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近三個月網路安全事件
擴展閱讀
賣二手車上哪個網站好 2025-04-05 06:00:25
柯美754不顯示網路設置 2025-04-05 05:53:50

近三個月網路安全事件

發布時間: 2025-04-04 13:13:37

Ⅰ 「滴滴們」的下架之謎

7月2日晚,國家網信辦突然發布關於對「滴滴出行」啟動網路安全審查的公告。2天之後,滴滴App因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被下架。

7月5日,國家網信辦再發通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按照《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對「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實施網路安全審查,審查期間停止新用戶注冊。

短短3天之間,互聯網圈風雲突變,風聲鶴唳。

這次的事件挺嚴重,但又有點出乎意料。

國家網信辦的公告提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三條法規。其中,《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剛剛在6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幾位被點名的是《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正式實施第一案,可謂是意義非凡。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就更不用說了,攤上的基本都是大事。

但另一方面,公告中提到的「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卻又真是個挺常見的「違規問題」。有點類似「感冒」在疾病界的地位,說起來確實是一種病,但因為太過普遍,大家又都不把它當回事。

工信部針對APP侵害用戶權益的專項整治行動幾乎就沒停過。騰訊、京東、網路、抖音、快手、360,所有我們耳熟能詳的互聯網大廠們,幾乎都因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點名批評過。

2019年11月到2020年7月,在工信部的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中,一共檢測了超過8萬餘款APP,其中8000餘款APP有「違規手機用戶信息」的情況存在,又有478家收到了工信部正式下發的整改函。你看,10%左右的違規率以及8000餘個的違規數量,真的挺普遍。

結果那一次工信部的專項正式行動剛結束,7月16日央視「3·15」晚會又報道了關於SDK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

於是工信部又展開了近三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這一次進一步擴大了范圍,對國內用戶使用率較高的44萬款APP進行了檢測,最後工信部責令其中的1336款違規APP進行整改,公開通報377款整改不到位的APP,最後又下架了94款拒不整改的APP。

就是因為「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這事實在是太普遍,所以這次如此大張旗鼓的處理「滴滴們」,才顯得如此特別。

有好事者發現這四款App的一個共同特點是都剛剛於6月在美國上市。其中BOSS直聘於6月11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貨車幫、運滿滿所屬的滿幫集團於6月22日在紐交所上市;滴滴則是於6月30日在紐交所掛牌。

以此為據,有人認為這次的事件是針對在美上市的中國 科技 公司。甚至有陰謀論者認為,6月23日突然在上市前一天宣布暫停IPO流程的社交平台Soul,也是因為提前嗅到了什麼氣息,才突然暫停IPO。

但與此結論相悖的是。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這兩大生鮮電商也都是在6月分別登陸了納斯達克和紐交所。至今雖然股價一直像坐過山車一樣,但總歸沒有經受審查。

也有人認為,該事件針對的是「被海外資本控股的中國 科技 公司」。

這種推論似乎有一些道理。畢竟滴滴目前最大的兩位大股東分別是持股21.5%的日本軟銀和持股12.8%的美國Uber,兩大海外資本持股超過了三分之一。滴滴那名叫Adrian Perica,曾擔任過美國軍官的獨立董事,更是在網上被扒了個乾乾凈凈。

而貨車幫、運滿滿所屬的滿幫集團最大的大股東也是日本軟銀,並且軟銀20.3%的持股量,也遠超於第二大股東紅杉中國的6.6%和第三大股東全明星投資基金的4.5%。

基於此,甚至有人認為是「被軟銀控股的中國 科技 公司」出現了問題,畢竟前者現在還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

這種說法當然沒什麼道理,因為BOSS直聘的股權結構就是中國人直接控股。其最大的機構股東分別是今日資本旗下CTG Evergreen,持股14.7%,以及騰訊全資子公司Image Frame,持股12.2%。除此之外,今日資本的創始人兼總裁徐新個人還持有BOSS直聘14.7%的股權。

