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滴滴事件推動網路安全
擴展閱讀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功能 2025-01-24 08:59:58

滴滴事件推動網路安全

發布時間: 2024-01-12 15:47:31

① 滴滴APP遭下架,為何深得人心

手機以及網路的全方位運用的時代已經到來了,為了給到用戶最好的體驗,滴滴軟體的誕生也就意味著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在之前大家的出行方式選擇是比較少的,其一就是開自己的車輛進行外出,但是又要尋找恰當的停車位擺放車輛,甚至還要支付一定數額的停車費用,這其中已經是一大筆不少的支出了,第二種出行方式就是搭乘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可是這樣就使得我們在路程上的耗費時間相當大了,有時候公共交通工具不是直接抵達目的地,反而是要走一段路才可以,而滴滴軟體的出現也就讓大家的出行有了第三種選擇了。

② 滴滴安全核驗怎麼處理

根據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通報,對於審查的對象,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采購網路產品和服務,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按照我國《網路安全審查辦法》進行網路安全審查處理。

據了解,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於2020年4月13日成立,設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組織網路安全審查的機構。網路顫亮安全審查辦公室主要是負責制定網路安全審查相關制度規范問題。

網路安全審查,重點評估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采購網路產品和服務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具體工作委託中國網路安全審查技術與認證中心承擔,目的是防範因供應鏈產品安全漏洞引發的安全事件,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隱患。一般來說,網路安全審查在45個工作日內完成,如果情況復雜,審查時襪哪間可能會延長。

自國家網信辦下通知要求滴滴公司下架APP後,滴滴出行回應,堅決落實國茄好寬家有關部門相關要求,已於7月3日暫停新用戶注冊,舊用戶仍可使用。也就是說,滴滴下架停止新用戶注冊,但已下載滴滴APP用戶還可以正常使用不受影響。

③ 「滴滴們」的下架之謎

7月2日晚,國家網信辦突然發布關於對「滴滴出行」啟動網路安全審查的公告。2天之後,滴滴App因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被下架。

7月5日,國家網信辦再發通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按照《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對「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實施網路安全審查,審查期間停止新用戶注冊。

短短3天之間,互聯網圈風雲突變,風聲鶴唳。

這次的事件挺嚴重,但又有點出乎意料。

國家網信辦的公告提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三條法規。其中,《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剛剛在6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幾位被點名的是《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正式實施第一案,可謂是意義非凡。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就更不用說了,攤上的基本都是大事。

但另一方面,公告中提到的「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卻又真是個挺常見的「違規問題」。有點類似「感冒」在疾病界的地位,說起來確實是一種病,但因為太過普遍,大家又都不把它當回事。

工信部針對APP侵害用戶權益的專項整治行動幾乎就沒停過。騰訊、京東、網路、抖音、快手、360,所有我們耳熟能詳的互聯網大廠們,幾乎都因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點名批評過。

2019年11月到2020年7月,在工信部的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整治行動中,一共檢測了超過8萬餘款APP,其中8000餘款APP有「違規手機用戶信息」的情況存在,又有478家收到了工信部正式下發的整改函。你看,10%左右的違規率以及8000餘個的違規數量,真的挺普遍。

結果那一次工信部的專項正式行動剛結束,7月16日央視「3·15」晚會又報道了關於SDK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

於是工信部又展開了近三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這一次進一步擴大了范圍,對國內用戶使用率較高的44萬款APP進行了檢測,最後工信部責令其中的1336款違規APP進行整改,公開通報377款整改不到位的APP,最後又下架了94款拒不整改的APP。

就是因為「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這事實在是太普遍,所以這次如此大張旗鼓的處理「滴滴們」,才顯得如此特別。

有好事者發現這四款App的一個共同特點是都剛剛於6月在美國上市。其中BOSS直聘於6月11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貨車幫、運滿滿所屬的滿幫集團於6月22日在紐交所上市;滴滴則是於6月30日在紐交所掛牌。

