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零極主網正式上線!共建共享共贏
北京時間9月26日11時,零極主網正式上線。 零極分布式應用網路從研發至今,一直備受各界人士的關注及期待。如今,零極在萬眾矚目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零極分布式應用網路(Zerolimit Distributed Application Network,簡稱 ZDAN)是完全不同於傳統區塊鏈技術的一種全新技術實現,是完美詮釋了區塊鏈思想、超越傳統區塊鏈技術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也是實現未來虛擬數字 社會 的基礎設施。 組成零極分布式應用網路的節點包括雲數據基站節點、企業數據基站節點、家庭數據基站節點和移動數據節點。
(1)底層架構設計上敢於突破
零極完全摒棄區塊的數據組織方式,以交易作為基本數據單元,各數據單元之間形成邏輯上的交易鏈;
所有節點都可以存儲數據,不需要爭奪記賬權,在零極分布式網路中不需要挖礦;
節點之間在零極分布式網路中是平等協作關系,不存在競爭,不會浪費能源;
節點之間不能形成聚集優勢,完全去中心化。
(2)分布式存儲--存儲無極限
零級網路的節點包括雲數據基站節點、企業數據基站節點、家庭數據基站節點和移動設備節點等,可分布在世界各地,又相互連接構成零級分布雲;
單個節點所產生的數據,每一筆數據都會賦予一個唯一的數字身份,並按照零極虛擬路由(ZVR)協議分布式存儲到與該數字身份匹配的若干節點中;
每個節點只存儲全網的部分數據,實現了節點的輕量化,共識節點可以部署在移動端,零級網路本身以及基於零級的應用可以做到低成本;
每個節點的存儲空間都是整個網路存儲空間的組成部分, 隨著節點的不斷增多,網路規模不斷擴大,全網的存儲能力將不斷增長,達到存儲無極限。
(3)分布式計算--速度無極限
對數據的處理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轉換,一個節點的存儲和計算要求,由分布在網路中的若干節點來完成;
所有的節點既可以產生數據,也可以處理數據;
數據的產生與處理是並發執行的,這種並發路徑與節點數規模正相關;
隨著節點的不斷增多,網路規模不斷擴大,全網的處理能力將不斷增強,達到速度無極限。
(4)抗量子計算機攻擊--安全無極限
獨創的數字簽名演算法可以抵禦量子計算機的攻擊;
信息可以加密存儲,只有獲得授權才能訪問;
部分節點異常或被攻擊,不會影響系統運行;
在分布式網路中,共識節點越多,安全性越高;隨著網路規模不斷擴大,安全性將不斷增強,達到安全無極限。
(5)分布式應用模式--應用無極限
零極將互聯網的中心化應用模式升級為分布式應用模式,將會打造出廣闊的應用藍海;在分布式應用模式中,應用的部署、運行以及應用數據的存儲將不再需要中心化的伺服器支持,將完全轉變為分布式。
零極分布式移動應用程序(DMAPP)通過開放應用介面和高速交互通道直接載入到智能引擎中運行,因此零極應用程序事實上是與零極網路無縫集成的。零極的客戶端同時也是零極應用程序的客戶端, 零極力求為廣大應用開發者和用戶提供一個無門檻的平台。零極節點本身以及零極應用程序都同時兼具跨平台特性,可以運行在多種節點設備上 ,兼容 windows、Linux、Unix、MacOS、IOS 和 Android 等多種操作系統。
所有應用共享零級分布式網路的資源,包括計算資源、存儲資源、通信資源和用戶資源;
節點越多,可以承載的應用就越多,而應用自帶的用戶節點又將成為零極網路的共識節點,產生正向疊加效應。 隨著網路規模的不斷擴大,將達到應用無極限。
輕量化、無限的處理能力和無需伺服器的完全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 零極可以為全球無限的應用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和完全可信的網路運行環境 ,打造出顛覆互聯網時代中心化應用模式的完全分布式的應用模式。
概括一句話, 零極即將開啟可信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去中心化移動應用模式,隨著零極網路中參與節點的無限增多,達到分布式存儲空間的無極限,數據處理速度的無極限,數據安全的無極限和承載應用的無極限。
二、零極數字生態 共建共享共贏
