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網路安全朋友圈泄密
擴展閱讀
圖標是m的手機軟體 2025-02-12 11:13:39

網路安全朋友圈泄密

發布時間: 2023-07-26 15:53:18

1. 十大常見網路信息安全隱患

十大常見網路信息安全隱患如下:

一、微信朋友圈禁止陌生人查看照片:微信用戶都知道,「朋友圈」只有好友才能看和評論你分享的照片。然而它卻留有一個隱患,如果「附近的人」被啟用,即使他不是你的微信好友,你的10張照片也會被陌生人查看。很多微信用戶並沒意識到此隱患會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如需避免,首先點擊「附近的人」功能,然後「清除位置信息並退出」。最後在隱私項,關掉「允許陌生人看10張照片」。

二、微博相冊、簽到、足跡:除了微信,微博也是大家常用的社交工具之一。很多明星大咖都在微博上公開發布個人信息動態,可想它的影響力有多大。

大多數人喜歡在微博上直播旅遊照片和個人照片。在曬快樂的同時別忘了保護自己隱私,不要在微博上泄露出遊時間、地點等信息。如果要發布的話最好也是對現實好友分組可見。

三、公共場所免費網路要慎用:年輕人喜歡去咖啡廳喝喝咖啡,流量不夠怎麼辦,別急,店裡有wifi。對於公用WIFI切記以下兩點:

1、使用免費WiFi的時候,看準WiFi的提供者。

2、在一些公共區域,盡量不使用帶有個人帳號和密碼信息的軟體。

四、切勿盲目亂掃二維碼

如今,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二維碼。吃喝玩樂,只需掃一掃即可付錢,甚至還有「掃一掃有驚喜」的大量活動。這個時候自己要留個心眼,沒有認證的二維碼盡量不要掃。

五、留心惡意軟體

切記不要隨意點開網站上的廣告,點進去之後若是被惡意軟體鎖定,那就出大事了。惡意軟體會在後台收集你的位置信息、通話記錄、電話號碼及簡訊等信息上傳至伺服器,公布到公網。

六、謹防游戲內置收費項目

對於手遊玩家來說,不惜任何代價都要玩到第一,因此忽略了其中貓膩。很多扣費代碼是內置在游戲中,不用通過用戶審核便直接扣費。用戶在遭到惡意扣費以後不會收到提示消息,自認倒霉。

七、網路購物應謹慎:網路購物一定要核對信息,不要被不法分子鑽空子,索取你的銀行賬號和密碼,一定要通過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二則需認真核查賣家信譽度,不要被刷出來的高信譽所迷惑,票據、聊天記錄要保存。

八、正確使用網銀:絕不告訴別人密碼,使用U盾、綁定手機,手工輸入正確網址登錄網銀。安裝殺毒軟體、防火牆並及時升級系統補丁,不要通過超鏈接或搜索引擎訪問銀行網站。

九、警惕山寨APP:智手機的普及,推動移動應用程序的發展。各個軟體公司都在開發各種手機APP,以假亂真擾亂視覺,不知道的就上了當。不少山寨者使用與熱門應用相似的名稱獲利,如同實體品牌狸貓換太子。所以大家在下載app的時候一定要看清圖標及認證機構。

十、購買游戲裝備需小心:很多游戲玩家會購買裝備增加自己的戰鬥力,就會涉及網路交易。在此要警惕所謂網上先行支付押金、保證金等情形,要注意核對支付平台或網上銀行的相關網址,避免登錄釣魚網站。

