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是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的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16年11月7日發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詳細內容: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第四條
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
第五條
國家採取措施,監測、防禦、處置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網路安全風險和威脅,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依法懲治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空間安全和秩序。
第六條
國家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路行為,推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採取措施提高全社會的網路安全意識和水平,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促進網路安全的良好環境。
第七條
國家積極開展網路空間治理、網路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打擊網路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路治理體系。
第八條
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職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
第九條
網路運營者開展經營和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遵守商業道德,誠實信用,履行網路安全保護義務,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十條
建設、運營網路或者通過網路提供服務,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網路安全、穩定運行,有效應對網路安全事件,防範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第十一條
網路相關行業組織按照章程,加強行業自律,制定網路安全行為規范,指導會員加強網路安全保護,提高網路安全保護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第十二條
國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使用網路的權利,促進網路接入普及,提升網路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利的網路服務,保障網路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不得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
第十三條
國家支持研究開發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產品和服務,依法懲治利用網路從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路環境。
第十四條
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章網路安全支持與促進
第十五條
國家建立和完善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組織制定並適時修訂有關網路安全管理以及網路產品、服務和運行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國家支持企業、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網路相關行業組織參與網路安全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制定。
第十六條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扶持重點網路安全技術產業和項目,支持網路安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推廣安全可信的網路產品和服務,保護網路技術知識產權,支持企業、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等參與國家網路安全技術創新項目。
第十七條
國家推進網路安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鼓勵有關企業、機構開展網路安全認證、檢測和風險評估等安全服務。
第十八條
國家鼓勵開發網路數據安全保護和利用技術,促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推動技術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家支持創新網路安全管理方式,運用網路新技術,提升網路安全保護水平。
第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經常性的網路安全宣傳教育,並指導、督促有關單位做好網路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大眾傳播媒介應當有針對性地面向社會進行網路安全宣傳教育。
第二十條
國家支持企業和高等學校、職業學校等教育培訓機構開展網路安全相關教育與培訓,採取多種方式培養網路安全人才,促進網路安全人才交流。
第三章網路運行安全
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二十二條
網路產品、服務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網路產品、服務的提供者不得設置惡意程序;發現其網路產品、服務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網路產品、服務的提供者應當為其產品、服務持續提供安全維護;在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期限內,不得終止提供安全維護。網路產品、服務具有收集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並取得同意;涉及用戶個人信息的,還應當遵守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
網路關鍵設備和網路安全專用產品應當按照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由具備資格的機構安全認證合格或者安全檢測符合要求後,方可銷售或者提供。國家網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公布網路關鍵設備和網路安全專用產品目錄,並推動安全認證和安全檢測結果互認,避免重復認證、檢測。
第二十四條
網路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路接入、域名注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路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國家實施網路可信身份戰略,支持研究開發安全、方便的電子身份認證技術,推動不同電子身份認證之間的互認。
第二十五條
網路運營者應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安全風險;在發生危害網路安全的事件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並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六條
開展網路安全認證、檢測、風險評估等活動,向社會發布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網路安全信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第二十七條
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從事非法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不得提供專門用於從事侵入網路、干擾網路正常功能及防護措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活動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的,不得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
第二十八條
網路運營者應當為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偵查犯罪的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
第二十九條
國家支持網路運營者之間在網路安全信息收集、分析、通報和應急處置等方面進行合作,提高網路運營者的安全保障能力。有關行業組織建立健全本行業的網路安全保護規范和協作機制,加強對網路安全風險的分析評估,定期向會員進行風險警示,支持、協助會員應對網路安全風險。
第三十條
網信部門和有關部門在履行網路安全保護職責中獲取的信息,只能用於維護網路安全的需要,不得用於其他用途。
第三十一條
國家對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和領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者數據泄露,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公共利益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基礎上,實行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具體范圍和安全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制定。國家鼓勵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以外的網路運營者自願參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體系。
