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現今網路安全問題就是
擴展閱讀
最近網路安全會議 2025-02-06 14:51:35

現今網路安全問題就是

發布時間: 2023-08-26 01:09:41

A. 我們面臨的網路安全問題很多是什麼問題要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

我們面臨的網路安全問題,很多是意識問題,要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

網路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網路安全具有很強的隱蔽性,一個技術漏洞、安全風險可能隱藏幾年都發現不了,結果是「誰進來了不知道、是敵是友不知道、幹了什麼不知道」長期「潛伏」在裡面,一旦有事就發作了。

感知網路安全態勢是做好網路安全工作的基礎。如果對網路攻擊感知不到位、預警不及時、信息不匯總、行動不統反射弧太長,就會貽誤戰機。維護網路安全,首先要知道風險在哪裡,是什麼樣的風險,什麼時候發生風險,正所謂「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未形」。

維護網路安全的意義

1、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在信息時代,網路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同許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著密切關系。

2、網路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路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路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路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大家都應該遵守法律,明確各方權利義務。

3、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輔相成的。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在信息時代,網路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同許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著密切關系。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

B. 分析目前接觸的計算機網路,碰到過的安全問題有哪些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計算機網路安全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研究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防範措施就成了必然趨勢。計算機網路安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有效的防範措施涉及管理、設備和技術等多方面因素,本文從計算網路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網路安全的有效防範措施,讓計算機網路為人們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 一、計算機網路安全
參照國際標准化組織ISO關於計算機安全的定義,計算機網路安全一般是指採取相應的管理、技術和措施,保護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不遭到更改、泄露和破壞,使計算機網路系統正常運行,讓網路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常見的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主要來內網、外網和網路管理等方面。 二、計算機網路安全面臨的主要問題 1.計算機病毒的危害 計算機病毒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被明確定義(Computer Virus)是指編制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計算機病毒具有隱蔽性、潛伏性、破壞性和傳染性的特點。當前計算機網路安全受到計算機病毒危害最為普遍,面對種類繁多的計算機病毒,其危害性大,傳播速度快,傳播形式多,特別是通過網路傳播的病毒,如:網路蠕蟲、木馬、震網、火焰等病毒對計算機網路的破壞性更強,清除難度更大,是用戶面臨最頭痛的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之一。 2.IP地址被盜用
在區域網中經常會發生盜用IP地址的現象,這時用戶計算機上會出現IP地址被佔用的提示對話框,導致用戶不能正常使用網路。被盜用的IP地址許可權一般都很高,盜用者常會通過網路以隱藏的身份對用戶進行騷擾和破壞,給用戶造成較大損失,嚴重侵害了使用網路用戶的合法權益,導致網路安全受到極大的威脅。 3.網路黑客攻擊
網路黑客是指攻擊者通過Internet網路對用戶網路進行非法訪問、破壞和攻擊,其危害性由黑客的動機決定,有些黑客出於好奇只是窺探用戶的秘密或隱私,不破壞計算機系統,危害不是很大。有些黑客因為憤怒、報復、抗議,非法侵入用於纂改用戶目標網頁和內容,想法設法羞辱和攻擊用戶,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迫使網路癱瘓。有些黑客主要從事惡意攻擊和破壞,入侵毀壞用戶的計算機系統中重要的數據被纂改、毀壞、刪除。如竊取國防、軍事、政治等機密,損害集體和個人利益,危及國家安全;非法盜用賬號提取他人銀行存款,或進行網路勒索和詐騙。由此可見,黑客入侵對計算機網路的攻擊和破壞後果是不堪設想。 4.垃圾郵件泛濫破壞網路環境
垃圾郵件一般是指未經過用戶許可強行發送到用戶郵箱中的電子郵件。垃圾郵件的泛濫已經使Internet網路不堪重負。在網路中大量垃圾郵件的傳播,侵犯了收件人隱私權和個人信箱的空間,佔用了網路帶寬,造成伺服器擁塞,嚴重影響網路中信息的傳輸能力,降低了網路的運行效率。
5.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不到位
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機構不健全,崗位職責不明,管理密碼和許可權混亂等,導致網路安全機制缺乏,安全防護意識不強,使計算機網路風險日益加重,這都會為計算機病毒、黑客攻擊和計算機犯罪提供破壞活動的平台,從而導致計算機網路安全受到威脅。