零極分布式應用網路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向全 社會 開放,旨在打造一個全球最大規模的利益共享的分布式數字生態。在新的數字生態領域,參與各方均能夠分享 科技 變革所帶來的巨大紅利。
1、零極生態通證
零極生態通證(簡稱 ZDAN),代表著零極分布式數字生態的權益證明,是零極分布式數字生態的價值體現,是參與者對零極分布式數字生態貢獻值的表現形式,與虛擬貨幣有著本質的區別。 零極作為新一代區塊鏈技術的領導者,強調的就是其內生性落地應用。 當零極主網上線後 ,在零極網路上可以開發各式各樣的分布式應用,這些應用與傳統應用相比,可以大幅削減成本,因為基於零極的應用是分布式移動應用,不需要後台伺服器的支持。 零極應用場景之廣,盡可能發揮你的想像力。隨著應用的落地實施,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不斷推進,技術賦能實體,應用產生價值,零極生態通證的內在價值將不斷提升。
2、零極權益節點
在零極主網上線前,零極團隊已經向全球發出應用推廣的招募令, 誠邀天下仁人志士共繪應用藍圖,共享零極生態的權益,一起見證區塊鏈應用時代的到來。 零極分布式應用網路將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向全 社會 開放,將零極雲數據基站、企業數據基站、家庭數據基站和移動數據節點的建設由全 社會 參與,將整個零極分布式數字生態的海量應用所產生的價值讓全 社會 分享,達到全民共同富裕。
三、未來展望
作為新一代區塊鏈技術和創新互聯網應用模式的領導者,零極針對現行區塊鏈技術的痛點和互聯網應用瓶頸而開發,可以為全球不斷增長的應用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和安全可信的網路運行環境,從全新的技術視角完美詮釋了區塊鏈思想,徹底解決了制約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的所有痛點,重塑互聯網應用新的生命力,為實體經濟賦能。
零極主網上線對零極的發展具有標志性意義, 意味著向全球最大規模的利益共享的分布式數字生態邁出堅實的一步,社區開發者和用戶可以真正的參與到零極數字生態的建設中來。
零極將帶領零極的支持者一起奮力開拓,讓參與各方均能夠分享共建數字生態所帶來的巨大紅利。
❷ 什麼叫做網路資源/共享資源
網路資源是利用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傳播和網路軟體管理的信息資源
就是通過網路可以利用的資源,比如:
網站提供的可供用戶下載的資料或文件
共享資源就是分享使用網路資源或是電腦資源,將一些資源或者信息的使用權或知情權與其他人共同擁有,有時也包括產權
❸ 「數字福建」將實現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嗎
2000年10月27日閉幕的中共福建省委六屆十二次全會上,「數字福建」被寫入福建省委提出的「十五」計劃綱要建議。全會《決議》提出:「加快開發利用全省信息技術和資源,建設以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為目標,以信息資源數字化、網路化和信息共享為主要內容的『數字福建』。」
一系列密集舉措,明晰了「數字福建」的概念、內涵,以及近期和遠期建設目標,為「數字福建」建設開好頭、定好調、布好局。福建大規模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序幕正式拉開,吹響了全力攻佔信息化戰略制高點的號角。「數字福建」明確到2020年,實現「處處相連、物物互通、事事網辦、業業創新」,智慧化應用體系基本建成,信息化繼續保持領先,基本實現」數字化、網路化、可視化、智慧化」的新跨越。來源:人民網
❹ 計算機網路的資源共享功能包括
計算機網路的資源共享功能包括硬體資源共享和軟體資源共享。
計算機網路的資源共享是指使同一個計算機網路上的其他計算機可使用的某台計算機的計算機資源的行為。而言之,是使計算機上的一種設備或某些信息可通過另一台計算機以區域網或內部網進行遠程訪問,且過程透明,就像資源位於本地計算機一般。網路共享可能通過網路上的進程間通信實現。
計算機網路的資源共享的實現方式
1、名稱約定和映射方式
