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
由於企業網路由內部網路、外部網路和企業廣域網組成,網路結構復雜,威脅主要來自:病毒的侵襲、黑客的非法闖入、數據"竊聽"和攔截、拒絕服務、內部網路安全、電子商務攻擊、惡意掃描、密碼破解、數據篡改、垃圾郵件、地址欺騙和基礎設施破壞等。
下面來分析幾個典型的網路攻擊方式:
1.病毒的侵襲
幾乎有計算機的地方,就有出現計算機病毒的可能性。計算機病毒通常隱藏在文件或程序代碼內,伺機進行自我復制,並能夠通過網路、磁碟、光碟等諸多手段進行傳播。正因為計算機病毒傳播速度相當快、影響面大,所以它的危害最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病毒的"毒性"不同,輕者只會玩笑性地在受害機器上顯示幾個警告信息,重則有可能破壞或危及個人計算機乃至整個企業網路的安全。
有些黑客會有意釋放病毒來破壞數據,而大部分病毒是在不經意之間被擴散出去的。員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打開了已感染病毒的電子郵件附件或下載了帶有病毒的文件,這導致了病毒的傳播。這些病毒會從一台個人計算機傳播到另一台,因而很難從某一中心點對其進行檢測。
任何類型的網路免受病毒攻擊最保險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對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安裝防病毒軟體,並定期對軟體中的病毒定義進行更新。值得用戶信賴的防病毒軟體包括Symantec、Norton和McAfee等。然而,如果沒有"憂患意識",很容易陷入"盲從殺毒軟體"的誤區。
因此,光有工具不行,還必須在意識上加強防範,並且注重操作的正確性;重要的是在企業培養集體防毒意識,部署統一的防毒策略,高效、及時地應對病毒的入侵。
2.黑客的非法闖入
隨著越來越多黑客案件的報道,企業不得不意識到黑客的存在。黑客的非法闖入是指黑客利用企業網路的安全漏洞,不經允許非法訪問企業內部網路或數據資源,從事刪除、復制甚至毀壞數據的活動。一般來說,黑客常用的入侵動機和形式可以分為兩種。
黑客通過尋找未設防的路徑進入網路或個人計算機,一旦進入,他們便能夠竊取數據、毀壞文件和應用、阻礙合法用戶使用網路,所有這些都會對企業造成危害。黑客非法闖入將具備企業殺手的潛力,企業不得不加以謹慎預防。
防火牆是防禦黑客攻擊的最好手段。位於企業內部網與外部之間的防火牆產品能夠對所有企圖進入內部網路的流量進行監控。不論是基於硬體還是軟體的防火牆都能識別、記錄並阻塞任何有非法入侵企圖的可疑的網路活動。硬體防火牆產品應該具備以下先進功能:
●包狀態檢查:在數據包通過防火牆時對數據進行檢查,以確定是否允許進入區域網絡。
●流量控制:根據數據的重要性管理流入的數據。
●虛擬專用網(VPN)技術:使遠程用戶能夠安全地連接區域網。
●Java、ActiveX以及Cookie屏蔽:只允許來自可靠Web站點上的應用程序運行。
●代理伺服器屏蔽(Proxyblocking):防止區域網用戶繞過互聯網過濾系統。
●電子郵件發信監控(Outgoinge-mailscreening):能夠阻塞帶有特定詞句電子郵件的發送,以避免企業員工故意或無意的泄露某些特定信息。
3.數據"竊聽"和攔截
這種方式是直接或間接截獲網路上的特定數據包並進行分析來獲取所需信息。一些企業在與第三方網路進行傳輸時,需要採取有效措施來防止重要數據被中途截獲,如用戶信用卡號碼等。加密技術是保護傳輸數據免受外部竊聽的最好辦法,其可以將數據變成只有授權接收者才能還原並閱讀的編碼。
進行加密的最好辦法是採用虛擬專用網(VPN)技術。一條VPN鏈路是一條採用加密隧道(tunnel)構成的遠程安全鏈路,它能夠將數據從企業網路中安全地輸送出去。兩家企業可以通過Internet建立起VPN隧道。一個遠程用戶也可以通過建立一條連接企業區域網的VPN鏈路來安全地訪問企業內部數據。
4、拒絕服務
這類攻擊一般能使單個計算機或整個網路癱瘓,黑客使用這種攻擊方式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阻礙合法網路用戶使用該服務或破壞正常的商務活動。例如,通過破壞兩台計算機之間的連接而阻止用戶訪問服務;通過向企業的網路發送大量信息而堵塞合法的網路通信,最後不僅摧毀網路架構本身,也破壞整個企業運作。
5.內部網路安全
為特定文件或應用設定密碼保護能夠將訪問限制在授權用戶范圍內。例如,銷售人員不能夠瀏覽企業人事信息等。但是,大多數小型企業無法按照這一安全要求操作,企業規模越小,越要求每一個人承擔更多的工作。如果一家企業在近期內會迅速成長,內部網路的安全性將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6.電子商務攻擊
從技術層次分析,試圖非法入侵的黑客,或者通過猜測程序對截獲的用戶賬號和口令進行破譯,以便進入系統後做更進一步的操作;或者利用伺服器對外提供的某些服務進程的漏洞,獲取有用信息從而進入系統;或者利用網路和系統本身存在的或設置錯誤引起的薄弱環節和安全漏洞實施電子引誘,以獲取進一步的有用信息;或者通過系統應用程序的漏洞獲得用戶口令,侵入系統。
除上述威脅企業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外,還有如下網路安全隱患:
惡意掃描:這種方式是利用掃描工具(軟體)對特定機器進行掃描,發現漏洞進而發起相應攻擊。
密碼破解:這種方式是先設法獲取對方機器上的密碼文件,然後再設法運用密碼破解工具獲得密碼。除了密碼破解攻擊,攻擊者也有可能通過猜測或網路竊聽等方式獲取密碼。
數據篡改:這種方式是截獲並修改網路上特定的數據包來破壞目標數據的完整性。
地址欺騙:這種方式是攻擊者將自身IP偽裝成目標機器信任機器的IP 地址,以此來獲得對方的信任。
垃圾郵件 主要表現為黑客利用自己在網路上所控制的計算機向企業的郵件伺服器發送大量的垃圾郵件,或者利用企業的郵件伺服器把垃圾郵件發送到網路上其他的伺服器上。
基礎設施破壞:這種方式是破壞DNS或路由器等基礎設施,使得目標機器無法正常使用網路。
由上述諸多入侵方式可見,企業可以做的是如何盡可能降低危害程度。除了採用防火牆、數據加密以及藉助公鑰密碼體制等手段以外,對安全系數要求高的企業還可以充分利用網路上專門機構公布的常見入侵行為特徵數據-通過分析這些數據,企業可以形成適合自身的安全性策略,努力使風險降低到企業可以接受且可以管理的程度。
企業網路安全的防範
技術與管理相結合:技術與管理不是孤立的,對於一個信息化的企業來說,網路信息安全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也是一個管理問題。在很多病毒或安全漏洞出現不久,網上通常就會有相應的殺毒程序或者軟體補丁出現,但為什麼還會讓病毒肆虐全球呢?為什麼微軟主頁上面及時發布的補丁以及各種各樣查殺的工具都無法阻止這些病毒蔓延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很多用戶(包括企業級用戶)沒有養成主動維護系統安全的習慣,同時也缺乏安全方面良好的管理機制。
要保證系統安全的關鍵,首先要做到重視安全管理,不要"坐以待斃",可以說,企業的信息安全,是一個整體的問題,需要從管理與技術相結合的高度,制定與時俱進的整體管理策略,並切實認真地實施這些策略,才能達到提高企業信息系統安全性的目的。
風險評估:要求企業清楚自身有哪些系統已經聯網、企業網路有哪些弱點、這些弱點對企業運作都有哪些具體風險,以及這些風險對於公司整體會有怎樣的影響。
安全計劃:包括建立企業的安全政策,掌握保障安全性所需的基礎技術,並規劃好發生特定安全事故時企業應該採取的解決方案。企業網路安全的防範策略目的就是決定一個組織機構怎樣來保護自己。
一般來說,安全策略包括兩個部分:一個總體的安全策略和具體的規則。總體安全策略制定一個組織機構的戰略性安全指導方針,並為實現這個方針分配必要的人力物力。
計劃實施:所有的安全政策,必須由一套完善的管理控制架構所支持,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要建立完整的安全性解決方案。
物理隔離:即在網路建設的時候單獨建立兩套相互獨立的網路,一套用於部門內部辦公自動化,另一套用於連接到Internet,在同一時候,始終只有一塊硬碟處於工作狀態,這樣就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物理安全隔離。
遠程訪問控制:主要是針對於企業遠程撥號用戶,在內部網路中配置用戶身份認證伺服器。在技術上通過對接入的用戶進行身份和密碼驗證,並對所有的用戶機器的MAC地址進行注冊,採用IP地址與MAC地址的動態綁定,以保證非授權用戶不能進入。
病毒的防護:培養企業的集體防毒意識,部署統一的防毒策略,高效、及時地應對病毒的入侵。
防火牆:目前技術最為復雜而且安全級別最高的防火牆是隱蔽智能網關, 它將網關隱藏在公共系統之後使其免遭直接攻擊。隱蔽智能網關提供了對互聯網服務進行幾乎透明的訪問, 同時阻止了外部未授權訪問對專用網路的非法訪問。一般來說, 這種防火牆的安全性能很高,是最不容易被破壞和入侵的。
網路安全問題簡單化
大多數企業家缺乏對IT技術的深入了解,他們通常會被網路的安全需求所困擾、嚇倒或征服。許多企業領導,不了解一部網關與一台路由器之間的區別,卻不願去學習,或因為太忙而沒時間去學。
他們只希望能夠確保財務紀錄沒被竊取,伺服器不會受到一次"拒絕服務攻擊"。他們希望實現這些目標,但不希望為超出他們需求范圍的技術或服務付出更高的成本,就像銷售計算機設備的零售店不願意提供額外服務一樣。
企業網路安全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話題,今天企業網路安全已被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一個安全的網路系統的保護不僅和系統管理員的系統安全知識有關,而且和領導的決策、工作環境中每個員工的安全操作等都有關系。
網路安全是動態的,新的Internet黑客站點、病毒與安全技術每日劇增。要永遠保持在知識曲線的最高點,把握住企業網路安全的大門,從而確保證企業的順利成長
『貳』 在當今社會中,如何才能解決網路安全問題
現在網路安全是每個人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一些破解網路安全的手段也越來越高明。每個人的手機或者電腦中,都儲備著非常隱秘的資料,一旦被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給泄露出去,將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在當今社會中,如何才能解決網路安全問題?