以此為據,有人認為這次的事件是針對在美上市的中國 科技 公司。甚至有陰謀論者認為,6月23日突然在上市前一天宣布暫停IPO流程的社交平台Soul,也是因為提前嗅到了什麼氣息,才突然暫停IPO。

但與此結論相悖的是。每日優鮮和叮咚買菜這兩大生鮮電商也都是在6月分別登陸了納斯達克和紐交所。至今雖然股價一直像坐過山車一樣,但總歸沒有經受審查。

也有人認為,該事件針對的是「被海外資本控股的中國 科技 公司」。

這種推論似乎有一些道理。畢竟滴滴目前最大的兩位大股東分別是持股21.5%的日本軟銀和持股12.8%的美國Uber,兩大海外資本持股超過了三分之一。滴滴那名叫Adrian Perica,曾擔任過美國軍官的獨立董事,更是在網上被扒了個乾乾凈凈。

而貨車幫、運滿滿所屬的滿幫集團最大的大股東也是日本軟銀,並且軟銀20.3%的持股量,也遠超於第二大股東紅杉中國的6.6%和第三大股東全明星投資基金的4.5%。

基於此,甚至有人認為是「被軟銀控股的中國 科技 公司」出現了問題,畢竟前者現在還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

這種說法當然沒什麼道理,因為BOSS直聘的股權結構就是中國人直接控股。其最大的機構股東分別是今日資本旗下CTG Evergreen,持股14.7%,以及騰訊全資子公司Image Frame,持股12.2%。除此之外,今日資本的創始人兼總裁徐新個人還持有BOSS直聘14.7%的股權。

顯然,BOSS直聘是徐新個人控股的,與海外投資機構沒什麼關系,與軟銀更毫無關聯。鑒於徐新個人還擔任中華英才網的董事長,其控股BOSS直聘就更顯得合情合理了起來。

如果了解中國 科技 上市公司的股權機構,就會知道大股東與經營權並沒不一定劃等號。

從阿里巴巴通過合夥人制度上市以來,「同股不同權」就成了中國 科技 公司與大股東之間的「日常安排」。以阿里巴巴為例,如今日本軟銀依舊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並且股權在20%以上,而馬雲和蔡崇信二人合計僅持有阿里巴巴5.8%的股份。但依靠「同股不同權」條款,馬雲等阿里巴巴高管在行使投票權時,一票頂好幾票,仍然可以牢牢把控公司經營權。

滴滴的情況與阿里差不多。雖然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只持股7%,總裁柳青只持股1.7%,但程維和柳青兩人加起來卻有超過48%的投票權,如果再算上其他滴滴高管,整個滴滴管理層的投票權是超過50%的,並不存在被外方資本控制的情況。

在我看來,大家把這事情想的太過復雜了。滴滴們被處罰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收集個人信息」上。問題來了,那麼多互聯網公司都執著於「收集用戶信息」,並且還都屢教不改,究竟是圖啥呢?

1.個人信息可以讓大數據幫助企業作出決策

「收集個人信息」最初也是最美好的初衷,其實是輔助企業做出決策,以更好地服務用戶。沃爾瑪「啤酒和尿布」的故事之所以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也是因為其帶給了我們無限的期待。當年沃爾瑪在分析消費者購物行為時發現,男性顧客在購買嬰兒尿片時,常常會順便搭配幾瓶啤酒。於是沃爾瑪嘗試將啤酒和尿布擺在一起進行促銷,結果大獲成功,尿布和啤酒的銷量全都大幅增加。

互聯網公司可以收集到的個人信息顆粒度顯然不是沃爾瑪可以比擬的。所以理論上,通過「個人信息收集」,互聯網公司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

2.通過收集用戶信息而得到的用戶畫像,是互聯網廣告的「核心賣點」

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達到5292億元。 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自然會令企業「無所不用其極」。