第三十二條
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的部門分別編制並組織實施本行業、本領域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規劃,指導和監督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行安全保護工作。
第三十三條
建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應當確保其具有支持業務穩定、持續運行的性能,並保證安全技術措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
第三十四條
除本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還應當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一)設置專門安全管理機構和安全管理負責人,並對該負責人和關鍵崗位的人員進行安全背景審查;(二)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網路安全教育、技術培訓和技能考核;(三)對重要系統和資料庫進行容災備份;(四)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並定期進行演練;(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㈡ 網路安全應遵循什麼原則
在企業網路安全管理中,為員工提供完成其本職工作所需要的信息訪問許可權、避免未經授權的人改變公司的關鍵文檔、平衡訪問速度與安全控制三方面分別有以下三大原則:
原則一:最小許可權原則。
最小許可權原則要求是在企業網路安全管理中,為員工僅僅提供完成其本職工作所需要的信息訪問許可權,而不提供其他額外的許可權。如企業現在有一個文件伺服器系統,為了安全的考慮,比如財務部門的文件會做一些特殊的許可權控制。財務部門會設置兩個文件夾,其中一個文件夾用來放置一些可以公開的文件,如空白的報銷憑證等等,方便其他員工填寫費用報銷憑證。還有一個文件放置一些機密文件,只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才能查看,如企業的現金流量表等等。此時在設置許可權的時候,就要根據最小許可權的原則,對於普通員工與高層管理人員進行發開設置,若是普通員工的話,則其職能對其可以訪問的文件夾進行查詢,對於其沒有訪問許可權的文件夾,則伺服器要拒絕其訪問。最小許可權原則除了在這個訪問許可權上反映外,最常見的還有讀寫上面的控制。所以,要保證企業網路應用的安全性,就一定要堅持「最小許可權」的原則,而不能因為管理上的便利,而採取了「最大許可權」的原則。
原則二:完整性原則。
完整性原則指在企業網路安全管理中,要確保未經授權的個人不能改變或者刪除信息,尤其要避免未經授權的人改變公司的關鍵文檔,如企業的財務信息、客戶聯系方式等等。完整性原則在企業網路安全應用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未經授權的人,不得更改信息記錄。如在企業的ERP系統中,財務部門雖然有對客戶信息的訪問權利,但是,其沒有修改權利。其所需要對某些信息進行更改,如客戶的開票地址等等,一般情況下,其必須要通知具體的銷售人員,讓其進行修改。這主要是為了保證相關信息的修改,必須讓這個信息的創始人知道。否則的話,若在記錄的創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有員工私自把信息修改了,那麼就會造成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發生。所以,一般在信息化管理系統中,如ERP管理系統中,默認都會有一個許可權控制「不允許他人修改、刪除記錄」。這個許可權也就意味著只有記錄的本人可以修改相關的信息,其他員工最多隻有訪問的權利,而沒有修改的權利。
二、指若有人修改時,必須要保存修改的歷史記錄,以便後續查詢。在某些情況下,若不允許其他人修改創始人的信息,也有些死板。如采購經理有權對采購員下的采購訂單進行修改、作廢等操作。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呢?在ERP系統中,可以通過采購變更單處理。也就是說,其他人不能夠直接在原始單據上進行內容的修改,其要對采購單進行價格、數量等修改的話,無論是其他人又或者是采購訂單的主人,都必須通過采購變更單來解決。這主要是為了記錄的修改保留原始記錄及變更的過程。當以後發現問題時,可以稽核。若在修改時,不保存原始記錄的話,那出現問題時,就沒有記錄可查。所以,完整性原則的第二個要求就是在變更的時候,需要保留必要的變更日誌,以方便後續的追蹤。總之,完整性原則要求在安全管理的工作中,要保證未經授權的人對信息的非法修改,及信息的內容修改最好要保留歷史記錄,比如網路管理員可以使用日事清的日誌管理功能,詳細的記錄每日信息內容的修改情況,可以給日後的回顧和檢查做好參考。
原則三:速度與控制之間平衡的原則。
在對信息作了種種限制的時候,必然會對信息的訪問速度產生影響。如當采購訂單需要變更時,員工不能在原有的單據上直接進行修改,而需要通過采購變更單進行修改等等。這會對工作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對訪問速度與安全控制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或者說是兩者之間進行妥協。
㈢ 計算機安全系統中,人、制度和技術之間的關系如何
人是第一位的,然後人必須按照制度辦事,超越了或者不制度辦事就有漏洞。技術當然是需要的,需要有懂技術的人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堵住漏洞;但更重要的是制度必須執行。
計算機系統安全是個系統工程,其安全技術必須與安全管理和保障措施緊密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效能。安全管理制度已經成為網路管理中的重要任務,涉及法律、法規、政策、策略、規范、標准、機制、規劃和措施等,是網路安全的重要方面。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計算機安全教育,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自覺性。計算機進行經常性的病毒檢查,計算機操作人員發現計算機感染病毒,應立即中斷運行,並及時消除。確保計算機的安全管理工作。
(3)強化網路安全能力技術和制度相結合擴展閱讀
從系統安全的角度來看,計算機的晶元和硬體設備也會對系統安全構成威脅。 比如CPU,電腦CPU內部集成有沖枝運行系統的指令集,這些指令代碼是都是保密的,並不知道它的安全性如何腔判塵。
據有關伍禪資料透漏,國外針對中國所用的CPU可能集成有陷阱指令、病毒指令,並設有激活辦法和無線接收指令機構。他們可以利用無線代碼激活CPU內部指令,造成計算機內部信息外泄、計算機系統災難性崩潰。
㈣ 辯題:〈當代大學生缺乏安全意識是否與學校教育有關〉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知識體系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抓好大學生安全教育,這對於加強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維護學校的正常教學、科研及生活秩序,保障學生人身和財物安全,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高校改革開放深入,大學生的生活空間大大擴展,交流領域也不斷拓寬。在校期間,他們除了進行正常的學習、生活外,還需要走出學校參加各種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會生活知識,尤其是安全知識,勢必會導致各種安全問題的發生。因此,加強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防範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一)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首先,從國家面臨的安全環境來看,當前我國面臨的環境復雜多變,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境外敵對勢力和間諜情報機構為達到分化、西化中國的目的,一方面利用各種渠道,以公開或秘密的方式,傳播西方的政治和經濟模式、價值觀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培養和平演變的「內應力量」。另一方面採取金錢收買、物質利誘、色情勾引、出國擔保等手段,或打著學術交流、參觀訪問、洽談業務等幌子,刺探、套取、收買我國家和單位秘密。其次,大學生對國家安全也存在著種種模糊的認識。一是大學生對國家安全還停留在軍事、戰爭、國防、領土、情報、間諜這樣一些傳統的、局部的認識上。當前,國家安全既包括國土安全、主權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國民安全等傳統內容,也包括文化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內容。因此,全方位理解國家安全有助於端正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增強國家安全意識。二是講國家安全,大學生會自然聯想到美國的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以及國家安全機關、軍隊、警察身上,這種把國家安全等同於情報間諜活動的片面認識,使大學生不能自覺地把維護國家安全與自身的責任聯系起來,或多或少地、有意無意地認為「國家安全與己無關」。三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國際地位與日俱增,和平環境使大學生自覺不自覺地對國內外敵對勢力的破壞活動放鬆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識,認為「對外開放無密可保」,「和平期間無間諜」等等。由於思想麻痹,造成國家的一些機密被泄露,更有甚者,個別經不起金錢、美色等種種誘惑,不惜喪失國格人格,出賣情報,給國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損失,教訓極為慘痛深刻!
