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滴滴下架背後:中企赴美上市需披露何種信息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文 謝九
7月4日,滴滴被監管部門要求從應用商店下架,原因是「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滴滴被下架之後,暫停新用戶注冊,已下載滴滴App的用戶可正常使用。
早在7月2日,滴滴就已經被監管部門要求實施網路安全審查,審查的目的是「為防範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 國內的互聯網公司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在業內早就司空見慣,但上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面,仍然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圖 視覺中國
6月30日,滴滴低調赴美上市,上市交易剛剛才3天,就收到了監管部門的重罰。滴滴到底違規收集了什麼信息,現在還沒有公開。之前有網友猜測,滴滴為了去美國上市,把中國的道路信息和用戶數據泄露給美國,滴滴方面的回應是「惡意造謠。」滴滴的副總裁表示,「和眾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一樣,滴滴國內用戶的數據都存放在國內伺服器,絕無可能把數據交給美國」。
那麼,滴滴到底有沒有可能泄露數據呢? 熟悉一些美國資本市場的監管規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了解中國赴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問題。
圖丨視覺中國
今年3月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最終修正案,該消息引發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集體大跌。中國外交部也表示堅決反對,「我們敦促美方停止將證券管理政治化、停止針對中國企業的歧視性做法,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在美國上市提供公平公正和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那麼,這份為《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為什麼會引發這么大的反應呢?
2001年,美國爆發了著名的安然公司造假丑聞,為了解決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問題,美國推出了嚴厲的薩班斯法案,創建了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進行全面監管。
美國本土的會計師事務所基本上都能夠接受PCAOB的監管,但是涉及到美國之外的公司,PCAOB的監管就遇到了一定的阻力。2019年,PCAOB曾經公布了一份名單,在過去2年內,有241家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拒絕接受檢查,其中137家來自中國大陸,93家來自中國香港。
當地時間2020年3月9日,美國紐約,紐約證券交易所內景。(圖 視覺中國)
主要原因在於,美國監管機構無法從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獲得在美上市公司的會計底稿,因為這和中國的相關法規形成了抵觸。 2009年,中國證監會、國家保密局和國家檔案局曾經出台一份文件,叫做《關於加強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要求「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過程中,提供相關證券服務的證券公司、證券服務機構在境內形成的工作底稿等檔案應當存放在境內。」這和美方的監管就形成了沖突。後來中美雙方的監管機構幾經溝通,但最終中方也無法完全滿足美方的要求。
2020年4月份,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曝光之後,美國有了足夠的理由對中國公司加強監管。 去年6月份,美國參議院提出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該法案對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提出了更多的信息披露要求,核心內容主要有兩點,第一,如果外國發行人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審計要求,禁止其證券在美國交易;第二,上市公司需要提交文件,證明沒有被外國政府擁有或控制,披露董事會里共產黨官員姓名、共產黨黨章是否寫入公司章程等。
在美國參議院首次提出該方案之後,去年年底,美國眾議院也通過了該法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通過。今年3月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最終修正案。
圖 視覺中國
