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個人信息泄密網路安全預警

個人信息泄密網路安全預警

發布時間: 2025-02-09 13:48:38

如何防範信息泄密事件的發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需要做到:
1、在處理快遞單時先抹掉個人信息再丟棄;
2、使用公共網路,下線要先清理痕跡;
3、上網評論時不要隨意留個人信息;
4、網上留電話號碼,數字間用「-」隔開避免被搜索到;
5、身份證等個人信息保管好;
6、慎用手機APP的簽到功能;
7、慎重使用雲存儲;
8、加密並盡量使用較復雜的密碼;
9、別隨便曬孩子照片;
10、網上測試小心有炸;
11、警惕手機病毒;
12、別讓舊手機泄密;
13、安裝軟體少點「允許」;
14、及時關閉手機Wi-Fi功能,在公共場所不要隨便使用免費Wi-Fi。
實行信息公開,尊重群眾知情權,是現代行政的特點。只有增加信息透明度,才能確保依法行政的順利進行。過去有一個誤區,認為群眾知道得過多不便於管理,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於是普通信息被當作秘密,存在定密過多、過濫的現象。結果群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社會承受心理差,稍有問題就胡亂猜疑,謠言四起,容易形成社會不穩定因素。但又不能因為信息公開,就將保密原則摒棄一邊。
當前,國際社會戰爭的陰影依然存在,形形色色的各類組織還在伺機而動,不法分子期望攫獲更多利益。有的決策和意見在醞釀中尚不成熟,有的內容涉及到國家利益和國防安全等,—旦被獲取,可能會造成社會動盪,危害國家安全、人民利益。因此,信息發布工作中,只有嚴格區分「秘"與「非秘」,"既要准,又不能漏」,才能確保信息公開和保密兩不誤,真正為社會提供服務和保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八條
信息處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未經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個人信息,但是經過加工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信息處理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丟失;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露、篡改、丟失的,應當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告知自然人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Ⅱ 國家網路安全法律法規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網路安全法律法規: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該法律旨在保護國家網路安全,明確了網路運營者、網路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網路服務提供者等的主體責任和義務,以及網路安全監測、預警、應急等制度。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該法律旨在保護個人信息安全,規定了個人信息的收集、使用、處理、保護等環節的責任和義務,以及個人信息泄露、濫用等行為的法律責任。
3.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了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的准入門檻、信息內容管理、用戶信息保護等責任和義務,以及違反規定的處罰措施。
4. 《網路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該規定明確了網路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的行為規范,包括不得利用網路發布有害信息、實施網路暴力等行為,以及違反規定的處罰措施。
這些法律法規旨在保護國家網路安全和公民個人信息權益,同時也規定了相關主體的責任和義務。這些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對於維護國家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