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滴滴出行為什麼被審查
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發布通告,宣布對滴滴出行進行網路安全審查。受此消息影響,滴滴出行股價大跌,滴滴出行還因此遭到外界質疑。
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表示,為防範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對「滴滴出行」實施網路安全審查。為配合網路安全審查工作,防範風險擴大,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注冊。至於詳細的調查原因,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並沒有公布,滴滴出行也只是說「積極配合調查」。
有傳言稱,滴滴出行為了成功在美國上市,所以給美國提供了用戶數據和道路數據。對此,滴滴出行副總裁、滴滴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李敏在其個人微博表示,滴滴國內用戶的數據都存放在國內伺服器,絕無可能把數據交給美國。
而本就在國內市場口碑不好的滴滴才低調的在美國上市,畢竟如果在國內上市,市值沒有在美國的市值高,在美國市值超800億美元。而在這次審查事件後市值跌落10%左右,這消息肯定會有部分網友叫好,特別在網路司機內心多少有些喜悅。
畢竟在滴滴的司機都知道滴滴出行抽佣高的離譜高達20%至40%的抽佣,而且滴滴對司機的態度極度冷淡,對司機的安全和權益沒有一定的保障。
㈡ 滴滴被查與個人信息安全保護
2021年6月30日,滴滴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奇怪的是,滴滴官方並未組織任何慶祝儀式,此番上市極為快速且低調。7月2日,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發布了《關於對「滴滴出行」啟動網路安全審查的公告》,宣布對「滴滴出行」實施網路安全審查,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注冊。
7月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以下簡稱網信辦)發布《關於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報》,7月9日,網信辦又發布了《關於下架「滴滴企業版」等25款App的通報》,兩份通報均稱:相關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網信辦已通知應用商店下架相關APP,並要求相關運營者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參照國家有關標准,認真整改存在的問題,切實保障廣大用戶個人信息安全。
社會 不斷進步,特別是電信、互聯網、數字化、人臉識別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開啟了一個「萬物互聯」的全新時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凡事有利則有弊,信息技術的發展,也造成了個人信息的大量泄露。各種推銷、騷擾電話、垃圾簡訊、詐騙信息,層出不窮,並依靠這些非法泄露的信息進行精準投放,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困擾,觸發了 社會 對個人信息泄露問題深層次的焦慮和擔憂。
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各種軟體、APP在違規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方面,可以說更是「重災區」。據公開的報道,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等APP,悅跑圈、咕咚、Keep、華為、小米、咪咕善跑等主流運動App,訊飛輸入法、QQ輸入法、搜狗輸入法、360手機衛士、360搜索和360瀏覽器、抖音、微信讀書等大家耳熟能詳的軟體、APP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更有甚者,一些單位或個人竟然將其獲取的個人信息大量販賣,用以牟利,圍繞個人信息,已經形成了一條黑色產業鏈。
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85.2%的公民曾遇到過個人信息泄露的情況。這些個人信息被非法收集和不當使用,不但對個人利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甚至對國家安全也構成重大威脅。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網路安全法》以專章對網路運營者應當如何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作出了規定。《網路安全法》規定了網路運營者應當對其收集的用戶信息嚴格保密的義務;網路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原則;收集、使用信息應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不得違法和違約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毀損、丟失。
為了保護兒童個人信息安全,促進兒童 健康 成長,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兒童個人信息網路保護規定》,對保護兒童個人信息安全作出了特別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作為我國民法領域的基本法,系統地確立了個人信息保護制度並明確自然人個人信息權益。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庄嚴宣告:「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該條還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我國刑法則從刑罰的角度,對個人信息進行保護。
刑法專門規定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不僅如此,《數據安全法》已於今年6月10日正式出台,《個人信息保護法》也已進入人大的審議程序,應當說,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之網,已越織越密。
需要指出的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即使已形成一套法律體系,但個人信息保護依然任重而道遠。「滴滴出行」事件提醒我們:加強政府監管、促進行業自律和個人保護意識提升也不可或缺;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個人信息保護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作 者 簡介】
