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保障網路安全使用的技術手段

保障網路安全使用的技術手段

發布時間: 2023-09-05 18:59:17

『壹』 目前常用的保護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技術性措施是

目前常用的保護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技術性措施是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技術不僅可以阻止外部網路對受保護網路的異常訪問,還可以防止系統內部對外部網路的不安全訪問。

防火牆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在被保護的網路和外部網路之間建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保護層。任何訪問操作都必須經過保護層的驗證、過濾和許可,只有經過防火牆驗證和授權的信息交換才能通過該操作

如何加強計算機網路系統

1、加強設施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用戶進入計算機控制室和各種非法行為的發生;注重在保護計算機系統、網路伺服器、列印機等硬體實體和通信線路免受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和搭線攻擊;驗證用戶的身份和使用許可權,防止用戶越權操作,確保計算機網路系統實體安全。

2、強化訪問控制策略。訪問控制是網路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訪問。各種安全策略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護作用,但訪問控制是保證網路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



『貳』 保障網路安全的三項核心關鍵性技術

商用網路在互聯網上得以運行,首先應建立或使原有的網路升級為內部網,而專用的內部網與公用的互聯網的隔離則有賴於防火牆技術。有了防火牆,商家們便可以比較安全地在互聯網上進行相應的商業活動。

1. 防火牆技術

「防火 牆」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其實它是一種由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組合,使互聯網與內部網之間建立起一個安關(scurity gateway),從而保護內部網免受非法用戶的侵入。所謂防火牆就是一個把互聯網與內部網隔開的屏障。 防火牆有二類,標准防火牆和雙家網關。標准防火牆系統包 括一個UNIX工作站,該工作站的兩端各接一個路由器進行緩沖。其中一個路由器的介面是外部世界,即公用網;另一個則聯接內部網。標准防火牆使用專門的軟體,並要求較高的,又稱堡壘主機(bation host) 或應用層網關(applications layer gateway),它是一個單個的系統,但卻能同時完成標准防火牆的所有功能。其優點是能運行更復雜的應用,同時防止在互聯網和內部系統之間建立的任何直接的邊疆,可以確保數據包不能直接從外部網路到達內部網路,反之亦然。隨著防火牆技術的進步,雙家網關的基礎上又演化出兩種防火牆配置,一種是隱蔽主機網關,另一種是隱蔽智能網關( 隱蔽子網)。隱蔽主機網關是當前一種常見的防火牆配置。顧名思義,這種配置一方面將路由器進行隱蔽,另一方面在互聯網和內部網之間安裝堡壘主機。堡壘主機裝在內部網上,通過路由器的配置,使該孝喊堡壘主機成為內部網與互聯網進行通信的系統。目前技術最為復雜而且安全級別最商的防火牆是隱蔽智能網關,它將網關隱藏在公共系統之後使其免遭直接攻擊。隱蔽智能網關提供了對互聯網服務進行幾乎透明的訪問,同時阻止了外部未授權訪問者對專用網路的非法訪問。一般來說,這種防火牆是最不容易被破壞的。

2. 數據加密技術

與防火牆配合使用的安全技術還有數據加密技術是為提高信息系統及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數據被外部破析所採用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首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路安全與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目前各國除了從法律上、管理上加強數據的安全保護外,從技術上分別在軟體和硬體兩方面採取措施,動著數據加密技術和物理防範技術的不斷發展。按作用不同,數據加密技術主要分為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完整性的鑒別以及密鑰管理技術四種。

(1)數據傳輸加密技術。

目的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加密,常用的方針有線路加密和端——端加密兩種。前者側重在線路上而不考慮信源與信宿,是對保密信息通過各線路採用不同的加密密鑰提供安全保護。後者則指信息由發送者端自動加密,並進入TCP/IP數據包回封,然後作為不可閱讀和不可識別的數據穿過互聯網,當這些信息一旦到達,目的地,被將自動重組、解密,成為可讀數據。

(2)數據存儲加密技術。

目是防止在存儲環節上的數據失密,可分為密文存儲和存取控制兩種。前者一般是通過加密演算法轉換、附加密碼、加密模塊等方法實現; 後者則是對用戶資格、格限加以審查和限制,防止非法用戶存取數據或合法用戶越權存取數據。

(3)數據完整性鑒別技術。

目的是對介入信息的傳送、存取、處理的人的身份和相關數據內容進行驗證,達到保密的要求,一般包括口令、密鑰、身份、數據等項的鑒別,系統通過對比驗證對象輸入的特徵值是否符合預先設定的參數,實現對數據的安全保護。

(4) 密鑰管理技術。為了數據使用的方便,數據加密在許多場合集中表現為密鑰的應用,因此密鑰往往是保密與竊密的主要對象。密鑰的媒體有: 磁卡、磁帶、磁碟、半導體存儲器等。密鑰的管理技術包括密鑰的產生、分配保存、更換與銷毀等各環節上的保密措施。

3. 智能卡技術

與數據加密技術緊密相關的另一項技術則是智能卡技術。所謂智能卡就是密鑰的一種媒體,一般就像巧芹野信用卡一樣,由授權用戶所持有並由該用戶賦與它一個口令或密碼字。該密碼與內部網路伺服器上注冊的密碼一致。當口令與身份特徵共同使用時,智能卡的保密性能還是相當有效的。網路安全和數據保護達些防範措施都有一定的限度,並不是越安全就越可靠。因而,在看一個內部網是否安全時不僅要考察其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對該網路所採取的各種措施,其中不光是物理防範,還有人員的素質等其他「軟」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從而得出是否安全的結論。

『叄』 如何實現網路安全

實現網路安全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做好網路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包括加強網路邊界的防火牆、IDS/IPS系統的部署、網路隔離、VPN等技術手段,保障外界入侵的防範。

