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站資訊 » 人民網如何與國內其他網站競爭
擴展閱讀
電腦網路修理步驟 2025-02-06 01:05:41
電腦怎麼配置網路視頻 2025-02-06 00:51:31

人民網如何與國內其他網站競爭

發布時間: 2022-05-04 05:17:49

1. 人民網,新華網以及中國政府網還有央視網各自的區別和聯系內容好象差不多

這些網站都沒有什麼區別啊,內容都差不多。而且都是官方為官方說話的。內容都比較具有權威性。

2. 淺析傳統媒體背景網站與商業網站的競爭與合作 1500字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在美國已經變成一個被濫用而且容易讓人誤解的短語。但是,對於電視從業者來說,這一概念卻非常清晰,它是指基於數字化技術的不同媒介之間的資源共享,是電視媒體獲得市場競爭力的一種有效策略。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美國電視產業界探索媒介融合的熱情在經歷了伴隨著網路泡沫破滅的低落之後,開始在不同層次上再度升溫。
從技術層面說,數字化技術給新聞報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這使得在不同形態的媒介之間共同採集和分享新聞事實成為可能。這種技術上的融合使得新聞報道和傳播具有流水線的性質,也讓對成本極其敏感的電視和報紙的經營者,在面對成本升高、受眾份額萎縮和年度財政縮水等問題時更清醒地認識到尋求合作夥伴的諸多優勢。
同時,由於技術變革帶來的一系列經濟、規制和文化力量的驅動,媒介融合在美國媒介公司中正成為一種常態。經濟方面,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特點使得電視傳媒機構不斷積蓄擴張規模和產品使用范圍的內在沖動;而在規制方面,聯邦電信委員會放鬆跨媒介所有權的限制,使得這一內在沖動有了轉化為現實經營的可能性;同時在社會文化潮流方面,人們對於廣播電視和報紙集中所可能帶來的利益沖突問題開始看淡,傳媒產業因此有可能走向聯合而招致較少民間反對的聲音。
在傳媒生態環境方面,由於新技術的廣泛使用,電視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被大量分流。據統計,1997年5月至2004年5月,美國各電視台晚間新聞的平均觀眾份額下降18%,午夜觀眾的份額下降16%。同時,同一電視市場中的電視媒體之間競爭也日趨激烈,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網路電視、地面電視之間的觀眾爭奪也異常猛烈。比如,佛羅里達州的坦帕市是全美第13大電視市場,這里不僅有媒介總公司(Media General)的WFLA電視台,還有CBS 的WTSP電視台、Fox的WTVT電視台和ABC的WFTS電視台,以及聖彼得堡時報等競爭媒體,於是,通過媒介融合獲得競爭優勢成了WFLA電視台明智而富有遠見的選擇。
可以說,在技術允許,經濟、規制和文化環境適合,現實競爭又非常迫切的情形下,美國電視媒體對媒介融合的探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一、媒介融合的幾種方式
媒介融合並沒有一成不變的形式,不同的媒介組織根據自己的實際和市場情況有不同的融合方式。按照我們能夠掌握的材料,美國電視機構的媒介融合從淺到深有這樣幾種類型。
(一)項目融合型。就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媒體,在重大項目上進行合作,風險共擔,利益分享。例如,加利福尼亞州西棕櫚灘的WPEC電視台與棕櫚灘郵報在新聞編輯和廣告促銷方面進行合作。兩家媒體曾經聯合製作一檔颶風指南節目。WPEC電視台在黃金時段播出了有關颶風防禦准備工作的特別節目,隨後兩家分享由此帶來的廣告收益。
(二)資源分享型。兩種媒體擁有不同的內容資源,又身處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通過分享資源獲得競爭優勢就成為商家共同的選擇。
在巴爾的摩,Hearst-Argyle電視公司所屬的NBC附屬電視台 WBAL和論壇集團的巴爾的摩太陽報之間的跨媒體合作就屬於這種類型。WBAL電視台利用天氣預報專長與報紙的郊區新聞進行對等交換。在此之前,WBAL電視台晚間5點、6點和11點檔的新聞收視率排名就在當地排名第一。作為協議的一部分,WBAL的首席氣象員湯姆將主持太陽報馬里蘭版的氣象播報,同時在報紙的網站(www.baltimoresun.com)回答相關問題。而一直尋求在早間節目收視率上追趕當地另一家電視台WJZ的WBAL電視台將充分利用報紙370名記者的優勢,打包播放太陽報關於郊區和鄰近縣的新聞報道。而電視晚間節目中的新聞內容也將出現在第二天早晨太陽報的版面上。
