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路安全中,入侵和滲透的區別
滲透測試為模擬黑客攻擊測試,但兩者也有區別,滲透測試是「面」的測試,黑客攻擊是「深度」測試。前者講究廣泛度,後者講究破壞性。
㈡ 網路安全包括哪幾個方面滲透測試學什麼
網路安全行業里說的滲透測試(penetration test,pentest)是實施安全評估(即審計)的具體手段。
滲透測試可能是單獨進行的一項工作,也可能是產品系統在研發生命周期里 IT 安全風險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產品的安全性並不完全取決於 IT 方面的技術因素,還會受到與該產品有關的最佳安全實踐的影響。具體而言,增強產品安全性的工作涉及安全需求分析、風險分析、威脅建模、代碼審查和運營安全。
通常認為,滲透測試是安全評估最終的也是最具侵犯性的形式,它必須由符合資質的專業人士實施。在進行評估之前,有關人員可能了解也可能不了解目標的具體情況。滲透測試可用於評估所有的IT基礎設施,包括應用程序、網路設備、操作系統、通信設備、物理安全和人類心理學。滲透測試的工作成果就是一份滲透測試報告。這種報告分為多個部分闡述在當前的目標系統里找到的安全弱點,並且會討論可行的對抗措施和其他改進建議。充分應用滲透測試方法論,有助於測試人員在滲透測試的各個階段深入理解並透徹分析當前存在的防禦措施。
滲透測試的種類
雖然滲透測試各種各樣,但是業內普遍將其劃分為兩類:白盒測試和黑盒測試。
1、黑盒測試
在進行黑盒測試時,安全審計員在不清楚被測單位的內部技術構造的情況下,從外部評估網路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在滲透測試的各個階段,黑盒測試藉助真實世界的黑客技術,暴露出目標的安全問題,甚至可以揭露尚未被他人利用的安全弱點。滲透測試人員應能理解安全弱點,將之分類並按照風險級別(高、中、低)對其排序。通常來說,風險級別取決於相關弱點可能形成的危害的大小。老練的滲透測試專家應能確定可引發安全事故的所有攻擊模式。當測試人員完成黑盒測試的所有測試工作之後,他們會把與測試對象安全狀況有關的必要信息進行整理,並使用業務的語言描述這些被識別出來的風險,繼而將之匯總為書面報告。黑盒測試的市場報價通常會高於白盒測試。
2、白盒測試
白盒測試的審計員可以獲取被測單位的各種內部資料甚至不公開資料,所以滲透測試人員的視野更為開闊。若以白盒測試的方法評估安全漏洞,測試人員可以以最小的工作量達到最高的評估精確度。白盒測試從被測系統環境自身出發,全面消除內部安全問題,從而增加了從單位外部滲透系統的難度。黑盒測試起不到這樣的作用。白盒測試所需的步驟數目與黑盒測試不相上下。另外,若能將白盒測試與常規的研發生命周期相結合,就可以在入侵者發現甚至利用安全弱點之前,盡可能最早地消除全部安全隱患。這使得白盒測試的時間、成本,以及發現、解決安全弱點的技術門檻都全面低於黑盒測試。
㈢ 互聯網安全術語
ssl協議:
什麼是SSl安全協議?
SSL安全協議最初是由Netscape Communication公司設計開發的,又叫「安全套接層(Secure Sockets Layer)協議」,主要用於提高應用程序之間數據的安全系數。SSL協議的整個概念可以被總結為:一個保證任何安裝了安全套接字的客戶和伺服器間事務安全的協議,它涉及所有TC/IP應用程序。
SSL安全協議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務:
·用戶和伺服器的合法性認證
認證用戶和伺服器的合法性,使得它們能夠確信數據將被發送到正確的客戶機和伺服器上。客戶機和伺服器都是有各自的識別號,這些識別號由公開密鑰進行編號,為了驗證用戶是否合法,安全套接層協議要求在握手交換數據時進行數字認證,以此來確保用戶的合法性。
·加密數據以隱藏被傳送的數據
安全套接層協議所採用的加密技術既有對稱密鑰技術,也有公開密鑰技術。在客戶機與伺服器進行數據交換之前,交換SSL初始握手信息,在SSL握手情息中採用了各種加密技術對其加密,以保證其機密性和數據的完整性,並且用數字證書進行鑒別,這樣就可以防止非法用戶進行破譯。
·保護數據的完整性
安全套接層協議採用Hash函數和機密共享的方法來提供信息的完整性服務,建立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的安全通道,使所有經過安全套接層協議處理的業務在傳輸過程中能全部完整准確無誤地到達目的地。
安全套接層協議是一個保證計算機通信安全的協議,對通信對話過程進行安全保護,其實現過程主要經過如下幾個階段:
(1)接通階段:客戶機通過網路向伺服器打招呼,伺服器回應;
(2)密碼交換階段: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交換雙方認可的密碼,一般選用RSA密碼演算法,也有的選用Diffie-Hellmanf和Fortezza-KEA密碼演算法;
(3)會談密碼階段:客戶機器與伺服器間產生彼此交談的會談密碼;
(4)檢驗階段:客戶機檢驗伺服器取得的密碼;
(5)客戶認證階段:伺服器驗證客戶機的可信度;
(6)結束階段: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相互交換結束的信息。
當上述動作完成之後,兩者間的資料傳送就會加密,另外一方收到資料後,再將編碼資料還原。即使盜竊者在網路上取得編碼後的資料,如果沒有原先編制的密碼演算法,也不能獲得可讀的有用資料。
發送時信息用對稱密鑰加密,對稱密鑰用非對稱演算法加密,再把兩個包綁在一起傳送過去。
接收的過程與發送正好相反,先打開有對稱密鑰的加密包,再用對稱密鑰解密。
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由於有銀行參與,按照SSL協議,客戶的購買信息首先發往商家,商家再將信息轉發銀行,銀行驗證客戶信息的合法性後,通知商家付款成功,商家再通知客戶購買成功,並將商品寄送客戶。
ssl代理就是支持這個協議的代理,只有這樣的代理才能訪問ssl的網站,比如hxxps:webmail.yale.e
TLS是傳輸層安全協議。 它實際上是SSL3.1,在1996年提交到IETF標准委員會替換控制的。即將發行。
什麼是PCT?