客戶端計算機可以通過一些命名約定訪問共享,例如DOS和Microsoft Windows上採用通用命名約定。這表示按下列方式可以解析網路共享:\ServerComputerNameShareName。客戶端計算機通常會「映射」共享驅動器或文件夾,使其在本地計算機被分配一個驅動器號。
2、工作組拓撲或集中式伺服器方式
在家庭和小型辦公室網路中,通常採用分布式計算方式,其中每個用戶都可以將自己的本地文件夾和列印機提供給別人。這種方式有時被稱為工作組或點對點網路拓撲,因為一台計算機可能同時作為客戶端與伺服器。在本地網路外的伺服器上進行在線存儲也是目前流行的選擇,尤其適用於家庭和小型辦公網路。
❺ 什麼叫網路資源共享
網路是信息傳輸、接收、共享的虛擬平台,通過它把各個點、面、體的信息聯繫到一起,從而實現這些資源的共享。網路是人類發展史來最重要的發明,提高了科技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網路會藉助文字閱讀、圖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載傳輸、游戲、聊天等軟體工具從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方面給人們帶來極其豐富的生活和美好的享受。
利用網路,人們不僅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還可以交換資料、保持聯系、進行娛樂等。現在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已經和網路密不可分了。網路的實現,使單一的、分散的計算機有機地連成一個系統,它主要有以下功能:
1、資源共享
網路的主要功能就是資源共享。共享的資源包括軟體資源、硬體資源以及存儲在公共資料庫中的各類數據資源。網上用戶能部分或全部地共享這些資源,使網路中的資源能夠互通有無、分工協作,從而大大提高系統資源的利用率。
2、快速傳輸信息
分布在不同地區的計算機系統,可以通過網路及時、高速地傳遞各種信息,交換數據,發送電子郵件,使人們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3、提高系統可靠性
在網路中,由於計算機之間是互相協作、互相備份的關系,以及在網路中採用一些備份的設備和一些負載調度、數據容錯等技術,使得當網路中的某一部分出現故障時,網路中其他部分可以自動接替其任務。因此,與單機系統相比,計算機網路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4、易於進行分布式處理
在網路中,還可以將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或任務分解為若干個子問題或任務,分散到網路中不同的計算機上進行處理計算。這種分布處理能力在進行一些重大課題的研究開發時是卓有成效的。
5、綜合信息服務
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里,個人、辦公室、圖書館、企業和學校等,每時每刻都在產生並處理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是文字、數字、圖像、聲音甚至是視頻,通過網路就能夠收集、處理這些信息,並進行信息的傳送。因此,綜合信息服務將成為網路的基本服務功能。
(5)共建共享網路信息資源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應用:
1、集中管理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已使得現代辦公、經營管理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已經有了許多MIS系統、OA系統等,通過這些系統可以將地理位置分散的生產單位或業務部門連接起來進行集中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經濟效益。
2、分布處理
對於綜合性的大型問題可以採用合適的演算法,將任務分散到網路中不同的計算機上進行分布式處理,以達到均衡使用網路資源,實現分布處理的目的。
3、負載平衡
負載平衡是指任務被均勻地分配給網路上的各台計算機。網路控制中心負責分配和檢測,當某台計算機負載過重時,系統會自動轉移部分工作到負載較輕的計算機中去 處理。
