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網路安全問題隱私誰做主
擴展閱讀
手機軟體的字是灰色的 2025-02-12 03:56:37
在服務中打開網路設置 2025-02-12 03:56:30

網路安全問題隱私誰做主

發布時間: 2023-07-28 13:17:09

① 我國網路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問題如目前各種〃門〃事件,各大網站是否有相應監管措施國家有無相關法律法

一、個人隱私屬於人格權的一部分,對個人隱私權的保護,主要有法律手段、行業自律、技術措施等,
二、國家對網站有嚴格的監管,包括但不限於:
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4條、為了保護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對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二)非法截獲、篡改、刪除他人電子郵件或者其他數據資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三)利用互聯網進行盜竊、詐騙、敲詐勒索。

2、《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第12條 電子公告服務提供者應當對上網用戶的個人信息保密,未經上網用戶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3、《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7條 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利用國際聯網侵犯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4、《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第18條 用戶應當服從接入單位的管理,遵守用戶守則;不得擅自進入未經許可的計算機系統,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網路上散發惡意信息,冒用他人名義發出信息,侵犯他人隱私;不得製造、傳播計算機病毒及從事其它侵犯網路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用戶有權獲得接入單位提供的各項服務;有義務交納費用。
三、除了以上,我國有大量的法律法規對個人隱私權進行保護,主要有:
1、《憲法》
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一百零二條 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140.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場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略)
3、《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第二百五十二條 隱匿、毀棄或者非法開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五十三條 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4、《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六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第一百二十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
5、《刑事訴訟法》第152條
6、其他:
統計法第25條;郵政法第3條、35條;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9條;居民身份證法第6條第三款、第19條,此外還有監獄法、母嬰保健法、商業銀行法、傳染病防治法、執業醫師法規定的對隱私權的保護。

② 《網路安全法》中明確了四大主體的責任義務,四大主體具體是()

四大主體具體是國家、主管部門、網路運營者、網路使用者。

1、出台《草案》,並且在未來在這部高規格法律下完善相應的配套體系和制度,並體現其可操作化和可執行性。除此之外,還需要若乾的細則出台,比如建立網路安全標准體系,由國務院哪些部門組織制定,牽涉哪些行業;網路產品、服務應當符合哪些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需要予以明確等等。

3、「網路運營者應當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加強對用戶個人信息、隱私和商業秘密的保護」「並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與用戶的約定,處理其保存的公民個人信息」。企業更要樹立一定的責任感,積極按照法律條款建立用戶信息保護制度。

4、網路使用者即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具體條款細化為不得從事入侵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等,還要增強法律意識。

③ 怎樣保護自己的個人隱私權和網路安全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我們越來越依賴網路,但是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隱私泄露、個人權益受損等風險。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一些方法,逗孫來保護中指纖自己的隱私和權益:

1. 注意個人信息的保護

個人信息是我們的隱私,應該得到妥善的保護。當我們使用互聯網時,要注意不要隨意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例如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我們應該在使用社交軟體、購物網站和其他第三方平台時,仔細閱讀用戶協議和隱私政策,並設置復雜的密碼賣仿,避免出現帳號被盜的情況。

2. 限制個人信息在互聯網上的傳播

我們應該限制自己在互聯網上的行為,避免過度暴露個人信息。例如,不要在網上發布過多關於自己的照片、生活經歷和家庭環境等信息。特別是在社交媒體上,我們應該謹慎地選擇朋友或關注者,不要與陌生人過多互動,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3. 關注個人權益保護法律

我們應該了解並關注有關個人隱私和權益保護的法律,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如果發現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 注意軟體和應用程序的許可權設置

我們應該仔細閱讀軟體和應用程序的許可權設置,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向第三方提供了過多的個人信息或授權。如果發現某些應用程序過度獲取個人信息,可以將其卸載或關閉相應的許可權。

5. 建立健康的互聯網使用習慣

最後,我們還應該建立健康的互聯網使用習慣,例如不在公共網路上訪問銀行帳號、使用信譽良好的購物網站進行購物、不點擊來歷不明的鏈接等。通過這些方式,我們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的隱私和權益。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保護個人隱私和權益非常重要。我們應該注意個人信息的保護,在互聯網上謹慎行事,關注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康的互聯網使用習慣,以此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互聯網上更加安全、健康地生活

④ 單位網路安全第一責任人是誰

黨政一把手是各單位網路安全工作的主要負責人,也是網路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是為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而制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16年11月7日通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網、化解網路風險的法律重器,是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

