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這10個行業,有可能就是下一個風口
PERKINS COIE 發布的 「2022 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 指出,未來科技行業的 10 種新興技術發展關鍵趨勢和影響,這些技術不僅塑造了當今市場,還將對未來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1)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量子計算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量子計算預計將對我們的經濟、社會、環境和政策產生重大影響。經濟學家和評論員對於人工智慧可能對經濟產生的影響意見不一。樂觀者認為,到 2030 年,人工智慧可能為全球經濟增加多達 13 萬億美元的收入,成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重要來源。然而,也有觀點認為,人工智慧的部署往往旨在降低成本,包括勞動力成本。
2)雲計算和分布式基礎設施
預計到 2022 年,60% 的企業將依賴雲服務,這一數字是 2018 年的兩倍。雲計算被視為當今最重要且具有影響力的信息技術。它不僅改變了企業處理數據訪問和存儲的方式,還成為交付工具和技術的重要平台,如人工智慧支持的數據分析解決方案、存儲、網路、可持續性和自主交付商品等。
3)數字媒體和娛樂
在強大演算法和 AI 技術發展的推動下,數字媒體和娛樂產業出現了諸如流媒體服務和新形式的媒體消費模式。報告指出,XR 技術在 2021 年實現了顯著增長。
4)綠色科技
隨著政府和消費者日益關注環境的可持續性,綠色科技的發展受到了更多期待。這一趨勢給企業帶來了壓力,促使它們採取行動。例如,美國設定了到 2030 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 2005 年前的水平,以及到 2050 年實現零排放的目標。
5)健康科技與醫療科技
健康科技和醫療科技涉及不同形式的使能技術,兩者的目的和應用各不相同。資本市場對這兩個行業都表現出了濃厚的投資興趣。
6)移動無線技術
智能手機的發展勢頭迅猛,集成了人工智慧、GPS、生物識別等技術,推動了新產品和服務的發展,並塑造了無線創新的未來方向。
7)隱私及安全
隨著電子商務、數字平台商業模式、遠程工作、通信和社交媒體的興起,企業、基礎設施和個人面臨新的數據安全風險。
8)零售與電子商務
零售技術中的電子商務平台依賴於軟體工具的生態系統,使用戶能夠建立在線商店、數字化實體店,並通過自助服務完成訂單。
9)機器人和自動系統
報告預測,到 2025 年,先進機器人和自動系統的潛在年度經濟影響將與移動互聯網、先進材料或能源市場相當。
10)航空技術
從長遠來看,太空技術的發展有助於緩解因人口擴張帶來的風險。太空經濟預計將推動新的市場和獨特市場的形成,並引入新技術開拓市場和新的材料來源。
B. 未來20年的新風口:低位消息頻出,數字貨幣獲資金介入明顯
3月23日(周二)消息六大國有銀行已經開始推廣數字貨幣,3月25日(周四)發改委等多部發聲加快數字貨幣的試點推廣,3月26日(周五)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穆長春說「數字貨幣將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並存」。本周數字貨幣消息頻出,也帶動了概念指數的靚麗反彈。周一站穩輔助線,周二逆市領漲,周三小陽休整,周四再度領漲兩市,大漲4.34%,周五溫和休整。短短五個交易日漲7.56% ,五連陽的背後是資金的悄然介入。