在《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正式生效之後,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想要保留上市資格,就必須滿足信息披露要求,否則就有可能被取消上市地位。 對於滴滴而言,作為國內出行領域的龍頭老大,原本早就應該實現上市夢想,但是由於過去幾年的幾起惡性事件,讓滴滴的上市之路變得無比坎坷。這一次滴滴終於來到了美國資本市場,應該也是無比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市機會,對於美國方面的信息披露要求,自然也是會盡量滿足。當然,這種信息披露的底線是否會觸犯國內的相關保密規定,這也只有監管部門來做出認定。
近期迎來監管風暴的不只是滴滴,還有BOSS直聘、運滿滿和貨車幫等幾家公司,這家公司也都被要求展開網路安全審查,審查期間暫停新用戶注冊。 無獨有偶,這幾家公司都是在今年6月份在美國上市, BOSS直聘的上市日期是6月11日,運滿滿和貨車幫的實際控制人滿幫集團,上市日期是今年6月22日,滴滴上市日期是6月30日。
目前中國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大概有200多家,還有更多計劃赴美上市的公司, 對於這些已經在美國上市,或者計劃將來去美國上市的公司而言,未來將不得不在中美雙方的雙重監管中生存, 一方面要滿足美國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否則就將失去美國的上市地位,同時更要滿足國內的監管要求,否則可能連日常經營都無法進行。 但想要同時滿足中美雙方的監管需求,難度之大也是不難想像。
圖 視覺中國
對於那些既想在海外資本市場融資,同時又不觸犯國內監管要求的高 科技 公司而言,將來還有一條可以選擇的道路,就是去香港上市。 一方面,香港資本市場具有足夠的深度和廣度,可以滿足很多高 科技 公司的融資需求,同時,也沒有美國資本市場的強制性信息披露要求。和去美國上市遭遇的雙重壓力相比,香港資本市場無疑要友好很多。
如果將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高 科技 公司放棄在美國上市,轉而投奔香港資本市場,這對於維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乃至提升香港經濟無疑也是大有裨益。 在滴滴、BOSS直聘等幾家赴美上市的公司被強力監管之後,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公司考慮將香港作為上市首選之地。
❷ 為何很多互聯網企業都選擇在美國上市新規下赴美上市大潮將結束
7月初,政府突然叫停滴滴出行,將滴滴出行等20多款APP下架,給出的原因是滴滴出行嚴重的收取了用戶的各類個人信息,但真實原因絕不僅僅如此。在政府叫停滴滴出行之前,也就是上個月的月底滴滴出行悄摸摸的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了,其上市的小心翼翼,沒有做宣傳,也沒有在官網去展示。然後7月10日,中國國家網信辦就頒布了《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這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滴滴出行很有可能在美國上市之後,將國內的用戶信息交給了美國!
為什麼這么多的互聯網企業都選擇了美國上市?
針對於這個問題,我當時也非常奇怪,為什麼阿里、滴滴等一系列互聯網公司都選擇了納斯達克上市呢?為什麼不在中國的A股上市,為什麼不在新三板上市?或者再近地說,為什麼沒有直接選擇港股上市?
原因很簡單,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好處可以分為三點:
第一,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條件要比中國A股寬松許多,寬松在哪裡呢?首先也說明一下中國A股上市的難度在哪裡。A股上市的條件是近三年連續凈盈利3000萬以上,就單單這一點,就把這些互聯網公司拒之門外了,大家可能不太清楚,認為這些互聯網公司動不動估值幾百個億,其實盈利能力非常差,連續三年3000萬幾乎是不可能的。而美國納斯達克的審核條件相對來說比較寬松,而且針對於上市,資本有一套流程通過VIE來進行操作,所以這些互聯網公司想要上市套錢只能夠去美股了;
第二,由於納斯達克上市在美國發生,所以其互聯網企業自身就帶有了全球化地位,給互聯網企業披上了一層「高大上」的外衣,因此許多的互聯網公司會選擇在美國上市,這樣對於公司未來的發展,他們自認為會更有好處,能夠從全球角度來布局公司的發展,而且上市的這些公司通過VIE來進行合理避稅,使得互聯網企業的融資收入更加有保障;
第三,國外的估值比國內的高。簡單來說,就是這家公司在中國估值10個億,但是在納斯達克可能估值就是15個億,甚至是20個億,因此這些公司能夠用更少的股權獲取一樣的融資,對於資本套利來說是再好不過了,這樣能夠實現資本收益的最大化,對於資本來說是好事情,因此也會選擇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通過以上的回答,我相信許多小夥伴對納斯達克上市的原因有所了解了對吧,那麼為什麼網信辦通過滴滴出行上市出賣中國用戶信息的事件迅速制定《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呢?下面我和你說一下,中國新規的作用到底在哪?
上市就要提交數據?中國政府表示很生氣!
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有一個條件,特別是互聯網公司,需要提供該公司所有用戶的信息,用戶信息相信大家都比較清楚,目前抖音火起來之後,大家都清楚了用戶畫像的概念。如果國外勢力對於中國國內的用戶畫像越了解,對於中國國情越熟悉,其則能夠制定更加符合中國現狀的制裁製度對中國進行打擊!因此針對於滴滴出行悄悄上市,悄悄將國內的用戶信息提交給美國,只是為了讓這些資本能夠盡快套現盈利,中國政府表示非常生氣!