4、提高安全與可靠性
建立計算機網路後,還可減少計算機系統出現故障的概率,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另外對於重要的資源可將它們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計算機上。這樣,即使某台計算機出現故障,用戶在網路上可通過其他路徑來訪問這些資源,不影響用戶對同類資源的訪問。
❻ 網路資源共享的幾種方式
1。通過網上鄰居
很多人多會,所以不說了。
2.影射網路驅動器
就是把在區域網中把別人的共享文件夾映射為一個本地的驅動器(比如Z盤),這樣你的電腦里就會多出一個盤Z,雙擊它就直接可以訪問那個共享文件夾了。Windows系統提供了幾種「映射網路驅動器」的方法,在命令行模式下,我們可以使用:「NET USE \計算機名\共享名\路徑」。除了使用命令來實現之外,還可以通過在「開始|網上鄰居」點擊右鍵,選擇「映射網路驅動器」。在彈出的窗口中可以直接輸入例如:「\計算機名\共享路徑」映射網路驅動器,也可以點擊「瀏覽」來找到目前區域網中存在的共享內容。 除了以上途徑之外,在「我的電腦」中的「工具」菜單中也能找到「映射網路驅動器」項目
3.通過UNC路徑
UNC路徑就是類似\\softer這樣的形式的網路路徑。它符合 \\servername\sharename 格式,其中 servername 是伺服器名,sharename 是共享資源的名稱。目錄或文件的 UNC 名稱可以包括共享名稱下的目錄路徑,格式為:\\servername\sharename\directory\filename。 例如softer計算機的名為it168的共享文件夾,用UNC表示就是\\softer\it168,如果是softer計算機的默認管理共享C$則用\\softer\c$來表示。
4.通過命令
運行: cmd net use UNC\IPC$ password /user:username
5.如何尋找網路中的共享文件夾
通過DFS:在大多數環境中,共享資源駐留在多台伺服器上的各個共享文件夾中。要訪問資源,用戶或程序必須將驅動器映射到共享資源的伺服器,或指定共享資源的通用命名約定 (UNC) 路徑。例如:\\伺服器名\共享名 或 \\伺服器名\共享名\路徑\文件名
通過 DFS(分布式文件系統),一台伺服器上的某個共享點能夠作為駐留在其他伺服器上的共享資源的宿主。DFS 以透明方式鏈接文件伺服器和共享文件夾,然後將其映射到單個層次結構,以便可以從一個位置對其進行訪問,而實際上數據卻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用戶不必再轉至網路上的多個位置以查找所需的信息,而只需連接到:\\DfsServer\Dfsroot。用戶在訪問此共享中的文件夾時將被重定向到包含共享資源的網路位置。這樣,用戶只需知道 DFS 根目錄共享即可訪問整個企業的共享資源。
發布活動共享文件
6.如何確保共享文件夾的安全
NTFS許可權
WIN2000硬碟內的文件與文件夾,如果是NTFS磁碟分區,則可以通過所謂的NTFS許可權來指派用戶或組對這些文件或文件夾的使用許可權。只ADMINISTRATORS組內的成員,才能有效地設置NTFS許可權。
指派文件夾的許可權:1、設置NTFS許可權的步驟:我的電腦——雙擊磁碟——選定文件夾——滑鼠右鍵——屬性——安全。2、許可權設置A、默認:EVERYONE許可權是無法更改的。因為它是繼承了上一層的許可權,若要更改則 必須清除「允許將來自父系的可繼承許可權傳播給該對象」。B、增加許可權用戶:「安全」選項卡——增加——選擇所需用戶——設置相應的許可權指派文件的許可權:1、我的電腦——雙擊磁碟——選定文件——單擊滑鼠右鍵——屬性——安全。 2、文件許可權的指派與文件夾許可權的指派類似。特殊許可權的指派:1、「安全」選項卡——單擊「高級「——」許可權
網路互訪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7.可能導致問題的原因:
默認情況下的簡單文件共享:
XP下啟用了簡單文件共享(以GUEST身份訪問,默認此用戶是禁用的); 工具-文件夾選項-使用簡單共享,如果選中的話,是以guest身份訪問的, 而默認情況下guest是被系統禁用的,所以使用簡單共享的時候是無論如何也訪問不了的. 正確的做法是使用時激活guest,或者把使用簡單共享的對勾去掉。
組策略中相關的安全設置:
防火牆
解決方案:
推薦使用經典網路訪問方式
修改組策略:計算機設置-windows設置-安全設置-用戶許可權分配-拒絕從網路訪問這台計算機里把guest刪掉,就可以訪問了 計算機設置-windows設置-安全設置-安全選項-網路訪問(本地帳戶的共享和安全模式)-選擇為經典 計算機設置-windows設置-安全設置-安全選項-帳戶(使用空白密碼的本地帳戶只允許進行控制台登陸)選擇停用
在防火牆中開放相應的埠或者關了 、
回答者: gpcxxx - 三級 2008-7-8 08:27 的回答
學習知道
http://..com/question/59612613.html?fr=ala1
很不錯,值得向GPCXX學習
❼ 5G 共建共享,究竟會帶來什麼影響
電信+聯通PK移動+廣電,電信業競爭格局或將重整
在5G網路共建共享方面,早在2019年9月,中國電信就與中國聯通正式簽署《5G網路共建共享框架合作協議書》,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合作共建一張5G接入網路。
根據協議,聯通和電信根據自身4G基礎情況,除去兩家獨自承建的區域,在15個選定城市劃定范圍承建5G接入網。而這些城市都是一二線城市,將率先運行5G網路,並且需要重點保障5G運行。
彼時,面對著資金短缺、與移動5G建設進度的差距等困境,業內對聯通與電信聯手後能否趕超中移動普遍持觀望態度。而截至目前,中國移動一家的5G基站建設規模超過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總和。
截至今年4月底,中國移動已建立的5G基站數近14萬個,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已累計開通5G基站10萬個。
在5G套餐用戶方面,截至2020年4月底,中國移動5G套餐客戶已達到4374.5萬戶;截至2020年2月底,中國電信5G套餐用戶規模已達2170萬戶;而中國聯通一直未公布5G套餐用戶。
今年,中國移動的目標是再建30萬5G基站,5G套餐客戶凈增7000萬,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是力爭2020年三季度力爭完成全國25萬基站建設。
中信證券近日發布研報指出,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或將加速推進2.1Ghz的5G低頻重耕以提升5G網路競爭力,不排除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共享使用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的700MHz偏遠地區 5G 網路,實現更深入的共建共享。
毫無疑問,拿了700MHz頻段資源的中國移動如虎添翼。不過新的聯盟成立之後,仍不能一蹴而就,尚需時間解決問題。
通信業知名觀察家項立剛對記者表示,任何合作實施上都有很大困難,兩個不同的企業、文化,利益要求都不一樣,移動和廣電需要時間去磨合。而廣電作為新的競爭者入局對大格局不會有大的改變,因為廣電沒有那麼容易在短時間內變得比較強大。
付亮認為,雖然說了是「聯合確定網路建設計劃,按1:1共同投資建設700MHz 5G無線網路」,但如何「共同」並沒有說,是像電信聯通那樣分省分片包干,還是成立一個新的股份公司,統一建設,並不明確。
此外,付亮表示,如果有了中國移動的合作,廣電很可能在一年左右規模發展用戶,與其他運營商在市場上競爭。屆時,電信業格局或將迎來新一輪重塑,而兩大陣營將如何PK值得繼續關注。
❽ 信息共建是什麼意思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信息機構之間通過分工協作等方式,開展優勢互補、互利互惠的信息資源建設和信息服務活動,從而使信息資源更加合理地布局,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
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信息資源共建政策
信息資源共建是信息資源共知和共享的前提,不建立豐富的信息資源,就無法共知和共享。共建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機構內部的信息資源共建,第二種是機構與其它機構之間的信息資源共建,比如圖書館與檔案館、博物館、信息咨詢公司、出版社等的合作共建。