知識共享和網站建設開始的。在共同發起主辦政治辯論和民意調查以及體育比賽轉播方面,兩家媒體合作報道、分擔成本。他們之間到目前為止最大的一個合作項目是特別調查系列「建設家庭,建築問題」,這項調查在WESH 電視台持續20個工作日,報紙和電視聘請了一名工程師和顧問做專門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這樣的活動對於任何一家媒體來說都是難以單獨負擔的。
(三)全面合作型。除了內容資源的分享,同時包括人才資源和市場資源的共享,品牌推廣和廣告套裝投放等深層次合作。在此基礎上,聯合建立網站,將傳統媒介的資源在新興媒介上進一步融合,以爭取更多的網路受眾——他們往往是代表新生力量的年輕人。
2000年下半年,位於俄克拉何馬城的俄克拉何馬人出版公司和格里芬傳播公司討論電視和報紙合作問題。隨後,兩家公司開始了他們以聯合報道橘子杯(the Orange Bowl)橄欖球賽為起點的融合之旅。這項合作被認為「標志著電視和報紙合作提供全方位報道的第一次」,人們確信這兩家私人傳媒公司間的融合在全美還是首例。
爭奪收視率很顯然是電視台參與媒介間融合的重要原因。雙方合作之前,KWTV在當地三家電視附屬台中排名第二,各項指標都在當地另一家電視台KFOR之後。橘子杯橄欖球賽轉播顯示出媒介融合的作用,僅僅四個月之後,KWTV的收視率就超過了KFOR。
合作開始三個月以後,兩家公司又將他們各自的網站合並到一起,成立一家共同擁有的NewsOK.com。俄克拉何馬人報的一篇文章認為,合作整合了兩家公司的資源以便更好地為受眾提供深度新聞報道,不管他們是通過電視、報紙還是網站。
在具體操作時,對於合作報道的內容,電視、報紙和網站同時標上一個含有「全方位報道」字樣的紅色四邊形圖標,圖標中還有俄克拉何馬人、KWTV以及NewsOK.com網站的小標識。這樣就可以引導受眾到合作媒體中尋找更為深入的新聞內容。
KWTV副總裁兼總經理羅布?克瑞爾說:「俄克拉何馬人報有300名記者,而且眾多新聞記者的加盟為我們拓展了一個全新的領域。」現在,NewsOK.com網站月瀏覽量超過2000萬次,廣告商可在3個媒介實體作廣告,雙方記者在新聞報道方面定期進行合作。
(四)融合一體型。不同類型的媒介組織,在同一屋檐下工作,與其說他們是不同的組織在合作,不如說他們是同一個組織的成員在承擔不同的分工。
在佛羅里達州的坦帕市,媒介總公司所屬的WFLA電視8頻道、《坦帕論壇報》和TBO.com網站從2000年3月開始,在一個佔地12萬平方英尺、造價4000萬美元的新聞中心(News Center)中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精心安排業務流程,不僅相互合作,而且每時每刻地在對方的工作環境中工作(因為他們共享一個工作環境)。論壇報的記者不僅出現在WFLA的電視屏幕上,還為他們准備打包的新聞;而電視記者為報紙提供的署名消息也會出現在論壇報上;TBO.com網站則通過更詳細的新聞背景和更多的背景鏈接讓感興趣的讀者更進一步地挖掘他們感興趣的東西。
舉例來說,在某一個早晨,WFLA電視台的編輯主任Glisson接到消息說,在坦帕市乾旱缺水季節,一條供水主管道破裂正在向外噴水。他提醒電視台的一位攝像師對消息真實性進行核實,然後告知Anderson,這位電視台任務經理隨即分派一位記者和一位攝像記者前往現場,保證可以為早晚兩檔電視新聞提供圖像新聞,並在電視台早晨9點的新聞部會議上告知製片人。同時他還將消息通知報紙攝影部主任Chappel,Chappel隨即分派一位攝影記者前往,為第二天的報紙提供消息和圖片。坐在Chappel身邊的Gregorio會在論壇報10點半的編前會上通報相關情況。作為多媒體編輯,他是WFLA電視台、論壇報和 TBO.com網站之間的聯絡人,他要巡迴察看三個部門的新聞報道計劃,尋找新的報道融合的機會。
傳媒總公司執行副總裁和首席運營官李德?阿什說:「我們以一個真正多媒體公司的身份服務市場,無論人們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需要新聞和信息,我們都能夠給他們提供。」
二、媒介融合的關鍵因素與利弊之辯
在操作層面,不同媒體種類之間的融合能否成功的關鍵,是他們之間是否能夠擁有相似的價值觀和組織文化以及強有力且有使命感的領導層。在前文提及的坦帕新聞中心,公司在電視、報紙和網路進入同一屋檐下工作的幾個月前就召集所有雇員開會,推廣和分享新聞中心的價值觀。一般來說,這樣的價值和文化共享在同一公司更容易達成,在不同的私有公司之間更為困難一些。