總之,我國面臨著復雜嚴峻的安全形勢,而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又相對薄弱,這就迫切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培養國家安全知識,樹立新的國家安全觀,既是必要的,也是緊迫的。
(二)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形勢的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高校由過去的封閉型辦學變為開放型辦學,有一般教學、科研機構,變為教學、科研、生產、商貿等多元化的社會機構。當前高校管理方式社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學生結構復雜化,校園與社會相互交叉、相互滲透,校園治安形勢日趨復雜嚴峻。其主要表現為:一是校園環境日趨社會化、復雜化。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高校由原來單一的教學封閉型轉變為全方位、多功能、開放型的「小社會」,校園內不僅有教學區、生活區,有的還混雜家屬區、居民區;不僅有教學、科研設施,還有工廠、公司、超市、書店、銀行、郵局、醫院、賓館、浴室、飲食店、影劇院、歌舞廳等生活服務設施和機構。一所高校就像一個小縣城。這種復雜的格局,客觀上也給高校的安全造成諸多不利因素。社會上的一些不法之徒,時常竄入高校進行盜竊、搶劫、詐騙、行凶等流氓犯罪活動,有的甚至危害師生的人身安全,直接影響學校的安全穩定。二是大量的外來務工、經商人員湧入校園,給學校的治安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隨著高校後勤社會化的形成,大量的外來人員來校務工、經商。由於這部分人文化素質偏低,法制觀念淡薄,流動性較大,不易管理。因此,部分外來人員違法犯罪現象比較突出。據調查,高校外來人員引發的案件占高校刑事、治安案件的40%以上。有的外來務工人員在工余時間東逛西遛,惹是生非,尋釁滋事;有的以打工做掩護,盜竊學校公私財物;也有的聚眾賭博、打架斗毆,嚴重擾亂了校園治安秩序。三是校區多而分散,交通安全存在較大的隱患。高校合並辦學,打破了學校獨門獨院辦學格局。由於校區分散,相鄰校區間的人流、車流、物流互動,有的院(系)學生每天從甲校區到乙校區上課或去圖書館學習,形成了校區之間人員流動性增大,如果稍有疏忽,易發生交通事故。四是校園周邊治安環境日趨復雜。當前高校周邊治安形勢仍然嚴峻,引發校園及周邊地區治安問題的消極因素仍然大量存在,侵害學校師生人身及財產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時有發生。據有關統計數據表明,高校校園內發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或安全問題,大多數與學生有關。這些案(事)件的發生,不僅會給學生本身及家庭造成傷害,而且也會直接影響到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嚴重時將危及整個社會的穩定。因此,在社會治安形勢嚴峻、高校周邊治安環境復雜、校園治安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防範能力,可以有效地減少和避免發生在大學生中的各種安全問題,從而起到維護高校安全和穩定的積極作用。
(三)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學生自我防範、自我保護能力的需要
近年來,在校園內外發生了許多涉及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究其原因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多數當事學生對事故的發生沒有任何心理准備和自我保護意識,面對傷害不知所措。當前大學生自我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缺乏社會經驗。當代大學生由於從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師的呵護下長大,沒有經受什麼挫折,思想比較單純,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和一些壞人壞事不能作理性的認識。由於缺乏社會經驗,自我防範能力就相對比較弱,如缺乏保管自己的貴重物品、現金的經驗,易於發生財物被盜;缺乏人際交往中的經驗,容易上當受騙。也有一些學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時,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輕而易舉地被一些不法之徒欺騙或威逼利誘。近年來發生的多起女大學生被拐賣、凌辱、殘害的案件就是這方面的活生生的例子。二是缺乏安全防範意識。一些大學生安全防範意識淡薄,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安全問題,缺乏必要的重視和警惕,留下了種種影響安全的隱患。如人離不鎖門、貴重物品不加妥善保管、隨意丟放,導致錢物失竊;有的學生違反宿舍安全管理規定,在宿舍內亂接亂拉電線、違章使用電器、吸煙亂扔煙頭等,並由此造成各種安全事故。三是缺乏對社會消極因素的抵禦能力。目前,我國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時期,乘虛而入的西方資產階級腐朽思想和沒落的生活方式,以及「一切向錢看」的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對那些涉世不深、閱歷不廣、缺乏社會經驗、良莠不分的青年大學生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有的學生經不起這種誘惑,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了這些腐朽觀念,如有些大學生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的影響,經受不住來自社會金錢和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的誘惑,從貪小便宜、小偷小摸而發展到大肆行竊,害人害己、危害社會,墮落成為社會的罪人;有些大學生在西方「性解放」及淫穢書刊、錄像的影響下,奉行「青春不美,死了後悔」的人生哲學,在這種腐朽思想的支配下,便很快成為淫亂思想的俘虜。針對上述大學生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因此,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使廣大學生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可以起到預防犯罪,減少發案的作用。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
安全教育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教育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應與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動相聯系,應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紀校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結合,但安全教育又有其自身特色和特定內容,從安全防範角度講,大學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一)國家安全教育
隨著高校改革開放的深入,境外人員來高校參觀訪問、舉辦講座、講學、留學、科技合作等情況日益增多,使高校的國家安全工作面臨許多新的問題。為提高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使其能正確認識改革開放條件下隱蔽斗爭的新形式和新特點,自覺抵禦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活動。當前應重點抓好「三項教育」,強化「三種意識」。一是抓好《國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提高守法意識。學校要充分利用廣播、校報等宣傳輿論工具,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國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要使每個學生認識到,國家安全是關繫到國家存亡的大事,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和平穩定的建設環境,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每個大學生都有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和義務。二是抓好愛國主義教育,強化責任意識。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要聯系中國近代史,聯系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條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發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強大學生對黨和國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抓好保密教育,強化防範意識。保密工作關繫到黨和國家的安全,關繫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大局。因此,學校要積極開展保密教育,增強大學生敵情觀念和保密意識,使每個大學生在對外交往中能自覺遵守各項保密制度和規定,自覺保守黨和國家的秘密。
