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
我國Internet的發展,經歷了1994年開始的科研教育上網,1996年的百姓上網,到1999年的政府上網,2000年的企業上網。它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按其應用性質來分,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986~1993為第一個階段,是電子郵件使用階段;1994~1995為第二個階段,是教育科研應用階段;1996~1997為第三階段,是商業應用階段;1998~2000為第四階段,是普及階段。按時間順序來分可分為三個歷史時期:第一階段為萌芽時期,第二階段是初創時期,第三、第四階段為發展時期。其中,第三階段為低速發展時期,第四階段為高速發展時期。
一、電子郵件使用階段:1986~1993
這一階段是從1986年到1993年底,它又分為兩個小過渡階段,即直接利用國外Internet階段和國外為中國代理網點階段。
1.直接利用國外的Internet階段:我國最早使用Internet是從1986年開始的。當時國內的一些科研單位,通過長途電話撥號到歐洲的一些國家進行聯機資料庫檢索。不久,通過撥號上網與這些國家的Internet聯系,進行E-mail通信。1988年,清華大學校園網通過X.25網與加拿大UBC大學聯接,開通了電子郵件應用。與此同時,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DECNET成為西歐中心DECNET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聯網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1989年5月,中國研究網(CRN)也通過X.25試驗網實現了與德國研究網(DFN)的互聯。
2.國外網點代理階段:從1990年開始,利用歐洲國家的計算機作為網點,在X.25網與Internet之間進行轉接,我國CNPAC科技用戶實現了與Internet用戶的E-mail通信。10月注冊登記了我國的頂級域名CN,並且從此開通了使用中國頂級域名CN的國際電子郵件服務。由於當時中國還未能正式聯入Internet,所以委託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運行CN域名伺服器。1991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DECNET協議,以X.25方式聯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實驗室,開通了電子郵件通信。1993年3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開通了一條64Kbps國際數據信息線路,聯接中科院高能所和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運行DECNET協議,這時還不能提供完全的Internet功能,但經SLAC中心的轉接,可以與Internet進行E-mail通信。有了這條專線後,通信能力大大提高,通信費用大為降低,促進了Internet的部分功能在中國的應用。
3.互聯網路建設開始啟動:早在1989年9月,原國家計委就組織對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NCFC)工程招標。經過3年的建設到1992年,NCFC工程的院校網,即中科院院網(CASNET),連接了中關村地區30多個研究所及中科院院部,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北京大學校園網(PUNET)全部完成建設,1993年8月國家啟動金橋工程前期建設。
二、教育科研應用階段:1994~1995
這一階段已正式與Internet聯接,能夠提供Internet的全部功能和服務。主要是為教育和科研服務。
1.正式接入Internet:1994年4月20日通過美國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開通了一條64K國際專線,通過TCP/IP聯接實現了與Internet全部功能的對接。從此,我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有Internet的國家。1994年5月15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了國內第一個Web伺服器,推出第一套網頁。到此為止,中國的Internet建設事業還只是在北京地區的高校和科研單位中點點滴滴地邊使用、邊建設、邊發展,還沒有向外輻射發展。1995年3月是Internet建設事業從北京向外輻射發展的時期。當時中科院完成了上海、合肥、武漢、南京4個分院的聯接,邁出了Internet向全國擴展的第一步。
2.四大網路的產生和發展
(1)CSTNET(中國科學技術網)的產生和發展:1995年4月,中科院啟動了京外單位聯網工程,也就是「百所聯網工程」。它聯接了全國12個分院,100多個研究所,用戶超過1萬人。CSTNET成為中科院的主幹網,在中國科研領域發揮了重大作用。
(2)CERNET(中國教育和科研網)的產生和發展:1993年12月開始立項,1995年12月實現與Internet連接。網路分成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三級。除了清華大學的網路中心及北京大學外,還包括上海、南京、廣州、武漢、西安、成都和沈陽等八大城市10所大學,分別用DDN在線相互聯通,構成CERNET的10個骨幹結點,進而推進「百校聯網」計劃。CRENET的服務對象包括全國1000多所大學,300多萬教師、研究生和在校生,還有4萬所中學的550萬名師生和16萬所小學的1�2億師生。
(3)CHINANET(中國公用計算機網)的產生和發展:CHINANET是郵電部門經營管理的中國公用Internet網,是中國Internet骨幹網。1994年9月開始啟動建設。用戶可以通過CHINANET的靈活接入方式,方便地接入全球Internet。它已經覆蓋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多個城市的接入網已經建成。1995年6月完成一期工程並正式向用戶提供服務。全國各地用戶可通過公用電話網、中國公用分組交換數據網、中國數字數據網等線路以電話撥號入網,通過幀中繼入網、專線入網等方式聯接,接受Internet服務。
(4)CHINAGBN(中國金橋信息網)的產生和發展:1996年9月6日正式宣布開通並提供服務是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服務對象的側重點是公司、企業,主要提供專線集團用戶的接入服務和個人用戶的單點上網服務。
三、商業應用階段:1996~1997
