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怎麼解決網路安全傳輸
擴展閱讀
沒有連接寬頻網路成功 2025-02-13 15:08:48
電腦遇到軟體黑屏怎麼辦 2025-02-13 15:01:50

怎麼解決網路安全傳輸

發布時間: 2023-07-15 23:20:02

『壹』 網路安全技術有哪幾種【關於網路安全技術及防護】

[摘 要]隨著的迅速發展,網路安全性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越來越深入,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就日益突出和復雜。首先從網路安全內涵開始,對其面臨的威脅及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重點介紹幾種普遍的安全技術及其防護技術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網路安全威脅防護技術趨勢
中圖分類號:TP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210104-02

一、計算機網路安全概述

(一)網路安全的定義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將計算機安全定義為「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和泄露。」我國自己提出的定義是:「計算機系統的硬體、軟體、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能連續正常運行。」因此,所謂網路安全就是指基於網路的互聯互通和運作而涉及的物理線路和連接的安全,網路系統的安全,操作系統的安全,應用服務的安全和人員管理的安全等幾個方面。總的說來,計算機網路橘轎的安全性,是由數據的安全性、通信的安全性和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三部分組成。①
(二)影響計算機網路安全的主要因素
計算機網路安全受到的安全威脅是來自各個方面的,一般來說,影響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因世伍圓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計算機網路使信息的收集方便而且快速,信息的價值劇增,吸引了許多網上黑客前來攻擊。
2.現有的計算機系統皆有安全漏洞,使網路入侵成為可能。一般操作系統的體系結構其本身是不安全的,這也是計算機系統不安全的根本原因之一,操作系統的程序是可以動態連接的,包括FO的驅動程序與系統服務,都可以用打「補丁」的方式進行動態連接,為黑客的侵入和病毒的產生提供了一個好環境。
3.網路系統中數據的安全問題。網路中的信息數據是存放在計算機資料庫中的,通常也指存放在伺服器中的信息集,供不同的用戶來共享,資料庫存在不安全性和危險性,因為在資料庫系統中存放著大量重要的信息資源,在用戶共享資源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現象:授權用戶超出了他們的訪問許可權進行更改活動,非法用戶繞過安全內核,竊取信息資源等。
4.遠程訪問控制使得每個主機甚至可以被國外的黑客攻擊。網路黑客是計算機網路發展的產物,黑客攻擊,早在10多年前的主機終端時代就已出現,隨著Internet的發展,現代黑客則從以系統為主的攻擊轉變到以網路為主的攻擊,利用網路竊取重要的情報,毀壞數據和信息。
5.目前的計算機病毒不但可以破壞計算機硬體,而且可以破壞網路安全系統並通過網路破壞更多的計算機。

二、計算機網路所面臨的威脅及攻擊

(一)管理的欠缺
網路系統的嚴格管理是企業、機構及用戶免受攻擊的重要措施。事實上,很多企業、機構及用戶的網站或系統都疏於這方面的管理。據IT界企業團體ITAA的調查顯示,美國90%的IT企業對黑客攻擊准備不足。目前,美國75~85%的網站都抵擋不住黑客的攻擊,約有75%的企業網上信息失竊,其中25%的企業損失在25萬美元以上。此外,管理的缺陷還可能出現系統內部人員泄露機密或外部人員通過非法手段截獲而導致機密信息的泄漏,從而為一些不法分子製造了可乘之機。②
(二)網路的缺陷及軟體的漏洞
網際網路的共享性和開放性使網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為其賴以生存的TCP/IP協議,缺乏相應的安全機制,而且網際網路最初的設計考慮是該網不會因局部故障而影響信息的傳輸,基本沒有考慮安全問題,因此它在安全可靠、服務質量、帶寬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著不適應性。此外,隨著軟體系統規模的不斷增大,系統中的安搜塌全漏洞或「後門」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比如我們常用的操作系統,無論是Windows還是UNIX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漏洞,眾多的各類伺服器、瀏覽器、一些桌面軟體等等都被發現過存在安全隱患。
(三)計算機病毒
病毒是計算機中最讓人頭痛,也是最普遍的安全威脅,幾乎每一個用過電腦的人都受到過病毒或多或少的威脅。大到系統崩潰,數據丟失,小到影響系統性能,甚至有的病毒只是開個玩笑。
(四)黑客的攻擊
黑客是影響網路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黑客」是英文「Hacker」的譯音,原意是用來形容獨立思考,然而卻奉公守法的計算機迷,熱衷於設計和編制計算機程序的程序設計者和編程人員。然而,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的進步「Hacker」的定義有了新的演繹,出現了一類專門利用計算機犯罪的人,即那些憑借自己所掌握的計算機技術,專門破壞計算機系統和網路系統,竊取政治、軍事、商業秘密,或者轉移資金賬戶,竊取金錢,以及不露聲色地捉弄他人,秘密進行計算機犯罪的人。

