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信息網路安全威脅的特點有多樣化
擴展閱讀
營業廳交費哪個網站好 2025-04-28 06:48:11
如何讓家裡wifi網路更快 2025-04-28 06:47:37
北京碼農一般去哪些網站 2025-04-28 06:43:25

信息網路安全威脅的特點有多樣化

發布時間: 2023-06-18 15:06:30

A. 信息安全的五大特徵是什麼

信息安全的五大特徵是:

1、完整性

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壞和非丟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樣性,使信息能正確生成、存儲、傳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給定要求不泄漏給非授權的個人、實體或過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絕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3、可用性

指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正確訪問,並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下能恢復使用的特徵,即在系統運行時能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攻擊或破壞時,能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

4、不可否認性

指通信雙方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確信參與者本身,以及參與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同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可能否認或抵賴本人的真實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樣性和完成的操作與承諾。

5、可控性

指對流通在網路系統中的信息傳播及具體內容能夠實現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網路系統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傳輸范圍和存放空間內可控。除了採用常規的傳播站點和傳播內容監控這種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碼的託管政策,當加密演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時,必須嚴格按規定可控執行。



信息安全的原則:

1、最小化原則:受保護的敏感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圍內被共享,履行工作職責和職能的安全主體,在法律和相關安全策略允許的前提下,為滿足工作需要。

僅被授予其訪問信息的適當許可權,稱為最小化原則。敏感信息的「知情權」一定要加以限制,是在「滿足工作需要」前提下的一種限制性開放。可以將最小化原則細分為知所必須和用所必須的原則。

2、分權制衡原則:在信息系統中,對所有許可權應該進行適當地劃分,使每個授權主體只能擁有其中的一部分許可權,使他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共同保證信息系統的安全。如果一個授權主體分配的許可權過大,無人監督和制約,就隱含了「濫用權力」、「一言九鼎」的安全隱患。

3、安全隔離原則:隔離和控制是實現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而隔離是進行控制的基礎。信息安全的一個基本策略就是將信息的主體與客體分離,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實施主體對客體的訪問。

在這些基本原則的基礎上,人們在生產實踐過程中還總結出的一些實施原則,他們是基本原則的具體體現和擴展。

B. 網路安全威脅有哪些

「木馬」病毒首當其沖

據金山反病毒監測中心統計,2005年1月到10月,共截獲或監測到的病毒達到50179個,其中木馬、蠕蟲、黑客病毒占其中的91%。尤其是以盜取用戶有價賬號的木馬病毒(如網銀、QQ、網游)多達2000多種,如果算上變種則要超過萬種,平均下來每天有30個病毒出現。綜合2005年的病毒情況,具有以下的特徵:

●計算機病毒感染率首次下降

2005年我國計算機病毒感染率為80%,比去年的85.57%下降了5.57個百分點。這是自2001年以來,我國計算機病毒疫情首次呈下降趨勢。同期的間諜軟體感染率則大大高於去年,由2004年的30%激增到2005年的90%。2001年在感染病毒的用戶當中,感染次數超過3次的達到56.65%,而2005年降為54.7%。2005年病毒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網路癱瘓,接近20%,而2003年和2004年病毒危害集中在系統崩潰,這表明蠕蟲病毒造成的網路問題越來越嚴重。2001年因計算機病毒造成損失的比例為43%,今年為51.27%,這表明計算機病毒造成的危害正在加劇。

●90%用戶遭受「間諜軟體」襲擊

據介紹,2005年,間諜軟體已經大面積闖入了我們的網路生活中。根據公安部發布的《2005年全國信息網路安全狀況暨計算機病毒疫情調查活動》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有將近90%的用戶遭受間諜軟體的襲擊,比起2004年的30%提高了6成。就連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茨面對間諜軟體也無能為力,驚呼:「我的計算機從未被病毒入侵過,但卻居然被間諜軟體和廣告軟體騷擾。」

