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是一個很廣的方向,現在市場上比較火的崗位有:安全運維、滲透測試、web安全、逆向、安全開發、代碼審計、安服類崗位等。根據崗位不同工作上需要的技術也有部分差異。
如果編程能力較好,建議可以從事web安全、逆向、代碼審計、安全開發等崗位。如果對編程沒興趣,可以從事安全運維、滲透測試、web安全、網路安全架構等工作。
如果要學習全棧的安全工程師,那麼建議學習路線如下:
1. 學習網路安全:路由交換技術、安全設備、學會怎麼架構和配置一個企業網路安全架構
2. 學習系統安全:windows系統和Linux系統、如伺服器的配置部署、安全加固、策略、許可權、日誌、災備等。客戶端的安全加固等
3. 學習滲透攻防:信息收集技術、社會工程學、埠檢測、漏洞挖掘、漏洞驗證,惡意代碼、逆向、二進制等。
4. 學習web安全:sql注入、XSS、CSRF、上傳漏洞、解析漏洞、邏輯漏洞、包含漏洞等挖掘及修復
5. 學習安全服務類:風險評估、等級保護、安全咨詢、安全法律法規解讀等
6. 學習CTF技術:有過CTF經驗一定會是企業最喜歡的一類人才
零基礎也可以學習的
2. 結合自己的理解和經歷,談談如何實現網路的安全性
網路安全是指保護計算機網路不受未經授權的訪問、破壞、修改、泄露、破壞等威脅的一種綜合性技術和管理措施。實現網路的安全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計算機系統安全:首先要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即防止計算機配臘巧系統被病毒、木馬、黑客等攻擊。為此,需要安裝殺毒軟體、防火牆等安全軟體,及時升級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補丁,禁止不安全的網路服務等。
網路通信安全:網路通信安全包括數據加密、數據完整性、身份認證等方面。可以使用虛擬專用網(VPN)進行安全通信,使用加密協議(如SSL、TLS)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使用數字證書進行身份認證,禁止不安全的網路協議等。
訪問控制與許可權管理:訪問控制和許可權管理是實現網路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通過授權訪問和身份認證等方式限制用戶的訪問許可權,以保護系統和數據的安全性培鍵。
網路監控與風險評估:網路監控和風險評估可以發現網路威脅和風險,及時進行應對措施。局喊可以使用入侵檢測系統(IDS)和入侵防禦系統(IPS)等技術,監控網路流量,及時發現並阻止攻擊。
安全意識教育:網路安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不斷加強人員的安全意識。可以通過安全培訓、定期演練、安全文化建設等方式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安全漏洞。
綜上所述,實現網路安全需要綜合運用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不斷加強安全意識,全面保障網路的安全性。
3. 網路安全方面的課程都有哪些
賽貝爾實驗室的網路安全課程共分為12部分,分別為:安全基礎;系統安全(Windows&Linux);黑客攻防、惡意代碼;通訊安全;常見應用協議威脅;WEB&腳本攻擊技術;防火牆技術(FireWall);入侵檢測系統技術(IDS);加密&VPN技術;產品安全;安全管理。可以去了解一下。
4. 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
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
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網站安全威脅愈演愈烈,很多個人、企業甚至政府都會受到網路的侵害。網路安全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那麼,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呢?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1
一、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識。
當前威脅網路安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病毒侵襲、黑客造訪、數據竊聽等等。面對這些網路安全問題,我們應當增強防範意識,對於涉密文件通過正規手段加密傳輸。對於來路不明的鏈接,不要隨便點開。設置密碼時,使用別人無法猜到的密碼,並且經常更換,讓黑客無處可黑。在軟體下載等環節多長心眼,警惕某些所謂的「免費餡餅」,更不要貪圖小利出讓個人信息賬號。提高安全意識,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著眼,做好分內事。
二、提升自己的網路素養。
上網時,網民應注意自己的道德素質,應具備的基本的網路信息辨別能力。要做到用文明的語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做到互相尊重,摒棄造謠誹謗,不通過貶低醜化自我的形式嘩眾取寵,堅決抵制淫穢色情等,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的網路生活方式,打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三、養成網路守法的行為習慣。
網路空間絕對不是法外之地,我們在享受網路空間帶來便利的同時,需自覺規范網上活動行為,不破壞網路空間技術基礎,不發布違法有害信息,不傳播負面及謠言內容,主動遵守法律法規、道德層面的公序良俗,主動規范自己的網路行為,用理性的態度上網,養成守法的習慣。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共建網路安全人人有責,要時刻感知網路安全態勢,做好網路風險防範,增強網路安全防禦能力,我們就能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階。
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2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什麼是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