信息資源共建政策主要應該包括信息資源協調采購和學科文獻合理配置政策、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政策、數字資源聯合引進政策、網路信息資源的挖掘和導航政策、聯合制定統一的標准等。
(二)信息資源共知政策
信息資源的共知是指共同獲知共建體系內的信息資源收藏、書目編制、文獻報道和信息服務等的情況。
(三)信息資源共享政策
信息資源共建共知的目的是為了共享。信息資源共享曾是夢想,這一夢想在網路時代終於得以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政策主要包括館際互借、期刊交換、參考咨詢等方面的政策。
❾ 40萬基站!電聯共建全球最大5G SA網路
6月28日至7月1日,2021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如約而至。在6月29日舉辦的5G共建共享峰會上,中國電信5G共建共享工作組總經理張新表示,從2019年9月份全面啟動5G網路共建共享工作以來,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5G SA共建共享商用網路。這不僅對中國 社會 發展、經濟推動以及全球運營商都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而且在全球通信行業發展史上也是史無前例的。
5G共建共享之三大挑戰
張新指出,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是全球Top 10的運營商,對於體量如此之大的兩家運營商來說,盡管雙方資源有很強的互補性,但面對無現成經驗可循、無標准技術方案、無成功案例可鑒的困難和挑戰,要取得5G網路共建共享的成功,需要面對和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是網路管理的復雜性。作為全球兩個用戶體量億級的運營商來說,在幅員遼闊的中國,開展全量的5G共建共享,需要面對雙方網路在資源現狀、規劃目標、建設流程、維護標准、優化策略等方面的差異,需要考慮如何高效的組織重構流程、協同管理等問題。
其次,網路技術具有不確定性。5G網路要同時滿足兩家運營商的建網需求和用戶感知,必須在技術標准、網路演進、用戶策略等方面協調一致,這在全球沒有成熟的案例可以借鑒,也是需要技術攻關和創新解決的問題。
最後,是網路運營的挑戰性。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已經開通運營超過40萬個5G共建共享基站,如何在共建共享網路下解決雙方網路數據的可視可管,資源的高效公平調度,確保互信等問題,都是共建共享網路運營過程當中需要解決的難題。
5G共建共享之迎難而上
面對復雜的網路協同管理問題,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一方面成立了跨運營商的項目團隊,組建了集團、省、市三級共建共享專職機構,共擔5G的規劃、技術、機制、協調和監督等職責,創新了共建共享管理組織機制。
另一方面,優化流程重構,雙方求同存異,重塑流程,按照統一規劃、分區建設、協同維護、聯合優化的原則,共同制定規劃、建設、維護、優化等系列流程,推動了"規、建、維、優"的端到端協同,充分發揮了雙方資源稟賦,實現了規模、帶寬、速率的翻倍,客戶感知領先。
5G共建共享之技術創新
在技術創新方面,張新表示,網路共建共享的重要前提是要保證雙方業務的獨立性。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經過大量的技術驗證,採用了接入網共享的技術方案,避免對雙方核心網的大量定製和改造,滿足了邏輯端到端的可控可管與快速部署的網路要求,實現了物理一張網,邏輯兩張網的5G共建共享的網路架構。
同時,由於5G商用初期SA網路和終端的產業鏈還未成熟,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考慮到雙方4G網頻率的策略,網路復合,設備廠商差異,以及用戶體驗,工程進度、維護難度等因素,並經過反復的技術論證和外場實驗後,在全球率先提出NSA接入網共享的單錨點方案、雙錨點方案,錨點讓度及錨點優先等系列的共享方案,推進雙方NSA向SA快速平滑演進的過渡技術方案。據張新介紹,該方案可根據現網負荷和用戶需求,滿足不同業務場景下的要求,實現了初期NSA與SA並存,後期SA獨立組網的技術要求。