三、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技術

通過對網路系統各個層次的分析可以給數據鏈路層網路層系統層資料庫層和應用層提供全面的保護。
(一)加密技術
加密技術是網路安全的核心,現代密碼技術發展至今二十餘年,其技術已由傳統的只注重保密性轉移到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和可控性的完美結合。加密技術是解決網路上信息傳輸安全的主要方法,其核心是加密演算法的設計。③
1.非對稱密鑰加密
在非對稱機密體系中,密鑰被分解為一對(即公開密鑰和私有密鑰),而且加密密鑰與解密密鑰不同,是一種利用公開加密密鑰加密,利用不公開解密密鑰解密的密碼體制。
2.對稱加密技術
在對稱加密技術中,對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鑰匙,這種加密方法可簡化加密處理過程。信息交換雙方都不必彼此研究交換專用的加密演算法。若在交換階段私有密鑰未曾泄漏,那麼機密性和報文完整性就可以得以保證。
(二)網路防病毒技術
由於網路計算機病毒是網路系統最大的攻擊者,具有強大的傳染性和破壞力,網路防病毒技術已成為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又一重要課題。防病毒技術可分為三種:病毒預防技術,病毒檢測技術和病毒消除技術。④
1.病毒預防技術
計算機病毒的預防技術是指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防止計算機病毒對系統的破壞。計算機病毒的預防應包括對已知病毒的預防和對未知病毒的預防。預防病毒技術包括:磁碟引導區保護、加密可執行程序、讀寫控制技術、系統監控技術等。
2.病毒檢測技術
計算機病毒的檢測技術是指通過一定的技術判定出計算機病毒的一種技術。計算機病毒的檢測技術有兩種:一種是判斷計算機病毒特徵的監測技術。病毒特徵包括病毒關鍵字、特徵程序段內容、傳染方式、文件長度的變化等。另一種是文件自身檢測技術,這是一種不針對具體病毒程序的特徵進行判斷,而只是通過對文件自身特徵的檢驗技術。
3.病毒消除技術
計算機病毒的消除技術是計算機病毒檢測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計算機病毒傳染程序的一種逆過程。但由於殺毒軟體的更新是在病毒出現後才能研製,有很大的被動性和滯後性,而且由於計算機軟體所要求的精確性,致使某些變種病毒無法消除,因而應經常升級殺毒軟體。
4.入侵檢測技術和網路監控技術
入侵檢測(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防範技術,綜合採用了統計技術、規則方法、網路通信技術、人工智慧、密碼學、推理等技術和方法,其作用是監控網路和計算機系統是否出現被入侵或濫用的徵兆。根據採用的分析技術可分為簽名分析法和統計分析法。
(三)防火牆技術
網路防火牆技術是一種用來加強網路之間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網路資源,保護內部網路的特殊網路互聯設備。
1.防火牆技術的定義
在網路中,防火牆是內部網路與外界網路之間的一道防禦系統,通過它使得內部網路與Internet或者其他外部網路之間相互隔離,並通過限制網路互訪來保護內部網路,但這些對數據的處理操作並不會妨礙人們對風險區域的訪問。
2.防火牆的關鍵技術
根據防火牆所採用的技術不同,我們可以將它分為4種基本類型:包過濾型、網路地址轉換型,代理型和監測型。⑤
(1)包過濾型。包過濾型產品是防火牆的初級產品,其技術依據是網路中的分包傳輸技術。網路上的數據都是以「包」為單位進行傳輸的,數據被分割成為一定大小的數據包,每一個數據包中都會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數據的源地址、目標地址、TCP/UDP源埠和目標埠等。
(2)網路地址轉換型。網路地址轉換是一種用於把IP地址轉換成臨時的、外部的IP地址標准。它允許具有私有IP地址的內網訪問網際網路。
(3)代理型。代理型防火牆也可以被稱為代理伺服器,它的安全性要高於包過濾型產品,並已經開始向應用層發展。代理伺服器位於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完全阻擋了二者間的數據交流。當客戶機需要使用伺服器上的數據時,首先將數據請求發給代理伺服器,代理伺服器再根據這一請求向伺服器索取數據,然後由代理伺服器將數據傳輸給客戶機。
(4)監測型。監測型防火牆是新一代的產品,這一技術實際已經超越了最初的防火牆定義。監測型防火牆能夠對各層的數據進行主動、實時的監測,在對這些數據加以分析的基礎上,監測型防火牆能夠有效地判斷出各層中的非法侵入。