2. 用酒店wifi上網安全嗎會泄露微信聊天記錄和朋友圈信息嗎

酒店的專用WiFi是安全的。只要你不要隨意連接開放性的WiFi就可以了。有些開放性的WiFi是不法分子弄的。是不安全的會盜取個人信息的,所以最好不要去連接。

3. 嚴密防範網路泄密十條禁令

法律分析:一、嚴禁涉密計算機聯接互聯網。

二、嚴禁私人計算機聯接涉密網。

三、嚴禁涉密移動載體存儲私人信息。

四、嚴禁私人移動載體存儲涉密信息。

五、嚴禁存儲或曾經存儲過涉密信息的移動載體聯接互聯網。

六、嚴禁在聯接互聯網的計算機上存儲、處理或傳遞涉密信息。

七、嚴禁計算機在涉密網和互聯網之間交叉聯接。

八、嚴禁移動載體在涉密計算機和聯接互聯網計算機之間交叉使用。

九、嚴禁私人手機、數碼相機、播放器等電子設備聯接涉密計算機。

十、嚴禁以軍人身份在互聯網上開設博客、聊天交友、應聘求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第四條 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

4. 用酒店wifi上網安全嗎會泄露微信聊天消息和朋友圈信息嗎

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不安全是因為網路是開放的,也就提醒下。
不安全的網路提示是因為酒店wifi設置的事開放熱點,用戶連接不需要密碼的問題。

5. 對於私人信息在網上泄漏嚴重這一現象,何時才能規范

人民個人信息保護素質普遍挺高,國家個人信息安全相關法律健全的時候,應該就能規范。

首先,對於我們個人而言。心中要樹立個人隱私安全保護的思想,要有保護自己個人隱私的意識,比如我們平常的手機APP許可權,關於一些內容是我們沒有必要開設,我們就應該將它關掉。另外我們不應該將自己的個人信息輸入到陌生網站,不亂點擊不認識的人發送的鏈接、網路上的陌生鏈接,不要亂掃自己不認識的人的二維碼、網路上未知的二維碼等等。生活中在網路上分享相關圖片、視頻等,仔細反復檢查,不要出現自己的或者他人的相關個人信息。最後作為個人而言,我們應保護自己的隱私的同時知道侵犯他人隱私違法,不去曝光他人的隱私,不傳播其他人的個人隱私,不參與傳播其他人的隱私。

最後,發現自己的個人隱私被泄露,要及時申述,進行相關權益的維護,必要時可以報警尋找警察的幫助。

6. 泄密案例有哪些

防泄密的案例可以看一些做防泄密的廠商的主頁。我給你貼幾個數據吧:

據美國獨立研究機構波萊蒙研究所(Ponemon Institute)的最新報告顯示,對那些不願意對數據安全防護進行投資的公司來說,一旦系統被入侵,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波萊蒙研究所對來自17個國家的43家大型公司進行了關於數據入侵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200條到113000條客戶記錄丟失。此前業界曾發生過一些重大客戶數據泄密事件,其中受影響的客戶數據動輒上百萬,不過該調查數據主要是基於多數企業通常會遭遇的數據入侵。

據波萊蒙研究所表示,企業去年在數據入侵時的平均損失是,每條記錄大約202美元。而2005年該公司同類性質調查的結果是每條記錄損失138美元,相比之下上升了138美元,另外2006年的調查結果是182美元,2007則是197美元,呈逐年遞增趨勢。

這個每條記錄損失的成本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直接成本,例如檢測、緩解、通知和響應成本;另外還包括間接成本,諸如客戶滿意度的降低和因此而失去的企業機會。據波萊蒙研究所表示,數據入侵給企業帶來的平均損失是660萬美元,有的公司的損失甚至高達3200萬美元。

波萊蒙研究所董事長兼創始人拉里·波萊蒙表示,企業因數據入侵而遭受的最大損失是丟失業務。據其表示,在去年的每條記錄平均損失202美元中,有139美元(佔69%)是指丟失業務。波萊蒙表示,盡管企業一直在通過更好的防護措施來避免數據泄密,但客戶對此類事件的容忍度也越來越低,一旦發生數據泄密情況,客戶很可能轉向其它廠商。

可以在網路或者GOOGLE上尋找這些案例:

1.6萬病人隱私外泄都是醫院人為錯誤
倒賣安踏設計圖紙受審
匯豐遺失伺服器 泄漏16萬客戶資料
IBM前高管就竊取商業機密認罪
上市葯企內部上演「無間道」 線人內鬼一應俱全
eBay出售的照相機包含MI6文件 英國軍情六處嚴重泄

夠多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