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軟體 » 共享式和交換是網路的區別
擴展閱讀
手機軟體做動畫人物 2025-02-08 21:17:23

共享式和交換是網路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3-07-19 19:10:33

Ⅰ 共享介質的網路和交換網路有什麼區別

大多是在水相中進行交換,特殊應用領域中,也有與一些有機溶劑中進行脫酸除氯處理。

Ⅱ 共享式網路與交換式網路本質的區別是什麼在管理上有何不同

從底層機制來說,作為終端設備,在共享式網路好比很多人在一個屋子裡談話,不管對方是否跟你說,你都聽得見。交換式網路則更像打電話,你只能聽見跟你說話的人的聲音,而聽不到別人之間的交談。所以管理上,交換式網路更安全以及便於管理。
話說共享式的網路已經淘汰的差不多了,很難看到了

Ⅲ 共享式區域網與交換式區域網的區別

共享式區域網和交換式區域網的區別為:沖突域不同、通信不同、連通不同。

一、沖突域不同

1、共享式區域網:共享式所有埠均是同一個沖突域。

2、交換式區域網:交換式區域網每個埠下是一個獨立的沖突域。

二、通信不同

1、共享式區域網:共享式區域網中所有用戶共享帶寬,每個用戶的實際可用帶寬隨網路用戶數的增加而遞減。

2、交換式區域網:交換式區域網供給每個用戶專用的信息通道,除非兩個源埠企圖將信息同時發往同一目的埠,否則各個源埠與各自的目的埠之間可同時進行通信而不發生沖突。

三、連通不同

1、共享式區域網:共享式區域網通過匯流排這一共享介質使PC全部連通。

2、交換式區域網:交換式區域網通過VLAN(虛擬區域網)劃分不同的網段,從而使同一網段的PC可以連通。

Ⅳ 關於網路共享方式與交換方式的比較

主要是比較交換機和集線器的區別吧。共享方式是說該設備的主板帶寬是共享的,當所有埠數據流量超過埠標稱流量時(比如100m)一個埠的流量加大,必然導致其他埠的流量減小。就像許多人在一條路上走,很容易出現堵道碰撞。
交換式就是說任何兩個埠之間的帶寬都可以達到標稱值。其他埠流量的大小,只要不流向該兩埠,都不會影響該兩埠的數據交換。就像每兩家之間都有一條路,只要不是走在同一條路上就不會感到擁擠。
但是實際應用中,只要不是大量傳輸數據,基本上小的網路中感覺不出兩者的區別,但是在大中型網路中,交換型的優勢就體現的比較明顯。

Ⅳ 和共享式乙太網相比,交換式乙太網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交換式乙太網不需要改變網路其它硬體,包括電纜和用戶的網卡,僅需要用交換式交換機改變共享式HUB,節省用戶網路升級的費用。

可在高速與低速網路間轉換,實現不同網路的協同。大多數交換式乙太網都具有100MBPS的埠,通過與之相對應的100MBPS的網卡接入到伺服器上,暫時解決了10MBPS的瓶頸,成為網路區域網升級時首選的方案。

它同時提供多個通道,比傳統的共享式集線器提供更多的帶寬,傳統的共享式10MBPS/100MPS乙太網採用廣播式通信方式,每次只能在一對用戶間進行通信,如果發生碰撞還得重試,而交換式乙太網允許不同用戶間進行傳送,比如,一個16埠的乙太網交換機允許16個站點在8條鏈路間通信。

特別是在時間響應方面的優點,使得區域網交換機倍受青睞。它以比路由器低的成本卻提供了比路由器寬的帶寬、高的速度,除非有上廣域網(WAN)的要求,否則,交換機有替代路由器的趨勢。

(5)共享式和交換是網路的區別擴展閱讀

背景

乙太網技術的最初進展來自於施樂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許多先鋒技術項目中的一個。人們通常認為乙太網發明於1973年,當年鮑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給他PARC的老闆寫了一篇有關乙太網潛力的備忘錄。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認為乙太網是之後幾年才出現的。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發表了一篇名為《乙太網:局域計算機網路的分布式包交換技術》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為了開發個人電腦和區域網離開了施樂(Xerox),成立了3Com公司。3Com對DEC、英特爾和施樂進行游說,希望與他們一起將乙太網標准化、規范化。這個通用的乙太網標准於1980年9月30日出台。

當時業界有兩個流行的非公有網路標准令牌環網和ARCNET,在乙太網大潮的沖擊下他們很快萎縮並被取代。而在此過程中,3Com也成了一個國際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經開玩笑說,Jerry Saltzer為3Com的成功作出了貢獻。Saltzer在一篇與他人合著的很有影響力的論文中指出,在理論上令牌環網要比乙太網優越。受到此結論的影響,很多電腦廠商或猶豫不決或決定不把乙太網介面做為機器的標准配置,這樣3Com才有機會從銷售乙太網網卡大賺。

