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工信部門為綜合治理網路安全
擴展閱讀
有什麼網站寫日記 2025-02-06 17:00:26

工信部門為綜合治理網路安全

發布時間: 2023-08-25 01:52:40

❶ 國家什麼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八條 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職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

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

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八條 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職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

❷ 什麼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網信部門
網信部門是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網信辦主要職責是落實互聯網信息傳播方針政策和推動互聯網信息傳播法制建設,指導、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加強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負責網路新聞業務賣山豎及其他相關業務的審批和日常監管等。
一、網路安全主要包括:
1、網路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
2、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即狹義的「信息安全」;
3、網路上信息傳播的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
二、網路安全的主要技術有哪些
1、用於防範已知和可能的攻擊行為對網路的滲透,防止對網路資源的非授權使用的相關技術。涉及防火牆、實體認證、訪問控制、安全隔離、網路病毒與垃圾信息防範、惡意攻擊防範等技術;
2、用於保護兩個或兩個以上網路的安全互聯和數據安全交換的相關技術。涉及虛擬專用網、安全路由器等技術;
3、用於監控和管理網路運行狀態和運行過程安全的相關技術。涉及系統脆弱性檢測、安全態勢感知、數據分析過濾、攻擊檢測與報警中大、審計與追蹤、網路取證、決策響應等技術。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八條
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唯橘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職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 第九條
網路運營者開展經營和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遵守商業道德,誠實信用,履行網路安全保護義務,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十條
建設、運營網路或者通過網路提供服務,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網路安全、穩定運行,有效應對網路安全事件,防範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❸ 工信部:加強車聯網網路安全管理工作

【車家資訊】近日,工信部發布《關於加強車聯網(智能聯網汽車)網路安全的通知》(徵求意見稿),要求加強車聯網(智能聯網汽車)網路安全管理,提升網路安全保障能力,推動車聯網(智能聯網汽車)行業標准健康發展。

以下是通知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中國電信冊姿褲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車聯網運營商,智能聯網汽車廠商: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和《車聯網(智能聯網汽車)產業行動計劃》,引導基礎電信企業、車聯網運營商、智能聯網汽車廠商加強車聯網(智能聯網汽車)網路安全管理,加快提升網路安全保障能力,推進車聯網。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是加強車聯網網路安全防護。

(1)保護車聯網網路設施和系統的安全。落實企業網路安全主體責任,建立車聯網網路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定期開展合規性評價和風險評估,及時消除網路安全潛在風險。嚴格落實分級保護要求,加強網路設施和系統資產管理,合理劃分網路安全域,加強訪問控制管理,做好網路邊界安全防護,採取技術措施防範木馬病毒、網路攻擊、網路入侵等危害車聯網安全的行為。

(2)保證車聯網通信安全。建立企業車聯網身份認證和安全信任機制,加強車對車、車對路、車對雲、車對設備等場景的安全通信能力建設。,促進跨車輛、跨設施、跨企業的互認互通。加強商用密碼應用,開展商用密碼安全評估。

(3)開展車聯網安全監測預警。建立網路安全監測預警機制和技術手段,對智能聯網車輛和聯網系統進行運營安全監測、流量和行為監測分析,及時發現網路安全事件或異常預警安全狀態、惡意軟體傳播、網路通信異常、網路攻擊等異常行為,並按規定保存相關網路日誌至少6個月。

(4)做好車聯網安全應急處置工作。建立網路安全應急機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及時應對安全威脅、網路攻擊、網路入侵等網路安全風險。一旦發生危及網路安全的事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並按照《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向相關主管部門報告。

(5)做好車聯網安全防護分級和備案工作。根據車輛互聯網網路安全保護相關標准,對所屬網路設施和系統開展網路安全保護分級工作,並報省電信主管部門備案。對於新建的網路設施和系統,應在規劃設計階段確定網路安全防護等級。省級電信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做好分級、備案和審核工作。

二是加強平台安全防護

(1)加強平台網路安全管理。採取必要的安全技術措施,加強智能聯網汽車、邊緣設備等平台的訪問安全,主機、數據存儲系統等平台設施的安全,微服務、資源管理、應用編程介面(API)訪問等平台應用的安全防護能力,防範網路入侵、數據竊取、遠程式控制制等安全風險。涉及在線數據處理和交易處理、信息服務等電信業務的,應當依法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如果被認定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則需要執行國家關於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的相關規定。

(2)加強OTA服務安全和漏洞檢測評估。對OTA服務和軟體包進行網路安全檢測,及時發現服務和產品的安全漏洞。加強OTA服務的安全檢查能力,採取身份認證、加密傳輸等技術措施,確保傳輸環境和執行環境的網路安全。加強OTA服務全過程網路安全監測和應急響應,及時評估網路安全狀態,防範軟體篡改、破壞、泄露、病毒感染等網路安全風險。

