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站資訊 » 武漢哪些大學有校慶網站
擴展閱讀
手機切換網路模式軟體 2025-02-07 03:16:49
安卓如何設置優質網路 2025-02-07 03:01:31
中國電子雲網路安全嗎 2025-02-07 02:33:06

武漢哪些大學有校慶網站

發布時間: 2022-04-29 11:16:33

Ⅰ 武漢的大學有哪些

武漢的大學有:

1、武漢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簡稱「華大」或「華中師大」,位於湖北省會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師范大學,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院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武漢大學、網路—華中科技大學、網路—武漢理工大學、網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網路—華中師范大學

Ⅱ 10月份武漢有哪些大學學院在舉行校慶

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武漢大學 武漢理工 好像在十一
月份

Ⅲ 武漢所有的大學有那些

武漢所有大學網址!!!中國地質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大學 湖北醫科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武漢大學
湖北水利水電學院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
江漢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海軍工程大學
湖北省藝術學校 武漢音樂學院 湖北民族學院 湖北工學院
湖北教育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 湖北警官學院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師范學院 武漢科技學院 武漢化工學院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工業大學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中醫學院 長江職業學院 中南汽車科技大學
長江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 武漢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美術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漢口分校 華中師范大學漢口分校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Ⅳ 2022年有哪些大學建校幾十周年這些嗎

武漢輕工大學70周年 ,南京師范大學120周年等。

校慶是學校教育管理的一種特殊教育活動,是在指定時間組織在校師生、社會知名校友及有關人士參加的慶祝活動,常選擇建校周年紀念日,是學校的重大慶典日。

往往選取學校成立日或學校有重大意義事件的發生日為之。一般的校慶是指學校自創建或落成之日,一般的習慣是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

通過慶祝紀念活動,鞏固學校優良傳統,發揚學校良好作風,宣傳學校辦學特色,組織經驗交流,總結辦學成果,評選歷屆最佳校友,讓師生能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從而使其受到教育、激勵和鼓舞。其活動方式常以慶祝大會和校史展覽、校慶晚會,小型座談相結合。

Ⅳ 武漢有什麼大學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范大學

1、武漢大學溯源於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後歷經方言學堂、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武昌師范大學、國立武昌大學、國立第二中山大學等時期,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武漢大學。

2、華中科技大學學校前身是1952年創辦的華中工學院、190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醫學堂和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歷經傳承與發展,2000年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並成立。

3、武漢理工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首批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首批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由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入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4、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校源於1948年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創建、並由陳毅擔任籌委會主任的中原大學。2000年,原隸屬於財政部的中南財經大學和原隸屬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學院合並組建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5、華中師范大學學校是在1903年創辦的文華書院大學部(始於1871年美國聖公會創辦的文華書院,1924年改名為華中大學)、1912年創辦的中華大學、1949年創辦的中原大學教育學院的基礎上,1951年組建公立華中大學,1952年改制為華中高等師范學校,1953年定名為華中師范學院,1985年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並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校名。

Ⅵ 2013年有哪些高校要舉辦校慶嘞

上海科技大學,55周年
上海電機學院,60周年

Ⅶ 武漢大學校慶是那天


1893年11月29日,湖廣總督張之洞向光緒帝上奏《設立自強學堂片》,並獲得批准,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正式創辦。
後來,學校將11月29日定為武漢大學的校慶日。 武漢大學的前身是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893年創辦的自強學堂。1902年更名為方言學堂。辛亥革命後,北洋政府以方言學堂為基礎,於1913年建立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1923年更名為國立武昌師范大學,1925年又更名為國立武昌大學。1926年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大學與其他幾所學校合並,組建國立武昌中山大學。
1928年7月,國民政府改組武昌中山大學,組建國立武漢大學。1932年春,全校師生遷入珞珈山新校舍。抗日戰爭期間,武漢大學遷至四川樂山。1946年10月遷回武昌珞珈山。至1946年底,學校已設有"文法理工農醫"六大學院,包括21個系和8個研究所,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武漢大學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進一步提高。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武漢大學成為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領導的重點文理綜合大學。
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大學發展速度加快,總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辦學實力進一步增強,現已形成多學科綜合發展、多種辦學層次並存的格局。

