高數字簽名的有效性,目前已經提出了很多方案,各有千秋。美國已經制定了Hash標准-SHA-1,與其數字簽名標准匹配使用。由於技術的原因,美國目前正准備更新其Hash標准,另外,歐洲也正在制定Hash標准,這必然導致Hash函數的研究特別是實用技術的研究將成為熱點。
信息交換加密技術分為兩類:即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
1.對稱加密技術
在對稱加密技術中,對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鑰,也就是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這種加密方法可簡化加密處理過程,信息交換雙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換專用的加密演算法。如果在交換階段私有密鑰未曾泄露,那麼機密性和報文完整性就可以得以保證。對稱加密技術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交換一方有N個交換對象,那麼他就要維護N個私有密鑰,對稱加密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雙方共享一把私有密鑰,交換雙方的任何信息都是通過這把密鑰加密後傳送給對方的。如三重DES是DES(數據加密標准)的一種變形,這種方法使用兩個獨立的56為密鑰對信息進行3次加密,從而使有效密鑰長度達到112位。
2.非對稱加密/公開密鑰加密
在非對稱加密體系中,密鑰被分解為一對(即公開密鑰和私有密鑰)。這對密鑰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為公開密鑰(加密密鑰)通過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開,而另一把作為私有密鑰(解密密鑰)加以保存。公開密鑰用於加密,私有密鑰用於解密,私有密鑰只能有生成密鑰的交換方掌握,公開密鑰可廣泛公布,但它只對應於生成密鑰的交換方。非對稱加密方式可以使通信雙方無須事先交換密鑰就可以建立安全通信,廣泛應用於身份認證、數字簽名等信息交換領域。非對稱加密體系一般是建立在某些已知的數學難題之上,是計算機復雜性理論發展的必然結果。最具有代表性是RSA公鑰密碼體制。
3.RSA演算法
RSA演算法是Rivest、Shamir和Adleman於1977年提出的第一個完善的公鑰密碼體制,其安全性是基於分解大整數的困難性。在RSA體制中使用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到目前為止,無法找到一個有效的演算法來分解兩大素數之積。RSA演算法的描述如下:
公開密鑰:n=pq(p、q分別為兩個互異的大素數,p、q必須保密)
⑦ 網路安全與防範措施
網路安全與防範措施【1】
摘要: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路安全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用戶足不出戶就可訪問到全球網路系統豐富的信息資源,經濟、文化、軍事和社會活動也強烈依賴於網路,一個網路化的社會已呈現在我們面前。
隨著網路應用的不斷增多,網路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由於計算機網路聯接形式的多樣性、終端分布的不均勻性、網路的開放性和網路資源的共享性等因素,致使計算機網路容易遭受病毒、黑客、惡意軟體和其它不軌行為的攻擊。
為確保信息的安全與暢通,研究網路的安全與防範措施已迫在眉捷。
本文分析了影響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攻擊的主要方式,從管理和技術兩方面就加強計算機網路安全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網路安全;防範;隱患;措施
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計算機網路的新月異,網路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
計算機網路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我們每天通過互聯網路與朋友通信,和同行交流,通過互聯網了解新聞獲取信息的同時,我們對這個網路究竟了解多少,我們是否能意識到給我們生活、工作帶來快捷、便利的網路所潛伏的不安全因素。
1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概念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具體定義會隨著使用者的變化而變化,使用者不同,對網路安全的認識和要求也就不同。
例如從普通使用者的角度來說,可能僅僅希望個人隱私或機密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保護,避免被偷聽、篡改和偽造;而網路提供商除了關心這些網路信息安全外,還要考慮如何應付突發的 自然 災害、軍事打擊等對網路硬體的破壞,以及在網路出現異常時如何恢復網路通信,保持網路通信的連續性。
從本質上來講,網路安全包括組成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在網路上傳輸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攻擊遭到破壞,網路安全既有技術方面的問題 ,也有管理方面的問題,兩方面相互補充,缺一不可。
