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包括三種類型:
一,是直接非法 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或者竊取網路數據。
二,是為他人實施上述行為提供專門的程序和工具。
三,是明知他人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而為其提供技 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行為。
違反網襲頌絡安全法的後果
(一) 記入信殲沖用檔案
網路安全違法行為將會影響個人的信用。根據網路安全法規定,有本法規定的違法行為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拍改鄭定記入信用檔案,並予以公示。
(二) 民事責任
根據網路安全法第一款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任何個人和組織違法違規使用網路,給他人的人身和財產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相應的侵權賠償責任。
(三) 行政責任
根據網路安全法第六十七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非法利用網路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設立用於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等的,尚不構成犯罪,由公安機關視情節不同給予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等行政處處罰措施。
(四) 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國網路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有關法律規定,利用網路竊取或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非法出售或非法向其他提供個人信息以及利用網路從事危害網路安全、危害國家安全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危害國家安全罪等的,將按照相關規定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網路安全法》
第二十六條開展網路安全認證、檢測、風險評估等活動,向社會發布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網路安全信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第二十七條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從事非法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不得提供專門用於從事侵入網路、干擾網路正常功能及防護措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活動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的,不得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
第二十八條網路運營者應當為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偵查犯罪的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
Ⅱ 網路安全法禁止的危害網路安全行為有
網路安全法禁止的危害網路安全行為包括:
1、禁止非法侵入他人網路;
2、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
3、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
4、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
5、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
6、設立用亍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
7、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
網路安全包含網路設備安全、網路信息安全、網路軟體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審查性的特性。
主要特徵包括:
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 授權用戶、 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2、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 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3、可用性可被授權 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 可用性的攻擊;
4、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5、可審查性,出現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十二條 國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使用網路的權利,促進網路接入普及,提升網路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利的網路服務,保障網路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