在網路安全維護中,需要政府,廣大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三管齊下,一起為維護網路安全貢獻力量。
應完善相關的法規法規,推動政策隨產業發展而升級,為產業釋放成長空間。加強引導人民群眾走正確的道路,對於違反法律法規的人要積極的管理,同時要大力的全方面的宣傳,下放到基層群眾,使人民群眾都能知道有關網路安全知識。
人民群眾通過學習網站閱讀網路道德規范及網路文明公約,或者收看中央十二台法制頻道所播出的相關網路犯罪的節目。警惕周圍不安全的網路環境「擦亮慧眼,分清虛實世界」。
網路安全我們該怎麼做3
1、網站應用安全評估:結合應用的`開發周期,通過安全掃描、人工檢查、滲透測試、代碼審計、架構分析等方法,全面發現網站應用本身的脆弱性及系統架構導致的安全問題。應用程序的安全問題可能是軟體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產生的,其各個階段可能會影響系統安全的要點主要有:
2、網站應用安全加固:對應用代碼及其中間件、資料庫、操作系統進行加固,並改善其應用部署的合理性。從補丁、管理介面、賬號許可權、文件許可權、通信加密、日誌審核等方面對應用支持環境和應用模塊間部署方式劃分的安全性進行增強。
3、對外部威脅的過濾:通過部署網站防火牆、IPS等設備,監控並過濾惡意的外部訪問,並對惡意訪問進行統計記錄,作為安全工作決策及處置的依據。
4、網站安全狀態檢測:持續地檢測被保護應用頁面的當前狀態,判斷頁面是否被攻擊者加入惡意代碼。同時通過檢測網站訪問日誌及網站程序的存放目錄,檢測是否存在文件篡改及是否被加入網站Shell一類的網頁後門。
5、事件應急響應:提前做好發生幾率較大的安全事件的預案及演練工作,力爭以最高效、最合理的方式申報並處置安全事件,並整理總結。
6、安全知識培訓:讓開發和運維人員了解並掌握相關知識,在系統的建設階段和運維階段同步考慮安全問題,在應用發布前最大程度地減少脆弱點。
5. 如何學習網路安全知識
首先,必須(時刻)意識到你是在學習一門可以說是最難的課程,是網路專業領域的頂尖課程,不是什麼人、隨隨便便就能學好的。不然,大家都是黑客,也就沒有黑客和網路安全的概念了。
很多朋友抱著學一門課程、讀好一本書就可以掌握網路安全的知識和技能。不幸的是,網路安全技術決不是幾本書、幾個月就可以速成的。你需要參考大量的參考書。
另一方面,在學校接受的傳統教育觀念使我們習慣由老師來指定教材、參考書。遺憾的是走向了社會,走到工作崗位,沒有人給你指定解決這個安全問題需要什麼參考書,你得自己研究,自己解決問題。
網路安全涉及的知識面廣、術語多、理論知識多。正給學習這門課程帶來很多困難。也需要我們投入比其它課程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它。
概括來說,網路安全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
l 安全基本知識
l 應用加密學
l 協議層安全
l Windows安全(攻擊與防禦)
l Unix/Linux安全(攻擊與防禦)
l 防火牆技術
l 入侵監測系統
l 審計和日誌分析
下面分別對每部分知識介紹相應的具體內容和一些參考書(正像前面提到的那樣,有時間、有條件的話,這些書都應該看至少一遍)。
一、安全基本知識
這部分的學習過程相對容易些,可以花相對較少的時間來完成。這部分的內容包括:安全的概念和定義、常見的安全標准等。
大部分關於網路安全基礎的書籍都會有這部分內容的介紹。
下面推薦一些和這部分有關的參考書:
l 《CIW:安全專家全息教程》 魏巍 等譯,電子工業出版社
l 《計算機系統安全》 曹天傑,高等教育出版社
l 《計算機網路安全導論》 龔儉,東南大學出版社
二、應用加密學
加密學是現代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基礎,沒有加密技術,任何網路安全都是一紙空談。
加密技術的應用決不簡單地停留在對數據的加密、解密上。密碼學除了可以實現數據保密性外、它還可以完成數據完整性校驗、用戶身份認證、數字簽名等功能。
以加密學為基礎的PKI(公鑰基礎設施)是信息安全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普遍適用的網路安全基礎設施。授權管理基礎設施、可信時間戳服務系統、安全保密管理系統、統一的安全電子政務平台等的構築都離不開它的支持。
可以說,加密學的應用貫穿了整個網路安全的學習過程中。因為之前大多數人沒有接觸過在這方面的內容,這是個弱項、軟肋,所以需要花費比其它部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也需要參考更多的參考書。
下面推薦一些和這部分有關的參考書:
l 《密碼學》 宋震,萬水出版社
l 《密碼工程實踐指南》 馮登國 等譯,清華大學出版社
l 《秘密學導引》 吳世忠 等譯,機械工業(這本書內容較深,不必完全閱讀,可作為參考)
三、協議層安全
系統學習TCP/IP方面的知識有很多原因。要適當地實施防火牆過濾,安全管理員必須對於TCP/IP的IP層和TCP/UDP層有很深的理解、黑客經常使用TCP/IP堆棧中一部分區或來破壞網路安全等。所以你也必須清楚地了解這些內容。
協議層安全主要涉及和TCP/IP分層模型有關的內容,包括常見協議的工作原理和特點、缺陷、保護或替代措施等等。
下面推薦一些和這部分有關的參考書(經典書籍、不可不看):
l 《TCP/IP詳解 卷1:協議》 范建華 等譯,機械工業出版社
l 《用TCP/IP進行網際互聯 第一卷原理、協議與結構》 林瑤 等譯,電子工業出版社
四、Windows安全(攻擊與防禦)
因為微軟的Windows NT操作系統已被廣泛應用,所以它們更容易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對於Windows安全的學習,其實就是對Windows系統攻擊與防禦技術的學習。而Windows系統安全的學習內容將包括:用戶和組、文件系統、策略、系統默認值、審計以及操作系統本身的漏洞的研究。
這部分的參考書較多,實際上任何一本和Windows攻防有關系的書均可。下面推薦一些和這部分有關的參考書:
l 《黑客攻防實戰入門》 鄧吉,電子工業出版社
l 《黑客大曝光》 楊繼張 等譯,清華大學出版社
l 《狙擊黑客》 宋震 等譯,電子工業出版社
五、Unix/Linux安全(攻擊與防禦)
隨著Linux的市佔率越來越高,Linux系統、伺服器也被部署得越來越廣泛。Unix/Linux系統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凸現出來。作為一個網路安全工作者,Linux安全絕對佔有網路安全一半的重要性。但是相對Windows系統,普通用戶接觸到Linux系統的機會不多。Unix/Linux系統本身的學習也是他們必須餓補的一課!
