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有權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四十九條網路運營者應當建立網路信息安全投訴、舉報制度,公布投訴、舉報方式等信息,及時受理並處理有關網路信息安全的投訴和舉報。網路運營者對網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應當予以配合。
② 網路不良信息在哪裡舉報
01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渠道撥打電話:010-12321。這是負責處理各種形式的信息通信網路以及電信業務中的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內容的舉報受理中心。受理的范圍是:利用互聯網網站。論壇,電子郵箱,簡訊,彩信,彩鈴,手游,電話,傳真等傳播,發送不良的垃圾信息。
02受理方式網站方面的話就是:www.12321.cn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簡訊;在您要舉報的簡訊內容前面輸入被舉報的號碼,再加*號分隔開,後面填上內容,最後發送到「12321」。
03其外,還有wap網站:wap.12321.cn,公信衛士;到應用軟體市場裡面,免費下載安裝公信衛士,直接利用軟體向12321舉報中心舉報,微博;新浪騰訊12321舉報中心,在您要舉報的內容面前輸入被舉報的號碼或者是網址,用*號隔開,然後私信@12321舉報中心。
04網路違法犯罪網路舉報渠道網路違法犯罪舉報網站是公安部網路安全保衛局下的網站。其舉報方式分為兩種:網路提供注冊舉報和非注冊舉報。此網站鼓勵實名舉報,目的是為了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幫助,舉報人所填寫的所有舉報信息都將受法律保護。
05舉報渠道微信:關注12321微信公眾號,「12321'舉報中心,點擊"我要舉報」或者直接發送文字,語音,和截圖進行舉報;彩信:在您要舉報的彩信標題欄輸入要被舉報的號碼,再用*號隔開後面的彩信標題,然後發送到12321;手機app:支持安卓版的手機,http://jbzs.12321.cn。
06提高防騙意識建議多看一些法制節目,切記,不要貪圖便宜而去輕信別人,亦或者是熟人,畢竟,熟人下手的機會比較多,還有,不要向陌生人直接打款轉賬之類的。為了自己不上當受騙,自己還是要增強一下防患意識。
07此外呢,被騙了之後,記得要保存後證據,例如:通信記錄,聊天記錄和轉賬或者是匯款記錄。要是被騙金額數目是超過兩千元或者以上的,建議馬上打110報警或者到附近派出所報案。
③ 發現他人有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可以向哪些部門舉報
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有權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
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發現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或線索,可撥打電話12339進行舉報。同時,要求舉報人提供的舉報內容必須真實可靠,不得編造。為便於核實舉報內容及獎勵,舉報人的聯系方式必須真實准確
公民和組織如發現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或線索,可撥打12339電話進行舉報。根據法規規定,公民和組織舉報且被國家安全機關採用的線索,對防範、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或偵破案件發揮一定作用,較大作用,重大作用,特別重大作用的,給予500元至50萬元不等的獎金。
12339是國家安全機關受理公民和組織舉報電話,由國家安全部設立。2015年11月,全國國家安全機關向社會發出通告,國家安全機關受理公民和組織舉報電話12339正式開通。通告指出,公民和組織如發現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外機構、組織、個人與其相勾結實施的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活動;參加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任務;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其相勾結實施的竊取、刺探、收買或者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或者策動、引誘、收買國家工作人員叛變活動;為敵人指示攻擊目標;進行其他間諜活動等間諜行為或線索之一的,應當立即向國家安全機關舉報。
同時,要求舉報人提供的舉報內容必須真實可靠,不得編造。為便於核實舉報內容及獎勵,舉報人的聯系方式必須真實准確。國家安全機關對舉報的情況和線索,經查證屬實的,根據其重要程度給予舉報人獎勵,並為舉報人嚴格保密,提供必要的保護措施,對故意捏造、謊報以及誣告陷害他人,造成不良後果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四十九條網路運營者應當建立網路信息安全投訴、舉報制度,公布投訴、舉報方式等信息,及時受理並處理有關網路信息安全的投訴和舉報。網路運營者對網信部門和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應當予以配合。
④ 遇到網路安全問題可以向什麼部門舉報
法律分析: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有權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十四條 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⑤ 網路安全行為向什麼部門舉報
