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9月1號發布的網路安全
擴展閱讀
手機標題欄美化軟體 2025-02-14 01:24:24
蘋果手機能寫日記的軟體 2025-02-14 01:08:53

9月1號發布的網路安全

發布時間: 2023-07-13 16:50:05

1. 中國網路安全法頒布實施的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16年11月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022年9月1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關於公開徵求《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網、化解網路風險的法律重器,是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網路安全法》將近年來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並為將來可能的制度創新做了原則性規定,為網路安全工作提供切實法律保障。本法在以下幾個方面值得特別關註:
一、《網路安全法》的基本原則
第一,網路空間主權原則。《網路安全法》第1條「立法目的」開宗明義,明確規定要維護我國網路空間主權。網路空間主權是一國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聯合國憲章》確立的主權平等原則是當代國際關系的基本准則,覆蓋國與國交往各個領域,其原則和精神也應該適用於網路空間。各國自主選擇網路發展道路、網路管理模式、互聯網公共政策和平等參與國際網路空間治理的權利應當得到尊重。第2條明確規定《網路安全法》適用於我國境內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這是我國網路空間主權對內最高管轄權的具體體現。
第二,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網路安全法》第3條明確規定,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既要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又要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做到「雙輪驅動、兩翼齊飛」。
第三,共同治理原則。網路空間安全僅僅依靠政府是無法實現的,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技術社群和公民等網路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網路安全法》堅持共同治理原則,要求採取措施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政府部門、網路建設者、網路運營者、網路服務提供者、網路行業相關組織、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社會公眾等都應根據各自的角色參與網路安全治理工作。
二、《網路安全法》提出制定網路安全戰略,明確網路空間治理目標,提高了我國網路安全政策的透明度
《網路安全法》第4條明確提出了我國網路安全戰略的主要內容,即: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第7條明確規定,我國致力於「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路治理體系。」這是我國第一次通過國家法律的形式向世界宣示網路空間治理目標,明確表達了我國的網路空間治理訴求。上述規定提高了我國網路治理公共政策的透明度,與我國的網路大國地位相稱,有利於提升我國對網路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促成網路空間國際規則的出台。
三、《網路安全法》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各部門的職責許可權,完善了網路安全監管體制
《網路安全法》將現行有效的網路安全監管體製法制化,明確了網信部門與其他相關網路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第8條規定,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法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這種「1+X」的監管體制,符合當前互聯網與現實社會全面融合的特點和我國監管需要。
四、《網路安全法》強化了網路運行安全,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
《網路安全法》第三章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規范網路運行安全,特別強調要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行安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指那些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者數據泄露,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公共利益的系統和設施。網路運行安全是網路安全的重心,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則是重中之重,與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息息相關。為此,《網路安全法》強調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基礎上,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實行重點保護,明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負有更多的安全保護義務,並配以國家安全審查、重要數據強制本地存儲等法律措施,確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行安全。
五、《網路安全法》完善了網路安全義務和責任,加大了違法懲處力度
《網路安全法》將原來散見於各種法規、規章中的規定上升到人大法律層面,對網路運營者等主體的法律義務和責任做了全面規定,包括守法義務,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義務,誠實信用義務,網路安全保護義務,接受監督義務,承擔社會責任等,並在「網路運行安全」、「網路信息安全」、「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等章節中進一步明確、細化。在「法律責任」中則提高了違法行為的處罰標准,加大了處罰力度,有利於保障《網路安全法》的實施。
六、《網路安全法》將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措施制度化、法制化
《網路安全法》第五章將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明確國家建立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建立網路安全風險評估和應急工作機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並定期演練。這為建立統一高效的網路安全風險報告機制、情報共享機制、研判處置機制提供了法律依據,為深化網路安全防護體系,實現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路安全態勢提供了法律保障。

2. 聚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路安全保護迎新政

鑒於此,網路安全保護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通過對硬體、軟體和數據的保護,讓網路系統運行安全,網路服務正常提供,成為我國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此背景下,此前我國已經出台了《網路安全漏洞管理規定》、《密碼法草案》等多部法規,給予網路安全重視、鼓勵和引導,為發展提供法律保障與護航。

而近日,我國也是再度發布《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將網路安全保護推向新階段。據悉,這是我國首部專門針對關鍵信息技術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的行政法規。其主要從范圍定義、責任義務歸屬、實施落地以及追責等方面,對我國網路安全保障的核心要素及關鍵戰略性資源進行了明確規定與部署。