三、增強自己的網路安全的意識。
想要解決網路安全問題,還需要從源頭上出發,只要每個人都有著良好的網路安全意識。那麼就不會有人利用網路安全去干一些壞事,對社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每一個人都應該正確的使用網路,而不是利用網路來獲取一些利益。
『叄』 簡述計算機信息安全的五個基本要素
信息安全的五個基本要素,即需保證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認性。
1、保密性
要求保護數據內容不被泄漏,加密是實現機密性要求的常用手段。
它是信息安全一誕生就具有的特性,也是信息安全主要的研究內容之一。更通俗地講,就是說未授權的用戶不能夠獲取敏感信息。
對紙質文檔信息,我們只需要保護好文件,不被非授權者接觸即可。而對計算機及網路環境中的信息,不僅要制止非授權者對信息的閱讀。也要阻止授權者將其訪問的信息傳遞給非授權者,以致信息被泄漏。
2、真實性
對信息的來源進行判斷,能對偽造來源的信息予以鑒別。
3、完整性
要求保護的數據內容是完整的、沒有被篡改的。常見的保證一致性的技術手段是數字簽名。
它是保護信息保持原始的狀態,使信息保持其真實性。如果這些信息被蓄意地修改、插入、刪除等,形成虛假信息將帶來嚴重的後果。
4、可用性
是指授權主體在需要信息時能及時得到服務的能力。可用性是在信息安全保護階段對信息安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在網路化空間中必須滿足的一項信息安全要求。
5、不可否認性
指在網路環境中,信息交換的雙方不能否認其在交換過程中發送信息或接收信息的行為。
(3)解決網路安全問題的根本條件擴展閱讀:
信息安全行業中的主流技術如下:
1、病毒檢測與清除技術
2、安全防護技術
包含網路防護技術(防火牆、UTM、入侵檢測防禦等);應用防護技術(如應用程序介面安全技術等);系統防護技術(如防篡改、系統備份與恢復技術等),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相關技術。
3、安全審計技術
包含日誌審計和行為審計,通過日誌審計協助管理員在受到攻擊後察看網路日誌,從而評估網路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策略的有效性,追溯分析安全攻擊軌跡,並能為實時防禦提供手段。通過對員工或用戶的網路行為審計,確認行為的合規性,確保信息及網路使用的合規性。
4、安全檢測與監控技術
對信息系統中的流量以及應用內容進行二至七層的檢測並適度監管和控制,避免網路流量的濫用、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傳播。
5、解密、加密技術
6、身份認證技術
用來確定訪問或介入信息系統用戶或者設備身份的合法性的技術,典型的手段有用戶名口令、身份識別、PKI 證書和生物認證等。
『肆』 什麼是網路安全網路安全應包括幾方面內容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應包括:企業安全制度、數據安全、傳輸安全、伺服器安全、防火牆安全(硬體或軟體實現、背靠背、DMZ等)、防病毒安全;
在網路上傳輸的個人信息(如銀行賬號和上網登錄口令等)不被他人發現,這就是用戶對網路上傳輸的信息具有保密性的要求。 在網路上傳輸的信息沒有被他人篡改,這就是用戶對網路上傳輸的信息具有完整性的要求。
(4)解決網路安全問題的根本條件擴展閱讀:
網路傳輸的安全與傳輸的信息內容有密切的關系。信息內容的安全即信息安全,包括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其中的信息安全需求,是指通信網路給人們提供信息查詢、網路服務時,保證服務對象的信息不受監聽、竊取和篡改等威脅,以滿足人們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如隱秘性、可用性等)的特性。
網路安全側重於網路傳輸的安全,信息安全側重於信息自身的安全,可見,這與其所保護的對象有關。
『伍』 網路安全問題有哪些以及解決措施
網路安全問題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種是病毒入侵,另外一種是數據外泄。
想要解決網路安全問題,就要對其根本進行管理,比如說通過使用防泄密軟體來對企業電腦中的重要文件進行管理。比如對文件進行加密,加密之後的文件只能在區域網內使用,如果是進行文件外發的話就是亂碼的情況,這就能保護文件最基本的安全性了。
而且還能通過它進行軟體的管理,比如禁止在電腦下載新的軟體,這樣就在一定程度防止員工將誤下載帶病毒的軟體安裝到電腦上了。還能夠禁止U盤對電腦的使用,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夠保護數據安全問題了。
『陸』 當前的網路安全形勢嚴峻,普通用戶該怎麼辦呢
一、 影響我國計算機網路安全的主要原因
「計算機安全」被計算機網路安全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將定義為:「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和泄漏」。影響我國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看,網路自身的原因導致的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主要有以下的因素。
(1)系統的安全存在漏洞所謂系統漏洞,用專業術語可以這樣解釋,是指應用軟體或操作系統軟體在邏輯設計上的缺陷或在編寫時產生的錯誤,這個缺陷或錯誤一旦被不法者或者電腦黑客利用,通過植入木馬、病毒等方式可以達到攻擊或控制整個電腦,從而竊取您電腦中的數據,信息資料,甚至破壞您的系統。而每一個系統都並不是完美無缺的,沒有任何一個系統可以避免系統漏洞的存在,事實上,要修補系統漏洞也是十分困難的事情。漏洞會影響到的范圍很大,他會影響到包括系統本身及其支撐軟體,網路客戶和伺服器軟體,網路路由器和安全防火牆等。也就是說在這些不同的軟硬體設備中都會存在不同的安全漏洞。
(2)來自內部網用戶的安全威脅內網就是區域網,它是以NAT(網路地址轉換)協議,通過一個公共的網關訪問Internet。如果將內部網和外部網相比較,來自內部網用戶的威脅要遠遠大於外部網用戶的威脅,這是由於內部網用戶在使用中缺乏安全意識,例如移動存儲介質的無序管理、使用盜版軟體等,都是內網所存在的網路安全的隱患。
(3)缺乏有效的手段監視網路安全評估系統所謂網路安全評估系統,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對網路進行檢查,看是否有會被黑客利用的漏洞。因此如果不經常運用安全評估系統,對其進行相應的檢查和作出修補,就會造成數據信息資料的外泄。
(4)安全工具更新過慢安全工具指的是保護系統正常運行,並且有效防止數據、資料信息外泄的工具。由於技術在不斷的進步,黑客的技術也在不斷的提升,如果安全工具更新過慢,黑客就會利用新的技術,對其系統存在的漏洞導致一些未知的安全隱患。
由於中國的計算機星期並且廣泛的被使用是近20多年的事情,因而在這么快速的不可遏制的發展趨勢下,還沒有來得及形成一整套比較完整的法律法規。這就為許多的不法分子對於信息的盜取提供了可趁之機,也就留下了許多的隱患。
二、 網路安全問題
(1)網路系統運行的安全問題