法律分析: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一、為了保障互聯網的運行安全,對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 (二)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攻擊計算機系統及通信網路,致使計算機系統及通信網路遭受損害; (三)違反國家規定,擅自中斷計算機網路或者通信服務,造成計算機網路或者通信系統不能正常運行。
⑥ 國慶放假怎麼保證網路安全
為貫徹落實關於做好國慶網路安全保障工作的
一、提高網路安全站位企業要貫徹落實集團安排,加強工作組織,成立國慶網路安全保障工作專項領導小組,明晰職責分工,抓好工作落實,切實做到領導到位、機構到位、人員到位。要制定專項工作方案,嚴格工作落實,完善工作制度,實行值班制度、報告制度、問責制度、保障制度等,強化工作協同,確保工作順利高效開展。
二、開展隱患排查
單位企業要主動分析研判本企業重大網路安全威脅風險,協調力量,對在用重要信息系統、重要網路設施開展網路安全專項檢查和風險評估工作,深入排查隱患。要堅持以查促管、以查促改原則,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隱患,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立行整改,跟蹤復查,確保整改到位。對於嚴重影響網路安全運行、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系統和設備,要立即停止運行。
三、強化監督預警
企業要加強監測預警工作,有針對性的開展網路安全情報信息搜集,網路安全實時監測工作,聚焦本企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加強值班值守。要加強與有關部門協作溝通,及時共享網路安全態勢信息,及時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要進一步暢通網路安全通報機制,遇有網路安全事件,要第一時間上報集團總部。
四、加強值班值守和信息通報工作
實行7 * 24小時值班和每日「零報告」制度。每日15時網路安保工作開展情況、工作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及處理情況。各單位要加強落實責任分工,明確專門力量,確保值守力量充足。明確值班值守責任任務,保持通訊暢通,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五、做好應急准備
企業要按照有關要求,進一步細化本企業應急處置措施。加強對接,加強企業內部協調,完善保障機制,確保處置流程規范、處置渠道暢通、處置方法得當;要加強應急演練處置,時刻做好應急響應准備,確保一旦發生網路安全事件能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處置並報送網路安全事件監測報告表為國慶活動提供有力保障。
⑦ 不安全網路怎麼投訴
可以向公安機關舉報,或向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進行舉報。
目前相關部門均已開設了便捷的網路舉報通道,對於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可向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進行舉報;對於利用互聯網或針對網路信息系統從事違法犯罪行為的可向公安機關進行舉報;對於網路漏洞、網路安全事件可向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進行舉報。
網路安全法第14條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明確了公民對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舉報權利,政府部門受理、處置公民舉報的責任,保障了公民通過網路舉報參與網路空間治理的有效性。
⑧ 網路不好投訴哪個部門
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為中國互聯網協會受工業和信息化部委託設立的舉報受理機構。負責協助工業和信息化部承擔關於互聯網、行動電話網、固定電話網等各種形式信息通信網路及電信業務中不良與垃圾信息的舉報受理、調查分析以及查處工作。
一、12312舉報中心職責:
1、接收社會各界關於網路不良與 垃圾信息的舉報。
2、對舉報所反映的問題進行核查、統計和分析,並報送有關政府部門。
3、監督基礎運營商等相關電信企業的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用戶投訴舉報受理工作。
4、協助有關政府部門依法查處被舉報的網路不良與垃圾信畢賀念息。
5、統計、公布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的處理結果。
6、工業部委託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12312舉報中心受理范圍:
1、利用互聯網網站、論壇、電子郵件、即時消息、博客等傳播、發送的不良與垃圾信息。
2、利用簡訊、彩信、彩鈴、WAP、IVR、手機游戲(含小靈通)等傳播、發送的不良與垃圾信息。
3、利用電話、傳真等傳播、藉助其他信息通信網路或者電信業務傳播、發送的不良與垃圾信息。
法律依據:手困《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十條 建設、運營網路或者通過網路提供服務,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拍告必要措施,保障網路安全、穩定運行,有效應對網路安全事件,防範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