張永華 百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百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副主任,執業領域:民商事各類業務,尤其擅長房地產建築、金融、公司法律事務及涉外法律事務。善於跳出常規模式,另闢蹊徑,為客戶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
㈢ 我國已對滴滴、BOSS直聘等啟動網路安全審查,這意味著什麼
我們都知道,其實現在人們出行一般都會選擇乘坐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而且現在人們也越來越注重個人的安全問題了,因此現在國家為了能夠保障人們的安全,就對各種各樣的車子進行了相關的審查,那麼當我們在網上看到我國已對滴滴boss直聘到啟動網路安全審查的這件事情的時候,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就是這意味著什麼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在我個人的了解中,一般這就會讓人們的出行變得更加安全,同時也有利於減少危險事故發生,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該要更多的去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對每個人而言,了解這方面的問題,對我們都是有一定的好處的,當然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該要考慮自身的安全問題,每當我們選擇一種交通工具的時候,先要考慮一下他是否安全。
㈣ 為什麼滴滴前腳上市就被網路安全審查
前不久,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向 社會 公開徵求意見。《辦法》新增第六條: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路安全審查。審查的重點評估對象新增了數據處理活動以及國外上市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如核心數據、重要數據或大量個人信息被竊取、泄露、毀損、非法利用或出境的風險以及被國外政府影響、控制、惡意利用的風險等。
到底什麼是網路安全?網路安全是以網路為主要的安全體系的立場,主要涉及網路安全域、防火牆、網路訪問控制、抗DDOS等場景,更多是指向整個網路空間的環境。網路資訊及資料均可存在於網路空間內或網路外。「資料可視為資料的主要載體,資料是對資料進行有意義分析的價值資產,常見的資料安全事件有網路入侵、資料泄露、資料篡改等。而數據安全則是以數據為中心,主要關注數據安全周期的安全和合規性,以此來保護數據的安全。常見的數據安全事件有數據泄露、數據篡改等。
我們的《網路安全法》要求網路運營商在處理個人信息方面設置各種鐵籠,從收集個人信息到使用個人信息,建立個人信息保護系統。在法律的層面,明確了網路運營者不能瞎收集、亂使用個人信息,並且設立了嚴苛的法律責任來針對瞎收集、亂使用個人信息的行為。從法律上杜絕出現你剛打完某APP的網路電話說想吃火鍋,打開某APP就給你推送火鍋點的優惠卷等等這種荒唐的現象。讓我們每個人的個人信息更加安全,不容易被泄露。
7月2日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發布了關於對「滴滴出行」啟動網路安全審查的公告。此後半個月里,「滴滴」網路安全審查事件一直在持續。從最開始「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到7月9日「滴滴企業版」等25款App被曝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集體下架,再到近日七部門進駐,規格甚至超過了當初特斯拉的「五部門約談」。
為什麼滴滴前腳上市就被網路安全審查?因為滴滴「偷偷」上市的行為很容易讓人懷疑一點——在美國紐交所IPO的過程中,滴滴是否泄露了中國境內收集到的個人信息和其他數據。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也可能有所擔心,便根據《網路安全法》第三十七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營中收集和產生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應當在境內存儲。因業務需要,確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按照國家網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辦法進行安全評估;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網路安全審查辦法》等相關規定對滴滴進行網路安全審查。
信息泄露可能涉嫌犯罪,也就是拒不履行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罪。這個罪指的是: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或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情節嚴重的;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的行為。
所以,信息泄露不僅僅是個人的隱私問題,而且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 社會 問題。這是一個信息時代,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金錢和權力。個人認為,大范圍的信息泄露的嚴重程度不亞於一場傳染病的流行。
㈤ 滴滴出行怎麼用不了了停止運行什麼意思嗎
滴滴出行用不了了的原因是因為「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停止運行意思就是無法使用了;
2021年7月2日,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公告稱,對「滴滴出行」實施網路安全審查,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注冊。7月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通報稱:根據舉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相關規定,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軟體介紹
「滴滴出行」App改變了傳統打車方式,建立培養出大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用戶現代化出行方式。較比傳統電話召車與路邊招車來說,滴滴打車的誕生更是改變了傳統打車市場格局,顛覆了路邊攔車概念,利用移動互聯網特點,將線上與線下相融合;
從打車初始階段到下車使用線上支付車費,畫出一個乘客與司機緊密相連的o2o閉環,最大限度優化乘客打車體驗,改變傳統出租司機等客方式,讓司機師傅根據乘客目的地按意願「接單」,節約司機與乘客溝通成本,降低空駛率,最大化節省司乘雙方資源與時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滴滴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