1.四大網路全面開通並全面提供Internet服務:1996年1月,中國公用計算機網(CHINANET)全國骨幹網建成正式開通,全國范圍內的公用計算機互聯網開始提供服務。CHINANET作為商用網向社會公眾提供Internet服務,標志著中國Internet的發展進入商用階段。從此,Internet這一新生事物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如一股狂飆風席捲中國大地。CHINANET在全國范圍內熱火朝天地建設骨幹網,陸續在各大城市開通業務。1996年9月,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聯入美國的256K專線正式開通,又為Internet商業服務注入了新的力量。同年11月,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開通2M國際信道。12月,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169網)開始全面啟動,廣東視聆通、天府熱線、上海熱線作為首批站點正式開通。同時,全國各地的ISP也如雨後春筍般地蓬勃興起。據統計,在1996年底,中國的Internet用戶已達15萬,接入網路的計算機達5萬多台,僅在北京地區就有30多家ISP開始營業,如中網、東方網景、瀛海威等,它們的規模甚至超過了官方相應的機構,成為推動中國Internet發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NCFC、CHINANET、CERNET、CHINAGBN這四大網路的開通,使中國Internet的主幹網初具規模。
2.管理進入專業化:1996年1月,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同年2月11日,國務院發布第195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管理暫行規定》。1997年5月30日,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中國互聯網路域名注冊暫行管理辦法》,授權中科院組建和管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授權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路中心與CNNIC簽約並管理二級域名.e.cn。1997年6月3日,中科院組建了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行使國家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職責。同日,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全面成立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工作委員會。
3.商業應用:1997年11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一次《中國Internet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據該報告統計,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我國上網計算機29�9萬台,上網用戶62萬人,CN下注冊的域名4066個,WWW站點1500個,國際出口帶寬18�64Mbps。四大網路大力發展了各自的下屬網路和用戶。其中,中國教育和科研網在國內聯接了300多個大學的校園網,每天上網的用戶人數超過15萬。中國科學技術網已經聯接了中科院所屬的大部分科研院所及30多個勘察部門的網路;已有200多個接入網路連接1萬多台計算機。中國公用計算機網已覆蓋了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並在200多個城市設有節點。中國金橋信息網也在全國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了70多個節點。
四、快速發展階段:1998~2000
在這一階段我國的Internet沿著兩個方向迅速發展,一是商業網路迅速發展,二是政府上網工程和企業上網工程開始啟動。
1.商業網路發展迅猛:1998年2月,我國直接接入互聯網路的計算機有6�4萬台,撥號接入互聯網路的計算機達34萬台,接入網路的總數已過1000個,使用互聯網路的用戶已超過80萬。到1998年6月30日,上網計算機總台數為54�2萬台,上網用戶為117�5萬人,CN下注冊的域名為9415個,WWW站點為3700個,國際出口帶寬為84�64Mbps。半年之後,1999年1月,上網的計算機台數為74�7萬台,增長40%,上網用戶數為210萬人,增長達80%,CN下注冊的域名數為18396個,增長96%,WWW站點為5300個,增長43%,國際出口帶寬為143M256K,增長58%。
2.政府上網工程開始啟動:1999年1月22日,「政府上網年」的第一幕正式拉開,由原國家經貿委信息中心和中國電信共同主辦,聯合48個部委和國務院直屬機構共同發起的「政府上網工程」正式啟動。其目的在於推動各級政府部門將公眾信息資源及其應用系統上網,全面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同年6月,外交部、科技部、文化部、建設部、農業部、信息產業部等前期上網的政府網址聯合進行了網上演示,隨著演示的成功立即掀起了政府上網高潮。發起單位從原來的48家增加到57家,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務院辦公廳、國防科工委等單位也加入了發起單位行列。在同一時間,也有34個部委辦的政府網站正式開通,並且還有一些行業信息網站以及各省、地市的政府網站也陸續開通。在1999年裡,有60%以上的部委、辦、局和各級政府部門在163、169網上建立起正式網站。到2000年時,80%以上的各級政府及各個部門在網上建有正式站點,並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應用項目。
㈡ 信息安全經歷了哪三個發展階段
通信保密階段、信息安全階段、信息保障階段這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5年以前,以通信保密和依照TCSEC的計算機安全標准開展計算機的安全工作,其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政府保密機構和軍事機構。
第二階段:在原有基礎上,1995年開始,以北京天融信網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啟明星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江南科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網威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清華德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復旦光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從事信息化安全企業的誕生為標志的創業發展階段,主要從事計算機與互聯網的網路安全。
從1999年起,將信息安全的工作重點逐步轉移到銀行與電信信息化安全建設上。
2000年我國第一個行業性質的《銀行計算機系統安全技術規范》出台,為我國信息化安全建設奠定了基礎和樹立了示範。
這個時期主要提供的是隔離、防護、檢測、監控、過濾等中心的區域網安全服務技術與產品,其主要面對病毒、黑客和非法入侵等威脅。到2001年,一時間全國成立1300多家從事信息化安全的企業。
第三階段:以2002年成立中國信息產業商會信息安全產業分會為標志的有序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不僅從事互聯網的信息與網路安全,而且開始對國家基礎設施信息化安全開展工作,產生了許多自有知識產權的信息與網路安全產品。
㈢ 計算機網路安全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網路安全知識競答題
1. 使網路伺服器中充斥著大量要求回復的信息,消耗帶寬,導致網路或系統停止正常服務,這屬於什麼攻擊類型?
