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攀枝花七中歷史怎麼寫
攀枝花市第七高級中學校,簡稱攀枝花七中,它是一所由攀鋼(集團)公司創辦,在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直接領導下的一所「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由攀鋼一中發展而來。攀枝花七中是一所年輕的學校,但是,成績輝煌,被譽為「企業辦學的一面旗幟」,攀西名校,其一流的教育教學質量,科學的人文化管理,優美寧靜的環境,成為莘莘學子無限嚮往之地。
攀鋼(集團)公司地處攀西大裂谷,沒有大城市的依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因為子女教育問題沒有很好解決,出現了人才大流失,三年中有四千多人調走,其中百分之六十是工程技術人員。為此,攀鋼公司決定成立攀鋼一中。
攀鋼七中從成立之日起就肩負著滿足攀鋼職工子你女接受優質教育的重任,對穩定攀鋼職工隊伍,促進攀鋼發展,有著不可忽略的重大意義。
2005年12月1日,企業辦學的攀鋼一中走完了她24年的光輝的辦學歷程,移交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更名為攀枝花市第七高級中學校。[1]
編輯本段辦學思想一、敦品勵學「敦品勵學」,語出清學者梁章鉅《歸田瑣記·謝古梅先生》:「先生敦品勵學,實為儒宗。」梁章鉅以「敦品勵學」來評價可為儒者典範的人,說明它反映了學者致力於自身道德修養、發奮學習的高尚境界。「敦」本為厚重意,引申為奮勉、敦促、勉力的意思。「敦品勵學」就是砥礪品德、提升涵養,發奮學習,勤奮求學,要求為學者施行品格的塑造,精神的超越,心靈的凈化,要求為學者勤於自勉,刻苦磨礪,注重知識的學習,素質的提升,思維的創新。我們以「敦品勵學」作為辦學思想,就是要求我們的學生要努力成為「做人求真、學習求勤、思維活躍、目標求高」的品學兼優的人,就是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努力成為「人品一流、學識淵博、授業嚴謹、解惑精湛、德才兼備」的人。
「敦品勵學」一詞的概括迎合了我校的培養目標——即要培養基礎扎實,全面發展,會學習,能力強的新一代七中學生,並為造就二十一世紀國家需要的高素質、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打好整體素質基礎。與此同時,也為下一步的和諧發展奠定了基礎。二、和諧發展「和諧發展」,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和諧」,「和諧」是天、地、人萬物存在和發展的原因或根據,「和諧」是一種寧靜、安詳、充實、愉悅的境界,和諧是美,和諧是整合,是優化,是通過最佳組合達到最佳運行狀態,產生最佳效益。通過五千年傳承,「和諧」橫攝社會倫理道德、心理結構、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審美情感等眾多領域。我們以「和諧發展」作為辦學思想,就是要通過教育教學的各種載體來充分展現我校和諧發展的本質內涵,體現其基本要求,達到其基本目標。最終,達到人與社會「以群則和,以獨則足 」的理想境界,實現貴校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互融,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發展」二字也述出了貴校一步步的光榮與輝煌——完成了「從冶金工業部攀枝花鋼鐵公司教育處第一中學校」到「攀枝花七中」的完美蛻變。此外,「和諧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大小環境實現了完滿的和諧統一。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和諧」,「和諧」是天、地、人萬物存在和發展的原因或根據,「和諧」是一種寧靜、安詳、充實、愉悅的境界,和諧是美,和諧是整合,是優化,是通過最佳組合達到最佳運行狀態,產生最佳效益。通過五千年傳承,「和諧」橫攝社會倫理道德、心理結構、價值觀念、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審美情感等眾多領域。
我們以「和諧發展」作為辦學思想,就是要通過教育教學的各種載體來充分展現我校和諧發展的本質內涵,體現其基本要求,達到其基本目標。
⒈和諧發展在學校的基本要求
學校的和諧發展就是要努力使「學生成才、教師成功、學校發展」。讓更多的學生能在學校得到最適宜、最充分的發展;讓更多的教師在學校愉快地工作,成功地發展,體面地生活;讓學校在不斷的探索與努力中,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繼往開來,持續領先。
(1)讓所有學生得到和諧發展
學生的和諧發展涵蓋三方面內容:
第一、自主發展:主要應包括學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生活,其中滲透著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第二、全面發展:德、智、體、美等諸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全面發展不等於整齊劃一,而必須因人施教。
