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通過互聯網代購海外商品有哪些風險
1、可能買到假貨
2、可能買到不是自己理想商品
3、買到喜歡的東西
建議在買之前多找人交流下·
B. 在網上做代購有風險嗎
代購有很多是騙人的,所以做代購要注意選取官方的渠道!
C. 代購有什麼風險
法律風險
為了便於介紹海外代購的法律風險,海外代購分為下面三種:熟人海外代購、職業私人代購和官方代購,其中前兩者統稱為私人代購。
1、熟人海外代購。
借熟人去香港或者出國之機,讓其代購一些商品,大都是化妝品、手錶之類的小件奢侈品,這就是熟人海外代購。熟人海外代購十分常見,而且在所有海外代購中存在的風險其實是最小的。但即使這樣,熟人海外代購仍然有可能面臨如下問題:首先,如果實際購買人指示不清,名義購買人購買到的商品不符合其要求,這種情況下,根據代理制度,實際購買人只能自己承擔損失,且不能直接去要求海外的零售商退貨,因為其不是買賣合同的直接相對人。其次,如果購買的商品存在質量瑕疵,甚至對商品的使用者產生了損害,實際購買人想對海外零售商訴求賠償,存在兩大障礙,即法律的適用以及合同的相對性。就法律適用而言,因為名義購買人與海外零售商的購買合同在香港等地訂立,可以適用香港本地法律,而損害發生在內地,又可適用《合同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就可能涉及法律適用沖突的問題。另外,如果要援用《合同法》,名義購買人為合同的當事人,實際購買人直接起訴零售商違約,鑒於合同的相對性,原告身份會受到置疑。
2、職業私人代購。
職業代購的代購人和被代購人並不熟識,其信用需要用其他方式保證。作為一名消費者,需要面對的是見不到面的代購人以及見不到面的銷售商,風險自然要高於熟人海外代購。職業私人代購一般以通過建立網上虛擬店鋪的形式居多,代購人往往是因公經常出差的個人或導游,他們建立自己的個人網站,是私人代購行業中的主力軍。由於准入門檻低,職業私人代購服務缺乏嚴格的審批程序,而職業私人代購比起普通網路購物又多出一道代購手續,因此不可控的因素更多,對消費者來說也更加缺乏保證。前文中所述熟人海外代購的各種風險,如國際私法上的沖突、合同相對性問題,均在職業私人代購中有所體現,甚至更為明顯。另外,職業私人代購也存在自身特殊的風險:首先,職業代購人可能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賺取過多差價利潤,損害被代購人的利益;其次,由於網路的虛擬性,尤其是個人商鋪,代購環節出了嚴重問題,代購人可以輕易逃脫,被代購人又很難直接與國外商家接觸,無法維護自身利益;其三,大量職業私人代購可能涉嫌逃稅,觸犯國家稅法。很多代購人是以私人物品的名義購買商品,以避開關稅。然而多次出入境,攜帶的商品累計起來足以達到徵收關稅的條件。
3、官方代購。
官方代購的代購人並非自然人,主要是一些大型網站,網路是官方代購的主要媒介和手段。消費者實現官方代購大致有以下幾種途徑,一是大型社區論壇:主要面向細分的消費群體;二是綜合電子商務網站代購平台:主要面向有綜合網站消費習慣的消費群體;三是專業代購網站:主要面向相對固定的高端消費群體;四是「銀行支持系統+物流配送系統」式代購網站:如美國銀行卡先鋒V ISA和知名國際物流巨頭D H L合作開發的專門針對中國消費者的代購網站onenow。當然,網路也是職業私人代購的主要平台。
因此,官方代購的主要法律風險主要來自於網路的潛在隱患。對網路代購消費者來說,風險往往出在商家信用、產品質量、投訴退貨等環節。而對於代購網站來說,可能也不得不面對涉嫌逃稅的法律風險。另外,有不少產品的銷售會引發知識產權問題,更為麻煩的是,由於沒有衛生許可證,一旦所購的產品遇到涉及商品衛生安全的問題,則代購者要承擔的壓力和風險會比較大。
法律防範
隨著海外代購的日益火爆,私人代購業務准入條件及電子商務監管等方面的規范亟待完善。作為普通消費者,在享受代購喜悅的同時,更應當增強自己的風險意識,慎重選擇代購商家和商品。
1、最好選擇有較高知名度的網路電子商務平台進行交易。對於私人開建的代購網站,要認真審查其資信情況。