顯然,BOSS直聘是徐新個人控股的,與海外投資機構沒什麼關系,與軟銀更毫無關聯。鑒於徐新個人還擔任中華英才網的董事長,其控股BOSS直聘就更顯得合情合理了起來。

如果了解中國 科技 上市公司的股權機構,就會知道大股東與經營權並沒不一定劃等號。

從阿里巴巴通過合夥人制度上市以來,「同股不同權」就成了中國 科技 公司與大股東之間的「日常安排」。以阿里巴巴為例,如今日本軟銀依舊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並且股權在20%以上,而馬雲和蔡崇信二人合計僅持有阿里巴巴5.8%的股份。但依靠「同股不同權」條款,馬雲等阿里巴巴高管在行使投票權時,一票頂好幾票,仍然可以牢牢把控公司經營權。

滴滴的情況與阿里差不多。雖然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只持股7%,總裁柳青只持股1.7%,但程維和柳青兩人加起來卻有超過48%的投票權,如果再算上其他滴滴高管,整個滴滴管理層的投票權是超過50%的,並不存在被外方資本控制的情況。

在我看來,大家把這事情想的太過復雜了。滴滴們被處罰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收集個人信息」上。問題來了,那麼多互聯網公司都執著於「收集用戶信息」,並且還都屢教不改,究竟是圖啥呢?

1.個人信息可以讓大數據幫助企業作出決策

「收集個人信息」最初也是最美好的初衷,其實是輔助企業做出決策,以更好地服務用戶。沃爾瑪「啤酒和尿布」的故事之所以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也是因為其帶給了我們無限的期待。當年沃爾瑪在分析消費者購物行為時發現,男性顧客在購買嬰兒尿片時,常常會順便搭配幾瓶啤酒。於是沃爾瑪嘗試將啤酒和尿布擺在一起進行促銷,結果大獲成功,尿布和啤酒的銷量全都大幅增加。

互聯網公司可以收集到的個人信息顆粒度顯然不是沃爾瑪可以比擬的。所以理論上,通過「個人信息收集」,互聯網公司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

2.通過收集用戶信息而得到的用戶畫像,是互聯網廣告的「核心賣點」

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達到5292億元。 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自然會令企業「無所不用其極」。

而無論是CPM、CPC、CPS等傳統互聯網廣告模式,還是以RTB為代表的程序化廣告模式,售賣的核心其實並不是廣告位,而是訪問這個廣告位的用戶。

具體來說,RTB廣告的購買流程大概是這樣的:今晚我正在瀏覽某門戶網站的新聞頁面。這個時候,RTB系統會給廣告主們發出這樣一條信息「有一個25-35歲男性,生活在北京,對 體育 、 游戲 和二次元感興趣,過去兩個月經常在網上購買水果,還買過一個手機。有沒有誰想要買他正在訪問的頁面廣告位?」後台對我感興趣的廣告主們就會通過系統出價,隨後系統會根據廣告主們的出價,選出最適合的廣告主。最終,RTB系統會在100毫秒內將廣告展示到我所打開的網頁中。

顯而易見,RTB廣告的核心就是獲取我的用戶畫像。而這必須通過收集個人信息才能獲得。

3.個人數據收集是大數據殺熟的「溫床」

如果說互聯網廣告還屬於個人信息數據的「合法」利用。那麼大數據殺熟就是真正的涉嫌違法了。

簡單來說,大數據殺熟就是互聯網平台通過分析收集到的用戶信息,對不同用戶採取不同定價的行為。

大數據殺熟被人們所熟知是在2018年初。那一年 科技 日報發布了一篇文章《大數據殺熟:300元的酒店房價,老客戶卻要380元!》,讓大數據殺熟第一次暴露在大眾視野內。