我感覺滴滴出行這次估計是要涼了!收集用戶信息其實並不是它一家在做,之前的一些互聯網公司就私自收集用戶信息,但是最多被網信辦責令整改,而滴滴這次是把家裡面收集的資料為了利益拱手給了美國人,這種行為小的來說是無知,大的來說可能會影響到國家安全!因此此次《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的辦法,則說明了一個信號:赴美上市不可能了,不要再想這個事情了!
赴美上市遇阻礙,資本們何去何從?
赴美上市現在來看幾乎不可能了,因為想要通過網信辦的審查其實很難,如果按照網信辦的要求去美國上市,估計又不符合美國那邊的上市需求了,而那些投資了巨量資金,做等著企業上市套利的資本們將何去何從呢?可以選擇去港股上市!
港股相對於A股來說,其上市的條件寬松許多,而且港股的貨幣流通性比新三板要好許多,所以當赴美上市遇阻之後,能夠幫助資本進行進一步運轉的最佳方式,就是到香港進行港股上市,而如果有真的魄力去做企業的,那就可以老老實實地做大做強,資本們也不要著急套現,坐等企業發展強大,連續三年收益達到3000萬以上,符合A股上市的標准,然後選擇在A股進行上市,畢竟雖然美股現在看起來還不錯,但是在不久的將來,說不準就不如A股了,從目前的中國國債市場可以看出,外資對於中國的資產非常看好,對於中國未來的發展有信心!
啟示
中國是 社會 主義國家,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相對於美國來說僅一步之遙。中國的這片土壤創造了一個個傳奇,在中國做投資,做發展則會更加持久,更加穩定。此次《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的出台說明了政府對於滴滴出行等行為的憤怒,同時也說明這些資本們要從國家角度考慮問題,從國家安全形度考慮問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只有我們國家自己強大起來了,大家才能夠平等自由地在世界各個區域開展貿易,發展自己。
❸ 網路安全審查到底查什麼
#BOSS直聘等被網路安全審查# #滴滴出行被下架#
原創:鎮長本人
公眾號:大樹鄉長
最近有一個新詞:網路安全審查。
反壟斷調查大家已經比較了解了,那網路安全審查是什麼,又為什麼好像特別針對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呢?
這件事要放在整個國際大環境尤其中美博弈的視角下去考量,比如下半年必然要進行的中美談判。
最近關於網路安全審查說法很多,但有的太過於荒唐,小鎮始終認為對企業要就事論事,要批評但不能造謠,要打擊不當得利但也要保護企業的正當利益。
造謠式的批評也分散了 社會 輿論,實不可取;這種造謠對企業正當利益如果造成損害,也理應付出代價。
先辟幾個典型的謠言:
第一個:企業把國內數據賣給了美國換取在美國上市。
這個謠言太過低級,要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大多數業務仍然在國內,這么做簡直自絕於人民,在美國上市本身也比較簡單,沒有必要這么做。
更何況,不要小瞧中國政府的威懾力,中美同為世界大國,如果有企業做了這種事,中國一定會追究到底,哪怕在一些方面做出讓步也在所不惜,美國也沒必要保護幾個人。
所以,這個謠言可以停了,在中國成長起來的企業在紅線問題上絕不會犯糊塗。
第二個:有的質疑中國企業去美國上市傷害中國利益。
一些企業為什麼去美國上市,跟VIE架構有關。拆掉VIE架構在國內掛牌上市大概成本是上一輪估值的3%,假如上一輪估值100億美元,付出的成本大概是20億人民幣,確實很多,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相比付出的資金成本,在國內上市審核遠比美國嚴格、周期太長、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是更大的因素。
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外國投資者套現需求,中國現在資金監管太嚴,如果在國內上市,那外國投資者能拿到的只能是人民幣,在香港又溢價太低。
至於中國企業去美國上市,一般來說,國家其實是樂見的。畢竟業務在中國,在美國上市,拿外國人的錢發展中國,對中國沒啥不好。
接下來,再簡單分析下網路安全審查到底查什麼?
