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nternet是一個開放的、無控制機構的網路,黑客(Hacker)經常會侵入網路中的計算機系統,或竊取機密數據和盜用特權,或破壞重要數據,或使系統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直至癱瘓。
2、Internet的數據傳輸是基於TCP/IP通信協議進行的,這些協議缺乏使傳輸過程中的信息不被竊取的安全措施。
3、Internet上的通信業務多數使用Unix操作系統來支持,Unix操作系統中明顯存在的安全脆弱性問題會直接影響安全服務。
4、在計算機上存儲、傳輸和處理的電子信息,還沒有像傳統的郵件通信那樣進行信封保護和簽字蓋章。信息的來源和去向是否真實,內容是否被改動,以及是否泄露等,在應用層支持的服務協議中是憑著君子協定來維系的。
(1)駕校網路安全問題擴展閱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網路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國家機密。所以難免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人為攻擊(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竊取、數據篡改、數據刪添、計算機病毒等)。同時,網路實體還要經受諸如水災、火災、地震、電磁輻射等方面的考驗。
電信正在迅速發展,這主要是得益於電子郵件和其他形式的高技術通信。然而,「千禧世代」在大部分情況下已不再使用電子郵件,而喜歡採用即時信息和社交網站與同伴聯系。這些技術及其他新技術正在建立起幾乎與現實世界中完全一樣的復雜而廣泛的社會。
② 信息安全培訓存在的問題
一、網路信息安全常見問題之虛假信息
網路中的信息傳遞往往能忽略地理上的限制,實現不同空間信息的交互傳遞。這一方式在增強便捷性的同時,也會由於傳遞信息雙方主體在現實生活中的互不碰面導致信息真實性存疑。這也就意味著,接受信息主體的一方並不能基於對傳遞信息者的准確判斷,或者信息包含內容的即時驗證來判斷此信息的真假。例如現在常見的網購行為,買方僅通過對商品圖片的瀏覽及商品屬性描述性的閱讀即進行下單,而商品圖片及屬性的提供方均為賣方。加之目前網購商品中的評價欄中,存在眾多虛假購買以實現該商品銷售量虛增,吸引更多客戶的做法,買方對於其網購商品的判斷往往是缺乏真實准確的判斷的。一旦出現虛假信息,信息接受者極可能因為受到誤導而使自己的財產受到損失。
因此,在網路安全培訓中,對於網路信息安全的把控十分重要。盡可能通過正規網站獲取信息,並通過多途徑驗證的方式,將該信息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不斷降低,從而獲取相對真實的信息及產品、服務。
二、網路信息安全常見問題之個人信息泄露
在網路使用過程中,用戶均需要提供自己的個人信息以獲取瀏覽信息等相關資格。這也就意味著網路運營者會掌握大量的自然人個人信息,例如微博認證時需要的真實姓名及身份證號,共享單車使用過程中留下的運動軌跡,網購中綁定的個人銀行卡信息等。而這些信息與網路用戶的人身、財產安全往往密不可分。
在網路運營中,不乏有人利用惡意軟體或者鏈接等,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網路用戶的個人信息,通過轉賣等方式牟利。個人信息泄露不但侵犯了公民個人的隱私權,同時也會對公民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造成潛在隱患,因此上述之行為在《網路安全法》中是被明令禁止的。
在網路安全培訓中,針對網路信息安全中的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必須強調網路運營者對與網路用戶達成協議的遵守,同時也要提醒網路用戶警惕惡意軟體,在准確判斷該鏈接可靠性的基礎上進行個人信息的輸入。同時,網路用戶也應當對自己個人信息泄露的情形予以充分關注,在出現問題時及時向公安部門、網信部門進行反映,避免損失的進一步擴大。
在網路安全培訓中,對於網路信息安全常見的各項問題必須提高警惕。這一問題需要網路安全中的各方主體,包括網路用戶、網路運營者以及網路監管部門等多方聯動,從多角度入手,准確把握網路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潛在風險,通過事前預防、事中處理、事後反思等多種途徑,將網路信息安全常見的各類問題扼殺在搖籃里
③ 網路安全有什麼問題
信息安全的威脅有:
(1) 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給某個非授權的實體。
(2) 破壞信息的完整性:數據被非授權地進行增刪、修改或破壞而受到損失。
(3) 拒絕服務:對信息或其他資源的合法訪問被無條件地阻止。
(4) 非法使用(非授權訪問):某一資源被某個非授權的人,或以非授權的方式使用。
(5) 竊聽:用各種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竊取系統中的信息資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對通信