人為的網路入侵和攻擊行為使得網路安全面臨新的挑戰。
2、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隱患及攻擊形式
2.1計算機網路硬體安全隱患
計算機網路硬體設施是互聯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硬體設施本身就有著安全隱患。
電子輻射泄露就是其主要的安全隱患問題,也就是說計算機和網路所包含的電磁信息泄露了,這增加了竊密、失密、泄密的危險;此外安全隱患問題也體現在通信部分的脆弱性上,在進行數據與信息的交換和通信活動時,主要通過四種線路,即光纜、電話線、專線、微波,除光纜外其它三種線路上的信息比較容易被竊取;除上述方面外,計算機的操作系統與硬體組成的脆弱性,也給系統的濫用埋下了隱患。
?另外,移動存儲介質。
移動存儲介質比如U盤、移動硬碟等,由於其自身具有方便小巧、存儲量大、通用性強、易攜帶等特點,應用比較廣泛,尤其是涉密單位,這給網路系統的信息安全造成很大的隱患。
2.2計算機軟體漏洞
黑客通過精心構造的惡意代碼,攻擊某些網站並上傳惡意代碼到被攻擊網站的伺服器。
用戶訪問被攻擊的網站時,可能導致用戶隱私信息泄露。
無論多強大的軟體在設計之初都難免存在缺陷或漏洞,操作系統軟體也不例外。
系統主機之間互異的操作系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同樣性質的漏洞,也會由於操作系統軟體設計開發過程的不同,而具有不一樣的表現形式。
攻擊者可以很「方便」的通過漏洞對計算機系統進行破壞,造成主機癱瘓、重要資料丟失等,嚴重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
2.3黑客攻擊和計算機病毒攻擊
這是一種最嚴重的網路安全威脅。
攻擊者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系統脆弱點或系統漏洞,由於網路系統同構冗餘環境的弱點是相同的,多個系統同時故障的概率雖小,但被攻破可能性卻大,通過攔截、竊取等多種方式,向系統實施攻擊,破壞系統重要數據,甚至系統癱瘓,給網路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網路病毒發病和傳播速度極快,而許多計算機用戶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安裝殺毒軟體或不能及時更新殺毒軟體病毒庫,造成網路病毒泛濫,病毒程序輕者降低系統工作效率,重者導致系統崩潰、數據丟失,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不僅嚴重地危害到了用戶計算機安全,而且極大的消耗了網路資源,造成網路擁塞,給每一個用戶都帶來極大的不便。
2.4網路自身的安全缺陷
網路是一個開放的環境,TCP/IP是一個通用的協議,即通過IP地址作為網路節點的唯一標識,基於IP地址進行多用戶的認證和授權,並根據IP包中源IP地址判斷數據的真實和安全性,但該協議的最大缺點就是缺乏對IP地址的保護,缺乏對源IP地址真實性的認證機制,這就是TCP/IP協議不安全的根本所在。
通過TCP/IP協議缺陷進行的常見攻擊有:源地址欺騙、IP欺騙、源路由選擇欺騙、路由選擇信息協議攻擊、SYN攻擊等等。
3.網路安全的防範措施
3.1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是網路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牆是實現網路安全最基本、最經濟、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
防火牆是指一個由軟體或和硬體設備組合而成,處於企業或網路群體計算機與外界通道之間,限制外界用戶對內部網路訪問及管理內部用戶訪問外界網路的許可權。
當一個網路接上Inter net之後,系統的安全除了考慮計算機病毒、系統的健壯性之外,更主要的是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而目前防止的措施主要是靠防火牆技術完成。
3.2數據加密技術
數據加密技術就是對信息進行重新編碼,從而隱藏信息內容,使非法用戶無法獲取信息的真實內容的一種技術手段。
數據加密技術是為提高信息系統及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數據被外部破析所採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數據加密技術按作用不同可分為數據存儲,數據傳輸、數據完整性的鑒別,以及密鑰的管理技術。
數據存儲加密技術是防止在存儲環節上的數據丟失為目的,可分為密文存儲和存取兩種,數據傳輸加密技術的目的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加密。
數據完整性鑒別是對介入信息的傳送、存取,處理人的身份和相關數據內容進行驗證,達到保密的要求,系統通過對比驗證對輸入的特徵值是否符合預先設定的參數,實現對數據的安全保護。
3.3防病毒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病毒變得越來越復雜和高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構成極大的威脅。