下面是推薦的一套Linux系統管理的參考書。
l 《Red Hat Linux 9桌面應用》 梁如軍,機械工業出版社(和網路安全關系不大,可作為參考)
l 《Red Hat Linux 9系統管理》 金潔珩,機械工業出版社
l 《Red Hat Linux 9網路服務》 梁如軍,機械工業出版社
除了Unix/Linux系統管理相關的參考書外,這里還給出兩本和安全相關的書籍。
l 《Red Hat Linux安全與優化》 鄧少鵾,萬水出版社
l 《Unix 黑客大曝光》 王一川 譯,清華大學出版社
六、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技術是網路安全中的重要元素,是外網與內網進行通信時的一道屏障,一個哨崗。除了應該深刻理解防火牆技術的種類、工作原理之外,作為一個網路安全的管理人員還應該熟悉各種常見的防火牆的配置、維護。
至少應該了解以下防火牆的簡單配置。
l 常見的各種個人防火牆軟體的使用
l 基於ACL的包過濾防火牆配置(如基於Windows的IPSec配置、基於Cisco路由器的ACL配置等)
l 基於Linux操作系統的防火牆配置(Ipchains/Iptables)
l ISA配置
l Cisco PIX配置
l Check Point防火牆配置
l 基於Windows、Unix、Cisco路由器的VPN配置
下面推薦一些和這部分有關的參考書:
l 《
網路安全與防火牆技術
》 楚狂,人民郵電出版社
l 《Linux防火牆》
余青霓
譯,人民郵電出版社
l 《高級防火牆ISA Server 2000》 李靜安,中國鐵道出版社
l 《Cisco訪問表配置指南》 前導工作室 譯,機械工業出版社
l 《Check Point NG安全管理》
王東霞
譯,機械工業出版社
l 《虛擬專用網(VPN)精解》 王達,清華大學出版社
七、入侵監測系統(IDS)
防火牆不能對所有應用層的數據包進行分析,會成為網路數據通訊的瓶頸。既便是代理型防火牆也不能檢查所有應用層的數據包。
入侵檢測是防火牆的合理補充,它通過收集、分析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網路介質上的各種有用信息幫助系統管理員發現攻擊並進行響應。可以說入侵檢測是防火牆之後的第二道安全閘門,在不影響網路性能的情況下能對網路進行監測,從而提供對內部攻擊、外部攻擊和誤操作的實時保護。
6. 網路安全學習
網友總結的網路安全方面經典書籍,供廣大網路安全方面的研究人員學習和交流!