而無論是CPM、CPC、CPS等傳統互聯網廣告模式,還是以RTB為代表的程序化廣告模式,售賣的核心其實並不是廣告位,而是訪問這個廣告位的用戶。

具體來說,RTB廣告的購買流程大概是這樣的:今晚我正在瀏覽某門戶網站的新聞頁面。這個時候,RTB系統會給廣告主們發出這樣一條信息「有一個25-35歲男性,生活在北京,對 體育 、 游戲 和二次元感興趣,過去兩個月經常在網上購買水果,還買過一個手機。有沒有誰想要買他正在訪問的頁面廣告位?」後台對我感興趣的廣告主們就會通過系統出價,隨後系統會根據廣告主們的出價,選出最適合的廣告主。最終,RTB系統會在100毫秒內將廣告展示到我所打開的網頁中。

顯而易見,RTB廣告的核心就是獲取我的用戶畫像。而這必須通過收集個人信息才能獲得。

3.個人數據收集是大數據殺熟的「溫床」

如果說互聯網廣告還屬於個人信息數據的「合法」利用。那麼大數據殺熟就是真正的涉嫌違法了。

簡單來說,大數據殺熟就是互聯網平台通過分析收集到的用戶信息,對不同用戶採取不同定價的行為。

大數據殺熟被人們所熟知是在2018年初。那一年 科技 日報發布了一篇文章《大數據殺熟:300元的酒店房價,老客戶卻要380元!》,讓大數據殺熟第一次暴露在大眾視野內。

隨後,不斷有網友爆料,發現在攜程、美團等平台消費時,出現「針對新用戶的售價比針對老用戶的售價便宜」的情況。2021年,復旦大學一名教授發布了《2020打車軟體出行狀態調研報告》,指出「手機價位越高越容易被更貴的車型接單,且蘋果手機用戶的優惠力度明顯低於非蘋果手機用戶」。大數據殺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相關研究顯示,大數據殺熟確實能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美國學者Benjamin Shiller曾經進行過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奈飛採用傳統人口統計資料的個性化定價方法,能夠增加0.3%的利潤,而如果根據用戶信息,用演算法計算出用戶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利潤可以增加14.55%。

還好,中國日漸猖獗的大數據殺熟正在被「叫停」。明年1月1日即將實行的《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規定「企業不得通過數據分析,無正當理由對交易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實施差別待遇。違法者情節嚴重的,處上一年度營業額5%以下罰款,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

而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修訂徵求意見稿)》,也是對大數據殺熟做出明確處罰標准。

4.不到兩分錢一條的個人信息

和其他具備「商品」屬性的東西一樣,個人信息當然也能賣錢。

北京藝術家鄧玉峰此前曾在武漢展出過一場名為《秘密》的個人展覽。展覽的展品是鄧玉峰個人從黑市購入的34.6萬條武漢市民個人信息,總計花費5000元,平均不到兩分錢一條。

這是我可以得到的最精確的個人信息價格。很便宜,也很可怕。

至於說被下架的「滴滴們」到底用這些收集來的信息做了什麼?又是因何涉嫌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也許只能坐看事態發展了。

④ 滴滴出行APP被強制下架,其影響將怎樣

@成長新視點問答分享。

滴滴出行,遠赴美國上市,一些股東們本指望能痛快地大賺一筆,未曾料到沒國家網信辦嚴厲懲戒,遭到下架的命運。

很多人,對此感到不理解,會問為啥滴滴出行會遭遇下架的命運,他們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有哪些不對?

