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網路安全分為幾個級別
網路安全分為四個級別,詳情如下: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1)網路安全的總體要求b類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的影響因素:
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計算機犯罪; 人為行為,比如使用不當,安全意識差等;黑客」 行為:由於黑客的入侵或侵擾,比如非法訪問、拒絕服務計算機病毒、非法連接等;內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丟失;電子諜報,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竊取等。
網路協議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等等。網路安全威脅主要包括兩類:滲入威脅和植入威脅。滲入威脅主要有:假冒、旁路控制、授權侵犯。
『貳』 網路安全保護等級中每一等級的安全要求不包括
網路安全保護等級中每一等級的安全要求不包括(B)。
A.雲計算帶蠢安全擴展要求。
B.大數據安全擴展要求。
C.移動互聯安全擴展要求。
D.物聯網安全擴展要求。
網路安全防護是一種網路安全技術,指致力於解決諸如如何有效進行介入控制,以及如何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術,網路結構安全分析技術,系統安全分析技術,管理安全分析技術,及其它的安全服務和安全機制策略。
訪問控制:對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許可權進行嚴格的認證和控制。例如,進行用戶身份認證,對口簡碧令加密、更新和鑒別,設置用戶訪問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控制網路設備配置的許可權等。數據加密防護:加密是防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
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獲後不能讀懂其含義。要保證網路安全,進行網路安全建設,第一步首先要全面了解系統,評估系統安全性,認識到自己的風險所在,從而迅速、准確得解決內網安全問題。
網路隔離防護:網路隔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采攔行舉用隔離卡來實現的,一種是採用網路安全隔離網閘實現的。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過濾、容錯、數據鏡像、數據備份和審計等。
•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部成立了專門機構,開始研究計算機使用環境中的安全策略問題,70年代又在KSOS、PSOS和KVM操作系統上展開了進一步的研究工作,80年代,美國國防部發布了「可信計算機系統評估准則」(TCSEC,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簡稱桔皮書,後經修改用作了美國國防部的標准,並相繼發布了可信資料庫解釋(TDI)、可信網路解釋(TNI)等一系列相關的說明和指南。
『肆』 TCSEC安全等級(7個)作簡單的敘述
美國可信計算機安全評價標准(TCSEC),TCSEC將計算機系統的安全劃分為4個等級、7個級別。
編輯本段安全等級D類安全等級
00D類安全等級只包括D1一個級別。D1的安全等級最低。D1系統只為文件和用戶提供安全保護。D1系統最普通的形式是本地操作系統,或者是一個完全沒有保護的網路。
C類安全等級
00該類安全等級能夠提供審慎的保護,並為用戶的行動和責任提供審計能力。C類安全等級可劃分為C1和C2兩類。C1系統的可信任運算基礎體制(Trusted Computing Base,TCB)通過將用戶和數據分開來達到安全的目的。在C1系統中,所有的用戶以同樣的靈敏度來處理數據,即廳裂用戶認為C1系統中的所有文檔都具有相同的機密性。C2系統比C1系統加強了可調的審慎控制。在連接到網路上時,C2系統的用戶分別對各自的行為負責。C2系統通過登陸過程、安全事件和資源隔離來增強這種控制。C2系統具有C1系統中所有的安全性特徵。
B類安全等級