1、《網路安全基礎》應用與標准 第三版
William Stallings
清華大學出版社
2、《黑客攻防實戰詳解》
鄧吉,柳靖
電子工業出版社
3、Applied Cryptography, Second Edition: Protocols, Algorthms, and Source Code in C (cloth)
Bruce Schneier
中文版本名:《應用密碼學》 協議演算法與C源程序
機械工業出版社
4、Computer security art and science
計算機安全學-安全的藝術與科學
Matt Bishop
電子工業出版社
5、Cryptogrophy and network security
密碼編碼學與網路安全:原理與實踐(第四版)
William stallings
電子工業出版社
6、Information Securit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信息安全原理與實踐
Mark Stamp
電子工業出版社
7、Network Securit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CCI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網路安全原理與實踐 CCIE系列
8、入侵的藝術
Kevin D.Mitnick;William L.Simon;
清華大學出版社
9、Network Algorithmics--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Designing Fast Networked Devices
Inside Cisco IOS Software Architecture
(CCI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0、OpenSSL與網路信息安全——基礎、結構和指令
王志海,童新海,沈寒輝
11、現代密碼學理論與實踐
Wenbo Mao
電子工業出版社
12、密碼學基礎(中文版)
Oded Goldreich
人民郵電出版社
13、網路滲透技術
許治坤
電子工業出版社
14、網站入侵與腳本攻防修煉
肖遙
電子工業出版社
15、黑客大曝光(第六版)
麥克盧爾 斯卡姆布智 庫爾茨 鍾向群
清華大學出版社
16、0day安全:軟體漏洞分析技術(第2版)
王清主編
2011年6月出版
7. 計算機網路安全教程的目錄
前言
第1章緒論1
1.1計算機網路面臨的主要威脅1
1.1.1計算機網路實體面臨威脅1
1.1.2計算機網路系統面臨威脅2
對計算機信息構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發的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計算機網路存在的漏洞,或者潛入計算機房,盜用計算機系統資源,非法獲取重要數據、篡改系統數據、破壞硬體設備、編制計算機病毒。人為因素是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威脅最大的因素。
1.1.3惡意程序的威脅2
1.1.4計算機網路威脅的潛在對手和動機3
1.2計算機網路不安全因素4
1.2.1不安全的主要因素4
互聯網是對全世界都開放的網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方便地傳輸和獲取各種信息,互聯網這種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國際性的特點就對計算機網路安全提出了挑戰。互聯網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幾項: 大多數的網路對用戶的使用沒有技術上的約束,用戶可以自由的上網,發布和獲取各類信息。
防範間諜軟體之危害的對策
1、公開安裝的間諜軟體
對於那些公開安裝的間諜軟體,你無需費多大工夫去研究他,因為你可以輕而易舉的將之卸載,除此之外,你還可以知道他們的大至功能所在。換句話說,對於這些公開安裝的間諜軟體,你有很多措施保護你的隱私不受侵犯。例如,從不在辦公室計算機里檢查私有的電子郵件。公開安裝的間諜軟體一般都是合法的,他們有特定的使用人群和用途。
公司和學院:他們也許使用間諜軟體監測他們雇員的計算機和網路使用。
父母:他們也許使用間諜軟體監測家庭電腦和網路使用。防止他們的孩子受到有害信息的毒害。許多父母希望間諜軟體可能幫助他們。
政府:他們也許為公開安全或信息戰爭而使用間諜軟體監測網路。
2、秘密侵入的間諜軟體
真正的危險來自那些秘密侵入到你計算機里的間諜軟體,因為你不知道他究竟想做什麼。所有間諜軟體的安裝都利用了兩種弱點。一種是PC機的應用軟體,另一種是你自己。
由於現代計算機軟體是極端復雜的,現有的很多應用軟體和操作系統都存在各種各樣的漏洞。間諜軟體可以利用這些漏洞侵入到你的計算機。理論上你不可能防止這種侵入,當你沖浪網頁,一張小圖片可能給你帶來可怕的間諜軟體。除給你的操作系統打上必要的補丁,盡可能不去不安全或不熟悉的站點是減少這種侵入的有效方法。
很顯然,這種利用應用軟體漏洞的侵入方式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而絕大多數間諜軟體的侵入是採用簡單的欺詐方式。例如,他們免費給你提供一個可以清除間諜軟體的軟體,而他們真正的目的是將你計算機里原有的間諜軟體去除,用他們的取而代之。
如果你習慣在網上下載免費軟體,你的計算機里可能有一大堆間諜軟體。
所以我們有兩種方法對付這些秘密侵入的間諜軟體:盡量不去不熟悉或不安全的站點,盡量不從網上下載免費軟體。
這種秘密的侵入也有他特定的用戶群和用途。論防範間諜軟體之危害
1.2.2不安全的主要原因6
1.3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概念7