隨著 1995 年以來多個上網工程的全面啟動,我國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網路公司、銀行系統等陸續設立自己的網站,電子商務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但相應的網路安全的投入與建設明顯滯後,許多應用系統安全防護能力低或處於不設防狀態,存在著極大的信息安全風險和隱患。 此外,目前絕大部分的互聯網訪問流量都來自互聯網數據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簡稱IDC),因此加強數據中心的安全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從以前出現的網路安全案例來看,這方面是國內網路安全的關鍵問題之一。
(2)互聯網信息發布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2000年12 月28日全國人大通過的《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中,對於網路安全作出了詳細的規定,而在日常工作中,有些單位和個人並沒有嚴格按照規定來執行,把一些不應該在網上公布的信息在網上公布了,實際工作中缺少詳細的操作規程和管理規章。
從近期我國發生的安全攻擊事件來看,有很多是因為內部人員的疏忽大意。因此,不管是在互聯網上發布信息的單位,還是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的機構,很有必要加強內部的安全體系,尤其是對於系統管理和維護的人員,提高技術水平和安全意識就尤為重要了。
(3)基礎信息產業嚴重依靠國外帶來的安全問題
我國的信息化建設還基本上依靠國外技術設備。當外國網路安全公司大舉推銷安全產品時,我們是在相對缺乏知識和經驗的情況下引進的,難免出現了花錢買淘汰技術和不成熟技術的現象。
在計算機軟硬體的生產領域,我們在關鍵部位和環節上受制於人,計算機硬體中許多核心部件(特別是CPU)都是外國廠商製造的;計算機軟體也面臨市場壟斷和價格歧視的威脅,國外廠商幾乎壟斷了我國計算機軟體市場。
從信息安全的角度來講,對國外技術的過於依賴存在安全方面的隱患,如果不擺脫這方面的困境,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們的信息和網路安全問題的。
(4)全社會的信息安全意識淡薄
有些人對於我國目前網路安全的現狀沒有客觀清醒的認識,少數人認為我國信息化程度不高,互聯網用戶的數量也不多,信息安全的問題現在還不嚴重,這種錯誤的認識已經成為我國網路安全的嚴重隱患。 另外,我國的信息安全領域在研究開發、產業發展、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等方面和迅速發展的 IT 業形勢極不適應,目前這方面還僅僅作為信息化的研究分支立項,投入很少,這種狀況下,國內和國外差距正在越來越大。
對於互聯網用戶而言,應該對目前互聯網用戶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有明確的認識,在安裝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時及時對安全漏洞進行掃描並加以修補。
以上的問題已經明擺在我們面前,並且影響和威脅著互聯網的正常發展,如果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在激烈的信息爭奪和網路信息大戰中我們就會處於被動和弱勢。
三、 保證我國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對策
(1)建立安全管理機構。計算機網路安全系統其自身是脆弱並且存在漏洞的,但是要避免其數據資料的外泄,也並不是無計可施,比如建立安全管理機構,就可以有效的防止由於系統漏洞所帶來的不良後果。使黑客沒有下手的可能。
(2)安裝必要的安全軟體,並及時更新。安裝必要的殺毒軟體,可以保證在遇到黑客攻擊或者是有不良病毒入侵的時候,及時的隔離或者提醒用戶,防止惡意不法分子對重要信息的竊取和訪問,或者因此而帶來的關於電腦的癱瘓。
(3)網路系統備份和恢復。網路系統備份是指對於重要的資料和核心數據進行備份,以保證當計算機遭遇了黑客攻擊,還可以通過系統快速的恢復相關資料。這是使用計算機應該養成的一個良好的習慣。
(4)完善相應的法律規章制度。在技術上做到防止其信息安全可能發生的同時,也應該在管理上做出相應的對策,對其建立完整,行之有效的一個制度,以保證能夠在技術和管理上相得益彰的保證網路信息的安全。2.5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不管是建立安全管理機構還是安裝安全軟體或者資料備份,這些並不是解決網路安全的根本方法。而只有加強計算機從業者進行道德教育,培訓,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並且對於青年人進行必要的網路安全知識的素質教育,才能做到比較切實的防患。
四、 總結
近年來,我國計算機的運用普及,以及在數字經濟時代所作出的推動作用,網路安全也受到大家的關注。本文簡單分析了我國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總之網路安全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還涉及到管理的方面。在日益發展的技術時代,網路安全技術也會不斷的進步和發展。
『柒』 網路安全與防範措施
網路安全與防範措施【1】
摘要: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路安全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用戶足不出戶就可訪問到全球網路系統豐富的信息資源,經濟、文化、軍事和社會活動也強烈依賴於網路,一個網路化的社會已呈現在我們面前。
隨著網路應用的不斷增多,網路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由於計算機網路聯接形式的多樣性、終端分布的不均勻性、網路的開放性和網路資源的共享性等因素,致使計算機網路容易遭受病毒、黑客、惡意軟體和其它不軌行為的攻擊。
為確保信息的安全與暢通,研究網路的安全與防範措施已迫在眉捷。
本文分析了影響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攻擊的主要方式,從管理和技術兩方面就加強計算機網路安全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網路安全;防範;隱患;措施
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突飛猛進,計算機網路的新月異,網路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
計算機網路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我們每天通過互聯網路與朋友通信,和同行交流,通過互聯網了解新聞獲取信息的同時,我們對這個網路究竟了解多少,我們是否能意識到給我們生活、工作帶來快捷、便利的網路所潛伏的不安全因素。
1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概念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具體定義會隨著使用者的變化而變化,使用者不同,對網路安全的認識和要求也就不同。