(二)網路安全教育
近幾年來,網路經濟迅速發展,進入網路領域的人越來越多,高校學生幾乎人人涉足網路,雖然他們有駕馭網路的技能,但對維護網路安全的法律、法規、條例卻知之甚少,網路安全防範意識相對淡薄。當前,高校校園網路受外來非法侵入現象日益突出,主要表現為黃毒侵入,反動言論侵入,教唆犯罪侵入。針對上述這種情況,目前網路安全教育重點抓好這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網路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提高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學校要通過創辦網路安全主頁,對網路安全的法律、法規、條例進行及時的登載,這樣既方便學生學習網路法律法規知識,同時,也使學生一進入網路首先能感受到網路安全的重要氛圍,在思想上形成一道能抵禦外來反動、邪惡勢力侵蝕的「防火牆」。二是積極開展「呼喚網路文明,凈化網路環境」等宣傳教育活動。大力提倡網上道德,樹立良好網上風氣,擯棄不文明、不道德的網上行為,自覺抵制網上有害信息的侵蝕,倡導文明、健康的網路生活。三是積極開展網上正面宣傳教育活動,用科學的理論佔領網路陣地。要教育大學生不登錄反動網站,不看淫穢及內容低調的網頁,不下載傳播反動及煽動性信息,不在網上發表煽動性言論,對個人電子信箱中接收到的反動信件要自覺刪除,保證不轉發,不投遞。實踐證明,教育學生自覺抵制校園網上的有害信息,是防止校園網路遭受非法侵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三)消防安全教育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招生數量的不斷擴大,校園內人員密度相應增大,消防重點部位不斷增多,消防安全形勢日益嚴峻。當前大學生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識和自救逃生技能,有的學生遇到火災發生時,驚慌失措,不知道如何報警,由於沒有掌握簡單救火常識,往往小火釀成大災;也有的學生在火災發生時,因缺乏自防自救的知識和能力,喪失了逃生的最佳時間,最終被火魔無情地吞噬。針對上述這些問題,如何加強大學生消防安全教育:一是組織大學生學好消防法規,用好消防法規,提高依法治火的觀念。要教育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要嚴格按照消防法的原則和規定辦事,自覺遵守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積極配合學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二是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增強滅火技能和火災發生時逃生、自救、互救本領。學校可採用消防知識講座、舉辦消防運動會、圖片展覽、演示各種滅火器材的使用、常見火災的撲救方法和不同情況下的逃生自救方法,進行模擬消防訓練,讓學生熟悉防火、滅火全過程,從而使他們熟練地掌握「三知」(知防火知識、知滅火知識、知防火制度)、四會(會報警、會使用滅火器材、會撲滅初起火災、會疏散自救)。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減少火災的發生。
(四)防盜竊教育
近幾年來,由於受社會多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宿舍盜竊案件呈上升趨勢,這不僅使學生遭受物質損失,而且直接影響到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針對當前學生宿舍盜竊犯罪上升的特點和原因,學校必須加強大學生安全防範教育,減少宿舍盜竊案件的發生。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學生的治安防範意識。一般來說,防盜工程多注重人防、物防、技防。人防中最重要的是防盜意識的樹立和增強,而防盜意識的確立和增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宣傳教育工作的程度和廣泛性。因此,學校要採取多種宣傳形式,大力宣傳安全防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提高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在思想上築起牢固的安全防線。二是運用典型案例開展防盜竊教育。針對學生宿舍盜竊案件突出的嚴峻現實,通過看錄像、案例分析等形式,積極開展防盜竊教育,增強學生的防盜觀念,自覺落實各項防盜措施,堵塞防盜漏洞。三是建立治安通報制度。以「治安通報欄」或「治安簡報」等形式,及時向學生通報學生宿舍失竊的原因、特點和規律,增強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提高安全防範能力。四是要教育學生自覺遵守學生宿舍安全管理規定,在宿舍內不存放大額現金,不擅自留宿外客,更不能喪失警惕,引狼入室。對形跡可疑的陌生人更應提高警惕,隨時進行詢問,不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五)交通安全教育
當前,大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普遍不強,主要體現在學生交通安全知識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兩個方面。如何有效的防範大學生交通事故的發生,確保交通安全。一是加強交通法規的宣傳教育,提高大學生交通法制觀念。學校要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通過交通法規的宣傳教育,使廣大學生了解在交通活動中,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自覺養成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習慣,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二是積極開展交通安全周或交通安全月活動,從而使廣大學生牢固樹立起「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交通方針。通過交通安全教育,使廣大學生相應地建立五個意識,即紅綠燈意識、停車線意識、斑馬線意識、靠右行意識、路權意識。形成人人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局面。三是加強大學生的心理訓練。心理訓練的目的是提高大學生對交通情況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訓練內容包括注意力、觀察力和應變力,通過訓練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使行車、走路集中精力,注意觀察,遇到緊急情況下,可以作出迅速處理,從而遏制交通事故發生。
(六)安全規章制度教育