在病毒防範中普遍使用的防病毒軟體,從功能上可以分為網路防病毒軟體和單機防病毒軟體兩大類。
單機防病毒軟體一般安裝在單台PC上,即對本地和本地工作站連接的遠程資源採用分析掃描的方式檢測、清除病毒。
網路防病毒軟體則主要注重網路防病毒,一旦病毒入侵網路或者從網路向其它資源傳染,網路防病毒軟體會立刻檢測到並加以刪除。
病毒主要由數據破壞和刪除、後門攻擊、拒絕服務、垃圾郵件傳播幾種方式的對網路進行傳播和破壞,照成線路堵塞和數據丟失損毀。
那麼建立統一的整體網路病毒防範體系是對計算機網路整體有效防護的解決辦法。
3.4伺服器訪問控制策略
伺服器和路由器這樣的網路基礎設備,避免非法入侵的有效方法是去掉不必要的網路訪問,在所需要的網路訪問周圍建立訪問控制。
另外對用戶和賬戶進行必要的許可權設置。
一是要限制資料庫管理員用戶的數量和給用戶授予其所需要的最小許可權。
二是取消默認賬戶不需要的許可權選擇合適的賬戶連接到資料庫。
3.5建立更安全的電子郵件系統
目前有些優秀的電子郵件安全系統具有強大的高准確率和低誤報率,獨特的策略模塊可以幫助用戶輕松地實現郵件系統的管理與維護,有的電子郵件系統判別垃圾郵件的准確率接近百分之百。
各用戶要多方分析、比較,選擇優秀的電子郵件安全系統保證網路的郵件系統安全,以改變郵件系統存在垃圾郵件、郵件病毒、郵件泄密等安全隱患的現狀。
3.6提高網路工作人員的素質,強化網路安全責任
為了強化網路安全的責任,還有一項重要任務――提高網路工作人員的管理素質。
要結合數據、軟體、硬體等網路系統各方面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提高責任心,並通過相關業務技術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能,網路系統的安全管理要加以重視,避免人為事故的發生。
由於網路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因此網路安全技術還有待提高和發展。
此外,為了保障網路能夠安全運行,我們還應該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完善法規、法律,提高人們對網路安全的認識,加大對計算機犯罪的法律制裁。
4.結束語
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越來越受到重視,網路環境的復雜性、多變性,以及信息系統的脆弱性,決定了計算機網路不能僅僅依靠防火牆,而涉及到管理和技術等方方面面。
總的來說,網路安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安全管理問題。
我們必須綜合考慮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標、技術方案和相關的配套法規等。
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安全的網路系統,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網路安全防護技術也必然隨著網路應用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需要仔細考慮系統的安全需求,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並將各種安全技術與管理手段結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個高效、通用、安全的計算機網路系統。
網路安全與防範措施【2】
[摘要]隨著計算機網路的普及,我們對網路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
網路的開放性使得網路信息的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
我們必須積極採取各種有效的防範措施以確保重要信息不受損失。
本文主要從分析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入手來探究其防範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網路安全;防範措施;防火牆
隨著高新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已滲透各個領域,對行業現代化建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廣泛滲透和發展,不但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模式、辦公方式、管理方式。
信息化已作為社會發展的核心內容,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助推器。
然而,隨著信息網規模的逐漸擴大和系統應用的不斷深入。
各種網路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
例如系統不穩定、網速緩慢或癱瘓:訪問登錄失敗、設備和信息安全事故、黑客和計算機病毒入侵等故障,嚴重影響,網路的正常使用,成為阻礙網路進一步深化和發展的瓶頸。
因此,研究網路安全防範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概念