計算機網路安全是指利用網路管理控制和技術措施,保證在一個網路環境里,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護。計算機網路安全包括兩個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邏輯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統設備及相關設施受到物理保護,免於破壞、丟失等。邏輯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1.3.1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定義8
1.3.2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目標8
1.3.3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層次10
1.3.4計算機網路安全所涉及的內容10
1.4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11
1.4.1網路安全模型11
1.4.2OSI安全體系結構11
1.4.3P2DR模型14
1.4.4網路安全技術16
網路安全技術指致力於解決諸如如何有效進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術,網路結構安全分析技術,系統安全分析技術,管理安全分析技術,及其它的安全服務和安全機制策略。
21世紀全世界的計算機都將通過Internet聯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內涵也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它不僅從一般性的防衛變成了一種非常普通的防範,而且還從一種專門的領域變成了無處不在.當人類步入21世紀這一信息社會,網路社會的時候,我國將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網路安全體系,特別是從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國自己特色的網路安全體系。
一個國家的信息安全體系實際上包括國家的法規和政策,以及技術與市場的發展平台.我國在構建信息防衛系統時,應著力發展自己獨特的安全產品,我國要想真正解決網路安全問題,最終的辦法就是通過發展民族的安全產業,帶動我國網路安全技術的整體提高。
網路安全產品有以下幾大特點:第一,網路安全來源於安全策略與技術的多樣化,如果採用一種統一的技術和策略也就不安全了;第二,網路的安全機制與技術要不斷地變化;第三,隨著網路在社會各方面的延伸,進入網路的手段也越來越多,因此,網路安全技術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為此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網路安全體系,需要國家政策和法規的支持及集團聯合研究開發.安全與反安全就像矛盾的兩個方面,總是不斷地向上攀升,所以安全產業將來也是一個隨著新技術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產業。
網路安全產品的自身安全的防護技術網路安全設備安全防護的關鍵,一個自身不安全的設備不僅不能保護被保護的網路而且一旦被入侵,反而會變為入侵者進一步入侵的平台。
信息安全是國家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還沒有從系統的規劃上去考慮它,從技術上,產業上,政策上來發展它.政府不僅應該看見信息安全的發展是我國高科技產業的一部分,而且應該看到,發展安全產業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應該看到它對我國未來電子化,信息化的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5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18
1.5.1網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18
1.5.2計算機網路安全評價標准18
1.5.3網路安全管理措施18
1.6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發展趨勢18
1.6.1網路安全威脅發展趨勢19
1.6.2網路安全主要實用技術的發展19
1.7小結20
1.8習題21
第2章物理安全22
2.1機房安全技術和標准22
2.1.1機房安全技術22
2.1.2機房安全技術標准29
2.2通信線路安全30
2.3設備安全31
2.3.1硬體設備的維護和管理31
2.3.2電磁兼容和電磁輻射的防護31
2.3.3信息存儲媒體的安全管理33
2.4電源系統安全33
2.5小結36
2.6習題36
第3章信息加密與PKI38
3.1密碼學概述38
3.1.1密碼學的發展38
密碼學是在編碼與破譯的斗爭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並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已成為一門綜合性的尖端技術科學。它與語言學、數學、電子學、聲學、資訊理論、計算機科學等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它的現實研究成果,特別是各國政府現用的密碼編制及破譯手段都具有高度的機密性。