C. 網路安全主要問題

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有以下幾個:
黑客的惡意攻擊。
網路自身和管理存在欠缺。
軟體設計的漏洞或「後門」而產生的問題。
惡意網站設置的陷阱。
用戶網路內部工作人員的不良行為引起的安全問題。
那就還有人為的誤接收病毒文件也是有可能的。

D. 網路安全有什麼問題

信息安全的威脅有:

(1) 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給某個非授權的實體。

(2) 破壞信息的完整性:數據被非授權地進行增刪、修改或破壞而受到損失。

(3) 拒絕服務:對信息或其他資源的合法訪問被無條件地阻止。

(4) 非法使用(非授權訪問):某一資源被某個非授權的人,或以非授權的方式使用。

(5) 竊聽:用各種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竊取系統中的信息資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對通信
線路中傳輸的信號搭線監聽,或者利用通信設備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電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
等。

(6) 業務流分析:通過對系統進行長期監聽,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諸如通信頻度、通信的信
息流向、通信總量的變化等參數進行研究,從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和規律。

(7) 假冒:通過欺騙通信系統(或用戶)達到非法用戶冒充成為合法用戶,或者特權小的用
戶冒充成為特權大的用戶的目的。黑客大多是採用假冒攻擊。

(8) 旁路控制: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處獲得非授權的權利或特
權。
例如,攻擊者通過各種攻擊手段發現原本應保密,但是卻又暴露出來的一些系統「特性」,利用這些「特性」,攻擊者可以繞過防線守衛者侵入系統的內部。

(9) 授權侵犯:被授權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統或資源的某個人,卻將此許可權用於其他非授
權的目的,也稱作「內部攻擊」。

(10)特洛伊木馬:軟體中含有一個覺察不出的有害的程序段,棚帶滾當它被執行時,會破壞用戶的
安全。這種應用程序稱為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

(11)陷阱門:在某個系統或某個部件中設置的「機關」,使得在特定的數據輸入時,允許違反
安全策略。

(12)抵賴:這是一種來自用戶的攻擊,比如:否認自己曾經發布過的某條消息、偽造一份對
方來信等。

(13)重放:出於非法目的,將所截獲的某次合法的通信數據進行拷貝,而重新發送。

(14)計算機病毒:一種在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能夠實現傳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

(15)人員不慎:一個授權的人為了某種利益,或由於粗心,將信息泄露給一個非授權的人。

(16)媒體廢棄:信息被從廢棄的磁行敬碟或列印過的存儲介質中獲得。

(17)物理侵入:侵入者繞過物理控制而獲得對系統的訪問。

(18)竊取:重要的安全物品,如令牌或身份卡被盜。

(19)業務欺騙:某一偽系統或系統部件欺騙合法的鏈余用戶或系統自願地放棄敏感信息等等

E. 當前互聯網存在的主要安全問題有哪些

常見的網路安全有以下幾種:
1、黑客這是指Intemet上一批熟悉網路技術的人,經常利用網路上現存的一些漏洞,設法進入他人的計算機系統。有些人只是為了好奇,而有些人是存在不良動機侵入他人系統,他們偷窺機密信息,或將其計算機系統破壞,這部分人就被稱為「黑客」。進入21世紀以來,盡管人們在計算機技術上做出了種種努力,但這種攻擊卻是愈演愈烈。從單一地利用計算機病毒搞破壞和用黑客手段進行入侵攻擊轉變為使用惡意代碼與黑客攻擊手段結合的方式,使得這種攻擊具有傳播速度驚人、受害面驚人和穿透深度廣的特點,往往一次攻擊就會給受害者帶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
2、信息泄漏、信息污染、信息不易受控。例如,資源未授權侵用、未授權信息流出現、系統拒絕信息流和系統否認等,這些都是信息安全的技術難點。在網路環境中,一些組織或個人出於某種特殊目的,進行信息泄密、信息破壞、信息侵權和意識形態的信息滲透,甚至通過網路進行政治顛覆等活動,使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各類主體的合法權益受到威脅。
3、網路運用的趨勢是全社會廣泛參與,隨之而來的是控制權分散的管理問題。由於人們利益、目標、價值的分歧,使信息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出現脫節和真空,從而使信息安全問題變得廣泛而復雜。
4、隨著社會重要基礎設施的高度信息化,社會的「命脈」和核心控制系統有可能面臨惡意攻擊而導致損壞和癱瘓,包括國防通信設施、動力控制網、金融系統和政府網站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F. 現在的網路環境存在怎樣的安全問題