從名稱上可以看出,專利合作條約是專利領域的一項國際合作條約。自採用巴黎公約以來,它被認為是該領域進行國際合作最具有意義的進步標志。但是,它主要涉及專利申請的提交,檢索及審查以及其中包括的技術信息的傳播的合作性和合理性的一個條約。PCT不對「國際專利授權」:授予專利的任務和責任仍然只能由尋求專利保護的各個國家的專利局或行使其職權的機構掌握(指定局)。PCT並非與巴黎公約競爭,事實上是其補充。的確,它是在巴黎公約下只對巴黎公約成員國開放的一個特殊協議。
㈣ 一個完整的滲透測試流程,分為那幾塊,每一塊有哪些內容
包含以下幾個流程:
信息收集
第一步做的就是信息收集,根據網站URL可以查出一系列關於該網站的信息。通過URL我們可以查到該網站的IP、該網站操作系統、腳本語言、在該伺服器上是否還有其他網站等等一些列的信息。
漏洞探測
當我們收集到了足夠多的信息之後,我們就要開始對網站進行漏洞探測了。探測網站是否存在一些常見的Web漏洞,比如:SQL注入 。
漏洞利用
探測到了該網站存在漏洞之後,就要對該漏洞進行利用了。不同的漏洞有不同的利用工具,很多時候,通過一個漏洞我們很難拿到網站的webshell,我們往往需要結合幾個漏洞來拿webshell。
內網滲透
當我們能跟內網主機進行通信後,我們就要開始進行內網滲透了。可以先使用nmap對內網主機進行掃描,探測在線的主機,並且探測其使用的操作系統、開放的埠等信息。
內網中也有可能存在供內網使用的內網伺服器,可以進一步滲透拿下其許可權。
痕跡清除
達到了目的之後,有時候只是為了黑入網站掛黑頁,炫耀一下;或者在網站留下一個後門,作為肉雞,沒事的時候上去溜達溜達;亦或者掛入挖礦木馬。
撰寫滲透測試保告
在完成了滲透測試之後,就需要對這次滲透測試撰寫滲透測試報告了。明確的寫出哪裡存在漏洞,以及漏洞修補的方法。以便於網站管理員根據我們的滲透測試報告修補這些漏洞和風險,防止被黑客攻擊。
㈤ 如何檢測網站是否存在安全漏洞
檢測網站的安全漏洞方式分為兩種:①使用安全軟體進行網站安全漏洞檢測、②使用滲透測試服務進行安全漏洞檢測。
1、使用安全軟體進行網站安全漏洞檢測
使用檢測網站安全漏洞我們可以選擇安全軟體進行,安全軟體可以對我們的網站和伺服器進行體驗,找出我們伺服器以及網站的漏洞並且可以根據安全漏洞進行修復。
2、使用滲透測試服務進行安全漏洞檢測
滲透測試是利用模擬黑客攻擊的方式,評估計算機網路系統安全性能的一種方法。這個過程是站在攻擊者角度對系統的任何弱點、技術缺陷或漏洞進行主動分析,並且有條件地主動利用安全漏洞。
滲透測試並沒有嚴格的分類方法,即使在軟體開發生命周期中,也包含了滲透測試的環節,但是根據實際應用,普遍認為滲透測試分為黑盒測試、白盒測試、灰盒測試三類。
①黑箱測試又被稱為所謂的Zero-Knowledge
Testing,滲透者完全處於對系統一無所知的狀態,通常這類型測試,最初的信息獲取來自於DNS、Web、Email及各種公開對外的伺服器。
②白盒測試與黑箱測試恰恰相反,測試者可以通過正常渠道向被測單位取得各種資料,包括網路拓撲、員工資料甚至網站或其它程序的代碼片段,也能夠與單位的其它員工進行面對面的溝通。
③灰盒測試,白+黑就是灰色,灰盒測試是介於上述兩種測試之間的一種方法,對目標系統有所一定的了解,還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可是並不全面。滲透測試人員得持續性地搜集信息,並結合已知信息從中將漏洞找出。
但是不管採用哪種測試方法,滲透測試都具有以下特點:
(1)滲透測試是一個漸進的並且逐步深入的過程;
(2)滲透測試是選擇不影響業務系統正常運行的攻擊方法進行的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