(3)加強應用安全管理。建立車聯網(智能聯網汽車)應用開發、上線、使用和升級的安全管理體系,提高應用識別、通信安全和關鍵數據保護的安全能力。加強車聯網(智能聯網汽車)應用安全檢測,及時應對安全風險,防範惡意應用攻擊和傳播。

第三,確保數據安全

(1)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許可權管理、監測預警、應急響應、投訴受理等保障措施,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加強人員教育培訓。建立數據資產管理台賬,實行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加強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保護。定期開展數據安全風險評估,加強隱患排查整治。

(2)提高數據安全的技術支撐能力。堅持「最小必要」原則收集數據,對數據全生命冊基周期採取有效的技術保護措施,防範數據泄露、損壞、丟失、篡改、誤用、濫用等風險。加強數據安全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提升異常流量分析、非法跨境傳輸監測、安州簡全事件追蹤溯源等水平。及時處置數據安全事件,向省電信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報告,配合相關監督檢查,並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3)規范數據的開發、利用和共享。合理開發利用數據資源,防止使用自動決策技術處理數據時侵犯用戶隱私和知情權。明確數據共享、開發和利用的安全管理和責任要求,審查和評估數據合作夥伴的資質和能力,監督和管理數據共享的使用。

(4)加強數據出口安全管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收集、生成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應當依法在境內存儲。因業務需要確需向境外提供數據的,應當通過數據出境安全評估並向省電信、工業、信息化等相關主管部門報告。省級電信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做好數據備案、安全評估、監督檢查等工作。

四是加強安全漏洞管理

(一)建立安全漏洞管理機制。落實國家關於網路產品安全漏洞管理的相關規定,建立車聯網(智能聯網車)安全漏洞管理機制,明確漏洞發現、分析、修復的工作程序,加強漏洞管理資源投入,確保漏洞得到及時修復和合理披露。

(2)加強安全漏洞的收集。加強脆弱性風險主動監測、風險評估和技術驗證能力建設。建立漏洞信息接收渠道並保持開放,積極收集用戶、上下游供應商、網路安全企業、研究機構等發現的漏洞信息。,並加強與漏洞收集平台的協作。鼓勵建立脆弱性獎勵機制。

(3)加強安全漏洞協同處理。發現或獲悉企業網路設施、業務系統、智能聯網汽車產品存在漏洞後,應立即採取補救措施,並將漏洞信息報送工信部網路安全威脅與漏洞信息共享平台。加強上下游產品或零部件漏洞的協同處置。如果用戶需要採取軟體和固件升級等措施修復漏洞,應及時將漏洞風險和修復方法告知可能受到影響的用戶,並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編譯/汽車之家陳豪)

以上內容由車家上傳發布,查看原文。

百萬購車補貼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規定國家什麼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規定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八條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職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



第九條網路運營者開展經營和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遵守商業道德,誠實信用,履行網路安全保護義務,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

第十條建設、運營網路或者通過網路提供服務,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網路安全、穩定運行,有效應對網路安全事件,防範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❺ 工信部為綜合治理網路環境所確定的三誰原則不包括

工信部為綜合治理網路環境所確定的三誰原則包括:誰主管,誰負責,誰經營,誰負責,誰接入,誰負責。不包括誰獲利,誰負責。在提高傳遞信息效率的同時,網路文明和網路安全問題也備受人們關注 互聯網大大提高了傳遞信息和搜索信息的效率,已成為信息社會的基本工具。
與此同時,網路文明和網路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使用網路辦公要本著節省資源的原則,不能私自挪用公用的網路。在網路上不能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不能在網上侮辱、謾罵他人,不能傳播謠言、散布虛假信息,不能製作、傳播網路病毒和「流氓」軟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七條 國家積極開展網路空間治理、網路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打擊網路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改州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路治理體系。
第八條 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職責,按照國核態蔽家有關規定確定。
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閉祥他義務。

❻ 國家哪個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

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職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明確了網路安全的監管責任,解決了誰來負責的問題。
將現行有效的網路安全監管體製法制化,明確了網信部門與其他相關網路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這種「1+X」的監管體制,符合當前互聯網與現實社會全面融合的特點和我國則雀監管需要。
機構職責耐盯畝:落實互聯網信息傳播方針政策和推動互聯網信息傳播法制建設,指導、協調、督促有關部門加強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負責網路新聞業務及其他相關業務的審批和日常監管,指導有關部門做好網路游戲、網路視聽、網路出版等網路文化領域業務布局規劃,協調有關部門做好網路文化陣地建設的規劃和實施工作,負責重點新聞網站的規劃建設,組織、協調網上宣傳工作,依法查處違法違規網站,指導有關部門督促電信運營企業、接入服務企業、域名注冊管理和服務機構等做好域名注冊、互聯網地址(IP地址)分配、網站登記備案、接入等互聯網基礎管理工作,在職責范圍內指導各地互聯網有關部門開展工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八條規定,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昌森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職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