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網路安全保護三化六防措施的三化是指
網路安全工作的「三化六防」措施涉及實戰化、體系化、常態化的實施路徑,以及動態防禦、主動防禦、縱深防禦、精準防護、整體防控、聯防聯控的具體策略。這些措施旨在通過繪制網路空間地理信息圖譜和構建國家網路空間綜合防控系統,不斷提高我國網路安全防護能力和水平。
一、實戰化:基於實際網路安全環境,採取模擬攻擊和防禦演練,提升網路安全人員的應急響應能力和實戰操作技能。
二、體系化:構建全面的網路安全管理體系,包括政策法規、技術規范、人員培訓、資源配置等方面,形成系統化的安全防護體系。
三、常態化:將網路安全防護措施融入日常運營管理中,確保持續性的安全監控、評估和優化。
四、動態防禦:實時監測網路狀態,及時發現並響應安全威脅,通過動態更新防護策略來對抗不斷變化的網路攻擊手段。
五、主動防禦:採取積極主動的措施,如入侵檢測、漏洞掃描等,預防潛在的安全風險,減少被攻擊的可能性。
六、縱深防禦:建立多層防禦體系,即使某一層次被突破,其他層次仍能提供保護,確保關鍵資產的安全。
七、精準防護:針對不同的安全威脅採用相應的防護手段,減少不必要的防護措施,提高防護效率。
八、整體防控:整合各方面資源,形成跨部門、跨領域的協同防護機制,共同應對網路安全挑戰。
九、聯防聯控:加強國內外網路安全信息的共享與合作,構建多方參與的網路安全防護網路。
此外,還需制定並執行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明確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同時,採取技術措施防範病毒和網路攻擊,監測並記錄網路運行狀態和事件,留存網路日誌至少六個月。此外,實施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安全措施,以法律、行政法規等形式明確網路安全保護的義務。
B. 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安全和未來展望
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安全和未來展望
隨著高級可持續性攻擊的出現以及惡意軟體的復雜性與日俱增,企業急需一種突破傳統信息安全保障模式的、靈活的技術和方案來應對未來不斷變化的安全威脅。大數據徹底的改變了信息安全行業,基於大數據分析的智能驅動型安全戰略將幫助信息安全從業人員重獲警惕性和時間的優勢,以使他們更好地檢測和防禦高級網路威脅。
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面臨挑戰
在大數據時代,無處不在的智能終端、隨時在線的網路傳輸、互動頻繁的社交網路使得互聯網時時刻刻都在產生著海量的數據。隨著產生、存儲、分析的數據量越來越大,在這些海量數據背後隱藏著大量的經濟與政治利益。大數據如同一把雙刃劍,在我們享受大數據分析帶來的精準信息的同時,其所帶來的安全問題也開始成為企業的隱患。
1、黑客更顯著的攻擊目標:在網路空間里,大數據是更容易被「發現」的大目標。一方面,大數據意味著海量的數據,也意味著更復雜、更敏感的數據,這些數據會吸引更多的潛在攻擊者。另一方面,數據的大量匯集,使得黑客成功攻擊一次就能獲得更多數據,無形中降低了黑客的攻擊成本,增加了其「收益率」。
2、隱私泄露風險增加:大量數據的匯集不可避免地加大了用戶隱私泄露的風險。一方面,數據集中存儲增加了泄露風險,而這些數據不被濫用,也成為人身安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一些敏感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並沒有明確界定,很多基於大數據的分析都未考慮到其中涉及的個體隱私問題。
3、威脅現有的存儲和防護措施:大數據存儲帶來新的安全問題。數據大集中的後果是復雜多樣的數據存儲在一起,很可能會出現將某些生產數據放在經營數據存儲位置的情況,致使企業安全管理不合規。大數據的大小也影響到安全控制措施能否正確運行。安全防護手段的更新升級速度無法跟上數據量非線性增長的步伐,就會暴露大數據安全防護的漏洞。
4、大數據技術成為黑客的攻擊手段:在企業用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等大數據技術獲取商業價值的同時,黑客也在利用這些大數據技術向企業發起攻擊。黑客會最大限度地收集更多有用信息,比如社交網路、郵件、微博、電子商務、電話和家庭住址等信息,大數據分析使黑客的攻擊更加精準。此外,大數據也為黑客發起攻擊提供了更多機會。黑客利用大數據發起僵屍網路攻擊,可能會同時控制上百萬台傀儡機並發起攻擊。