直接上結論:審查的重點不在於企業已經做了什麼,而在於查企業有沒有能力做好信息安全防護。
就拿這幾天來說:
1. 這是監管部門第一次啟動網路安全審查,而且是依職權主動發起。被調查企業被認定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需要進行網路安全審查。
2.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是一個偏向於技術審查的辦法,重點是審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采購網路產品和服務,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情況。
3. 被調查企業可能被查的是「產品和服務使用後帶來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擾或破壞,以及重要數據被竊取、泄露、毀損的風險」。
4. 被查企業系統運行必然大量采購眾多供應商提供的網路設備和服務,是否存在信息安全問題,將是審查重點。
5. 由於是首次啟用網路安全審查,監管部門需要確定一些基本的原則,大概率需要啟動特別審查程序,由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批准。審查的時間估計在3個月以上,可能持續到2021年底,這也跟中美談判時間有一定關系。
至於審查結果和最終影響,今天就先不談了。
為什麼要查這些呢?舉個例子。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用戶個人隱私越來越多的被獲取,比如一個人的行程、履歷、聊天記錄又或者錄音等等,根據這些信息可以分析很多事情,比如說分析某些人員有什麼樣的特徵,日常去哪裡,家在哪裡,跟什麼人有接觸等等。
這些信息一旦達到一個數量級,將具有戰略性價值,會使得一個國家透明化。不在於有沒有做,而是存在風險就必須重視。
我們當然相信成長在中國的企業是不會有膽子更沒必要泄露這些數據的,但是面對外國的國家力量,我們的企業是否有能力保護這些數據?如何確保企業自己的員工不會出現問題?維持運營的相關設備和服務有沒有問題?
而這些,就是本次審查的重點。
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還將面臨一個難題:美國通過的《外國公司承擔責任法案》,明確要求在美上市公司證明「其不受外國政府擁有或控制」,美國相關部門可以要求企業提供上市審計底稿和相關數據,屆時如何處理將是很艱難的決斷。
相比之下,反壟斷不過是市場經濟領域的事情。
最後提醒下有志於上市或者海外開拓的企業家,中國已經是世界性大國,除了考慮行業、商業,還要考慮國家戰略和政策,一些企業還應該把國際因素考慮在內。
時代變了,盡可能避免誤判,才能更好的發展企業。
❹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規定當事人申報網路安全審查應當提交哪些材料
當事人申報網路安全審查,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報書;
(二)關於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分析報告;
(三)采購文件、協議、擬簽訂的合同或者擬提交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等上市申請文件;
(四)網路安全審查工作需要的其他材料。
第九條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應當自收到符合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審查申報材料起10個工作日內,確定是否需要審查並書面通知當事人。
第十條網路安全審查重點評估相關對象或者情形的以下國家安全風險因素:
(一)產品和服務使用後帶來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擾或者破壞的風險;
(二)產品和服務供應中斷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業務連續性的危害;
(三)產品和服務的安全性、開放性、透明性、來源的多樣性,供應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為政治、外交、貿易等因素導致供應中斷的風險;
(四)產品和服務提供者遵守中國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情況;
(五)核心數據、重要數據或者大量個人信息被竊取、泄露、毀損以及非法利用、非法出境的風險;
(六)上市存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核心數據、重要數據或者大量個人信息被外國政府影響、控制、惡意利用的風險,以及網路信息安全風險;
(七)其他可能危害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因素。
第十一條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認為需要開展網路安全審查的,應當自向當事人發出書面通知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完成初步審查,包括形成審查結論建議和將審查結論建議發送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製成員單位、相關部門徵求意見;情況復雜的,可以延長15個工作日。
第十二條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製成員單位和相關部門應當自收到審查結論建議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書面回復意見。
❺ 為什麼滴滴前腳上市就被網路安全審查
前不久,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向 社會 公開徵求意見。《辦法》新增第六條: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路安全審查。審查的重點評估對象新增了數據處理活動以及國外上市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如核心數據、重要數據或大量個人信息被竊取、泄露、毀損、非法利用或出境的風險以及被國外政府影響、控制、惡意利用的風險等。