嚴格地說,滴滴出行,是一個高 科技 網路公司,依靠網路平台,通過大數據的收集統計分析,開展業務為人們出行服務。

經過多年的發展,滴滴出行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人們出行的服務,在他們的服務3鏈接里還有衣食住行和金融等內容。

一款app,涉及了這么多業務,它的核心支撐是收集人們的各類信息,也就是在你使用之後,它就記錄存儲了你對應信息。

在你下一次使用時,或者你打開它時,它就會針對存儲分析你的信息以後,向你精準推送相關信息內容。

這種情況,與在淘寶、拼多多等買東西收到廣告推送類似。只不過,滴滴出行是記錄和存儲了人們的行動軌跡。

有可能,在使用時,人們所經過涉密的位置及區域,都會一點不漏地被記錄存儲下來,完整地暴露在它的信息庫里。

一款app,單純地收集人的購物,還不足以讓人感到害怕。而它卻是完完整整地記錄和存儲了,有關人行動的一切!

滴滴出行,在美國上市以後,一旦它被西方資本所控制。那麼,它所記錄中國人的所有信息,就會成為西方的囊中之物。

在古代,敵對國家為了刺探情報,會通過各種渠道,運用各種手段向別的國家派出間諜人員,去搜集情報。

這些傳統的搜集情報內容裡面,就有敵對國家人們的衣食住行,各種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當然,經濟活動在其中。

像滴滴出行這樣掌握了中國人大量基礎信息的企業,就等於他們掌控了無形的資源。這種資源,能幹好事,也能幹壞事。

干好事,會更好地服務人民,促進 社會 發展進步。干壞事,就會成為敵對國家手中攻擊中國的武器!

為什麼,國家網信辦先後出台各種手段和制度,嚴厲禁止各種app違規收集人們的信息,正是基於保護民族核心利益考慮!

最近,上汽集團董事長程虹公開表示,在智能 汽車 領域不會選擇與華為合作,讓人感到悲哀,也可憐。

誰都知道,上汽集團是合資企業,核心技術掌握在德國和美國手裡,自己並沒有什麼能夠拿的出手的東西。

不選擇與華為合作,那就意味著繼續把靈魂交給西方資本家,讓西方資本永遠掌控命運,靈魂何在?

程虹的言行,讓人感覺就是一個出賣國家利益的敗類!

而滴滴出行,與程虹的行為沒有什麼兩樣,等於是拿著中國人的信息,去賣給西方國家。

不打擊你,打擊誰!

滴滴APP被強制下架會有什麼影響?這個要分幾個層面來說,對部分群體會有較強影響,而在用戶層面不會有任何影響!

哪些群體受影響: 目前監管層兩發2份通告,一份是滴滴違法國安法,網路安全法,將接受整頓,停止新用戶注冊,第二份就是要求各大市場下架滴滴。

第一份通告一出,滴滴美股股價就暴跌9%,APP下架將會進一步擴大事態。今天一早的消息是滴滴大股東之一軟銀受此影響,股價暴跌5.5%。

因此,當前狀態下滴滴投資者以及幕後的股權控制人將受到很大影響。

投資者短期看來是不會有回報了,後期可以考慮做空滴滴來賺點吧!對於滴滴的高管們來說,未來到手的收益顯然會大幅縮水。

但這還不是最大的影響,更嚴重的可能是整個管理層得出局,至少也得有人得對此事負責。因為第一份通告中明白無誤的寫明「為了防範風險擴大」,這就表明滴滴已經違反國安法和網路安全法,那這個問題就可大可小了,大點就得關閉,甚至可以上到刑事處罰。

用戶司機沒有影響: 目前給出的整治措施是停止新用戶注冊和APP下架,就這個舉措來說,其實對用戶和司機都沒有任何影響。

已經安裝注冊滴滴的用戶顯然可以繼續使用,司機們也一樣,照舊接單跑。

此外,目前也只提到了APP下架,但不要忘了,現在很多大型APP中還有滴滴的小程序,比如微信等,這些如果沒下架的話,用戶一樣可以繼續使用。

因此,至少短期來看,用戶和司機都還可以繼續使用滴滴,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當然,目前已經有部分用戶對監管層的做法給予了支持,直接卸載滴滴。對這部分用戶來說,影響算是體現了,不再使用滴滴,轉而尋求其他平台。

那麼,會有長遠影響嗎?