《網路安全法》將近年來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並為將來可能的制度創新做了原則性規定,為網路安全工作提供切實法律保障。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⑤ 用戶數據安全問題被頻頻曝光,你認為誰該為用戶數據安全負責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網民共用憤慨的賊頭賊腦,是對長期以來網路信息安全題材頻發的不滿。記者在社交網路平台上搜尋剖解網民因音塵走漏風聲慘遭的肆擾和戕賊,重在總括幾個方面,常川接收下腳簡訊和營銷機子;被詐騙分子頻繁肆擾;身份被打腫臉充胖子、個人名氣受損;賬號密碼被竊致使財產損失等。

在刑事和民事立憲上,我國已出馬了數個司法解釋來保護網路安全。但這些法網規定省級不高,既分散又陸續,並遠非一部專誠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來明確供銷社專責無條件,被侵犯後扶貧渠道不暢,對涉案人員的繩之以法力度也不足。這誘致在事實上中,商號保護人民信息的歷史觀冰冷,不甘心在一路平安建設上投入;司法機關則主動性不強、偵破手段有限、打擊處以不力。大規模多寡泄漏一時正在趕來,個體信息安全立憲燃眉之急。司法機關能動成器,也可以督促企業自我完善機制,樹立起無誤的安如泰山管理體系和應急爆炸案。

⑥ 是誰動了我的隱私這些網路安全知識要掌握

萬物互聯時代,網民的個人手機、電腦、可穿戴設備等信息化設備都接入網路。隨著個人信息不斷被各種採集,這些看起來零散的數據被匯總、挖掘、分析,也就是大數據的商業化,每個人幾乎變成了「透明人」,這些數據有可能被不正當使用、披露或泄露,由此引發公眾對於隱私權的擔憂。

9月16日-22日

是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

本次宣傳周的主題是

「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

你知道嗎?

根據第44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44.4%的網民曾遭遇網路安全問題

你是否也遇到過這些問題呢?

面對紛繁復雜的網路環境,

每天上網的你,

知道怎樣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

以及個人隱私安全嗎?

我今天為大家整理了,

1

個人隱私安全防護

防偷拍

案例解析

各類偷拍事件接連發生,不法人員集中在酒店、衛生間、試衣間等位置安裝針孔攝像頭,對個人隱私造成嚴重威脅。

建 議

◆針孔攝像頭耗電大,通常需持續供電,應優先排查電源插座、電器等位置是否異常;

◆建議首先推斷出最可能被偷拍的地點,然後重點檢查這些位置的周邊是否存在可疑物品;

◆如有需要可選購專業的防偷拍檢測裝置,通過發出特殊紅光或探測電磁波信號方式,排查是否可能存在針孔攝像頭。

App許可權

案例解析

為保證安全性,在安裝或首次打開App的過程中,通常會彈出提示要求用戶授予許可權。如果用戶在沒有仔細查看的情況下直接點擊同意,那麼很容易會產生未經同意擅自獲取通訊錄、擅自發送簡訊、擅自錄音等風險。

建 議

◆在應用程序安裝或首次打開時,認真閱讀App要求的許可權,僅授予必要的許可權;

◆後續使用過程中,如發現有許可權未開啟,還可以通過系統設置中手動開啟。

賬號注冊

案例解析

在網站上注冊用戶時,通常都會要求填寫一些資料,而一些不良網站運營者為謀取私利,可能會將用戶信息打包出售,這也就造成了個人信息的泄露。

建 議

◆為保護個人安全,應盡量選擇規模較大、具有良好聲譽的網站平台上進行用戶注冊;

◆針對一些規模較小、無法確定其安全性的網站,可使用「一次性郵箱」「臨時手機號碼」等服務進行注冊,並在資料處適當填寫虛構信息,以防範潛在的泄露風險。

小程序許可權

案例解析

一些小程序看起來是 游戲 ,但實際上在運行時會要求獲取用戶信息,這部分信息會提供給營銷機構,從而開展廣告推廣等活動,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建 議

◆在小程序的詳情界面中,通常可以查看到當前授予的許可權,針對其中的一些敏感許可權可手動進行關閉。

⑦ 誰來保護我們的個人信息

實名登記事項過濫,個人信息誰來保護。

據報道,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網路安全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實施情況的報告,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報告建議認真研究用戶實名制的范圍和方式,堅決避免信息採集主體過多、實名登記事項過濫問題。

法律上的「真空」,需要通過立法來修繕。考慮到《網路安全法》出台時間不長,而《個人信息保護法》屢列立法計劃,卻遲遲未能出爐,為節約立法成本計,應結合推進個人信息保護立法,規范用戶實名制的范圍和方式。

這裡面,尤其需要明確收集用戶信息的原則、程序,保密和保護義務,不當使用、保護不力的法律責任,以及監督檢查和評估措施。也只有將這些細化,才能杜絕和防範信息採集主體過多、實名登記事項過濫的亂象,讓個人信息安全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