其實這種文化碰撞還存在於不同類型媒體的新聞編輯部門之間,報業記者通常會認為他們的電視同行報道缺乏深度,這一看法會令電視記者甚為憤慨。如果不能在他們之間取得諒解和一致,合作就會變得相當困難。
在政府控制層面,規制的限制和放鬆是合作能否進行的關鍵性因素。很顯然,屬於同一傳媒集團的不同類型傳媒之間更容易達成深度合作和融合。但是,政府規制是其中不可逾越的坎。在美國,對於報紙兼並廣播電視有嚴格的限制,但是,奇怪的是,對於電視台收購報紙卻沒有明確的規定。傳媒總公司正是因為已經在同一城市擁有兩種不同類型的傳媒,所以才能做成現在的媒介融合試驗。而對於許多其他正在合作的傳媒之間,他們正等待著美國聯邦電信委員會在管制規則方面的松動。
交易成本。由於現在的媒介融合多數是在不同的傳媒公司之間進行,為達成有效合作就必須在合作目標、合作方式、組織形式、項目規劃、利益分配等多方面進行談判,從中找到對雙方都有利的合作方案。這樣就存在一個談判和合作成本的問題,特別是在同一市場上的不同媒體,不僅存在著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更存在著利益上的競爭關系。在此情形下,怎樣讓交易成本最小化,合作利益最大化,對合作雙方管理者的智慧都是一個考驗。否則,交易成本大於交易收益,這樣賠錢的買賣有誰做呢?
媒介融合的第一驅動力往往是激烈的市場競爭,電視媒體與報紙和網路的聯合,其最終目的是提高收視份額和市場競爭力,因此,看媒介融合是否有利的標准當然是收視率是否提高,市場份額是否擴大,核心競爭力是否增強。
業界通常認為,媒介融合由於優化了新聞報道和傳播的過程,同時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和網路媒介的優點,在人們需要的時候和地點提供新聞信息,因而可以提升新聞產品和新聞服務的質量,而高質量的新聞產品和服務可以增加收視率和市場份額。羅森提爾等人在研究了美國31個城市101座電視台之後得出結論說,質量確實對銷售起著作用,那些質量好的電視台比那些質量一般或者質量差的電視台更容易獲得成功。斯屈普(Strupp)的一項研究表明,媒介總公司在坦帕新聞中心投入使用後的5個月,WFLA新聞8頻道的整體收視率比上年同比增長3%。報紙的發行量和網站的瀏覽次數都有顯著的提高。
媒介融合的另一個好處是通過多種媒體協同效應(synergy)而達到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效果。通過電視、報紙和網路,將新聞搜集的成本分攤給多個信息傳輸平台和不同類型的受眾群體,而廣告投放和品牌推廣則可以通過跨媒體的運作達到增值的目的。
但是,從公眾利益和意見多元化角度看,這樣的媒介融合已經引起一些研究者的關注。他們擔心,由於媒介融合的加劇,同一市場的不同類型的媒介在新聞報道方面有更多的一致性,不利於多種意見的表達。同時,媒介融合之後的合作媒體,由於有共同的利益存在,所以更容易形成市場勢力,從而對消費者造成實質性的利益損害。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現在不同類型的媒介合作很多,但是,像坦帕新聞中心這樣屬於同一媒介集團的不同媒介類型之間的深度融合還是為數不多的例子。
在美國電視界,媒介融合一度被描繪為電視產業面對新媒體重生的關鍵。但是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滅,人們又開始貶斥媒介融合為趕時髦、沒有實質內容,反而降低了人們對電視媒體本身的信賴和尊敬。在眾多注重實效的電視管理層看來,媒介融合不過是電視和報紙合作的一個方式而已。
事實上,媒介融合在美國仍然處於探索階段,並沒有完全成功的模式可供學習,即便是一些曾經在媒介融合方面取得成功的媒介公司,在不同地點的嘗試仍然存在著不確定性。論壇集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曾經在多個媒介市場通過媒介融合獲得競爭優勢,然而,2005年6月份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說,「論壇集團很好地融合了電視和報紙」,但是,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融合也會遇到陷阱。論壇報在芝加哥效果很好地被稱為協同效應模式的運作方式,即「允許在電視、報紙間分享內容、人才以及廣告資源和跨市場聯合」,在東西部海岸城市的運作還很少成功。