00B類安全等級可分為B1、B2和B3三類。B類系統具有強制性保護功能。強制性保護意味著如果用戶沒有與安全等級相連,系統就不會讓用戶存取對象。B1系統滿足下列要求:系統對網路控制下的每個對象都進行靈敏度標記;系統使用靈敏度標記作為所有強迫訪問控制的基礎;系統在把導入的、非標記的對象放入系統前標記它們;靈敏度標記必須准確地表示其所聯系的對象的安全級別;當系統管理員創建系統或者增加新的通信通道或I/O設備時,管理員必須指定每個通信通道和I/O設備是單級還是多級,並且管理員只能手工改變指定;單級設備並不保持傳輸信息的靈敏度級別;所有直接面向用戶位置的輸出(無論是虛擬的還是物理的)都必須產生標記來指示關於輸出對象的靈敏度;系統必須使用用戶的口令或證明來決定用戶的安全訪問級別;系統必須通過審計來記錄未授權訪問的企圖。 00B2系統必須滿足B1系統的所有要求。另外,B2系統的管理員必須使用一個明確的、文檔化的安全策略模式作為系統的可信任運算基礎體制。B2系統必須滿足下列要求:系統必須立即通知系統中的每一個用戶所有與之相關的網路連接的改變;只有用戶能夠在可信任通信路徑中進行初始化通信;可信任運算基礎體制能夠支持獨立的操作者和管理員。 00B3系統必須符合B2系統的所有安全需求。B3系統具有很強的監視委託管理訪問能力和抗干擾能力。B3系統必須設有安全管理員。B3系統應滿足以下要求:除了控制對個別對象的訪問外, 00B3必須產生一個可讀的安全列表;每個被命名的對象提供對該對象沒有訪問權的用戶列表說明;B3系統在進行任何操作前,要求用戶進行身份驗證;B3系統驗證每個用戶,同時還會發送一個取消訪問的審計跟蹤消息;設計者必須正確區分可信任的通信路徑和其他路徑;可信任的通信基礎體制為每一個被命名的對象建立安全審計跟蹤;可信任的運算基礎體制支持獨立的安全管理。
A類安全等級
00A系統的安全級別最高。目前,A類安全等級只包含A1一個安全類別。A1類與B3類相似,對系統的結構和策略不作特別要求。A1系統的顯著特徵是,系統的設計者必須按照一個正式的設計規范來分析系統。對系統分析後,設計者必須運用核對技術來確保系統符合設計規范。A1系統必須滿足下列要求:系統管理員必須從開發者那裡接收到一個安全策略的正式模型;所有的安裝操作都必須由系統管理員進行;系統管理員進行的每一步安裝操作都必須有正式文檔。 00這信息安全保障階段,歐洲四國(英、法、德、荷)提出了評價滿足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要求的旁山信息技術安全評價准則(ITSEC)後,美國又聯合以上諸國和加拿大,並會同國際標准化組織(OSI)共同提出信息技術安全評價的通用准則(CC for ITSEC),CC已經被五技術發達的國家承認為代扮啟閉替TCSEC的評價安全信息系統的標准。目前,CC已經被採納為國家標准ISO 15408。
『伍』 簡述網路安全的相關評估標准.
1 我國評價標准
1999年10月經過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批准發布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等級劃分准則》將計算機安全保護劃分為以下5個級別。
l 第1級為用戶自主保護級(GB1安全級):它的安全保護機制使用戶具備自主安全保護的能力,保護用戶的信息免受非法的讀寫破壞。
l 第2級為系統審計保護級(GB2安全級):除具備第一級所有的安全保護功能外,要求創建和維護訪問的審計跟蹤記錄,使所有的用戶對自己的行為的合法性負責。
l 第3級為安全標記保護級(GB3安全級):除繼承前一個級別的安全功能外,還要求以訪問對象標記的安全級別限制訪問者的訪問許可權,實現對訪問對象的強制保護。
l 第4級為結構化保護級(GB4安全級):在繼承前面安全級別安全功能的基礎上,將安全保護機制劃分為關鍵部分和非關鍵部分,對關鍵部分直接控制訪問者對訪問對象的存取,從而加強系統的抗滲透能力。
l 第5級為訪問驗證保護級(GB5安全級):這一個級別特別增設了訪問驗證功能,負責仲裁訪問者對訪問對象的所有訪問活動。
我國是國際標准化組織的成員國,信息安全標准化工作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正在積極開展之中。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自主制定和採用了一批相應的信息安全標准。但是,應該承認,標準的制定需要較為廣泛的應用經驗和較為深入的研究背景。這兩方面的差距,使我國的信息安全標准化工作與國際已有的工作相比,覆蓋的范圍還不夠大,宏觀和微觀的指導作用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2 國際評價標准
根據美國國防部開發的計算機安全標准——可信任計算機標准評價准則(Trusted Computer Standards Evaluation Criteria,TCSEC),即網路安全橙皮書,一些計算機安全級別被用來評價一個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
自從1985年橙皮書成為美國國防部的標准以來,就一直沒有改變過,多年以來一直是評估多用戶主機和小型操作系統的主要方法。其他子系統(如資料庫和網路)也一直用橙皮書來解釋評估。橙皮書把安全的級別從低到高分成4個類別:D類、C類、B類和A類,每類又分幾個級別,如表1-1所示。