網路安全從本質上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數據受到保護,免受破壞、更改和泄露,系統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小中斷;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他們希望涉及個人和商業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利用偷聽,篡改、抵賴等於段對自己的利益和隱私造成損害和侵犯;從網路運營商和管理者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對本地網路信息的訪問、讀寫等操作受到保護和控制,避免出現病毒、非法存取、拒絕服務和網路資源的非法佔用和黑客的攻擊。
計算機安全主要是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元兇而遭到破壞,更改和泄漏。
從本質上來講,網路安全包括組成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住網路上傳輸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攻擊遭到破壞。
網路安全既有技術方面的問題,也有管理方面的問題,兩方面相互補充,缺一不可。
2網路安全的隱患
對計算機信息構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發的因素。
其中,人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計算機網路存在的漏洞,或者潛入計算機房,盜用計算機系統資源,非法獲取重要數據、篡改系統數據、破壞硬體設備、編制計算機病毒。
人為因素是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威脅最大的因素。
計算機網路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計算機網路的脆弱性
互聯網是對全世界都開放的網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方便地傳輸和獲取各種信息,互聯網這種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國際性的特點就對計算機網路安全提出了挑戰。
在使用互聯網時應注意以下幾項不可靠的安全性。
2.1.1網路的開放性,網路的技術是全開放的,使得網路所面臨的攻擊來自多方面。
或是來自物理傳輸線路的攻擊,或是來自對網路通信協議的攻擊,以及對計算機軟體、硬體的漏洞實施攻擊。
2.1.2網路的國際性,意味著對網路的攻擊不僅是來自於本地網路的用戶,還可以是互聯網上其他國家的黑客,所以,網路的安全面臨著國際化的挑戰。
2.1.3網路的自由性,大多數的網路對用戶的使用沒有技術上的約束,用戶可以自由的`上網,發布和獲取各類信息。
2.2操作系統存在的安全問題
操作系統是一個支撐軟體,是計算機程序或別的運用系統在上面正常運行的一個環境。
操作系統提供了很多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統的軟體資源和硬體資源。
操作系統軟體自身的不可靠安全性,是計算機系統開發設計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綻,都給網路安全留下隱患。
2.2.1操作系統結構體系的缺陷。
操作系統本身有內存管理、CPU管理、外設的管理,每個管理都涉及一些模塊或程序,如果在這些程序裡面存在問題,比如內存管理的問題,外部網路的一個連接過來,剛好連接一個有缺陷的模塊,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計算機系統會因此崩潰。
所以,有些黑客往往是針對操作系統的不完善進行攻擊,使計算機系統,特別是伺服器系統立刻癱瘓。
2.2.2操作系統支持在網路上傳送文件、載入或安裝程序,包括可執行文件,這些功能也會帶來不安全因素。
網路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文件傳輸功能,比如FTP,這些安裝程序經常會帶一些可執行文件,這些可執行文件都是人為編寫的程序,如果某個地方出現漏洞,那麼系統就可能會造成崩潰。
像這些遠程調用、文件傳輸,如果生產廠家或個人在上面安裝間諜程序,那麼用戶的整個傳輸過程、使用過程都會被別人監視到,所有的這些傳輸文件、載入的程序、安裝的程序、執行文件,都可能給操作系統帶來安全的隱患。
所以,建議盡量少使用一些來歷不明,或者無法證明它安全性的軟體。
2.2.3操作系統有守護進程的防護功能,它是系統的一些進程,總是在等待某些事件的出現。
所謂的守護進程,就是監控病毒的監控軟體,當有病毒出現就會被捕捉。
但是有些進程是一些病毒,碰到特定的情況就會把用戶的硬碟格式化,這些進程就是很危險的守護進程,平時可能不起作用,可是在某些條件下發生後,就會發生作用。
如果操作系統守護進程被人為地破壞掉就會出現這種不良的安全隱患。
3網路安全的防患措施
上面已經分析了網路安全所存在的一系列隱患,其中包括網路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和一些管理上的失當等原因。
而作為計算機用戶,應該積極地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患,以避免嚴重後果發生的可能性。
網路安全採用的主要防範措施如下:
