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法的基本原則包括網路空間主權原則、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原則、共同治理原則等。網路安全法基本原則包括國家主權原則、信息化和監管並重原則及合作治理原則等。強調主權,就是在我國境內的內外資網路運營商,都要遵守網路安全法,沒有特權和法外之地。而共同治理則強調的國際合作,共同維護網路安全。
法律依據:《網路安全法》
第1條規定:要維護我國網路空間主權。網路空間主權是一國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現。
第2條規定:本法適用於我國境內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這是我國網路空間主權對內最高管轄權的具體體現。
第3條規定: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既要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又要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網路安全法》堅持共同治理原則,要求採取措施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政府部門、網路建設者、網路運營者、網路服務提供者、網路行業相關組織、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社會公眾等都應根據各自的角色參與網路安全治理工作中來。
❷ 網路空間主權的內容包括
網路空間主權包括在網路空間的管轄權、獨立權、自衛權和平等權等權利。
網路空間主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社會,網路信息技術已滲透到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網路空間與現實空間、網路安全與國家安全緊密聯系、不可分割。
從這個角度說,網路空間主權無疑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尊重和維護各國網路空間主權,就是尊重和維護各國的國家安全、國家主權以及國家核心利益。
正因如此,以竊取他國公民甚至國家領導人通訊信息為主要目的的「棱鏡計劃」,不僅被視為對他國網路通訊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視為對他國國家主權的侵犯。因此,認為網路空間不應該存在主權,並不利於全球互聯網治理。
(2)網路安全主權是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擴展閱讀:
網民承擔著維護網路空間主權的責任和義務。互聯網的發展雖然是無國界、無邊界的,但網民都生活在一定的主權國家中,都是一國的國民。各國網民作為主權國家的國民,都承擔著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核心利益的義務,因而也承擔著維護網路空間主權的義務。
這就要求網民在網路空間要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核心利益,不能一味強調自身的網路通訊自由。實踐中,網民要維護網路空間主權,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能任意發布涉密信息或通過網路渠道泄露國家機密。
從現實情況看,一些網民正是在這個問題上觸犯了國家法律,教訓十分深刻。廣大網民應切實增強保密意識、國家意識,切實維護網路空間主權。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什麼時候頒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16年11月7日通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3)網路安全主權是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擴展閱讀:
網路主權是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的體現和延伸,網路主權原則是中國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參與網路國際治理與合作所堅持的重要原則。為此,草案將「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作為立法宗旨。同時,按照安全與發展並重的原則,設專章對國家網路安全戰略和重要領域網路安全規劃、促進網路安全的支持措施作了規定。
為加強國家的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制度建設,提高網路安全保障能力,專章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加強網路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情況通報工作;建立網路安全應急工作機制,制定應急預案;規定預警信息的發布及網路安全事件應急處置措施。
❹ 網路安全法在法律中所處的地位是
網路安全法的地位如下:
1、《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網、化解網路風險的法律重器,是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
2、《網路安全法》將近年來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並為將來可能的制度創新做了原則性規定,為網路安全工作提供切實法律保障。
3、《網路安全法》提出制定網路安全戰略,明確網路空間治理目標,提高了我國網路安全政策的透明度。
4、《網路安全法》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各部門的職責許可權,完善了網路安全監管體制。
5、《網路安全法》強化了網路運行安全,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
6、《網路安全法》完善了網路安全義務和責任,加大了違法懲處力度,將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措施制度化、法制化。
(4)網路安全主權是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擴展閱讀:
網路運營者如何踐行網路安全的做法: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義務
網路運營者通常是通過公司章程、用戶協議、網路管理制度等對網路平台、用戶進行管理。網路運營者要落實安全管理責任,首先就需要建立健全內部安全管理制度。
2、用戶身份信息審核義務
建立用戶身份信息制度有助於構建誠信的網路空間。《網路安全法》第24條規定,網路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路接入、域名注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入網手續。
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路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