例如從普通使用者的角度來說,可能僅僅希望個人隱私或機密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保護,避免被偷聽、篡改和偽造;而網路提供商除了關心這些網路信息安全外,還要考慮如何應付突發的 自然 災害、軍事打擊等對網路硬體的破壞,以及在網路出現異常時如何恢復網路通信,保持網路通信的連續性。
從本質上來講,網路安全包括組成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在網路上傳輸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攻擊遭到破壞,網路安全既有技術方面的問題 ,也有管理方面的問題,兩方面相互補充,缺一不可。
人為的網路入侵和攻擊行為使得網路安全面臨新的挑戰。
2、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隱患及攻擊形式
2.1計算機網路硬體安全隱患
計算機網路硬體設施是互聯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硬體設施本身就有著安全隱患。
電子輻射泄露就是其主要的安全隱患問題,也就是說計算機和網路所包含的電磁信息泄露了,這增加了竊密、失密、泄密的危險;此外安全隱患問題也體現在通信部分的脆弱性上,在進行數據與信息的交換和通信活動時,主要通過四種線路,即光纜、電話線、專線、微波,除光纜外其它三種線路上的信息比較容易被竊取;除上述方面外,計算機的操作系統與硬體組成的脆弱性,也給系統的濫用埋下了隱患。
?另外,移動存儲介質。
移動存儲介質比如U盤、移動硬碟等,由於其自身具有方便小巧、存儲量大、通用性強、易攜帶等特點,應用比較廣泛,尤其是涉密單位,這給網路系統的信息安全造成很大的隱患。
2.2計算機軟體漏洞
黑客通過精心構造的惡意代碼,攻擊某些網站並上傳惡意代碼到被攻擊網站的伺服器。
用戶訪問被攻擊的網站時,可能導致用戶隱私信息泄露。
無論多強大的軟體在設計之初都難免存在缺陷或漏洞,操作系統軟體也不例外。
系統主機之間互異的操作系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同樣性質的漏洞,也會由於操作系統軟體設計開發過程的不同,而具有不一樣的表現形式。
攻擊者可以很「方便」的通過漏洞對計算機系統進行破壞,造成主機癱瘓、重要資料丟失等,嚴重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
2.3黑客攻擊和計算機病毒攻擊
這是一種最嚴重的網路安全威脅。
攻擊者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系統脆弱點或系統漏洞,由於網路系統同構冗餘環境的弱點是相同的,多個系統同時故障的概率雖小,但被攻破可能性卻大,通過攔截、竊取等多種方式,向系統實施攻擊,破壞系統重要數據,甚至系統癱瘓,給網路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網路病毒發病和傳播速度極快,而許多計算機用戶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安裝殺毒軟體或不能及時更新殺毒軟體病毒庫,造成網路病毒泛濫,病毒程序輕者降低系統工作效率,重者導致系統崩潰、數據丟失,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不僅嚴重地危害到了用戶計算機安全,而且極大的消耗了網路資源,造成網路擁塞,給每一個用戶都帶來極大的不便。
2.4網路自身的安全缺陷
網路是一個開放的環境,TCP/IP是一個通用的協議,即通過IP地址作為網路節點的唯一標識,基於IP地址進行多用戶的認證和授權,並根據IP包中源IP地址判斷數據的真實和安全性,但該協議的最大缺點就是缺乏對IP地址的保護,缺乏對源IP地址真實性的認證機制,這就是TCP/IP協議不安全的根本所在。
通過TCP/IP協議缺陷進行的常見攻擊有:源地址欺騙、IP欺騙、源路由選擇欺騙、路由選擇信息協議攻擊、SYN攻擊等等。
3.網路安全的防範措施
3.1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是網路安全的屏障,配置防火牆是實現網路安全最基本、最經濟、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
防火牆是指一個由軟體或和硬體設備組合而成,處於企業或網路群體計算機與外界通道之間,限制外界用戶對內部網路訪問及管理內部用戶訪問外界網路的許可權。
當一個網路接上Inter net之後,系統的安全除了考慮計算機病毒、系統的健壯性之外,更主要的是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而目前防止的措施主要是靠防火牆技術完成。
3.2數據加密技術
數據加密技術就是對信息進行重新編碼,從而隱藏信息內容,使非法用戶無法獲取信息的真實內容的一種技術手段。
數據加密技術是為提高信息系統及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數據被外部破析所採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數據加密技術按作用不同可分為數據存儲,數據傳輸、數據完整性的鑒別,以及密鑰的管理技術。
數據存儲加密技術是防止在存儲環節上的數據丟失為目的,可分為密文存儲和存取兩種,數據傳輸加密技術的目的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加密。
數據完整性鑒別是對介入信息的傳送、存取,處理人的身份和相關數據內容進行驗證,達到保密的要求,系統通過對比驗證對輸入的特徵值是否符合預先設定的參數,實現對數據的安全保護。
3.3防病毒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病毒變得越來越復雜和高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構成極大的威脅。
在病毒防範中普遍使用的防病毒軟體,從功能上可以分為網路防病毒軟體和單機防病毒軟體兩大類。
單機防病毒軟體一般安裝在單台PC上,即對本地和本地工作站連接的遠程資源採用分析掃描的方式檢測、清除病毒。
網路防病毒軟體則主要注重網路防病毒,一旦病毒入侵網路或者從網路向其它資源傳染,網路防病毒軟體會立刻檢測到並加以刪除。
病毒主要由數據破壞和刪除、後門攻擊、拒絕服務、垃圾郵件傳播幾種方式的對網路進行傳播和破壞,照成線路堵塞和數據丟失損毀。
那麼建立統一的整體網路病毒防範體系是對計算機網路整體有效防護的解決辦法。
3.4伺服器訪問控制策略
伺服器和路由器這樣的網路基礎設備,避免非法入侵的有效方法是去掉不必要的網路訪問,在所需要的網路訪問周圍建立訪問控制。
另外對用戶和賬戶進行必要的許可權設置。
一是要限制資料庫管理員用戶的數量和給用戶授予其所需要的最小許可權。
二是取消默認賬戶不需要的許可權選擇合適的賬戶連接到資料庫。
3.5建立更安全的電子郵件系統
目前有些優秀的電子郵件安全系統具有強大的高准確率和低誤報率,獨特的策略模塊可以幫助用戶輕松地實現郵件系統的管理與維護,有的電子郵件系統判別垃圾郵件的准確率接近百分之百。