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不得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
Ⅲ 網路安全陷阱有哪些
網路安全陷阱有哪些
網路安全陷阱有哪些,網路詐騙是現在出現最多的一種詐騙方式,因為人們的日常消費或是使用錢財一般都會通過網路或是在網上進行,所以也為犯罪分子提供了機會。下面看網路安全陷阱有哪些。
網路安全陷阱有哪些1
一是不法分子通過電子郵件冒充知名公司,特別是冒充銀行,以系統升級等名義誘騙不知情的用戶點擊進入假網站,並要求用戶同時輸入自己的賬號、網上銀行登錄密碼、支付密碼等敏感信息。如果群眾粗心上當,不法分子就可能利用騙取的賬號和密碼竊取客戶資金。
二是不法分子利用網路聊天,以網友的身份低價兜售網路游戲裝備、數字卡等商品,誘騙用戶登錄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假網站地址,輸入銀行賬號、登錄密碼和支付密碼。如果群眾粗心上當,不法分子就利用騙取的賬號和密碼,非法佔有客戶資金。
三是不法分子利用一些人喜歡下載、打開一些來路不明的程序、游戲、郵件等不良上網習慣,有可能通過這些程序、郵件等將木馬病毒置入客戶的計算機內,一旦群眾利用這種「中毒」的計算機登錄網上銀行,客戶的賬號和密碼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竊取。當人們在網吧等公共電腦上上網時,網吧電腦內有可能預先埋伏了木馬程序,賬號、密碼等敏感信息在這種環境下也有可能被竊。
四是不法分子利用人們怕麻煩而將密碼設置得過於簡單的心理,通過試探個人生日等方式可能猜測出人們的密碼。
特別提示:
一是登錄正確網址,訪問銀行網站時請直接輸入網址登錄;小心識別虛假網站;保護好賬號和密碼;在任何時候及情況下,不要將您的賬號、密碼告訴別人;不要相信任何通過電子郵件、簡訊、電話等方式索要卡號密碼的行為。
二是確保計算機安全,定期下載安裝最新的操作系統和瀏覽器安全程序或補丁;安裝個人防火牆;安裝並及時更新殺毒軟體。
網路安全陷阱有哪些2
一、盤點網路安全十大威脅
1.計算機病毒——程序或可執行碼,通過復制自身來進行傳播,會影響電腦的正常運作。
2.蠕蟲——可通過USB設備或電子郵件附件等進行傳播,會影響郵件收發。
3.木馬——不會自我繁殖,也並不刻意「感染」其他文件,但會使電腦失去防護,易於被黑客控制。
4.間諜軟體——未經同意而偷偷安裝在電腦上,不斷地將操作者信息反饋給該軟體的操控者。
5.廣告程序——通常以彈窗形式出現,不會對電腦產生直接傷害,但可能會成為間諜軟體的載體。
6.垃圾郵件——可以被用來發送不同類型的惡意軟體,也可能對郵件伺服器造成不良影響。
7.網路釣魚——通過假冒的電子郵件和偽造的web站點來進行詐騙活動,受騙者往往會泄露重要的私人信息和資料。
8.網址嫁接——形式更復雜的網路釣魚,利用DNS系統,建立以假亂真的假網站,套取受騙者信息。
9.鍵盤記錄器——可以記錄用戶在鍵盤上的操作,黑客可以搜尋特定信息,比如賬號密碼等。
10.假的安全軟體——偽裝成安全軟體,虛假報警,誘導用戶卸載真正的安防軟體,以便盜取網路支付等信息。
二、網路安全威脅將成為數字化時代的最大威脅
ISC大會主席、360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禕在第九屆互聯網安全大會上首次披露:「360一共捕獲了境外46個國家級黑客,監測到3600多次攻擊,涉及2萬余個攻擊目標,僅今年上半年,360就捕獲針對我國發起攻擊的APT組織12個。」
據周鴻禕介紹,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全球范圍內網路安全事件頻發,供應鏈攻擊、勒索攻擊、工控設備攻擊、APT攻擊、數據竊取等各種攻擊手段層出不窮,網路攻擊也成為大國間對抗的熱點話題。「未來,國家背景的網軍、APT組織、有組織網路犯罪將成為網路安全最大的威脅,網路攻擊的目標、手法,產生的破壞都突破常規,威脅不斷升級走向高端化。」
周鴻禕表示,數字化有三個特徵:一切皆可編程、萬物均要互聯、大數據驅動業務,本質是軟體定義世界,城市、汽車、網路都將由軟體定義。這也意味著數字化讓整個網路安全環境更加脆弱,安全風險更加無處不在,私人信息更易收到攻擊。
三、實現網路安全建設的幾點對策
雖然計算機網路安全不斷地受到諸多因素的威脅,但是如果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也能有效的保護網路信息的安全。
3.1 加強操作人員以及使用用戶的安全意識
計算機系統通常用口令或密碼來控制對系統資源的訪問,這是最容易和最經濟的方法之一。網路管理員和終端操作員根據自己的職責許可權,選擇不同的口令,對應用程序數據進行合法操作,防止用戶越權訪問數據和使用網路資源。
3.2 加強系統安全性防護技術
如,網路防火牆技術,網路蜜罐技術等。
網路防火牆具有過濾不安全服務,非法用戶訪問,提供監控Internet安全和預警等功能,處於網路安全的最底層,負責網路安全間的運送與傳輸,隨著網路安全技術的整體發展和網路應用的不斷進化,現代防火牆技術不僅要完成傳統防火牆的過濾任務,同時還能為各種網路應用提供相應的網路安全服務。
網路蜜罐技術。蜜罐是一種在互聯網上運行的計算機系統,它是專門為了吸引誘導那些試圖非法闖入他人計算機系統的人而設計的,蜜罐系統是一個包含漏洞的騙子系統,他通過模擬一個或多個易受攻擊的主機,給攻擊者提供一個容易攻克的目標。
蜜罐並不會向外界提供有真正價值的信息,它只是一個陷阱,目的就是使攻擊者把時間浪費在蜜罐上,拖延攻擊者對真正目標的`攻擊。攻擊者入侵蜜罐後,用戶就可以知道他是如何攻克的,從而隨時跟進網路信息發出的最新攻擊和漏洞並予以阻擊。
網路安全陷阱有哪些3
一、網路安全網路詐騙的常見手段是什麼
1、利用QQ、MSN等網路聊天工具實施詐騙。犯罪嫌疑人通過盜號和強制視頻軟體盜取號碼及密碼,並錄制對方視頻影像,隨後登錄盜取的QQ號碼與其親友聊天,並將所錄制的視頻播放給其親友觀看騙取信任,然後以急需用錢為名借錢詐騙。
2、利用網路游戲裝備及游戲幣交易實施詐騙。犯罪分子利用某款網路游戲進行游戲幣及裝備買賣,在騙取玩家信任後,讓玩家通過線下銀行匯款,或者交易後再進行盜號的方式詐騙。
3、利用網上銀行實施詐騙。犯罪分子製作與一些銀行官網相似的「釣魚」網頁,盜取網銀信息後將帳戶現金取走。
