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瑞星網路版支持國產系統殺毒嗎
支持
瑞星旗下兩款核心的安全軟體產品已經完成與統信操作系統UOS的互認證,分別是瑞星ESM(下一代網路版)、瑞星虛擬化Linux全功能版,標志著瑞星產品可為UOS系統用戶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
此次,瑞星分別通過了x86、MIPS、ARM三個平台的「統信伺服器操作系統和統信桌面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測試、運行穩定測試、安裝卸載測試,滿足兼容認證要求,並藉此成為統信軟體的產品生態夥伴。
統信操作系統運行下瑞星ESM(下一代網路版)桌面環境
統信操作系統運行下瑞星虛擬化Linux全功能版桌面環境
據悉,瑞星ESM下一代網路版殺毒軟體For Linux是瑞星公司自主研發的、基於Linux操作系統的安全防護軟體,產品定位於各類Linux操作系統的全面安全防護。
它的主要特性有:強大的集中管理功能、靈活安裝部署方式、遠程式控制制管理、智能升級、可靠的安全防護、自研的查殺防護引擎、強化的Linux病毒掃描檢出能力、支持動態資源分配以提高掃描效率、全面的惡意代碼特徵病毒庫、周密的文件防誤殺功能、完善的兼容應用軟體機制。
瑞星虛擬化系統安全軟體Linux全功能版是一款功能齊全、性能極高的企業級安全防護軟體,可對Linux進行系統和網路雙層防護,全面保護系統安全。
它的主要特性有:
- 先進的引擎技術
採用瑞星自主研發的全新反病毒引擎,大大提高病毒掃描效率及病毒查殺率;
- 領先的文件監控
瑞星推出的國內首家在Linux 環境下的監控功能,包括:文件保護、文件監測和實時查毒;
- 高效的網路監控
可幫助管理員實時發現網路異常風險,保護用戶上網安全,具體功能包括網路控制、網路監測、釣魚防護、IP黑名單。
北京瑞星網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1年,是一家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網路安全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一直專注於網路安全領域,堅持自主研發,擁有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幫助政府、企業、個人有效應對網路安全威脅。
⑵ 浪潮麒麟操作系統上網安全嗎
安全。
麒麟操作系統(Kylin OS)亦稱銀河麒麟,是由中國國防科技大學、中軟公司、聯想公司、浪潮集團和民族恆星公司合作研製的商業閉源伺服器操作系統,於2001年開始使用,此操作系統是863計劃重大攻關科研項目,目標是打破國外操作系統的壟斷,研發一套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伺服器操作系統,該系統有高安全、跨平台、中文化的特點。2010年12月16日,兩大國產操作系統(民用的「中標Linux」操作系統和解放軍研製的「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在上海正式宣布合並,雙方共同以「中標麒麟」的新品牌統一出現在市場上。8月13日,麒麟軟體通過線上直播發布了銀河麒麟操作系統V10。
麒麟軟體稱,該版本銀河麒麟操作系統支持兼容安卓應用,是其一大亮點突破。此外,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表示,銀河麒麟操作系統V10成功打破的國外技術壟斷,麒麟操作系統在我國黨政企業已經達到10000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同時也表示,麒麟操作系統安全等級已經達到國內最高等級,相信國產自主創新軟體會逐步替代國外壟斷,這個時間短則三五年。
在美國大打科技戰,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壓制中國科技崛起的當下,以及微軟多年壟斷PC操作系統市場的局面下,銀河麒麟操作系統V10的發布消息,無疑令國人受到極大的鼓舞。
⑶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什麼制度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是指對國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組織及公民的專有信息以及公信息和存儲、傳輸、處理這些信息的網路資源及功能組件分等級實行安全保護,對網路中使用的安全技術和管理制度實行按等級管理,對網路中發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級響應、處置。
隨著時間流逝,等級保護制度也在逐漸發展,其對定級指南、基本要求、實施指南、測評過程指南、測評要求、設計技術要求等標准進行了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以滿足了新形勢下等級保護工作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16年11月7日通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一、《網路安全法》對我國互聯網影響如下:
1、等級保護制度越來越重要
現如今,諸如門戶網站等直接暴露在互聯網上的網站主要是公司和單位宣傳、辦事的窗口,內部系統種類繁多,而且多半涉及公民的隱私、敏感信息,或者涉及金融、財務等重要業務。而這些網站和系統往往缺乏基礎安全防護,容易導致網站和系統被黑客針對性攻擊、惡意入侵,導致系統被篡改或造成數據泄露。在公安部的主導下,多年以來開展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工作已經取得顯著成效,開展等級保護測評、安全建設整改的系統越來越多,網路安全整體情況有了一定提升。
2、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實行重點保護
現階段,關鍵基礎設施、重點行業信息系統、國家社會層面的重大活動、政府機構的敏感信息,都屬於高級持續性威脅攻擊(APT)的主要目標。
3、網路產品、安全產品和服務規范化,符合國家標准
