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站資訊 » 研究性課題網站怎麼拉小組成員
擴展閱讀
暗黑3蘋果電腦腳本 2025-01-23 03:21:01
虛假嵌入式網站是什麼 2025-01-23 03:21:01

研究性課題網站怎麼拉小組成員

發布時間: 2024-01-08 04:54:32

1. 如何進行網路環境下研究性學習的案例教學設計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廣泛應用,基於網路的教學方式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來普及。學生有了一種新的學習環境,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自由選擇自己想學的內容,實現多元化、多層次的自我發展。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更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超時空性等優勢開辟了一個新型、開放的學習環境。探索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對提高教學效率,實施創新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構建研究性學習的網路教學環境,制訂靈活的教學實施方案,進行恰當的學習評價,是教師開展基於網路環境下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方法。這里僅以教學實踐為例,與大家共同探討如何在網路環境下開展研究性學習
一、研究性學習概述
研究性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教與學傳統方式的改變,師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有效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教與學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獲取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上,使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向主動地探索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在內容上體現出來的專題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與傳統課堂的學習方式、方法、內容等有顯著的不同,其注重信息收集與處理的研究過程,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需要藉助網路的支持。
二、網路環境下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1.學習內容問題化
根據各學科性質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由教師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各種形式的有價值的問題,並在網路上呈現出來,為學生在課內外的研究性學習提供了條件。
2.學習過程探究化
學生主動地獲取由教師整理並放置在網路上的相關資料以及其它的網路資料,在獲得基本知識之後,在學習過程中,圍繞著相關的問題進行自我探究或小組討論,教師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和引導學生的討論,使教學過程由傳統的接受式轉變為探究型。
3.學習活動網路化
在教學活動中,改變過去教學內容主要來自於教科書的單一狀況,強調培養學生從網路資源中獲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組、創造教學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從網路獲取資源的能力和習慣。
三、網路環境下研究性教學的設計
1.學習任務的設計
基於網路的研究性學習,提倡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採用以問題為中心的綜合主題式研究性學習方式,選擇與兒童生活經驗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表達交流成果。教師通常提供一個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依據,引導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習者內外部世界的積極互動,養成屬於他們自己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真正把握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的行為習慣。
2.學習組織形式的設計
學生學習的組織形式通常有個別學習、小組學習、整體學習等,小組學習是基於網路環境的研究性學習的較好組織形式。實踐顯示,學生在具有良好組織結構的協作小組中學習,其效果遠遠優於傳統的班級組織形式。小組協作活動中的學生可以將其在學習過程中探索、發現的信息和學習材料與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共享。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為了達到小組學習目標,學生之間可以採用對話、商討、爭論等形式對問題進行充分論證,以期獲得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合作學習小組一般由研究興趣相近的學生自願組成,每組3-6人。各合作小組在選擇研究問題時,完全由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決定。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各小組制定研究計劃、討論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務、收集整理資料、參與實踐活動、形成階段性研究成果等。在研討交流階段,合作小組或對自己的成果補充內容或徵求別人的意見,或對別人的成果提出建議,通過小組間的相互啟發、交流補充,各抒己見。合作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3.學習基本步驟的設計
在實踐中,我們對基於網路的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步驟進行了初步的探索。一般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激發興趣,確定研究的范圍,小組成員商議確定本組的研究范圍,確定本小組研究的課題方向。學會用搜索引擎,用網路尋找信息。小組成員確定個人所承擔的主要任務。
第二步:進一步收集信息,澄清問題,學生學會對資料的檢索與分類,粗略整理搜集的資料。感受到網上收集資料的樂趣,主動參與探索問題、研究問題。學生學會在BBS留言,發布自己的觀點。學生網上收集、摘錄、保存網上的信息資料,並對各種資料進行分類,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還可對網上的信息、資料進行篩選,提出自己的觀點。引起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注意,激發嚴謹地研究問題的熱情,感受到與他人合作的愉快。
第三步:制定課題方案,撰寫各小組課題的開題報告。展示各小組課題的課件,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網路環境下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1.體驗問題情景,形成研究主題
從學生自己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習自主性、積極性。以小組方式,用上網瀏覽查找信息,或查閱相關書籍等方法,學生通過自己對相應信息的查找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並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形成研究的主題。
2.搜集相關資料,實踐驗證主題
在確定研究主題之後,就到了具體實施階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定實施方案,分工協作,明確自己的任務。首先小組學生一起學習網頁製作軟體,從軟體的安裝開始學起,到軟體各功能菜單的使用再到後期的製作。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很快掌握了軟體的使用,通過網上的學習交流,還掌握了菜單的製作、圖片編輯插入、文章的超鏈接等一些常用的製作技巧。其次是分工協作,有的在網上找取相關的圖片、文章,有的進行網頁頁面的設計,有的負責超鏈接等技術上的處理,有的編寫小組觀點看法。發揮學生的想像力。通過相互協作,使分散的信息成為一個整體,突出了研究主題。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活動進展情況,提供相應指導和幫助,完善研究成果。
3.成果的表達與交流
各小組根據自己找到的相關信息,整理成學習體會和研究成果,並以論文、電子投影片和網頁等形式,將研究成果表達出來,進行交流評價。教師指導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注意提高操作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與合作能力。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影響,人類可以用科學技術為人類造福,也可用科學技術毀滅人類。增強使用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意識和責任感。通過交流,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利用社會調查、資料查詢,分析討論等方式進行研究學習,實現了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綜合培養。教師在研究學習過程中,起著組織、引導的作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培養嚴謹的科學作風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五、網路環境下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1.學習過程、學習成果的階段性展示
學習過程的跟蹤是依靠現代網路教育平台實現的,察看學生學習進度、討論次數,並統計出相關的報表。這便於教師在學生研究和學習過程中更多地觀察和了解學生的情況,並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
2.協作技能與再學習能力的評價
網路環境下的學習特點是資源共享,它要求學生不僅有競爭意識,還要有協作精神。故此,在網路環境下開展研究性學習,需要考慮協作技能與再學習能力這兩個重點評價指標。對學生的協同工作能力的培養,是讓幾個學生學會合作完成同一項任務,彼此之間的關系是相關的。協作技能體現了個體在群體中的作用如何。在網路環境下,學生製作成果網頁的過程,就是一個最好的協同工作過程。所以協作技能的評價,對培養學生的情商是很有幫助的。同時,由於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不可能只靠信息技術課所學的知識就能完成任務,往往需要他們在研究過程中再進行自學和充實。是否具有這種再學習能力,也是一個人今後發展的關鍵。
3.學習個體的評價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作為學習個體參與到活動中去的,對於學習個體的評價則應更重於他對活動的參與和體會。通過網路活動中的討論、學習筆記、電子郵件、討論組、答疑和日歷通知等不同的系統服務,不僅可以實現傳統學校的上課輔導,而且能夠提供互動式的個性化服務。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真正能夠有一種轉變性發展,而網路也記載下他的轉變過程,這將有助於學生個體回顧其發展過程,也對教師評價一個學生的能力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六、結論
研究性學習使學生的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以增長學生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網路,學生可以跨時空地與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知識背景甚至不同種族的人們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因此,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應成為學習的主流,它不只是目前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和一門課程,還應是終生學習的一種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