近幾年來,各高校按照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結合學校的具體實際,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規章制度。如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網路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校園治安管理制度等等。實踐證明,這些安全規章制度在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保障學生的安全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於大學生的道德水準、思想覺悟、價值觀念、自律意識千差萬別,一些學生在學習、生活、教學實習、社會實踐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造成個人或他人利益受到侵害。出現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學生對學校安全規章制度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無所知;也有一些學生無視學校安全規章制度,有章不循,違反操作的結果。因此,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安全規章制度的教育,提高學生遵章守紀的自覺性。一是學校要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學校各項安全規章制度,使廣大學生充分了解安全規章制度的內容和要求,不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逐步養成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要通過對安全規章制度考試、知識競賽等形式,加深學生對安全規章制度的認識。要使學生認識到安全規章制度是多少年來實踐經驗的總結,有些是總結事故教訓,用血的代價換來的。如果為了自己省點力、省點事而違反安全規章制度,那就是對國家不負責任,對社會不負責任,對人民的生命財產不負責任,對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幸福不負責任。從而使學生懂得學校安全規章制度是同校園安全與個人安全密切相關,增強遵章守紀的自覺性。二是抓好典型事故案例教育。組織學生對本校或兄弟院校的典型事故案例進行討論和剖析,使廣大學生達成「遵章平安,違章出事」的共識,提高學生安全保護意識,自覺抵制違反安全規章制度行為。三是嚴格執行安全規章制度,認真查處各類違紀事件。學校對違章違紀的學生要進行公開曝光,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遷就,使違章人員及周圍學生都受到教育,以促進規章制度的落實。
(七)心理安全教育
隨著高教體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學校對學生的培養全面引入競爭機制,必然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等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使之感到心理有壓力,表現為各種心理上的不適。諸如:焦慮、強迫、恐怖、抑鬱、冷漠、固執、消沉、暴躁等等,情緒色彩十分強烈,如不加以積極疏導,極有可能導致各類安全問題。近幾年來發生在學生中的自殺、打架斗毆、偷盜等行為,多數是由心理問題引起的。因此,學校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態。一是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引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保障學生安全的內在原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絕心理性安全事故的發生。學校對學生心理安全教育應採取普遍教育和個別疏導相結合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人際關系和諧教育、環境適應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衛生知識教育、挫折應對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內容。這對優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預防心理疾病,促進人格全面發展與完善,有著十分重要作用。二是要把安全教育與心理咨詢結合起來,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做好安全防範教育。學校要通過開設心理門診、心理信箱、心理熱線電話等形式,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及時幫助咨詢對象,減輕他們內心的緊張與壓抑。同時,通過心理咨詢對違紀行為或思想上有輕生苗頭的學生進行及時疏導和教育,使學生在輕松氛圍下,認識自己的錯誤,以達到心悅誠服,使教育真正發揮震撼心靈的力量和感化學生心靈的作用,使學生安全教育邁上新的台階。
(八)自我保護教育
大學生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往往容易受到來自社會和內部的侵害,而當面臨侵害威脅時,又不能有效的保護自己,顯得很懦弱。因此,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教育,提高學生自我防衛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如何加強大學生自我保護教育,一是要對大學生進行有關自我保護內容的法律知識教育,並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要教育學生在遇到不法侵害的威脅時,應及時向公安保衛部門報警,以求得他們的幫助。在遇到搶劫、強奸、行凶、殺人等不法侵害時,應大膽採取正當防衛來保護自己和他人。我國法律規定,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當遭到不法侵害後,要教育學生應按照法律程序,依靠執法部門來處理,不能「私下了結」或「私設公堂」來處理。否則,就會出現先受害後違法,甚至犯罪的結局。二是教育學生邪不壓正。在受到不法侵害時,要教育學生臨危不懼,不可驚慌失措,必須看到「做賊心虛」是一切不法侵害人的共同特點。要大義凜然,以正壓邪,從氣勢上壓倒他,迫使不法侵害人停止侵害行為,進而將其抓獲。如果不能抓獲時,應記住不法侵害人的體型特徵,為公安部門破案提供重要線索。對於體能較弱的學生,特別是女生,要引導他們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不能「硬拼」,一定要沉著機智,善於動腦,巧於周旋,學會「智斗」,用自己的智慧來贏得呼救及報案機會。
三、大學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措施
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此,我們應採取以下幾個方面的途徑和措施。
(一)切實提高對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目前,大學生安全教育還處於宣傳教育階段,遠未達到有計劃、有目標、規范化教育的層次,但安全教育決不是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安全教育是維護大學生安全的一項基礎教育,是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終是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發生學生安全事故,不僅僅是個別學生受到傷害的問題,還會牽動學生家長,波及其他學生的情緒,影響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甚至還會影響到局部地區的社會穩定。因此,我們要把做好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到能否營造優良育人環境;能否維護校園和社會的穩定;能否實現高校的教育培養目標這一高度來認識,時刻把學生安全教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學校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實現全員、全面、全過程教育。全員教育即學校各級要加強教職工安全知識培訓,組織廣大教職工系統地學習、掌握安全知識,只有教職工具備了安全知識,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否則,難以向學生普及安全常識。在教學上,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在有關課程和教學環節中由任課老師結合課程內容實施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如在計算機課程中講授有關計算機安全、網路安全方面的內容;在化學、物理等實驗課講授有關防火防爆方面的內容;在信息工程課程中講授信息安全、系統安全等內容。在日常教育管理以及各種服務工作中,都必須結合安全方面的內容,適時的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從而形成對安全工作重要性的共識和公眾輿論,以利於安全教育與教學活動、課外實踐以及管理和服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安全教育得到廣泛而充分的重視。全面教育即安全教育不但要使學生掌握一般的國家安全,網路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防盜安全等方面常識,也要教育學生遵紀守法,提高警惕,加強防範,珍愛生命,熱愛生活,使安全教育真正融入德、智、體全面教育之中。全程教育即要求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安全教育要始終貫穿於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全過程中,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恆,使學生安全地渡過大學生活時期。