第三、持續發展: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不可以急功近利,不可以急於求成,學校教育的成果需要等到學生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作用時才能得到全面驗證,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的教育追求,應該是為學生終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基。
⑵讓所有教師得到和諧發展
要把教師的持續提高和專業成長作為學校辦學的重要內容、主要任務,而不僅僅是學生成長和學校發展的條件與手段。教師和諧發展涵蓋三方面內容:
第一、作為「經師」的教師的教學專業知識的發展,包括以學科知識為主的本體性知識的發展,以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為主的條件性知識的發展,以及在教育教學活動及其過程中生成的實踐性知識的發展。
第二、作為「能師」 的教師的教學專業技能的發展,包括教學反思、教育科研、持續改進和教育創新等方面能力的發展。教師對學術、專業有專門的研究,不僅有學問,而且具有教育智慧。
第三、作為「人師」的教師的教育能力與育人藝術水平的發展,包括「學為人師」的先知精神與「行為世范」的善表精神的統一發展,師范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發展,專業信念精神與專業倫理精神的統一發展,誨人精神與民主精神的統一發展,以及班級組織管理與教育能力的發展。作為教師的事業境界的「人師」是教師人格修養的最高境界,不僅教書,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深刻且久遠。
⑶讓整個學校得到和諧發展
第一、在為師生發展提供與創造條件方面得到不斷的加強和改進。讓課堂充滿思維的情趣,煥發生命的活力。讓校園成為師生心馳神往的樂園。每位師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得到釋放,創造力得到發揮,個人價值得以展現,教學、干群關系充滿信任與和諧,師生情緒飽滿,樂教樂學,勤奮上進。
第二、學校在社區、社會中的功能得到發揮,作用得到突顯,地位得到鞏固。充分發揮學校在為國家培養人才、服務社區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建設和諧社會、構建和諧社區貢獻力量。
第三、學校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得到加強和提升。立足於學校的重構與新生,挖掘學校的種種潛力,讓各種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徹底釋放學校生命活力,促使學校教育系統全面走向開放性、民主性和一體化,辦學水平和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
⒉學校和諧發展的基本特徵
⑴以人為本是建設和諧學校的主題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主體。在構建和諧學校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主體,以人為前提,以人為目的。教育是培養人的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是教育的根本要義。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提出,教育的目的在於發展人的一切天賦力量和能力,這種發展應是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自由發展。
以人為本有三層含義:它是一種對人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與主體作用的肯定;它是一種價值取向,即強調尊重人、為了人、依靠人、解放人和塑造人;它是一種思維方式,即要求我們在分析、思考和解決一切問題時,要充分關注人的生活世界,確立起對人的生存和發展命運的終極關懷,關注人的共性和個性及其差異性。
以人為本表現在教育上,就是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也就是以師生為主體,關注「人文性」,最大限度地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做到「三個一切」,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對待,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到應有的尊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使他們學會做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和發展;造就一支德高業精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依靠教師辦學,把教師的主體精神發揮出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⑵安全穩定是建設和諧學校的前提