3. 人民網比人民日報好在哪裡 除了新聞更新的速度比報紙快之外,還有其他的地方嗎

人民網比人民日報除了新聞更新的速度比報紙快之外,內容更加豐富,網站的容量更大幾乎可以無限存放,便於查找過期內容,更便於拷貝復制引用,網站作為新媒體,是傳統紙媒無法達到的.

4. 人民網與東方網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是怎麼回事

據人民網報道,4月27日上午,人民網與東方網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余清楚表示,在媒體融合大發展的背景下,東方網與人民網將在內容、技術、資本加強合作,在新聞、輿情、新媒體、廣告基金等業務方面強強聯合,牢牢佔領互聯網輿論陣地,提升主流網站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人民網與東方網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將整合雙方資源,就建設互聯網輿論陣地,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影響力,做大做強權威媒體網站及衍生服務,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可持續發展,展開多方面合作。

5. 人民網的發展情況

人民網,其前身為人民日報網路版,於1997年1月1日正式進入國際互聯網。2000年7月,網路版編輯部更名為網路中心;2000年10月,正式啟用新域名。
人民網主營業務主要涉及新聞信息採集及發布業務、互聯網廣告業、信息服務業及移動增值服務,2011年廣告及宣傳服務收入達2.97億元,信息服務實現營業收入1.40億元,二者合計佔比人民網總收入87.95%。
人民網,創辦於1997年1月1日,是世界十大報紙之一《人民日報》建設的以新聞為主的大型網上信息交互平台,也是國際互聯網上最大的綜合性網路媒體之一。作為國家重點新聞網站的排頭兵,人民網堅持「權威、實力,源自人民」的理念,以「權威性、大眾化、公信力」為宗旨,以「多語種、全媒體、全球化、全覆蓋」為目標,以「報道全球、傳播中國」為己任。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在視察人民網時指出:「人民網創辦10多年來,大力宣傳黨的主張,積極引導社會輿論,熱情服務廣大網民,發揮了獨特作用。」
截至2012年6月,全國共有30個省區市51位省委書記、省長,近千位市縣領導公開回應網友留言,有19個省區市針對網友留言辦理工作出台文件,建立固定辦理工作機制。僅2011年,就有4.5萬項網友反映的問題得到各級領導的回復並得以解決。它已成為廣大網友溝通領導、傳遞民意的重要渠道,中國互聯網上最受矚目的官民互動平台。
人民微博於2010年2月上線,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開辦的第一家微博客,具有信息分享、新聞推送、手機和即時通訊工具綁定等功能,累計用戶500餘萬。人民微博突出時政特色,瞄準社會精英群體,打造權威主流聲音,致力於構建並拓寬黨政機關與人民群眾溝通的新渠道。4000餘個各級黨政機構(包括6個國家部委)、6000餘位各級黨政幹部(其中副部級以上官員達60位)在人民微博與網友在線交流,使人民微博逐步成為各級黨政部門和官員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政於民的首選微博平台。
人民網配備了衛星直播車,3G無線直播設備。神九發射,人民網是唯一一家進行視頻全程直播的網路媒體。
人民網旗下擁有人民在線、人民視訊、環球網三家控股公司,並在國內各省市設立了地方分公司。與此同時,人民網還積極推進全球化布局,先後在日本、美國、美西、韓國,英國、俄羅斯和南非成立分社並設立演播室,大大提升了人民網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2012年4月27日,人民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碼為「603000」)。它的成功上市創造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兩個第一:第一家在國內A股上市的新聞網站,第一家在國內A股整體上市的媒體企業。
人民網發展十多年來,在海內外的影響日益擴大,已形成廣泛而穩定的受眾群體,網民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網先後被評為 「最具影響力新聞網站」、「中國最受尊重中央網站」 、「最具價值新媒體」、「中國無線互聯網最專業新聞網站」,並連續多年獲得「互聯網行業自律貢獻獎」;人民網「強國論壇」、「人民時評」、「中國共產黨新聞」等欄目被評為「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

