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軟體 » 政府網路公眾平台共享
擴展閱讀
蘋果官方網站怎麼找訂單 2025-01-21 08:43:20
傳單製作手機軟體 2025-01-21 08:19:25

政府網路公眾平台共享

發布時間: 2023-02-03 10:06:10

① 政務信息不能共享辦事時效

國務院關於印發政務信息資源共享
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國發〔2016〕5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9月5日
(此件公開發布)
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快推動政務信息系統互聯和公共數據共享,增強政府公信力,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務水平,充分發揮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轉變職能、創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務院關於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國發〔2015〕50號)等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政務信息資源,是指政務部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製作或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文件、資料、圖表和數據等各類信息資源,包括政務部門直接或通過第三方依法採集的、依法授權管理的和因履行職責需要依託政務信息系統形成的信息資源等。
本辦法所稱政務部門,是指政府部門及法律法規授權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
第三條本辦法用於規范政務部門間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工作,包括因履行職責需要使用其他政務部門政務信息資源和為其他政務部門提供政務信息資源的行為。
第四條促進大數據發展部際聯席會議(以下簡稱聯席會議)負責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工作,指導和組織國務院各部門、各地方政府編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組織編制國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並指導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建設、運行、管理單位開展國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的日常維護工作。
各政務部門按本辦法規定負責本部門與數據共享交換平台(以下簡稱共享平台)的聯通,並按照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向共享平台提供共享的政務信息資源(以下簡稱共享信息),從共享平台獲取並使用共享信息。
第五條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以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各政務部門形成的政務信息資源原則上應予共享,涉及國家秘密和安全的,按相關法律法規執行。
(二)需求導向,無償使用。因履行職責需要使用共享信息的部門(以下簡稱使用部門)提出明確的共享需求和信息使用用途,共享信息的產生和提供部門(以下統稱提供部門)應及時響應並無償提供共享服務。
(三)統一標准,統籌建設。按照國家政務信息資源相關標准進行政務信息資源的採集、存儲、交換和共享工作,堅持「一數一源」、多元校核,統籌建設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共享交換體系。
(四)建立機制,保障安全。聯席會議統籌建立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機制和信息共享工作評價機制,各政務部門和共享平台管理單位應加強對共享信息採集、共享、使用全過程的身份鑒別、授權管理和安全保障,確保共享信息安全。
第六條各政務部門應加強基於信息共享的業務流程再造和優化,創新社會管理和服務模式,提高信息化條件下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
第二章政務信息資源目錄
第七條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制定《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指南》,明確政務信息資源的分類、責任方、格式、屬性、更新時限、共享類型、共享方式、使用要求等內容。
第八條各政務部門按照《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指南》要求編制、維護部門政務信息資源目錄,並在有關法律法規作出修訂或行政管理職能發生變化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更新本部門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各地方政府按照《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指南》要求編制、維護地方政務信息資源目錄,並負責對本級各政務部門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更新工作的監督考核。
國家發展改革委匯總形成國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並建立目錄更新機制。國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是實現國家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的基礎,是政務部門間信息資源共享的依據。
第三章政務信息資源分類與共享要求
第九條政務信息資源按共享類型分為無條件共享、有條件共享、不予共享等三種類型。
可提供給所有政務部門共享使用的政務信息資源屬於無條件共享類。
可提供給相關政務部門共享使用或僅能夠部分提供給所有政務部門共享使用的政務信息資源屬於有條件共享類。
不宜提供給其他政務部門共享使用的政務信息資源屬於不予共享類。
第十條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及目錄編制應遵循以下要求:
(一)凡列入不予共享類的政務信息資源,必須有法律、行政法規或黨中央、國務院政策依據。
(二)人口信息、法人單位信息、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電子證照信息等基礎信息資源的基礎信息項是政務部門履行職責的共同需要,必須依據整合共建原則,通過在各級共享平台上集中建設或通過接入共享平台實現基礎數據統籌管理、及時更新,在部門間實現無條件共享。基礎信息資源的業務信息項可按照分散和集中相結合的方式建設,通過各級共享平台予以共享。基礎信息資源目錄由基礎信息資源庫的牽頭建設部門負責編制並維護。
(三)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同一主題領域,由多部門共建項目形成的主題信息資源,如健康保障、社會保障、食品葯品安全、安全生產、價格監管、能源安全、信用體系、城鄉建設、社區治理、生態環保、應急維穩等,應通過各級共享平台予以共享。主題信息資源目錄由主題信息資源牽頭部門負責編制並維護。
第四章共享信息的提供與使用
第十一條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組織推動國家共享平台及全國共享平台體系建設。各地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明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本級共享平台建設。共享平台是管理國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支撐各政務部門開展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的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包括共享平台(內網)和共享平台(外網)兩部分。
共享平台(內網)應按照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要求,依託國家電子政務內網建設和管理;共享平台(外網)應按照國家網路安全相關制度和要求,依託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建設和管理。
各政務部門業務信息系統原則上通過國家電子政務內網或國家電子政務外網承載,通過共享平台與其他政務部門共享交換數據。各政務部門應抓緊推進本部門業務信息系統向國家電子政務內網或國家電子政務外網遷移,並接入本地區共享平台。凡新建的需要跨部門共享信息的業務信息系統,必須通過各級共享平台實施信息共享,原有跨部門信息共享交換系統應逐步遷移到共享平台。
第十二條使用部門應根據履行職責需要使用共享信息。屬於無條件共享類的信息資源,使用部門在共享平台上直接獲取;屬於有條件共享類的信息資源,使用部門通過共享平台向提供部門提出申請,提供部門應在10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使用部門按答復意見使用共享信息,對不予共享的,提供部門應說明理由;屬於不予共享類的信息資源,以及有條件共享類中提供部門不予共享的信息資源,使用部門因履行職責確需使用的,由使用部門與提供部門協商解決,協商未果的由本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主管部門協調解決,涉及中央有關部門的由聯席會議協調解決。
提供部門在向使用部門提供共享信息時,應明確信息的共享范圍和使用用途(如,作為行政依據、工作參考,用於數據校核、業務協同等),原則上通過共享平台提供,鼓勵採用系統對接、前置機共享、聯機查詢、部門批量下載等方式。
各政務部門應充分利用共享信息。凡屬於共享平台可以獲取的信息,各政務部門原則上不得要求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重復提交。
第十三條按照「誰主管,誰提供,誰負責」的原則,提供部門應及時維護和更新信息,保障數據的完整性、准確性、時效性和可用性,確保所提供的共享信息與本部門所掌握信息的一致性。
第十四條按照「誰經手,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使用部門應根據履行職責需要依法依規使用共享信息,並加強共享信息使用全過程管理。
使用部門對從共享平台獲取的信息,只能按照明確的使用用途用於本部門履行職責需要,不得直接或以改變數據形式等方式提供給第三方,也不得用於或變相用於其他目的。
第十五條建立疑義、錯誤信息快速校核機制,使用部門對獲取的共享信息有疑義或發現有明顯錯誤的,應及時反饋提供部門予以校核。校核期間,辦理業務涉及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如已提供合法有效證明材料,受理單位應照常辦理,不得拒絕、推諉或要求辦事人辦理信息更正手續。
第五章信息共享工作的監督和保障
第十六條聯席會議負責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的統籌協調,建立信息共享工作評價機制,督促檢查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工作落實情況。
第十七條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網信辦組織編制信息共享工作評價辦法,每年會同中央編辦、財政部等部門,對各政務部門提供和使用共享信息情況進行評估,並公布評估報告和改進意見。
第十八條國務院各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家共享平台管理單位應於每年2月底前向聯席會議報告上一年度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情況,聯席會議向國務院提交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情況年度報告。
第十九條國家標准委會同共享平台管理單位,在已有政務信息資源相關標准基礎上,建立完善政務信息資源的目錄分類、採集、共享交換、平台對接、網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標准,形成完善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標准體系。
第二十條國家網信辦負責組織建立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網路安全管理制度,指導督促政務信息資源採集、共享、使用全過程的網路安全保障工作,指導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風險評估和安全審查。
共享平台管理單位要加強共享平台安全防護,切實保障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時的數據安全;提供部門和使用部門要加強政務信息資源採集、共享、使用時的安全保障工作,落實本部門對接系統的網路安全防護措施。
共享信息涉及國家秘密的,提供部門和使用部門應當遵守有關保密法律法規的規定,在信息共享工作中分別承擔相關保障責任。
第二十一條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網信辦建立國家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投資和運維經費協商機制,對政務部門落實政務信息資源共享要求和網路安全要求的情況進行聯合考核,凡不符合政務信息資源共享要求的,不予審批建設項目,不予安排運維經費。
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在國家政務信息化建設規劃制定、項目審批、投資計劃安排、項目驗收等環節進行考核。財政部負責在國家政務信息化建設項目預算下達、運維經費安排等環節進行考核。國家網信辦負責在網路安全保障方面進行考核。
政務信息化項目立項申請前應預編形成項目信息資源目錄,作為項目審批要件。項目建成後應將項目信息資源目錄納入共享平台目錄管理系統,作為項目驗收要求。
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相關項目建設資金納入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相關工作經費納入部門財政預算,並給予優先安排。
第二十二條審計機關應依法履行職責,在國家大數據政策的貫徹落實、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中發揮監督作用,保障專項資金使用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推動完善相關政策制度。
第二十三條各政務部門應建立健全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工作管理制度,明確目標、責任和實施機構。各政務部門主要負責人是本部門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第二十四條國務院各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國家發展改革委通知整改;未在規定時限內完成整改的,國家發展改革委要及時將有關情況上報國務院:
(一)未按要求編制或更新政務信息資源目錄;
(二)未向共享平台及時提供共享信息;
(三)向共享平台提供的數據和本部門所掌握信息不一致,未及時更新數據或提供的數據不符合有關規范、無法使用;
(四)將共享信息用於履行本單位職責需要以外的目的;
(五)違反本辦法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解釋。