這種情況也導致了另一種說法「乙太網不適合在理論中研究,只適合在實際中應用」。也許只是句玩笑話,但這說明了這樣一個技術觀點:通常情況下,網路中實際的數據流特性與人們在區域網普及之前的估計不同,而正是因為乙太網簡單的結構才使區域網得以普及。

梅特卡夫和Saltzer曾經在麻省理工學院MAC項目(Project MAC)的同一層樓里工作,當時他正在做自己的哈佛大學畢業論文,在此期間奠定了乙太網技術的理論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交換乙太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乙太網技術

Ⅵ 共享式區域網與交換式區域網的區別

我是這么理解的.共享式的話,通過匯流排這一共享介質使PC全部連通.
交換式區域網是用機與機之間,通過VLAN(虛擬區域網)劃分不同的網段.
從而使同一網段的PC可以通信,
最後有三點不同,
.數據轉發給哪個埠,交換機基於MAC地址作出決定,集線器根本不做決定,而是將數據轉發給所有埠.數據在交換機內部可以採用獨立路徑,在集線器中所有的數據都可以在所有的路徑上流動.
2.集線器所有埠共享一個帶寬,交換即每個埠有自己獨立的帶寬,互不影響.
3.集線器所有埠均是同一個沖突域,而交換機每個埠下是一 個獨立的沖突域.

Ⅶ 網路系統集成時的建網原則有哪些,共享式網路和交換式網路有何異同。 要求專業回答!

共享式網路通常指的是通過集線器連接的網路,由於集線器不能隔離沖突域 導致這種網路擴展性極低而且因為沒有CSMA/CD機制網路上只能一個人發 其他人一起收,在這個人發的過程中如果還有別人發數據,那麼這個網路就沖突 整個網路不通,這就是沖突域
交換式網路就是在網路上增加交換機 ,因為交換機屬於二層設備,可以隔離沖突域 ,有了CSMA/CD機制這樣一個廣播域下的所有用戶都可以自由收發數據, 而由交換機組建的網路,屬於一個廣播域,也是一個小型的乙太網

組網原則無非那麼幾個: 實用性;高效性;可擴展性等
這么通俗的回答如果你還看不懂就別干網路了,- ,-

Ⅷ 交換式乙太網和共享式乙太網的區別

1、定義不同:

在區域網中大量地使用了集線器和交換機作為聯網中繼設備,其中使用集線器進行連接的區域網稱為共享式區域網,而使用交換機進行連接的區域網則稱為交換式區域網。

2、核心不同:

共享式乙太網的典型代表是使用10Base2/10Base5的匯流排型網路和以集線器為核心的星型網路。在使用集線器的乙太網中,集線器將很多乙太網設備集中到一台中心設備上。

交換式乙太網是以交換式集線器或者交換機為中心構建的星形拓撲結構網路。在交換式乙太網中,交換機根據接收到的數據幀中的MAC地址決定數據幀應發往交換機的哪個埠。

(8)共享式和交換是網路的區別擴展閱讀:

使用交換式乙太網替換共享式乙太網不需要改變原有網路的其它硬體,包括電纜和用戶網卡,僅需要用交換式集線器或交換機替換傳統的集線器,因此可以節省用戶網路升級的費用。使用交換式乙太網替代共享式乙太網的原因:

1、減少沖突:交換機將沖突隔絕在每一個埠(即每個埠都是一個沖突域),避免了沖突的擴散。

2、提升帶寬:接入交換機的每個節點都可以使用全部的帶寬,而不是各個節點共享帶寬。

Ⅸ 共享式乙太網與交換式乙太網的區別是什麼

網路中的共享和交換這兩個概念。在此,打個比方,同樣是10個..

車道的馬路,如果沒有給道路標清行車路線,那麼車輛就只能在無序的狀態下搶道或佔道通行,容易發生交通堵塞和反向行駛的車輛對撞,使通行能力降低。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就需要在道路上標清行車線,保證每一輛車各行其道、互不幹擾。共享式網路就相當於前面所講的無序狀態,當數據和用戶數量超出一定的限量時,就會造成碰撞沖突,使網路性能衰退。而交換式網路則避免了共享式網路的不足,交換技術的作用便是根據所傳遞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將每一信息包獨立地從埠送至目的埠,避免了與其它埠發生碰撞,提高了網路的實際吞吐量。
共享式乙太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所有用戶共享帶寬,每個用戶的實際可用帶寬隨網路用戶數的增加而遞減。這是因為當信息繁忙時,多個用戶都可能同進「爭用」一個信道,而一個通道在某一時刻只充許一個用戶佔用,所以大量的經常處於監測等待狀態,致使信號在傳送時產生抖動、停滯或失真,嚴重影響了網路的性能。
集線器上是一個中繼器,而中繼器的主要功能是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整形再生放大,使被衰減的信號再生(恢復)到發送時的狀態,以擴大網路的傳輸距離,而不具備信號的定向傳送能力。
交換式乙太網中,交換機供給每個用戶專用的信息通道,除非兩個源埠企圖將信息同時發往同一目的埠,否則各個源埠與各自的目的埠之間可同時進行通信而不發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