(二)安全教育要突出重點,注重教育效果
加強學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開,更要有重點的進行,做到點面結合,以點帶面。一是抓重點人的安全教育。如對經常違反校紀校規的學生,要進行重點教育,防止因嚴重違反校紀校規造成安全事故。要做好這項工作,不能滿足於形式,更不能只往下灌輸,而要講效果,要能打動人心,讓受教育者內心接受,做到入耳、入腦、入心。二是抓重點場所的安全教育。如對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實驗室,要教育學生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程,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又如在人群集中的活動場所,應教育學生文明禮貌,服從指揮,並注重觀察場所周圍環境和安全通道,避免發生安全事故。三是抓重點時期的安全教育。重點時期是指易發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時期,在高校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時期的安全教育:一要加強新生入學時的安全教育。新生剛跨入大學校門時,由於對校園及周邊環境情況不熟悉,缺乏安全防範知識,不懂得如何自我保護,最容易發生各類安全事故。因此,切實加強新生入學安全教育,增強新生的自我防範意識,這對於他們以後的大學生活,乃至以後人生道路上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二要加強節假日期間安全教育。節假日期間學生思想容易放鬆,易發生財物被盜、火災、食物中毒、溺水、車禍等事故。因而在此期間特別要強調安全問題,防止各類事故發生。三要加強學生外出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生離校之前的安全教育。由於這部分學生外出實習、社會實踐以及畢業生外出找工作單位,脫離了學校管理人員的視線,如果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遇事考慮不周,也易發生各類事件。因此,學校切實加強重點時期的安全教育,防止各類事件的發生。
(三)編寫大學生安全教育教材,開設安全教育課程
目前,全國高校至今還沒有一門較完整的綜合性的安全教育課程,更沒有合適的教材適合於安全教育。近年來,大學生安全教育主要渠道是報紙、電視、廣播、安全知識講座以及上級有關文件、通知精神等。當然,這些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畢竟是有局限性的,其深度和系統性也受到限制。因此,為了使高校學生安全教育逐步走向規范化、系統化和科學化的軌道,首先要編寫集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於一體的安全教育教材,這是對於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必備條件。如果沒有統一編寫安全教育教材,而是授課人信口講授,那麼,這樣的安全教育既缺乏教育的系統性,又缺乏教育的嚴密邏輯性。因此,必須盡快地編寫出具有以思想教育為基礎,法制教育為依據,典型案例為襯托,防火、防盜、防事故為主要內容的安全教育教材,以提高授課的系統性、條理性和邏輯性。其次,學校應將安全教育納入正規的教學管理中,列入教學計劃,保證一定的授課時間。但應指出的是,大學生安全教育授課時間不能局限於新生進校時間,應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每年適當安排一定的課時進行,使安全教育始終貫穿於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收到較好的效果。
㈤ 談談我國平台化模式建設中,如何加強電子政務網路安全系統的建設
答:網路安全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該區電子政務網網路安全體系建設應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統一標准、相互配套」的原則進行,採用先進的「平台化」建設思想,避免重復投入、重復建設,充分考慮整體和局部的利益,堅持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相結合
任何網路的安全都不單靠先進的安全技術或安全產品來實現的,必須結合管理。尤其是當前我國發生的網路安全問題中,管理問題占相當大的比例。因此,在建立網路安全技術設施體系的同時,必須建立相應的制度和管理體系,才能保證網路持續和整體的安全
答:如何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的安全建設
(1) 安全保障為先
安全是應用的保障。在電子政務建設之初,有關部門就應該考慮電子政務安全體系建設。不管是構架在政務內網還是在政務外網的電子政務平台,都必須把安全保障作為首要任務。事實上,沒有絕對安全的網路,因此,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是需要所有電子政務建設者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現階段,有些人片面地認為電子政務平台構架在政務內網就絕對安全,這樣的極端認識造成目前一些內網建設出現不分級保護、簡單口令或低級技術的軟盤登陸、不設防的網路構架、無任何管理制度等問題,給電子政務的安全帶來隱患。
而構架於互聯網的電子政務建設,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更大的風險,這也給電子政務建設帶來了挑戰和考驗,因此在安全上不能有絲毫鬆懈,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必須有更高的標准和要求
(2) 根據需求做好安全保障
電子政務安全體系建設必須從實際出發,做到適度安全,通過綜合防範、構建有效的安全體系,使電子政務既安全又實用才是其目的所在
(3)全方位構建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
電子政務建設如果沒有完備的安全保障體系,將舉步維艱
1), 網路構架的安全。政務內網和外網建設都必須嚴格按照國務院文件要求,按內外網物理隔離的方式進行建設。同時,網路安全設備合理劃分、限級訪問、軟硬體安全防範、信息安全傳輸策略等都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礎。玉林市通過對安全等級和安全域的劃分,對不同等級信息系統和安全域的安全保護採取管理與技術相結合的手段,實現了適度的安全保障,提高了信息系統的整體防禦能力
2), 信息分級管理與防護。在電子政務建設中,必須高度重視信息安全。但是一味地強調安全,從而忽視對政府信息資源的充分公開,必然對電子政務的應用造成許多人為的障礙,電子政務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同樣,不能因為片面強調安全,而把所有應用系統建設在內網上,使一些可以公開的公眾數據封閉在內網,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實際上,不同的電子政務系統,對於信息安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玉林市電子政務建設在風險分析的前提下合理定級,對信息進行分域防控和分級防護。在分域防控方面,將信息分為公開信息處理區和敏感信息處理區,根據其不同特點分別進行防護;在分級防護方面,將信息分為完全公開、內部公開和部分授權三類,採取不同的安全措施,合理有效地保障了信息安全