表 安全 級 別
類 別
級 別
名 稱
主 要 特 征
D
D
低級保護
沒有安全保護
C
C1
自主安全保護
自主存儲控制
C2
受控存儲控制
單獨的可查性,安全標識
B
B1
標識的安全保護
強制存取控制,安全標識
B2
結構化保護
面向安全的體系結構,較好的抗滲透能力
B3
安全區域
存取監控、高抗滲透能力
A
A
驗證設計
形式化的最高級描述和驗證
D級是最低的安全級別,擁有這個級別的操作系統就像一個門戶大開的房子,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是完全不可信任的。對於硬體來說,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操作系統容易受到損害,沒有系統訪問限制和數據訪問限制,任何人不需任何賬戶都可以進入系統,不受任何限制可以訪問他人的數據文件。屬於這個級別的操作系統有DOS和Windows 98等。
C1是C類的一個安全子級。C1又稱選擇性安全保護(Discretionary Security Protection)系統,它描述了一個典型的用在UNIX系統上安全級別。這種級別的系統對硬體又有某種程度的保護,如用戶擁有注冊賬號和口令,系統通過賬號和口令來識別用戶是否合法,並決定用戶對程序和信息擁有什麼樣的訪問權,但硬體受到損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用戶擁有的訪問權是指對文件和目標的訪問權。文件的擁有者和超級用戶可以改變文件的訪問屬性,從而對不同的用戶授予不通的訪問許可權。
C2級除了包含C1級的特徵外,應該具有訪問控制環境(Controlled Access Environment)權力。該環境具有進一步限制用戶執行某些命令或者訪問某些文件的許可權,而且還加入了身份認證等級。另外,系統對發生的事情加以審計,並寫入日誌中,如什麼時候開機,哪個用戶在什麼時候從什麼地方登錄,等等,這樣通過查看日誌,就可以發現入侵的痕跡,如多次登錄失敗,也可以大致推測出可能有人想入侵系統。審計除了可以記錄下系統管理員執行的活動以外,還加入了身份認證級別,這樣就可以知道誰在執行這些命令。審計的缺點在於它需要額外的處理時間和磁碟空間。
使用附加身份驗證就可以讓一個C2級系統用戶在不是超級用戶的情況下有權執行系統管理任務。授權分級使系統管理員能夠給用戶分組,授予他們訪問某些程序的許可權或訪問特定的目錄。能夠達到C2級別的常見操作系統有如下幾種:
(1)UNIX系統;
(2)Novell 3.X或者更高版本;
(3)Windows NT,Windows 2000和Windows 2003。
B級中有三個級別,B1級即標志安全保護(Labeled Security Protection),是支持多級安全(例如:秘密和絕密)的第一個級別,這個級別說明處於強制性訪問控制之下的對象,系統不允許文件的擁有者改變其許可許可權。
安全級別存在秘密和絕密級別,這種安全級別的計算機系統一般在政府機構中,比如國防部和國家安全局的計算機系統。
B2級,又叫結構保護(Structured Protection)級別,它要求計算機系統中所有的對象都要加上標簽,而且給設備(磁碟、磁帶和終端)分配單個或者多個安全級別。
B3級,又叫做安全域(Security Domain)級別,使用安裝硬體的方式來加強域的安全,例如,內存管理硬體用於保護安全域免遭無授權訪問或更改其他安全域的對象。該級別也要求用戶通過一條可信任途徑連接到系統上。
A級,又稱驗證設計(Verified Design)級別,是當前橙皮書的最高級別,它包含了一個嚴格的設計、控制和驗證過程。該級別包含較低級別的所有的安全特性。
安全級別設計必須從數學角度上進行驗證,而且必須進行秘密通道和可信任分布分析。可信任分布(Trusted Distribution)的含義是:硬體和軟體在物理傳輸過程中已經受到保護,以防止破壞安全系統。橙皮書也存在不足,TCSEC是針對孤立計算機系統,特別是小型機和主機系統。假設有一定的物理保障,該標准適合政府和軍隊,不適合企業,這個模型是靜態的。
『陸』 請問網路安全方面的標准有哪些
前幾天我朋友的電腦中了病毒,病毒感染了很多EXE文件,修復難度很大,無奈只好格式化掉,損失慘重。我的電腦很少中毒,至少在我知道的情況下我的電腦沒用中過毒。消滅病毒的難度是很大的,但做好預防工作卻是非常容易的。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個人認為做好下面的措施,電腦中毒機會的就會是微乎其微,這些措施只針對Windows操作系統。
1、必須安裝防火牆和殺毒軟體
不管你是怎樣的高手,這兩種軟體還是需要安裝的。雖然在面對新病毒時,殺毒軟體會變得手足無措,倒不如自己上網找殺毒辦法。但有一個殺毒軟體就是多了一道屏障,不管這道屏障有多高或多矮,始終是利大於弊的。殺毒軟體我用的是金山毒霸,我覺得不錯,建議安裝金山毒霸!