5、成為高級可持續攻擊的載體:傳統的檢測是基於單個時間點進行的基於威脅特徵的實時匹配檢測,而高級可持續攻擊(APT)是一個實施過程,無法被實時檢測。此外,由於大數據的價值低密度特性,使得安全分析工具很難聚焦在價值點上,黑客可以將攻擊隱藏在大數據中,給安全服務提供商的分析製造很大困難。黑客設置的任何一個會誤導安全廠商目標信息提取和檢索的攻擊,都會導致安全監測偏離應有方向。
6、信息安全產業面臨變革:大數據的到來也為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還沒有意識到這場變革的安全廠商將在這場變革大潮中被拋棄。大數據正在為安全分析提供新的可能性,在未來的安全架構體系中,通過大數據智能分析有效的將原來分割的安全產品更好的融合起來,成為不同的安全智能節點,這將是在大數據時代安全產業需要研究突破的重點。
大數據安全未來趨勢展望
據MacDonald預測,到2016年,40%的企業(銀行、保險、醫葯和國防行業為主)將積極地對至少10TB數據進行分析,以找出潛在危險的活動。然而,供應商的產品格局卻無法在短期內進行轉變。現在,企業通常依賴於SIEM系統來關聯和分析安全相關的數據,MacDonald表示目前的SIEM產品無法處理這么大的工作量,大多數SIEM產品提供接近實時數據,但只能處理規范化數據,還有些SIEM產品能夠處理大量原始交易數據,但無法提供實時情報信息。
Gartner公司分析師表示,使用「大數據」來提高企業信息安全不完全是炒作,這在未來幾年內這將成為現實。大數據將為安全團隊帶來新的工作方式,通過了解大數據的優勢、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以及利用現有安全技術的優勢,安全管理人員將會發現他們在大數據進行的投資是值得的。
RSA大中國區總經理胡軍表示,「大數據將帶動安全行業方向性的改變,安全與數據互相影響,未來共同促進發展。現今的安全需要更全面和廣泛的可視性,敏捷的分析,可採取行動的情報和可擴展的基礎設施。」
我們可以看到,大數據安全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在未來,不論是從商業需求角度,還是產業技術角度,大數據安全都將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而在這場大數據安全的盛宴中,也必然會出現新老更替、推陳出新,這一切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C. 三化六防內容是什麼
網路安全工作的「三化六防」措施,即實戰化、體系化、常態化的思路,以及動態防禦、主動防禦、縱深防禦、精準防護、整體防控、聯防聯控的措施,進一步研究繪制網路空間地理信息圖譜,構建國家網路空間綜合防控系統悶並辯,不斷提升國家網路安全防禦的能力和水平。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運行的神經中樞,是網路安全的重中之蔽老重。《條例》是我國首部專門針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的行政法規,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認定、運營者責任義務、保障和促進、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界定和規范,為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公安部今年出台文件,提出網路安全「新目標、新理念、新舉措、新高度」的「四新」要求。核心內容是「三化六防」措施的落實,三化即實戰化、體系化、常態化,六防即動態防禦、主動防禦、縱深防禦、精準防護、整體防控、聯防聯控。當前網路安全工作應按照問題導向、實戰化引領原則,從防禦邁向對抗,組建網路安全「航母戰斗群」,實現網路安全的體系化作戰。
早在2019年10月31日,三大運營商公布了5G商用套餐,並於當年11月1日正式上線,這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時代。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表示,數字化的人進化為場景化的人,以人為中心的連接走向深入,5G商業進入場景化互聯新篇章。場景時代,數據流動的可信、安全將定義企業新競爭力,以亞信安全為代表的企業正在推動以場景驅動的敏捷協同安全網路的構建,以實現數字生活的安全可信、友好可持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螞缺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