進行明密變換的法則,稱為密碼的體制。指示這種變換的參數,稱為密鑰。它們是密碼編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密碼體制的基本類型可以分為四種:錯亂--按照規定的圖形和線路,改變明文字母或數碼等的位置成為密文;代替--用一個或多個代替表將明文字母或數碼等代替為密文;密本--用預先編定的字母或數字密碼組,代替一定的片語單詞等變明文為密文;加亂--用有限元素組成的一串序列作為亂數,按規定的演算法,同明文序列相結合變成密文。以上四種密碼體制,既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以編制出各種復雜度很高的實用密碼。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學者提出了公開密鑰體制,即運用單向函數的數學原理,以實現加、脫密密鑰的分離。加密密鑰是公開的,脫密密鑰是保密的。這種新的密碼體制,引起了密碼學界的廣泛注意和探討。
利用文字和密碼的規律,在一定條件下,採取各種技術手段,通過對截取密文的分析,以求得明文,還原密碼編制,即破譯密碼。破譯不同強度的密碼,對條件的要求也不相同,甚至很不相同。
3.1.2密碼學基本概念40
密碼學是研究編制密碼和破譯密碼的技術科學。研究密碼變化的客觀規律,應用於編制密碼以保守通信秘密的,稱為編碼學;應用於破譯密碼以獲取通信情報的,稱為破譯學,總稱密碼學。
密碼學是研究編制密碼和破譯密碼的技術科學。研究密碼變化的客觀規律,應用於編制密碼以保守通信秘密的,稱為編碼學;應用於破譯密碼以獲取通信情報的,稱為破譯學。總稱密碼學。
密碼學(在西歐語文中,源於希臘語kryptós「隱藏的」,和gráphein「書寫」)是研究如何隱密地傳遞信息的學科。在現代特別指對信息以及其傳輸的數學性研究,常被認為是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分支,和資訊理論也密切相關。著名的密碼學者Ron Rivest解釋道:「密碼學是關於如何在敵人存在的環境中通訊」,自工程學的角度,這相當於密碼學與純數學的異同。密碼學是信息安全等相關議題,如認證、訪問控制的核心。密碼學的首要目的是隱藏信息的涵義,並不是隱藏信息的存在。密碼學也促進了計算機科學,特別是在於電腦與網路安全所使用的技術,如訪問控制與信息的機密性。密碼學已被應用在日常生活:包括自動櫃員機的晶元卡、電腦使用者存取密碼、電子商務等等。
密碼是通信雙方按約定的法則進行信息特殊變換的一種重要保密手段。依照這些法則,變明文為密文,稱為加密變換;變密文為明文,稱為脫密變換。密碼在早期僅對文字或數碼進行加、脫密變換,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對語音、圖像、數據等都可實施加、脫密變換。
3.1.3加密體制分類40
3.2加密演算法43
3.2.1古典密碼演算法43
3.2.2單鑰加密演算法44
3.2.3雙鑰加密演算法51
3.3信息加密技術應用53
3.3.1鏈路加密54
3.3.2節點加密54
3.3.3端到端加密55
3.4認證技術56
3.4.1認證技術的分層模型56
3.4.2認證體制的要求與模型56
3.4.3數字簽名技術57
3.4.4身份認證技術57
3.4.5消息認證技術59
3.4.6數字簽名與消息認證61
3.5公開密鑰基礎設施(PKI)61
3.5.1PKI的基本概念62
3.5.2PKI認證技術的組成63
3.5.3PKI的特點70
3.6常用加密軟體介紹70
3.6.1PGP70
3.6.2GnuPG74
3.7小結77
3.8習題78
第4章防火牆技術79
4.1概述79
4.1.1防火牆的概念79
4.1.2防火牆的功能79
4.1.3防火牆的局限性81
4.2防火牆體系結構82
4.2.1雙重宿主主機體系結構82
4.2.2屏蔽主機體系結構83
4.2.3屏蔽子網體系結構84
4.2.4防火牆體系結構的組合形式86
4.3防火牆技術86
4.3.1包過濾技術86
4.3.2代理服務技術92
4.3.3狀態檢測技術96
4.3.4NAT技術97
4.4防火牆的安全防護技術99
4.4.1防止防火牆標識被獲取99
4.4.2防止穿透防火牆進行掃描101
4.4.3克服分組過濾脆的弱點103
4.4.4克服應用代理的脆弱點104
4.5防火牆應用示例105
4.5.1網路衛士防火牆3000系統組成105
4.5.2網路衛士防火牆3000典型應用拓撲圖105
4.5.3典型應用配置示例106
4.6個人防火牆111
4.6.1個人防火牆概述111
4.6.2個人防火牆的主要功能112
4.6.3個人防火牆的特點113
4.6.4主流個人防火牆簡介113
4.7防火牆發展動態和趨勢118
4.8小結120
4.9習題121
第5章入侵檢測技術122
5.1入侵檢測概述122
5.1.1入侵檢測原理123
5.1.2系統結構123
5.1.3系統分類124
5.2入侵檢測的技術實現127
5.2.1入侵檢測分析模型127
5.2.2誤用檢測128
5.2.3異常檢測131
5.2.4其他檢測技術135
5.3分布式入侵檢測138
5.3.1分布式入侵檢測的優勢138
5.3.2分布式入侵檢測的技術難點139
5.3.3分布式入侵檢測現狀140
5.4入侵檢測系統的標准141
5.4.1IETF/IDWG142
5.4.2CIDF144
5.5入侵檢測系統示例145
5.5.1Snort簡介146
5.5.2Snort的體系結構146
5.5.2Snort的安裝與使用148
5.5.2Snort的安全防護151
5.6小結152
5.7習題153
第6章操作系統與資料庫安全技術154
6.1訪問控制技術154
6.1.1認證、審計與訪問控制154
6.1.2傳統訪問控制技術156
6.1.3新型訪問控制技術158
6.1.4訪問控制的實現技術160
6.1.5安全訪問規則(授權)的管理162
6.2操作系統安全技術163
6.2.1操作系統安全准則163
6.2.2操作系統安全防護的一般方法165
6.2.3操作系統資源防護技術166
6.2.4操作系統的安全模型168
6.3UNIX/Linux系統安全技術171
6.3.1UNIX/Linux安全基礎171
6.3.2UNIX/Linux安全機制172
6.3.3UNIX/Linux安全措施173
6.4Windows2000/XP系統安全技術175
6.4.1Windows2000/XP安全基礎175
