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台總體功能除了平台安全功能及平台介面,還有哪些
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台是一個用於實時監控、分析和預警網路安全威脅的綜合性系統。除了平台安全功能和平台介面,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台還包括以下總體功能:
數據採集與整合:平台需要從各種來源收集大量網路安全數據,包括但不限於網路流量、系統日誌、威脅情報、漏洞信息等。數據採集模塊負責實時監控這些數據源,並將數據整合到統一的數據存儲中心。
數據分析與處理:平台需要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以識別潛在的安全威脅和漏洞。分析模塊通常包括基於規則的引擎、機器學習演算法、沙箱技術等,以識別惡意行為、異常流量或未知威脅。
威脅評估與情報共享:平台需要評估識別到的威脅的等級和影響,以便優先處理。此外,平台還需要將威脅情報與其他安全組織共享,以提高整個行業的安全防護能力。
可視化與報表:平台需要提供可視化工具和報表功能,以便用戶直觀地了解網路安全狀況。可視化模塊可以包括實時態勢地圖、統計圖表、儀錶板等,方便用戶查看和分析安全事件。
預警與響應:平台需要實時旦攜監控安全事件,對高風險威脅進行預警,並提供自動化或人工響應措施。響應模塊可以包括生成告警信息、阻斷惡意流量、隔離受影響系統等功能。
合規與審計:平台需要提供合規和審計功能,以確保企業遵守相關的法規和政策。審計模塊可以包括日誌管理、配置審查、合規報告等,幫助企業滿足監管要求。
系統管理與維護:平台需要具備系統管理和模薯伏維護功能,以確保平台的穩定運行。管理模塊可以包括用戶權手岩限管理、系統配置、軟體更新、故障排查等功能。
這些功能共同支持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台的有效運行,幫助企業及時發現並應對網路安全威脅。
❷ 國家建立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什麼制度
國家建立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建立網路信息安全投訴、舉報制度,公布投訴、舉報方式等信息,及時受理並處理有關網路信息安全的投訴和舉報。
國家網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網路信息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要求網路運營者停止傳輸,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對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上述信息,應當通知有關機構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阻斷傳播。國家建立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國家網信部門應當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加強網路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報工作,按照規定統一發布網路安全監測預警信息。
1、網路
網路是指由計算機或者其他信息終端及相關設備組成的按照一定的規則和程序對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傳輸、交換、處理的系統。
2、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是指通過採取必要措施,防範對網路的攻擊、侵入、干擾、破壞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網路處於穩定可靠運行的狀態,以及保障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從這個概念來講,網路安全包括傳統的網路安全、數據安全,是范圍更大的網路安全,更加側重網路運行安全、信息安全。
3、網路運營者
網路運營者是指網路的所有者、管理者和網路服務提供者。
網路運營者是網路安全法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關鍵義務主體或核心義務主體,出現31次。如幾大電信運營商、BAT等企業以及國家機關中的網路執法部門都屬於網路運營者的范疇。同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也是一種網路運營者。
《網路安全法》去掉了草案中關於「包括基礎電信運營者、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重要信息系統運營者等」的規定,可能考慮到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現今,對於「網路運營者」這一概念只規定內涵而對其外延採用開放的描述方式,似乎是一種更聰明也是更合乎時宜的做法。需要注意的是,是否被認定為「網路運營者」主要取決於企業是否成為了網路信息系統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以及企業的業務是否提供了各類網路服務,特別是互聯網信息服務。
4、網路數據
網路數據是指通過網路收集、存儲、傳輸、處理和產生的各種電子數據。
5、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自然人個人身份的各種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等。
從定義中可以看出,網路安全法中個人信息多側重自然人的信息,對虛擬人的信息如用戶名、密碼、IP、MAC、上網時間、Cookies 等信息還沒有明確定義。個人信息不同於個人數據、個人隱私,自然人的健康、犯罪、私人等活動信息,網路安全法中並沒有提到。