2、由於網上購物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建議代購時選擇可靠的支付方式,比如使用支付寶來完成支付。並且在支付時要留意選擇擔保支付而不是即時到賬。這是因為選擇擔保支付可以在收到商品並確認商品質量之後再確認支付,而即時到賬則相當於銀行匯款,是預先支付的一種方式,相對來說不夠保障。盡量不要聽信商家而選擇使用銀行匯款或者支付寶的即時到賬,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3、代購之前要對產品的價格和質量進行充分了解,避免支付過高的費用或者買到商品之後低於自己的預期。一般大品牌的官方網站都會有商品的詳細介紹,有些還附帶商品的價格,而這些價格基本上是和專賣店的價格一致的。比如LV的包,大部分都可以在LV法國官網找到對應的圖片和對應的價格,而這些價格和法國巴黎LV專賣店的價格基本一致。進入法國代購網代購LV包的朋友可以預先到LV官網找到自己想要的包的型號和歐元價格。
4、為防止貨物出現假冒、質量問題,買家應要求代購人提供購物憑證、收銀單據、出售商家的聯系電話、地址等,並保留郵寄憑證,以備查詢。可以的話,盡量選擇海外直郵的送貨方式,這樣可有效避免假冒、調包的問題。
5、在網上下訂單時最好以文本形式進行,並保存好電子證據,防止日後發生爭議手中沒有任何憑證。
D. 代購的風險
海外代購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私人代購,另一種則是官方代購。前者一般在電子商務網站上開個網店,為顧客提供代購服務;而後者則多為專業類的購物網站。私人代購又可以分為熟人海外代購和職業私人代購。而不論是私人代購還是官方代購,又大多涉及網路代購。
在海外代購的法律關系中,一般涉及三個主體:實際購買人、名義購買人和商品出賣人。海外代購的整個過程實際上包含著兩個法律關系:一是實際購買人和名義購買人之間的委託合同關系,委託的內容是購買指定的商品,如化妝品、箱包等;二是名義購買人和商品出賣人之間的買賣合同關系。中國民法上對此也有一種特殊的制度設計,稱為「隱名代理」。
中國《合同法》第402條規定:「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在一般的代理關系中,代理人要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法律行為,而隱名代理中代理人一般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法律行為。
一般情況下,海外代購面臨法律風險的主要環節在於商品售出以後,實際購買人的權利如何保障。 為了便於介紹海外代購的法律風險,海外代購分為下面三種:熟人海外代購、職業私人代購和官方代購,其中前兩者統稱為私人代購。
1、熟人海外代購。
借熟人去香港或者出國之機,讓其代購一些商品,大都是化妝品、手錶之類的小件奢侈品,這就是熟人海外代購。熟人海外代購十分常見,而且在所有海外代購中存在的風險其實是最小的。但即使這樣,熟人海外代購仍然有可能面臨如下問題:首先,如果實際購買人指示不清,名義購買人購買到的商品不符合其要求,這種情況下,根據代理制度,實際購買人只能自己承擔損失,且不能直接去要求海外的零售商退貨,因為其不是買賣合同的直接相對人。其次,如果購買的商品存在質量瑕疵,甚至對商品的使用者產生了損害,實際購買人想對海外零售商訴求賠償,存在兩大障礙,即法律的適用以及合同的相對性。就法律適用而言,因為名義購買人與海外零售商的購買合同在香港等地訂立,可以適用香港本地法律,而損害發生在內地,又可適用《合同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就可能涉及法律適用沖突的問題。另外,如果要援用《合同法》,名義購買人為合同的當事人,實際購買人直接起訴零售商違約,鑒於合同的相對性,原告身份會受到置疑。
2、職業私人代購。
