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政府應該如何保護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
一)加大信息安全宣傳力度對於政府部門來說,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雖然需要政府主導進行解決,但卻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力量來完成各種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防範處理,針對當前國內網民信息安全素養不足的普遍性問題,政府部門還需從學校教育、媒體宣傳等多方面入手,展開信息安全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工作,幫助網民實現個人信息安全素養的有效提升,從源頭上實現對信息安全問題的有效防範。例如在教育方面,可以由教育部門對小學、中學、大學等各階段、各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將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相關知識、技能融入到教材或實踐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能夠從小接觸、學習信息安全知識與技能,並具備良好的信息安全素養。而在媒體宣傳方面,則可以以專題節目、紀錄片、網路知識科普活動等形式對網路信息安全的相關知識、技能展開宣傳,並由網警部門或其他相關政府機構開通官方微博、微信賬號,向公眾推送各種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知識,幫助其樹立良好的信息安全防範意識,這樣公眾的信息安全素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也會隨之逐漸減少。(二)健全政府網路監管機制在大數據時代下,政府對於網路環境的監管是必不可少的,雖然從目前來看,政府網路監管工作存在很大的困難,但為了保護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仍然需要在現有政府網路監管工作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網路監管機制,使政府監管工作能夠更加規范、高效。例如針對網警部門警力不足的問題,可建立專門的公民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機構,與公安部門共同負責處理群眾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並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行為展開全面監控與事前預防,一旦發現違法分子,應立即依法對其進行懲處,並將這類行為納入到個人或企業徵信體系中來,為公眾提供有效警示。同時針對一些潛在的個人信息安全隱患,則可以轉變工作思路,在從網路入手的同時,與公民主動進行溝通,了解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個人信息竊取、泄露、交易的情況,並以此為線索對不法分子進行打擊,從而降低網路監管的難度。(三)強化互聯網行業監管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隱私信息泄露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各網路平台系統,因此為避免公眾個人信息被互聯網企業所泄露,政府還需加強對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監管,從行業准入方面入手對用戶個人信息安全進行嚴格把關,將存在非法利用他人個人信息行為的用戶隔絕在互聯網行業之外,改變當前互聯網行業內的不良風氣。同時,由於整個互聯網行業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自律機制,因此政府部門還需對互聯網加以引導,強調用戶個人信息泄露問題的嚴重性,鼓勵企業健康使用大數據,主動擔負起保護用戶個人隱私信息安全的責任,切不可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選擇「竭澤而漁」,這樣整個行業都會為了長遠發展而重視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而互聯網企業的數據信息使用也會變得更加規范。(四)加快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個人信息的隱私性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當前我國有關個人信息安全的相關法律體系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實際問題也比較明確,因此只要立法部門能夠針對現存法律問題來加快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立法工作,那麼網路個人信息法律安全保護的法律體系就必然能夠得到完善。例如在個人隱私信息的使用上,就應在法律中對互聯網企業的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責任加以明確,只要收集並使用了用戶的個人信息,就必須要承擔相應的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責任,無論是主動販賣用戶個人信息,還是用戶個人信息因其他問題而被泄漏,互聯網企業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並對用戶損失進行賠償,對於一些無須長期使用的個人信息,則需要在達到收集目的後及時刪除,不可繼續保存或備份。而對於主動售賣用戶個人信息、竊取他人個人信息等惡性違法行為,則需要將其納入到刑法中來,強制違法分子承擔相關刑事責任,並對個人信息所有者提供賠償,這樣在違法成本及風險高於個人信息商業價值後,違法行為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少。(五)重視信息安全技術研發防火牆、數據加密、數據備份等信息安全技術在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方面能夠發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未來政府部門還需與相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進行積極合作,圍繞信息安全技術及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展開專項研究,在掌握各種先進信息安全防範技術的同時,結合實際需求對現有信息安全技術進行創新,實現信息安全技術水平的有效提升,這樣既可以為互聯網企業的平台系統安全管理提供指導幫助,同時也能夠尋求互聯網企業的支持,解決信息安全技術研發的相關資金問題。
㈡ 外交部:美國長期無差別監聽中國手機用戶,如何維護網路安全
外交部:美國長期無差別監聽中國手機用戶,如何維護網路安全首先是需要讓國家網路安全部門出手來與美國政府進行協商,其次就是國家安全部門和360安全部門應該配合起來來做一個檢測系統防止美國繼續監聽中國手機用戶,再者就是需要通過一些國際法律的形式讓美國付出應有的法律代價讓其停止不合理的行為,另外就是推廣華為的5G技術來提升我們國家網路的安全性能。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外交部:美國長期無差別監聽中國手機用戶,如何維護網路安全。
一、需要讓國家網路安全部門出手來與美國政府進行協商
首先就是需要讓國家網路安全部門出手來與美國政府進行協商 ,對於國家安全網路部門而言應該主動出手來與美國政府進行長期的談判才可以滿足我們國家的安全發展需求。
中國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加強網路安全的建設。