4、網購詐騙。主要有以下幾類:犯罪分子為事主提供虛假鏈接或網頁,交易顯示不成功讓多次匯錢詐騙;拒絕使用網站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私下交易詐騙;先收取訂金然後編造理由,誘使事主追加訂金詐騙;用假冒、劣質、低廉的山寨產品冒充名牌商品詐騙。
5、網上中獎詐騙。犯罪分子利用傳播軟體隨意向互聯網QQ用戶、MSN用戶、郵箱用戶、網路游戲用戶、淘寶用戶等發布中獎提示信息,當事主按照指定的「電話」或「網頁」進行咨詢查證時,犯罪分子以中獎繳稅等各種理由讓事主匯款。
6、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實施電信詐騙。犯罪分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以事主電話欠費、查收法院傳票、包裹藏等借口,謊稱事主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或泄露,銀行賬戶涉嫌洗錢、詐騙等犯罪活動,為確保事主不受損失,將銀行存款轉至對方提供的所謂「安全賬戶」。
二、網路罪的構成特徵
現實社會的種種復雜關系都能在網路得到體現,就網路罪所侵犯的一般客體而言,自然是為刑法所保護的而為網路罪行為人所侵犯的一切社會關系。
但是應當看到互聯網是靠電腦的連接關系而形成的一個虛擬空間,它實際並不存在。就互聯網來說,這種聯接關系是靠兩個支柱來維系的,一個是技術上的TCP/IP。
另一個是用戶方面資源共享原則。正是這兩個支柱,才使得國界,洲界全都煙消雲散,才使得虛擬空間得以形成。
這里的網路罪侵犯的是復雜的客體,網路罪所侵犯的同類客體應是網路上信息交流於共享得以正常進行的公共秩序。
而其所侵犯的直接客體應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應當指出,利用互聯網進行的騙情騙色不屬於本罪。
三、網路詐騙案怎麼報案
1、當地報案。因為網路欺詐涉嫌犯罪,第一步肯定要帶齊證據(如聊天記錄、付款憑證、商品網頁等,列印好,提供書面文件),到網監公安機關網路-警察部門報案(最好是區一級公安部門,派出所基本無相應警種),立案後才可以進行下一步偵查和處理。
2、披露經過。網上交易保障中心等專業網站,作為行業組織或第三方機構,不是國家執法機關,沒有執法權,僅能起到信息披露的作用,即通過發布您的投訴信息,幫助更多的網友避免上當。投訴信息可以教育消費者,起到事先警示預防的作用,所以您在這類網站發布投訴信息對廣大網友是有價值的。
3、尋找同案受害者。因為網路欺詐多為小額交易,且涉及眾多執法部門(公安、工商、電信管理局等)和業務機構(銀行、第三方支付企業、電信、互聯網服務商等),又加之跨地域甚至跨國界,破案成本高,解決難度較大,建議網友通過尋找相同境遇者,採取集體報案的形式,能夠引起警方重視,解決成本也低。
Ⅳ 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有哪些表現
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包括三種類型:
一,是直接非法 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或者竊取網路數據。
二,是耐圓為他人實施上述行為提供專門的程序和工具。
三,是明知他人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而為其提供技 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行為。
《網路安全法》第27條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 從事非法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消畝彎竊取 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
不得提供專門用於從 事侵入網路、千擾網路正常功能及防護措施、竊取網路 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活動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從事 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的,不得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 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
危害網路安全行為侵害他人權利的,應承擔相應的 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還可能受到行政處罰。拿悶構成犯罪的,應承擔刑事責任。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追究民事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是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的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七十四條第1款規定,違反本法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所以是追究民事責任。民事責任,對民事法律責任的簡稱,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實施了民事違法行為,根據民法所承擔的對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後果或者基於法律特別規定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
Ⅵ 如果網路不安全會怎麼辦網路不安全的後果是什麼
如果網路不安全,有可能把你計算機裡面的信息。全部盜出處去。參與這個網路上網的所有信息。都有可能泄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