3.1提高安全意識,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1)配備專業的安全管理人員。
安全管理要有專人負責,同時還要有技術人員去落實。
(2)控制對網路的訪問和使用。
控制用戶對網路的訪問和使用的目的是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訪問。
(3)增強防病毒意識。
查、殺病毒是確保網路系統安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4)及時做好數據備份工作,確保網路信息的安全。
3.2及時修補「漏洞」
網路軟體不可能無缺陷、無漏洞,這些漏洞和缺陷正是黑客攻擊的首選目標。
3.3利用網路安全技術
3.3.1防火牆技術
目前保護網路安全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構築防火牆。
防火牆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其實它是一種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相結合的技術,是在受保護網與外部網之間構造一個保護層,把攻擊者擋在受保護網的外面。
這種技術強制所有出入內外網的數據流都必須經過此安全系統。
它通過監測、限制或更改跨越防火牆的數據流,盡可能地對外部網路屏蔽有關受保護網路的信息和結構來實現對網路的安全保護。
因而防火牆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訪問控制機制,用來在不安全的公共網路環境下實現局部網路的安全性。
3.3.2身份認證
身份認證是任何一個安全的計算機所必需的組成部分。
身份認證必須做到准確無誤地將對方辨認出來,同時還應該提供雙向的認證,即互相證明自己的身份,網路環境下的身份認證比較復雜,因為驗證身份的雙方都是通過網路而不是直接接觸,傳統的指紋手段等已無法使用,所以目前通常採用的是基於對稱密鑰加密或公開密鑰加密的方法,以及採用高科技手段的密碼技術進行身份驗證。
3.3.3訪問控制
訪問控制也叫接入控制,阻止非授權用戶進入網路,防止任何對計算機資源和通信資源的非授權訪問。
即根據用戶的身份賦予其相應的許可權,也就是說按事先確定的規則決定主體對客體的訪問是否合法。
訪問控制主要通過注冊口令、用戶分組控制、文件許可權控制三個層次來實現。
3.3.4基於密碼論的技術
密碼技術是集數學、計算機科學、電子與通信等諸多學科於一體的交叉學科,是保護信息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它不僅具有保證信息機密性的信息加密功能,而且具有數字簽名、身份驗證、秘密分存、系統安全等功能。
(1)密鑰技術。
密鑰技術的任務是在一個密碼系統中控制密鑰的選擇和分配。
密鑰是一段數字信息,它與加密演算法相互作用,以控制信息的加密。
(2)數字簽名。
數字簽名是一種用於鑒別的重要技術。
數字簽名是一個數,它依賴於消息的所有位以及一個保密密鑰。
它的正確性可以用一個公開密鑰來檢驗。
數字簽名可以用於鑒別服務,也可以用於完整性服務和無拒絕服務。
當數字簽名用於無拒絕服務時,它是和公證一起使用的。
公證是通過可信任的第三方來驗證消息的。
(3)驗證技術。
驗證技術可分為基於共享密鑰的認證和基於公鑰的認證。
前者實際上是執行一種查詢―問答協議,發送方發送一個隨機數給接收方,接收方解密後以一種特殊形式轉換它並傳回結果,從而實現認證。
該協議的關鍵是如何建立共享密鑰。
3.3.5反病毒軟體
即使有防火牆、身份認證和加密措施,人們仍擔心遭到病毒和黑客的攻擊。
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攜帶病毒和黑客程序的數據包和電子郵件越來越多,打開或運行這些文件,計算機就有可能感染病毒。
假如安裝有反病毒軟體,就可以預防、檢測一些病毒和黑客程序。
總之,網路安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技術、設備、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決方案的制定需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
網路安全解決方案是綜合各種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安全技術,將安全操作系統技術、防火牆技術、病毒防護技術、入侵檢測技術、安全掃描技術等綜合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協調一致的網路安全防護體系。
我們必須做到管理和技術並重,安全技術必須結合安全措施,並加強網路立法和執法的力度,建立備份和恢復機制,制定相應的安全標准。
此外,由於網路病毒、網路犯罪等技術是不分國界的,因此必須進行充分的國際合作,來共同對付日益猖獗的網路犯罪和網路病毒等問題,確保網路安全。
參考文獻:
[1]白斌.防火牆在網路安全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07(35).
[2]彭,高.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及防護策略研究[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11(01).
[3]陳愛梅.基於防火牆技術的網路安全的研究[J].科協論壇(下半月),2008(05).
[4]郭勇.計算機網路安全淺析[J].科技廣場,2009(09).