3), 完善網路安全基礎設施。網路安全基礎設施,是為信息系統應用主體和網路安全執法主體提供網路安全公共服務和支撐的一種社會基礎設施。目前我國網路安全基礎設施的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如網路監控中心、安全產品評測中心、網路安全應急響應中心、計算機病毒防治中心、系統災難恢復中心、電子交易安全證書授權中心、密鑰監管中心等網路安全基礎設施尚未建設完全。目前,部分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只能依靠口令和軟盤登陸,帶來了重大安全隱患。玉林市電子政務則建立了有效的身份認證、數字簽名、授權管理、責任認定機制,並通過用戶分級授權保證等級保護的分類實施,保證了系統使用的靈活性。同時,玉林市加強了信息安全監察,如統一威脅管理系統、入侵檢測系統、防篡改系統等,健全了電子政務應急響應和災備建設,通過制度和技術手段,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4), 從管理體制上落實安全責任制。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是電子政務安全建設的保障。但技術不是萬能的,技術與管理的並重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必須健全網路安全的法律法規,強化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的法制管理。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的操作者都必須提高自身素質,因為內部人員是否對網路進行惡意操作和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網路安全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網路的安全等級系數和防護能力。要落實各項安全保障制度,如所有信息的定密制度(為信息的公開提供可行性依據)、網路區域的有限劃分制度(劃分不同的網路區域,針對不同的安全級別制定不同的安全策略,採用不同的網路安全設備)、完善的內部監控與審核制度、公鑰(私鑰)管理體系、災難響應及應急處理制度等等。此外,還應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執法。玉林市在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由市信息辦會同公安、保密等部門對該市的電子政務系統進行了安全等級評估和風險評估,並制定了電子政務應急預案。
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隨著安全攻擊和防範技術的發展,電子政務的安全保障措施也要因時因勢分階段調整,這樣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㈥ 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簡介
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以下簡稱骨幹直聯點)作為國家重要通信樞紐,主要用於匯聚和疏通區域乃至全國網間通信流量,是我國互聯網網間互聯架構的頂層關鍵環節。建設好、管理好、利用好骨幹直聯點,關繫到我國互聯網網路安全、網路效率、產業布局及發展。面對當前我國互聯網迅迅尺猛發展,網路數據快速增長,網路流量、流向及其產業布局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除現有北京、上海、廣州三個骨幹直聯點外,在成都、武漢、西安、沈陽、南京、重慶、鄭州增設七個新的骨幹直聯點,有利於改善我國互聯網路性能,推動互聯網產業向中西部聚集,是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能推動行業發展又能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國家中心工作的重要舉措。
這次增設七個國家級的骨幹直聯點,使直聯點由原來的三個增加到十個,不僅數量上有大幅的增加,而且優化了整個互聯網的布局,減少了廣大的中西部地區互聯網流量的長途繞轉。過去中西部的互聯網流量需要到北京、上海和廣州進行轉接,這次增設直聯點能大量減少繞轉,有利於提高網間流量疏通能力,提高網路安全性能,提升我國互聯網間的通信質量,有利於推動雲計算、數據中心以及各種互聯網信源向廣大中西部地區的聚集,優化我國互聯網產業的布局,加快中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這也是我們通信業服務國家戰略、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相結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遵循網路規模經濟規律,緊緊圍繞構建面向未來的安全高效、相互支撐、互為一體的互聯網網間互聯架構,強化科學規劃,強化標准規范,強化依法管理,強化統籌協調,積極穩妥,規范有序地做好新增點設立工作,為維護我國互聯網持續健康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促進信息消費,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作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原則
需求牽引。從改善網路性能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出發,統籌部署、分步實施,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採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充分發揮骨幹直聯點的主渠道作用,推進安全高效互聯進程;借鑒現有骨幹直聯點運行管理經驗,發揮後發優勢,不斷提升骨幹直聯點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改革創新。既要尊重互聯網全程全網特性,維護網路統一性、完整性、先進性,也要轉換觀念,簡政放權,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地方作用;要適應經濟社會和互聯網產業發展需求,把改革創新貫穿在新增點建設、管理和利用各關鍵環節,突出監督管理、服務模式創新。
統籌配套。准確把握影響新增點設立關鍵問題,統籌市場和政府、部省兩級監管、建設和維護、當前和未來等諸多關系,找準定位,在充分調查、預測評估基礎上,著重做好頂層設計;按照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營要求,做好網間通信質量監測、應急保障、安全運行維護保護及管理、網路信息安全等配套系統建設和維護管理,突出同步配套、整體協同推進。
安全穩妥。強化安全意識,將網路運行安全置於首位,切實做好設立方案設計,加強新增點安全評測、風險評估,把安全管理要求落實新增點設立的各個環節,做好安全保護、攻擊防護和應急保障,突出統籌部署、規范有序推進;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做好相關方案論證、驗收等工作,強化安全責任和考核,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狠抓安全管理,確保網路安全萬無一失。
(三)主要目標
總體目標。新增點高效穩定運行,互聯帶寬擴容及時,網裂兄間通信安全暢通,各骨幹直聯點之間相互支撐、均衡協調、互為一體的全國互聯網間通信格局基本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骨幹直聯點管理配套政策法規、管理手段、標准體系基本建立;長距離繞行迂迴和非法第三方轉接基本消除,網間通信質量基本達到國際水平;雲計算、數據中心、內容服務等互聯網產業呈現集群規模化發展態勢,新增點所在地區互聯網產業聚集能力、規模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
近期目標。未來1到2年,完成新增七個骨幹直聯點的設立工作並投入運行;完成總共不少於700G的骨幹網畝源高間互聯,基本消除網間通信質量障礙;骨幹網路節點升級改造全面完成,相關網間通信質量監測、應急保障、安全運行維護及保護、網路信息安全等配套系統完成建設並投入運行;相關配套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管理流程順暢,基本滿足新增點安全平穩運行需要。
具體任務
(一)盡快出台新增點鼓勵扶持政策。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要盡快向地方黨委、政府匯報,積極爭取並落實好地方鼓勵扶持政策,在本意見下發後30日內出台當地新增點的扶持政策並報部。扶持政策應突出保障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及網間通信質量監測、應急保障、安全運行維護及保護、網路信息安全等配套管理系統建設和日常運行維護所需資金、場地、人員等,確保新增點設立順利和未來安全高效運行;應重點鼓勵互聯單位在新增點互聯並提高互聯帶寬規模,提高新增點網間流量疏通能力和樞紐地位;應鼓勵相關互聯單位加快網路節點升級改造、傳輸線路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調動相關各方參與新增點設立的積極性;要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注意對各互聯單位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發揮好政策引導作用。
(二)及時簽訂新增點互聯協議。各互聯單位應抓緊協商,應在本意見下發後20日內向另一互聯方提出各新增點互聯需求,並在本意見下發後60日內形成互聯協議和具體實施方案。各互聯單位提出的互聯需求、互聯協議應及時報部並抄送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備案。在規定時間內互聯雙方未能達成協議的,部將會同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依法開展督促協調,確保各新增點實施進程。協調確定後的協議和方案,相關互聯單位應抓緊組織實施。在互聯協議和方案協商過程中,各互聯單位要參照流量疏通區域劃分(見附件)以及區域優先、全網疏通的功能定位,立足當地網路條件和周邊網路調整進程以及相關產業未來三年發展需要,統籌規劃,明確互聯帶寬、直聯方式和時間節點,突出互聯協議和方案的前瞻性、可操作性。