在去年的文章《央行數字貨幣——未來投資界的寵兒》里,我們就清楚寫到,數字貨幣是必然趨勢,將在「你追我趕」的的國際競爭和產業升級中加速發展。因為無論是比特幣、以太幣等「民間數字貨幣」倒逼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還是為國際支付體系做的未雨綢繆,抑或是短期解決政府對貨幣流通(M0)的監控,長期目標是顛覆國際支付清算體系。此處種種均指向「數字貨幣為大勢所趨」。另外,自去年G7峰會央行首次下發了區塊鏈的兩部頂層設計文件後,各省各地就開始了加速推進數字貨幣的場景測試和城市試點,而央行更是一直與互聯網頭部公司合作尋找更多的落地場景,例如去年7月央行就搭上滴滴出行並牽手美團點評,計劃從「衣食住行」入手滲透。
推行央行數字貨幣的意義和重要性已無需贅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找之前的文章回看。那究竟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
首先 ,區別於比特幣、以太坊等民間數字貨幣,也區別於支付寶、微信等三方支付平台,這些都是由機構、平台甚至私人發行並管理,並沒有得到國家法律保護,並不是法定貨幣,沒有法償性。而央行數字貨幣,顧名思義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籌發布的電子貨幣,是國家信譽的一種,是法定貨幣(人民幣)在表現形態上的數字化以及在運行方式上的智能化。所以,央行數字貨幣是要納入法定貨幣總量進行統一管理的,是一個標準的數字現金法定貨幣。
然後,數字貨幣錢包既不捆綁個人信息,也可以不依賴網路。過去我們的支付結算體系主要是依靠銀行的POS機和ATM機, 就算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錢其實都是在銀行賬號里轉來轉去的。一旦綁定銀行卡,那支付時個人信息就會被公開。而現在的央行數字錢包則不用捆綁銀行卡。拿智能家居和數字錢包是如何連接舉個例。例如你家裡買了一個冰箱,你給冰箱設置了食物儲存量和獨立的數字錢包,那這個數字錢包就好像你放在冰箱里的一個存錢罐一樣,但這個存錢罐是不捆綁你個人信息的。然後當食物不足時,冰箱就會自動下單並自動支付,而不用你再掃碼操作。另外,數字錢包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都可以通過「碰一碰」等方式實現付款,例如兩台手機碰一碰或者你的手機和POS機碰一碰,這就好像你拿出現金來直接付款一樣,不依賴網路。所以,隨著物聯網越來越生活化,曾經科幻片中才會出現的生活場景可能不久真能實現。
回歸正題,數字貨幣作為區塊鏈的一種技術應用,其實和智能家居、無人駕駛等新型消費一樣,已經從過去的純故事階段進入到運用狀態,從曾經的一觸即發加速到落地推廣,相關企業炒得也不再僅僅是市夢率,產業鏈有望加速進入利潤兌現期。
數字貨幣產業鏈上游 主要是晶元和基礎技術行業,細分則涉及數字加密和網路安全。因為作為法定人民幣的智能化表現,央行數字貨幣能推廣或被 社會 大眾接受,首要解決的就是「數據安全」問題。未來央行數字貨幣或採用「一幣兩庫三中心」架構,「一幣」是指DCEP是央行的信用憑條,具體技術細節由央行設計。「兩庫」是指DCEP發行庫和DCEP商業銀行庫,分別由央行和商業銀行存管。「三中心」即央行內部對於DCEP設置認證中心、登記中心和大數據分析中心。在央行自研自建數字貨幣系統的同時,依然預計央行將與安全加密、數據安全類廠商加強合作,相關領先企業受益。
安全加密角度相關上市公司如數字認證、格爾軟體、衛士通、飛天誠信、恆寶股份等 。其中衛士通是密碼產品、網路安全產品、互聯網安全運營、行業安全解決方案綜合提供商。而格爾軟體主營軟體開發、軟體生產、信息網路安全產品的研製開發等,產品含「安全認證網關」、「可信邊界安全網關」等。至於數字認證則是電子認證行業龍頭,在電子政務、醫療衛生、保險等市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主營涉及電子認證服務、安全集成和安全咨詢及運維服務。
網路安全領域重點上市公司主要有啟明星成、綠盟 科技 等。 啟明星辰主營智慧城市安全運營、工業互聯網安全、雲安全;綠盟 科技 則涉及全線網路安全產品、全方位安全解決方案和體系化安全運營服務。