學校是青少年集中學習和活動的地方,為社會各界和千家萬戶所關注。做好學校安全穩定工作,為廣大師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科研和生活環境,保障學校師生、少年兒童的生命安全,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是建設和諧校園的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抓好學校安全工作,確保師生安全和學校穩定,是學校的第一要務,也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天職。
學校要完善安全設施,加強安全教育,搞好學校周邊環境建設,爭取社區與周邊單位的支持,營造良好、和諧的周邊關系。要建立健全安全責任制,形成強有力的責任體系,把安全工作落到實處;要建立和完善學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隱患排查制度、安全預警機制和安全事故應急制度;強化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應急預演,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以防為主,綜合治理,重點防範危及師生安全的校舍危房倒塌、校園擁擠踩踏、食物中毒、交通、溺水、火災等事故;配合有關部門大力整治學校周邊環境,優化育人環境,推進和諧校園建設。建立健全各方面規章制度並有效運行和落實,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⑶法治秩序是建設和諧學校的關鍵
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和普及工作,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管理學校。要建立辦學章程,實行依法自主辦學。要全面推進校務公開,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學校教代會制度,逐步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實行有效的法治管理、制度管理。要進一步端正教育行風,治理以權謀私、以教謀私現象。大力加強校園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面落實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
⑷身心品行是建設和諧學校的靈魂
正義是和諧發展的前提,要培養學生愛憎分明的情感和是非觀以及見義勇為的精神品質。
公平是和諧發展的核心,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加大對貧困生和學困生的援助力度。要為每位教師創造公開、公正、公平的發展平台。
誠信是和諧發展的紐帶,教育和諧的深層基礎在於誠信,沒有誠信,教育就失去靈魂,就不可能得到全社會普遍認同。教育要以誠信贏得社會的支持。要維護教育自身的形象,切實規范辦學行為。加強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教育學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社會上出現的誠信缺失現象,讓學生從小就樹立起做人要誠實、講信用的觀念。每位師生員工都要做到為人處世不打折、工作學習不打折,待人以誠,言而有信,忠於職守,恪盡本分。
⑸豐富個性是建設和諧學校的生命
世界本是豐富多彩的,差異的才是科學的,只有有了差異才會有發展。要樹立讓學生差異發展的辦學思想,承認差異,尊重差異,因勢利導,在差異發展的教育思想指導下,讓教育充滿活力、富有個性、塑造全面的品質。
⑹高效優質是建設和諧學校的宗旨。
打造和諧學校,從根本上講就是要打造優質教育。只有教育的優質,才具有和諧的可能。質量是教育優質的集中體現,質量是生命,這里的優質指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優質,質量指的是學生綜合教育的質量。
打造優質教育落腳點在師資。一方面要通過科研立項,課題推進,引領教師的發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實施人才工程,加大教師培訓力度。人才是實現一切的根本與關鍵,精妙的管理藝術、精當的教學觀念,最終都是靠人才來實現的。
⒊學校和諧發展的基本目標
第一、建設「平安校園」
建設「平安校園」是構建和諧學校的重要基礎。建設「平安校園」,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重點突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對於學生而言,是讓他們認識生命的意義,感悟生命的價值。能夠懂得珍惜生命,挖掘生命潛力,提升生命質量,使有限的生命得到無限的發展。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幫助他們矯正各種不良心理傾向與行為,樹立並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還要讓學生知曉如何實現個人與家庭、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相處。