四、網路安全防護的發展趨勢

(一)加強病毒監控
隨著病毒技術的發展,病毒的宿主也越來越多,在宿主增多的同時,傳播途徑也越來越廣,目前較受關注的一項病毒注入技術是利用電磁波注入病毒。這種技術的基本設想是把計算機病毒調制在電磁信號並向計算機網路系統所在方向輻射,電磁信號通過網路中某些適當的節點進入網路,然後計算機病毒就在網路中傳播,產生破壞作用。所以加強病毒監控成為網路安全防護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建立安全可靠的虛擬專用網
虛擬專用網(VPN)系統採用復雜的演算法來加密傳輸的信息,使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專用網路在不可信任的公共網路上安全地通信。其工作流程大致如下:1.要保護的主機發送不加密信息到連接公共網路的虛擬專網設備;2.虛擬專網設備根據網路管理員設置的規則,確認是否需要對數據進行加密或讓數據直接通過;3.對需要加密的數據,虛擬專網設備對整個數據包(包括要傳送的數據、發送端和接收端的IP地址)進行加密和附上數字簽名;4.虛擬專網設備加上新的數據包頭,其中包括目的地虛擬專網設備需要的安全信息和一些初始化參數;5.虛擬專網設備對加密後數據、鑒別包以及源IP地址、目標虛擬專網設IP地址進行重新封裝,重新封裝後數據包通過虛擬通道在公網上傳輸;6.當數據包到達目標虛擬專網設備時,數字簽名被核對無誤後數據包被解密。
(三)強化管理
網路安全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且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管理問題。採取各種措施對計算機網路實施有效管理是計算機網路防護的主要內容之一。一般,計算機網路管理包括安全審計、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安全審計是對計算機系統的安全事件進行收集、記錄、分析、判斷,並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進行處理的過程。

注釋:
①李靜,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措施,湖南省政法管理部學院學報,2002,18(1):8.
②張寶劍,計算機安全與防護技術[M].機械工業,2003,1.
③王德秀,網路安全技術及應用,有線電視技術,2003,1.
④梅筱琴、蒲韻、廖凱生,計算機病毒防治與網路安全手冊,海洋出版社,2004:9~2.
⑤余偉建、王凌,黑客攻擊手段分析與防範,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10~13.


參考文獻:
[1]李靜,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措施,湖南省政法管理部學院學報,2002,18(1):8.
[2]王春、林海波,網路安全與防火牆技術,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10~30.
[3]秦超、李素科、滿成圓,網路與系統安全實用指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2.
[4]劉東華等著,網路與通信安全技術,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張尚理,男,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網路安全。

『貳』 如何做好網路安全防範

預防網路安全隱患的方法有如下這些:

1、防火牆

安裝必要的防火牆,阻止各種掃描工具的試探和信息收集,甚至可以根據一些安全報告來阻止來自某些特定IP地址范圍的機器連接,給伺服器增加一個防護層,同時需要對防火牆內的網路環境進行調整,消除內部網路的安全隱患。

2、漏洞掃描

使用商用或免費的漏洞掃描和風險評估工具定期對伺服器進行掃描,來發現潛在的安全問題,並確保由於升級或修改配置等正常的維護工作不會帶來安全問題。

3、安全配置

關閉不必要的服務,最好是只提供所需服務,安裝操作系統的最新補丁,將服務升級到最新版本並安裝所有補丁,對根據服務提供者的安全建議進行配置等,這些措施將極大提供伺服器本身的安全。

4、優化代碼

優化網站代碼,避免sql注入等攻擊手段。檢查網站漏洞,查找代碼中可能出現的危險,經常對代碼進行測試維護。

5、入侵檢測系統

利用入侵檢測系統的實時監控能力,發現正在進行的攻擊行為及攻擊前的試探行為,記錄黑客的來源及攻擊步驟和方法。

這些安全措施都將極大提供伺服器的安全,減少被攻擊的可能性。

6、網站監控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成長,個人網站、企業網站、社區網站,越來越多,同時網站競爭也越來越強,從而衍生出來的對網站的監控,網站監控是站長、企業、社區等通過軟體或者網站監控服務提供商對網站進行監控以及數據的獲取從而達到網站的排錯和數據的分析。