防火牆也是必須要安裝的,同時最好還安裝一些監測網路進程的程序,時刻監視有無惡意程序在進行非法操作。
另外,一些流氓軟體專殺也是非常有用的,比如360安全衛士,金山清理專家等。
2、為Administrator用戶降權
在Windows操作系統里,Administrator是最高級的用戶,在正常的登陸模式是無法看到的,因此很容易忽略由Administrator用戶帶來的安全問題。
Administrator用戶的初始密碼是空的,如果沒用安裝防火牆,黑客很容易通過Administrator帳戶進入你的電腦。這時做什麼都已經為時已晚了。
事實上,這並不是降權,是創建一個偽造的,無實際權利的Administrator用戶。
具體操作如下,先以一個非Administrator的管理員帳戶登陸windows,然後打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計算機管理-本地用戶和組-用戶,刪除Administrator用戶,再創建一個新的Administrator用戶,右擊設置密碼,密碼有多復雜就多復雜,讓其隸屬於最低級別的用戶組,並在屬性里勾選帳戶已停用。如圖1所示。
這樣,即使別人破解了你的Administrator帳戶,進入後也發現只是一個沒用實權的帳戶。
3、禁止所有磁碟自動運行
如今U盤病毒盛行,稍不小心就會導致「格盤」。U盤病毒一般的運行機制是通過雙擊盤符自動運行,因此,禁用所有磁碟的自動運行是一種相當有效的預防手段。
具體的操作過程是:運行輸入gpedit.msc-->用戶配置-->管理模板-->系統,雙擊右側列表裡的關閉自動播放,選擇「所有驅動器」,然後選擇「已啟動」。確定退出。
4、不雙擊U盤
如果你沒用禁止所有磁碟自動運行,又或者你在別人的計算機上使用U盤,最好不要雙擊U盤。這很容易觸發U盤病毒,最好的方法是先用殺毒軟體掃描。
U盤里的病毒一般清除方法是,通過資源管理器進去看看U盤里有無autorun.inf文件,通常是隱藏的。刪除autorun.inf文件以及它所指向的程序,然後重新拔插U盤。
5、經常檢查開機啟動項
經常在運行里輸入msconfig查看啟動項,發現有異常的馬上在網上找資料,看看是不是病毒。當然,你不一定要用msconfig,超級兔子等軟體也是非常不錯的。如圖2所示。
6、經常備份重要數據
一些重要的數據,必須經常備份,例如重要的圖片、個人信息等等。我大概一個月會刻錄一次重要的資料,以防萬一。
7、使用GHOST
經常使用Ghost備份操作系統盤,遇到嚴重問題時直接恢復整個系統盤,這是懶人的做法,懶得找病毒的隱藏地,但同時也是高效快捷的方法。問題是你必須經常使用Ghost進行備份,不然你恢復系統盤也會有所損失,至少損失了最近安裝的程序(的注冊信息)。
8、隱私文件要加密
使用一些加密程序加密那些你認為不能暴露於公眾的文件,網上有很多這樣的免費軟體。不要以為隱藏了文件就行,隱藏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方式,加密了,即使你有類似「陳冠希」的照片也不會太危險。
9、使用Google
之所以推薦使用Google不是因為我對Google的偏愛,而是Google搜索里提供的網站安全信息提示。當搜索結果的某網頁里含有病毒或木馬時,Google會給出提示。
10、使用Firefox
Firefox不是萬能的,但總比IE好,相比起IE,使用Firefox能有效地降低中毒幾率。
11、使用復雜的密碼
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還有很多人使用簡單的數字密碼,例如生日、身份證號等等,這是極容易被猜測的。「放心,我的生日只有我的朋友知道」,誰說你的朋友一定不會窺看你的隱私?
12、不要告訴任何人你的密碼
在聊天工具里告訴別人你的密碼你將面臨4種風險:
A、你的電腦可能被掛馬,密碼被竊取了。
B、聊天工具提供商也有可能竊取你的密碼。
C、聊天對方有可能利用你對他的信任去做不誠實的行為。
D、聊天對方的電腦中毒了,你的密碼被竊取。
13、不要隨便接收文件
尤其是在QQ里,別人發來文件,不要二話不說就接收,這是很危險的。一定要問清楚別人發的是什麼東西,是不是他主動發的。接收後也不要馬上運行,先用殺毒軟體掃描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