㈢ 我國在涉及網路信息安全方面的條例和辦法有
主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16年11月7日發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三號)梁巧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是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的法律。
另外,國家為保障網路安全以及維護國家的主權,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網路安全法律法規,規范網路空間的秩序,並讓網路價值最大化。例如:
1、《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3、《中華人民共和瞎讓國電子簽名法》
4、《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
5、《涉及國家秘密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分級保護管理辦法》
6、《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7、《非經營性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管理辦法》
8、《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3)政府應該怎麼維護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網、化解網路風險的法律重器,是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
《網路安全法》將近年來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並為將來可能的制度創新做了原則性規定,為網路安全工作提供切實法律保障。
《網路安全法》提出制定網路安全戰略,明確網路空間治理目標,提高了我國網路安全政策的透明度。
《網路安磨渣局全法》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各部門的職責許可權,完善了網路安全監管體制;強化了網路運行安全,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完善了網路安全義務和責任,加大了違法懲處力度;將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措施制度化、法制化。
㈣ 網路安全法規定國家維護網路安全的主要任務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三號):
第一條: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網路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共有七章七十九條,內容十分豐富,奠定了中國網路安全保護和網路空間治理的基本框架,是引導我國網信事業沿著健康安全軌道運行的指南針,具有里程碑意義。
(4)政府應該怎麼維護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集中體現了網路空間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普遍關注,決定了網路建設、操作、維護和使用網路,網路安全監管體系和法律規范,規范和系統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形成一個閉環系統維護網路主權和國家安全。
通過這些法律規范和系統,網路安全法律決定的相關法定許可權來保護網路安全,監管職責,安全的網路運營商應該執行義務,平衡多個主題涉及國家、企業和公民的網路關系,明確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系協調政府監管和社會工作網路治理。
形成了以法律為基礎、結構合理嚴謹、規章制度連貫、語言清晰准確的網路治理模式。闡述了網路安全涉及的主要詞語和含義,為建立一系列網路空間治理的基本法律保障體系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在第二次世界互聯網會議上,習近平副主席,代表中國政府,向世界發出了一個信息,共同建立一個社區共享的未來在網路空間,並提出了推進全球互聯網監管體系的四項原則:尊重網路主權,維護和平與安全、促進開放和合作,並建立良好的秩序。
習主席提出的「全球互聯網治理四項基本原則」,在國際法上具有深遠意義。第一,只有在網路空間各國主權得到相互尊重的情況下,網路空間才能和平。第二,只有網路空間實現和平與安全,才能促進各國間的開放合作。
第三,建立良好的網路空間秩序必須建立在各國開放合作的基礎上。習主席提出的上述原則植根於《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這不僅體現了互聯網時代各國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價值,也反映了互聯網時代「安全與發展」的主流趨勢。
㈤ 國家網路安全工作要堅持什麼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國家網路安全工作要堅持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這是在在全國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維護公民在網路空間的合法權益。要堅持網路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良性生態。要堅持促進發展和依法管理相統一。
既大力培育人工智慧、物聯網、下一代通信網路等新技術新應用,又積極利用法律法規和標准規范引導新技術應用。要堅持安全可控和開放創新並重,立足於開放環境維護網路安全,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滑羨緩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在網路空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網路安全為人民的做法:
網路安全人人參與、人人有責、人人共享,每位公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對於建設和實現網路安全至關重要。
維護網路安全必須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在網路安全中的主體作用,每位公民應嚴格自律並自覺維護網路安全,做到依法上網、文信模明上網、安全上網、自律上網、誠派隱信上網、理性上網。
㈥ 網路安全法規定國家採取措施
法律分析:網路空間安全僅僅依靠政府是無法實現的,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技術社群和公民等網路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網路安全法堅持共同治理原則,要求採取措施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政府部門、網路建設者、網路運營者、網路服務提供者、網路行業相關組織、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社會公眾等都應根據各自的角色參與網路安全治理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十條 建設、運營網路或者通過網路提供服務,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網路安全、穩定運行,有效應對網路安全事件,防範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