② 門戶網站建設與政務信息網上公開

賈 萍 楊慶第 汪志強 張垚垚

(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

摘要:本文介紹了國土資源系統的門戶網站建設和近年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的現狀,並對今後國土資源系統門戶網站與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的發展趨勢做了展望。

關鍵詞:國土資源;門戶網站;政務信息;網上公開

1 前 言

據統計80%的社會信息資源都掌握在政府機構的手中[1]。政府因其信息採集實力雄厚和強大的信息分析能力而獲得豐富的信息資源,是社會最主要的信息生產者、使用者和發布者。向全社會公開政務信息,有利於搭建和社會公眾溝通交流的渠道,廣泛接受社會公眾對政府行使權利的監督,也有利於政府部門之間政務信息共享。

信息網路正逐步成為人們獲得信息和實現社會多種功能的主要載體。門戶網站是藉助信息網路實現政府傳遞政務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門戶網站的建設為政務信息網上公開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傳播途徑,政務信息網上公開也因此獲得了傳播面廣、互動性強和社會影響大的效果。近年,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網上公開有了長足的發展,由最初提供整齊單一的單項職能和辦事流程等告知型服務,逐漸過渡到目前還提供行政審批結果查詢服務,今後還將朝著向社會提供全方位的綜合互動型服務轉變。服務方式的轉變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對國土資源系統的門戶網站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一網頁形式的建設已不能夠滿足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的需求,門戶網站建設必將朝向開放式服務功能、嵌入集成式應用系統以及整合全國國土資源系統網站資源的方向發展。

2 國土資源系統門戶網站建設

2.1 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建設

1999年,中國郵電電信總局和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共同主辦「政府上網工程啟動大會」,40 多家國家部委(辦局)信息主管部門共同倡議我國各級政府、各部門在信息網路上建立正式站點,構建高效率的電子化政府[2]。國土資源部作為倡議者之一,當年就實現了政府網站系統在互聯網上開通運行,為部機關、國土資源行業和社會公眾提供了國土資源信息服務。