職業代購的代購人和被代購人並不熟識,其信用需要用其他方式保證。作為一名消費者,需要面對的是見不到面的代購人以及見不到面的銷售商,風險自然要高於熟人海外代購。職業私人代購一般以通過建立網上虛擬店鋪的形式居多,代購人往往是因公經常出差的個人或導游,他們建立自己的個人網站,是私人代購行業中的主力軍。由於准入門檻低,職業私人代購服務缺乏嚴格的審批程序,而職業私人代購比起普通網路購物又多出一道代購手續,因此不可控的因素更多,對消費者來說也更加缺乏保證。前文中所述熟人海外代購的各種風險,如國際私法上的沖突、合同相對性問題,均在職業私人代購中有所體現,甚至更為明顯。另外,職業私人代購也存在自身特殊的風險:首先,職業代購人可能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賺取過多差價利潤,損害被代購人的利益;其次,由於網路的虛擬性,尤其是個人商鋪,代購環節出了嚴重問題,代購人可以輕易逃脫,被代購人又很難直接與國外商家接觸,無法維護自身利益;其三,大量職業私人代購可能涉嫌逃稅,觸犯國家稅法。很多代購人是以私人物品的名義購買商品,以避開關稅。然而多次出入境,攜帶的商品累計起來足以達到徵收關稅的條件。
3、官方代購。
官方代購的代購人並非自然人,主要是一些大型網站,網路是官方代購的主要媒介和手段。消費者實現官方代購大致有以下幾種途徑,一是大型社區論壇:主要面向細分的消費群體;二是綜合電子商務網站代購平台:主要面向有綜合網站消費習慣的消費群體;三是專業代購網站:主要面向相對固定的高端消費群體;四是「銀行支持系統+物流配送系統」式代購網站:如美國銀行卡先鋒V ISA和知名國際物流巨頭D H L合作開發的專門針對中國消費者的代購網站onenow。當然,網路也是職業私人代購的主要平台。
因此,官方代購的主要法律風險主要來自於網路的潛在隱患。對網路代購消費者來說,風險往往出在商家信用、產品質量、投訴退貨等環節。而對於代購網站來說,可能也不得不面對涉嫌逃稅的法律風險。另外,有不少產品的銷售會引發知識產權問題,更為麻煩的是,由於沒有衛生許可證,一旦所購的產品遇到涉及商品衛生安全的問題,則代購者要承擔的壓力和風險會比較大。 隨著海外代購的日益火爆,私人代購業務准入條件及電子商務監管等方面的規范亟待完善。作為普通消費者,在享受代購喜悅的同時,更應當增強自己的風險意識,慎重選擇代購商家和商品。
1、最好選擇有較高知名度的網路電子商務平台進行交易。對於私人開建的代購網站,要認真審查其資信情況。
2、由於網上購物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建議代購時選擇可靠的支付方式,比如使用支付寶來完成支付。並且在支付時要留意選擇擔保支付而不是即時到賬。這是因為選擇擔保支付可以在收到商品並確認商品質量之後再確認支付,而即時到賬則相當於銀行匯款,是預先支付的一種方式,相對來說不夠保障。盡量不要聽信商家而選擇使用銀行匯款或者支付寶的即時到賬,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3、代購之前要對產品的價格和質量進行充分了解,避免支付過高的費用或者買到商品之後低於自己的預期。一般大品牌的官方網站都會有商品的詳細介紹,有些還附帶商品的價格,而這些價格基本上是和專賣店的價格一致的。比如LV的包,大部分都可以在LV法國官網找到對應的圖片和對應的價格,而這些價格和法國巴黎LV專賣店的價格基本一致。進入法國代購網代購LV包的朋友可以預先到LV官網找到自己想要的包的型號和歐元價格。
4、為防止貨物出現假冒、質量問題,買家應要求代購人提供購物憑證、收銀單據、出售商家的聯系電話、地址等,並保留郵寄憑證,以備查詢。可以的話,盡量選擇海外直郵的送貨方式,這樣可有效避免假冒、調包的問題。
5、在網上下訂單時最好以文本形式進行,並保存好電子證據,防止日後發生爭議手中沒有任何憑證。
E. 代購違法嗎
海外代購需符合相關規定,則不是違法行為。
因此經營代購的企業或個人應該注意,在代購時都需要向海關報備,否則一旦被查到就可能定性為走私。具體如下所述:
根據2014年8月1日起施行的《關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海外代購需符合相關規定:
1、電子商務企業或個人、支付企業、海關監管場所經營人、物流企業等,應按照規定通過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平台適時向電子商務通關管理平台傳送交易、支付、倉儲和物流等數據。
2、電子商務企業或個人、支付企業、物流企業應在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申報前,分別向海關提交訂單、支付、物流等信息。