根據條例表示,所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國防 科技 工業等重要行業和領域的,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者數據泄露,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公共利益的重要網路設施、信息系統等。

從《條例》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認定,行業主管部門有重要決定權,是否屬於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核心在於業務是否重要。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范圍會隨著業務的影響而改變,隨著信息化潮流的發展而擴展。因此《條例》明確,要通過一個國家統籌的多級立體化協同綜合防控體系來有效保護。

在《條例》中,重點強調了運營商的責任和義務。《條例》明確,運營者應當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護制度和責任制,保障人力、財力、物力投入。運營者應當設置專門安全管理機構,並對專門安全管理機構負責人和關鍵崗位人員進行安全背景審查。此外,運營者應當優先採購安全可信的網路產品和服務。

若運營者有任何違規行為的,有關主管部門可依據職責責令改正,或給予警告;若拒不改正或者導致危害網路安全等後果的,可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同時,有關部門未能履行關保護監督職責的,也將依法對主管人員給予處分。

而針對實施危害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活動的個人和組織,《條例》也作出相應規范。其特別強調,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實施非法侵入、干擾、破壞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活動,不得危害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對基礎電信網路實施漏洞探測、滲透性測試等活動,應當事先向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報告,否則違法必究。

總的來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作為網路安全法的重要配套立法,對國內外網路安全保護的主要問題和發展趨勢進行了積極應對,為下一步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按照計劃,《條例》將自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屆時我國網路安全保護將邁入全新階段。

3. 2022年網路安全宣傳周宣傳知識大全

「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來了!網路安全保護的是每一個人的相關權益。以下是由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2年網路安全宣傳周宣傳知識大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年網路安全宣傳周宣傳知識大全

2022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將於9月5日至11日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舉辦。9月5日上午,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開幕式、網路安全高峰論壇等重要活動將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行。主題為「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

個人隱私

各種軟體APP的注冊登錄對個人信息的使用,使得個人隱私信息已經成為信息產業中重要的生產資料。廣告投放,定向金融服務,保險,很多廠商都根據收集到的個人信息定向銷售各類產品。但是個人信息的泄露,也讓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培養安全意識,做到不主動透露個人信息,不被利益誘惑泄露個人信息

2.養成安全習慣,如密碼設置、軟體及時更新、數據備份、不隨意連接wifi、不隨意掃描二維碼

3.善用法律維權,當發現個人信息泄露的確鑿證據時,積極向監管單位進行舉報

密碼安全

我們日常接觸到的計算機、手機開機密碼、郵箱登陸密碼、微信密碼、支付密碼等,實際上是一種簡單初級的身份認證手段,是個人網路信息安全的一把鑰匙,也是保護個人網路信息安全的第一步。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口令由大小寫字母、數字、特殊字元的混合體,至少8個字元

2.不使用名字、生日等個人信息和字典單詞

3.不直接把密碼記錄在紙質文件上

4.在輸入賬號、密碼時,注意留意不被身邊其他人看到

5.定期修改密碼,不勾選網站或其他平台的保存密碼和一鍵登錄

二維碼掃描

掃碼登記、掃碼查詢、掃碼支付,2020年起對二維碼應用掀起了一波熱潮,也讓不法分子看到了可乘之機。二維碼的安全隱患問題日趨突出。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不隨意掃描陌生二維碼

2.掃碼前確認二維碼的來源正規,渠道官方

3.在移動終端安裝殺毒軟體等相應的防護程序,及時提醒有害信息並刪除

APP許可權

為了保證安全性,在安裝和首次打開APP的過程中,通常會彈出提示要求用戶授予許可權。但是,APP需要的是否是全部的許可權,被開通的許可權是否會有未經同意擅自泄露信息、擅自發送簡訊的風險,這些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也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應用程序安裝或首次打開時,認真閱讀APP要求的許可權,僅授予必要的許可權

2.慎用換臉軟體、或其他上傳個人隱私信息的APP軟體

3.後續使用過程中,如果發現有未打開的許可權,可通過設置中許可權管理手動授權

4.APP或小程序的詳情頁面,通常可以看到當前被授予的許可權,其中敏感許可權可進行手動關閉

物聯網設備

物聯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用戶帶來了網路攻擊和身份盜用、隱私暴露等問題。網路犯罪分子可利用社會工程學或系統漏洞來遠程訪問設備或對用戶使用造成嚴重破壞。