隨後,不斷有網友爆料,發現在攜程、美團等平台消費時,出現「針對新用戶的售價比針對老用戶的售價便宜」的情況。2021年,復旦大學一名教授發布了《2020打車軟體出行狀態調研報告》,指出「手機價位越高越容易被更貴的車型接單,且蘋果手機用戶的優惠力度明顯低於非蘋果手機用戶」。大數據殺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相關研究顯示,大數據殺熟確實能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美國學者Benjamin Shiller曾經進行過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奈飛採用傳統人口統計資料的個性化定價方法,能夠增加0.3%的利潤,而如果根據用戶信息,用演算法計算出用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利潤可以增加14.55%。

還好,中國日漸猖獗的大數據殺熟正在被「叫停」。明年1月1日即將實行的《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規定「企業不得通過數據分析,無正當理由對交易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實施差別待遇。違法者情節嚴重的,處上一年度營業額5%以下罰款,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

而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修訂徵求意見稿)》,也是對大數據殺熟做出明確處罰標准。

4.不到兩分錢一條的個人信息

和其他具備「商品」屬性的東西一樣,個人信息當然也能賣錢。

北京藝術家鄧玉峰此前曾在武漢展出過一場名為《秘密》的個人展覽。展覽的展品是鄧玉峰個人從黑市購入的34.6萬條武漢市民個人信息,總計花費5000元,平均不到兩分錢一條。

這是我可以得到的最精確的個人信息價格。很便宜,也很可怕。

至於說被下架的「滴滴們」到底用這些收集來的信息做了什麼?又是因何涉嫌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也許只能坐看事態發展了。

Ⅱ 斯嘉麗·約翰遜最新消息

北京時間9月15日,有消息傳出,知名女星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nson)的手機似乎遭遇了黑客攻擊,導致多張裸照泄露。FBI已介入對此事的調查,官方聲明表示:「FBI已注意到這起網路安全事件,並正在積極展開調查。」


據報道,泄露的圖片中包括一張斯嘉麗僅裹著毛巾,對著鏡子自拍的背部照片,以及一張她上半身裸露的自拍照。這並非她首次成為黑客攻擊的受害者,FBI的調查顯示,此次事件波及了大約五十位知名明星的私人賬戶,其中包括凡妮莎·哈金斯(Vanessa Hudgens)和傑西卡·阿爾芭(Jessica Alba)。


值得注意的是,三個月前,曾有黑客聲稱曝光了布萊克·萊弗利(Blake Lively)的裸照,但萊弗利的經紀人否認了這些照片的真實性,並威脅採取法律行動。此次斯嘉麗·約翰遜的事件再次引發了公眾對網路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的關注。




(2)近三個月網路安全事件擴展閱讀

斯嘉麗·約翰遜,生於1984年11月22日,美國演員。2009年8月,被英國著名的時尚雜志《Glamour》評選出全球10大性感女星冠軍。代表作品有:《馬語者》、《迷失東京》、《其實你不懂他的心》、《午夜巴塞羅那》、《鋼鐵俠2》、《復仇者聯盟》等。

Ⅲ 被騙了可以打12450找網警求助嗎

當然可以,而且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具體的求助方法。

對於多數人來講,如果你上當受騙了,你要判斷自己身上受騙的方式和嚴重程度。我個人建議你首先去公安機關立案,其次打12450求助於網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網警會搜集到很多關於案件的有效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會對你尋回被騙的財物有所幫助。

【法律分析】

對外部而言,公安隊伍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神秘而年輕的警察——網路警察,他們經常扮演「幕後英雄」。和「黑客」有相似之處,他們通過網路數據思維為現實社會提供解決方案和思路;兩者也有不同,網安工作除了偵破案件外,還會積極地去發現網站漏洞,及時清理有害信息。

【個人建議】

如果當地報案,因為網路欺詐涉嫌犯罪,第一步肯定要帶齊證據(如聊天記錄、付款憑證、商品網頁等,列印好,提供書面文件),到網監公安機關網路警察部門報案(最好是區一級公安部門,派出所基本無相應警種),立案後才可以進行下一步偵查和處理。