各用戶要多方分析、比較,選擇優秀的電子郵件安全系統保證網路的郵件系統安全,以改變郵件系統存在垃圾郵件、郵件病毒、郵件泄密等安全隱患的現狀。
3.6提高網路工作人員的素質,強化網路安全責任
為了強化網路安全的責任,還有一項重要任務――提高網路工作人員的管理素質。
要結合數據、軟體、硬體等網路系統各方面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提高責任心,並通過相關業務技術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能,網路系統的安全管理要加以重視,避免人為事故的發生。
由於網路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因此網路安全技術還有待提高和發展。
此外,為了保障網路能夠安全運行,我們還應該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完善法規、法律,提高人們對網路安全的認識,加大對計算機犯罪的法律制裁。
4.結束語
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越來越受到重視,網路環境的復雜性、多變性,以及信息系統的脆弱性,決定了計算機網路不能僅僅依靠防火牆,而涉及到管理和技術等方方面面。
總的來說,網路安全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安全管理問題。
我們必須綜合考慮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標、技術方案和相關的配套法規等。
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安全的網路系統,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網路安全防護技術也必然隨著網路應用的發展而不斷發展。
需要仔細考慮系統的安全需求,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並將各種安全技術與管理手段結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個高效、通用、安全的計算機網路系統。
網路安全與防範措施【2】
[摘要]隨著計算機網路的普及,我們對網路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
網路的開放性使得網路信息的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
我們必須積極採取各種有效的防範措施以確保重要信息不受損失。
本文主要從分析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入手來探究其防範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網路;網路安全;防範措施;防火牆
隨著高新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已滲透各個領域,對行業現代化建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廣泛滲透和發展,不但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模式、辦公方式、管理方式。
信息化已作為社會發展的核心內容,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助推器。
然而,隨著信息網規模的逐漸擴大和系統應用的不斷深入。
各種網路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
例如系統不穩定、網速緩慢或癱瘓:訪問登錄失敗、設備和信息安全事故、黑客和計算機病毒入侵等故障,嚴重影響,網路的正常使用,成為阻礙網路進一步深化和發展的瓶頸。
因此,研究網路安全防範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概念
網路安全從本質上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數據受到保護,免受破壞、更改和泄露,系統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小中斷;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他們希望涉及個人和商業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利用偷聽,篡改、抵賴等於段對自己的利益和隱私造成損害和侵犯;從網路運營商和管理者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對本地網路信息的訪問、讀寫等操作受到保護和控制,避免出現病毒、非法存取、拒絕服務和網路資源的非法佔用和黑客的攻擊。
計算機安全主要是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元兇而遭到破壞,更改和泄漏。
從本質上來講,網路安全包括組成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住網路上傳輸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攻擊遭到破壞。
網路安全既有技術方面的問題,也有管理方面的問題,兩方面相互補充,缺一不可。
2網路安全的隱患
對計算機信息構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發的因素。
其中,人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計算機網路存在的漏洞,或者潛入計算機房,盜用計算機系統資源,非法獲取重要數據、篡改系統數據、破壞硬體設備、編制計算機病毒。
人為因素是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威脅最大的因素。
計算機網路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計算機網路的脆弱性
互聯網是對全世界都開放的網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方便地傳輸和獲取各種信息,互聯網這種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國際性的特點就對計算機網路安全提出了挑戰。
在使用互聯網時應注意以下幾項不可靠的安全性。
2.1.1網路的開放性,網路的技術是全開放的,使得網路所面臨的攻擊來自多方面。
或是來自物理傳輸線路的攻擊,或是來自對網路通信協議的攻擊,以及對計算機軟體、硬體的漏洞實施攻擊。
2.1.2網路的國際性,意味著對網路的攻擊不僅是來自於本地網路的用戶,還可以是互聯網上其他國家的黑客,所以,網路的安全面臨著國際化的挑戰。
2.1.3網路的自由性,大多數的網路對用戶的使用沒有技術上的約束,用戶可以自由的`上網,發布和獲取各類信息。
2.2操作系統存在的安全問題
操作系統是一個支撐軟體,是計算機程序或別的運用系統在上面正常運行的一個環境。
操作系統提供了很多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統的軟體資源和硬體資源。