3、電子商務企業在以《貨物清單》方式辦理申報手續時,應按照一般進出口貨物有關規定辦理征免稅手續,並提交相關許可證件;在匯總形成《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向海關申報時,無需再次辦理相關征免稅手續及提交許可證件。
個人在以《物品清單》方式辦理申報手續時,應按照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有關規定辦理征免稅手續,屬於進出境管制的物品,需提交相關部門的批准文件。
(5)代購網站有什麼風險擴展閱讀:
海外代購有風險,遭侵權,難維權:
1、奢侈品質量是否存在瑕疵難認定
對奢侈品質量的鑒定,代購中的習慣為支持專櫃驗貨,但專櫃往往拒絕對來自海外或機場等免關稅物品進行驗證。訴訟中,消費者提出要求司法鑒定部門予以鑒定,這不僅帶來增加訴訟成本的法律風險,且目前我國的司法鑒定機構是否接受類似的委託以及能否做出鑒定結論尚不十分明確。
2、訴訟對象難確定
代購奢侈品的多為各地航空公司的空姐、海外留學生及各網站店鋪,發生糾紛後,消費者難以確定維權對象,亦難以提供對方真實信息,導致法院難以送達,消費者個人承擔不利風險。
3、銷售憑證缺失,消費者保存證據意識淡薄
銷售憑證在訴訟過程中是消費者的主要證據材料,消費憑證缺失將無法確認訴訟標的物的具體價值。訴訟中,消費者往往只能提交購物小票的復印件或只有所購買奢侈品的殘缺發票,這些發票均屬於非原始票據,在訴訟過程中不具有證明力,將直接導致消費者承擔敗訴風險。
海外代購過程中,雙方一般藉助互聯網、QQ、旺旺或網站站內信的形式交流,消費者往往不會對該類交流記錄進行保存,更不會進行網頁公證。一旦產生訴訟,只有經過公證的網頁才具有證明效力,拿不出有效的證據,消費者只能承擔敗訴風險。
F. 海外代購的有何風險
海外代購的三大風險
而且,盡管不同國家生產的奶粉產品會因為國標的要求而略有不同,但品質都是一樣的可靠。為確保全球產品質量保持一致,達能要求旗下的所有嬰幼兒奶粉生產商都採用統一標準的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以確保不同國家出產的產品均能達到相同的品質。例如,多美滋的奶源及很多原料都是國外采購的,由達能制定的供應商統一提供。因此,消費者沒有必要舍近求遠。
G. 興盛優選以租代購有風險嗎
比較有風險的。
以租代購到底有哪些風險:
1、客戶在低首付的背後,需要了解更多的合同條款。以租代購汽車金融平台為控制風險,在合同中,往往會用更多的關鍵詞對客戶做出約束。
2、為減少車輛貶值風險,在合同中會限制退還車行駛里程不超過某個公里數(避免用戶去跑滴滴),同時一旦出現車輛拍賣價低於合同尾款,則需要購車者補齊差額款,才能完成退車手續。
3、如果是汽車使用者發生事故,如果是汽車違章,在採取人車分離。
4、逾期拖車條款,通常合同約定逾期一定時間,汽車金融平台有權將車拖走,而且可能附帶其他經濟損失,建議購車時關注協商。
5、租代購合同期間,車輛所有權屬於租賃公司,客戶無權對車子進行買賣、轉讓、抵押、出租等融資操作。
H. 海外代購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一、涉嫌「逃稅」
海關總署於2010年連續出台兩份文件,一份是海關總署公告2010年第43號《關於調整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管理措施有關事宜》,降低了個人郵寄進境物品的免徵稅稅額標准,規定應征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關予以免徵,而此前應征進口稅稅額在500元以內,海關予以免稅;另一份是海關總署第54號文件,關於進境旅客攜帶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征稅的規定,具體為總值在5000元人民幣以內的,海關予以免稅放行,超出5000元人民幣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經海關審核確屬自用的,海關僅對超出部分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征稅,對不可分割的單件物品,全額征稅。