2004年年底,國土資源部開通了新版門戶網站,新版門戶網站採用 Portal 技術,集成了多種國土資源信息服務系統和政務管理信息系統,整合了部分政務流程,形成了「以業務流程為導向,以門戶系統為主體,以內容管理為核心,以信息檢索為增值,以系統集成為擴展的集成化國土資源服務平台」,門戶網站集成了國土資源新聞網和中國土地市場網,建立了虛擬辦事大廳、虛擬交易大廳、土地估價機構和人員執業信息公示、礦業權評估機構公示等系統,開設了政務公開、網上查詢與服務、網上申報、網上信訪和網上舉報等欄目,公開包括新聞類、國土資源管理類、社會監督類等多種類別的政務信息。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自開通以來為社會提供了快捷和便利的服務,數次在全國76個部委網站績效評估中名列前茅。

2.2 地方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門戶網站建設

2004年,國土資源部印發了《關於切實加強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網上公開,促進依法行政和行政為民的通知》,要求全國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在網上公布政務信息,並明確規定了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通過網路向全社會公開、公告的國土資源政務信息內容。2004年,32個省級單位中,有31個建立了門戶網站進行政務公開;333個市級單位中,有141個建立了對外服務網站,另有60個市級單位將本級政務信息匯交到所屬地方政府或省廳網站公開了政務信息。2005年,32個省級單位全部建立門戶網站實現政務公開;333個市級單位中,181個建立了對外服務網站,另有60個市級單位將本級政務信息匯交到所屬地方政府或省廳網站公開了政務信息。各地國土資源門戶網站的開通和建設,為地方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網上公開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國土資源系統政務信息網上公開工作初步形成了貫穿國家—省—市—縣四級的政務信息公開體系。

3 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現狀

根據國土資源部信息化工作辦公室2004年和2005年兩年來對各地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網上公開檢查的結果,得出全國各地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的情況。

3.1 公開范圍

圖1 為2004年和2005年全國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政務信息網上公開情況。全國32個省級單位中,2004年,全國有31個省級單位通過建立獨立的對外服務網站實現政務公開,佔97%;2005年,全部省級單位都建立了獨立的對外服務網站實現政務公開。全國333個市級單位中,2004年,有 141個建立了對外服務網站,實現網上政務信息公開,佔42%,另有60個雖未獨立建立網站,但通過所屬地方政府或省廳網站公開了政務信息,佔18%,還有132個市級單位未在網上公開政務信息,佔40%;2005年,有181個建立了對外服務網站,實現網上政務信息公開,佔54%,另有60個雖未獨立建立網站,但通過所屬地方政府或省廳網站公開了政務信息,佔18%,還有92個市級單位未在網上公開政務信息,佔28%。

圖1 全國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政務信息網上公開情況

3.2 公開內容

2004年,國土資源部制定了24個項目,要求全國各地按照統一標准對24個項目進行公開。2005年,國土資源部調整了對各地政務信息公開的要求,對省級要求公開32個項目,對市級要求41個項目。

在全國32個省級單位中,2004年,公開率均超過90%的項目有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探礦權和采礦權審批程序要件及時限、用地審批程序要件及時限等;公開率不足半數的項目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等。2005年,公開率超過90%的項目為法律法規和地方性政策規章、用地審批和采礦權審批的依據、要件、程序和時限以及公益性地質資料,土地、礦產收費項目、標准、依據和繳納時限,探礦權審批和資質審批的依據、要件、程序及時限等;公開率相對比較低的項目為土地變更調查統計資料、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統計信息以及土地和礦產典型違法案件的行政處罰結果等。圖2 為2004年和2005年省級單位主要國土資源政務信息項目的公開率比較情況。

在全國333個市級單位中,2004年,只有 20個單位公開了半數以上的項目;2005年,有73個單位公開了半數以上的項目。

圖2 2004年、2005年省級單位主要國土資源政務信息項目

3.3 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網上公開情況現狀分析

從兩年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的情況來看:

(1)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的范圍在逐漸擴大。實現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的市級單位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40個,增幅12%。

(2)國土資源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的內容愈趨豐富,公開項目涉及的國土資源管理業務范圍更加廣泛,且同一項目的公開率也更高。

(3)公開的政務信息更新頻率有所提高,信息時效性明顯增強。以用地審批為例,2004年用地審批結果項目更新的平均周期是半年,2005年,大部分省級單位和部分市級單位的用地審批結果項目更新的平均周期都縮短到3個月以內。

(4)地區發展不平衡,東部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程度明顯高於西部。西部地區政務信息網上公開整體水平較東部發達地區有一定的差距,未實現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的單位80%以上都在西部城市。

(5)社會公眾關注的政務信息公開范圍和公開程度還不高。比如各地市的征地補償安置標准、安置方案公告以及土地供應計劃等項目公開率還不足30%。

(6)行政審批結果類和行政管理成果類的項目公開程度明顯低於告知類項目。近兩年公開程度比較高的項目大多是告知類項目,而用地審批結果、土地變更調查資料、探礦權和采礦權審批結果等項目公開率偏低。

(7)網上辦事大廳和交易大廳等互動式項目還處於起步階段。

4 國土資源門戶網站與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的發展

國土資源門戶網站建設與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門戶網站建設為政務信息網上公開做技術和渠道保障,另一方面,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的發展反過來會促進門戶網站的建設。目前,全國國土資源門戶網站還處於獨立建站的階段,信息資源分散,重復投資和重復建設現象普遍。今後,要將門戶網站建設和政務信息網上公開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中心站點」的思想,統一規劃、整合和集成國土資源系統所有其他對外網站的數據和業務系統資源。以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外提供公共服務的總入口,其他部直屬事業單位、各地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各類型網站均作為部門戶網站的分站。中心站點列出全系統所有的分站點完整列表,通過部門戶網站這個中心站點,連接到所有已經上網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官方資源。