數字貨幣產業鏈中游主要是銀行IT行業 ,細分包括傳統商業銀行和為其提供系統支持和升級的銀行IT服務商。在本輪央行數字貨幣與支付寶、微信支付並存的背景下,銀行IT改造等應用市場或許成最大運行空間。既然商業銀行承擔向公眾投放數字貨幣的責任,那麼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必將在商業銀行現有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和服務體繫上做升級改造,而非另起爐灶,那麼商業銀行在建設新一代銀行核心系統上有著極大需求,而要完成這些需求就需要專業的IT服務商來構建,國內在銀行IT領域擁有完善解決方案者絕對受益。例如頭部廠商長亮 科技 、神州信息、高偉達、宇信軟體、科藍軟體、潤和軟體等。
長亮 科技 作為銀行金融核心系統的「壟斷性」提供者,主要包括向商行、證券、基金、保險、財務、資管等金融或泛金融機構提供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與服務,真正受益於銀行核心系統的改造。而神州信息自身主營之一就是金融 科技 ,同時也是銀行信息領域龍頭,今年3月1日公司董秘更是直接在互動平台答投資者「公司積極參與某國有大行的DCEP測試」 「現已完成數字錢包系統的研發,可幫助商業銀行加速DCEP落地推廣」,是董秘直接表示與DCEP相關的唯一概念股。
最後是產業鏈下游,主要是支付清算終端行業,包括包括ATM和智能POS機等 。過去我們的支付清算主要依靠銀行的POS機和ATM機,但數字貨幣大潮之下,這些基礎設施無論是機身還是風險預防角度都與數字貨幣不兼容,都需要重新添加新的模塊來支持部署新的支付終端。那麼大規模的更新換代,必將為支付軟硬體開發和運維帶來一個體量可觀的市場,錢包服務和支付服務提供商會受益,重點廠商建議跟蹤廣電運通、新國都、新大陸、卡拉卡、聚攏股份、優博訊等。
廣電運通專業從事貨幣自動處理設備及相關系統軟體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屬於ATM龍頭之一,目前國內幾乎三分之一的ATM機都由廣電運通生產。而新國都是以POS機為主的電子支付受理終端設備軟硬體的生產、研發、銷售和租賃,以此為載體,為客戶提供電子支付結束綜合解決方案。還有,新大陸是國內電子信息以及稅控收款機等多領域龍頭,拉卡拉專業為企業和個人提供電子支付服務......
產業鏈上更多的概念公司就不再一一舉例,投資時優選有業績支撐且技術形態較好的標的即可。
說在最後:宏觀來看,盡管並不是誰先推出數字貨幣,誰就能主導世界數字貨幣新體系,畢竟一切依然取決於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以及該套體系的國際競爭力。但為更好應對未來國際支付清算體系的變局而做准備的央行數字貨幣,現在政策加持下正如火如荼加速進入居民視野,未來落地場景將更廣泛、滲透率也將快速提升,產業鏈中提前落子布局的企業長期看好。
你覺得數字貨幣有怎樣的未來前景呢?評論區和我一起討論一下吧!
C. 互聯網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未來互聯網發展肯定是越來越快,越來越與各行業緊密融合,因此我們必須跟上趨勢,順著風向前行,互聯網大佬馬雲曾說過,「在互聯網上失敗一定是自己造成的,要不是腦子發熱,要不就是腦子不熱了,太冷了」。專家分析互聯網未來30年發展的10大趨勢:
1、政府推動「互聯網+」落實。
2、「互聯網+」服務商逐漸崛起。
3、第一個熱門職業是「互聯網+」以及網路安全技術。
4、「網路安全」職業培訓開始興起。
5、中大小平台型電商再受熱捧。
6、供應鏈平台更受企業重視。
7、O2O會成為未來互聯網企業首選。
8、創業生態圈及孵化器深耕「互聯網+」。
9、加速傳統企業的並購與收購,企業互聯網普及化。
10、促進部分互聯網企業快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