培養他們對自己有信心,對他人有愛心,對社會有責任心的心理品質;生命教育對於教師而言,要樹立教育要直面生命、關懷生命的思想。教師組織教育活動,必須做到心中想「人」、目中有「人」、一切為「人」;開展每一項工作,都要從關愛學生生命的角度去思考、設計、實踐,不能忽視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有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思想和胸懷,履行教育使命;生命教育對於學校而言,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學校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要牢固樹立「生命安全第一,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組織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要求做到工作預案周全,環環措施落實;平時以防為主,關鍵時監督到位,杜絕事故隱患。要建立健全保障學校師生身心、財產安全的長效機制;做到人人有意識。人人負責任,應急有保障,追究有依據;還要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徑,尋求學校、家庭、社會互相銜接、相互補充、有機貫通的途徑和辦法,共創良好育人環境。
第二、建設「書香校園」
建設「書香校園」是構建和諧學校的根本途徑。建設「書香校園」,就是要崇尚良好的校園讀書風氣,倡導師生共同重視讀書,讓讀書成為師生的一種生活方式,讓書籍成為師生成長的養料、進步的階梯。
第三、建設「生態校園」
建設「生態校園」是構建和諧學校的基本保障。建設「生態校園」,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從可持續發展、保護生態平衡、維護校園生態環境的目標出發;從有利於師生身心健康的原則出發,充分發揮校園環境陶冶性情、修身養性之功能。學校在規劃校園建設。選擇各種教育教學設施時,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使校園的自然美、藝術美、形式美相統一;讓樓堂館所、花草樹木富有詩意,讓每一處景物、每一堵牆壁「表情達意」。
第四、建設「數字校園」
建設「數字校園」是構建和諧學校的現代手段。建設「數字校園」,是以網路為基礎,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實現校園環境(教室、辦公室、設施設備等硬體)、資源(電子圖書、課件等軟體)和活動(教學、教科研、管理、服務等)的數字化,在有形的物質校園的基礎上,構建一個虛擬的數字空間,讓傳統意義上的校園在時空維度上拓展,提升傳統校園的效率,擴充各種教育功能,實現教育過程的現代化,達到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的目的。「數字校園」應是一個整體而全面的體系,包括信息管理、網路安全、網上辦公、網上教學、數字資源等多方面的功能。「數字校園」的建設主要包括網路環境建設(建網)、教育資源庫建設(建庫)、信息化制度建設(建制)和人員培訓(建隊伍)四個部分。
第五、創建「人文校園」
校長、制度與文化是學校發展的三個關鍵因素。創建「人文校園」,實施「文化治校」是構建和諧學校的最高境界。學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園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學校的校園精神,它依靠的是道德與精神的追求,即學校教職員工的價值追求。用文化來影響和引領教職員工的行為,這樣比單純的制度建設、人格魅力又上了一層樓。用哲學的語言來說,這就是從必然走向了自由。
「文化治校」是超越規范的管理。沒有規范的管理往往是隨意的,基於規范的管理通常是穩定的,超越規范的管理才有可能是「自由」的。超越規范不同於沒有規范,而是人們在對規范充分認同的基礎上,將規范溶化在自己的血液里,自覺地貫徹在日常的行為中,並以更高的道德與精神的追求來要求自己。在這一境界,偶爾做了不應做的事,盡管有時這種行為是在無意中發生的,他們也會在相當時間里經歷著自我譴責;做了應該做的事,這被當作天經地義的,他們總是在高於規范的層次上堅定著自己的道德操守。
創建「人文校園」,旨在營造文明、健康、高雅的校園環境,形成蓬勃向上、催人奮進的校園氛圍。在實施步驟上,要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堅持「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使受教育者「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要培養嚴謹良好的教風、學風;加強師生的道德規范教育,提高道德修養水平,養成高尚文明的行為習慣;要營造健康濃厚的文化氛圍。營造出思路新穎、構思精巧、積極向上的高品位校園文化,使師生員工受到健康高雅、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和熏陶。