⑧ 校園網規劃與設計開題報告
校園網規劃與設計開題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下面是我整理的校園網規劃與設計開題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校園網規劃與設計開題報告 篇1
一、選題依據
隨著計算機網路發展至二十一世紀,全球已掀起一股信息高速公路規劃和建設的高潮,作為其雛形,國際互聯網(Internet)上相連的計算機已近達數千萬台,全球有數億人在Internet上進行信息交換和各種業務處理。Internet上積累了大量信息資源,這些資源涉及人類面對和從事的各個領域、行業及社會公用服務信息。成為信息時代全球可共享的最大信息基地。
校園網是各種類型網路中一大分支,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作為新技術的發祥地,學校、尤其是高等學校,和網路的關系十分密切,網路最初是在校園里進行實驗並獲得成功的,許多網路新技術也是首先在校園網中獲得成功,進而才推向社會的。另一方面,作為「高新技術孵化器」的學校,知識、人才的資源十分豐富,比其他行業更渴求信息、希望能有渠道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來促進自身在研究、學術上的進步。
正因為網路與學校之間的密切關系,我國從1994年教育科研計算機網(CERNET)於1994年正式啟動以來,已與國內幾百所學校相連。為廣大師生及科研人員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網路環境。1998年10月,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二期工程正式啟動,工程到2000年二期工程完成,除達到連接1000所大學的目標外,對有條件的中小學也提供接入上網服務。的確,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中小學校園網的建設已經逐漸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但是我國目前大多數校園網上的應用還不豐富,與學校原有一些計算機業務系統還沒有充分發揮,應用鬧桐弊水平的低下是對校園網資源的極大浪費。只有提高校園網上的應用水平,才能切實提高學校各項業務水平,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
目前,在國家教委211工程的支持下,全國各大專院校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校園網,同時,地方所屬的專業/職業院校和中小學的校園網建設如火如荼。因此,如何規劃、設計、維護校園網是當前各個學校面臨的首要問題,如何高效、充分地利用校園網的資源關液族繫到校園的整體價值。
二、研究目標與主要內容
1.校園網建設的原則、目標;
(1)系統設計原則:
(1)實用性:指從實際情況出發,使之達到使用方便且能發揮效益的目的。
(2)先進性:指採用當前國際先進成熟的主流技術,採用業界相關國際標准。設備選型要是先進和系列化的,系統應是可擴充的,能夠便於進行升級換代。
(3)安全性:指用各種有效的安全措施,保證網路系統和應用系統安全運行。安全包括4個層面:網路安全,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安全,應用系統安全。
(4)可擴充性:指採用符合國際和國內工業標準的協議和介面,從而使校園網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實現與其他網路和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並可以在網路的不同層次上增加節點和子網。
(2)網路設計目標:
主要用於多媒體教學、行政辦公、學籍和人事管理、圖書管理、財務管理、信息共享、視頻點播、WEB服務、電子公告、科研和技術交流以及Internet應用等。
2.校園網總體框架
使用作圖工具,畫出整個校園的平面圖和網路結構拓撲圖。為網路的規劃和設計提供依據。
3.校園網規劃、建設方案
根據校園平面圖和網路拓撲圖,利用所學知識合理的規劃和設計出具體的實施方案。
4.校園網的應用系統設計
根據學校教學及師生工作和學習的實際情況,校園網應該有以下應用系統:
1.電子郵件功能及OA
校園網信息平台應有功能強大的郵件系統和OA系統,可以為每個使用者建立自己的信箱,和OA賬號,安全保密又極大地方便了通信。許多事務處理均可以通過郵件和OA提醒,高效便利。
2.電子圖書館
有了電子圖書館以後,所有資料可以以電子文檔形式存入大容量伺服器中,通過網路向圖書館內、甚至教室、辦公室或宿舍內輪族的客戶機開放,這樣師生們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隨時查閱所需資料,同時實現了同一資源的多人共享;
3.視頻點播
VOD(VideoonDemand)是視頻點播技術的簡稱,也稱為互動式電視點播系統,當您打開電視,您可以不看廣告,不為某個節目趕時間,隨時直接點播希望收看的內容,就好像播放剛剛放進自己家裡錄像機或VCD機中的一部新片子,但是您又不需要購買錄像帶或者VCD盤,也不需要錄像機或者VCD機。這就是信息技術帶給您的夢想,它通過多媒體網路將視頻節目按照個人的意願送到千家萬戶。對於校園網的用戶,學校可以開展多媒體視頻點播教學服務。通過把好的課件放到VOD伺服器上,讓學生們進行點播,可以靈活的開展教學服務,把枯燥的課堂教學轉變成為豐富的媒體服務。