Ⅷ 武漢大學120周年校慶是什麼時候

2011年11月29日下午7點武漢大學信息學部大活座無虛席,武漢大學120周年校慶·建設年啟動晚會在這里召開。

Ⅸ 武漢都有什麼大學及學院

一、武漢的大學有哪些
武漢本科學校名單【46所】

序號 學校名稱 主管部門 所在地 辦學層次 備注
1 武漢大學 教育部 武漢市 本科
2 華中科技大學 教育部 武漢市 本科
3 武漢科技大學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4 武漢工程大學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5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教育部 武漢市 本科
6 武漢紡織大學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7 武漢輕工大學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8 武漢理工大學 教育部 武漢市 本科
9 湖北工業大學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0 華中農業大學 教育部 武漢市 本科
11 湖北中醫葯大學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2 華中師范大學 教育部 武漢市 本科
13 湖北大學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4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教育部 武漢市 本科
15 武漢體育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6 湖北美術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7 中南民族大學 國家民委 武漢市 本科
18 江漢大學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19 湖北警官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20 武漢音樂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21 湖北經濟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22 武漢商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23 武漢東湖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24 漢口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25 武昌首義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26 武昌理工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27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28 武漢晴川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29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30 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31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32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33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34 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35 武昌工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36 武漢工商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37 湖北商貿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38 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39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40 文華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41 武漢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42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43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44 武漢傳媒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45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本科 民辦
46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本科
武漢專科學校名單【37所】

序號 學校名稱 主管部門 所在地 辦學層次 備注
1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2 長江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3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4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5 武漢工貿職業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6 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7 湖北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8 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9 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0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1 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2 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3 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4 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5 武漢警官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6 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17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18 武漢科技職業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19 武漢外語外事職業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20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21 武昌職業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22 武漢商貿職業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23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24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25 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26 武漢民政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27 湖北財稅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28 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29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30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31 湖北青年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32 湖北體育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33 湖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34 湖北鐵道運輸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35 武漢海事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36 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市 專科
37 武漢光谷職業學院 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市 專科 民辦
二、武漢大學簡介
江城多山,珞珈獨秀;山上有黌,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武漢大學溯源於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並駕齊驅的辦學格局。新中國成立後,武漢大學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1958年,毛澤東主席親臨武大視察。1993年,武漢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祝賀。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大學在國內高校中率先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整體實力明顯上升。1999年,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雜志將武漢大學列為「中國最傑出的大學之一」。2000年,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的嶄新一頁。合校十多年來,學校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2019年,學校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257位。

回眸過去,篳路藍縷,勵精圖治,玉汝於成。珞珈山上風雲際會,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曾在這里指點江山;辜鴻銘、竺可楨、李四光、聞一多、郁達夫、葉聖陶、李達等曾在這里激揚文字。一百多年來,武漢大學匯集了中華民族近現代史上眾多的精彩華章,形成了優良的革命傳統,積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培育了「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學精神。

武漢大學環繞東湖水,坐擁珞珈山,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學校佔地面積5195畝,建築面積271萬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26棟早期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工學、信息科學和醫學六大學部34個學院(系)以及3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有123個本科專業。1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5個一級學科、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10個一流建設學科。57個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46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有42個博士後流動站。

武漢大學名師薈萃,英才雲集。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77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2890餘人,有1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7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歐亞科學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資深教授、22人次「973項目」(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6位「863項目」計劃領域專家、4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65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位國家級教學名師、23位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65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4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9個「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

三、武漢科技大學簡介
武漢科技大學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入選高校和湖北省「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辦學歷史溯源於1898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藝學堂,歷經湖北中等工業學堂、湖北甲種工業學校、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武昌高級工業學校、中南鋼鐵工業學校、武昌鋼鐵工業學校的傳承與發展,1958年組建為武漢鋼鐵學院,開辦本科教育。1995年,隸屬於原冶金部的武漢鋼鐵學院、武漢建築高等專科學校、武漢冶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1998年,根據國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需要,學校成為第一批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劃轉院校。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

學校現有青山、黃家湖和洪山三個校區,校園總面積170.9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4.0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24.56億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2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59.83萬冊,電子圖書350.64萬冊。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6000餘人。校園依湖覽江、風景優美,教學設施齊備,辦學條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態園林式學校」「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構建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管、醫、文、經、法、哲、藝、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科體系。設置有20個教學學院、76個本科專業(75個本科招生專業);擁有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3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6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建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2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11個學科位居湖北省屬高校第一;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等3個學科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積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現有教職工26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600餘人。擁有全職及雙聘院士5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創新人才9人、「長江學者」1人、「國家傑青」2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3人、國家及湖北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入選者30人、湖北省「百人計劃」16人、「楚天學者計劃」入選者18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7人、湖北名師工作室4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33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8人,享受國務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82人。「海洋工程用鋼及應用性能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入選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組織實施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