答案:A、拒絕服務
2. 為了防禦網路監聽,最常用的方法是什麼?
答案:B、信息加密
3. 向有限的空間輸入超長的字元串是哪一種攻擊手段?
答案:A、緩沖區溢出
4. 主要用於加解密機制的協議是什麼?
答案:D、SSL
5. 用戶收到了一封可疑的電子郵件,要求用戶提供銀行賬戶及密碼,這是屬於何種攻擊手段?
答案:B、釣魚攻擊
6. Windows NT 和Windows 2000系統能設置為在幾次無效登錄後鎖定賬號,這可以防止什麼?
答案:B、暴力攻擊
7. 在以下認證方式中,最常用的認證方式是什麼?
答案:A基於賬戶名/口令認證
8. 以下哪項不屬於防止口令猜測的措施?
答案:B、確保口令不在終端上再現
9. 下列不屬於系統安全的技術是什麼?
答案:B、加密狗
10. 抵禦電子郵箱入侵措施中,不正確的是什麼?
答案:D、自己做伺服器
11. 不屬於常見的危險密碼是什麼?
答案:D、10位的綜合型密碼
12. 不屬於計算機病毒防治的策略的是什麼?
答案:D、整理磁碟
13. 針對數據包過濾和應用網關技術存在的缺點而引入的防火牆技術,這是什麼防火牆的特點?
答案:D、代理服務型
14. 在每天下午5點使用計算機結束時斷開終端的連接屬於什麼?
答案:A、外部終端的物理安全
15. 2003年上半年發生的較有影響的計算機及網路病毒是什麼?
答案:B、SQL殺手蠕蟲
16. SQL 殺手蠕蟲病毒發作的特徵是什麼?
答案:A、大量消耗網路帶寬
17. 當今IT 的發展與安全投入,安全意識和安全手段之間形成什麼?
答案:B、安全風險缺口
18. 我國的計算機年犯罪率的增長是多少?
答案:C、60%
19. 信息安全風險缺口是指什麼?
答案:A、IT 的發展與安全投入,安全意識和安全手段的不平衡
20. 信息網路安全的第一個時代是什麼時候?
答案:九十年代中葉前
21. 信息網路安全的第三個時代是什麼?
答案:A、主機時代, 專網時代, 多網合一時代
22. 信息網路安全的第二個時代是什麼?
答案:A、專網時代
23. 網路安全在多網合一時代的脆弱性體現在哪裡?
答案:C、管理的脆弱性
24. 人對網路的依賴性最高的時代是什麼?
答案:C、多網合一時代
25. 網路攻擊與防禦處於不對稱狀態是因為什麼?
答案:C、網路軟,硬體的復雜性
26. 網路攻擊的種類有哪些?
答案:A、物理攻擊,語法攻擊,語義攻擊
27. 語義攻擊利用的是什麼?
答案:A、信息內容的含義
28. 1995年之後信息網路安全問題就是什麼?
答案:A、風險管理
29. 風險評估的三個要素有哪些?
答案:D、資產,威脅和脆弱性
30. 信息網路安全(風險)評估的方法是什麼?
答案:A、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相結合
31. PDR模型與訪問控制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答案:A、PDR把安全對象看作一個整體
32. 信息安全中PDR模型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答案:A、人
33. 計算機網路最早出現在哪個年代?
答案:B、20世紀60年代
34. 最早研究計算機網路的目的是什麼?
答案:C、共享計算資源
35. 最早的計算機網路與傳統的通信網路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答案:B、計算機網路採用了分組交換技術
㈣ 網路與信息安全這個專業是不是22年剛出來的
網路與信息安全這個專業不是22年剛出來的。計算機網路技術是從199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信息安全1998年開設的。1998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1998年頒布)》,信息安全專業正式出現在該目錄的《經教育部批准同意設置的目錄外專業名單》中,專業代碼為07120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