我覺得也不會有,網約車在國內已經是一項常規服務了,監管層是不會取締這一服務的,對其只會進行各種規范約束,讓其在法律框架內合法合規的存在。

所以,滴滴的問題不管是大是小,都不會對我們最終用戶和司機有太大的影響。如果問題沒到關門的地步,那麼其自然可以繼續運營。如果問題很嚴重,直接關門歇業,那對用戶和司機也不存在大的影響。

因為,國內網約車可不是只有一家,滴滴倒下後市場份額馬上會被其他家所瓜分,美團、曹操專車、首汽等等。而對司機和用戶來說,無非就是換一家平台的事情。

Lscssh 科技 官觀點: 綜合來說,滴滴雖然在網約車領域差不多屬於壟斷級別,但其除了基於大數據進行殺熟,收集用戶隱私和國家安全相關信息進行違法行為外,並不具備任何核心技術。它如果倒下了對我們普通用戶和司機根本不會有任何影響。

當然,滴滴這么一個壟斷級的互聯網廠商,監管對高管以及幕後的資本自然是影響極大,未來可能面臨巨大的經濟收益損失。

我們的網友很容易大驚小怪,驚慌失措。當時馬雲的螞蟻集團被暫停上市,阿里被反壟斷機構審查並被除以182億元人民幣天價罰款等一系列處罰措施後也出現了不少人說阿里要不行了,快倒閉了,支付寶里的錢不安全之類的誇張言論。結果現在螞蟻集團和阿里還不是好好地。另外告訴大家一下,螞蟻集團最近重新注冊了互聯網金融公司。

再看看看滴滴出行事件。7月2日晚間網信辦出了一則公告,明確寫明將對滴滴實施安全審查,且審查期間停止新用戶注冊;7月4日晚間,網信辦又出了一則新的公告,即刻起將滴滴出行APP從各大應用商城下架。看上去是不是很可怕?其實國家有關部門對於滴滴出行已經是下手很輕了。為什麼這么說呢?

關心 財經 的朋友應該清楚滴滴最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已經辦成了,那就是6月30日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完成了上市,也就是完成了IPO。這對於滴滴而言是今年最要緊的事情,融資的錢已經到手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網信辦提前幾天公布安全審查通知會發生什麼呢?美國證監會會否以滴滴遭受行政監管為由暫停滴滴的上市交易?甚至直接取消交易讓滴滴把融資到的錢連本帶利還給此前申購到新股的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呢?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對滴滴才是真正毀滅性的打擊,這打擊不僅是對於滴滴公司而言的,對於其背後的大股東——各家資本同樣是重大打擊。但網信辦沒有這么做,而是在滴滴已經成功上市後才發布公告,說明了什麼呢?

說明了對於國內的公司,不管是阿里也好還是滴滴也罷,並不是要把這些做大了的民營企業一棒子打死甚至收歸國有,否則以後誰還敢在國內創業,創業成功了誰敢做大呢?

對於大型集團公司,給予的政策叫做大棒加胡蘿卜,你可以做大、做強,繳納更多的稅費給國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老闆自己賺大錢也沒關系,但你不能越界。再大的公司只要越界了照樣處理、照樣處罰、照樣敲打。

監管的智慧就體現在這里,框架內仍由發揮,激發民營企業的潛力。不過,做大以後不能忘記自己的身份,你是在國內做企業,雖然自己的努力十分重要,但你擁有14億人的市場,這是其他國家的企業根本沒有的優勢。因此,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出格的事情如果做了可能會面臨嚴重的處罰。大型民營企業集團的老闆們就如同孫猴子,監管就是緊箍咒,要讓老闆們心中存在敬畏之心。