6. 人民網的網站運營

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由人民日報社、環球時報社、京華時報社、中國汽車報社、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起創立,主要建設運行大型綜合性網站——人民網及相關業務。人民搜索則是人民網推出的以新聞為主的搜索引擎,由人民日報社和人民網合資組建的人民搜索網路股份公司負責運營。
在胡錦濤總書記考察人民日報、人民網兩周年之際,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暨「人民搜索」測試版上線典禮今天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部長劉雲山發來賀信,中宣部副部長蔡名照、外宣辦副主任錢小芊出席典禮。人民日報社社長張研農出席典禮並致辭。
典禮上,人民日報社總編輯吳恆權宣讀了劉雲山的賀信。劉雲山通過賀信向人民日報社和人民網的全體同志表示熱烈祝賀。他在賀信中說,「兩年來,人民網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考察人民日報社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依靠和發揮人民日報社的整體優勢,堅持權威性、大眾化、公信力的辦網宗旨,努力開拓、勇於創新,影響力不斷增強,各項事業迅猛發展,已成為傳播黨的聲音、壯大主流輿論的重要陣地,成為發布權威信息、展示黨和國家形象的重要平台,成為匯集民情民智、凝聚社會共識的重要渠道。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的創立標志著人民網轉企改制工作邁出關鍵一步,人民搜索測試版上線標志著人民網技術應用達到一個新的水平,這必將對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體制機制創新以至整個網路宣傳事業繁榮發展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
劉雲山希望人民網在人民日報編委會領導下,「以轉企改制為新的契機、新的起點,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加強技術應用,加快事業發展,努力建設成為多語種、全媒體、全球化、全覆蓋的國際知名網站。」他祝願人民網辦出特色、辦出風格、辦出水平,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
人民日報社社長張研農在典禮上致辭。他說,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創立、人民搜索測試版上線,這是我們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央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部署的重大成果,是我們貫徹中央推進搜索引擎建設,為用戶提供全面快捷新聞信息搜索服務的重要舉措。它標志人民網轉企改制工作邁出關鍵一步,標志搜索引擎建設實現良好開局。我們以此紀念胡錦濤總書記考察報社工作兩周年,表達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信心和決心。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馬利向與會者通報了此前召開的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創立大會暨2010年度第一次股東大會、第一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股份公司第一屆監事會的情況。會議選舉馬利、廖玒、惠章志、胡錫進、官建文、羅華、唐維紅、陳智霞為股份公司第一屆董事會成員,選舉黃其祥、衛吉宗為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代表監事;選舉馬利為股份公司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選舉廖玒為股份公司第一屆董事會副董事長,聘任廖玒為股份公司總裁兼總編輯,聘任官建文、羅華、唐維紅、陳智霞為股份公司副總裁,聘任陳智霞為董事會秘書;選舉黃其祥為股份公司第一屆監事會主席。
隨後,人民網總裁兼總編輯廖玒致辭。他說,「遵照中央和人民日報社的戰略部署,人民網現已駛入轉企改制和上市的快車道。人民網還將爭取在國內A股發行上市。這是國家重點新聞網站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股份制改造、向資本市場借力的大膽嘗試。我們將進一步擴大新聞編采和發布業務的優勢,充分展現圖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形態,並在有線及無線等更多渠道發布,提高多媒體業務的影響力和盈利能力;我們將進軍新業務領域,包括地方頻道、輿情監測、無線增值業務、多媒體視頻業務以及全媒體資料庫業務,使人民網的盈利模式更為多樣化。」
典禮上,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聶振寧、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總經理韓曉黎、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黎瑞剛、環球時報社總編輯胡錫進、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人民搜索網路股份公司總經理羅華、中國網執行總裁李家明等先後致辭。參加典禮的還有中宣部體改辦主任張曉虎、外宣辦網路新聞宣傳局局長李伍峰等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的負責人等。 2012年4月18日,人民網(603000)展開申購,發行結果於2012年4月19日揭曉。經協商,公司確定本次發行價格為20元/股,對應發行後的市盈率為46.13倍。
據人民網公告,公司網下發行以及網上申購工作已結束。經審驗,網下共有115個配售對象獲得配售,對應的有效申購股數為7.77億股,有效申購資金總額為173.31億元,網下配售比例為1.78%。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為16.75萬戶,有效申購股數為36.77億股,凍結資金量為827.42億元,網上最終發行股數為5530.5萬股,網上發行中簽率為1.50%。 人民網於2012年4月27日登陸上交所,股票代碼為603000,首日大漲73.6%,收於34.72元,換手率86.01%。全天人民網因股價較開盤價上漲10%以及換手率超80%,一小時內被上交所臨時停牌兩次。
在其強勁走勢帶動下,傳媒板塊當天表現搶眼,天舟文化、中視傳媒等均不同程度上漲。
人民網此次發行數量為69,105,691 股,占本次發行後總股本的25.00%,發行價為20.00元/股,共募資13.8億元。本次上市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於人民網移動互聯網增值業務項目、技術平台改造升級項目、采編平台擴充升級項目的建設。公司未來的重點發展業務共三項:包括互聯網廣告、網路輿情業務、移動互聯網業務。其中,網路輿情服務被視為人民網信息服務業務的重要增長點。