盡管隨著打擊力度的加強,2005年的間諜軟體有了更加明顯的改變,之前大多是流氓的推廣方式,比如通過網站下載插件、彈廣告、代碼的方式。用一些IE輔助工具可以有效攔截,但是這次最煩的表現形式是間諜軟體直接彈廣告,IE輔助工具根本無法攔截。需要可以徹底把間諜軟體清除才能減少廣告。雖然許多殺毒軟體廠商對間諜軟體的清除下了很大的力量,但是由於還沒有一款完全意義上的針對間諜軟體的安全工具,因此對於間諜軟體的徹底清除還遠遠沒有達到用戶的需求。

●「間諜軟體」成為互聯網最大的安全威脅

間諜軟體在2005年表現出傳播手段多樣化的特點,間諜軟體的製造者為了尋求利益的最大化,吸引更多的人成為監視的對象,採用了越來越復雜的傳播方式。根據調查顯示,針對間諜軟體的傳播方式,用戶最為反感的「間諜軟體」形式主要包括:彈廣告的間諜軟體、安裝不打招呼的軟體、控制項、不容易卸載的程序、容易引起系統不穩定的程序、盜取網銀網游賬號的木馬程序。

間諜軟體的危害不僅僅是花花綠綠的廣告的騷擾,往往背後還隱藏著更加嚴重的威脅:間諜軟體被黑客利用能夠記錄用戶在計算機上的任何活動,包括敲打了哪個鍵盤、密碼、發送和接收的電子郵件、網路聊天記錄和照片等等。2005年萬事達國際信用卡公司宣布,位於亞利桑那州土桑市的一家信用卡數據處理中心的計算機網路被侵入,4000萬張信用卡賬號和有效日期等信息被盜,盜竊者採用的手段正是在這家信用卡數據中心的計算機系統中植入了一個間諜軟體。

●中國「網路釣魚」名列全球第二

網路釣魚作為一個網路蛀蟲,自從2004年出現以後,迅速成為威脅互聯網安全的主要攻擊方式。進入2005年,網路釣魚已經從最初的為技術痴迷的Vxer(病毒愛好者),變成受利益誘惑的職業人。他們不斷地挖掘系統的漏洞、規則的失誤,利用病毒的行為、人們的好奇心,四處進行著「釣魚」、詐騙。

網路釣魚在2004年及以前,多以郵件方式投遞到用戶郵箱中,而僅這種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利益熏心的製造者。因此網路釣魚在2005年的傳播手段從單一的主動推送方法,增加「守株待兔」方法,以更加多樣化的傳播方式,這些方式包括:假冒網上銀行、網上證券網站;利用虛假電子商務進行詐騙;利用木馬和黑客技術等手段竊取用戶信息等等,實際上,2005年「網路釣魚」者在實施網路詐騙的犯罪活動過程中,經常採取以上幾種手法交織、配合進行,還有的通過手機簡訊、QQ、msn進行各種各樣的「網路釣魚」不法活動。

以今年5月份為例,「網路釣魚」案件比上月激增226%,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隨後的幾個月內,網路釣魚的攻擊方式仍以平均每月73%的比例向上增加。據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統計,目前中國的網路釣魚網站佔全球釣魚網站的13%,名列全球第二位。

●病毒傳播更多樣、更隱蔽

2005年,網頁瀏覽、電子郵件和網路下載是感染計算機病毒最常見的途徑,分別佔59%、50%和48%。計算機病毒通過網路下載、瀏覽和電子郵件進行傳播和破壞的比例分別比去年

上升了6%,而利用區域網傳播感染的情況與去年比較減少了7%,可以看到利用互聯網傳播已經成為了病毒傳播的一個發展趨勢。

同時,隨著各大門戶網站的即時通訊工具的推出,利用IM(即時通訊工具)作為傳播的重要途徑,而且已經漸漸追上了微軟漏洞,成為了網路間病毒傳播的首選方式,從年初的「MSN性感雞」到利用QQ傳播的「書蟲」、「QQRRober」、「QQTran」,以及可以通過多種IM平台進行傳播的「QQMsgTing」,它們都通過IM廣闊的交流空間大肆傳播著。每一個使用IM工具的人,至少會接到一次這類病毒的侵擾。同時,此類病毒在傳播過程都會根據生活中的熱點事件、新聞人物、或者黃色信息構造誘惑信息,誘使聊天好友打開地址或接收病毒文件。