由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這個中心站點對數據和系統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將部系統內相關的國土資源政務信息加以整合並集成,形成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綜合、全面、權威的數據資源系統。並在此基礎上,對集成的數據資源系統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以便靈活、高效地組織和利用數據及系統資源,採取多種方式,通過網路發布國土資源政務信息,提高信息服務的針對性和易檢索性。此外,還將採取先進的信息技術,在中心站點提供文本檢索功能,通過關鍵詞查找分站點上的所有文獻、文章和數據資源。檢索既包括對單一站點的檢索,也可以通過統一的資料庫一次性對所有國土資源系統的分站點進行查詢和檢索。中心站點提供按主題而不是按單位/部門分類和地區分類進行查詢,使公眾能夠更快、更有效、不間斷、實時地搜索信息和享用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政務信息服務。

5 展望

開展政務信息網上公開,實現政務信息高效利用,需要開放式和高整合度的門戶網站作為技術支撐。為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採取以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中心站點,其他部直屬事業單位、各地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各類型網站為分站點的方式,不僅能夠加強國土資源系統對外發布政務信息的整體性和一致性,也能夠提升部門戶網站的主導地位和權威性。一方面,有利於改變目前國土資源系統內數據和系統資源相對比較分散,集成化程度比較低,網站重復建設且利用率不高的狀況;另一方面,有利於避免部分公共信息重復公開,節省網站建設成本和人力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推動信息資源深入開發利用,為社會公眾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整體服務。

參考文獻

蔡潔,張麗.我國政府上網的若干問題簡析,成人高教學刊,(2):38~41

吳愛民.中國電子政務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出版社

③ 開展電子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有什麼重要意義

推動電子網路政府,從國際社會來看,一個國家推動政府信息化,首先是為了提高本國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政府能力提升後,就能提升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推動電子政務、推動政府信息化意義重大。具體來講,在中國目前條件下,加快政府信息化的步伐,加快構建電子網路政府,至少有六個方面的意義。

第一點,推動政府信息化,有利於迎接加入世貿組織後對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戰。我們從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很大機遇,也使我國整個經濟社會,特別是經濟更好地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發展機遇。但是也應該同時看到,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確實對於我們的政府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表現在以下這么幾點。首先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對於我們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就是說過去中國沒有加入世貿組織以前,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方面,完全可以考慮中國特色,可以不過多的顧及到國際貿易組織的一些規則,但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就再不能這樣繼續了,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時候,包括制定法律也好、行政性法規也好,要充分考慮到國際貿易組織的規則。也就是說,制定的法律法規不能違反世貿組織的基本規則,所以對於我們政府的管理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們首先抓緊對過去已經制定法律法規的修訂,凡是與世貿組織規則相違背的,不吻合的,我們都要拿掉,或者要修改,有的甚至要廢除,對於未來我們制定公共政策,包括制定法律、法規,必須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則來進行,這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對我們政府管理的第一大挑戰。第二方面,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對我們政府管理的公共服務也提出了很大挑戰,過去中國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時,基本是一種政府壟斷,直到加入世貿組織以前,還有好多壟斷領域,比如鐵路、郵電、民航、電訊、電力、金融、保險,這些領域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前,大體是政府壟斷的領域。加入世貿組織以後,要逐步開放服務貿易,過去我們開放了技術貿易、貨物貿易,但是在服務貿易領域採取了比較謹慎的態度,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再不開放就不行了,要按照承諾的時間表逐步開放這些領域,政府在公共服務領域要逐步開放,不僅像內資開放,還要向外資開放,這對於過去長期壟斷這些領域來講,應該說提出的挑戰是很嚴峻的。,加入世貿組織前後,我們加快了相關壟斷領域的改革重組步伐,比如電力、發電和輸電分開,電訊南北分開,金融加快了商業化銀行改革的步伐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應對入世在公共服務領域所採取的舉措。第三方面,就是對我們的就業,對人生競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大家一個共同看法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從長遠來講伴隨著大量的外資進入中國,給我們帶來很多就業的機會,但是就短期來看,因為大量的外國資本引入中國以後,我們的國有企業在和外國資本競爭時,至少在競爭初期有可能不是人家的競爭對手,有些企業可能要敗下陣來,這樣有可能在加入世貿組織初期,我們的國有企業在競爭過程中處於劣勢,這樣就有可能導致更多的國有企業職工下崗,有可能加劇我們的就業形勢。目前我們政府管理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就業壓力很大,成為整個經濟社會生活中最突出的問題,就的壓力越來越大,如果說很多國有企業的職工在入世初期還要下崗的話,這給我們就業的形勢壓力更大,與此同時,伴隨外資的進入,在優秀人才的增長方面,我們也面臨強大的壓力,這是入世以後第三個方面對政府的挑戰。第四方面,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對政府管理的方式提出了很多挑戰,比如過去大量行政手段的應用,我們公開性、透明度比較低,審批的范圍很大,審批很繁瑣,審批制的自由裁量權很多等等,行為不規范,這都是政府管理方式方面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和我們加入世貿組織所做出的承諾的差距是比較大的,能不能依法行政,能不能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能不能減少行政手段的應用,能不能減少過多的干預,已成為我們改變政府管理方式,應對入世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通過構建政府信息化,推動電子政務,改變政府管理方案,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公開性,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等,可以把政府管理存在的問題得到更多解決,這對提升我們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使政府管理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後帶來一系列的挑戰意義重大。

第二點,通過推動政府信息化構建電子網路政府,可以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及時性、有效性。政府決策我們過去主要是大量的決策失誤,造成大量的重復建設,造成巨額的國家財政資金浪費,有人說,如果能把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減少的話,一年可以節約大量的資金,所以推動政府信息化,特別對於高層政府機構可以構建一個決策支持系統,雖然它不能完全代替決策,但是它可以降低決策者的風險,提高決策者的科學性、及時性、有效性,就可以減少大量的重復建設,減少大量的財政資金浪費,這對於政府管理意義非常重大。