創建「人文校園」,對學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管理者,不但要善於用科學、規范的制度管理,還要探索人本管理的新路。使學校的辦學理念、發展目標內化為師生的人格信念,轉化為師生的共同願景,落實到師生的工作實踐中,讓他們無時無刻地汲取學校豐富的人文精神。作為管理者,要用自己的入格魅力吸引人,用表率作用感召人,用民主作風尊重人,用真誠關心打動人,讓教職工產生被信任、被尊重的情感體驗;形成上下同欲,既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良好局面。
創建「人文校園」,就是要讓每位教師清醒地認識到:學校是大家的學校,事業是共同的事業,校興我興,校榮我榮,只有學校得到發展,教師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工作是平凡中見偉大,細微中見精神。教師的可敬之處,在於選擇了「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他們的精神是富足、快樂的。
「敦品勵學 和諧發展」,提法既簡潔又全面,教育擔當著提高人的素質的使命,學校的培養目標應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做學問,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陶冶人性,鑄造健康人格。本世紀可以說是教育的世紀,教育與社會將更加緊密結合,這就必然促使教育注重質量和人才素質,敦品勵學即是實現此要求的一個重要途徑,教育要把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放到首位,重點在於促進學生的個體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全面充分發展,不斷提升自我,達到全面發展,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知識面廣、能力強、綜合素質較高的國家需要的人才,使其成為具有現代人格的人,達到個體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個人價值得到發揮和實現。這是個基本點,「明德」「恆志」「尚新」「樂教」等等全部服務於此目的,一脈相承。[2]
編輯本段教學環境攀枝花七中坐落在攀枝花市西區清香坪,佔地面積205畝,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6萬平方米。學校現有66個高中教學班,專任教師220餘人,學生3750餘人。
為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攀枝花七中全力打造人文化的,生態化的校園,形成自身的環境特色。整個校園綠草如茵,綠樹成林,曲徑通幽。春天,花香四溢,沁人心脾,鳥鳴宛轉,置身其間,你會充分領略到自然的神韻;夏天,竹林婆娑,樹蔭匝地,清風徐來,置身校園,你會頓然感到神清氣爽;秋天,石榴金黃,芒果飄香,置身校園,你會心曠神怡,喜悅滿懷。冬天,整個校園依然叢綠疊翠,生機盎然,讓你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校園內各建築群室內室外皆有名人畫像、名人睿語,綠化帶有魯迅、諾貝爾等名人塑像,更有大型人文景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飽含攀鋼企業德育資源的攀鋼工藝流程圖),讓人駐足深思,領悟成人、成才的人生哲理。
編輯本段管理模式攀枝花七中以科學的管理而聞名全市,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攀枝花七中形成了「剛性競爭、柔性關懷、剛柔並舉」的管理特色。構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歸納起來,即學校工作「五抓」---學校管理抓幹部;教學管理抓年級;教師管理抓課堂;學生管理抓班主任。呈現出鮮明的攀枝花七中管理特色。
辦學思想:敦品勵學,和諧發展
學校精神:自動自發,自強不息
校 訓:明其德,恆其志,日進其能
校 風:尚新風,崇雅道,至善人和
教 風:樂於教,精於業,立己達人
學 風:篤志學,敏思辨,身踐力行
編輯本段學校榮譽攀枝花七中教育教學質量蜚聲省內外,截止2005年,攀枝花七中共向全國頂尖名牌大學——清華、北大輸送學生52名。1996年,攀枝花七中被清華大學確定為具有保送生資格的學校(四川省6所,攀枝花市唯一),1992年,攀枝花七中被全國國防科工委直屬的「211工程」重點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授予「生源基地」學校(全國6所,攀枝花市唯一)。 截止2005年,學校榮獲國家、省、市各類榮譽稱號100餘次。
攀枝花七中在改革中發展,在發展中壯大,隨著經濟體制、教育體制的進一步完善,攀枝花七中將以更高、更快的速度向前騰飛。2006年,學校奪得四川省文科狀元,屬攀西地區首次。
編輯本段學生社團活動學校內開展活動最為積極的社團是學生通訊社和靈感方程藝術團
學生通訊社
學生通訊社創社於2013屆新生軍訓期間,簡稱學通社。現任負責老師李麗娟,學生王啟榮。在攀枝花市第七高級中學開始編輯校報時,出現了一個學生自治社團」零翾文學社「,但由於其供稿的不穩定性,以及分工不合理。學校以學通社取代零翾文學社 ,學生通訊社經過一年的發展,現在成為學校最活躍的社團之一,為了讓學校傾聽我們的聲音,現已招收社員40人,涉及23個班級,以采訪為特色開展各種活動(運動會專訪,校園藝術節專訪......)現已接手七中30年校慶的報告會任務
希望對你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