6、關鍵信息基礎設施
國家需要對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和領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者數據泄露,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公共利益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進行保護。
《網路空間安全戰略》中進一步明確,公共通信、廣播電視傳輸等服務的基礎信息網路,能源、金融、交通、教育、科研、水利、工業製造、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公用事業等領域和國家機關的重要信息系統,重要互聯網應用系統(如阿里巴巴、騰訊、網路)等 14 個大行業領域屬於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徵求意見稿)》中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范圍進行了更具體的界定。下列單位運行、管理的網路設施和信息系統,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者數據泄露,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公共利益的,應當納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范圍:
(一)政府機關和能源、金融、交通、水利、衛生醫療、教育、社保、環境保護、公用事業等行業領域的單位;
(二)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信息網路,以及提供雲計算、大數據和其他大型公共信息網路服務的單位;
(三)國防科工、大型裝備、化工、食品葯品等行業領域科研生產單位;
(四)廣播電台、電視台、通訊社等新聞單位;
(五)其他重點單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四十九條網路運營者應當建立網路信息安全投訴、舉報制度,公布投訴、舉報方式等信息,及時受理並處理有關網路信息安全的投訴和舉報。
網路運營者對網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應當予以配合。
❸ 內網安全管理軟體的平台建設
合力天下內網安全監控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應用程序管控記錄應用程序使用的日誌;統計應用程序使用時間和百分比;控制應用程序的運行。網頁瀏覽管控記錄瀏覽網頁的網址和標題;統計網頁瀏覽的時間和百分比;控制訪問指定的網站或網頁。文檔操作管控記錄所有文檔的操作信息,包括不同類型存儲設備以及各種文檔操作;記錄其他計算機對本機共享目錄的刪除和修改操作;可設定靈活的多種操作許可權,控制文檔的讀取,修改和刪除操作;重要文檔的復制和刪除操作,可對文檔進行備份。列印內容管控記錄所有列印任務的日誌;完整記錄文檔列印映像;控制列印操作。設備管控控制各種計算機設備的使用;對任何侍茄新增加的設備進行控制。網路控制根據客戶端類別以及網路地址和埠的類別進行網路通訊控制;檢測網路內的非法計算機,阻止非法計算機接入網路。網路流量管控記錄網路通訊流量,並按照不同的口徑進行統計;根據不同的地址和埠范圍,在不同時間段內實現流量控制。屏幕監控實時查看客戶端的屏幕快照;記錄客戶端的歷史屏幕記錄,根據不用的應用程序採用不同返談羨的記錄頻率;可將屏幕歷史轉換為通用視頻文件進行播放。郵件管控記錄郵件收發的日誌以及郵件的完整內容和附件的;根據策略控制郵件的發送。即時通訊控制完整記錄流行的即時通訊工具的對話時間,聯系人和對話內容;控制通過即時通訊工具向外發送文檔;對向外發送的文檔進行備份。資產管理自動掃描每台終端的軟硬體資產信息,詳盡記錄資產變更情況;可自定義資產屬性和類別對軟硬體資產和非IT資產進行管理;自動掃描微軟產品補丁安裝情況,對補丁進行自動分發和安裝;自動掃描客戶端的安全漏洞,提供分析報告和解決方案;自動部署和安裝軟體、指定程序或派送文檔。遠程維護實時查看客戶端的運行信息,可執行遠程操作;遠程連接到客戶端桌面,進行遠程協助;支持進行遠程文件傳送。移動存儲控制記錄移動存儲設備在網路內的使用,設定不同的訪問許可權,控制移動存儲讀取;對移動存儲設備中的文檔進行自動漏拍加解密,在未經授權的計算機上無法讀取。文檔透明加解密重要文檔自動強制加密;設定加密文檔的截屏、列印、復制/粘貼、拖拽、郵件發送等操作許可權;根據企業部門分級設定文檔使用的分級授權管理許可權;解密外發申請審計;離線許可權控制、外發文檔許可權控制;加密文檔操作審計與備份。
平台基本運行框架合力天下內網安全監控平台基本系統由三個模塊組成:客戶端模塊、伺服器模塊和控制台模塊,用戶可以根據管理的需要將它們安裝在網路中的計算機上。客戶端模塊用於收集數據和執行系統管理策略,安裝在每台需要被管理的計算機上;伺服器模塊用於存儲系統數據和管理規則策略,一般安裝在性能較高、存儲容量較大的計算機上;控制台模塊用於查看系統數據、設定管理策略和進行實時維護,一般安裝在企業相關管理人員的計算機上,也可以和伺服器模塊安裝在同一台計算機上。 遠望信息與網路安全管理平台是一個融業務管理(規范、組織、服務、培訓)、工作流程和應急響應(預警、查處、通報、報告)與安全技術應用(監測、發現、處置)為一體的信息與網路安全管理平台。
遠望信息與網路安全管理平台,集成了各類信息安全監管、分析技術,實現對網路邊界安全、保密安全、網站安全、主機基礎安全,以及各類威脅信息安全的違規行為、資源佔用行為的全面,有效地監測、處置和管理。同時結合工作流技術,實現了「監測、警示、處置、反饋、考核」五位一體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網路化、日常化、常態化和長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