第三點,通過推動政府信息化構建電子網路政府,可以真正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增強政府的服務能力,我們現在政府管理正在朝一個以管理管制向服務的方式轉化,政府提供的服務能不能是高質量的,是公眾滿意的,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標。如何才能夠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公共服務的能力呢?改善的途經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推動電子政務建設,推動政府信息化,給企業、公眾在網上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在線服務,這不僅可以大大地減少政府的辦事時間,而且能夠提高它的公開性、透明度,這對於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務,改善政府和公眾的關系,提升政府的形象,意義非常重大。

第四點,通過推動政府信息化、構建電子網路政府,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降低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電子政務的最高境界有四句話,就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信息安全,在線服務。互聯互通並不是說所有的政府部門上下左右都要互聯互通,而是說在公共管理活動中,政府部門上下左右之間需要互聯互通的,能夠實現互聯互通,需要資源共享的,能夠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就可以減少很多信息採集成本。如人口數據,一個權威部門採集的人口數據,能夠跟各個其他政府部門所共享,那麼其他部門,就不需要再花更多的人力、資金、物力去採集人口數據,用一個共享的人口資源數據,這樣節約很多資金,也節約很多時間,所以說實現了互聯互通,實現了資源共享。從政府管理的發展來講,確實能夠降低政府管理成本,而電子網路政府,政府信息化,在這方面是大有可為的,通過對信息的有效管理、有效處理,提高信息資源的共享程度,可以給國家降低大量的管理資金。

第五點,通過推動政府信息化,構建電子網路政府,能夠提高公務人員的整體素質。也就是說公務人員必須提高計算機應用水平,增強政府信息化,電子政務的支持,開拓視野,改變觀念,才能適應電子網路政府對公務人員的基本要求,如果不具備這些基本素養,如計算機辦公軟體不會操作,計算機的基本技能都沒有,那麼你就很難適應公務員崗位要求,可能就要被淘汰。所以,通過構建很多電子政務的應用系統,不僅僅改變政府官員的觀念,增加很多的知識,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化技能,包括計算機的技能,如果不會,迫使你接受培訓,這對提高我們隊伍的整體素質有意,公務員整體素質應影響深遠。

第六點,通過推動政府信息化,構建電子網路政府,能夠拉動中國IT企業、IT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拉動中國應用性軟體產業的發展。中國是一個大國,但是我們的應用軟體業,整體上和印度還差距比較大,印度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它的經濟實力目前和中國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但是為什麼印度的軟體業,特別是應用軟體業很發達呢?它大量地運用軟體業,軟體產品可以出口,我們現在和它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推動信息產業的發展有很多渠道,通過政務信息化能夠拉動中國IT產業的發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經,特別是帶動我們應用軟體業的發展,因為搞電子政務好多應用性軟體是不能夠完全依賴國外的,需要靠我們國家的這些IT企業來開發,所以說推動政府信息化不僅可以拉動IT產業的發展,更重要的可以帶動中國應用性軟體產業的發展,那麼這個意義就很大了,而且可以帶動中國社會信息化的發展,這是第一個觀點,即推動中國政府信息化,構建中國式的電子網路政府,在當前來講它有很重要的意義。

第二個方面,我們在分析中國政府信息化,構建電子網路政府的意義所在這個問題時,也會看到中國在政府信息化的過程中,在電子政務建設中,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概括為兩大方面,通過我們對中國電子政務、政府信息化的發展,大體有兩個方面目前值得關注,一方面是客觀方面的問題,從客觀來講,主要存在四方面問題,第一,行政管理的復雜性,行政體系的復雜性決定了電子政務應用體系構建的復雜性;第二,過去這些年,我們在政府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中,總體上看,沒有制定好總體規劃,標准化問題也沒有得到高度的關注;第三,整個社會信息化的水平比較低,在一定意義上也制約了中國政府信息化的發展;第四,我們的信息安全、政務信息安全的一些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重點把第一個問題做個解釋,電子政務的構建,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的構建,絕不能過於簡單,它是一個非常復雜系統。為什麼電子政務的應用系統有它自身的復雜性呢?關鍵是政務管理本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每一級政府都設了很多部門,這些部門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職權,各自行使各自的權力,但是他們又絕不是孤立的一個系統,它要左右配合、上下連動,這是政務管理,政務信息化,它和電子商務企業運作有重大差別,就不同的國家來講,一個政府設多少個部門,全世界沒有統一標准,部門設置的多少,服從於管理指導思想,比如英國、美國,大體是一個,叫做自由市場經濟,這個自由市場經濟政府管理的模式就和我們不完全一樣,政府總體是管理的比較間接,很少直接管理,而且各個政府部門的設置也比較粗放,不像我們機構設置的那麼多,那麼細化。舉個例子,比如美國的農業部大致相當於中國的三個部,農業部、水利部、林業局;美國的「運輸部」相當於中國的三個部,交通部、鐵道部、國家民航總局。我們是一種細化的設置機構,人家是一種比較粗放的設置,這樣一個大布置的管理,我們設置的比較細,政府和政府部門之間的職能就可能要交叉,就可能影響職能的行使、權力的行使,這對於構建應用性軟體,構建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帶來了困難,政務的邊界不清楚,職能交叉,那麼構建你的系統,應用軟體就可能帶來麻煩,而我們應用軟體的開發是很清晰的,不能模糊,不能說我這次讓你一馬,你多行使一點權力,下一次我多行使一點,不是這樣,模糊不行,在軟體開發中必須清晰。所以,我們部門設置比較多,部門之間的職能容易交叉,權力行使容易交叉,那麼構建這個系統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