7. 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是怎樣選擇新聞的

神魚講得不錯
我補充一點點
人民網、新華網分別隸屬於人民日報報業集團和新華社,他們有部分自己的采編人員,不過,更重要的信息來源仍然是母報,當天見報的時政要聞、經濟新聞、突發事件、時評等都要掛到網站上,有時為了追求新聞的時效性,一些突發事件的報道來不及見報,就會先由網站播發。其它一些社會新聞、輿論監督的報道等,可能來源於集團內報紙,也可能來源於各地方報紙、新聞網站,選擇的標準是:時效性強,比如剛剛發生的事件;與老百姓生活相關,比如自來水漲價、汽油漲價;事件重大,比如煤礦爆炸、非法拆遷導致自焚等等。
新浪網也是有自己的采編隊伍,並在不斷壯大,成為新媒體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它選擇新聞的標准,除了以上幾點外,還有:趣味性,比如小狗會嗑瓜子;火爆的新聞,比如哪個地方官員死在車里等等。
暫時想到這里,有了解的同學再補充哦。

8. 人民網和新華網哪個好

都很權威
1、性質和定位PK
人民網作為黨網,受到黨中央的高度關注,也是人民日報社的網路陣地;新華網辦網原則,新華社提出的口號是舉全社之力辦好新華網,新華網作為新興力量已經成為新華社的重中之重。
2、重量級產品PK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PK中國政府網。人民網推出的重點欄目是《中國共產黨新聞》,無疑是個人民網一個最能凸顯其特色的拳頭產品,尤其是改版之後。新華網承建和受國務院之委託代管的《中國政府網》,成為新華網最受矚目的一個項目,這使它在各部委地位飆升,與各部委的聯系更加緊密了。最近新華網推出中國政府網後,相繼推出振興東北網,中部崛起網,中宣部網站等重大政府網站建設為新華網贏得了承建中國政府網的資格。很多部委、大型國企,銀行等系統已經把在新華網的發稿量納入考核。
3、管理風格PK:人民網更加嚴肅,在專題的選題上更謹慎,新華網的風格更加大膽。
4、原創稿件來源PK:新華社的記者就是新華網的記者,在新華網的發稿,也納入考核。人民網的發稿不納入考核。
5、辦公地址PK:人民網在人民日報社院內,從大門口進入,需經過一段步行,兩道關卡。新華網曾選在西單明珠大廈,最熱鬧的位置,後又搬到宣武門西大街大成大廈。從辦公地址的選址,可看出辦網的風格和總裁風格的不同。
6、人員和待遇PK:人員人數上兩網相差不大。員工待遇上,僅就編輯工資比較,人民網的編輯的工資低於新華網。
7、論壇PK:強國論壇PK新華論壇,兩個論壇倒是各有千秋,各出手眼,這兩個欄目同時被評選獲得中國新聞獎,也說明了這一點。時評也是如此。
8、博客的PK:人民網博客發展迅速,雖常出系統問題,但人氣還是不斷飈升,新華網沒有博客,這是新華網的一個戰略失誤,博客將繼論壇會成為備受關注的名牌欄目,新華網在博客建設上,喪失了先手。