綜上所述,本次滴滴遭受的處罰不會對其主體產生毀滅性影響。滴滴仍然是打車領域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公司,也是一家非常優秀的互聯網獨角獸企業。不過,未來發展得有所改變,將本次審查出來的不合規、侵犯個人營私、大數據殺熟等違規行為整改到位。


網路CEO李彥宏曾經說過:「很多時候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取便利」。雖然他的講話帶有個人主觀色彩,也有點誇大的成分,但卻表明了,人們在很多時候,為了一己之私,可能會鋌而走險。

滴滴出行APP被強制下架,其影響將如何?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首先,國家網安辦的出手,及時堵住了滴滴赴美上市造成的用戶個人信息泄露和中國精細道路地圖,被國外不懷好心的個人和國家竊取利用的風險,保證國家安全免遭侵害。

其次,給各大企業尤其是海外上市的企業敲響了警鍾,違法違規必將受到嚴懲。由於目前各個平台和應用軟體,都存在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現象,中國人民的個人信息,都懸藏於各個網路平台上,很容易遭到泄露,必須給他們帶上緊箍咒。吃中國的飯,就不能砸中國的鍋!

第三,部分老百姓的出行和生活將發生改變。市區的計程車,更多的只能覆蓋主城區,郊區甚至更偏遠的開發區,計程車都比較少,打計程車很不方便。滴滴出行APP被強制下架,從近兩天的情況來看,各大平台和應用商店,以及滴滴出行官網,都已無法下載滴滴出行APP,新用戶也停止了注冊。但已經下載過滴滴出行APP的用戶,至少在支付寶、高德地圖、騰訊平台上,還和以前一樣,可以繼續使用APP進行叫車服務。



如果後續停止APP的使用,那影響可就大了。首先,老百姓的出行用車將受到一定的影響;其次,滴滴出行專車司機將會失業;最後網簽車司機必須另尋出路。

滴滴出行APP被強制下架這個事情很有意思,之前網路媒體有消息聲稱,滴滴出行為了能夠赴美上市,將國內道路與用戶的信息出售給了美國。之後滴滴出行副總裁進行辟謠,這則消息屬於傳聞,滴滴出行數據存放在國內,並會起訴維權。不久之後,滴滴出行便遭到了網信辦的安全審核,軟體APP暫時在應用商店下架。這件事情在沒有出現正式結論之前,很難判斷結果究竟如何。但是從個人觀點來看,滴滴出行決策沒有失誤的前提下,斷然不會將數據交給美國。

暫且不管真相如何,滴滴出行APP下架究竟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根據軟體面向的不同人群,可以根據屬性的不同來加以分析和闡述。

第一類、對於此類軟體公司將會有一個警示作用,數據並不僅僅涉及到用戶隱私,甚至會上升至國家信息安全的層面。如何存放並監管數據,將會成為軟體公司不得不去思考的事情,特別是在數據的使用上,應當謹小慎微。軟體自身是否涉及非法收集用戶信息的情況,此次下架的並不僅滴滴出行這一家公司,還包括了同類的其他幾款軟體。

滴滴出行短期內雖然會受到影響,但是並不算太大,新用戶暫時無法注冊,老用戶卻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功能。長期來看,需要根據最終的調查結果才能夠給出判斷。

第二類、滴滴出行注冊的司機。新司機無法下載軟體並且進行注冊,老司機依然可以運行使用。這對於老司機來說可能會是一個好消息,畢竟打車市場有限,堵上了新增來源,每個老司機原有市場同比將會增加。也不排除這種可能,因為缺少司機和維護軟體在用戶心中的形象,滴滴出行短期將會推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

第三類、滴滴出行的用戶。對於軟體平台而言,用戶一直處於弱勢地位。對於軟體提出的授權需求,用戶同意之後才能正常使用,拒絕了之後則無法正常使用。雖然軟體授權的時候徵得了用戶的許可,但是如何使用這部分數據卻沒有告知用戶。用戶對於自己的信息無法把控,只能夠依賴平台的監管,被動式信任平台。此次審核,滴出行對用戶的數據管理勢必會更加嚴格,對於用戶是個好消息。