一、網路安全概述
以Internet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日益深刻,信息網路技術的應用正日益普及和廣泛,應用層次正在深入,應用領域從傳統的、小型業務系統逐漸向大型、關鍵業務系統擴猜模展,典型的如黨政部門信息系統、金融業務系統、企業商務系統等。伴隨網路的普及,安全日益成為影響網路效能的重要問題,而Internet所具有的開放性、國際性和自由性在增加應用自由度的同時,對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主要表現在:開放性的網路,導致網路的技術是全開放的,任何一個人、團體都可能獲得,因而網路所面臨的破壞和攻擊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可能來自物理傳輸線路的攻擊,也可以對網路通信協議和實現實施攻擊;可以是對軟體實施攻擊,也可以對硬體實施攻擊。國際性的一個網路還意昌族味著網路的攻擊不僅僅來自本地網路的用戶,它可以來自Internet上的任何一台機器,也就是說,網路安全所面臨的是一個國際化的挑戰。自由意味著網路最初對用戶的使用並沒有提供任何的技術約束,用戶可以自由地訪問網路,自由地使用和發布各種類型的信息。用戶只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沒有任何的法律限制。
盡管開放的、自由的、國際化的Internet的發展給 *** 機構、企事業單位帶來了革命性的改革和開放,使得他們能夠利用Internet提高辦事效率和市場反應能力,以便更具競爭力。通過Internet,他們可以從異地取回重要數據,同時又要面對Internet開放帶來的數據安全的新挑戰和新危險。如何保護企業的機密信息不受黑客和工業間諜的入侵,已成為 *** 機構、企事業單位信息化健康發展所要考慮的重要事情之一。
1. 什麼是安全
安全包括五個要素: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與可審查性。
・ 機密性:確保信息不暴露給未授權的實體或進程。
・ 完整性:只有被允許的人才能修改數據,並能夠判別出數據是否已被篡改。
・ 可用性:得到授權的實體在需要時可訪問數據,即攻擊者不能佔用所有的資源而阻礙授權者的工作。
・ 可控性:可以控制授權范圍內的信息流向及行為方式。
・ 可審查性:對出現的網穗迅緩絡安全問題提供調查的依據和手段。
2. 安全威脅
一般認為,目前網路存在的威脅主要表現在:
・ 利用網路傳播病毒:通過網路傳播計算機病毒,其破壞性大大高於單機系統,而且用戶很難防範。
・ 非授權訪問:沒有預先經過同意,就使用網路或計算機資源被看作非授權訪問,如有意避開系統訪問控制機制,對網路設備及資源進行非正常使用,或擅自擴大許可權,越權訪問信息。它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假冒、身份攻擊、非法用戶進入網路系統進行違法操作、合法用戶以未授權方式進行操作等。
・ 信息泄漏或丟失:指敏感數據在有意或無意中被泄漏出去或丟失,它通常包括,信息在傳輸中丟失或泄漏(如「黑客」們利用電磁泄漏或搭線竊聽等方式可截獲機密信息,或通過對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頻度和長度等參數的分析,推出有用信息,如用戶口令、賬號等重要信息。),信息在存儲介質中丟失或泄漏,通過建立隱蔽隧道等竊取敏感信息等。
・ 破壞數據完整性:以非法手段竊得對數據的使用權,刪除、修改、插入或重發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於攻擊者的響應;惡意添加,修改數據,以干擾用戶的正常使用。
・ 拒絕服務攻擊:它不斷對網路服務系統進行干擾,改變其正常的作業流程,執行無關程序使系統響應減慢甚至癱瘓,影響正常用戶的使用,甚至使合法用戶被排斥而不能進入計算機網路系統或不能得到相應的服務。
3. 安全服務、機制與技術
・ 安全服務:包括服務控制服務、數據機密 *** 、數據完整 *** 、對象認證服務、防抵賴服務 。
・ 安全機制:包括訪問控制機制、加密機制、認證......>>

G. 目前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面臨的主要安全問題是什麼

鑫華傑教您網路系統的日常維護及管理

你真正的了解自家的電腦嗎?你真的了解網路維護與管理嗎?該文讓你明白什麼是網路維護與管理,讓你認識它,讓其成為你最親切的朋友!