網路安全隱患如下:

1、數據傳輸安全隱患

電子商務是在開放的互聯網上進行的貿易,大量的商務信息在計算機和網路上上存放、傳輸,從而形成信息傳輸風險。因此措施可以通過採用數據加密(包括秘密密鑰加密和公開密鑰加密)來實現的,數字信封技術是結合密鑰加密和公開密鑰加密技術實現的。

2、數據完整性的安全隱患

數據的完整性安全隱患是指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篡改。因此確保數據不被篡改的措施可以通過採用安全的散列函數和數字簽名技術來實現的。雙重數字簽名可以用於保證多方通信時數據的完整性。

3、身份驗證的安全隱患

網上通信雙方互不見面,在交易或交換敏感信息時確認對方等真實身份以及確認對方的賬戶信息的真實與否,為身份驗證的安全隱患。解決措施可以通過採用口令技術、公開密鑰技術或數字簽名技術和數字證書技術來實現的。

4、交易抵賴的安全隱患

網上交易的各方在進行數據傳輸時,當發生交易後交易雙方不認可為本人真實意願的表達而產生的抵賴安全隱患。措施為交易時必須有自身特有的、無法被別人復制的信息,以保證交易發生糾紛時有所對證,可以通過數字簽名技術和數字證書技術來實現的。