【法律依據】

公眾可以通過網站在線舉報和電子郵件兩種途徑進行舉報。

(一)通過網站在線舉報:點擊「網路報警」,按照提示填寫相關內容後提交。各地網路報警網址。____

(二)郵件舉報:點擊「郵件報警」,進入電子郵件客戶端後填寫舉報內容後發送。____

(三)或者打開在網路的最底下部分。有個網警這個的話,你可以點擊那個網警。然後進行投訴。舉報,但是要保留好相關的證據。這個的話是要實名進行舉報。網警中心的電話12450,一個全國性的網路舉報網站,有熱線12377可以直接撥打。如果事態緊急,就直接撥打110或者是當地的報警電話直接報警立案。

Ⅳ 騰訊360之爭的原因

360與騰訊之爭原因:
9月27日,360推出個人隱私保護工具360 隱私保護器,專門曝光「窺私」軟體。 此次360引爆騰訊客戶端之爭。
【9月27日消息】360推出個人隱私保護工具——360隱私保護器,專門曝光「窺私」軟體。

據悉,此次發布的360隱私保護器第一版,目前僅支持用戶投訴最多、覆蓋量最大的即時通訊軟體qq(TM暫不支持)。
經體驗發現,360隱私保護器直指qq侵犯用戶隱私。五分鍾左右,共監測出170個文件或目錄被qq查看過,顯示其中153項可能涉及到隱私。

事發後360觀點:
360安全中心負責人表示,近期接到大量用戶投訴,稱某聊天軟體在未經用戶許可的情況下偷窺用戶個人隱私文件和數據,經驗證,某些客戶端軟體,的確會在後台密集掃描用戶硬碟,並悄悄查看與自身功能毫不相關的文件,如用戶瀏覽歷史、網銀文件、下載信息、視頻文件等等。許多用戶由此擔心這些軟 件會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竊取個人隱私數據。
360公司總裁齊向東表示:「我們希望360隱私保護器的推出,能給廣大用戶更充分的知情權與選擇權,從而推動客戶端軟體業的行為更規范、透明和可持續發展。」
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的官方標准,將具有「未提示用戶或未經許可,惡意收集用戶信息的行為」的軟體定義為「流氓軟體」。
齊向東稱:「這種窺視用戶隱私的行為與流氓軟體的行為完全一致,嚴重損害了用戶的利益。」「更為嚴重的是,這類隱私數據的採集過程都在後台完成,普通用戶很難了解這些軟體暗地裡都做了些什麼,以至於對自己的隱私被窺視、隱私數據遭竊取往往渾然不覺。」
360公司表示,該軟體為綠色軟體,會默認安裝在用戶電腦桌面,如需卸載只要將文件夾刪除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中秋假日前,騰訊曾向一部分用戶推廣qq電腦安全軟體,這款軟體被認為是360安全衛士主要競爭對手之一,藉助騰訊龐大的推廣渠道給360造成一定壓力。