6.4.2Windows2000/XP安全機制177
6.4.3Windows2000/XP安全措施179
6.5資料庫安全概述186
6.5.1資料庫安全的基本概念186
6.5.2資料庫管理系統簡介187
6.5.3資料庫系統的缺陷與威脅188
6.6資料庫安全機制189
6.6.1資料庫安全的層次分布189
6.6.2安全DBMS體系結構189
6.6.3資料庫安全機制191
6.6.4Oracle的安全機制196
6.7資料庫安全技術197
6.8小結198
6.9習題198
第7章網路安全檢測與評估技術200
7.1網路安全漏洞200
7.1.1網路安全漏洞威脅200
7.1.2網路安全漏洞的分類201
7.2網路安全漏洞檢測技術203
7.2.1埠掃描技術203
7.2.2操作系統探測技術204
7.2.3安全漏洞探測技術205
7.3網路安全評估標准206
7.3.1網路安全評估標準的發展歷程206
7.3.2TCSEC、ITSEC和CC的基本構成209
7.4網路安全評估方法213
7.4.1基於通用評估方法(CEM)的網路安全評估模型213
7.4.2基於指標分析的網路安全綜合評估模型215
7.4.3基於模糊評價的網路安全狀況評估模型220
7.5網路安全檢測評估系統簡介221
7.5.1InternetScanner221
7.5.2Nessus225
7.6小結231
7.7習題231
第8章計算機病毒與惡意代碼防範技術232
8.1計算機病毒概述232
8.1.1計算機病毒的定義232
8.1.2計算機病毒簡史233
8.1.3計算機病毒的特徵234
8.1.4計算機病毒的危害235
8.2計算機病毒的工作原理和分類237
8.2.1計算機病毒的工作原理237
8.2.2計算機病毒的分類241
8.2.3病毒實例分析244
8.3計算機病毒的檢測與防範248
8.3.1計算機病毒的檢測248
8.3.2計算機病毒的防範251
8.3.3計算機病毒的發展方向和趨勢253
8.4惡意代碼255
8.4.1惡意代碼的特徵與分類255
8.4.2惡意代碼的關鍵技術256
8.4.3網路蠕蟲258
8.4.4Rootkit技術259
8.4.5惡意代碼的防範261
8.5小結262
8.6習題263
第9章數據備份技術264
9.1數據備份概述264
9.1.1產生數據失效的主要原因264
9.1.2備份及其相關概念266
9.1.3備份的誤區267
9.1.4選擇理想的備份介質267
9.1.5備份技術和備份方法268
9.2數據備份方案269
9.2.1磁碟備份269
9.2.2雙機備份276
9.2.3網路備份280
9.3數據備份與數據恢復策略283
9.3.1數據備份策略283
9.3.2災難恢復策略286
9.4備份軟體簡介286
9.4.1NortonGhost286
9.4.2SecondCopy288
9.5小結290
9.6習題291
第10章網路安全解決方案292
10.1網路安全體系結構292
10.1.1網路信息安全的基本問題292
10.1.2網路安全設計的基本原則294
10.2網路安全解決方案295
10.2.1網路安全解決方案的基本概念295
10.2.2網路安全解決方案的層次劃分296
10.2.3網路安全解決方案的框架297
10.3網路安全解決方案設計299
10.3.1網路系統狀況299
10.3.2安全需求分析299
10.3.3網路安全解決方案302
10.4單機用戶網路安全解決方案304
10.4.1單機用戶面臨的安全威脅304
10.4.2單機用戶網路安全解決方案305
10.5內部網路安全管理制度306
10.6小結308
10.7習題308
附錄309
附錄A彩虹系列309
附錄B安全風險分析一覽表310
參考文獻316
……
8. 關於網路安全的書籍
有不少人想學習網路安全方面的知識,卻不知道應該看什麼書,我在這里給大家推薦幾本關於網路安全的書籍,希望能幫到大家。
實戰網路安全——實戰網路技術叢書 ¥30.40元
本書闡述了網路所涉及的安全問題,還通過實例、實訓來增強讀者的理解及動手能力。主要內容包括網路安全基礎知識、物理與環境安全、操作系統安全、網路通信安全、Web安全、數據安全、病毒及其預防、黑客攻擊與防範、防火牆技術及有關網路安全的法律法規。
網路安全概論——安全技術大系 ¥39.90元
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網路安全的概念、原理及體系架構,詳細論述了密碼技術、公鑰基礎設施(PKI)、特權管理基礎設施(PMI)、網路層安全性問題,以及Web、電子郵件、資料庫安全和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問題,並對最新的防火牆技術、網路攻擊技術和黑客入侵檢測技術、計算機
計算機網路安全 ¥17.10元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飛速發展,計算機信息網路已成為現代信息社會的基礎設施。它作為進行信息交流、開展各種社會活動的基礎工具,已深入到人們工作和生活當中。同時,計算機安全問題也隨之日益突出,計算機病毒擴散、網路黑客攻擊、計算機網路犯罪等違法事件
網路安全實用教程(第二版) ¥42.75元
本書介紹的知識可以保護您的數字化知識、數據和功能不被誤用和篡改。本書詳細介紹了防火牆實現方法、無線網路、桌面保護系統、生物識別技術和大量最新的核心安全措施。理解攻擊的4種方式以及每一種攻擊方式對機構造成的損害,有助於保護信息和系統的基本安全服務通過指
計算機網路安全與管理 ¥31.35元
本書針對計算機學科的特點,主要介紹加密演算法在該領域的基本實現和應用。書中不過多講述原理,而是在綜合介紹各種網路攻擊和防範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如何用動態的手段來解決動態發展的網路安全問題。所應用的管理手段包括對設備、技術、人員、業務等各個方面的
9. 求學計算機的,基礎全的,涉及深的一本網路安全方面的書籍(大學用的)
這是一本可以作為本科教材的計算機網路安全教程:計算機網路安全教程(第2版) [平裝]
~(作者) 梁亞聲。