『叄』 如何實現網路安全措施

網安措施
計算機網路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保護網路安全、保護應用服務安全和保護系統安全三個方面,各個方面都要結合考慮安全防護的物理安全、防火牆、信息安全、Web安全、媒體安全等等。
(一)保護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是為保護商務各方網路端系統之間通信過程的安全性。保證機密性、完整性、認證性和訪問控制性是網路安全的重要因素。保護網路安全的主要措施如下:
(1)全面規劃網路平台的安全策略。
(2)制定網路安全的管理措施。
(3)使用防火牆。
(4)盡可能記錄網路上的一切活動。
(5)注意對網路設備的物理保護。
(6)檢驗網路平台系統的脆弱性。
(7)建立可靠的識別和鑒別機制。
(二)保護應用安全。
保護應用安全,主要是針對特定應用(如Web伺服器、網路支付專用軟體系統)所建立的安全防護措施,它獨立於網路的任何其他安全防護措施。雖然有些防護措施可能是網路安全業務的一種替代或重疊,如Web瀏覽器和Web伺服器在應用層上對網路支付結算信息包的加密,都通過IP層加密,但是許多應用還有自己的特定安全要求。
由於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層對安全的要求最嚴格、最復雜,因此更傾向於在應用層而不是在網路層採取各種安全措施。
雖然網路層上的安全仍有其特定地位,但是人們不能完全依靠它來解決電子商務應用的安全性。應用層上的安全業務可以涉及認證、訪問控制、機密性、數據完整性、不可否認性、Web安全性、EDI和網路支付等應用的安全性。
(三)保護系統安全。
保護系統安全,是指從整體電子商務系統或網路支付系統的角度進行安全防護,它與網路系統硬體平台、操作系統、各種應用軟體等互相關聯。涉及網路支付結算的系統安全包含下述一些措施:
(1)在安裝的軟體中,如瀏覽器軟體、電子錢包軟體、支付網關軟體等,檢查和確認未知的安全漏洞。
(2)技術與管理相結合,使系統具有最小穿透風險性。如通過諸多認證才允許連通,對所有接入數據必須進行審計,對系統用戶進行嚴格安全管理。
(3)建立詳細的安全審計日誌,以便檢測並跟蹤入侵攻擊等。
商交措施
商務交易安全則緊緊圍繞傳統商務在互聯網路上應用時產生的各種安全問題,在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基礎上,如何保障電子商務過程的順利進行。
各種商務交易安全服務都是通過安全技術來實現的,主要包括加密技術、認證技術和電子商務安全協議等。
(一)加密技術。
加密技術是電子商務採取的基本安全措施,交易雙方可根據需要在信息交換的階段使用。加密技術分為兩類,即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
(1)對稱加密。
對稱加密又稱私鑰加密,即信息的發送方和接收方用同一個密鑰去加密和解密數據。它的最大優勢是加/解密速度快,適合於對大數據量進行加密,但密鑰管理困難。如果進行通信的雙方能夠確保專用密鑰在密鑰交換階段未曾泄露,那麼機密性和報文完整性就可以通過這種加密方法加密機密信息、隨報文一起發送報文摘要或報文散列值來實現。
(2)非對稱加密。
非對稱加密又稱公鑰加密,使用一對密鑰來分別完成加密和解密操作,其中一個公開發布(即公鑰),另一個由用戶自己秘密保存(即私鑰)。信息交換的過程是:甲方生成一對密鑰並將其中的一把作為公鑰向其他交易方公開,得到該公鑰的乙方使用該密鑰對信息進行加密後再發送給甲方,甲方再用自己保存的私鑰對加密信息進行解密。
(二)認證技術。
認證技術是用電子手段證明發送者和接收者身份及其文件完整性的技術,即確認雙方的身份信息在傳送或存儲過程中未被篡改過。
(1)數字簽名。
數字簽名也稱電子簽名,如同出示手寫簽名一樣,能起到電子文件認證、核准和生效的作用。其實現方式是把散列函數和公開密鑰演算法結合起來,發送方從報文文本中生成一個散列值,並用自己的私鑰對這個散列值進行加密,形成發送方的數字簽名;然後,將這個數字簽名作為報文的附件和報文一起發送給報文的接收方;報文的接收方首先從接收到的原始報文中計算出散列值,接著再用發送方的公開密鑰來對報文附加的數字簽名進行解密;如果這兩個散列值相同,那麼接收方就能確認該數字簽名是發送方的。數字簽名機制提供了一種鑒別方法,以解決偽造、抵賴、冒充、篡改等問題。
(2)數字證書。
數字證書是一個經證書授權中心數字簽名的包含公鑰擁有者信息以及公鑰的文件數字證書的最主要構成包括一個用戶公鑰,加上密鑰所有者的用戶身份標識符,以及被信任的第三方簽名第三方一般是用戶信任的證書權威機構(CA),如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用戶以安全的方式向公鑰證書權威機構提交他的公鑰並得到證書,然後用戶就可以公開這個證書。任何需要用戶公鑰的人都可以得到此證書,並通過相關的信任簽名來驗證公鑰的有效性。數字證書通過標志交易各方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數據,提供了一種驗證各自身份的方式,用戶可以用它來識別對方的身份。
(三)電子商務的安全協議。
除上文提到的各種安全技術之外,電子商務的運行還有一套完整的安全協議。比較成熟的協議有SET、SSL等。
(1)安全套接層協議SSL。
SSL協議位於傳輸層和應用層之間,由SSL記錄協議、SSL握手協議和SSL警報協議組成的。SSL握手協議被用來在客戶與伺服器真正傳輸應用層數據之前建立安全機制。當客戶與伺服器第一次通信時,雙方通過握手協議在版本號、密鑰交換演算法、數據加密演算法和Hash演算法上達成一致,然後互相驗證對方身份,最後使用協商好的密鑰交換演算法產生一個只有雙方知道的秘密信息,客戶和伺服器各自根據此秘密信息產生數據加密演算法和Hash演算法參數。SSL記錄協議根據SSL握手協議協商的參數,對應用層送來的數據進行加密、壓縮、計算消息鑒別碼MAC,然後經網路傳輸層發送給對方。SSL警報協議用來在客戶和伺服器之間傳遞SSL出錯信息。
(2)安全電子交易協議SET。