到底什麼是網路安全?網路安全是以網路為主要的安全體系的立場,主要涉及網路安全域、防火牆、網路訪問控制、抗DDOS等場景,更多是指向整個網路空間的環境。網路資訊及資料均可存在於網路空間內或網路外。「資料可視為資料的主要載體,資料是對資料進行有意義分析的價值資產,常見的資料安全事件有網路入侵、資料泄露、資料篡改等。而數據安全則是以數據為中心,主要關注數據安全周期的安全和合規性,以此來保護數據的安全。常見的數據安全事件有數據泄露、數據篡改等。
我們的《網路安全法》要求網路運營商在處理個人信息方面設置各種鐵籠,從收集個人信息到使用個人信息,建立個人信息保護系統。在法律的層面,明確了網路運營者不能瞎收集、亂使用個人信息,並且設立了嚴苛的法律責任來針對瞎收集、亂使用個人信息的行為。從法律上杜絕出現你剛打完某APP的網路電話說想吃火鍋,打開某APP就給你推送火鍋點的優惠卷等等這種荒唐的現象。讓我們每個人的個人信息更加安全,不容易被泄露。
7月2日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發布了關於對「滴滴出行」啟動網路安全審查的公告。此後半個月里,「滴滴」網路安全審查事件一直在持續。從最開始「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到7月9日「滴滴企業版」等25款App被曝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集體下架,再到近日七部門進駐,規格甚至超過了當初特斯拉的「五部門約談」。
為什麼滴滴前腳上市就被網路安全審查?因為滴滴「偷偷」上市的行為很容易讓人懷疑一點——在美國紐交所IPO的過程中,滴滴是否泄露了中國境內收集到的個人信息和其他數據。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也可能有所擔心,便根據《網路安全法》第三十七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營中收集和產生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應當在境內存儲。因業務需要,確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按照國家網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辦法進行安全評估;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網路安全審查辦法》等相關規定對滴滴進行網路安全審查。
信息泄露可能涉嫌犯罪,也就是拒不履行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罪。這個罪指的是: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或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情節嚴重的;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的行為。
所以,信息泄露不僅僅是個人的隱私問題,而且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 社會 問題。這是一個信息時代,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金錢和權力。個人認為,大范圍的信息泄露的嚴重程度不亞於一場傳染病的流行。
❻ 焦慮的「火花思維」,艱難的赴美IPO之路
文 | 王雨桐
監管壓力之下,教培行業緊張的氣氛還未舒緩,又一家在線教育企業跳出來成為焦點。
近日,北京心更遠 科技 發展有限公司(火花思維)新增一則行政處罰信息。
處罰事由為北京心更遠 科技 發展有限公司銷售人員趙珍在向消費者孫女士推銷課程時,告知孫女士「購60節課贈20節課」,在孫女士完成購買後,才告知贈送的20節課程中,只有5節課是直接贈送,其他15節需要每周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特定內容,才能獲贈。
對此,火花思維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警告。
據了解,日前火花思維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式遞交了招股書,欲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為「SPRK」,擬籌資1億美元,承銷商包括瑞士信貸、花旗集團、中金公司、富途和老虎證券。
如若一切順利,成功上市的火花思維將成為國內「在線素質教育第一股」。
資料顯示,火花思維的創始人羅劍此前在趕集網任CTO,而火花思維則是一家名叫「玩多多」定位於玩具租賃市場的公司。不過,玩多多上線之後,並未取得預期的成績,於是團隊轉型新項目。
2018年3月,火花思維上線了第一門在線教育課程,採用的是小班教學、AI互動、動態分層等特色教學方式,慢慢延伸到包括數理思維、國文素養、英語語培這三大兒童在線教育方向。
不到3年時間,火花思維就完成了從A輪到E+共9輪融資,融資總金額約6億美元。
火花思維在2021年1月最後一輪融資時,估值已經達到了15億美元。
2020年2季度到2021年1季度,火花思維的營收為14.8億元,PS(市銷率)為6.56倍,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如果按2020年營業收入11.74億元計算,那麼火花思維的市場PS值為8.27倍,高出同行很多。
在線教育的一大特色便是「燒錢」,火花思維也不例外。
根據火花思維的招股書披露,2021年第一季度,火花思維營收4.54億元,而上年同期為人民幣1.50億元;凈虧損3.74億元,虧損率分別達395.4%、81.1%、82.4%。
算下來,火花思維近兩年虧損超17億元,虧損幅度巨幅擴大。
虧損持續擴大,營銷費用增加,盈利尚且遙遙無期,火花思維在此時上市,靠二級市場的資金來續命?
