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應對物聯網網路信息安全問題
1.「端」——終端層安全防護能力差異化較大 終端設備在物聯網中主要負責感知外界信息,包括採集、捕獲數據或識別物體等。其種類繁多,包括RFID晶元、讀寫掃描器、溫度壓力感測器、網路攝像頭、智能可穿戴設備、無人機...
2.「管」——網路層結構復雜通信協議安全性差 物聯網網路採用多種異構網路,通信傳輸模型相比互聯網更為復雜,演算法破解、協議破解、中間人...
3.「雲」——平台層安全風險危及整個網路生態 物聯網應用通常是將智能設備通過網路連接到雲端...
❷ 物聯網信息安全難題怎麼解
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如果一個物體是封閉起來的,就最安全。
就是說如果你的電腦不能聯網,那麼所有黑客都黑不了你的電腦。
那麼反過來就是說,沒有一個開源的系統是絕對安全的。
我們只能選擇更安全的數據伺服器(阿里雲/私有雲),更安全的網路協議。
例如哐哐就聯合阿里團隊上千技術員工共同打造哐哐雲,MES,將物聯網信息安全風險減到最低。
❸ 物聯網目前的安全問題有哪些
1)安全隱私
如射頻識別技術被用於物聯網系統時,RFID標簽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中,而用品的擁有者不一定能覺察,從而導致用品的擁有者不受控制地被掃描、定位和追蹤,這不僅涉及到技術問題,而且還將涉及到法律問題。
2)智能感知節點的自身安全問題
即物聯網機器/感知節點的本地安全問題。由於物聯網的應用可以取代人來完成一些復雜、危險和機械的工作,所以物聯網機器/感知節點多數部署在無人監控的場景中。那麼攻擊者就可以輕易地接觸到這些設備,從而對它們造成破壞,甚至通過本地操作更換機器的軟硬體。
3)假冒攻擊
由於智能感測終端、RFID電子標簽相對於傳統TCP/IP網路而言是「裸露」在攻擊者的眼皮底下的,再加上傳輸平台是在一定范圍內「暴露」在空中的,「竄擾」在感測網路領域顯得非常頻繁、並且容易。所以,感測器網路中的假冒攻擊是一種主動攻擊形式,它極大地威脅著感測器節點間的協同工作。
4)數據驅動攻擊
數據驅動攻擊是通過向某個程序或應用發送數據,以產生非預期結果的攻擊,通常為攻擊者提供訪問目標系統的許可權。數據驅動攻擊分為緩沖區溢出攻擊、格式化字元串攻擊、輸入驗證攻擊、同步漏洞攻擊、信任漏洞攻擊等。通常向感測網路中的匯聚節點實施緩沖區溢出攻擊是非常容易的。
5)惡意代碼攻擊
惡意程序在無線網路環境和感測網路環境中有無窮多的入口。一旦入侵成功,之後通過網路傳播就變得非常容易。它的傳播性、隱蔽性、破壞性等相比TCP/IP網路而言更加難以防範,如類似於蠕蟲這樣的惡意代碼,本身又不需要寄生文件,在這樣的環境中檢測和清除這樣的惡意代碼將很困難。
6)拒絕服務
這種攻擊方式多數會發生在感知層安全與核心網路的銜接之處。由於物聯網中節點數量龐大,且以集群方式存在,因此在數據傳播時,大量節點的數據傳輸需求會導致網路擁塞,產生拒絕服務攻擊。
7)物聯網的業務安全
由於物聯網節點無人值守,並且有可能是動態的,所以如何對物聯網設備進行遠程簽約信息和業務信息配置就成了難題。另外,現有通信網路的安全架構都是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需求出發的,不一定適合以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通信為需求的物聯網路。使用現有的網路安全機制會割裂物聯網機器間的邏輯關系。
8)傳輸層和應用層的安全隱患
在物聯網路的傳輸層和應用層將面臨現有TCP/IP網路的所有安全問題,同時還因為物聯網在感知層所採集的數據格式多樣,來自各種各樣感知節點的數據是海量的、並且是多源異構數據,帶來的網路安全問題將更加復雜
❹ 面對物聯網安全問題,存在一個十全十美的解決方案嗎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顧名思義,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其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其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廣泛應用於網路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各種雲平台的出現是該轉變的最重要環節之一。顧名思義,這種平台允許開發者們或是將寫好的程序放在「雲」里運行,或是使用「雲」里提供的服務,或二者皆是。至於這種平台的名稱,現在我們可以聽到不止一種稱呼,比如按需平台、平台即服務等等。但無論稱呼它什麼,這種新的支持應用的方式有著巨大的潛力。