掏出手機與家中的智能設備相連:在夏天提前打開空調,在冬天提前打開加濕器;使用攝像頭實時查看家裡的情況;遠程打開掃地機器人,清掃環境;方便亦是威脅!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在智能設備的選擇上,優先選擇優質高端品牌

2.在應用中,關注補丁與升級公告,及時修改密碼

3.定期測試在無操作的情況下,設備是否運轉

地理位置信息

地理位置信息安全的泄露主要包含兩個方面:

①(LBS)基於位置的服務:可以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但也可能成為壞人的入口;

②自身疏忽:朋友圈視頻中明顯的位置標識,蓄意作案的人可能根據位置跟蹤,或社會工程學對親屬實施盜竊欺詐的行為。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手機應用過程中,注意關閉位置定位服務,需要時再打開

2.在未完成的行程時,不發布含有明顯地理標識的照片或視頻

3.社交軟體中,對好友認證提高防範意識,定期整理通訊錄

手機丟失

手機,作為日常使用頻率最高的生活工具,也大大的增加了丟失以及丟失後被盜用信息的可能。當丟失的手機落入不法分子手中,他們會想盡辦法的得到甚至修改開機密碼,暴力破解不成,也會應用其他釣魚鏈接等其他方式進行嘗試。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設置開機密碼

2.指紋識別

3.面部識別

4.遠程鎖定和擦除等功能

5.第一時間補辦電話卡

6.解綁原手機中社交賬號、支付賬號等核心應用

7.告知家人朋友,避免上當受騙

8.收到手機找回的郵件要謹慎,預防釣魚郵件

電信詐騙

網路詐騙的手段多種多樣,其中電信詐騙是應用最多的詐騙手段。

電信詐騙不僅有冒用他人身份這一種詐騙手段、利用惡意鏈接與掛馬頁面,也是一種手段。手機中毒後,黑客通過監聽、截獲簡訊等方式,結合其他途徑獲得的身份證、銀行卡、支付賬號進行盜刷盜用。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不要點擊簡訊中的可疑鏈接

2.及時升級手機系統與應用軟體

3.對疑似套取信息或金錢往來者進行身份核驗

網路安全的九大切忌

1.使用容易猜測的口令,或者根本不設口令

2.將密碼寫在便簽上,貼在計算機旁提醒

3.開著計算機離開,就像離開家卻忘記關燈那樣

4.輕易相信來自陌生人的郵件,並好奇的打開郵件附件

5.在系統更新和安裝補丁上總是行動遲緩

6.重要資料未正確銷毀,隨意丟棄在垃圾桶里

7.只關注外來的威脅,忽視企業內部人員的問題

8.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報告安全事件

9.口無遮攔,上當受騙,泄漏敏感信息

4. 數據安全法是哪一年頒布

數據安全法開始實施的時間2021年9月1日起。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是為了規范數據處理活動,保障數據安全,促進數據開發利用,保護個人、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制定的法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2021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以下簡稱《數據安全法》)是中國實施數據安全監督和管理的一部基礎法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國家數據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數字經濟的治理能力。《數據安全法》與已實施的《網路安全法》、《密碼法》及同時實施的《個人信息法》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中國數據安全的法律保障體系,成為推動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堅實「防火牆」。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39.2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38.6%,居世界第二位,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因此,防範數據安全風險、構建數據安全保護體系、完善數據安全治理機制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數據安全法》的實施,將改變長期以來對數據的「重搜集、輕保護」現象,樹立全民數據安全保護理念,為企業數據安全「保駕護航」,全面提升政府數據安全保護和數字經濟治理能力,推動數字經濟的國際合作和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第一章第一條 為了規范數據處理活動,保障數據安全,促進數據開發利用,保護個人、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制定本法。第一章第五十五條 本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施行時間

網路安全法施行五周年:守護百姓網路家園

6月1日

「9月5日至9月11日,2022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舉辦,主題為「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 今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正式施行五周年。這部我國網路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對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9月5日至9月11日,2022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舉辦,主題為「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 今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正式施行五周年。這部我國網路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對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9月5日至9月11日,2022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舉辦,主題為「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 今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正式施行五周年。這部我國網路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對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