網路設備的復雜性使網路管理變得越來越難。網路設備復雜有兩個含義,一是功能復雜;二是生產廠商多,產品規格多樣化。這種復雜性使得網路管理無法用傳統的手工方式完成,必須採用更先進的手段。網路系統的管理包括網路管理系統、網路管理協議、網路管理軟體等。

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 計算機網路管理系統就是管理網路的軟體系統。計算機網路管理就是收集網路中各個組成部分的靜態、動態地運行信息,在這些信息的條件下進行分析和做出對應的處理,用來保證網路安全、可靠、高效地運行,從而達到合理分配網路資源、動態配置網路負載,優化網路性能、減少網路維護費用的效果。總結,一個典型的網路管理系統包括四大要素:管理員、管理代理、管理信息資料庫、代理服務設備。

計算機網路管理協議 SNMP 是專門設計用在 IP 網路管理網路節點(伺服器、工作站、路由器、交換機及 HUBS 等)的一種標准協議,它也是一種應用層協議。 SNMP 讓網路管理員能夠管理網路效能,並且能迅速解決網路問題以及長期規劃網路增長。通過 SNMP 接收隨機消息及報告,網路管理系統可得知網路信息出現的問題。SNMP 管理的網路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管理的設備、代理和網路管理系統。管理設備是一個網路節點,包含 SNMP 代理並處在管理網路之中。被管理的設備用於收集並儲存管理信息。通過 SNMP , NMS 能得到這些信息。被管理設備,有時則被稱為網路單元。
防火牆技術哪家強?我舅服鑫華傑辦公
家裡的電腦常中病毒,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你真正的了解防火牆系統嗎?認識防火牆技術,讓你神速掌控自家電腦!

包過濾型產品
防火牆的初級產品,其技術依據是網路中的分包傳輸技術.網路上的數據都是以"包"為單位進行傳輸的,數據被分割成為一定大小的數據包,每一個數據包中都會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數據的源地址,目標地址,TCP/UDP源埠和目標埠等.防火牆通過讀取數據包中的地址信息來判斷這些"包"是否來自可信任的安全站點 ,一旦發現來自危險站點的數據包,防火牆便會將這些數據拒之門外.系統管理員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制訂判斷規則。
網路地址轉換——nat
網路地址轉換——nat一種用於把IP地址轉換成臨時的,外部的,注冊的IP地址標准.它允許具有私有IP地址的內部網路訪問網際網路.它還意味著用戶不許要為其網路中每一台機器取得注冊的IP地址.在內部網路通過安全網卡訪問外部網路時,將產生一個映射記錄.系統將外出的源地址和源埠映射為一個偽裝的地址和埠,讓這個偽裝的地址和埠通過非安全網卡與外部網路連接,這樣對外就隱藏了真實的內部網路地址。
代理型防火牆
代理型防火牆也可以被稱為代理伺服器,它的安全性要高於包過濾型產品,並已經開始向應用層發展.代理伺服器位於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完全阻擋了二者間的數據交流.從客戶機來看,代理伺服器相當於一台真正的伺服器;而從伺服器來看,代理伺服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戶機.當客戶機需要使用伺服器上的數據時,首先將數據請求發給代理伺服器,代理伺服器再根據這一請求向伺服器索取數據,然後再由代理伺服器將數據傳輸給客戶機。
由於外部系統與內部伺服器之間沒有直接的數據通道,外部的惡意侵害也就很難傷害到企業內部網路系統.代理型防火牆的優點是安全性較高,可以針對應用層進行偵測和掃描,對付基於應用層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點是對系統的整體性能有較大的影響,而且代理伺服器必須針對客戶機可能產生的所有應用類型逐一進行設置,大大增加了系統管理的復雜性。
監測型防火牆
監測型防火牆是新一代的產品,這一技術實際已經超越了最初的防火牆定義.監測型防火牆能夠對各層的數據進行主動的,實時的監測,在對這些數據加以分析的基礎上,監測型防火牆能夠有效地判斷出各層中的非法侵入.同時,這種檢測型防火牆產品一般還帶有分布式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安置在各種應用伺服器和其他網路的節點之中,不僅能夠檢測來自網路外部的攻擊,同時對來自內部的惡意破壞也有極強的防範作用.據權威機構統計,在針對網路系統的攻擊中,有相當比例的攻擊來自網路內部.因此,監測型防火牆不僅超越了傳統防火牆的定義,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兩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