❺ 物聯網發展面臨的問題怎樣解決方案
1.物聯網的政策和法規。
物聯網不是一個小產品,也不是只是一個小企業可以做出來,做起來,它不僅需要技術,它更是牽涉到各個行業,各個產業,需要多種力量的整合。這就需要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適合這個行業發展的政策和法規,保證行業的正常發展。
2.技術標準的統一與協調。
物聯網發展過程中,感測、傳輸、應用各個層面會有大量的技術出現,可能會採用不同的技術方案。如果各行其是,那結果是災難的,大量的小而破的專用網,相互無法連通,不能進行聯網,不能形成規模經濟,不能形成整合的商業模式,也不能降低研發成本。因此,盡快統一技術標准,形成一個管理機制,這是物聯網馬上就要面對問題,開始時,這個問題解決得好,以後就很容易,開始解決不好,積重難返,那麼以後問題就很難解決。
3.管理平台的形成。
物聯網的價值在什麼地方?在於網,而不在於物。感測是容易的,但是感知的信息,如果沒有一個龐大的網路體系,不能進行管理和整合,那這個網路就沒有意義。因此,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龐大的,綜合的業務管理平台,把各種感測信息進行收集,進行分門別類的管理,進行有指向性的傳輸,這就是一個大問題。一個小企業甚至都可以開發出感測技術,開發出感測應用。但是一個小企業沒有辦法建立起一個全國性高效率的網路。沒有這個平台,各自為政的結果一定是效率低,成本高,很難發展起來,也很難起到效果。
4.安全體系的建立與形成。
物聯網目前的感測技術主要是RFID,植入這個晶元的產品,是有可能被任何人進行感知的,它對於產品的主人而言,有這樣的一個體系,可以方便的進行管理。但是,它也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其他人也能進行感知,比如產品的競爭對手,那麼如何做到在感知、傳輸、應用過程中,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可以為我所用,卻不被別人所用,尤其不被競爭對手所用。這就需要在安全上下功夫,形成一套強大的安全體系。現在應該說,會有哪些安全問題出現,如何應對這些安全問題,怎麼進行屏蔽都是一些非常復雜的問題,甚至是不清晰的。但是這些問題一定值得注意,尤其是這個管理平台的提供者。安全問題解決不好,有一天可能有價值的物聯網會成為給競爭對手提供信息方便的平台,那麼它的價值就會大大的打折扣,也不會有企業願意和敢於去使用。
5.應用的開發。
物聯網的價值不是一個可感測的網路,而是必須各個行業參與進來進行應用,不同行業,會有不同的應用,也會有各自不同的要求,這些必須根據行業的特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有價值的開發。這些應用開發不能依靠運營商,也不能僅僅依靠所謂物聯網企業,因為運營商和技術企業都無法理解行業的要求和這個行業具體的特點。很大程度上,這是非常難的一步,也是需要時間來等待。需要一個物聯網的體系基本形成,需要一些應用形成示範,更多的傳統行業感受到物聯網的價值,這樣才能有更多企業看清楚物聯網的意義,看清楚物聯網有可能帶來的商業價值,也會把自己的應用與業務與物聯網結合起來。
6. 商業模式。
物聯網商用模式有待完善,要發展成熟的商業模式,必須打破行業壁壘、充分完善政策環境,並進行共贏模式的探索,要改變改造成本高的現狀。
❻ 物聯網設備恐成網路安全重災區嗎
隨著人工智慧一路高歌猛進,萬物互聯的智慧生活新時代漸行漸近。當前,物聯網設備市場呈指數級增長態勢,傳統設備接入互聯網成為技術發展和產業應用大勢所趨。
業內透露,物聯網設備成為黑客攻擊的捷徑並非危言聳聽。2014年1月發生的針對物聯網設備的一起攻擊行為,攻陷了10多萬個聯網設備,包括電視機、路由器和至少一台智能電冰箱,每天發送30萬封垃圾郵件。攻擊者從任何一個設備發送的消息也就10條,因而很難阻止或查明攻擊源頭。來源:央廣
❼ 物聯網如何加強安全問題!
物聯網如何加強安全問題?