(三)抓緊制訂新增點設立方案。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應牽頭組織各互聯單位當地分支機構,在本意見下發後60日內,研究提出新增點工程實施方案並報部。在方案制訂過程中,各地通信管理局應按照確保安全、協調配套、適度超前、厲行節約的原則,統籌謀劃,科學設計;要准確把握集中組網、分散組網技術及其管理特性,根據自身條件和管理方式,合理選擇組網方式;要保障配套管理系統符合相關介面規范要求,能接入部互聯網互聯互通監測中心系統;要結合自身條件以及未來三年電信監管需求,因地制宜,明確具體任務、投資預算、時間進度和相關責任人等,著力提高設立方案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調性。對地方通信管理局提出的新增點設立方案和組網方式,相關互聯單位要予以支持並認真組織實施。
(四)切實抓好新增點工程建設。各相關單位要分工協作,各負其責,協同推進工程建設。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要牽頭組織協調,加強日常監督管理,督促各互聯雙方做好具體工程建設、日常運行維護工作。相關互聯單位作為直聯點建設工程的實施主體,要著眼未來三年做好各新增點直聯工程以及延伸到本網內配套管理系統工程的建設,嚴格執行工程項目建設相關管理規定,鼓勵利舊,避免重復投資、重復建設,做好項目安排、工程預算,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對延誤工程項目進度、工程質量存在問題的,電信監管部門要及時督促通報,必要時要依法追究具體負責人責任。
(五)做好新增點測試、試運行和聯合調試。工程建設網路條件較為完善的新增點,應在本意見下發後6個月內開通互聯鏈路;網路條件仍待完善的新增點,應根據各互聯單位網路條件按照分類處理、抓緊完善、分步實施原則盡早開通互聯鏈路。各新增點流量疏通應按照就近、高效、易於實現原則,先本地後逐步擴大到區域,並在本意見下發12個月內達到規劃目標。新增各點功能測試、試運行由當地通信管理局牽頭組織,相關單位應積極配合,試運行時間不得少於2個月;各新增點統一聯合調試由部統一組織,各互聯單位應積極參與,並根據測試情況不斷優化調整互聯架構,爭取在一年內形成負載合理、利用均衡、相互備份的骨幹網間直聯架構;具體測試標准及方法由部組織制定。
(六)做好骨幹直聯點運行維護。各互聯單位應按照部相關規定,落實網間運行維護責任,定期協同分析網間通信質量,建立網間通信障礙處理制度;網間通信出現障礙的,互聯雙方應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時組織互聯帶寬擴容;出現互聯帶寬擴容爭議要及時向電信監管部門反映,由電信監管部門依照程序協調和處理互聯爭議;對電信監管部門提出的協調處理意見,相關互聯單位應認真執行。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要加強對新增點管理,督促相關互聯單位落實部有關重要電信設施安全保護和網路防護的政策法規和標准要求,切實維護骨幹新增點安全運行。
(七)發揮骨幹直聯點的輻射帶動作用。骨幹直聯點具有快速疏通流量、信息高效通達的網路優勢,有利於雲計算、數據中心、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等互聯網產業和視頻、游戲、動漫等文化產業聚集發展。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應加強新增點對當地ICT產業發展輻射帶動作用的宣傳工作,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積極獻言獻策,結合本地區位優勢,推動互聯網產業集群規模化發展;應按照有利於加快當地互聯網產業發展進程的要求,積極探索骨幹直聯點利用的新方式、新方法、新途徑,把設立新增點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從行業發展大局出發,強化社會責任,積極做好新增點設立工作。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應牽頭組織各互聯單位當地分支機構成立專門的工作組,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精心組織,科學謀劃,分工協調,著力推進,爭取當地新增點早日設立並投入運行。各互聯單位總部要成立專門工作組,指定專門部門組織協調相關分支機構,服從電信監管部門的管理,理順內部管理流程,進一步增強和完善相關省級分支機構的權利、責任和義務,積極做好新增點設立相關工作。各相關單位應盡快明確本單位新增點設立具體措施、工作任務、具體時間節點和責任人,並在本意見下發後一周內報部。
(二)落實配套管理要求。各相關單位要把握設立骨幹直聯點的技術特性,落實新增點相關配套管理要求。在新增點骨幹直聯路由宣告方式要繼續按照現有骨幹直聯點方式執行,備份路由由各互聯單位在現有骨幹直聯點中就近選擇;經營性互聯單位必須兩兩互聯;各互聯單位互聯帶寬規模不得低於規劃疏通區域內當前網間忙時流量所需帶寬,且當地主導經營性互聯單位互聯帶寬最低不得少於50G;對非經營性互聯單位提出互聯要求,經營性互聯單位必須予以配合;新增點試運行和正常運行期間,網間結算政策與京滬穗保持一致;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教育網間為對等互聯互不結算,其他互聯單位與上述單位互聯結算,本著公平公正、非歧視性原則,由雙方按相關規定協商確定,未來如有調整按調整後的政策執行。
(三)依法開展監管。相關通信管理局要嚴格依據《公用電信網間互聯管理規定》、《互聯網骨幹網網間通信質量監督管理辦法》、《電信網間互聯爭議處理辦法》等相關規章、政策及配套管理要求開展監管,要及時化解骨幹直聯點設立、互聯帶寬擴容爭議,依法處置違規行為;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監管方式,提升互聯監管公信力和執行力;相關互聯單位要依法開展網間互聯設施建設,及時做好互聯帶寬擴容,自覺維護網間互聯秩序,確保網間互聯安全暢通。
(四)強化協同協作。對現有京、滬、穗三個骨幹直聯點,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要比照本意見加強管理,借鑒新增點設立經驗,積極爭取地方政策支持,抓緊完善相關配套監測管理系統。在新增點測試、試運行和聯合調試過程中,各通信管理局應積極協助做好相關工作,加強對本地互聯網網間通信質量監測,如果出現異常或網間通信質量長期難以得到改善的,應及時向部反映,部將組織專家全面分析,並通知相關互聯單位不斷優化網間流量、流向,確保全國所有地區互聯網網間通信質量同步改善。
(五)建立工作機制。為了確保新增點設立工作平穩順利推進,部將在本意見下發之日起至各新增點投入正式運行期間,建立骨幹直聯點信息通報制度、重大問題協調解決機制和工作人員聯絡制度,反映各新增點設立進展情況、交流經驗,及時編寫信息通報,協調處理新增點建設中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指導、督促相關單位加快直聯點設立進程,出現重大問題及時報告並組織專家論證解決。各相關單位要加強溝通協調,及時向部上報相關材料,及時反映新增點設立進展情況、存在的問題,交流新增點設立的好經驗、好做法,協同做好新增點設立工作。
開設歷程
武漢節點2014年8月29日正式開通,初期開通246G,互聯能力990G。
鄭州節點2014年8月21日試運行,初期170G,當前350G(2016年11月)
2014年8月28日,西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2017年06月06日零時,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
2017年06月16日,貴陽·貴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正式開通
福州節點於2017年6月試運行,8月18日正式開通。具備雙向800G網間互聯能力,建設帶寬位居10個新增直聯點首位。
2020年1月,內蒙古呼和浩特獲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2021年1月1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獲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2021年5月,太原設立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獲批。
2021年11月,濟南、青島設立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2022年5月5日,南昌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省長葉建春出席開通儀式並點擊開通。
2022年5月,工信部批復同意在長沙設立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