再比如,政務的實現,如在網上辦一個事情,可能不是一個部門來審批,可能有好幾個部門都審批這個事情,如在網上注冊一個企業,不僅關繫到工商部門,還關繫到稅務部門,要發稅務執照,還關繫到銀行部門,要驗資,同時涉及到工商部門、稅務部門、金融部門,那麼這幾個部門能不能在網上互聯互通,就決定企業注冊能不能在網上辦理,這就是一個政務活動,一個政務工作信息化可能要涉及好幾個部門,要求這些部門在網上能夠互聯互通、協同辦公,並聯審批,如果不能實現這樣一種功能,就無法在網上給公眾提供信息服務。所以,行政管理體系的復雜性決定了電子政務應用系統構建的復雜性,這是我闡述的一個觀點。第二個觀點,社會信息化水平比較低,也會影響到電子政務系統的構建和應用。比如美國上網的人數很多,利用網路獲取信息的人很多,計算機普及率也比我們高得多,而我們和總人口相比,計算機普及率比較低,直接利用網路的人 數也比較少,到今年6月底,中國12 .6億人口直接利用網路的人大體是6200萬,而在美國2.8億人口,直接利用網路的人數是一億五千九百萬,我們利用網路人數占總人口不到5%,而美國卻有59%的人都在利用網路,它的社會信息化水平比我 們要高得多。所以社會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會影響一個國家政務信息化的水平,我們提出用政務信息化帶動社會信息化,拉動信息產業的發展。這是客觀方面的四個問題。

電子政務的發展過程,主觀方面也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通過電子政務的發展我們看到,在主觀方面大體上可以概括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們整個公務員隊伍,現在涉及540多萬人,加上黨群機構就是800萬人,這個觀念有待轉變,要從觀念上、思想上來接受電子政務這種治理方式,要接受政府信息化帶來的政府管理上的變化,如果從觀念上、理念上不接受,那麼推動政務信息化就會造成大的障礙,第二個問題,傳統政務運作管理的過程和慣性。不管國外也好,中國也好,整個是一個傳統政府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運行,手段已經延續了很多年,數百年的歷史,要通過信息化、電子政務的構建來改變傳統政務的運作,改變這種逐年的管理方式手段,是有相當的難度。第三個問題,我們公務員整體隊伍的素質不高,特別是信息化、信息技能方面的技能整體上比較差,水平比較低,這對於政務信息化的推進,電子網路政府的構建是非常大的問題。因為,系統構建得再好,軟體開發得再適用,如果沒有一大批訓練有素的公務人員來掌握、使用和應用的話,這些系統再好也是沒有用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我們的法制建設整體滯後,電子政務、電子網路政府的發展,政府信息化的發展,要求必須有一個法制配套的基礎,即電子網路政府必須有一個外部好環境,這個環境有很多因素構成,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制建設要及時跟進。

比如信息公開,如果國家沒有信息公開條例,或者沒有信息公開法,那麼構建電子網路政府,哪些信息需要公開,哪些信息可以不公開,就無法可依了,就有很大的人為性,我認為需要公開的就把它公開,我認為不需要公開的,就不讓他公開,給官員的主觀意志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國外都有信息公開法、信息披露條例,你該公開的不公開,你是違反法律的,國外叫陽光方案。我們國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制定一部信息披露、信息公開方面的法規,前不久廣州市政府制定了一個全國第一家地方政府制定的信息公開條例,可能是全國第一個。從國家來講,正在抓緊有關信息公開條例的制定,最終可能要上升到國家的信息公開法。如果沒有這個法律支撐的話,電子政務的構建,幾乎是寸步難行的,因為構建了系統後,要在網路上公布信息,就有一個法律依據的問題。

再如電子簽名、電子簽章,現在在物理形態下,這個公章動不動都可以假冒了,被別人開一個假章子使用了。將來,我們構建的電子網路政府,構建的電子政務,要通過虛擬化的章子出現,就是網路上要出現簽章,簽名,領導的個人簽名,要出現公章,那麼網路上的章子能不能是一個真實的,能不能是沒有一個被篡改過的,能不能保證公章的完整性,保證它的不可抵賴性,成為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這是兩個問題,不僅要解決網路章子的法律依據問題,蓋好的網路章子要有法律效力,一旦要出現糾紛後,網路上蓋的簽名和簽章有法律效力。第二,能不能不被假冒,如果這些都是電子政務建設,或者說政府信息化的法制環境,不解決相應的立法,電子政務、政府信息化推進到一定程度就很難再繼續進行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強電子政務的立法,政府信息化的法制建設,使政府信息化有一個好的法律環境,也是電子政務發展中必須認真解決的一個問題。

第三個方面,要在政府管理創新中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它的作用所在,前面內容已經說明了重要性,我們在構建電子政務,推動政府信息化時,一定要和政府管理創新、行政體制改革要緊密結合起來,如果沒有這樣的緊密結合,我們就可能構建一些失敗的系統。如何才能使政府信息化、電子政務的建設和政府管理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呢?這裡面有幾個觀點值得關注。

第一點,作為廣大公務員來講,要樹立一種新的政府管理觀念,這種新的政府管理理念,觀念,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上。第一,政府對社會的管理服務,政府對社會承擔的責任是有限度的,叫有限責任政府的行為理念,政府對社會不承擔無限責任,對社會承擔的是一種有限責任,不能夠像計劃體制下,政府扮演一種全能政府的角色,政府管理的事項無所不包,要改變這種全能政府的觀念,政府對社會承擔責任是有限度的,這是一種新的觀念。第二,要堅持政府管理創新,就要堅持由管制、管理走向服務的新觀念,在計劃體制下,政府對社會更強調它的管制、管理,而淡化服務;在市場經濟下,特別是今天,計劃體制下管制的色彩幾乎不太存在了,主要是兩種職能,就是管理職能、服務職能,管理、服務兩者之間,要逐步的更強調服務,政府要強調對納稅人服務,對社會公眾,對企業提供永久的服務,樹立一種新的服務理念。第三,要逐步樹立一種成本效益理念,投入產出理念,政府管理雖然是一種公共管理,不以盈利為目的,花的是老百姓納稅人交的錢,即使如此,政府管理、公共管理仍然應該強調投入產出,強調成本效益。也就是說,公共管理、政府管理、公共服務絕不是可以不講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理的成本,降低管理服務的投入,是一種新的管理,也是國外經過20多年的政府改革,在全世界掀起了一種比較新的管理理念。我們要把政府管理創新和電子政務的構建,政府信息化推動緊密結合起來,對於廣大公務員來講,首先要接受這種新的管理思念,這對我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二點,我們要把電子政務的推進,把政府信息化系統的構建與政府管理創新相結合,就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最終要建立起中國的公共行政體制。這種公共行政體制,有幾個關系需要認真來解決。