隨著在線教育行業用戶需求逐步升級、學科領域持續細分,在線小班課賽道開始火爆,行業內通常將2-25名學員規模的班級定義為小班課。
因為小班課具備一定的個性化和互動性,價格方面的優勢相對於1對1來說也很明顯,所以小班課的形式受到歡迎。
而火花思維主營業務就是在線小班課,每個班有4到8名學生,固定同班學員和教師,每名學員通常在固定的時間內,每周上兩節課。
除了授課教師之外,每名學員還配備一名輔導老師,平台主攻數學思維、語文和英語三個學科的培訓。旗下產品分為兩大類:一是以數理思維和語文為主的火花直播課;二是新推出的品牌「小火花AI課」,學科覆蓋低齡段的數學、語文以及英語。
根據招股書信息顯示,火花思維虧損巨幅擴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收入結構單一,因為營收絕大部分都來自於在線小班課程。
2021年一季度,在線小班課程占總凈收入的92.3%。
根據中科院的報告,2020年火花思維占據了七成的市場份額,排在第二名的豌豆思維市場份額只有火花思維的一半。
但是放眼K12在線教育整體市場,火花思維在營收方面只能算底部平台。
根據各公司披露的信息,學而思+小猴AI 100億,高途課堂K12業務62億,掌門教育40.18億元,火花思維營收規模在上市中排名墊底。
用戶規模也是其它平台的一個零頭。
2021年開年以來,隨著國內對教培機構監管政策不斷加碼,在線教育的玩家們便不太樂觀,教培機構的生意從往年的巔峰直線墜入谷底。
2021年1月7日,教育部提出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總基調;1月18日,相關部門發文「點名」在線教育滋生的亂象與監管問題;1月26日,在線教育被中消協納入重點關注行業等等。暑假來臨,校外培訓的監管愈發嚴格。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是,今年6月1日生效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其中明確規定,學校不得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周末為中小學生組織集體輔導課,以及,課外培訓機構不得向未達到學齡的未成年人提供小學課程教育。
而火花思維無法確定其為學齡前兒童提供的內容服務是否會被認定為小學課程教育。
選在現在上市,似乎不能算是一個好時機。
在招股書內,火花思維也提及,與業務和行業相關的風險之一,是當前民辦教育以及課外輔導市場存在著重大的不確定性政策風險。
另一邊,國內企業赴境外上市的安全審查趨嚴。
7月10日,網信辦就《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要求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路安全審查。
前腳喜馬拉雅和keep都取消了赴美上市的計劃,另一面貨拉拉也傳出了取消美國上市,回到香港上市。
火花思維作為擁有眾多兒童用戶數據的在線教育企業,其極大可能需要進行網路安全審查。
行業遇冷,赴美上市網路安全審查趨嚴,如今又被行政處罰,火花思維的上市之路舉步維艱。
❼ 用戶信息超百萬公司國外上市須審查,將帶來什麼影響
用戶信息超百萬公司國外上市須審查,相關企業海外上市門檻將會提高,有助於防範網路安全風險事件發生。
7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關於《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據意見稿第二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以下簡稱運營者)采購網路產品和服務,數據處理者(以下稱運營者)開展數據處理活動,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按照本辦法進行網路安全審查。意見稿第六條規定,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路安全審查。
運營者申報網路安全審查,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報書;
二、關於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分析報告;
三、采購文件、協議、擬簽訂的合同或擬提交的IPO材料等;
四、網路安全審查工作需要的其他材料。
以上內容參考澎湃新聞-國家網信辦擬規定:掌握超百萬用戶信息運營者赴國外上市須審查
❽ 用戶信息超百萬公司國外上市須審查 ,公眾可通過哪些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
7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關於《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公眾可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
1、登錄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www.moj.gov.cn、www.chinalaw.gov.cn),進入首頁主菜單的「立法意見徵集」欄目提出意見。
2、通過電子郵件方式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3、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北京市西城區車公庄大街11號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路安全協調局,郵編100044,並在信封上註明「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徵求意見」。
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21年7月25日。
網路安全審查工作的時限:
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認為需要開展網路安全審查的,應當自向運營者發出書面通知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完成初步審查,包括形成審查結論建議和將審查結論建議發送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製成員單位、相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工作部門徵求意見;情況復雜的,可以延長15個工作日。
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製成員單位和相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工作部門應當自收到審查結論建議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書面回復意見。
以上內容參考 央視新聞-國家網信辦擬規定: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運營者赴國外上市須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