4.無線網路
一般來說,如教室、圖書館、會議室、操場、食堂、校園園區等地方一般是不可能布設太多信息點的,但是隨著學生中筆記本電腦的普及和現代化教學的普及,上述場所往往在同一時刻有大量的電腦,而目前的有線校園網沒有辦法使學生們在這些區域都能夠上網。採用無線方式,在有限的信息點上連接無線接入器,就可以輕松從一個信息點擴展到成百上千個信息點的應用。
5.寬頻上網
在信息化的今天,人們已經把網路當成獲取信息的重要的源泉,而WEB應用則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通過瀏覽WEB頁面來獲取新知。校園網應該是寬頻上網的前沿陣地,學生們可以通過網路獲取豐富的知識,增加與其他學校學生,甚至其他國家學生交流的機會。
5.校園網的安防設計
根據學校的經濟能力可以有選擇的採用防火牆軟硬體的安裝以及一些安全管理的技術手段來共同完成。
1.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安全功能
各種認證和包過濾。例如PPP協議的認證:PAP、CHAP
2.安全措施
a.基於包過濾的防火牆技術b.日誌功能
c.NAT網路地址轉換技術d.IP地址-MAC地址綁定技術
e.動態路由協議認證技術f.訪問控制g.防ARP攻擊
3.主機的安全
保持操作系統和防毒軟體的及時的更新;安裝適當的經過測試的補丁程序。
6.校園網系統預算。
整個校園網的建設費用都必須在學校財務能力的承受范圍內,並且盡量的提高網路系統的整體性能。
三、擬採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技術路線、實驗方案等
校園網的規劃設計關繫到整個校園的老師的教學,校長的辦公管理,師生的生活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規劃設計好校園網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本課題主要解決校園網的如下問題:
1.校園網的功能設計
需要實現主要功能有:多媒體教學、電子圖書館、內部信息的共享以及能夠滿足學校各部門的日常管理工作。
2.校園網的布線設計
根據學校的環境及學校的經濟能力合理的選擇所需的各種線纜。為了實現網路高帶寬傳輸,骨幹網將採用萬兆乙太網為主幹,千兆光纖到樓,百兆帶寬到桌面。
3.校園網的安全問題
校園網路特別是已與INTERNET相連的校園網路,對於網路的安全防範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一次的惡意破壞或管理人員的錯誤操作都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因此,一方面要加強管理人員及使用者的技術培訓及有關法律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軟、硬體的監控、防護體系。
4.校園網的維護問題
要想保證校園網的穩定運行,日常的維護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對網路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對網路系統進行備份和更新主要通過以下手段解決問題:
1.在整個網路劃分VLAN,這樣既方便管理,還能增強網路的安全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也就是虛擬區域網,是一種建立在交換技術基礎之上的,通過將區域網內的機器設備邏輯地而不是物理地劃分成一個個不同的網段,以軟體方式實現邏輯工作組的劃分與管理的技術。
2.子網劃分,可以更高效的使用每類網路的定址,解決了地址浪費的問題。
3.地址轉換,我們一般只能從ISP獲得有限數量的公有IP地址,這些地址是遠遠不夠用的,要滿足所有師生的網路需求,就必須進行地址轉換。即把用戶分到的私有地址轉換成共有地址,從而能夠訪問Internet。
校園網規劃與設計開題報告 篇2
一、選題的准備、背景、意義、基本思路、方法和主要觀點
背景 :校園網指校園內計算機及附屬設備互聯運行的網路,是由計算機、網路設備和網路軟體構成的為學校教育、科研、管理、辦公和交流等活動服務的大型集成應用系統,並能接入網際網路(Internet)實現與國內國際網站進行信息交流、資源共享。
意義 :本世紀是計算機和通識的時代,如何利用計算機網路幫助學院強化管理輔助教師生動的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已經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從長遠來看,校園網的建設,其主要意義是有利於學校教學、科研的快速發展,它能使廣大教師利用計算機網路環境進行教學,開展科研活動,進而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
基本思路:
1.需求分析(校園網業務類型需求分析、網路功能需求分析、網路節點需求分析)。
2.校園網路設備的選型,拓撲結構的搭建。
3.IP地址規劃和VLAN的劃分(設計及應用)。
4.網路系統的實現及系統測試。
5.後期用戶使用培訓及網路系統的運維。
6.對未來網路部署的展望
方法:
1.通過對校園網功能和需求的全面分析,對項目做詳細的概述,考慮可行性,拓展性,經濟性,實用性等因素。
2.根據需求分析進行校園網路拓撲結構的搭建。
3.對校園網進行IP地址的規劃和VLAN的劃分。
4.對校園網各個設備進行配置,搭建伺服器,完善校園網路的功能。
5.測試校園網,做好總結。
二、選題的需要性、創新性、科學性和可行性論證
校園網的規劃設計關繫到整個校園的老師的教學、校長的辦公管理、師生的生活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規劃設計好校園網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1)需要性:指從實際情況出發,使之達到使用方便且能發揮效益的.目的。
(2)科學性:指採用當前國際先進成熟的主流技術,採用業界相關國際標准。設備選型要是先進和系列化的,系統應是可擴充的,能夠便於進行升級換代。
(3)安全性:指用各種有效的安全措施,保證網路系統和應用系統安全運行。安全包括4個層面:網路安全,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安全,應用系統安全。
(4)可行性:指採用符合國際和國內工業標準的協議和介面,從而使校園網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實現與其他網路和信息資源的互聯互通,並可以在網路的不同層次上增加節點和子網。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論證方法及其特點
校園網的組建主要採用理論研究,從理論上畫出網路的拓撲結構圖,對實驗樓、辦公樓、教學樓、公寓樓、機房的布線情況及路由器和交換機的分級進行設計,主要採取參觀學校校園網,對學校進行實地考察,上網搜集資料,咨詢老師進行設計。
本課題主要採取的方法及特點:
1.文獻分析法:通過收集整理有關網路建設方面的文獻,總結其相關理論實踐和經驗,然後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決定。
2.理論與實踐結合法:選用好的典型案例和理論分析來說明網路的問題。然後,結合論題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3.經驗總結法:根據自己以往的學習和實踐總結的經驗得出結論,合理地運用到本課題中。做到學以致用。
四、寫作提綱
第一章校園背景及現狀
主要對網路工程項目實施的企業進行簡要介紹,介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校概況、學校各部門及功能的簡介簡要描述。目前校園網路應用的狀況、學校對本網路開發的需求。
第二章需求分析
包括網路應用的需求、安全需求以及技術需求,應用需求包括如何接入到網路,使得學校所有學生能夠通過互聯獲得資源和信息以及學校網路需要實施辦公自動化;安全需求則需要選擇某些流量的通過,利用防火牆保證企業網路的安全性,劃分安全子網,加強網路邊界的訪問控制。技術需求,為確保學校網性能及安全需求,學校的主要建築的信息點統籌並規劃。設立網路中心安裝相應的伺服器和路由交換設備。
第三章網路設計規劃
實用性是網路系統建設的首要原則,該網路必須最大限度的滿足需求,保證網路服務的質量。標准化整個網路從設計、技術和設備的選擇,要確保將來可能的不同廠家設備、不同應用、不同協議連接的需求,必須支持國際標準的網路介面和協議,以提供高度的開放性。先進性主要是針對網路系統的設計思想、網路結構、軟硬體設施以及所選用技術等方面。可擴展性是指該網路系統能夠適應需求的變化。隨著技術發展,信息量增多和規模的擴大,網路將在規模和性能兩方面進行一定程度的擴展。網路要求具有高可靠性,高穩定性和足夠的冗餘,提供拓撲結構及設備的冗餘和備份。網路安全性在網路系統建設應採取
一定手段控制網路的安全性,以保證網路正常運行。管理性為保障網路中心的正常運行,網路必須易於管理,支持網路網段與埠的監控、網路流量與出錯的統計、網路故障的定位、診斷、修復。
第四章網路拓撲與設備參數
通過企業的需求構建物理拓撲以及網路拓撲,並保證其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冗餘性。構建邏輯拓撲,確保拓撲的可實施性。根據拓撲與學校需求選用設備,列出設備參數。
第五章IP地址規劃
第六章綜合實現
通過企業網需求分析及拓撲圖的結構,採用可實施的方案組網,採用GNS模擬器模擬網路構架,配置設備,列出配置命令。
第七章網路測試
在完成綜合實現網路的需求,完成拓撲設備的命令配置後,需要對整個網路進行網路測試,對單體設備測試網路性能,對於整個網路拓撲而言,需要測試網路的連通性,保證網路暢通。網路的冗餘性測試,保證在網路某台設備出現故障時,能夠保證網路的正常運行。
五、總結
本次設計是針對校園的網路規劃和設計,對於其網路的規劃而言,首先需要對學校背景和規模大小有所了解,掌握了該校的規模後,根據該校的需求來確定網路實現的具體功能,在保證通信質量、最低成本的情況下構建網路拓撲和設備的選型。
整個網路設備配置完成後,需要對網路進行測試,保證通行的暢通,能夠正常獲得外部的信息,當某台設備故障時,也能夠保證快速診斷以及整個網路的正常運行。
以上是對學校校園的網路整體的規劃過程,具體的實施,可以靈活運用,根據現實的要求,對於設備和拓撲的選擇擬定,也要經過大量考察、對比,選擇出一套最符合的方案實施,保證對其的設計達到理想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