同樣新增用戶無法下載與使用滴滴出行,但是老用戶卻不會受到影響。因為司機或許出現短缺的問題,用戶打車的時長與費用將會略有增加。

滴滴出行本次被下架,對於競爭對手而言是個好消息,能否利用機遇快速搶占市場也不得而知。關於滴滴出行本次被下架的問題,您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網約車是現在非常流行的打車軟體,滴滴作為我國的網約車壟斷性的企業具有很龐大的用戶群體,在很多城市都有很多的客戶資源。如果滴滴APP下架,那麼就會導致人們出行非常不方便,就會使人們不好打車不好坐車,影響出行。而且網約車的價格也是比較合理的,費用也要比一些黑車的費用要低,和當地的計程車是同一個價位,在安全以及服務上都是要高一個層次的。所以說如果下架之後就會對人們的出行造成了很大不便。希望滴滴公司能夠正視自身存在問題,積極整改,讓廣大的用戶有一個更好的體驗。

目前最主要的是股價大跌,後期對其運用還是會提升非常多的難度和成本的,畢竟數據不能隨便搞了。

存在既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是消失也有其消失的理由。

對於一枚後知後覺的自媒體我,早上才關注到滴滴出行被下架,第一時間打開滴滴出行,看了一眼:咦,一切正常,還能打車呢?後來搜索相關新聞才知道具體情況。

那滴滴出行下架,或者長久下架,會有什麼影響呢?

1.依賴於滴滴出行的人肯定會覺得沒那麼快捷;

滴滴出行,拋開大環境先不談人權啊隱私啊,其實最起碼的,平頭老百姓的出行肯定受影響,特別是那些生活在一線城市的社畜們,你們覺得呢?

2.滴滴出行下架,最起碼對人們的出行安全有所改善。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規收集使用他人個人信息問題,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並責令參照國家標准,認真整改存在的問題。

滴滴之前出過很多乘客人身安全遭到威脅甚至損害的事情,沒有因就沒有果,陽光底下沒有絕對的光明,如果在相關機構的監控和整改下能減少悲慘事情的發生,那麼滴滴整改勢在必行;

3. 從我不太擅長的經濟金融方面了解到,第一份通告一出,滴滴美股股價就暴跌9%,APP下架將會進一步擴大事態。今天一早的消息是滴滴大股東之一軟銀受此影響,股價暴跌5.5%。

因此,當前狀態下滴滴投資者以及幕後的股權控制人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希望未來更好!

滴滴出行實在2012年開始創建的,當年的9月9日開始從北京進行使用,當時滴滴打車獲得了A輪金沙江創投300萬美元的融資,更新後的版本開通了預約功能,可以即時預約次日乃至第三天的計程車,增加了加價功能,在高峰期或者不好打車時,提供了加價方式來提供叫車的成功率,省掉了注冊和登錄流程,讓用車的朋友更加的方便,因此成為了很多朋友出行的最愛。



隨著不斷完善,經過幾年的時間,滴滴出行擴展到了全國各個城市中,也得到了廣大市民的認可,滴滴出行覆蓋很全面,順風車、快車、專車等都在其中,但是網路約車有很大的隱患,就是打車人的信息容易被泄露。



但是在7月2號,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有網友舉報滴滴出行泄露個人信息的行為,經過有關部門的檢查確實存在收集以及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的相關規定,要求對滴滴出行APP下架處理,並且要認真整改此問題。



總而言之,國家的法律是不能侵犯的,違法是比較,一定要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對此很多網友表示支持,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都不可以做違法的事情,既然做了就要受到國家的處罰,也希望其他的打車軟體引以為戒,不要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切實保護廣大用戶的個人信息,對此你們怎麼看,滴滴出行應不應該被下架,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我從來都沒有叫過嘀嘀[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