騰訊聲明
今天剛剛又收到了兩條信息,覺得很搞笑。早些時候是騰訊公司發的反對360不正當競爭及加強行業自律的聯合聲明
騰訊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7日消息,金山、網路、騰訊、傲遊、可牛等公司今日聯合發布「反對360不正當競爭及加強行業自律的聯合聲明」,旨在「揭露360的種種惡行,表達堅決反對360不正當競爭的行徑,並呼籲加強互聯網行業自律,為中國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以下是聯合聲明全文:
金山,中國本土市場著名的專業安全廠商;
網路,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提供商;
騰訊,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
傲遊,超過5億次下載的專業瀏覽器開發商;
可牛,新興的安全軟體廠商。
我們來自互聯網不同的服務領域,一直致力於中國互聯網的健康發展,為廣大用戶提供便利、安全、健康的產品和服務。但是,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都遭受到同一企業的惡意攻擊和傷害。我們特此發表聯合聲明,揭露360的種種惡行,表達我們堅決反對360不正當競爭的行徑,並呼籲加強互聯網行業自律,為中國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網路安全是廣大用戶普遍關注的話題,也是各企業共同面臨的挑戰。各企業本應通過公平競爭來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網路安全。但是,這家企業熱衷的不是保護用戶安全,而是打著「安全」的幌子,通過對用戶實施「安全恐嚇」和「安全欺詐」,達到誘導用戶安裝自己軟體、卸載同行軟體的目的,從而以此謀取不正當商業利益。
一、2010年3月,360將網路工具欄定義為惡評插件。此後不久,360又在進行系統掃描時,將網路工具欄評定義為「系統安全漏洞」,並不遺餘力地提醒用戶卸載,對網路工具欄的正常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網路已經於2010年8月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解決。而事實上,網路工具欄僅為一款網頁瀏覽輔助工具,360將網路工具欄定義為「系統安全漏洞」純屬無稽之談。
二、2010年5月,360安全衛士以「金山網盾破壞360木馬防火牆運行」等莫須有的罪名,強行提示用戶全面卸載金山網盾。此後不久,360殺毒也開始提示用戶卸載金山網盾。事實上,在釣魚網站日益橫行的今天,金山網盾為瀏覽器廠商提供安全模塊,以保護更多的用戶上網安全。而360安全瀏覽器認為該安全模塊對其造成了威脅。為了謀取商業利益,360悍然發動了對金山網盾的攻擊,強行卸載金山網盾,剝奪用戶選擇權。
三、2010年5月,360安全衛士以「不安全」為名,恐嚇用戶,攔截傲遊及其他瀏覽器的正常的默認設置,並從各種渠道強制安裝360瀏覽器,再以安全名義接管默認設置和強迫用戶使用;
四、2010年5月25日,可牛免費殺毒第一個版本剛誕生5分鍾,就遭到360安全衛士的惡意攔截。可牛通過技術分析,發現360早在5月24日(發布前一天),就已經製作好了攔截資料庫。360從其雲端伺服器對360安全衛士下達指令,阻止用戶下載安裝可牛殺毒。
五、2010年9月,360悍然推出「360隱私保護器」,將正常的用戶操作和QQ安全檢查模塊誣蔑為騰訊QQ窺視用戶隱私。任何第三方程序凡是名字被修改為「QQ.exe」後,都會被提示窺視隱私。該公司還通過其軟體彈窗、官方網站專題、博客及微博等各種方式進行惡意傳播擴大影響。
我們都是專心為廣大用戶做產品、做技術、做服務的負責任的企業。但是在360這一次次惡意攻擊面前,我們的努力和付出被肆意地抹黑。360通過扣帽子和打棒子來透支網民對安全產業的信任。360對同行惡意攻擊的行為讓我們忍無可忍。
我們特此發表本聯合聲明,一方面披露該公司惡意競爭的真相,同時也表明我們對此種惡意競爭行為予以堅決抵制的立場。再凶惡的病毒和木馬來襲,我們都無所畏懼。對用戶的庄嚴承諾,我們會永不放棄。我們同時呼籲更多的企業加入我們,一起來抵制這種嚴重擾亂市場規則、沖破商業道德底線的行為。我們懇請有關主管機構對360這種不正當的商業競爭行為進行堅決制止,對360惡意對用戶進行恫嚇、欺騙的行為進行徹底調查,凈化行業氛圍,還中國互聯網一個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在此,我們鄭重承諾,並呼籲廣大同行和我們一起做到:
一、公平競爭,維護行業健康、良好的市場氛圍;
二、不與360發生任何形式的業務合作;
三、共同推動及協助行業主管機構出台行業規范,有效約束市場競爭行為。
我們呼籲廣大用戶理性客觀地看待信息安全問題,認清惡意競爭的真相,不要被某些不良企業的「安全恐嚇」所蠱惑和欺騙。同時,我們也呼籲主管機構、行業專家和互聯網從業人員對行業進行共同的監督,以促進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健康發展。
聯合聲明企業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金山公司、網路公司、騰訊公司、傲遊天下、可牛殺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