現階段,網路產品、安全產品和網路相關的服務,存在一些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情況,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網路安全法》中明確網路產品、服務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網路關鍵設備和網路安全專用產品應當按照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在網路產品采購,尤其是網路關鍵設備、網路安全專用產品等的采購,必須特別關注相關銷售產品是否符合國家標准,是否具有銷售許可,是否由具備資格的機構安全認證合格或者安全檢測符合要求;所選擇的網路服務、安全服務必須有相應符合國家標準的資質。
4、網信部門統籌協調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應急處置等工作
以前,公安部、密碼局、銀監會、衛計委、互聯網應急中心等對各行業的網路安全保障工作基本上處於各自為政,缺乏必要的互相溝通。隨著《網路安全法》的出台,明確了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明確了網信部門與其他相關網路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
5、關注網路信息安全
《網路安全法》第四章「網路信息安全」著重闡述了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原則和要求,相當於一部小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網路運營者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對網路信息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的內容進行了規范。
二、網路安全主要有系統安全、網路的安全、信息傳播安全、信息內容安全。具體如下: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演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三、維護網路安全的工具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維護網路安全的工具有VIEID、數字證書、數字簽名和基於本地或雲端的殺毒軟體等構成。
1、Internet防火牆
它能增強機構內部網路的安全性。Internet防火牆負責管理Internet和機構內部網路之間的訪問。在沒有防火牆時,內部網路上的每個節點都暴露給Internet上的其它主機,極易受到攻擊。這就意味著內部網路的安全性要由每一個主機的堅固程度來決定,並且安全性等同於其中最弱的系統。
2、VIEID
在這個網路生態系統內,每個網路用戶都可以相互信任彼此的身份,網路用戶也可以自主選擇是否擁有電子標志。除了能夠增加網路安全,電子標志還可以讓網路用戶通過創建和應用更多可信的虛擬身份,讓網路用戶少記甚至完全不用去記那些煩人的密碼。
3、數字證書
CA中心採用的是以數字加密技術為核心的數字證書認證技術,通過數字證書,CA中心可以對互聯網上所傳輸的各種信息進行加密、解密、數字簽名與簽名認證等各種處理,同時也能保障在數字傳輸的過程中不被不法分子所侵入,或者即使受到侵入也無法查看其中的內容。
法律依據
《網路安全法》
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⑷ 中國網路安全現狀
2021年7月20日,新浪科技發文稱iPhone手機存在安全隱患,Pegasus惡意軟體可能會入侵用戶的iPhone手機,竊取用戶的信息和郵件,甚至可以控制手機的麥克風和攝像頭,大數據時代用戶或無隱私可言。
實際上,我國對打擊大數據泄露安全事件有著強大的決心和執行力,在滴滴事件之後,國家網信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修訂了《網路安全審查好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規定掌握超百萬用戶信息國外上市須審查。
由此可見,在我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用戶數據的監管變得越來越困難,此次網信辦修訂《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凸顯了我國對收集隱私數據行為嚴厲打擊的決心。
網路安全行業主要企業:目前國內網路安全行業的主要企業有深信服(300454)、安恆信息(688023)、綠盟科技(300369)、啟明星辰(002439)、北信源(300352)等。
1、iPhone存在漏洞對用戶數據安全造成威脅
2021年7月20日,新浪科技發文稱iPhone存在漏洞,Pegasus惡意軟體在用戶不點擊鏈接的情況下也可以入侵用戶的手機,竊取信息和郵件,甚至可以操控用戶的攝像頭,此消息一出,網友大呼大數據時代無隱私可言,網路安全問題堪憂,實際上,在我國對網路安全問題有著強大的決心,滴滴事件之後,國家網信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修訂了《網路安全審查好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規定掌握超百萬用戶信息國外上市須審查。
由此可見,在我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用戶數據的監管變得越來越困難,此次網信辦修訂《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凸顯了我國對收集隱私數據行為嚴厲打擊的決心。
綜合來看,滴滴事件對國家數據安全層面敲起了警鍾,而iPhone此次網路安全漏洞問題針對個人數據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鈴,相信未來隨著我國網路安全相關法案的不斷完善,我國個人網路安全問題將得到有效的保護。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