線路中傳輸的信號搭線監聽,或者利用通信設備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電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
等。
(6) 業務流分析:通過對系統進行長期監聽,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對諸如通信頻度、通信的信
息流向、通信總量的變化等參數進行研究,從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和規律。
(7) 假冒:通過欺騙通信系統(或用戶)達到非法用戶冒充成為合法用戶,或者特權小的用
戶冒充成為特權大的用戶的目的。黑客大多是採用假冒攻擊。
(8) 旁路控制: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處獲得非授權的權利或特
權。
例如,攻擊者通過各種攻擊手段發現原本應保密,但是卻又暴露出來的一些系統「特性」,利用這些「特性」,攻擊者可以繞過防線守衛者侵入系統的內部。
(9) 授權侵犯:被授權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統或資源的某個人,卻將此許可權用於其他非授
權的目的,也稱作「內部攻擊」。
(10)特洛伊木馬:軟體中含有一個覺察不出的有害的程序段,棚帶滾當它被執行時,會破壞用戶的
安全。這種應用程序稱為特洛伊木馬(Trojan Horse)。
(11)陷阱門:在某個系統或某個部件中設置的「機關」,使得在特定的數據輸入時,允許違反
安全策略。
(12)抵賴:這是一種來自用戶的攻擊,比如:否認自己曾經發布過的某條消息、偽造一份對
方來信等。
(13)重放:出於非法目的,將所截獲的某次合法的通信數據進行拷貝,而重新發送。
(14)計算機病毒:一種在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能夠實現傳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
(15)人員不慎:一個授權的人為了某種利益,或由於粗心,將信息泄露給一個非授權的人。
(16)媒體廢棄:信息被從廢棄的磁行敬碟或列印過的存儲介質中獲得。
(17)物理侵入:侵入者繞過物理控制而獲得對系統的訪問。
(18)竊取:重要的安全物品,如令牌或身份卡被盜。
(19)業務欺騙:某一偽系統或系統部件欺騙合法的鏈余用戶或系統自願地放棄敏感信息等等
④ 當前網路主要存在的安全問題在哪些
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很多,主要是黑客的襲擊和計算機病毒的傳遞。
當前網路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安全問題:
(1)網路系統安全
網路系統安全主要是指計算機和網路本身存在的安全問題,也就是保障電子商務平台的可用性和安全性的問題,其內容包括計算機的物理、系統、資料庫、網路設備、網路服務等安全問題。
(2)網路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問題是電子商務信息在網路的傳遞過程中面臨的信息被竊取、信息被篡改、信息被假冒和信息被惡意破壞等問題。如電子的交易信息在網路上傳輸過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修改、刪除或重放(指只能使用一次的信息被多次使用),從而使信息失去原有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網路硬體和軟體問題導致信息傳遞的丟失、謬誤及一些惡意程序的破壞而導致電子商務信息遭到破壞;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內容被第三方竊取或交易一方提供給另一方使用的文件被第三方非法使用等。因此,電子商務中對信息安全的要求就是要求信息傳輸的安全性、信息的完整性及交易者身份的確定性。
(3)網路交易安全
交易安全問題是指在電子商務虛擬市場交易過程中存在的交易主體真實性、資金的被盜用、合同的法律效應、交易行為被抵賴等問題。如電子商務交易主體必須進行身份識別,若不進行身份識別,第三方就有可能假冒交易一方的身份,破壞交易,損害被假冒一方的聲譽或盜竊被假冒一方的交易成果,甚至進行欺詐。
需要強調的是,在「互聯網+」時代,網路安全至關重要,幾乎關心到每個人的隱私和財產安全,於是催生出一個高薪職業,那就是網路安全工程師,很多企業都會聘請專業的網路安全工程師和網路安全團隊去維護網路安全。我們個人的網路安全則需要自己去守護,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瀏覽非法網站,不要在不知名商城購物或交易,不要相信郵箱收到的各類中獎通知,必要時可以先問問「網路」。
最後,望大家能夠保持綠色上網,共同守護網路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