2. 加強用戶授權認證:包括採用密碼策略、雙因素認證、統一身份認證等技術手段,防止未經授權的用戶進行網路訪問。

3. 應用安全:包括使用加密技術、許可權控制等技術手段,保證應用程序或網站不被黑客攻擊和非法修改。

4. 數據安全:包括使用加密技術、備份與恢復技術、數據分類頃悄洞管理等手段,確保重要數據不會被泄露或丟失。

5. 系統安全:包括定期更新安全補丁、運行有效的殺毒軟體等手段,避免系統遭到病毒、木馬、蠕蟲等惡意軟雀枯件的攻擊。

6. 員工教育:為員工提供網路安全知識培訓,讓他們了解如何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工作環境和公司信息。

7. 及時響應事件:建立相應運塌的應急預案,對於突發的安全事件及時響應,並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置。

綜上所述,實現網路安全需要採取全面的措施和手段,從多個方面入手,保障網路和信息的安全。

『肆』 在網路安全中一般採用什麼技術來保障網路安全

【熱心相助】

您好!

網路安全保障關鍵要素包括四個方面:網路安全策略、網路安全管理、網路安全技術和網路安全運作,如下圖所示。網路安全策略包括網路安全的戰略、政策和標准:網路安全管理是指機構的管理行為,主要包括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安全意識、組織結構和審計監督等;網路安全技術是網路系統的行為,包括安全服務和安全基礎設施;網路安全運作是日常管理的行為,包括運作流程和對象管理。

在企業管理機制下,需要通過運作機制藉助技術手段才能實現網路安全。網路安全運作是在日常工作中,執行網路安全管理和網路安全技術手段,「七分管理,三分技術,運作貫穿始終」,管理是關鍵,技術是保障。

其中,常用的網路安全技術,可以歸納為三大類:

(1)預防保護類。主要包括身份認證、訪問管理、加密、防惡意代碼、防禦和加固。

(2)檢測跟蹤類。主體對客體的訪問行為需要進行監控和事件審計,防止在訪問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安全事故的各種舉措,包括監控和審核跟蹤。

(3)響應恢復類。網路或數據一旦發生安全事件,應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其事件進行應急響應和備份恢復,盡快將其影響降至最低。

拓展閱讀:清華大學出版社,網路安全實用技術,賈鐵軍教授主編

『伍』 網路安全防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物理安全策略: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是保護計算機系統、網路伺服器、列印機等硬體實體和通信鏈路免受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和搭線攻擊;驗證用戶的身份和使用許可權、防止用戶越權操作;確保計算機系統有一個良好的電磁兼容工作環境;建立完備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進入計算機控制室和各種偷竊、破壞活動的發生。
(2)訪問控制策略:訪問控制是網路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訪問。它主要由入網訪問控制、網路的許可權控制、目錄級安全控制、屬性安全控制、網路伺服器安全控制、網路檢測和鎖定控制和網路埠和結點的安全控制組成。
(3)防火牆控制:防火牆是近期發展起來的一種保護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技術性措施,它是一個用以阻止網路中的黑客訪問某個機構網路的屏障,也可稱之為控制進/出兩個方向通信的門檻。在網路邊界上通過建立起來的相應網路通信監控系統來隔離內部和外部網路,以阻擋外部網路的侵入。當前主流的防火牆主要分為三類:包過濾防火牆、代理防火牆和雙穴主機防火牆。
(4)信息加密策略:網路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鏈路加密、端點加密和結點加密三種。鏈路加密的目的是保護網路結點之間的鏈路信息安全;端點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端用戶到目的端用戶的數據提供保護;結點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結點到目的結點之間的傳輸鏈路提供保護。信息加密過程是由多種多樣的加密演算法來具體實施的,它以很小的代價提供很大的安全保護。在多數情況下,信息加密是保證信息機密性的唯一方法。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已經公開發表的各種加密演算法多達數百種。主要分為常規加密演算法和公鑰加密演算法。
(5)網路安全管理策略:在網路安全中,除了採用上述技術措施之外,加強網路的安全管理,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對於確保網路的安全、可靠地運行,將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網路的安全管理策略包括:確定安全管理等級和安全管理范圍;制訂有關網路操作使用規程和人員出入機房的管理制度;制訂網路系統的維護制度和應急措施等。

『陸』 保護網路安全的常用技術手段有哪些

為了保護網路安全,常用的技術手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用備份技術來提高數據恢復時的完整性。備份工作可以手工完成,也可以自動完成。現有的操作系統一般都帶有比較初級的備份系統,如果對備份要求高,應購買專用的系統備份產品。由於備份本身含有不宜公開的信息,備份介質也是偷竊者的目標,因此,計算機系統允許用戶的某些特別文件不進行系統備份,而做涉密介質備份。

2、防病毒。定期檢查網路系統是否被感染了計算機病毒,對引導軟盤或下載軟體和文檔應加以安全控制,對外來軟盤在使用前應進行病毒診斷。同時要注意不斷更新病毒診斷軟體版本,及時掌握、發現正在流行的計算機病毒動向,並採取相應的有效措施。

3、補丁程序。及時安裝各種安全補丁程序,不要給入侵者以可乘之機。

4、提高物理環境安全。保證計算機機房內計算機設備不被盜、不被破壞,如採用高強度電纜在計算機機箱穿過等技術措施。

5、在區域網中安裝防火牆系統。防火牆系統包括軟體和硬體設施,平時需要加以監察和維護。

6、在區域網中安裝網路安全審計系統。在要求較高的網路系統中,網路安全審計系統是與防火牆系統結合在一起作為對系統安全設置的防範措施。

7、加密。加密的方法很多可視要求而定,如:通訊兩端設置硬體加密機、對數據進行加密預處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