教程簡介:《計算機網路安全教程》(第2版)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體系結構、基礎理論、技術原理和實現方法。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的物理安全、信息加密與PKI技術、防火牆技術、入侵檢測技術、訪問控制技術、操作系統與資料庫安全技術、網路安全檢測與評估技術、計算機病毒與惡意代碼防範技術、數據備份技術以及網路安全解決方案。《計算機網路安全教程》(第2版)涵蓋了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技術和管理,在內容安排上將理論知識和工程技術應用有機結合,並介紹了許多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的典型應用方案。
10. 自學網路安全知識應該學什麼東西
網路安全基礎知識:
一、引論
提到網路安全,一般人們將它看作是信息安全的一個分支,信息安全是更加廣義的一個概念:防止對知識、事實、數據或能力非授權使用、誤用、篡改或拒絕使用所採取的措施,說白了,信息安全就是保護敏感重要的信息不被非法訪問獲取,以及用來進一步做非法的事情。網路安全具體表現在多台計算機實現自主互聯的環境下的信息安全問題,主要表現為:自主計算機安全、互聯的安全(實現互聯的設備、通信鏈路、網路、網路協議)以及各種網路應用和服務的安全。這里提到了一些典型的網路安全問題,可以來梳理一下:
IP安全:主要的攻擊方式有被動攻擊的網路竊聽,主動攻擊的IP欺騙(報文偽造、篡改)和路由攻擊(中間人攻擊);
2. DNS安全:這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修改DNS的映射表,誤導用戶的訪問流量;
3. DoS攻擊:單一攻擊源發起的拒絕服務攻擊,主要是佔用網路資源,強迫目標崩潰,現在更為流行的其實是DDoS,多個攻擊源發起的分布式拒絕攻擊;
網路安全的三個基本屬性:機密性、完整性與可用性,其實還上可審性。機密性又叫保密性,主要是指控制信息的流出,即保證信息與信息不被非授權者所獲取與使用,主要防範措施是密碼技術;完整性是指信息的可靠性,即信息不會被偽造、篡改,主要防範措施是校驗與認證技術;可用性是保證系統可以正常使用。網路安全的措施一般按照網路的TCP/IP或者OSI的模型歸類到各個層次上進行,例如數據鏈路層負責建立點到點通信,網路層負責路由尋徑,傳輸層負責建立端到端的通信信道。
最早的安全問題發生在計算機,後來逐漸進入網路層次,計算機安全中主要由主體控制客體的訪問許可權,網路中則包含更加復雜的安全問題。現在網路應用發展如火如荼,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子理財迅速發展,這些都為應對安全威脅提出了挑戰。
密碼學在網路安全領域中的應用主要是機密性和身份認證,對稱密碼體制如DES,非對稱密碼體制如RSA,一般的做法是RSA保護DES密鑰,DES負責信息的實際傳輸,原因在於DES實現快捷,RSA相比佔用更多的計算資源。
二、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主要的任務時對需要保護的資產及其受到的潛在威脅進行鑒別。首要的一步是對資產進行確定,包括物理資源(工作站、伺服器及各種設備等)、知識資源(資料庫、財務信息等)以及時間和信譽資源。第二步需要分析潛在的攻擊源,如內部的員工,外部的敵對者等;第三步要針對以上分析指定折中的安全策略,因為安全措施與系統性能往往成反比。風險被定義為漏洞+威脅,漏洞指攻擊者能夠實現攻擊的途徑。威脅則指實現攻擊的具體行為,對於風險來說,二者缺一不可。
安全策略可以分為許多類型,比如:
1. 信息策略:如識別敏感信息、信息分類、敏感信息標記/存儲/傳輸/銷毀;
2. 系統和網路安全策略:用戶身份識別與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審計、網路連接、加密等;
3. 計算機用戶策略:計算機所有權、信息所有權、計算機許可使用權等;
4. Internet使用策略:策略(內部與外部的區分及過濾);
5. 用戶管理程序:新員工程序、工作調動的員工程序、離職員工程序;
6. 系統管理程序:更新、漏洞掃描、策略檢查、登錄檢查、常規監控等;
7. 事故相應程序:響應、授權、文檔、程序的測試;
8. 配置管理程序:系統初始狀態、變更的控製程序三、網路信息安全服務
網路信息安全服務根據保護的對象可以分為:機密**、完整**、可用**和可審**。機密**主要利用密碼學技術加密文件實現,完整**主要利用驗證碼/Hash技術,可用**主要災備來保障。網路環境下的身份鑒別,當然還是依託於密碼學,一種可以使用口令技術,另一種則是依託物理形式的鑒別,如身份卡等。其實更為安全的是實施多因子的身份認證,不只使用一種方式。數字簽名可以用來保證信息的完整性,比如RSA就可以用於數字簽名:
若A向B發送信息m,則先用自己的保密密鑰(私鑰)對m加密,然後用B的公鑰第二次加密,發送個B後,B先用自己的私鑰解密一次,再用A的公鑰解密即可。
Kerberos使用對稱密碼演算法來實現通過可信第三方密鑰分發中心的認證服務,已經成為工業界的事實標准。四、安全體系結構
設計一個安全體系,需要注意以下幾個關鍵的問題:主體與客體、可信計算基(TCB)、安全邊界、基準監控器與安全內核、安全域、最小特權、資源隔離與分層、數據隱蔽與抽象等。其實這些內容更是操作系統安全設計的原則。網路體系主要依託於OSI模型建立,提供了5類安全服務:
1. 鑒別:對等實體的身份鑒別、數據原發鑒別;
2. 訪問控制;
3. 數據機密性;
4. 數據完整性;
5. 抗否認,這里要注意發送方和接收方均不能否認;
OSI安全體系結構的安全機制:
1. 特定的安全機制:加密機制、數字簽名機制、訪問控制機制、數據完整性機制、鑒別交換機制、通信業務填充機制、路由選擇控制機制與公證機制;
2. 普遍性安全機制:可信功能度、安全標記、事件檢測、安全審計與跟蹤、安全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