第一個問題,是合理的政府職能定位,不同政府、不同層級政府,比如中央政府、省市政府、縣區政府,直到鄉鎮政府,這些不同層級的政府,職能的實現形式是有差異的,所以建立公共行政體制,首先要有一個合理的政府職能的定位,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和政府管理創新也是息息相關的,在這個中間,要解決好政府職能的合理定位,構建好公共行政體制,最突出的就是要解決好三種關系。一是所謂的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要解決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從整體上來講,要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降低市場的門檻,也就是說市場能夠解決的問題,盡量要讓市場來解決,政府要最大限度的減少對市場不必要的干預,在中國目前這樣的條件下,要解決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關鍵是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如何搞好國家的經濟布局,解決好國有經濟計劃有序的從競爭性行業退出的問題,這個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從國家的經濟結構布局來講,一方面要靠國家的力量,靠政府的力量來調解市場經濟活動,使國家經濟結構能夠保持到一個比較合理的科學的狀態。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借用市場的力量,市場能夠解決的問題,政府盡量少干預,要依靠市場的力量解決我們在經濟結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在計劃體制下,我們搞了很多國有企業,這些國有企業有規模很大的,也有規模很小的,就是大量的經濟成分是以國有經濟為主,但是搞了市場化改革以後,我們越來越看到,國有經濟不能全面促進,國有經濟可以在一些公共領域存在,但是對大量的競爭性行業,國有經濟就盡量少作為,或者無作為,大家看到,我們正在有計劃的從競爭性的領域中退出,通過對國有經濟的改制、改組,使經濟結構更加優化,使國有經濟煥發新的活力,這是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職能配置,解決好政府和企業的關系,除了平常所說的要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現在從中央政府來講,把直接管理工業經濟的部委幾乎都撤銷了,直接管理工業的部門幾乎大量都撤銷了,撤銷了以後,仍然有一個如何減少對企業不必要的干預,特別對於原來國有企業如何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問題。大家看到,2003年,國務院的機構改革,成立了國有資產監管委員會,把原來國家經貿委撤銷了,把它的職能一部分放在了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一部分內貿職能放在商務部,主體職能建立一個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使管資產、管人一體化,解決了管資產、管人相分離的現象,這對構建新型的政府和企業的關系,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應該會產生很深刻的影響。

第三個問題,是要合理的政府職能定位,解決政府和社會的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鼓勵行業協會的發展,更多的發揮社會中介系統它的作用。要結合好政府信息化與政府管理創新兩者之間結合好的關系,找好結合點,在政府職能、公共行政體制創立中,第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合理的政府職能定位。建設公共行政體制第二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更好地調整政府組織結構,使政府的組織、結構的設置逐步按照國際慣例朝著大布置的方向發展,這個非常重要。西方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政府管理多數實行的是一種大布置的管理,所謂大布置的管理,打個比方講,比如我們家給小孩兒過生日,買了一塊蛋糕,這塊蛋糕如果吃的人很多,中間分割的刀子就很多,吃的人很少,就簡單分割兩刀子,那麼分割的越多,每塊的面積越小,分割的越少,每塊的面積就越大,那麼和大布置,和部門設置的管理的差別就在這兒。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一般都使用的是一種大布置的管理,那麼中國為什麼現在相對的部門設置還比較多呢?因為我們是從計劃體制下條條管理、部門管理衍變過來的政府組織架構,我們雖然已經市場化改革搞了多年,但是要想使政府組織結構,組織部門的設置走向大布置還有一個過渡。所以從電子政務的構建來想,從細分構建來想,大布置的構建可能比這個部門設置的過多過細構建要容易一點,我還正處在這個過程,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機關改革,也是一個逐步走向大布置管理的趨勢。在這中間,我們也正在不斷的採取行政管理體制方面的一些措施,包括行政改革方面的措施,這些都會直接的響到電子政務系統的構建,也會影響到信息化的過程。這是政府管理體制創新的第二個方面,構建公共行政體制。

再一方面,就是要把電子政務建設和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相結合,進行深化審批制度的改革。現在我們這套審批制度是計劃體制的產物,也是條條專政、部門管理的產物。實際上,西方國家在政府管理過程中間也都用審批管理手段,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國家、政府對社會的管理,經濟的管理任何審批都不用,但是和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審批管理相比,我們審批制度的弊病是顯而易見的,是很顯然存在的,我們審批的范圍過寬,審批過程中缺乏程序,審批的項目過多,審批過程中公務員的自由裁量權過大,最後審批實際上成為政府管理出現腐敗非常重要的溫床。建立公共行政體制,推動政府管理創新,各級政府都在推動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項目,降低審批門檻,規范審批程序,削弱公務員在審批過程當中的自由裁量權,都是我們構建電子政務應用系統非常重要的條件。實際上,推動審批制度改革和電子政務、構建電子政務應用系統,推動政府信息化這兩者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再一點就是要改變政府管理方式,堅持依法行政,減少行政手段的運用,更多運用經濟法律的手段,提高政府的公開性、透明度和公正性,包括前面講的要配合信息公開法,信息公開條例的頒布制定,通過構建信息系統,構建電子政務的應用系統,促進政府工作方式的轉變。

最後一點,按照信息化的要求,改革政府組織機構和政務流程,構建電子政務應用系統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引起政務流程的重新構建,甚至引起政府組織結構的重新調整,通過電子政務的構建,促進政務流程的重新構建,也有必要調整我們的組織結構,這樣對於提高政府管理的水平,推動電子政府管理的創新,都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才是在政務信息化構建中和政府管理體制創新這兩者找到一個最佳結合點的選擇。