9、各分站的建設PK:新華網各地頻道作為新華網的分支機構,原則上歸各地分社管理,包括人事和運營。每個省都有地方頻道,其考核納入分社的整體考核,且總網還給各地分網配給設備,投入宣傳推廣費用,要求各地蓬勃發展,所以各地頻道發展極其迅猛;人民日報各地記者站以人民日報的新聞采訪為主,人民網各地分站不納入其考核,其發展原則是不鼓勵,只求穩定,不求發展,不配給設備。部分省份還沒建設獨立的地方頻道。而且其地方頻道與各地分站是分開運營,拳頭握起來力量會更大。

9. 分析人民網的主要功能使用技術用戶使用的動力

7月19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統計顯示,截至 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增長速度趨於平穩;如此龐大的網民群體說明了什麼問題呢?中國已經逐步走向信息化時代的前沿,而信息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信息傳播形式的改變,當下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早已悄然被互聯網所替代。
在原有信息傳播格局被互聯網沖擊的同時,互聯網行業的競爭也顯而易見的,網站作為互聯網信息的主要載體,從單一的信息發布到論壇社區的互動交流,從博客興起到人人追捧微博的今天,我們已然明白了互聯網產業發展的規律,只有更加貼近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快捷且人性化的服務才能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互聯網競技場上取得優異的成績。
一、背景介紹
1、基本概況
人民網作為國內規模最大,信息最全的新聞綜合類網站之一,主要向用戶提供國內外各類新聞信息,並配以社區、論壇、博客、微博、視頻、搜索等互動式平台,構建起了龐大的互聯網新聞載體。然而,伴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斷深入,人民群眾對新聞網站的要求越來越高,行業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民營綜合類網站顯然與人民網已形成了競爭的態勢,而國內新聞界兄弟單位主辦的其它新聞網站也與人民網形成的行業對壘的格局。
與此同時,版面同質化、網路新聞的表現形式沒有創新,信息檢索不夠便捷、沒有特色應用產品已成為了新聞類網站的發展的瓶頸,如何打破當下新聞類網站的困局已經成為了擺在各大新聞網站運營方的巨大難題。為了深入了解用戶的真實體驗,探索人民網的優勢與不足,發掘人民網的與用戶間的契合點,支持人民網的發展,本文從應用層面對人民網用戶群體的構成、用戶對人民網的關注度、用戶在使用人民網過程中的具體感受等幾方面進行了簡略的分析與研究。
2、研究目標
經過調研得出用戶體驗數據,分析人民網提供的內容和服務與用戶需求間的關系,找出人民網在頁面計設、內容編排、用戶互動以及應用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優勢與亟待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