操作系統軟體自身的不可靠安全性,是計算機系統開發設計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綻,都給網路安全留下隱患。
2.2.1操作系統結構體系的缺陷。
操作系統本身有內存管理、CPU管理、外設的管理,每個管理都涉及一些模塊或程序,如果在這些程序裡面存在問題,比如內存管理的問題,外部網路的一個連接過來,剛好連接一個有缺陷的模塊,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計算機系統會因此崩潰。
所以,有些黑客往往是針對操作系統的不完善進行攻擊,使計算機系統,特別是伺服器系統立刻癱瘓。
2.2.2操作系統支持在網路上傳送文件、載入或安裝程序,包括可執行文件,這些功能也會帶來不安全因素。
網路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文件傳輸功能,比如FTP,這些安裝程序經常會帶一些可執行文件,這些可執行文件都是人為編寫的程序,如果某個地方出現漏洞,那麼系統就可能會造成崩潰。
像這些遠程調用、文件傳輸,如果生產廠家或個人在上面安裝間諜程序,那麼用戶的整個傳輸過程、使用過程都會被別人監視到,所有的這些傳輸文件、載入的程序、安裝的程序、執行文件,都可能給操作系統帶來安全的隱患。
所以,建議盡量少使用一些來歷不明,或者無法證明它安全性的軟體。
2.2.3操作系統有守護進程的防護功能,它是系統的一些進程,總是在等待某些事件的出現。
所謂的守護進程,就是監控病毒的監控軟體,當有病毒出現就會被捕捉。
但是有些進程是一些病毒,碰到特定的情況就會把用戶的硬碟格式化,這些進程就是很危險的守護進程,平時可能不起作用,可是在某些條件下發生後,就會發生作用。
如果操作系統守護進程被人為地破壞掉就會出現這種不良的安全隱患。
3網路安全的防患措施
上面已經分析了網路安全所存在的一系列隱患,其中包括網路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和一些管理上的失當等原因。
而作為計算機用戶,應該積極地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患,以避免嚴重後果發生的可能性。
網路安全採用的主要防範措施如下:
3.1提高安全意識,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1)配備專業的安全管理人員。
安全管理要有專人負責,同時還要有技術人員去落實。
(2)控制對網路的訪問和使用。
控制用戶對網路的訪問和使用的目的是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訪問。
(3)增強防病毒意識。
查、殺病毒是確保網路系統安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4)及時做好數據備份工作,確保網路信息的安全。
3.2及時修補「漏洞」
網路軟體不可能無缺陷、無漏洞,這些漏洞和缺陷正是黑客攻擊的首選目標。
3.3利用網路安全技術
3.3.1防火牆技術
目前保護網路安全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構築防火牆。
防火牆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其實它是一種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相結合的技術,是在受保護網與外部網之間構造一個保護層,把攻擊者擋在受保護網的外面。
這種技術強制所有出入內外網的數據流都必須經過此安全系統。
它通過監測、限制或更改跨越防火牆的數據流,盡可能地對外部網路屏蔽有關受保護網路的信息和結構來實現對網路的安全保護。
因而防火牆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訪問控制機制,用來在不安全的公共網路環境下實現局部網路的安全性。
3.3.2身份認證
身份認證是任何一個安全的計算機所必需的組成部分。
身份認證必須做到准確無誤地將對方辨認出來,同時還應該提供雙向的認證,即互相證明自己的身份,網路環境下的身份認證比較復雜,因為驗證身份的雙方都是通過網路而不是直接接觸,傳統的指紋手段等已無法使用,所以目前通常採用的是基於對稱密鑰加密或公開密鑰加密的方法,以及採用高科技手段的密碼技術進行身份驗證。
3.3.3訪問控制
訪問控制也叫接入控制,阻止非授權用戶進入網路,防止任何對計算機資源和通信資源的非授權訪問。
即根據用戶的身份賦予其相應的許可權,也就是說按事先確定的規則決定主體對客體的訪問是否合法。
訪問控制主要通過注冊口令、用戶分組控制、文件許可權控制三個層次來實現。
3.3.4基於密碼論的技術
密碼技術是集數學、計算機科學、電子與通信等諸多學科於一體的交叉學科,是保護信息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它不僅具有保證信息機密性的信息加密功能,而且具有數字簽名、身份驗證、秘密分存、系統安全等功能。
(1)密鑰技術。
密鑰技術的任務是在一個密碼系統中控制密鑰的選擇和分配。
密鑰是一段數字信息,它與加密演算法相互作用,以控制信息的加密。
(2)數字簽名。
數字簽名是一種用於鑒別的重要技術。
數字簽名是一個數,它依賴於消息的所有位以及一個保密密鑰。
它的正確性可以用一個公開密鑰來檢驗。
數字簽名可以用於鑒別服務,也可以用於完整性服務和無拒絕服務。
當數字簽名用於無拒絕服務時,它是和公證一起使用的。
公證是通過可信任的第三方來驗證消息的。
(3)驗證技術。
驗證技術可分為基於共享密鑰的認證和基於公鑰的認證。
前者實際上是執行一種查詢―問答協議,發送方發送一個隨機數給接收方,接收方解密後以一種特殊形式轉換它並傳回結果,從而實現認證。
該協議的關鍵是如何建立共享密鑰。
3.3.5反病毒軟體
即使有防火牆、身份認證和加密措施,人們仍擔心遭到病毒和黑客的攻擊。
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攜帶病毒和黑客程序的數據包和電子郵件越來越多,打開或運行這些文件,計算機就有可能感染病毒。
假如安裝有反病毒軟體,就可以預防、檢測一些病毒和黑客程序。
總之,網路安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技術、設備、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決方案的制定需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
網路安全解決方案是綜合各種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安全技術,將安全操作系統技術、防火牆技術、病毒防護技術、入侵檢測技術、安全掃描技術等綜合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協調一致的網路安全防護體系。
我們必須做到管理和技術並重,安全技術必須結合安全措施,並加強網路立法和執法的力度,建立備份和恢復機制,制定相應的安全標准。
此外,由於網路病毒、網路犯罪等技術是不分國界的,因此必須進行充分的國際合作,來共同對付日益猖獗的網路犯罪和網路病毒等問題,確保網路安全。
參考文獻:
[1]白斌.防火牆在網路安全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07(35).