據統計,通過IM工具傳播的病毒高達270萬次起,排在所有病毒之首。這也使得國內IM廠家高度重視,騰訊推出的QQ2005,就在業界率先與殺毒廠商合作,與金山公司合作推出了國際首創的「QQ安全中心」。

●漏洞病毒出現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

根據行業人士試驗得到的反饋,在2005年,一台未打補丁的系統,接入互聯網,不到2分鍾就會被各種漏洞所攻擊,並導致電腦中毒。因此,今年雖然病毒的感染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但病毒仍然存在巨大的危害,並且利用漏洞的方法仍是病毒傳播的最重要手段。

據了解,目前普通用戶碰到的漏洞威脅,主要以微軟的操作系統漏洞居多。微軟被新發現的漏洞數量每年都在增長,僅2005年截至11月,微軟公司便對外公布漏洞51個,其中嚴重等級27個。眾所周知,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在個人電腦中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用戶群體非常龐大。利用微軟的系統漏洞傳播的病毒明顯具有傳播速度快、感染人群多、破壞嚴重的特點。03年的沖擊波、04年的震盪波以及05年的狙擊波便是很好的佐證。

利用漏洞的病毒越來越多。2005年8月15日凌晨,利用微軟漏洞攻擊電腦的病毒「狙擊波」,被稱為歷史上最快利用漏洞的一個病毒,距離該漏洞被公布時間僅有一周。

因此,國內有關反病毒工程師告訴用戶,2006年對於網路病毒的防護措施主要是以防護為主,但是除此之外,還要有相應的檢測、響應及隔離能力。在大規模網路病毒暴發的時候,能夠通過病毒源的隔離,把疫情降到最低,對於殘留在網路上的病毒,人們也要有相應的處理能力。

C. 簡述各種網路安全隱患的主要特點和威脅

各種網路安全隱患的主要特點

1、網路的開放性,網路的技術是全開放的,使得網路所面臨的攻擊來自多方面。或是來自物理傳輸線路的攻擊,或是來自對網路協議的攻擊,以及對計算機軟體、硬體的漏洞實施攻擊。

2、網路的國際性,意味著對網路的攻擊不僅是來自於本地網路的用戶,還可以是互聯網上其他國家的黑客,所以,網路的安全面臨著國際化的挑戰。

3、網路的自由性,大多數的網路對用戶的使用沒有技術上的約束,用戶可以自由地上網,發布和獲取各類信息。

威脅:

1、數據泄漏被普遍認為是如今最令企業擔憂的安全威脅之一。有些數據的泄漏僅是用戶無意間就哪些應用程序能夠查看和傳輸其信息做出錯誤建議的問題。意外披露也是很多情況下數據泄露的主要原因。

2、社會工程欺騙導致的移動網路安全威脅也是一大重點,社會工程學欺騙就是通常以交談、欺騙、假冒或口語等方式,從合法用戶中套取用戶系統的秘密。

移動設備上的網路釣魚攻擊的可能性是台式機的三倍,部分原因是人們最容易在手機上看到消息,特別是較小的屏幕尺寸以及智能手機上的詳細信息顯示有限,這也可能增加網路釣魚的成功幾率。

(3)信息網路安全威脅的特點有多樣化擴展閱讀:

防範網路安全隱患

1、宣傳網路安全的基本知識。例如手機、智能攝像頭隨時可能被遠程式控制制,變身竊聽、竊照工具;各種智能軟體的免費使用均需要開啟定位系統,而這也意味著你的日常生活被網路完整記錄;刪除和格式化處理的信息均可以被恢復、看似只有幾位密友的微信朋友圈幾乎沒有安全性可言等等。

2、鼓勵網民養成良好的上網及用網習慣。例如工作郵箱與私人郵件分離;不點擊不明鏈接,高度警惕免費WIFI;日常工作中要遮蔽電腦攝像頭等等。

3、強化網民的加密意識和正確加密方法。信息加密如同給家門上鎖,是每個網民都必須掌握的技能。設置密碼有三忌:忌密碼設置過於簡單,忌所有信息加密使用同一密碼,忌將不同密碼保存在計算機中等,密碼設置的基本技巧是數字+字母10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