由於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推動,當前物聯網正在加速發展,物聯網的安全需求日益迫切。理順物聯網的體系結構、明確物聯網中的特殊安全需求,考慮怎麼樣用現有機制和技術手段來解決面物聯網臨的安全問題,是目前當務之急。
由於物聯網必須兼容和繼承現有的TCP/IP網路、無線移動網路等,因此現有網路安全體系中的大部分機制仍然可以適用於物聯網,並能夠提供一定的安全性,如認證機制、加密機制等。但是還需要根據物聯網的特徵對安全機制進行調整和補充。
可以認為,物聯網的安全問題同樣也要走「分而治之」、分層解決的路子。傳統TCP/IP網路針對網路中的不同層都有相應的安全措施和對應方法,這套比較完整的方法,不能原樣照搬到物聯網領域,而要根據物聯網的體系結構和特殊性進行調整。物聯網感知層、感知層與主幹網路介面以下的部分的安全防禦技術主要依賴於傳統的信息安全的知識。
1.物聯網中的加密機制
密碼編碼學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礎。在傳統IP網路中加密的應用通常有兩種形式:點到點加密和端到端加密。從目前學術界所公認的物聯網基礎架構來看,不論是點點加密還是端端加密,實現起來都有困難,因為在感知層的節點上要運行一個加密/解密程序不僅需要存儲開銷、高速的CPU,而且還要消耗節點的能量。因此,在物聯網中實現加密機制原則上有可能,但是技術實施上難度大。
2.節點的認證機制
認證機制是指通信的數據接收方能夠確認數據發送方的真實身份,以及數據在傳送過程中是否遭到篡改。從物聯網的體系結構來看,感知層的認證機制非常有必要。身份認證是確保節點的身份信息,加密機制通過對數據進行編碼來保證數據的機密性,以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
PKI是利用公鑰理論和技術建立的提供信息安全服務的基礎設施,是解決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機密性和不可否認性這一系列問題的技術基礎,是物聯網環境下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方案。
3.訪問控制技術
訪問控制在物聯網環境下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從TCP/IP網路中主要給「人」進行訪問授權、變成了給機器進行訪問授權,有限制的分配、交互共享數據,在機器與機器之間將變得更加復雜。
4.態勢分析及其他
網路態勢感知與評估技術是對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網路運行狀態進行定量和定性的評價、實時監測和預警的一種新的網路安全監控技術。物聯網的網路態勢感知與評估的有關理論和技術還是一個正在開展的研究領域。
深入研究這一領域的科學問題,從理論到實踐意義上來講都非常值得期待,因為同傳統的TCP/IP網路相比,感測網路領域的態勢感知與評估被賦予了新的研究內涵,不僅僅是網路安全單一方面的問題,還涉及到感測網路體系結構的本身問題,如感測智能節點的能量存儲問題、節點布局過程中的傳輸延遲問題、匯聚節點的數據流量問題等。這些網路本身的因素對於感測網路的正常運行都是致命的。所以,在感測網路領域中態勢感知與評估已經超越了IP網路中單純的網路安全的意義,已經從網路安全延伸到了網路正常運行狀態的監控;另外,感測網路結構更加復雜,網路數據是多源的、異構的,網路數據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和冗餘性,具有很強的實時性。
物聯網在線認為在同時考慮外來入侵的前提下,需要對感測網路數據進行深入的數據挖掘分析、從數據中找出統計規律性。通過建立感測網路數據析取的各種數學模型,進行規則挖掘和融合、推理、歸納等,提出能客觀、全面地對大規模感測網路正常運行做態勢評估的指標,為感測網路的安全運行提供分析報警等措施。
(轉帖於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❽ 如何應對物聯網所面臨的安全威脅
1、找到您企業網路上的所有物聯網設備並關閉。這是最簡單的:您無法保護您根本不知道其存在的東西。找到所有連接到您企業網路的設備,這不僅包括傳統的IT設備,而且還包括智能電視,恆溫器,員工的可穿戴設備,等等。
2、如果您企業沒有能力這樣做,有許多公司能夠提供這方面的服務。OpenDNS可以幫助您企業跟蹤網路活動及網路與這些網路活動相關的個人設備上。SysAid公司能夠提供網路發現工具,幫助您找到網路上的所有設備。Pwnie Express和Bastille還能夠幫助您發現在辦公室的所有有線和無線設備,以及這些設備是否連接到網路。
3、檢查網路身份驗證和訪問許可權。哪些規則控制怎樣的設備可以連接到您企業的網路,以及他們有什麼樣的訪問許可權?此前,在制定這些規則和訪問許可權時,並為考慮到物聯網設備的因素,那麼,現在是將眼光擴展到物聯網領域,針對這些規則進行審視的一個很好的機會。例如,員工的智能手錶是否被允許連接到企業網路,如果有,他們有什麼樣的訪問許可權?溫控器呢?電燈泡呢?暖通空調設備呢?