SET協議用於劃分與界定電子商務活動中消費者、網上商家、交易雙方銀行、信用卡組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給定交易信息傳送流程標准。SET主要由三個文件組成,分別是SET業務描述、SET程序員指南和SET協議描述。SET協議保證了電子商務系統的機密性、數據的完整性、身份的合法性。
SET協議是專為電子商務系統設計的。它位於應用層,其認證體系十分完善,能實現多方認證。在SET的實現中,消費者帳戶信息對商家來說是保密的。但是SET協議十分復雜,交易數據需進行多次驗證,用到多個密鑰以及多次加密解密。而且在SET協議中除消費者與商家外,還有發卡行、收單行、認證中心、支付網關等其它參與者。
加密方式
鏈路加密方式
安全技術手段
物理措施:例如,保護網路關鍵設備(如交換機、大型計算機等),制定嚴格的網路安全規章制度,採取防輻射、防火以及安裝不間斷電源(UPS)等措施。
訪問控制:對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許可權進行嚴格的認證和控制。例如,進行用戶身份認證,對口令加密、更新和鑒別,設置用戶訪問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控制網路設備配置的許可權等等。
數據加密:加密是保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獲後不能讀懂其含義。防止計算機網路病毒,安裝網路防病毒系統。
網路隔離:網路隔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採用隔離卡來實現的,一種是採用網路安全隔離網閘實現的。
隔離卡主要用於對單台機器的隔離,網閘主要用於對於整個網路的隔離。這兩者的區別可參見參考資料。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過濾、容錯、數據鏡像、數據備份和審計等。圍繞網路安全問題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例如數據加密技術和防火牆技術等。數據加密是對網路中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到達目的地後再解密還原為原始數據,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戶截獲後盜用信息。防火牆技術是通過對網路的隔離和限制訪問等方法來控制網路的訪問許可權。
安全防範意識
擁有網路安全意識是保證網路安全的重要前提。許多網路安全事件的發生都和缺乏安全防範意識有關。
主機安全檢查
要保證網路安全,進行網路安全建設,第一步首先要全面了解系統,評估系統安全性,認識到自己的風險所在,從而迅速、准確得解決內網安全問題。由安天實驗室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款創新型自動主機安全檢查工具,徹底顛覆傳統系統保密檢查和系統風險評測工具操作的繁冗性,一鍵操作即可對內網計算機進行全面的安全保密檢查及精準的安全等級判定,並對評測系統進行強有力的分析處置和修復。
主機物理安全
伺服器運行的物理安全環境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忽略了這點。物理環境主要是指伺服器託管機房的設施狀況,包括通風系統、電源系統、防雷防火系統以及機房的溫度、濕度條件等。這些因素會影響到伺服器的壽命和所有數據的安全。我不想在這里討論這些因素,因為在選擇IDC時你自己會作出決策。
在這里著重強調的是,有些機房提供專門的機櫃存放伺服器,而有些機房只提供機架。所謂機櫃,就是類似於家裡的櫥櫃那樣的鐵櫃子,前後有門,裡面有放伺服器的拖架和電源、風扇等,伺服器放進去後即把門鎖上,只有機房的管理人員才有鑰匙打開。而機架就是一個個鐵架子,開放式的,伺服器上架時只要把它插到拖架里去即可。這兩種環境對伺服器的物理安全來說有著很大差別,顯而易見,放在機櫃里的伺服器要安全得多。
如果你的伺服器放在開放式機架上,那就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接觸到這些伺服器。別人如果能輕松接觸到你的硬體,還有什麼安全性可言?
如果你的伺服器只能放在開放式機架的機房,那麼你可以這樣做:
(1)將電源用膠帶綁定在插槽上,這樣避免別人無意中碰動你的電源;
(2)安裝完系統後,重啟伺服器,在重啟的過程中把鍵盤和滑鼠拔掉,這樣在系統啟動後,普通的鍵盤和滑鼠接上去以後不會起作用(USB滑鼠鍵盤除外)
(3)跟機房值班人員搞好關系,不要得罪機房裡其他公司的維護人員。這樣做後,你的伺服器至少會安全一些。

『肆』 網路數據是如何實現安全傳輸的

注意,安全都是相對的,絕對的安全只是理論上存在。把整個傳輸過程加密,即可實現數據的相對安全傳輸。
如果傳輸過程加密了,那麼即使被人嗅探,也很難破解出具體的傳輸內容,從而實現數據的安全傳輸。

成都優創信安,專業的網路和信息安全服務提供商,專注於網路安全評估、網站安全檢測、安全應急響應。

『伍』 網路安全問題怎麼解決

除了建立起網路安全審查制度:對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和重要系統開展網路安全審查,針對重要信息技術產品及提供者,重點審查產品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以防產品提供者非法控制、干擾、中斷用戶系統,非法收集、存儲、處理和利用用戶有關信息。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產品和服務,將不得在中國境內使用外。
大面積的部署國產信息化網路安全管理設備,如UniAccess終端安全管理、UniNAC網路准入控制這類網路安全管理監控系統,也成為了重中之重的一件事情。用這類管理系統,對各個終端的安全狀態,對重要級敏感數據的訪問行為、傳播進行有效監控,及時發現違反安全策略的事件並實時告警、記錄、進行安全事件定位分析,准確掌握網路系統的安全狀態,保障我們網路安全的防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