據張新透露,在SA網路演進過程當中,雙方突破了用戶數據遷移、用戶自動默開、SA VPDN、終端與網路關鍵參數兼容等SA一系列的演進關鍵技術難題,保障了整個網路演進過程當中的平穩高效,用戶體驗不受影響。
一是創新了用戶數據遷移的方案,實現了單個用戶數據動態遷移5G網路,避免了海量用戶數據一次性遷移的巨大風險,而且節約了上億元的數據遷移定製網元的費用,不僅降低了5G用戶遷移的成本,而且實現了用戶不換卡不換號使用5G的需求。
二是創新語音回落方案,語音業務是影響用戶感知的最基礎的業務,在VoNR具備商用能力之前,面對雙方3G/4G語音承載網路的不同,QoS策略配置不一致等問題,雙方制定了語音配置的技術策略方案,使雙方用戶平滑回落到各自的網路,確保雙方用戶語音業務感知不受影響。
三是創新頻率解決方案,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提出了室外共享200M,室內共享300M的方案,根據用戶需求和網路負荷,按需靈活配置,獨立載波和共享載波方式,達到了全球C-BAND商用網路下單用戶2.7Gbps的峰值速率。
此外,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還攻克了軟硬體設備的核心技術能力。
一是雙方聯合上下游企業,突破了200M大帶寬高集成中頻晶元,3.5G GaN大帶寬的功放濾波器等關鍵元器件的技術瓶頸,推動了中頻段大帶寬設備的標准與產業鏈的成熟。
二是針對3.5GHz扇形覆蓋受限的問題,雙方創新提出5G超級上行技術,並納入了R16的核心標准。通過3.5GHz和2.1GHz的頻率協同,實現了網路容量覆蓋性能的提升。
三是面對各行各業的個性化定製網路需求,創新提出預留PRB資源的切片方式,實現了無線資源在不同切片間靈活的隔離和共享,確保了高保障性的SLA的交付。
5G共建共享之運營創新
面對網路運營的困難和挑戰,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以三大舉措積極應對。一是雙方創新打通了電聯網管的雙北向介面,使雙方網路配置參數可視可查,保證基礎數據與資源信息共享,實現了信息互通。二是開創性引入了區塊鏈技術,利用其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等特性,通過關鍵參數上鏈存證、工單雙向確權賦能、智能合約調度等產品應用,確保共享網路可管可信,資源的公平高效調度。三是面對5G高耗能問題,構建了5G基站AI大數據智能節能平台,解決了全網性、跨廠家、跨4G/5G協同的統一基站智能節能難題,使5G基站的綜合節能效率達到了15%以上。
演講最後,張新表示,經過兩年的創新和實踐,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快速建成了一張覆蓋全國所有城市的5G優質網路,為兩家5G業務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網路基礎保障。但張新坦言,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 探索 和研究,例如共享網路環境下,如何更靈活的滿足ToB應用需求,實現端到端切片的能力;如何區塊鏈賦能,共享網路技術與運營;如何構建多方互信機制;如何多頻段高效能的同池化,快速實現2G/3G/4G的頻譜重耕。
「希望藉助GSMA平台與運營商、製造商以及其他行業合作夥伴,繼續深入研究共享網路的技術、運營、演進。」張新如是說道。
❿ .資源共建共享的依據與理論基礎是什麼資源共建共享的主要形式
文化自覺理論。FTP、網站、網盤郵箱等形式。
利用FTP軟體進行共享簡單、安全、穩定、高效。有校園網站並且能將本校資源庫上傳到網站的學校,可以上傳資源到網站共享。現階段網路中網盤很多,指定用較為穩定的一個在網頁右上角有登錄按鈕和注冊按鈕。然後可以按照提示進行操作即可。
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信息機構之間通過分工協作等方式,開展優勢互補、互利互惠的信息資源建設和信息服務活動,從而使信息資源更加合理地布局,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