4、鎖定外部連接到您的網路。什麼樣的外部服務,網路和承包商能夠連接到您的網路?您企業的暖通空調承包商是否有許可權連接到您企業網路?您企業的設施部門與製造車間的連接狀況如何?他們有很多的設備可能會導致問題。思科安全解決方案的安全實踐經理馬克·哈蒙德說,「一套全面的安全計劃的一部分是對第三方風險和供應商風險的管理。了解企業所有的供應商,畢竟,您企業的相關數據是在這些企業之間傳輸,並且要讓您企業的安全控制到位。」 因此企業必須進行詳細的審查,加強網路安全連接,建立相關的規則,規定承包商是否可以訪問您企業的網路,以及如何訪問。
5、對所有物聯網設備制定安全標准。SANS研究所的約翰·佩斯卡托建議說,從采購周期開始,您企業就需要考慮網路安全了。這適用於任何連接到企業網路的設備,而並不僅僅意味著IT設備。現在,除了有智能恆溫器,已經有智能冰箱和智能燈泡了。因此,安全標准需要針對一切會進入企業的設備來設置。除非相關設備符合這些標准,否則就不應該被允許訪問企業網路。
6、重新反思IT在安全中的作用。專家認為,在物聯網世界中,企業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重新思考安全在整個企業的角色作用。一家企業通常都是按照職能所組織架構起來的,如設備部門負責采購和維護採暖和空調系統等設備;而生產部門則負責處理生產相關的設備,包括控制設備;而IT部門則負責電腦,BYOD設備以及網路。但在物聯網的世界中,這可能會導致問題。
❾ 如何解決物聯網應用層安全問題
據IT領域專業分析師指出目前在IT行業里的有不少的公司缺少專業的數據分析人才,公司消耗大量資源所搭建的設備產生的原始信息數據無法得到有效的分析,隨著物聯網時代的來臨,大數據的分析也引起了企業管理層的重視,中互聯流量認為物聯網發展將改變IT行業的現有格局,重視起大數據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1、在感知層中樹立密鑰管理機制,選用必定技能手段確保感知層數據信息的機密性和認證性仍是十分有必要的。
2、在傳輸層的安全機制方面,可以在傳輸層各節點之間進行節點認證和密鑰洽談協議處理,依據實際需要設定或許挑選恰當的保密演算法和數據完整性驗證效勞。
3、在端到端的安全防護中可以在選用密鑰洽談協議的基礎上增加端到端的認證機制、數據完整性驗證機制和機密性演算法選擇機制等。
4、在處理層可採納的安全防護辦法有資料庫拜訪操控機制、內容挑選機制、私密信息維護技能、數據加密技能、信息走漏追尋技能、數據讀寫操作記載技能、知識產權維護技能,以及數據毀掉技能等。
5、在物聯網終端方面,由於它曾在的辨認以及感知功用方面是由很多個感知節點來一起完成的,而那些感知節點通常情況下都是功用單一的,且自身在構件方面更是十分稀疏,這么也就使得其沒辦法具有冗雜的安全以及維護的有關才能,再加上,通常這有些都沒有想過的監控,損壞者很簡單接觸到它們。要處理這個疑問,主張是樹立一個長途的設備操控操作管理的渠道,關於那些節點被損壞的,網路當中可以主動的癒合,網路有關的功用也就不會遭到任何影響。
物聯網安全性的提高,能夠更好的保障企業的信息數據安全,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因此中互聯流量在這方面也在不斷的努力完善保障物聯網卡的安全,致力於為廣大用戶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以上由物聯傳媒提供,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❿ 怎樣解決物聯網的安全性問題哪個物聯網操作系統安全性高
目前市場上的物聯網操作系統有十數種,分兩條技術路線:
一是嵌入式操作系統,稱之為Linux系列。主要有Google Brillo,華為LiteOS、微軟Win10 IOT、蘋果Embedded Apple iOS等。二是實時操作系統,可稱為RTOS系列。代表有ARM Mbed OS、上海慶科MICO,Nucleus RTOS、WindRiver VxWorks,Green Hills Integrity。
哪個更好的話,還真不好說。
由於物聯網產業處在發展初期,碎片化特點必將導致物聯網時代對軟體的多樣性需求。一種操作系統和開發工具很難支持物聯網系統中的所有設備,短時間內,物聯網操作系統很難形成像智能手機中Android和iOS兩家獨占市場的局面。物聯網操作系統市場是一個增量市場。目前並沒有一款成熟產品能夠完全適應物聯網應用。以安全性和集成化為代表的物聯網新需要給傳統嵌入式軟體帶來挑戰,也給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產業新人帶來機遇。可以說當前物聯網操作系統發展現狀,猶如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7年混戰時期,各霸一方,獨自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