[2]彭,高.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及防護策略研究[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11(01).
[3]陳愛梅.基於防火牆技術的網路安全的研究[J].科協論壇(下半月),2008(05).
[4]郭勇.計算機網路安全淺析[J].科技廣場,2009(09).
『捌』 你能說說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嗎
我們將所有影響網路正常運行的因素稱為網路安全威脅,從這個角度講,網路安全威脅既包括環境因素和災害因素,也包括人為因素和系統自身因素。
1.環境因素和災害因素
網路設備所處環境的溫度、濕度、供電、靜電、灰塵、強電磁場、電磁脈沖等,自然災害中的火災、水災、地震、雷電等,均會影響和破壞網路系統的正常工作。針對這些非人為的環境因素和災害因素目前已有比較好的應對策略。
2-人為因素
多數網路安全事件是由於人員的疏忽或黑客的主動攻擊造成的,也就是人為因素,豐要包括:
(1)有意:人為的惡意攻擊、違紀、違法和犯罪等。
(2)無意:工作疏忽造成失誤(配置不當等),對網路系統造成不良後果。
網路安全技術主要針對此類網路安全威脅進行防護。
3.系統自身因素
系統自身因素是指網路中的計算機系統或網路設備因自身的原因導致網路不安全,主要包括:
1)計算機硬體系統的故障。
2)各類計算機軟體故障或安全缺陷,包括系統軟體(如操作系統)、支撐軟體(各種中間件、資料庫管理系統等)和應用軟體。
3)網路和通信協議自身的缺陷也會導致網路安全問題,1.4節將詳細分析互聯網協議的安全問題。
系統自身的脆弱和不足(或稱為安全漏洞)是造成信息系統安全問題的內部根源,攻擊者正是利用系統的脆弱性使各種威脅變成現實。
一般來說,在系統的設計、開發過程中有很多因素會導致系統漏洞,主要包括:
1)系統基礎設計錯誤導致漏洞,例如互聯網在設計時沒有認證機制,使假冒IP地址很容易。
2)編碼錯誤導致漏洞,例如緩沖區溢出、格式化字元串漏洞、腳本漏洞等都是在編程實現時沒有實施嚴格的安全檢查而產生的漏洞。
3)安全策略實施錯誤導致漏洞,例如在設計訪問控制策略時,沒有對每一處訪問都進行訪問控制檢查。
4)實施安全策略對象歧義導致漏洞,即實施安全策略時,處理的對象和最終操作處理的對象不一致,如IE瀏覽器的解碼漏洞。
5)系統開發人員刻意留下的後門。 些後門是開發人員為了調試用的,而另一些則是開發人員為了以後非法控制用的,這些後門一旦被攻擊者獲悉,則將嚴重威脅系統的安全。
除了上述在設計實現過程中產生的系統安全漏洞外,很多安全事故是因為不正確的安全配置造成的,例如短口令、開放Guest用戶、安全策略配置不當等。
盡管人們逐漸意識到安全漏洞對網路安全所造成的嚴重威脅』,並採取很多措施來避免在系統中留下安全漏洞,但互聯網上每天都在發 新的安全漏洞公告,漏洞不僅存在,而且層出不窮,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主要在於:
1)方案的設計可能存在缺陷。
2)從理論上證明一個程序的正確性是非常困難的。
3)一些產品測試不足就匆匆投入市場。
4)為了縮短研製時間,廠商常常將安全性置於次要地位。
5)系統中運行的應用程序越來越多,相應的漏洞也就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多。
為了降低安全漏洞對網路安全造成的威脅,目前一般的處理措施就是打補丁,消除安全漏洞。但是,打補丁也不是萬能的,主要原因是:
1)由於漏洞太多,相應的補丁也太多,補不勝補。
2)有的補丁會使某些已有的功能不能使用,導致拒絕服務。
3)有時補丁並非廠商們所宣稱的那樣解決問題。
4)很多補丁一經打上,就不能卸載。如果發現補丁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合適,就只好把整個軟體卸載,然後重新安裝軟體,非常麻煩。
5)漏洞的發現到補丁的發布有一段時間差,此外,漏洞也可能被某些人發現而未被公開,這樣就沒有相應的補丁可用。
6)網路和網站增長太快,沒有足夠的合格的補丁管理員。
7)有時候打補丁需要離線操作,這就意味著關閉該計算機上的服務,這對很多關鍵的服務來說也許是致命的。
8)有時補丁並非總是可以獲得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應用范圍不廣的系統而言,生產廠商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動力去開發補丁程序。
9)廠商可能在補丁中除解決已有問題之外添加很多的其他功能,這些額外的功能可能導致新的漏洞出現,系統性能下降,服務中斷,或者出現集成問題和安全功能的暫時中斷等。
1 0)補丁的成熟也需要一個過程,倉促而就的補丁常常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還會帶來新的安全漏洞。
1 1)自動安裝補丁也有它的問題,很多自動安裝程序不能正常運行。
網路對抗研究領域中一個最基礎的研究方向就是漏洞挖掘,即通過測試、逆向分析等方法發現系統或軟體中存在的未知安全漏洞,在其安全補丁發布之前開發出相應的攻擊程序,並大規模應用。對於已發布補丁的軟體,也可以通過補丁比較技術發現補丁所針對的安全漏洞的細節,以最短的時間開發出利用程序,在用戶還沒來得及打上補丁之前實施攻擊。在這種情況下,補丁反而為攻擊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總之,威脅網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系統自身存在安全漏洞,從而給了攻擊者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