④ 如何向政府網站發布信息

政府網站作為完善政府公共服務接入渠道的主要手段,按照用戶對象進行信息資源的整合,提供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的各種信息和服務。通過訪問政府網站,企業和社會公眾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不受任何空間界限影響地與政府進行信息交互。秉承「政務信息公開、在線辦事和公眾參與」的政府網站功能定位,充分總結和分析以往績效評估指標設計的理論與經驗,在此基礎上對2005年中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進行了完善和升級。指標體系按照政府網站主辦方的行政層級設定,由部委、省級、地市級和縣級政府網站的評估指標構成;按照對政府網站的內容要求,提出「信息公開」、「在線辦事」、「公眾參與」和「網站設計」等4個一級指標。 政府網站,關繫到政府的服務形象,關繫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政府網站建設是電子政務的最佳切入點和重要內容,政府網站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地區電子政務進程的標志。政府網站建設的含義就是利用Internet/Intranet等計算機通信技術,在Internet上建立正式站點,通過網路實現政府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中的管理和服務職能,推動政府辦公自動化與政府網上便民服 務,是政府和社會互動的第一界面。在政府網站上,政務信息公開程度,有關為民服務欄目健全情況,信息反饋情況,在線辦公與網上受理情況等關繫到政府面向公眾的服務形象,關繫到是否方便網上辦事等百姓的切身利益。 2、政府網站的建設,有利於政府各類信息的充分共享。政府佔有全社會大約80%的信息,如何將海量的信息提供給有需求者,並且能夠保證24小時隨時查詢和下載,在眾多媒體中,政府網站是成本低廉和行之有效的方法。網站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和全面性可確保政府掌握的大量重要信息的廣泛共享,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更便捷、更低成本地傳遞政務信息。3、政府網站的建設,有利於政府決策水平的不斷提高。政府可以通過各類網站迅速直接地獲取反饋信息,准確掌握外部環境,提高正確決策與快速反應的能力。隨著政府網站建設的不斷深入,可以通過網站發布各類調查問卷、反饋表格,及時廣泛地獲取社會反饋,增加政府與群眾的交流,為政府下一步工作決策提供各類參考依據。4、政府網站的建設,有利於政府自身形象的逐步提升。網站作為信息傳播的高效率手段之一,在政府和群眾之間架起了基於信息共享的理解和信任的橋梁。隨著政府各類信息的公開化,政民互動不斷加強,政府將在公眾面前展現出高效、透明的良好形象,這有利於提高政府公眾形象和社會凝聚力,對於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5、政府網站的建設,有利於擴大對外開放和對外交流。網站利用現代信息網路技術,以集中的優勢、豐富的內容、詳實的資料、明快活潑的形式,通過互聯網全面正確地宣傳政府的對外開放和經濟建設成就,報道政府的重要決策和活動,發布招商引資信息,介紹投資環境情況,交流工作方法和工作經驗,擴大了黨和政府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架通了與兄弟省市溝通的橋梁,真正實現了網路連四海,信息傳萬家,讓安康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安康。 一、政府網站建設是電子政務領先國家的普遍經驗 研究美國、加拿大、歐盟、新加坡等信息化水平世界領先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重視和發展政府網站是這些國家和地區電子政務建設中的具有普遍性的規律。這些國家和地區將政府網站建設作為完善政府公共服務接入渠道的主要手段,給予了高度重視;按照用戶對象進行信息資源的整合,提供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的各種信息和服務,是國外領先的政府網站共同特徵。通過訪問這些政府網站,企業和社會公眾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不受任何空間界限影響地與政府進行信息交互,政府網站已經成為企業和社會公眾感知和獲取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平台。實踐證明,「以人為本,以用戶為中心」的政府網站能夠提高用戶對電子政務的認知度和滿意度。 由此,美國、加拿大、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以及一些著名的研究機構都試圖通過評估政府網站了解電子政務的建設效果,了解社會信息化發展與應用的程度,並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改進,以便更好的服務於企業和社會公眾,服務於納稅人。 二、政府網站是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 當前,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正在快速發展,新一屆政府更加強調通過政府的職能轉變不斷提高執政能力,以適應和促進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我國政府的執政能力主要體現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四項基本職能上。在信息社會環境中更好的履行政府職能,就必須要對政務工作情況作及時發布,以便讓公眾了解政府的人事、財政、重大決策等關鍵信息,掌握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動態,更好的監督政府工作,促進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增高;就必須要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減少行政成本,以最大程度方便企業經營管理和公眾的日常生活為重要目標,造福於民眾;就必須建立健全政府與社會交流溝通的渠道,積極引導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進一步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奮斗目標。 因此,政府網站工作必須始終服務於我國政府職能轉變,必須始終服務於企業和社會公眾,必須始終服務於促進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不斷加強政府網站建設,是主動順應我國政府改革發展趨勢的行動舉措,更是充分保障公民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的必要環節,對於加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政府網站對執政能力的體現 開展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工作,主要目的也是透過政府網站公布的信息和提供的服務,考察各級政府的政務公開、公共服務和公眾參與的意識與效果,不斷發現履行政府職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一定意義上講,政府網站的績效評估內涵已經超越了網站自身概念。績效評估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較為直觀的反映出各級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績效水平,是政務工作績效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政府網站是電子政務績效水平的展示窗口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中辦發[2002]17號)中確定了政府網站在電子政務框架中的地位。「十五」期間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政府網站作為企業和社會公眾獲取政府信息和服務的主要接入渠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網站強調「以服務為主線」,與電子政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完全吻合。同時,政府網站作為電子政務建設的一扇窗口,能夠綜合體現出電子政務的後台應用系統、信息資源、網路基礎設施、安全系統及制度保障等各個要素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政府網站是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龍頭」。 因此,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的側重點與意義已經不再局限於網站建設水平,更多的是在評估各級政府電子政務建設所體現出的應用效果。一方面,通過績效評估工作不斷促進和加強政府網站的建設,完善電子政務服務的接入渠道;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積極倡導各級政府電子政務建設必須以用戶為中心,以應用為宗旨,以提高用戶滿意程度為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