上述兩份文件分別針對海外代購貨源中的郵寄和私人攜帶,征稅標准變得更加嚴格,在執行環節也加強了監管,一旦未按規定執行,就會涉嫌逃稅。
二、受行政處罰風險
以海外代購中比重最大的化妝品為例,化妝品出現的安全性問題主要集中表現在使用禁用原料、被微生物污染、存在過敏性物質等幾個方面,我國對化妝品進口和流通方面的管理規定主要包括:
1、《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規定》:「進口化妝品須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
2、2004年衛生部《關於簡化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衛生許可程序的通知》(衛監督發【2004】217號):自2004年8月1日起對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實行備案管理,此外,對於特殊用途化妝品的進口則需申請許可。
3、化妝品經銷商經銷未經衛生部批準的進口化妝品,按照《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第二十六條對經銷商進行處罰。
三、知識產權
海外代購的存在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正品生產商在各個國家實施不同的定價策略,導致國內外同樣的產品存在價格差,而把國外低價產品以代購的形式進口到國內銷售就涉及到了知識產權的平行進口問題。關於專利、商標、版權等三種知識產權的平行進口問題,我國允許專利產品的平行進口,但對商標和版權的載體產品是否允許平行進口,並無明文規定,一般認為平行進口進來的商品,如果改變了產品原有樣貌或質量,導致產品聲譽降低或消費者誤認,則應該認定為侵權,否則應該依照權利用盡原則不認定侵權。
四、消費者權益
如果購買的商品存在質量瑕疵,甚至對使用者造成損害,實際購買人想對海外零售商追訴賠償,存在兩大障礙,即法律的適用和合同的相對性。
就法律適用而言,比如名義購買人與海外零售商的購買合同在香港等地訂立,可以適用香港本地法律,而損害發生在內地,又可適用《合同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就可能涉及法律適用沖突的問題。
五、代購者和第三方代購平台之法律風險
1、關於代購者
我所認為,海外代購是買賣合同關系。基於這一前提,代購者作為賣方,其將面對前述分析中所有可能出現的潛在法律風險,包括稅收、行政監管、知識產權以及消費者權益等。
2、第三方代購平台的風險
這里的第三方代購平台,是指僅為代購行為提供技術平台支持,不參與實際代購也不從中分享獲益的平台。以代購網站為例。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之法律規定:消費者通過網路交易平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於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據此,如果代購網站不能向消費者提供代購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代購網站要求賠償。
I. 網路代購風險如何防範
朋友圈的快速傳播已然被微商、代購佔領,但是我國的法律在這一塊兒還是空白的,消費者在沒有相關立法的保護下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呢?
因此,我們應該盡快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對微商,代購等交易形式進行有效的監管,並逐步建立完善的擔保責任機制和網上交易信用體系。在滿足微型商家利益的同時,保障消費者的交易安全。
J. 海外代購會面臨怎樣的風險
如果在淘寶代購沒有什麼風險,風險由賣家承擔,如果自己海淘可能在關稅方面會被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